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印度高種姓是什麼人種
高種姓屬於雅利安人種。
雅利安人把印度佔領之後,為了能夠便於統治印度人而制定的制度,把當地的印度人劃分為低種姓,並且規定他們只能生活在印度的南方,而雅利安人則被劃分為高種姓,生活在印度的北方。
最高貴的婆羅門就是純正的雅利安人血統,因為他們被禁止跟印度印度人通婚。而下面兩個種姓的印度人,多多少少都會有一些印度土著居民的血統。但是他們看起來還是比較白的。
種姓制度的起源
公元前1500年左右,雅利安人征服了印度半島,為了維護本民族的長期統治,膚色較淺的他們建立了種姓制度。他們編造了一個傳奇故事,說創世者梵天的腦袋變成了婆羅門,上肢和身軀變成了剎帝利,腿變成了吠舍,腳變成了首陀羅。
祭司集團屬於婆羅門,武士集團屬於剎帝利,農業、商業和手工業群體屬於吠舍,被征服的原住民就成了地位低微的首陀羅。
首陀羅男性與其他任何種姓通婚產下的嬰兒,就是賤民「達利特」,三千多年下來,他們也產生了一個極其龐大的群體,連同地位低微的首陀羅一道,占據了現代印度80%以上的人口,成為金字塔架構的最底端。
B. 印度高種姓和低種姓區別是什麼
印度高種姓和低種姓區別:
一、姓氏:
就像外國人很難搞清「孔」、「姬」、「張」、「嬴」這些中國姓氏的出處和它們背後所代表的身份一樣,咱們作為老外根本也無法弄清印度人的成千上萬亞種姓的區別。
二、膚色:
高種姓膚色較淺,屬於雅利安人種,低種姓膚色較深,屬於原住民達羅彼荼或尼格羅或東南亞棕黑人種。
三、職業:
高官顯貴、知識界精英,大多屬於高種姓專利;販夫走卒、一般老百姓,屬於低種姓階層。
四、籍貫:
各種姓在歷史上都有約定俗成的居住地,在現代印度,高尚社區和貧民窟雖說並肩而立,也是老死不相往來。
五、衣裝
穿的華貴雍容的,是高種姓;穿的低俗廉價的,是低種姓。
六、手繩
不同種姓的人,手腕上纏的手繩質地、佩戴位置都有講究,不可僭越,眼尖的話,也能有效區分。
七、飲食
飲食清淡、偏重素食的,是高種姓;飲食辛辣、喜好肉食的,是低種姓。
八、口音
這個與籍貫、住地都有密切關系,所以也是區分種姓的一種手段。
九、談吐
高種姓多受過高等教育,自信優雅、開朗大方;低種姓大多未受高等教育,左顧右盼,缺乏自信心。
C. 為何印度高種姓都那麼白,他們是什麼人種
印度接近80%的人口信奉印度教,而印度教明確規定了種姓制度。按照印度教的種姓制度,主要分為四大種姓,分別是婆羅門、剎帝利、首陀羅與吠舍。在四大種姓之外,還有所謂的不可接觸者。按照印度教的規定,婆羅門主管宗教事務,而剎帝利主管世俗政權,算是統治階級,也是高等種姓。在電視報道或新聞媒體中,看到的印度種姓皮膚都很白。那麼,印度高等種姓是什麼人種?其實,印度前三個種姓,也就是婆羅門、剎帝利與吠舍都是雅利安人,而首陀羅則是被征服的印度土著居民。
伊朗女性
當然,印度的血統問題比較復雜,不僅僅有白色人種,還存在著黃色人種、黑色人種與棕色人種。所以,印度有非常復雜的宗教問題、種姓問題與民族問題!
