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度資訊 > 印度那加是什麼意思

印度那加是什麼意思

發布時間:2022-08-11 08:13:19

Ⅰ 「那加」是什麼

Naga,一般譯為納迦,是印度八部之一,梵文的「龍」的讀音。古印度人神話中的龍不是我們中國人想像中的鹿角蛇身馬臉狗腿虎掌鷹爪的神獸,就只是指海中的巨蛇。

Ⅱ 那個教派是拜蛇神的

蛇神——那加,是頂頂大名的印度教神靈呀!!
讀過《天龍八部》的朋友們,可知道這「天龍八部」是什麼意思嗎? 其實,天龍八部是: 天、龍、夜叉、阿修羅、迦樓羅、干達婆、緊那羅、摩呼羅迦 八類佛教的護法神。 其中的「龍」最初不是指騰雲駕霧,翻雲覆雨的神龍,而是今天要介紹的——Naga蛇神那加!
印度教的主神就是「天」——梵天。 他的形象有時是一個英俊的成年人,有時又是個白鬍子老人。他身有四頭,坐騎一隻白天鵝。梵天被認為是世間萬物的創造者,關於他的傳說很多。據說他的妻子薩拉斯瓦蒂是司掌教育與文化的女神,就是從他的大拇指上生出來的。梵天有兒子十多個,都不是他妻子所生,而是他自己生出來的。隨後他兒子的兒子們一代接一代生出了世界萬千生靈。梵天創造世界後,大地動搖不已,他命蛇神——那加,在地下支撐大地,世界才算平穩。
印度神話中居住在地下的蛇神——那加,一般被描繪為上半身人形。作為蛇神的那迦,傳說除了擁有劇毒和再生的能力外,更被人們作為掌管生死的神靈來崇拜。傳說中它們居住在地下,擁有可以照亮黑暗的地底世界的世間罕有的寶石。在很多神殿的入口處都有那加的塑像,人們希望以此藉由它的力量得到守護。Naga語出梵文,音譯為「那伽」。據記載,那伽長身無足,能在大海及其它水域中稱王為尊。
印度人喜愛蛇,喜愛耍蛇,很大程度上出於他們對蛇神那加的膜拜。在印度,有很多蛇神廟,很多宮殿的入口都有蛇神那加的雕像作為宮殿的守護者。因為他是看守大地的巨神,所以看守宮殿自然不在話下啦! ^_^
同樣,東南亞很多國家也都流傳著蛇神那加的傳說。柬埔寨有個民間傳說,相傳在著名的「洞里薩湖」 湖底住著一位七頭蛇神——那伽,有一天,蛇神的女兒要嫁給印度王子,於是他便大嘴一長,把所有的湖水給吸干,轉瞬間,變出了一大塊肥沃的土地,成為女兒的嫁妝,從此人民可以在此耕作。據說,因為有那加蛇神駐守的緣故,洞里薩湖在旱季、雨季,才會有如此明顯的不同的美麗景色。

Ⅲ 印度阿三是什麼意思,它是怎麼來的

印度阿三,指印度人,阿SIR音譯。印度阿三是由「紅頭阿三」演變過來的。「紅頭阿三」語原是上海地方話,舊時上海有各國租界,英租界內一般的差吏(小警察)多是從英殖民地印度調來的印度人,他們因為信仰錫克教,頭上都纏頭巾做為制服,印度警察的頭巾冠以『紅色』,這是「紅頭」的由來。

阿三來歷

1、以前在上海租界的時候,租用的洋人被稱為洋鬼子,租用的中國人叫二鬼子,(後來被稱為偽軍或二鬼子什麼的,就是中國人,《亮劍》裡面有這個稱呼)。僱傭的印度人叫三鬼子。上海人習慣稱呼前加上阿,比如阿寶,阿亮什麼的,所以後來把三鬼子演變成了阿三,是有貶義的意思,和洋鬼子、日本鬼子是一個意思。

2、二十世紀,大印度地區分裂為巴基斯坦和印度,後東西巴基斯坦又分裂為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國,總共三國。

