A. 愛用手抓飯的印度人,真的就沒有餐具賣嗎
愛用手抓飯的印度是有餐具的賣的,但是受到文化習慣的影響他們更偏向於用手吃飯。
印度人喜歡用手吃飯是因為他們認為食物的珍貴的,為了表示他們對食物的尊重,他們會用表示純潔的右手來吃飯。還有一個原因是說到當地了氣候影響,印度全年溫度很高,為了更快的吃飯他們更偏愛於吃冷食,因此 即便是用手抓飯也不會擔心到燙手,除此以外,用手抓飯可以將碗里的食物吃的更加干凈,對於一些食物來說 吃起來也非常的方便。在清洗的時候就可以只洗一個碗不用清洗其他的餐具。
印度人愛用手抓飯不是因為沒有餐具售賣,也不是因為他們買不起而是因為受把當地的風俗習慣 氣候等諸多因素的影響
B. 印度的商業習慣有哪些
在商貿習慣方面印度人大概有以下幾個特點:
1、印度人對於價格的重視遠遠超過了質量。即使報給他們的價格是市場上最便宜的他們也是跟你照砍不誤。
2、印度人的忠誠度是比較差的,也許和你合作多年,發現有其他廠家價格低一點點可能就轉單了,而歐美客戶忠誠度則比較高。
3、印度人的精明是出了名了,他們很會很精明地算計種種可能出現的情況。
一個精明的商人大家特別是新開展對外貿易活動的企業在對印的貿易交易中應注意以下幾點:
1、在報價的時候適當加上一點價格給他們砍,並可以根據不同的定量給他們報個等差的價格,讓他們覺得定多了有甜頭。對於那部分煩不勝煩的問價格而從來不關注產品細節的貿易商保持常規的回復,可以制定一個回復模板。對於吹自己實力有多強,訂單的數目有多大切不可全信,要適當調查一下他們公司的狀況,至於訂單的數目,等他真正下單了以後才是具體的數目,否則都是把他當做理論值處理。
2、堅持付款方式以即期信用證為主的世界上通行的習慣貿易做法。仔細、認真地審核並履行信用證。做到單單相符、單證相符。嚴格按信用證條款執行,不給一些不法之徒以可趁之機。不聽信買主的花言巧語和種種理由,堅持不做付款方式為D/P即期、遠期和D/A的交易。因為當地的市場在不斷變化,進口政策也時有調整,一些進口商,特別是一些中小商業公司隨時有可能以各種借口不履約。俗話說:「貨到地頭死」。由於進口商掌握著主動權,近兩年因以D/P、/D/A方式交易而造成經濟損失的中國公司已有數家。一些不法進口商,貨到後以種種理由不贖單提貨,並以此要挾出口公司,無理強迫中國公司一再降價和改付款方式為D/A,以達到以極低的價格買到貨物甚至完全侵吞貨物的目的。
3、通過香港、新加坡的中間商,尤其是印度人在上述兩地開的皮包公司達成的生意需加特別注意。他們有的是香港開證,貨交到香港然後再轉船到印度;有的則是香港開證,交貨目的地是印度;有的是中間商聯系,印度的最終用戶開證。凡此種種情況,一定要注意調查中間商的基本情況和資信,分清責任,按規定的法律程序辦。近幾年,按以上方式成交的買賣,由於中間商在其中做了手腳,發生貿易糾紛,索賠甚至違反印度有關進口的法律、法規的例子已有很多起。應該具備的素質,這可能也是印度人能夠縱橫國際市場的主要原因吧
4、注意市場調查,顧全大局,認真制定價格和嚴格對外報價,不要為了開拓市場和搶到客戶而低價傾銷。近年來,印度政府不斷以反傾銷名義對外國出口到印度的商品進行反傾銷調查。中國出口到印度的不少商品因為受到調查而出口公司又未積極應訴,因此而退出印度市場。今後,一旦再發生反傾銷調查案件,有關出口企業應積極參加、配合相關商會組織的應訴。
