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不懂古印度文的玄奘是怎樣取到的真經
玄奘(602年-644年/664年),唐朝著名的三藏法師,漢傳佛教歷史上最偉大的譯師。俗姓陳,本名褘,出生於河南洛陽洛州緱氏縣(今河南省偃師市南境),佛教法相宗創始人。高僧,佛教學者、旅行家,與鳩摩羅什、真諦並稱為中國佛教三大翻譯家,,唯識宗的創始者之一。
玄奘在那爛陀寺歷時5年,備受優遇,並被選為通曉三藏的十德之一。前後聽戒賢講《瑜伽師地論》、《順正理論》及《顯揚聖教論》、《對法論》、《集量論》、《中論》、《百論》以及因明、聲明等學,同時又兼學各種婆羅門書。
⑵ 唐朝時,「唐僧」去古印度取經,他為何能聽懂當地語言
說到唐僧其實大家也知道這個人對於中國佛教的重要性,他去印度取經也真的是超級辛苦的,前前後後不知道花費了多少年,最後艱難回國,那麼有的人要問了,他去古印度取經最後是怎麼能聽懂當時當地的語言呢?難道唐僧懂古印度語?下面就著這個問題我們一起分析揭秘看看!
玄奘在語言上的天賦被他的佛學光環掩蓋了。玄奘取回佛經之後是親自組織經書翻譯校勘的,玄奘在天竺各大寺廟(雖然當時佛教在次大陸已經開始呈現頹勢,那爛陀幾乎也真的「爛」了,但還是有許多信眾教徒)里開壇數年之久。玄奘精通波斯語的程度不好說,但梵語之於玄奘,幾乎等同於母語無二。
有史書記載,玄奘早年就曾經跟隨來華的西域僧人學習梵文。既然是西域僧人,那麼玄奘所學習的應該就不僅是印度的梵文了,恐怕還會有一些西域國家的語言。而玄奘西行之後,也曾經先到了今天克什米爾地區的迦濕彌羅國進修梵文,所以玄奘真正到達印度的時候,梵語應該已經說的非常流利了。
⑶ 玄奘 會說 印度語 嗎不然是怎麼學習印度佛法
玄奘大師是著名的譯經三藏法師,也是唯識宗的祖師。
玄奘大師會梵語、也會寫梵文。
古代佛經都是悉曇梵文的,為方便東土眾生故,譯之為漢文。
現在悉曇梵文版的佛經已經失傳了,但真言咒語還是悉曇梵文的。
只要是佛弟子都應該學習悉曇梵文。
⑷ 玄奘大師去西天(大唐西域記中說是印度)取經,玄奘是中國人,為什麼聽的懂印度語。難道他學過
兩個文明不是一開始就有的交流,總有探索者。在唐以前,大都是西域及印度地區的高僧來漢地講授佛法,順帶翻譯從他們家鄉帶來的佛經。史書記載最早可以追溯東漢明帝,從天竺求法,建白馬寺。來的兩位高僧迦什摩騰、竺法蘭就是古印度人。他們之前肯定也不會漢語,但是一到漢地,自然會去學習,不然也無法翻譯經典。而且對於禪定有成,且有神通的修行人,學習一門語言實在不算什麼困難的事。後來陸續來的印度高僧也有不少,基於翻譯佛經的需要,自然會有人去學習印度語(古代的翻譯佛經,大都是由政府主持,譯經的人很多,且分為九種不同的角色。其中譯主、證義、證文、梵學僧、筆受、證梵語,這六個角色必須通梵文,不然就無法翻譯。)所以,在唐以前的中國,寺廟中學習梵文應當是一種潮流。就像今天的中國學生學習英文一樣。這樣看來,玄奘大師通梵語自然不是什麼很令人驚奇的事情。當然玄奘取經時的印度的方言很多,這就不是大師之前能一一學會的,當是去當地後才學的。後來玄奘取回的大批佛經,都是梵文版的。他主持了對這批經典的翻譯,其中最龐大的要數600卷,百萬字的大般若經。
⑸ ★當年玄奘是靠什麼作為語言交流出使西域的難道有翻譯
玄奘本人就是翻譯大師,研究經文(外語原版)多年,不但會讀,而且能講,所以他能西天取經還是很有外語基礎的。