Ⅳ 印度迦納什什麼意思

印度迦納什是指象頭神迦納什,梵名Gan!es。

象頭迦納什為印度教及印度神話中的智慧之神、破除障礙之神。他是濕婆神和雪山神女帕爾瓦蒂(Parvati)的精神之子。象頭神信眾廣泛。

知識點延伸:

印度每年AVANI月(陽歷八至九月間)的月圓之日,是象頭神的神誕日,信眾們會早早准備好椰子、花環、香枝、鮮果等祭祀用品,虔誠祈求象頭神的庇佑。在為期10天的節日中,信眾們將象頭神的神像請回家中,寓意引入財富、智慧和吉祥。在節日的最後一天,信眾們還會舉行盛大的儀式將象頭神神像送入河流和大海,讓他隨波而去,意味著除舊布新。

Ⅳ 印度阿三是什麼意思

「紅頭阿三」對如今年輕人來說可能是個陌生的名詞,但對現今六、七十歲的老上海來說卻是非常熟悉的。之所以稱為「紅頭阿三」,原因大致有這幾種說法:凡印籍巡捕皆頭纏紅巾(實際上,印捕充任交通警、巡邏警的用紅巾纏頭,任看守警為黃巾纏頭)所以叫「紅頭」。關於「阿三」則有兩種說法:一說印度人是亡國奴,在上海人眼中的地位低於西捕和華捕列第三位;還有一種說法是印度人說話有口頭禪「I say」、「I say」,其諧音為「阿三」,紅頭加上阿三故稱「紅頭阿三」。
印捕是上海處於殖民地時的產物,在我國是獨一無二。1843年(清道光二十三年)8月上海被西方殖民者強迫開辟為通商口岸,外國冒險家紛至沓來,要求在上海購地建房。當時清政府上海道台宮慕久在英國領事巴富爾的威脅和欺騙下,於1845年11月29日以道台名義,用告示形式公布了洋人的《上海租地章程》。從此,英租界成了英國侵略者在上海的「國中之國」。
1849年(清道光二十八年),法國領事敏體尼援引英國殖民者的先例,上海道台麟桂屈服於殖民主義者的壓力,於1849年4月6日劃定法租界界址。
上海租界既然是「國中之國」,自然要有武裝力量及其他鎮壓工具,這便是萬國商團、艦隊水兵與巡捕。萬國商團是租界武裝力量的主體,其主要職責是保衛租界,一般不負社會治安之責。艦隊水兵是萬國商團的後盾。巡捕,即警察。起先,巡捕一律由西方人擔任,故稱為西捕。當時法租界公董局就有明文規定:「巡捕房人員應全部由法國人或宣布服從法國領事館,並從此歸法國裁判權管轄的外國人組成。」英租界最多時有西捕160名。西捕薪水高,否則就找不到西捕,這樣開支就大了。另外,西捕有種種局限,比如微服偵察,其相貌特徵根本無法掩飾;又比如去公共場所打聽,其語言障礙造成的困難也難以克服;再加上租界里有幫會組織,西捕由於種種原因很難深入進去,也物色不到合適的人選做耳目,破案效率不高,租界治安堪憂。總之,從1854年開設巡捕房起,起先西捕還能應付。後來刑案隨人口激增而水漲船高,由清一色的西捕辦案,弊端更為突出,於是從1870年後改為允許華人充任巡捕,稱為華捕。由於這一改變收效明顯,以致漸而主次倒置,即西捕大減、華捕大增。例如1883年英美公共租界有巡捕200名,華捕竟佔170名之多。以後,華捕越雇越多,殖民者怕不易控制,自1884年開始從英殖民地「進口」印度籍巡捕,即「紅頭阿三」。殖民者從印度「出口」巡捕時,對人員精心挑選,必須是印度的錫克族人,個個身高馬大,滿臉虯須,令人望而生畏。但他們也有與西捕相似的短處,所以大多充當巡警、獄警與交通警。「紅頭阿三」來自英國殖民地,嚴格說來其身份比處在租界里的上海人還低,但他們是英國人的忠實「看家狗」。狗仗人勢,整天警棍亂舞,讓上海人吃足苦頭,特別是那些攤販與車夫,挨「紅頭阿三」的警棍與皮靴更是家常便飯。殖民者為了利用 「紅頭阿三」為其忠實賣命,發他們的薪金比華捕高一倍,還配給住房等,並在當時的戈登路巡捕房內(解放後為江寧路公安分局)建造了一座三層樓印度教堂。印捕的存在隨著租界結束而取消。
法租界在這方面做法與英租界大致相同,他們「進口」的是安南巡捕,即越南人,在上海人看來,其體態、皮膚與廣東人相近,所以沒送他們什麼綽號或代稱。