5、貨物到達目的地後,如果因為進口商不付款不提貨或因質量問題需要退貨是允許的。出口商需憑原進口商提供的不要貨證明、有關提貨憑證及出口商要求退貨函電委託船代理在付清港口倉儲費、代理費等合理費用後辦理退貨手續。如果進口商不願給出口商出具不要貨的證明文件,出口商可憑進口商拒絕付款或提貨的函電或由銀行或船代理提供的進口商不付款贖單的函電、有關提貨憑證及賣方要求將貨物回運的函電委託船代理直接向印度有關港口海關提出退運要求,並辦理有關手續。如果貨物被進口商從海關提出,因質量問題需要退貨的,進口商已交付的進口關稅也可以退還,不過只能退還原來所交關稅的80%-90%。近年來,少數不法進口商常常以海關不允許提貨、海關將沒收、拍賣進口商品及海關不退進口關稅等謊言欺騙中國出口商,務必引起我們高度重視,出口商在辦理退貨手續時,應注意在印海關規定的港口海關倉庫存放時間內不失時機地辦理有關手續。印度海關規定,貨物到港後可在海關倉庫存放30天。滿30天後海關將向進口商發出提貨通知。如進口商因某種原因不能按時提貨,可根據自己的需要向海關提出延長申請。如進口商在延長後的時間內仍未能按時報關提貨,海關將再次(也是最後一次)向進口商發出催促提貨的通知。如果進口商在接到海關第二次通知後,在規定的時間內仍不提貨,也不做任何說明和申請延長,海關將拍賣有關商品。想掙印度人的錢確實不容易。我以前也曾聽人說印度人的生意不好做。自己也不信,不過有一次,我們的一個印度客戶和我們聯系也是很久了的,他過來的時候,老闆還親自開車從杭州把他們接過來,花了不少錢, (因為當初說好的,他們說會有一個相當大的訂單)後來他們也的確下了好幾個櫃的訂單,單是價格壓的很歷害,有些是賠本的(有些比我們從廠家進來的價格要小好幾毛,我們這個東西價格本來就不高,)而且他們還要7個點的回扣,但老闆為了下次生意,也就答應了他們的要求,但沒想到的是,到了驗貨時,他們確說產品和樣品不一樣,(其實一模一樣的,有些還比樣品要好一點)他們拒絕收貨,我們老闆就很生氣,跟他們談判,他們就拒絕跟我們談,就堅決說不要這些貨,要我們退還定金,(這是老闆的聰明之處,事先收了他們的定金)老闆不給,所以他們想走也走不了,後來在協商下,他們只出了一小櫃的貨,老闆看確實和他們沒有商量的餘地,也就同意了,但卻給我們帶來了不少的損失。 這只是一個側面,但是印度人的生意確實不好做,以後做印度人的生意要防著點。近兩年來,從國外直接來中國做化纖生意的外國人越來越多,就連我們去也必須有當地人陪同七拐八拐才能找到的工廠,偶爾也會冒出幾個不同膚色的外國朋友,他們或黑或白的皮膚,加上大多數國人聽不懂的英語,常常惹得村子裡熙熙攘攘,人歡狗叫。人們用陌生、好奇、友善的目光歡迎著這些八百年也見不著的朋友。他們的足跡遍及江浙各大專業化纖市常和他們談判的每個國人幾乎都會被告之,只要能談成,你的工廠和公司馬上就會有來自他們國家的many many business,你也很快就會掙得many many money,他告訴你的信息有時會讓你覺得金礦就在你身邊,而他就是指引你到金礦的使者,你也會恨不得在他黝黑的腦門上kiss一下。這些可愛、但有時最終也會讓你感到很無奈的外國朋友,有一部分來自我們的友好臨邦 ----印度。近兩年來,由於工作的關系,我接觸和認識了不少的印度商人。對他們的為人處事、風俗習慣以及辦事風格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此說一說,希望能給還沒有或即將和他們打交道的朋友一點借鑒。先說說他們的風俗習慣吧。印度的官方語言為英語,只要是上過學的印度人都會講英語(這一點,好象要比國人強),不過印度人的發音可不是每個自認為會英語的國人能聽懂的。