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推薦幾個廣東、香港的小吃~
去廣州的人一般都奔著大都市的時尚繁華,再不就是去游覽肇慶七星岩、開平碉樓這樣的風景、民俗,但在你徜徉嶺南美景的同時,一定不能忽略了游廣州的一個重點,那就是——吃!
廣州人愛吃,也會吃。我每次到廣州,朋友總是不惜風塵僕僕開著車到處去吃,每次花樣翻新,風味不同,所以每次都吃得心滿意足,吃了這次還惦記著下次。說起廣州的吃,很多本地人對特色飲食總是樂此不疲,去廣州的次數多了,連我這個外地人也受到感染,每次見了面,第一句話就問:「今天我們去哪裡?有什麼好吃的?」
■惠而不費地吃啊
第一次跟著一幫酒肉朋友走進典型的廣州粵菜館,幾乎嚇了一跳——好大的場面啊!一個巨大無比的廳堂里擺了足足有上百張台,並且沒有什麼屏風之類的隔離,熱氣騰騰地坐滿了食客,頓時感覺食慾大增。
待圍成一大圈坐定,我看著那環境、服務和氣派,以為準是有人充大頭,要出血挨宰了,心下得意——反正我是客人,只有等著吃的份。一位廣州靚仔拿起菜牌,操著我一句也聽不懂的廣州話和服務生嘰里咕嚕地討論一番搞定了食譜。等菜點陸續上桌,才知道端上來的全是妙齡乳鴿、粉蒸排骨、鹽火局鳳爪、白灼菜心這類特色小菜,還有嗜嗜鴨舌、油皇鵝腸、鍋仔穰豆腐等小炒,以及拉腸、炒河粉、雲吞、艇仔粥、粉果等面點、小吃,最後又專門為我上了木瓜燉雪蛤,說這是最適合女士進補的甜品。我不由得佩服主人的聰明,也羨慕廣州人的會吃,既有很濃的地方特色,又花不了很多銀子。
後來去廣州次數多了,發現在廣州吃飯就是這樣,場面也大,面子也有,特色也濃,花費還不高,又好吃又實惠。
■上下九路吃得肚歪
朋友見我對小吃情有獨鍾,連聲說這下有的逛了!原來廣州最出名的就是小吃,有很多老字型大小店鋪專門經營小吃,歷久經年,長盛不衰,名氣甚至超過正規的大餐館。最出名的就算是上下九路了。
上下九路永遠是那麼熱鬧火爆,人山人海,如果趕上周末連座位都難等到,你要在中午11點以後去,就在老頭兒、老太太身後慢慢排隊等吧。第一次走在這條著名的街上,正是中午時分,比肩接踵的人流里差點跟朋友走散,有好幾次我都因為絕望於等位子而放棄,那些慢條斯理的老人、拖家帶口的夫妻,不慌不忙地坐下來喝著茶,慢慢地享用,看上去真是一幅廣州生活的市井畫。
街上賣的最多的是牛雜蘿卜,三塊錢一碗,好吃不貴。還有就是著名的西關美食,下九路的「荔灣名食家」的布拉腸粉,「歐成記」的自製面條、鮮蝦雲吞和水餃,「南信」的雙皮奶、薑汁撞奶、三星湯等,統統好吃不貴。油炸米麵食包括咸煎餅、笑口棗、牛利酥、脆麻花等,屬於傳統小吃。
■不可錯過的「二」粉