Ⅵ 那加人的起源與歷史

那加人是印度一個古老的民族,約在13世紀由緬甸和中國遷徙到印度東北部。那加人獨特的歷史發展進程和地理環境,造就了那加人獨特的民族文化心理,建立一個獨立的「大那加蘭」國是他們長期以來追求的政治目標。他們之中的激進勢力為此開展了長期的武裝斗爭。從印度獨立開始,那加人的分離主義運動1延續了將近60年,成為亞洲「持續時間最長、發展演變最為復雜」的分離主義運動之一。印度政府經過長期努力,於1997年和2001年分別與那加民族社會主義委員會(簡稱NSCN)的兩大武裝派別NSCN(IM)和NSCN(K)實現了停火,但隨後進行的政治談判還沒有達成最後成果。此外,這兩支武裝派別之間為爭奪地區主導權展開激烈內斗,長期動亂造成大量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那加人問題是印度「東北難題」的核心之一,因為其他各邦的政治動盪都不同程度地與此有關。在長期的叛亂與反叛亂、動亂與治理的過程中,印度政府由於民族政策、經濟政策和外交政策的失誤,導致那加人問題久拖不決。
那加人何時定居於那加蘭?這一問題至今尚難以回答。本來那加人無文字記載的歷史,也無自己特有的文字。另據那加人民間故事稱,早年他們向那加蘭遷移時,其文字資料被洪水淹沒殆盡,現今他們使用的則是羅馬文字。據說,那加人的歷史與阿霍馬人聯系密切。1215年,阿霍馬人首領阿克巴率領部下向阿薩姆發起進攻,遭到那加人的頑強抵抗。阿霍馬人對那加人進行慘無人道的鎮壓,不僅劫掠了無數的村莊,而且殺害了大批群眾。蘇克巴妄圖使那加人喪失保衛自己家園的勇氣,但他錯打了算盤。當阿霍馬人統治了阿薩姆時,卻未能達到佔領那加蘭的目的。最後,阿霍馬人被迫與那加人簽訂睦鄰友好條約,規定阿霍馬人將與那加蘭毗鄰的肥沃土地交付那加人使用,那加人則允許本族婦女與阿霍馬人通婚。盡管如此,二者之間仍然發生各種糾紛,那加人盛行割下敵人頭顱的習俗正是從那時開始的。
那加人不畏強敵,英勇善戰,把敵人的頭顱割掉帶回來才是真正的勇士。這樣的戰士在村中享有最高的威望,年輕貌美的姑娘爭著與他們結婚。截止印度獨立前夕,割掉敵人頭顱的習俗在那加人中一直存在,但如今已不復見,只留下一些歷史痕跡。比如,有些村民將長期保存的敵人的頭顱掛在自己的露台上;一些戰士佩戴著用青銅製成的敵人頭顱的徽章,這種徽章還往往掛在那加人的煙斗和小簍上,就連姑娘的衣服上有時也綉上這樣的標志。
1826年,英軍佔領了阿薩姆,那加人隨即向周鄰地區進行反擊,戰爭中他們砍掉許多敵人的頭顱,於是觸怒了英軍,雙方展開了激戰。英軍似乎無意佔領那加蘭山區,只想並吞平原一帶。可是那加人的行動迫使殖民軍隊改變了計劃。1851年,他們先後10次鎮壓了那加人的暴動。後來,英軍已經開始從那加蘭撤退了,那加人軍隊又神出鬼沒的進行了騷擾。於是,英軍首先在位於那加蘭邊境地區的阿沙魯設立防線。1866年英軍戰勝了安加米部落,1878年在科希馬建立了統治中心。接著英軍又逐漸戰勝了其他那加人部落,並行使了統治權。不過,在與那加人交手時,英軍確實遇到了不可想像的困難。1878年那加人便已打響解放科希馬的戰斗,他們將該城圍困了11天,只因12天頭上那加援軍尚未及時從摩尼普爾趕到,英軍才得以突圍逃遁。最後,英軍又重整旗鼓,完全控制了那加蘭山區。
當時英國殖民者在那加蘭的統治方式有所不同,他們許諾不幹涉那加人的內部事務。在廣大農村,那加人能夠自主地行使管理權,他們將傳統的那加人管理方式與印度農村中的公社組織結構融為一體。有些那加部族甚至只限於執行本族首領的命令,康尼亞克人即使現在還保留著這種習慣,比如,他們將上等狩獵物和最好的土地獻給上層人士。有時英國殖民政府也委派自己的代理人擔任鄉村首領,那加人與非那加人發生爭執時,他們便進行干涉。總的來說,1881年後那加地區尚處於一種平靜狀態,但事實上那加人心中從未承認英國殖民者的統治,邊境糾紛時而發生。至今還活著的那加人女族長卡亞衛茹曾號召人們奮起反抗英國殖民者的統治,因此她被囚禁,在獄中度過了大半生。