印度大多數人t和d發音分不清,往往包括一些專業人士第一次和印度客商交談時,都一眼霧水,不知說得是雲里還是霧里。經驗一:最好有一個曾經和印度客商打過交道的翻譯在場,實在聽不懂,就請對方用筆寫下來更好一些。印度大部分人信仰宗教,不吃肉類,很少喝烈性酒,各種蔬菜、水果是他們的主食,吃飯也不會用筷子。接待印度客商比較簡單,搞一桌蔬菜就會高興得他們屁掂屁掂的。如果頓頓有洋蔥,那就very good了。對了,許多飯店有的印度拋餅,並不是印度傳過來的,不知是那位中國廚子的專利。和他們一起吃飯講究不多,你可以點幾個自己喜歡吃的肉菜放在自己這邊,告訴他們是自己吃的就行,否則他們會很好奇地問這問那。我剛開始和印度客商打交道時,出於禮節,他們吃什麼,我也吃什麼,不好意思吃肉菜,特別是牛肉,因為在印度牛是他們的神,是要贍養天年的。因此幾天下來就面容菜色了。後來才知道印度人並不介意這些,我也就開始大塊吃肉了。印度人對「否定」和「肯定」的回答,一般中國人準保搞錯,中國人對「肯定」回答一般點頭,印度人卻用搖頭表示「肯定」,中國人對「否定」回答一般搖頭,印度人也用搖頭表示「否定」,因此有時侯你真搞不清楚他是對你說的表示肯定還是否定、同意還是不同意,這時你也只有多問幾次,從他語言中確定了。下面再說說和印度商人打交道時的經驗吧。印度商人和全世界其它國家的商人一樣,有著共同的優缺點,同時也有它本身的特點。幾乎每個來中國的印度商人都會告訴你,印度的化纖、紡織市場很大很大,這第一筆單子完成以後,馬上會有很多很多的訂單給你,你彷彿已經坐在了金子塔尖上。記住:這時你千萬不要腦袋發熱,高燒38度,有一單子說一單子,這一單子能順利完成就不錯了。多數情況下後面的承諾都是幌子。印度人做生意,喜歡砍價,往往還亂砍價,真搞不懂這時他們怎麼就沒有一點成本意識。一次和他們談設備出口合同,經過我們反復核算慎重報出去的價格,上來他就攔腰砍一半,還美其名曰:咱們是發展中國家,成本和勞動力價格低,設備價格怎能和日本、德國比呢,如果不圖價格便宜,還來中國買什麼,可一說起質量,要求就必須國際接軌,按國際標准,國外廠家該給的,我們一個也不能少給,備品備件還要備雙份,因為當地買不到。多麼赤裸裸的雙重標准,既然一點也不掩飾。經驗二:報價要留有較大的餘地,你先給他一個大的百分之多少的discount,再接著談,尤其是設備談判的時候。和印度商人約定見面時間後,你可別千萬當真,十有八九他會遲到,這一點咱們可比他們守時間多了,往往是你按規定的時間在賓館的大堂打電話給他,他會告訴你,我正在淋浴,5分鍾就下來,你就照著30分鍾等吧。因此請記住,經驗三:如果你要想把會議時間定在9:00,那就告訴他會議是在8:00或8:30。談判往往到了最後,他還要向你要個特殊的discount,請記住了,這時馬上終止談判,明確表示不談了。如果你有絲毫的猶豫,你的前期談判成果可能會煙消雲散,我曾經為了表示友好,答應再給些折扣,但最終的結果,你不得不再從不多的利潤中讓出一塊,這時你就會體會到什麼叫從你身上割肉了。談判中的報價,最好是口頭報價,需要書面的報價也最好不要是顯示公司名稱的那種,更不要在報價上簽名。印度客商有一習慣,習慣拿東家的價格給西家看,再拿西家的價格給東家看,想想,你要是見到了競爭對手的正式報價有何反應,估計在稍有可能情況下,大多數人會再給他一個比競爭對手更低的價格,你肯定不會想到他也會把你的正式報價給你的對手吧,恐怕你這時還在心裡感激他的好處呢。其不知,你已經成了他手裡的一張牌。手腕夠毒的吧。