廣州的腸粉堪稱一絕,首推文昌路的那家「銀記」老字型大小,最正宗,那裡的腸粉外表靚,專營豉油皇牛肉腸粉,以薄韌香滑著稱。腸粉是一種米製品,又叫布拉蒸腸粉。將米漿置於特製的多層蒸籠中或布上逐張蒸成薄皮,分別放上肉類、魚片、蝦仁等,蒸熟捲成長條,剪斷上碟。加上原料的叫牛肉腸、豬肉腸、魚片腸和蝦米(仁)腸;不加餡的則稱齋腸;米漿中加入糖的叫甜腸。腸粉亦稱卷粉、豬腸粉,好的腸粉「白如雪,薄如紙,油光閃亮,香滑可口」。
朋友又拉著我坐8路公交車,到荔灣公園旁的泮溪酒家,說那裡的腸粉和瀨粉也是一級棒的。瀨粉是用純正米漿,裝進布袋用手擠壓,做出一條條如尾指般粗的條狀,又滑又香又濃,吃的時候配以豬油渣、鹹菜碎與辣椒粉一起進食。
■魚丸當做下午茶
說到甜品,新廣百二樓上的南順雙皮奶是著名的順德美食,開記的綠豆沙最棒,配上臭草、陳皮,再加去殼的綠豆而成,好滑好香哦!還有那裡的杏仁糊和芝麻糊都是手磨的。人民南路旁有一個不起眼的小店叫「玉椰林」,最出名的是椰子奶糊,椰子味十足。此外,荔灣廣場內的「西關人家」也是品嘗廣州小吃的好去處。
下午,朋友拉我去爬廣州的白雲山,說可以品嘗著名的「白雲山水豆腐」。經過一個多小時的登山,終於上到山頂,看見不少人都捧著碗在吃,我也開始流口水,連忙擠過去。原來這「白雲山水豆腐」就是用白雲山的泉水做的豆花,加上蜜水食用,滑甜適口,令登山之後有些疲勞的身體一爽,配著魚丸,就當是下午茶啦!我也過了一把廣州人的周末生活。
■大嘴吃到廣州外
現在廣州人把味蕾伸向了廣州之外,中山、佛山、順德、肇慶,這些開車只需個把小時就能抵達的美食天堂。
在廣東以外的地方說起吃粵菜,很多都是潮汕風味的生猛海鮮,其實真正地道的粵菜要首選順德特色,廣州、深圳那些有名的粵菜館,很多都是順德人開的。粵菜有名,是因為順德出大廚,而順德菜有名,全有賴它的小炒。
從廣州到順德的一條路被廣州人稱作「食路」(找吃的路)。從廣州市海珠區向西走,過鶴洞大橋,經廣珠西線高速公路,只需20分鍾,就能下到順德碧桂路,向前就是順德美食聚集的大良區了。
我們吃的旅程也從這里開始。從小炒、小食到九大簋,式式齊備樣樣精巧,炒水蛇片、野雞卷、褪骨大鱔、六味燴長魚、樂從魚腐、均安魚餅、龍江米沙肉、鳳城釀節瓜等都是順德名菜,順德人「食道」名不虛傳。
不必一定是大菜,清淡的小炒最讓人滿意,其中有一道「大良炒牛奶」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把鮮牛奶和雞蛋清混合,加入蟹肉、蝦仁、雞肝粒等炒制而成,鮮嫩軟滑,味道濃郁。順德的牛雜非常有名,清暉園前有家老字型大小「細妹牛雜」,我們也沒放過,據說有一些香港人專門駕車前來品嘗!
雙皮奶是順德小吃中的名角,著名的老字型大小是仁信老鋪,有半個世紀以上的歷史。此外,仁信的南乳花生、倫教糕、金榜牛乳,還有用糯米粉做皮、爆谷花與炸花生仁加糖漿做餡的龍江煎堆,都是大良的名小吃。去順德大吃一回,對我這樣嗜好小炒和甜品的人,真是人生的一大享樂啊!