英國殖民政府對那加人的統治採取兩手政策,一是對暴亂者進行武力鎮壓,一是與順和派友好相處。許多有經驗的英國殖民政府官員被派駐那加人中,他們虛心學習當地語言,對那加人實行心理征服。表面上他們表現出一副關心群眾疾苦的樣子,實際上卻對他們橫征暴斂。
與此同時,西方基督教牧師也蜂擁而至。1840年,馬伊爾斯.勃朗森在這里發展了許多基督教徒,並開辦了一些醫院和學校。在此基礎上,1873年拉拉爾克又出色地開展了工作。1894年,美國浸禮會基督教協會派員來到那加蘭,他們除建立教會組織外,還發展衛生和教育醫療事業。顯然,他們的到來正好符合英國人的願望,但其中也有人出自對印度土著居民的同情。時值西方基督教正大力向世界各地傳播,那加人乘機向外界打開了大門。盡管許多那加人皈依了基督教,但他們仍然遵守傳統的宗教習俗。值得提及的是基督教的傳播使那加人獲得了好處—提高了識字率,學習了西方輕音樂和新潮服飾,興建了歐美式教堂......最後西方基督教在那加蘭得到了迅速發展如今,這里的教堂632座,教徒人數達8萬。利用宗教統治那加人可謂當時英國殖民者的第三手政策。
英國人對那加人的統治本來缺乏牢固的根基,但由於他們絞盡腦汁,玩弄各種政治手腕,尚能持續較長的一段時間。1918年,英國殖民主義者在科希馬成立了「那加人俱樂部」,他們在此同那加上層分子共同商討解決那加山區的行政管理問題。1829年,那加上層分子聯名給西門協會寫信,要求英國人單方面管理那加人,否則擔心受平原地區印度土邦的盤剝。看來,在少數那加人眼中,白種人才是他們的救星。從此,那加人與印度土邦的矛盾越來越深,英國人藉此機會將那加山區變成了獨立王國。英國殖民政府派遣官員在這里行使管理權,並規定未經允許外地人不準進入那加蘭。結果,英國人獲益匪淺。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那加人表現的非常英勇,他們幫助英國人打敗了日本侵略者,同時也使本族人免受災難。如今,在科希馬還保留著戰爭的歷史遺物—抵抗戰士墓地。那裡的墓碑上這樣寫道:「當你回家後,請告訴周圍的人,為了明天,我們獻出了今天。」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英國人盼望離開印度重返故鄉,那加蘭再次掀起民族獨立的浪潮。1945年瓊斯.鮑吉發起成立了那加山區土著人委員會,其任務是促進那加人的團結,消除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影響。1946年,該組織改名為「那加民族會議」,宣布對那加人進行傳統的印度公社意識教育。但是,這一組織逐漸被一些煽動分子所控制,1947年6月,他們終於提出了獨立要求,揚言英國人撤離後成立獨立政府。此後,阿薩姆邦首席部長阿克巴爾.海德里先生開始與那加人對話,並宣布將那加山區劃歸阿薩姆管理。於是,那加人內部出現了分歧,許多人要求脫離印度,不承認憲法,不參加獨立後的第一次選舉。當時,阿薩姆其他土著人地區均成立了行政管理委員會,唯獨那加山區按兵不動。1953-1956年,那加人又掀起了騷亂,1956年3月在少數人操縱下成立了那加人聯合政府,並組織了軍事行動,結果被印度軍平息了。在廣大那加群眾的要求下,不久又成立了和平委員會,後來改名為「那加族人民會議」,1959年,該組織正式將那加山區定名為那加蘭。自從印度政府批准成立那加蘭邦以後,科希馬、迪馬普爾等地建立了一些工廠和學校,那加人正在為振興本民族的經濟和文化而努力。