這一招對中國的廠家最好使,本來利潤很不錯的生意,經他一折騰,恐怕大家都得為他打工了。同胞們,什麼時候我們才能不自相殘殺?!!經驗四:不要輕易給印度商人正式書面報價。特別是在知道有好幾家競爭對手的情況下。貿易商和中間商最好不要和印度客商談生意,他們的信譽和某些國人的素質一樣,絕對屬於過河拆橋的主,一旦一單生意過後知道了廠家,那就拜拜了您拉,也許昨晚還和你在暢談友誼,交杯痛飲。經驗五:千萬不要透露你的下家,哪怕就算他想要認你這個爹,否則你只留下想扇自己一個耳把子的份了。飯也吃了,手也握了,合同簽訂了。嘿嘿,你可別以為就鈔票到手了。印度客商往往會要求你馬上准備好貨,催你急得恨不得明天就要發貨。他也會告訴你一回國馬上就付款或開信用證。可往往有的一走,就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了,好象什麼都沒發生過。你再催他,他就會告訴你這個那個原因,反正是說不清的原因。碰巧你已經安排生產出了貨,而又不是那種多數人要的大陸貨,那你就可以慢慢地體會什麼叫猴急猴急的了。經驗六:不見兔子不撒鷹,沒有收到預付款前,千萬不要組織生產,哪怕合同規定了明確的交貨期。就此事我曾經問過比較要好的印度朋友,他們說:印度客商多疑。你們搞不懂吧,我也搞不懂。印度有多如牛毛的中間商,他們的工作就是收集情報,撮合貿易,作為生產廠家的你要注意羅,可能和你談來談去的印度客商只是個中間商而已,他最終要多少貨他都吃不準,雖然他會信誓旦旦的告訴你他的工廠一個月需要多少多少,其實他自己一點也不需要,只是他的客戶需要罷了。我曾經接待過兩撥印度客商,巧的是都要一樣的規格,美呵呵地忙了一周,到頭來卻發現,感情兩撥都是同一家客戶的代理,又是陪吃、陪喝、陪考察工廠,整個一個三陪。最終客戶又自己從別的地方買了產品。你說我們這不都是瞎忙嗎。經驗七:搞清情報,看準客戶,有的放矢,別瞎耽誤工夫。對了,做貿易的朋友,你會發現近來你收到越來越多的從印度發來的詢價電子郵件了吧,當真也別太當真,很多都是向你尋尋價格而已,說白了,你也只是在瞎忙,尤其是那些常規品種的尋單,什麼FDY、POY之類的,可以說基本沒戲,生產廠家可能還有那麼點點戲,別忘了印度也是一個興起的化纖和紡織大國,當地的勞動力成本比我們還低,目前一些印度廠商正琢磨著出口化纖絲到我們國家,很多印度客商知道我們的退稅率,連能退稅多少都能算出來,從廠家拿過來的貨,你能再賺多少毛。經驗八:接到的尋函,最多報一個中心價,大筆定單,來人到中國談。特別是化機設備及備品備件。
C. 去印度出差的注意事項。。。誰知道
禮節
中國有句俗話:「入國問禁,入境問俗。」意思是說,在異國他鄉說話、做事不可貿然,切記尊重對方的風俗習慣,否則會鬧出笑話,或引起麻煩。
世界各國的禮節五花八門,不盡相同,但歸納起來,不外兩種。一種是通過語言來表示,一種是通過動作來配合,印度也不例外,不過印度由於地域遼闊,民族眾多,宗教復雜,因此有些地方表現得更為多樣。
印度人見面時說:「納莫斯迦爾」或說「納莫斯戴」,即祝賀、致敬之意。它不分時間、不論男女,見面或分手時皆可用之,還禮者也說此話。但要重復兩次,以表客氣。當然也不盡然,有些地方或城市,或受西方文化影響的人則用英語表示,有的地方則用自己的方言來表示。
在印度,兩人見面之後,不僅使用上述用語,還有各種舉止。或雙手合十,或舉手示意。在城市裡,握手禮逐漸時興起來。此外,對於尊長或某人若表示格外尊重或懇求時,則行摸腳禮,即屈身用右手先摸一下長者的腳尖.然後再用同一隻手摸一下自己的頭,以表示自己的頭同長者的腳相接觸。這時,對方則用手摸一下行禮、者的頭頂,以示還禮。有事相求者甚至乾脆跪在地上,用雙手摸對方的腳,用前額去觸對方的腳尖。對於大人物或有名望者的腳.摸的人就更多了。