鏈接
白雲山:南粵名山,自古有「羊城第一秀」之稱,主峰「摩星嶺」海拔382米,登高可俯覽全市,遙望珠江,每當雨後或暮春時節,山間白雲繚繞,蔚為奇觀,故此得名。羊城人喜歡登高游覽,以登白雲山為樂事,是羊城一幅獨特的風情畫。
雙皮奶:為甜燉水牛奶,用牛奶隔水燉出,嫩白如脂,食之不膩,碗面覆蓋一層鮮奶形成的薄膜,味清甜,乳香濃郁。發明於清代,是順德人會吃的最好注腳。
順德清暉園:清代廣東四大名園之一,又是廣東省唯一入選中國十大名園的古典園林。大量的清代套色雕刻玻璃的運用,具有很強的觀賞效果和歷史文化內涵,形成清暉園鮮明的園林個性。
逢簡古村:位於大良往西走的杏壇鎮,古村四面環水,古風猶存,是典型的小橋流水人家,被稱為「順德周庄」。
---------------------------------------------------------------------------------------
美食:
香港飲食文化為東方文化及西方文化的交匯所在,發展出了一套揉合中國菜(主要為粵菜)和西餐的飲食習慣。作為全球各地人們的匯聚點,日本菜、韓國菜、台灣菜、越南菜、泰國菜及印度菜等餐廳於香港均十分常見,因而被譽為「美食天堂」。但有不少外國人都指,雖然在香港可以品嘗到世界各地的美食,這些美食其實都已經為了遷就香港人的飲食習慣而變得不夠地道。從另一種角度看,這些外來飲食文化亦同時豐富了香港本地飲食文化。
位於中上環的蓮香樓香港家庭大多以中國菜為家庭菜。他們大多保留了自己民族傳統飲食特色。在華人社區內,以廣府人、客家人(以新界的原居民尤甚)、潮汕人、蛋家人為主。因此廣府菜、客家菜、潮州菜等都被視為本地菜色。盆菜是新界原居民在節日時的傳統菜。西貢市、南丫島、流浮山和鯉魚門則以海產聞名。古漁村如長洲和大澳仍有傳統食肆營業。
所謂喝早茶,其實就是吃早點,當然也有茶水。儃早茶,可以在路邊的小攤,也可以上茶餐廳。燒賣、包子、雲吞、面條,中式的點品種一應俱全,還有各色的小吃,如雞翅、鳳爪、牛肉丸、魚蛋、海鮮等。
一間具有規模的茶餐廳,必然具備「粥」、「粉」、「面」、「飯」四類食物以饗食客。「粥」,貴乎其綿綿之「粥底」,「粉」剛以家傳戶曉之「干炒牛河」為代表,特別注重其「鑊氣」,「面」則以傳統之粵式「雲吞面」、「牛腩面」及潮州「魚蛋面」為代表。至於「飯」,一般以「中飯西吃」的「碟頭飯」配例湯較受歡迎。具備粥粉面飯,食客就不須要東奔西跑,不愁沒有選擇了。
威靈頓街:
威靈頓街有多家著名食肆,例如東段有鏞記酒家、翠華餐廳及麥奀雲吞面世家:西段則有著名的舊式茶樓蓮香樓。中外聞名的蘭桂坊則位於威靈頓街東段
鏞記:
鏞記(全名:鏞記酒家,英文:Yung Kee)是香港知名食肆,以燒鵝馳名,店址位於中環威靈頓街,沒有其他分店
鏞記燒鵝:
不少名人及香港政府官員喜歡光顧鏞記,包括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曾蔭權等。鏞記門前部份路段原為禁止客貨上落的禁區,但部份名人及官員曾在光顧鏞記時,違例在此上落,如前財政司司長梁錦松。
香港的雲吞麵店:
麥奀雲吞面世家是香港一家麵店,以雲吞面著名,總店位於中環威靈頓街77號地下,近年在香港及澳門開設多家分店。
九記 :
九記是香港一間以牛腩著名的食肆,位於上環歌賦街21號,已有90年歷史,以清湯牛腩及咖哩牛腩聞名,湯底以中葯配方製成。九記現由潘國興經營,東主稱現任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曾蔭權3代皆有光顧。
蓮香樓 :
蓮香樓是一所過百年歷史,有著「蓮蓉第一家」的美譽的老茶樓,廣州店現址位於中國廣州荔灣區上下九步行街,它與陶陶居均是廣州僅余的兩間過百年歷史的老茶樓。從這些老茶樓的興起,廣東獨特的飲茶文化漸漸成型。蓮香樓現時均在廣州和香港設有分店,雖然兩者在經營來說已經是脫勾,但也可說是同源異枝。
建議你自由行,提供你一下自由行的路線指引,可作參考:
<第一天>:
從深圳羅湖過關→坐東鐵→紅磡總站下車→游尖沙咀→游尖沙咀海濱花園→遊星光大道→步行往→尖沙咀天星碼頭坐渡輪→過維港→再坐纜車(纜索鐵路)→到太平山頂→杜莎夫人蠟像館→游凌霄閣→游老襯亭→坐纜車落山→你要再游其他景點由你決定→坐香港電車→銅鑼灣下車→游香港會議展覽中心→游金紫荊廣場→晚飯後→夜遊維多麗亞海港→回程→入住酒店→晚安!