D. 高種姓和低種姓區別是什麼
高種姓和低種姓區別為:等級不同、來歷不同、地位不同。
一、等級不同
1、高種姓:高種姓的等級為婆羅門、剎帝利和吠舍。
2、低種姓:低種姓的等級為首陀羅和達利特。
二、來歷不同
1、高種姓:高種姓是馬穆魯克、蒙兀爾等外來伊斯蘭教征服者。
2、低種姓:低種姓大多數是被征服的土著居民,屬於非雅利安人。
三、地位不同
1、高種姓:高種姓的社會地位高,佔有大部分的社會資源。
2、低種姓:低種姓的社會地位低,佔有小部分的社會資源,為高種姓服務。
E. 在印度,高種姓到底有哪些特權
首先是身份上,高種姓的印度人生來就是貴族。在印度,婆羅門是最高級別的姓氏,他們大多數掌握神權。
而且低種姓的女人人如果嫁給高種姓的男人,是需要支付大量錢財做為嫁妝的。
F. 印度高種姓是什麼意思
印度高種姓的意思是:生來就是貴族。高種姓享有很多的特權和豐富的資源,可以出現在各個高級的地方。種姓制度曾在印度、孟加拉國、斯里蘭卡等國普遍存在,是一種以血統論為基礎的社會體系,其中以印度最為嚴重。又稱賤籍制度、印度卡斯特體系。種姓制度以統治階層為中心,劃分出許多以職業為基礎的內婚制群體,即種姓。印度的種姓制度將人分為四個等級:即婆羅門、剎帝利、吠舍、首陀羅。
G. 印度高種姓是什麼人種
印度高種姓是雅利安人種。
在雅利安人征服南亞次大陸的過程中,他們創建了種姓制度,用於統治管理國家。作為這種制度的創始人,以及國家的統治者,他們理所當然的將自己劃分為最高等級之列,即代表宗教僧侶的婆羅門和代表軍政官員的剎帝利。
印度高種姓的歷史
印度的種姓制度是4000多年前雅利安白人從遙遠的中亞地區帶到印度的,在最開始的時候,白色皮膚就意味著高種姓,但是隨著歷史的發展,皮膚早已不能決定一個印度人是高種姓還是低種姓了。
最開始的種姓制度並沒有嚴格的劃分出階級以及人的高低貴賤,但隨著外來伊斯蘭教征服者來到印度,在他們的統治下,種姓制度慢慢演變成了階級森嚴的階序體系。
H. 在印度,如何分辨一個印度人是高種姓還是低種姓
高種姓的印度人都是古時候進入印度的雅利安人,並非本地的印度人,也就是印度土著人民。因此處於印度統治階級的種族,往往是那些膚色較淺,身材比較高大的婆羅門和剎帝利以及吠舍階層,而對於一些長相比較接近黑色,而且身材瘦小的人,大多數就是低種族了。可以這么說,低種姓和高種姓的人完全不是一個世界的人,老死不相往來的那種。在印度,最高種姓是婆羅門,他們大多都是宗教領袖和學者,第二種姓的是剎帝利,剎帝利大多從事的是高新職業,再就是吠舍。再就是印度的土著居民,而他們也被稱為賤民,永遠都翻不了身。因此,相比起印度,中國不知道先進民主了多少倍,起碼我們可以通過學習教育來改變自己的命運,但是不同的是,他們連所受的教育都是有嚴重區別的。總之印度的兩極分化非常嚴重。
I. 印度人高種姓和低種姓怎麼區分可以直接從姓氏分出高低么
印度人種姓的區分和辨別紛繁復雜,就是印度人自己也難以說清。我們要初步判斷印度人的種姓和社會地位,只能多了解種姓制度的常識和趣聞,然後尋找一些蛛絲馬跡,進行綜合分析和考慮。
例如,僅憑經濟狀況無法判斷種姓;據一項調查表明,印度55%的婆羅門經濟狀況處於貧困線以下,而印度總的貧困人口比例僅為40%;可能是他們自恃種姓較高、有一定特權,導致其好吃懶做造成的。