印度人有個生活習慣,即便後用水沖洗時,要使用左手,絕不會用右手。因此,左手被認為不潔。若送人東西,大都用雙手捧著,或一隻手為主,另一隻手稍微接觸另一手臂。象徵雙手,否則會被視為不禮貌。
用餐過程中,若給對方(印度人)加飯、加菜。一定要用一雙未用過的筷子,千萬不可用自己還在使用的那雙筷子。若是這樣,會被認為叫人家吃你剩的東西。若對方已經吃飽.不再需要,而你作為主人出於客氣,還想再給一些。這時。你就會發現,對方把雙手捧著的碗筷(或吃飯用的盤子)一同伸到桌下,這表示不再要了。見此情景,主人應當會意,就不要再給客人加飯加菜了。
禁忌
如果說出於禮貌。禮節一定要遵守的話。那麼,印度的有關禁忌就更要注意。否則不慎違反,會造成很多的不快和很大的麻煩。
進寺廟或進廚房一定要脫鞋。印度人走進廟宇或廚房之前,先要脫鞋。這是必須遵守的習慣,因為這些地方被印度人認為是神聖之處。這同印度人的宗教信仰有關。在印度。印度教徒之所以把廚房視為神聖的地方之一。是因為人們在用餐之前要讓神先用,即在敬神之後,人們才能用餐。因此。人們做飯時,不能用嘴接觸任何炊具來品嘗飯菜的生熟。要麼憑眼觀察,要麼用右手輕輕捏一點放進嘴裡品嘗,但絕不能用嘴接觸勺子、鏟子等炊具。待飯菜做好後。要先請神吃,即先行上供。飯前如何敬神,做法不盡相同。虔誠的印度教徒一般如此,但隨著時代的變遷。有些年輕人已不再講究這些。人們吃完飯後,走出屋外,才能把鞋穿上。平時,進廚房取東西,也得脫鞋,這是印度人人熟知並必須遵守的習慣。
出門也有不少禁忌。出門時遇到什麼是吉利的,遇到什麼是不吉利的,都有各種說法。例如,若出門遇到花或裝滿水的罐子,以及有夫之婦,都會被認為吉利;出門時聽到鍾聲、念經聲等,也是吉利的;但是出門若碰到寡婦、行乞僧、理發師、油販等則被認為是不吉利的;出門聽到打噴嚏聲或其他難聽的聲音也被認為不吉利;出門時滑了一跤或絆了一下,也被認為不吉利……如此等等。遇到上述不吉利的情況怎麼辦?有辦法——立即回家,在家休息片刻後再出門。
一周之內,哪天去什麼方向好與不好也有講究。有些印度人對此相當重視。例如北印度流傳一種說法:星期一、六莫去東。星期二、三勿北行;星期三、四往西者。路上必挨四耳光。在南印度,關於哪一天去什麼方向,也有講究,如星期二、三不能往北去。星期四不能往南去,星期一、六不能往東去,星期五、日不能往西去。如若違反,補救的措施是待太陽落山後需用酸牛奶來敬神。
印度人對數字也有禁忌。如有些喜慶活動,印度教徒進行施捨時,喜歡用奇數。穆斯林結婚登記後,新郎要向在場的賓客和觀眾一連敬幾次禮,或三次或五次,或七次,但一定是奇數,以表示吉祥。結婚後要在女方家舉行一種角蒂儀式。儀式前,新郎、新娘也是相互喂對方七口酸牛奶粥,然後儀式正式開始。如此等等。但是,在印度的南方,泰米爾納德人卻忌諱一些奇數。他們認為,一、三、五、七等奇數是不吉利的,一般要避開這些數字,或用其它辦法代替。另外,他們還認為每天都有不吉利的時辰,例如,星期一的七點半到九點,星期二的三點到四點半,星期三的十二點到一點半,星期四的一點半到三點,星期六的九點到十點半,星期五的十點到十二點等都屬於不吉利的時辰。不便於出門辦事。關於禁忌還有許多,這里不一一列舉。當然現在有些印度人已不再講究這些。
D. 印度人吃飯為什麼不用筷子
印度人吃飯不用筷子用手吃飯的原因