『貳』 潮州哪有吃印度餐的地方啊
潮州沒有~~
汕頭也沒有專門的印度餐館,在龍眼南路那有家泰越精廚,(大洋集團對面)
主要做東南亞菜系,裡面也有印度菜~~~
『叄』 人山人海自助餐廳的具體位置
佛山人山人海自助餐
訂座電話: 0757-86322288
所屬鎮區: 南海區 桂城街道
詳細地址: 佛山市南海區桂城家天下裝飾材料城
飯市服務: 午市, 下午茶, 晚市
營業時間: 日常營業時間
消費限制: 無限制 信 用 卡: 是
餐廳類型: 其他 菜色類別: 自助餐
停車車位: 大量 餐廳容量: 4000平方米大廳
中午自助餐78/位;晚上自助餐98/位
按照菜式類型分為養生湯區、熱盤區、現蒸區、日式鐵板區、巴西燒烤區、萄國風味區、日本料理區、台灣刷刷鍋區、順德魚生區、粥粉面區、粵式燒臘區、健康沙律區、中式點心區、西式點心區、燒烤區、印度薄餅區、鮮果檔、吧台、咖啡飲料果汁區、糖水區等二十多個區。菜式以東南亞和南非菜系為主,多達400款,將來還會增加至700款。
來這吃飯的,最開心的是小朋友了,這里有他們吃不完的食物,到處都可以拿、到處都可以吃,比在普通餐廳開心多了!
你試過在幾千平方的大餐廳就餐嗎?你吃過幾百款菜式的大餐未呢?佛山市人山人海國際美食會將令你大開眼界。 這家大型自助餐廳面積4000多平方米,很大哦!裝修極富東南亞的非洲風情。
『肆』 舌尖上的美食,哪些印度菜在世界范圍內最受歡迎
你想知道哪些是典型的印度菜嗎?並不是網上那些街頭小吃了,這個要高大上一點點。為何他們在世界范圍內這般受大家喜愛?那麼您來對地方了,只要我們為您帶來了一份最具代表性的明細,當您訪問印度飯店而且看起來像專家時,您務必知道這些。這類美食具備異域風味,由不同尋常的香辛料和成份做成,會讓您的感觀翱翔。那麼,你知道哪些印度菜在世界范圍內最受歡迎嗎?
它是一種用獨特無鹽黃油製成的雞脯肉,一般伴隨黑荷蘭豆和傳統的饢餅。由於其細微而嚮往的生活,它在世界各地備受追捧。它要用你儲物間里可能有的食材准備的,例如薑片、食用橄欖油、西紅柿泥、蒜頭和圓蔥。從那邊,您所要做的就是加上kasurimetí,這無疑是這道菜的明星成份。
vindaloo咖喱醬的傳統風味因其十分辛辣的味兒而著稱,這也是印度菜的特色之一。要准備它,您需要應用一種特殊香辛料混合物質,最終做成一道香氣濃郁的干鍋菜。最重要的是要嚴格遵守腌漬時間,以確保其濃郁的風味。以上就是全部內容了,大家還有什麼想法歡迎評論區留言討論。
『伍』 印度的路邊攤可以吃嗎,是不是真的臟
在我去印度之前就聽江湖傳聞:「路邊攤不要隨便吃,超級臟!」「千萬別喝當地的水啊!會拉肚子!」我朋友去印度都是自己帶鍋去的!」前段時間在印度待了近2個月,那麼現實情況究竟怎樣呢?大家隨意感受一下:
作為一個在印度出差大半年的出差狗,可以很負責任的告訴你,第一次喝路邊的果汁真的很容易拉肚子。在國內經常出差,走南闖北很少拉肚子的,三月份第一次來印度就拉了一宿。不過自從那一宿之後就百毒不侵了。
然後為什麼我去了和其他曾經去過印度拉肚子,那是水的問題,我這么跟你說吧,這個奇葩國家,下水管道和自來水管道可能是相互連通的,也許別人便後的沖水,你接著了,然後你掛了,我不是嚇唬你們,主要是印度人口密度高的地方,本地產礦泉水當洗腳水都臟,千萬別因為多花幾個小錢買了。