以下將從家族姓氏、服裝飾品、膚色相貌方面,介紹一些初步判斷印度人種姓高低的依據。但要說明的是,這些依據僅作參考,不是絕對的判斷標准,只有參考價值大小之分;例如,印度人很多姓氏已融入了各個種姓階層。
一、家族姓氏
(一)各種姓常用家族姓氏
印度人的姓名一般是名在前,姓在後;如:桑賈伊·甘地(SanjayGandhi),「桑賈伊」是名,「甘地」是家族姓氏。
婆羅門常用姓氏:夏爾瑪(Sharma)、提維迪(Trivedi)、威亞斯(Vyas)、潘迪特(Pandit)等;
剎帝利常用姓氏:塔卡爾(Thakker)、拉吉普特(Rajput)、辛格(Singh)、塔闊爾(Thakor)、沃爾瑪(Verma)等;
吠舍常用姓氏:古普塔(Gupta)、默迪(Modi)、色斯(Seth)、甘地(Gandhi)、沙(Shah)、嘎加爾(Ghaggar)、高爾(Goal)等;
首陀羅常用姓氏:安貝達爾(Ambedkar)、蘇蘭基(Solanki)、恰馬爾(Chamar)、納伊(Nayi)、洛哈(Lohar)等。
(二)其它判斷原則
1、字母少的姓氏,傾向於是高種姓;因為,低種姓人一般要跟主人姓,換主人時也要換姓或加字母,姓氏容易變長。
2、以Raj開頭的姓氏一般屬於高種姓人群,如:拉吉普特(Rajput)。
3、辛格(Singh)、喬杜里(Choudary)等典型高種姓姓氏延綿很多世紀,能姓辛格、喬杜里的人一般屬於高種姓人群。
4、GautamBrahmins是婆羅門里的一個分支,能姓高坦(Gautam)的人一般屬於高種姓人群。
5、姓賈因(JAIN)的人要看其宗教信仰,如信印度教屬於吠舍階層;如信耆那教,可算是最高種姓。
6、錫克族男人名字多數加有辛格(Singh,意為獅子),女人名字多數加有考爾(Kaur,意為公主)。但是,叫辛格的男子不一定是錫克人。
二、服裝飾品
1、婆羅門、剎帝利、吠舍三大印度教高種姓的男性有一個明顯的標志,就是身上佩帶「聖線」。高種姓男孩出生後要舉行佩帶「聖線」的儀式,「聖線」由3股線擰成,婆羅門男孩佩帶棉線,剎帝利男孩佩帶亞麻線,而吠舍男孩佩帶毛線,作為高種姓的標志。
2、當你看到一個印度男人,只要看看他的手腕就知道他的種姓位置了,如果有線圈說明他出身高種姓,然後只要辨別一下線圈的質地,他所屬的種姓等級就基本清楚了。如果沒有聖線,他可能來自低種姓或賤民,或者是非印度教徒的、信仰其他宗教的印度人。
但是,印度高種姓男人也並不一定長年佩帶聖線,有些人是在重要宗教節日時佩帶,聖線一般是一年更新一次。
3、有的印度人長年穿著熨燙平整的衣服(甚至內褲也要熨燙),穿皮鞋襪子,一般是高種姓。長年身著裹布、短裙、拖鞋的人一般是低種姓。
4、印度是個喜愛佩帶首飾的民族,但賤民婦女不允許佩帶首飾。賤民男人下雨天不許打傘,不能穿鞋。
5、錫克教徒在印度的社會地位一般不會太低,其男人顯著標志是「大包頭、大鬍子」,還佩戴鐵制手鐲。但是,現在的少數錫克男青年打破傳統,不留「大包頭、大鬍子」,但必須堅持佩戴鐵手鐲。若碰見戴鐵手鐲的印度男人,他很有可能是錫克人。
6、印度婆羅門,身上會佩戴一個出生時家族就給予的項鏈,終身不得取下(包括洗澡),但每年可更換一次吊帶。
三、膚色相貌
種姓瓦爾那(Varna)一詞本義為「顏色」,且種姓制度是由雅利安白種人侵略者建立的,因此可從印度人的膚色相貌初步判斷其種姓,高種姓人群膚色偏淺,或者可以說「皮膚越白種姓越高」,低種姓人群膚色偏深。