印度人用手吃飯還是非常靈活的,要麼將咖喱攪拌後直接用手抓著吃,要麼捏成一個個小飯團吃。首先是因為吃的食物,在印度大部分的人吃餅或者米飯,基本上是咖喱菜和米飯或者是餅混著吃,這樣吃的話就不需要筷子,用手吃很方便。
印度是分餐制,不像中國是合餐制,也不會出現所有人都用手去抓公共盤子里的東西,相對而言比較衛生。再就是宗教的影響,我們都知道印度是一個信教的國家,它的國教是印度教。所以印度對衛生和不衛生的定義,與我們世俗國家還是不一樣的。
他們認為用手吃飯能更好的感受食物,享受食物從手到胃的過程。大部分印度人吃飯之前都會洗手,相反他們認為用勺子和叉子反而不幹凈。除了吃飯用手之外,印度人烹飪的時候,也是用手放調料,一抓就是一大把。
解秘為什麼印度人上廁所從不用紙
說說他們的方法。並非我們想像的那麼不幹凈。印度廁所不像我們的公廁有衛生紙,但是全部在馬桶旁備有一個水槽。是伸手可及的。專門用來幫助事後清潔。連最豪華的酒店衛生間也是如此。因此,去印度的朋友,除了護照,衛生紙是必須隨身配備的。否則,你只能學習印度模式了。
在印度,用手清潔的問題,和文化、素質、學歷、階層是毫無關系的。即使白領階層也照樣是這個習俗。因此,印度人來中國旅行,感覺最不方便的,是衛生間蹲坑旁邊沒有水槽,如廁之後比較別扭。
印度人是手抓飯。孟加拉人也是這樣。都是用右手的。絕對沒有人用左手。因此,如果和印度人吃飯,最好左手不要伸到桌面上來。
最後,說說怎麼看待這種如廁方式。用不著大驚小怪,更談不上鄙視。不過是生活方式不同而已。但是其中充滿了誤解。
還有一個原因,印度人還覺得用紙擦屁屁會增加痔瘡的發生概率,用手就會減少發病幾率,這就是思維方式的差異。
E. 如何推銷筷子
這個還真沒做過,也沒人跟我推銷過。
不過從產品推銷來說,無論什麼產品都要確定自己產品的優勢在哪裡。是價格,質量還是技術。然後記得揚長避短。簡單來說,如果在價格上有優勢,那麼用筷子,用一段時間就要換的,用那麼貴的也沒必要。如果質量或技術上有優勢,可以詳細的介紹其材質啊,產地啊,筷子的設計啊。記住,這里介紹的是特點,一般介紹完特點以後要給客戶介紹特點所帶來的利益。如美觀,如舒適,如請客吃飯時顯的有檔次等等。都這些都說完了,要問客戶覺得怎麼樣,還覺得有什麼不滿意,是否接受你的介紹。
如果想做的更好一些可以在這些介紹之前在做一些詢問。比如日常都使用什麼材質的筷子啊,每隔多久會換一次筷子啊,對之前使用的筷子覺得有什麼不滿意的地方,希望用什麼樣的筷子。諸如此類的問題,一個讓客戶覺得你是真的在為他考慮,二也顯示的你跟別人不一樣,你比別人專業,不然現在競爭那麼激烈,客戶憑什麼選擇你的產品,你得給客戶一個選擇你的產品的理由。三通過這樣的對話,可以鼓勵客戶多跟你交流,而不是一味的就是你在講。這個很重要。當然,我上面列舉的問題,可能不是太貼切,因為畢竟我不是做這一行的,你應該多與同事交流,學習此方面可能涉及到的問題,吸取別人的經驗為己用。
祝你推銷成功。
F. 於謙和父親去吃火鍋要菊開的,還有去印度賣手紙筷子,冬天去非洲看動物,披鹿皮讓公鹿騎是那段相聲
前段時間聽過一段,但是沒有看名字。我在喜馬拉雅聽的,冬天去非洲看動物,好像都遷徙了,有幾只公鹿沒有帶走,父子兩披著母鹿皮
G. 擺地攤是如何介紹筷子
推銷產品先推銷你自己,生活是一連串的推銷。
推銷自己是一種才華、一種藝術。當你學會推銷自己,你幾乎就可以推銷任何有價值的東西。