『陸』 印度食物有哪些啊
1、印度飛餅
印度飛餅來源於印度首都新德里孟加拉灣大山脈,當地居民常年以筋面,椰槳,黃油,煉乳等製作食物,是享譽印度的一道名小吃,是用調和好的麵粉在空中用「飛」的絕技做成, 其風味獨特,製作神奇,薄如蟬翼,外酥里嫩,松軟可口,色澤金黃,品種繁多。
2、奶茶
在街邊經常能看到有的鋪面門口放著一口碩大無比的鍋,裡面文火溫著白乎乎的牛奶,上面一半還覆蓋著奶皮,非常香濃。旁邊有很多印度人排隊等候著,一旦牛奶開鍋就可以捧回香噴噴的奶茶。通常飯後當地人會喝一杯加了香料的印度奶茶,也叫馬沙拉奶茶。
3、印度手抓飯
手抓飯是印度人十分喜愛的食物,吃時用右手將飯菜反復攪拌和勻,然後用右手拇指、食指和中指將飯菜撮起送入口中,手抓飯只限於家裡或非正式場合。
4、拉西 Lassi
拉西即印度酸奶。舊德里賈瑪清真寺門口的小攤上,裝滿酸奶的土陶罐整齊地排列著,食客用完酸奶就砸碎陶罐,免除了攤主洗碗的麻煩,同時還很衛生。
由於印度菜的主菜多為羊肉、雞肉和海鮮類,而且每道菜里洋蔥和咖喱必不可少,在中國人眼裡有點油膩、不好消化,用牛奶製作的醇濃酸奶可以化解掉飯菜。
5、咖喱羊肉
印度人做菜用得最多、最普遍的是咖喱粉。咖喱粉是用胡椒、姜黃和茴香等二十多種調料合成的一種香辣調味品。咖喱羊肉烹調好後,放在餐廳門口一個個亮晶晶的金屬大罐中,下面施以文火慢燉並保溫,濃香也隨之緩緩溢出。
『柒』 印度美食(INDIAN FOOD)
印度老百姓在美食文化上南北差異較大,北方烹飪中有許多肉、穀物和麵包,喜辣味;南方多素食、米飯、辛辣咖喱。印度人家庭基本食品是米飯、家常餅、小扁豆,普通佐料是干青酸辣泡菜和香菜葉。
印度人的正餐常以湯菜開始,通常是稀薄咖喱,其餘菜餚一般全部同時搬上,不分幾道上菜。正餐之外有輔佐食物,最普通的是凝奶或酸奶、咖喱拌青菜、凝奶拌蔬菜、蔬菜泥和酸辣醬。餐後食品通常有阿月子果仁冰激凌、用米做的布丁、用玫瑰水提味的奶油乳酪球、加糖水的煎餅、用乳酪和牛奶做成的糖和鮮水果等。飯後印度人常用一種檳榔子、熟石灰和香料做成的包在檳榔葉中的調製品招待客人,以助消化。不過一般尋常百姓家用餐沒有上述復雜。
印度的飲料多種多樣。在南方,人們喜歡喝濃咖啡,因為那兒靠近咖啡產地。在北方,人們喜歡喝茶,因為那裡有恆河和布拉馬普特拉河下游平原,氣候濕潤,所產茶葉量為世界之最。兩種飲料總是同牛奶和糖一起端上來,如果你在茶中不放牛奶和糖,應要「清茶」。印度其它的飲料隨地方和季節而異,新鮮果汁是印度人普遍喜歡的。印度的酒類不像西方國家那樣流行,在許多省,特別是穆斯林居住的地區,旅館和飯店以外是禁止喝酒的。在新德里,每個月的第一天和第七天以及節日是禁酒日。去印度旅行,旅遊者可在簽證時申請一種「全印酒類許可證」,持有這個證件將會准許你在禁酒地區攜帶和消費酒類。
印度人用餐通常不使用餐具。在北方,人們用右手的指尖抓食物吃,把食物拿到第二指關節以上是不禮貌的。在南方,人們用整個右手攪拌米飯和咖喱,並把它們揉成團狀,然後食用。印度人用手進食,但不能用手觸及公共菜盤或為自己從中取食,否則,將為同餐人所厭惡。就餐時常用一個公用的盛水器供水,喝水時不能嘴唇接觸盛水器,而要對准嘴往裡倒。餐後印度人通常給客人端一碗熱水放在桌上,供客人洗手。