高低種姓人群相貌也有差別,高種姓偏近白種人長相,越象白種人種姓越高,而低種姓人群長相黑瘦,面貌與東南亞和非洲人長相偏近,相貌上具備更多「黑人」特徵。
如見到長著一張典型印度教徒的臉的人,他卻信奉伊斯蘭教、基督教,那他極可能屬低種姓人群,因不堪種姓壓制而改信其它宗教。
(9)在印度高種姓是指什麼人擴展閱讀:
印度種姓瓦爾那(梵語稱Varva/英語稱卡斯特caste)制度總體上分為四大種姓:婆羅門(Brahmin/Brahmana),祭司貴族;剎帝利(kshatriya),雅利安人軍事貴族包括國王以下的各級官吏,掌握國家除神權之外的一切權力。
吠舍(Vaishya),是古代印度社會中的普通勞動者,也就是雅利安人的中下階層,包括農民、手工業者和商人;首陀羅(Sudra),是指那些失去土地的自由民和被征服的達羅毗荼人。此外,還包括一種不入流的賤民階層(或稱不可接觸者,untouchable)。
各個種姓內部又由賈提(Jati,社會地位、經濟狀況等)分許多亞種姓,當前印度社會中的亞種姓共約4000餘種。
種姓制度一般是針對印度教徒,因此還存在一些非種姓人群。印度人認為,婆羅門和剎帝利屬於高種姓,吠舍和首陀羅屬於低種姓,賤民根本就不入流。因政治因素,某些低種姓的人社會地位會有所提高,如屬於吠舍的甘地家族、賤民總統納拉亞南等。
J. 高種姓指的是什麼印度警察敢打高種姓嗎
最近很多人對於這個印度非常的感興趣,畢竟印度真的讓人非常關注了,話說討論印度很多人也都會討論這個印度的種姓制度,很有意思的,出生就決定了你的一生。但是我們不妨來看看一些小細節的地方,打比方說這個印度警察,印度警察一般是什麼種姓的呢?這個印度警察話說敢打高種姓的人嗎?這些問題也都比較有意思了,下面我們一起來簡單的分析揭秘看看吧。
印度警察手裡的主要裝備不是手槍,而是木棍,手槍配置比例並不多。印度警察的工作不是抓罪犯,而是治安管理,印度人口13億多,監獄關押的犯人不過40多萬人而已,女性犯人不過2萬,所以,這就是印度治安警察有160萬人的原因。
印度警察日常面對的基本都是說有就有,說沒有就沒有的事,也是說大就大,說小就小的事,至於是大是小,看犯法的人兜里情況而定。印度警察為什麼總拿著木棍打人,讓犯法的人排著隊趴地上打屁股,歸根結底印度有錢人不多,都是低種姓人,都是窮人,沒錢,不打你打誰。印度警察喜歡卡外國人的油水,他們都有錢。
印度警察腐敗程度可以通過英國《泰晤士報》2015年的一篇文章看出來,《泰晤士報》7月8日發表了題為《印度警察因「女子拒絕行賄將其燒死」》的報道,內容大意如下:一名印度40歲的女子尼楚·德維韋迪的丈夫因為一個案件進了監獄,這名女子遭到2名警察的索賄,要10萬盧比才能釋放她丈夫,她拒絕了,結果2名警察用汽油將其燒死。印度警察地位雖然也不高,特別是地方邦警察,但在印度普通人面前,絕對的有地位。印度社會治安復雜,混亂,而刑事犯罪入獄的並不多,這也給印度警察帶來了油水,人命案都可以不了了之,只要錢到位就行。印度強奸案多,被抓的卻很少,警察管理鬆散,懈怠,腐敗嚴重。壓力大是治安亂,定罪松,基層警察忙碌,印度人惰性強,而且,覺得委屈的都是小警員,他們沒有什麼油水可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