不論推銷什麼,你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對所推銷的產品要盡可能多的了解。比如說,你推銷筷子,你就得仔細研究它的成分是由什麼原料做成的,結合一些其它的筷子來說說自己銷售的筷子的特點及優點。
當我們推銷自己的時候,我們要推銷的第一個對象是我們自己。你對自己有信心,就愈能造成一種成功的氣氛。你的態度全部反映在你的舉手投足之間,你要表現得坦坦盪盪,與顧客交談的時候不要眼神四處游盪,這樣會給人一種心不在焉的感覺,要注視對方的眼睛,使他深信你是個可以信賴的人。
練習你說話的聲音,注重說話的語調和速度,盡量使自己的聲音柔和而適度,不要過高過快。語言表達要有涵養,切莫過於輕浮或社會氣過濃,絕不能低估任何一位顧客。
推銷自己說白了就是與顧客先做朋友,讓顧客在購買你的產品之前就接受了你的人,願意與你作朋友,那樣才會接受你對他所提的建議。真誠和信心將是你最大的資產,不要擔心自己說錯話,只要及時的總結經驗教訓,並在今後的實踐中不斷完善你的推銷技能。
H. 去印度旅行,在印度街頭你見過哪些匪夷所思的事情
再去每一個國家旅遊的時候,大家都會見到一些非常奇怪的事情,比如說在印度就有著一些讓人匪夷所思的事情。在此前,就有著一個報道說在印度的一個男孩子,因為他長了一個長尾巴,所以當地的人認為他是神。
這樣的集資信息,在我們看來可以說是很難去相信的,畢竟但單憑他背後長了毛發,就要認定他是猴神轉世,簡直是一件令人難以想像的事情。可是在印度,確實是有著很多類似的事情,他們由於非常的興奮猴神,所以對待這些事情才會如此的相信。
I. 去印度帶些什麼好呢
帶什麼去印度?
護照--這個不用解釋了吧,記得帶只筆,填各種表格用得著啊
蚊不叮--德里等地方有時候會鬧登革熱,出發前看看美國的疾病預報網可以幫助你有個了解。
拖鞋毛巾牙刷牙膏洗發水沐浴露摩絲--酒店一般不提供相應設施
眼罩,耳塞--東航飛機的夜航飛機是不發眼罩滴,至於耳塞,如果晚上睡得地方太吵,這東西就派上用場了
數碼相機手機,手機記得開通國際漫遊
充電電池,干電池,充電器(相機,手機)
巧克力豬肉脯,豆奶牛奶糖牛肉乾泡飯等,憑自己喜歡。如果自己去怕拉肚子,帶點泡麵之類,滾水沖沖就ok了。
電源轉換插頭(三向圓頭)
葯品,退燒鎮痛葯,黃連素痢特靈等止瀉葯,消炎葯,創口貼,還有多種維生素,清涼油
護膚品化妝品、衛生專用品(熱水袋)還有換洗衣物棉簽香水,香水很重要,不是給別人聞的,是關鍵時候抹在身上給自己聞滴。
瑞士軍刀
水杯--可以減少因為用了別人杯子而感染的機會,俺去了幾趟,還沒見到一個消毒櫃呢,酒店不曉得有沒有,大多數餐廳沒有。
遮陽帽墨鏡防曬霜——印度的太陽是大敵
換洗衣物:注意外套長袖短袖都帶,套數不必多,各3套夠了.
睡衣以及運動服運動鞋以及游泳衣褲,睡衣很重要,有時候床會臟得你不敢只穿內衣躺下去。
厚襪子--很多寺廟和旅遊景點需要脫鞋進入,而地上未必干凈,這時候襪子就派上用場了。至於為啥要厚棉襪呢?因為大多數時候地上都滾燙滾燙滴。
紙巾--只有高檔餐廳才提供紙巾,多帶點沒壞處。最後說一句,我的說法肯定不權威,僅供參考,如有適應能力強者,當可減半或更多。
PS:筷子是要帶的,別的東西這里基本都能買到.......衣服的話帶點吧,這里的衣服做工不怎麼樣,而且比國內貴,多帶幾件T-shirt,還有帶幾條運動短褲,把你夏天的衣服帶上就可以了,不用帶很好的,這里人穿的都很隨便,襯衣什麼的帶去都沒穿過;在這里沒人會覺得你穿的不好或怎麼樣^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