下面的鏈接介紹的更詳細http://travel.163.com/05/0812/18/1QVMH9LE00061DOU.html
『捌』 印度主菜名有哪些怎樣做的
瑪沙拉咖喱膏蟹
瑪沙拉咖喱其實是有講究的,它在咖喱中等級最高,因而味道非常特別。配合膏蟹,可以說是
相得益彰。吃完了汁多肉美的膏蟹後,拿薄餅蘸著咖喱汁吃,那口味絕對與中國的香辣蟹有得一拼
。
燒春雞
印度菜中很有名的就是北印度燒烤。印度的烤肉在全世界都非常有名,而它的妙處就在於在烤
肉之前精心地腌制。他們用一種叫Tandoori的燒烤器材製作,烤出來的食物別具風味。這種器材主
要是由泥製成的,而這種泥非常少,只有印度個別地方才出產。這款燒春雞其實就是利用這種燒烤
方式製作出來的。油油的,又香氣撲鼻,入口非常滑嫩。來吃印度菜,這款燒烤千萬不能落下。
咖喱羊脾骨
這是屬於印度菜里的一道主菜。由紅咖喱、土豆、羊脾骨熬制而成。來自香料的異香很吸引人
的注意力,澆在米飯上,看著香而辣的濃汁緩緩流下來,又滲透到飯里,不禁讓人食慾大開。
椰汁咖喱雞
這款菜是以百咖喱為主要的香料。奶香味特別重,口感不如咖喱羊脾骨那麼辣,倒是有幾分平
易近人的感覺。
印度菜如何搭配
品嘗印度菜是有一定程序的,就如同西餐一樣,盡管不如西餐繁瑣,但是這種搭配的先後次序
對於口味有很大的影響。印度的主食是餅和炒飯,吃的順序是先吃餅後吃炒飯。印度的米飯用叫作
BASMATI的米做成,世界馳名。這種米形狀細長,味道濃香,是由於印度的氣候決定的———半年
乾燥,半年濕潤。這里有兩種搭配方式,如果你去吃印度菜,可要先學著點。
湯-小食-燒烤-主食(咖喱飯)-印式甜品
這是一款以燒烤為特色的搭配方式。嘗過印度特有的燒烤,再搭配上味濃的湯汁拌飯吃,非常
香甜美味。
湯-小食-主菜-主食(薄餅或白米飯)-印式甜品
這是一款以薄餅或米飯拌上主菜的醬汁為主的搭配,口味偏向印度北方。如果不喜歡燒烤特別
濃烈的味道,這種搭配方式或許有些接近中國的飲食方式。
印度口味
印度和中國同在四大文明古國之列,同樣也是個美食國家。由於印度地處熱帶,氣候炎熱而潮
濕,因此印度菜的口味重而濃烈,特色就是運用各種不同的香料,而咖喱就是這一特色的集中表現
。吃印度菜離不開「咖喱」,而印度的咖喱是最正宗的。印度菜的口味較重,這倒很適合年輕人品
嘗。
人們似乎提到咖喱就想到兩個形容詞「黃色」、「辣」,其實印度的咖喱菜並不是我們想像中
那麼簡單。咖喱其實是由許多不同的香料和調料調和在一起煮出來的,它的特點是「香」和「鮮」
,咖喱的品種有四五十種之多,顏色有紅、黃、白、綠、黑五種顏色,共二十種口味。咖喱的原汁
一點都不辣,只是因為加了香辛料的緣故才辣。
在印度,每個地方的人飲食文化和口味都是不同的,南方人的口味重,多喜歡辣和油炸的食物
,主要以米飯來搭配咖喱;北方人喜歡清淡一點的口味,他們會以薄餅搭配咖喱,因而印度北方人
有「薄餅之祖」的美譽;印度西部人喜歡甜食;東部人喜歡干辣的食物。
上海大約有十多家印度餐廳,不過大多數以「飛餅」或是「薄餅」為特色,實際上是以北方派
為主,具有印度完整飲食風格的餐廳屈指可數。
印度香料
印度咖喱中用到了很多草本植物香料,其中絕大部分對人體非常有益的,而且也由於使用了多