玄奘(602年-644年/664年),唐朝著名的三藏法師,漢傳佛教歷史上最偉大的譯師。俗姓陳,本名褘,出生於河南洛陽洛州。他在印度留學17年,是海龜。
他在中印度的那爛陀寺 隨主持戒賢法師研習寺內所有經典 全部通曉其奧義 曾主持那爛陀寺的講席 擴展寺內諸僧的眼界.貞觀十六年 玄奘又至摩揭陀國 應戒日王之邀 在曲女城主持一次空前偉大的大佛學辯論會 參加者有五印度十八國國王,三千名大小乘高僧 由玄奘提出他所寫的「真唯識量頌」 作為辯論主題 歷時十八天 但無人能提出異議.可見他外語水平不是一般的高。
⑹ 唐僧取經經過了十多個國家,語言不通問題怎麼解決的
大家都知道,每個國家有每個國家的語言,我們要出國時,要不我們會說訪國的語言,要不就找個翻譯,請不起,還能通過手機百譯通進行交流。然而,在《西遊記》中,唐僧團隊取經行程十萬八千里,經過了寶象國、烏雞國、比丘國、朱紫國、滅法國、車遲國、女兒國、祭賽國、天竺國,獅駝國,他們又沒帶有翻譯,更沒有電子翻譯產品,他們是怎麼解決語言問題的呢?
首先我們來看看唐僧的原型玄奘法師現實是怎樣解決語言問題。話說,玄奘法師想公旨去印度天竺取經留學,於是打報告給李世民,那時李世民剛登基,百廢待興,結果李世民不批。玄奘就想用偷渡的方法去。次年秋,邊境鬧飢荒,百姓沒吃的,李世民只好開關讓他們逃去要飯,玄奘法師也趁機混出去,一去就是17年,他的行程只是兩萬里,但也是歷經萬險
在取經過程中,他歷經了不少國家,一半在現在的新疆地域,如龜茲國、高昌國,一半在印度和中亞地區,如細葉城、大清池等。關於語言問題他是這樣解決的:
1、在大唐時,向在唐的西域人和胡人學習常用話語。
2、到龜茲、高昌國等,離大唐很近,玄奘就請當地大唐人當翻譯。
3、玄奘到過了高昌國,即印度等地時,高昌國翻譯幫助玄奘解決語言問題。
4、到了印度,玄奘第一件事,就是學習印度語,等他回國時,已經精通印度十幾個小國的語言,還才擔任了經書的翻譯官一職。
⑺ 在唐朝時,唐僧去古印度取經,為什麼他能聽懂本地語言
這就跟當時唐朝開放的環境有關系了,唐朝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開放朝代。唐朝的長安城,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個“國際之都“。那時的長安城內各國的商人,使節雲集。
而大量的佛經又被翻譯成波斯語,傳到了中國。所以玄奘法師前往印度之前,好多僧人必須看得懂波斯語,才能看懂佛經。(玄奘前往古印度,就是為了避免多次翻譯帶來的錯誤。)另外,從長安到古印度必須經過波斯地區。如果不會波斯語,沿途的交流也會很困難。
到了印度的玄奘甚至還為當地的僧人講佛學,可見其梵語程度,基本與母語無異。玄奘法師從印度帶回真經後,自己又將這些經文翻譯成中文。玄奘法師為中國的佛學發展可謂是做出了不朽的貢獻。
⑻ 唐僧取經是怎麼學的梵語
玄奘法師在長安的時候就開始學習梵語,西行的四年左右的歷程中,遍訪西域的高僧學習經藏,這個時候應該梵語慢慢流利了吧!最後到達了印度的那爛陀寺,師從高僧戒賢法師學習《瑜伽師地論》、《順正理論》及《顯揚聖教論》、《對法論》、《集量論》、《中論》、《百論》以及因明、聲明等學,同時又兼學各種婆羅門書,一直學習了5年,而後游遍印度,參訪高僧,在印度共歷時15年,最後回國。
⑼ 唐僧玄藏怎麼會懂印度語翻譯經文!。
玄奘法師,去印度18年,當然可以學會梵語。可以翻譯經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