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印度地勢是南北高中間低還是北高南低
北高南低,因為印度洋板塊和亞歐板塊的作用導致喜馬拉雅山脈隆起,導致印度北部為山脈,南部為高原,由於恆河和布拉馬普特拉和沖刷形成恆河三角洲,地勢低窪,每年到夏季降雨量較大,經常造成洪澇災害
B. 印度為何 地跨南北半球
印度 沒有地跨南北半球.
印度位於亞洲的南部,是南亞最大的國家,也是世界上人口第二的國家。
位於北緯10°-30°的低緯度地區,北部有高山阻擋亞洲中部的冷空氣侵入,南有印度洋暖濕氣流的影響,降水豐富,有利於農業的生產。
印度洋 才地跨南北半球.
印度洋位於亞洲、非洲、南極洲和澳大利亞大陸之間,西南以通過南非厄加勒斯角的東經20°線與大西洋為界,東南以通過塔斯馬尼亞島東南角的東經146°51′,線為界,與太平洋相接。印度洋是世界第3大洋,面積7 492萬km2,約佔世界海洋總面積的l/5。
C. 印度的地勢特徵是什麼
印度的地形特點:北部(喜馬拉雅 )山地,中部(中央平原 )平原,南部(德干 )高原。
從喜馬拉雅山向南,一直伸入印度洋,北部是山嶽地區,中部是印度河——恆河平原,南部是德干高原及其東西兩側的海岸平原。平原約占總面積的40%,山地只佔25%,高原佔1/3,但這些山地、高原大部分海拔不超過1000米。
低矮平緩的地形在全國佔有絕對優勢,不僅交通方便,而且在熱帶季風氣候及適宜農業生產的沖積土和熱帶黑土等肥沃土壤條件的配合下,大部分土地可供農業利用,農作物一年四季均可生長,有著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
自然資源
印度礦產資源豐富,鋁土儲量和煤產量均佔世界第五位,雲母出口量佔世界出口量的60%。截至1996年底,印度主要資源可采儲量估計為:煤463.89億噸(不含焦煤),鐵礦石97.54億噸,鋁土22.53億噸,鉻鐵礦1.24億噸,錳礦石6550萬噸。
鋅589萬噸,銅352萬噸,鉛136萬噸,石灰石684.77億噸,磷酸鹽8100萬噸,黃金86噸,石油8.96億噸,天然氣6970億立方米。此外,還有雲母、石膏、鑽石及鈦、釷、鈾等礦藏。森林覆蓋率為21.9%。
D. 印度的地形是如何分布的
印度地形南北方向有明顯的三部分,北部是高大的喜馬拉雅山地,中部是恆河平原,地勢最低,南部是德干高原,地勢比較高。
E. 印度地勢特點是什麼
印度的地形特點:北部(喜馬拉雅 )山地,中部(中央平原 )平原,南部(德干 )高原.簡單來說就是:中間低,南北兩側高
氣候以(季風 )氣候為主,特點:冬季吹東北季風,少雨 ,夏季吹西南季風,濕潤多雨,該氣候除了這里分布外,還在(中南 )半島上分布
F. 印度和印度尼西亞的區別是什麼
印度和印度尼西亞的區別如下:
1、國土面積區別:
印度屬於南亞國家,與我國陸地相鄰;國土面積298萬平方公里。
印度尼西亞屬於東南亞國家,是一個由17000多個島嶼組成的國家。國土面積190萬平方公里
不論從國土面積,還是人口相比,印度要比印度尼西亞大得多。
2、經濟實力區別:
從經濟上來比較,印度尼西亞要比印度富裕許多。
3、民族與信仰區別:
印度有100個民族,人口最多的民族是印度斯坦族,約佔全國人口46%。宗教信仰以印度教為主;伊斯蘭教、錫克教、佛教為次。
印度尼西亞有300多個民族,人口最多的民族是爪哇族,約佔全國人口的42%,宗教信仰以伊蘭教為主,約佔印度尼西亞87%的人口,是世界上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國家。
4、飲食習慣區別:
印度由於南北差異很大,飲食習慣也太不相同,北方吃肉,大米、麵食,南方喜歡吃素食,咖喱飯、家常餅之類的。
印度尼西亞飲食習慣大體上與中國大部分地區相同。主食以大為主,最喜歡用香蕉葉或棕櫚葉把大米或糯米,包起來蒸熟來吃。
G. 印度的南北差異體現在哪些方面
印度北部,尤其是西北部的旁遮普地區和其他南部地區歷史文化上差異簡直天壤之別。歷史的分叉最早可以追溯到1000年前。
印度次大陸是個相對獨立的地理空間。其西北部有一道沙漠,山脈,河流構成的天然邊界。這條邊界曾經讓亞歷山大大帝止步於此,保證了印度地區相對獨立的文化。
但是這條天然屏障在1000年前被伊朗的突厥王朝伽色尼王朝突破。伽色尼王朝占據了現在的巴基斯坦以及印度西北的旁遮普和古吉拉特地區,將伊斯蘭教,波斯語,波斯文化傳入這里。伊斯蘭教的傳入,又使印度北部的大邦德里皈依了伊斯蘭教。
伽色尼王朝統治結束後,印度西北地區又陷入諸侯混戰。緊接著印度西北屏障再次被攻破。這次還是來自伊朗的帖木兒帝國的突厥貴族建立的莫卧兒王朝。莫卧兒王朝短暫統一了幾乎整個印度,其官方文化依然是伊斯蘭教+波斯語的組合。
H. 印度南北之間的差異為什麼會如此之大
眾所周知,印度南部相對富裕,北部則相對貧窮。印度南北方在宗教,文化等各方面都有明顯的差異。雖然在自然條件上,印度北方要優於南方,但在經濟社會的發展上,北方要明顯落後南方許多。殖民因素,印巴沖突,人口素質等重要因素的影響都是造成印度南北方發展差異的重要原因。
英國殖民者統治期間,南部受到殖民者的影響,英語程度普遍較高,民族成分也較復雜。北部人民的英語接受程度要低於南部很多,文化程度低於南部地區。人口素質較高的南部得到了更好的發展。
以上所述的因素都造成了印度南部和北部發展的不均衡,導致它們之間發展差距越來越大。隨著南部的發展,南部城市化越來越高,又進一步拉大了和北部地區的距離。
I. 印度為什麼南北高中間低。
北高南低,因為印度洋板塊和亞歐板塊的作用導致喜馬拉雅山脈隆起,導致印度北部為山脈,南部為高原,由於恆河和布拉馬普特拉和沖刷形成恆河三角洲,地勢低窪,每年到夏季降雨量較大,經常造成洪澇災害
J. 印度地勢呈什麼分布
印度的地形特點:北部(喜馬拉雅 )山地,中部(中央平原 )平原,南部(德干 )高原。氣候以(季風 )氣候為主,特點(冬季吹東北季風,少雨 )( 夏季吹西南季風,濕潤多雨),該氣候除了這里分布外,還在(中南 )半島上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