種香料,不同的客人品嘗同樣的咖喱後的感受也是不同的,唯一留下的是對香的共同體會。咖喱除
了營養豐富,色香味全之外,還有排毒利汗、增進食慾、祛濕散寒、除蟲殺菌等效果。常用的香料
有以下幾種:
咖喱葉:含抗氧化劑(Antioxi�dant),是絕對的健康食品
黃姜粉:有助消化功能,其中有種補充劑能夠幫助人體改善記憶和認知能力。可以行氣、活血
、止痛、促進人體汗腺分泌以及肝臟代謝,生津開胃。
薄荷葉:清涼芳香,通膽益肝,能化痰、健胃、散熱、醒腦、降低血壓、防止血管硬化。
印度烹飪法
印度人不喜歡吃半生的東西,他們擅長熬、燉、烤、炸等工藝,主料都要用十幾種香料長時間
腌制。做一道菜最短需要2~3個小時,而時間長的則需要用上8~10個小時以上。
小廚VS小廚
其實桃家小廚遠遠看見他們的招牌時就樂了,四個字,叫「印度小廚」。這廂小廚,專以嘗遍
各地美食為己任;而那廂小廚卻包羅印度各地方特色的美食,還想著像肯德雞一樣遍地開花。大家
雖自謙「小廚」,不過野心都大。這一照面倒是有幾分「英雄所見略同」的惺惺相惜,要說沒點親
切感,那是假的。去吃印度菜,桃家小廚還有一些建議,你不妨參考一下:
1、餐前或餐後選擇印式乳酪或印式奶茶;
2、主菜選擇咖喱汁拌白米飯或烤餅,更能領略香料的魅力;
3、選擇多個品種的咖喱享用;
4、選擇一種印式甜品。
『玖』 舌尖上的印度,印度有哪些不容錯過的特色美食小吃
印度菜以咖哩聞名,主要以魚、肉、蔬菜等不一樣食材來調合多種多樣香辛料,有濃郁的香味。聽說,印度菜特色就是調味品多,單菜都10種之上調味品。印度有什麼特色美食?咖哩牛肉、咖喱牛肉、什錦咖喱鮮蔬等都是比較普遍的印度美味。此外,印度奶茶及飯後甜點也具有地方特色。印度十大特色美食小吃,刺激你的味蕾。
起源自旁遮普邦的天多利烤雞是著名印度特色美食,以香辛料和乳酪將黑椒雞塊腌過,再塗上燒烤汁,然後放入圓柱形的陶泥燒烤箱內烤串。燒烤汁由很多種香辛料調配成的,包含肉桂粉、月桂葉及丁香等,令味兒層級更豐富。烤雞腿公布後,有點焦脆,讓人胃口大開。
印度餃子也叫印度咖喱醬餃,是一種路邊攤小吃,尖尖的像一個金字塔式。印度餃子的內陷一般會有牛羊肉、牛肉、雞脯肉、圓蔥、士豆泥、藍莓干、腰果仁、蔬菜水果、扁豆松籽等,再混和印度香辛料製成的。印度餃子的特點是三角形的,吃的時候先要炸成金黃,沾上香薄荷醬吃。
除此之外,印度餃子中比較有特色的是甜水餃,用堅果和椰子肉做為包餡,煎炸或是烤製成的,煎炸後餃子金黃酥脆,千果椰子肉的香甜味兒更加凸顯。
印度菜比較獨特,並不是每個人可以接受的,但我們可以更多地了解這個國家的文化習俗和生活方法。未來出國旅行需要了解一些文化禮儀,不然仍有可能在餐桌上貽笑大方。
『拾』 印度飲食
印度人吃飯不用刀或筷子,用右手直接抓取食物進食。食具多用銅制,有一個小銅罐盛水用於洗手指、用膳時飲用,以及飯後洗手指、漱口。在印度人眼中,刀叉、碗筷是「體外之物」,而手是身體的一部分,比「體外之物」更潔凈。取食物一定需用右手,絕不許用左手,因為印度人上洗手間是使用左手進行便後沖洗的,因此左手是不幹凈的。
印度教徒吃飯前要先請神吃,然後人才可以吃,做法是取一點要吃的飯菜往地上扔一點,表示先請神吃,然後才開始吃飯。吃飯過程中,如果給對方加飯加菜,不可用還在吃飯的那隻手直接加飯加菜,這時就需借用筷子之類的用具,否則對方會認為你叫人家吃剩下的東西。