Ⅶ 印度「阿三」是什麼意思

印度阿三的來歷是過去印度人因為自己是不結盟運動(亞非拉好幾十個國家組成的一個鬆散的聯盟)的領袖,便狂妄的宣稱美國是一極、前蘇聯是一極,而他們作為不結盟運動的領袖,是當之無愧的第三極。自視頗高,根本沒把中國放在眼裡,最後狂妄的和中國打了一架。當然,後果你也知道,中國人拿著塑料鞋底輕輕地抽了他兩下屁股,從此印度引為恥辱,說英雄打臉不打屁股,尤其是打完後還把褲子給提起來,有好生相勸的送回家,這更是奇恥大辱,到現在印度人還無法原諒中國。自此,中國一些好事者便親切的稱呼印度為阿三。當然,後來稱自己為世界第三的還有越南,但中國人好象從來都是嗤之以鼻的,到現在也不見誰稱越南是阿三。

另:話說七、八十年前,上海還是個租界,所以老外非常多、尤其是英國人,更是佔了絕大多數!為了維護上海租界的治安,所以英國人找了很多來自印度的錫克教徒來當保安警察(當時的名詞叫做巡捕)。

這些印度佬的皮膚都很黑,加上宗教信仰之故,頭頂上都纏著紅巾。所以上海人一開始都叫這些印度警察為「紅頭黑炭」。

不過英國體系的公務人員(尤其是警察)長久以來都習慣被稱呼為SIR(詳見成龍的警察系列電影,不是都叫警察為阿SIR或是警SIR嗎?)。另外上海人一向習慣在單音節的單字前面添加一個「阿」字。所以上海人叫著叫著、就把阿Sir叫成了阿三,於是印度警察就被叫成了「紅頭阿三」了。

後來又過了幾個月,上海人發現並不是每一個印度人都是纏著紅巾的錫克教徒,印度還有很多不纏紅頭巾的其它宗教人民。所以上海人索性就把「紅頭阿三」改成了「印度阿三」,於是這個不禮貌的渾號就一直沿用至今、幾乎華人地區的每一個人都還是習慣叫印度人為「印度阿三」。

另外還有一種可信度頗高、已經被列入俚語辭典大網路的說法!就是當時上海租界的民眾經常要與這些印度警察溝通,不過中國人的英文不好、印度人的英文也是怪腔怪調,所以當時上海的「警民溝通」可說是雞同鴨講、非常地不順暢!