印度各種教派在飲食上有許多不同的禁忌,如伊斯蘭教徒不吃豬肉;許多的印度教徒不吃牛肉,甚至完全素食;正統的回教徒不能喝任何含酒精的飲料,逢齋月,在日出到日落這段時間禁止一切飲食。因此,如果宴請印度人,一定要弄清楚客人的宗教信仰,以免發生不愉快的事。
印度有好多很好吃的東西,不到印度根本無法吃到。印度人飲食南方以大米為主,北方以麵食為主,餐館有米飯、烙餅和面條供應。就米飯來說,印度人不只是用大米加水煮,而是要放進許多配料,一種名叫「拜思尼」的拌飯,裡面有肉、蔬菜,還有葯草,吃過一次的人永遠不會忘記它的,那個感覺是飄飄然,無比的舒暢,像做了神仙一樣。印度麵食也極有特色,愛吃烤餅的遊客應該品嘗一下「賈巴迪」,這種烤餅松軟而香,北方來的遊客一買就是一大疊,舌頭一打卷,一個餅就不見了。印度的甜食最有名,那才是真正的甜品,夠甜,甜得你回國後吃甘蔗覺得還需再蘸糖才夠味!最值得推薦的是舊德里的「敦都里雞」,它是最有代表性的印度名菜,15世紀時莫卧兒人帶進印度的食品。它挑選肥壯的嫩雞,取下兩條雞腿,塗上特製的佐料,然後放在硬木火上烘烤,香料漸漸滲入肉內,雞肉非常鮮美,這個菜式據說在印度之外的任何印度餐館做的都是走了樣。在舊德里想吃到正宗的「敦都里雞」,建議您多走幾步路,到小巷裡去,別相信大街上那些掛著「敦都里雞」最要緊的是要吃地道的。
但中國遊客還是不大習慣印度的飲食。一是氣候的原因,印度天氣奇熱,為了增強食慾,他們的飯菜的口味都比較重,遊客不太容易接受。二是宗教的原因,印度教徒中,地位越高的吃素者越多。如果你有機會在印度菜市場購買肉類,會感到旁人在用一種鄙視的眼光看你,讓你有一種正在做見不得人勾當的感覺。在許多印度教徒眼中,有地位、有修養的人是不吃肉的,只有低賤者才吃肉。印度人甚至羞於談論食肉,如果你冒昧和一個印度人談起哪種肉食品好吃,對方的臉很可能立即會漲得通紅,就像一個男人向一個未婚女子問起那種事情一樣。所以,印度肉食烹飪技術不發達,肉類食品製作簡單,這恐怕要委屈一下愛吃肉的同胞了,尤其是喜歡大魚大肉的廣東食客,不過,肉還是會有的,羊肉、雞肉多一點,豬肉偶然可以見到。
漫步印度城市街頭,經過食品店,一股濃郁的咖喱味撲面而來,在印度旅行,這種味道幾乎伴隨著你,堪稱是印度的「國味」。印度人做飯菜喜歡加各種調料,如咖喱、大蒜、丁香、辣椒、肉桂、黑胡椒等,特別是咖喱,不僅因為它是印度發明的,而且還由於其味鮮美,刺激食慾。打開餐館的食譜,皆以咖喱掛帥:咖喱雞、咖喱羊、咖喱魚、咖喱土豆,還有咖喱飯……幾乎找不到不用咖喱配製的食品。咖喱食品有一種特別的辣味,對怕辣的人是一個考驗,即使是湖南、四川的旅客,也需要經過一段適應的時間,因為咖喱味畢竟不同於辣椒味。
中國的遊客在印度的飲食要格外小心,這是先行者的忠告。經驗之一是選擇較有規模的餐館就餐,實在不行乾脆就啃速食麵,安全而又省錢;經驗之二是路邊的小食吃不得。如果吃印度抓飯,一定要把手洗干凈,因為印度是霍亂疫區。印度人吃飯,絕對用右手,至於用哪只手,對中國人來說好像不太重要,只要印度人不在場,別讓他們看到就沒多大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