不過上海人居然從這種雞同鴨講式的溝通上,又找到了新的樂子。因為他們發現印度警察每回遇上了舌尖嘴利的上海民眾的時候,總是會面紅耳赤、吞吞吐吐,喜歡結結巴巴地反復講著:「I Say.....I Say.....」。所以上海人就把印度警察的經典結巴名句:「I Say」、用上海話來發音,又變成了「阿三」。

就是因為以上這兩種有點莫名其妙的原因,所以「印度人」與「印度阿三」之間,從此就被硬生生地畫上了等號。想起來,印度人也真的蠻冤枉的!平白無故就多了「印度阿三」這個渾號!

Ⅷ 那加人的那加人

無文字。信仰萬物有靈,基督教也有一定影響。分五大支系,即安加米人、阿奧人、塞馬人、倫馬人和洛塔人。下面又分16個小支。大小各系自成一體,語言不通,互不交往。各支都有自己的居住地區和村落,由民主選舉的長老會管理本村事務。通常用賭咒發誓的辦法判斷是非,裁決糾紛。社會發展不平衡,大都保留氏族組織,部分地區已有階級分化。男女婚姻自由。主要從事農業,種植水稻及雜糧,大部分仍處於刀耕火種階段;同時從事採集和漁獵。
居住在印度東北部那加蘭邦那加山區的部落群體,包括15個或更多的族源混雜、文化迥異、體質容貌均不相同的部落。數量繁多的那加諸語言是聲調黏著語,屬於藏緬語族。在每個語言區域中幾乎每個村落都有其獨特的方言。不同的那加群體用阿薩姆語通話,有時用英語或印地語。他們的小村子位於山坡,依山傍水易於防守。居民開墾小塊坡地,種植稻穀,有些較先進的部落耕種梯田。那加漁民以使用麻醉劑捕魚著稱。為了應付那加諸部落的民族主義政治情緒,印度政府於1961年建立那加蘭邦。
屬於藏緬語族的那加人在古代印度史上占據著重要的地位,公元前印度便流行關於這一民族是由兩兄弟創造的傳說。「那加」一詞的梵文含義是蛇、山等等,因此有人認為這一民族的祖先崇拜是蛇神,其實從居住在那加蘭山地的現代那加人那裡已很難找到這種宗教信仰的蛛絲馬跡。像其他印度土著人一樣,那加人也崇尚濕婆,其原始宗教信仰幾與印度性力派相同。除此之外,那加人還是萬物有靈論者,並篤守「祭祀萬能」的信條。毫無疑問,那加與印度其他民族的聯系由來已久,至今阿薩姆平原流行祭祀多種神的習俗既與那加族相同。

Ⅸ 印度尼西亞是什麼意思

Ⅹ 印度三哥是什麼意思

中國人常叫印度人為「三哥」,也是一種調侃式的稱呼。

閱讀全文

與印度那加是什麼意思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一般去義大利都代購什麼 瀏覽:861
義大利剎車片品牌有哪些 瀏覽:164
義大利ac怎麼發音 瀏覽:868
越南咖啡怎麼沖水 瀏覽:754
小印度是哪個城市 瀏覽:113
印度為什麼停止購買戰斗機 瀏覽:280
如何辦理中國移動英國卡 瀏覽:236
英國斯諾克純手工桿多少錢 瀏覽:307
中國有多少個衛隊 瀏覽:156
英國征服印度了多少人 瀏覽:446
1元換印尼盾多少人民幣 瀏覽:183
伊朗人伊拉克什麼關系 瀏覽:186
越南為什麼打贏了戰爭 瀏覽:908
越南話不對怎麼說 瀏覽:60
加勒萬河谷沖突中國傷亡多少人 瀏覽:321
伊朗的遜尼派有多少人 瀏覽:567
中國和俄羅斯什麼時候通公交車 瀏覽:784
英國能提供多少呼吸機 瀏覽:350
中國五菱宏光多少錢一輛 瀏覽:862
英國老式錢幣長什麼樣 瀏覽: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