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韓國人眼中的中國,還有韓國申遺的是咋樣了
在這里生活了幾年了,中國不是被韓國人歧視的唯一國家,韓國人對歐美人也投以異樣的目光,就好象在說'你怎麼跟我長得不一樣,你是地球人嗎?"的感覺.中國人當然是最被他們歧視的人之一.
親身經歷的事情:
背景:本人來自上海,家住人民廣場旁邊,家裡條件不算太好,就1000萬,只能算個小康吧,從小沒動手做過家務,家裡都是保姆包辦,沒愁過吃的.
1,05年第一次和韓國人接觸,接待一位韓國的朋友時,他說:"我以為上海和朝鮮平壤一樣呢,下飛機嚇我一跳"
2,06年來韓國的時候,韓國人對我說:"我們給你吃飯,你要謝謝我們"
3,06年和韓國人一起吃飯:"在中國很難吃到肉吧,來韓國,我們給你吃肉,你要感謝我們哦,因為我們才能吃上那麼好吃的東西"
4,07年接待韓國人遊玩上海的時候,韓國人說:"這就是東方明珠啊,你確定是中國人造的嗎?難道不是外國人幫你們造的?"
5,07年,我婆婆給我一條項鏈,說是14K黃金的,我感覺很新奇,於是告訴她中國只有18和24K的,正在我坐在廁所馬桶上的時候,她敲門非讓我馬上開門,結果開門一看她拿了張證書來證明是14K的,絕對不是假貨.
6,07年,公公在沒有經過我同意的情況下,偷了我的資料去登記結婚,韓國的法律居然同意他代替我和老公結婚,我也真是暈了,完全沒有人權了
7,07年公公說:"我們大韓民國的公民願意娶你一個中國人,你要感謝我們哦,一般人是不可能這么做的"
8,08年公公說:"換韓國國籍的時候,需要我們的同意書的,所以你要對我們言聽計從,不然我們不同意的話,你就換不成了",我問他為什麼要換韓國的國籍不可,他說:"因為我們大韓民國很發達啊",當我表示:"如果非換國籍不可,那我寧可換美國國籍",他很驚訝的看著我問我什麼不換韓國的,我回答:"因為韓國需要美國軍隊的保護,美國比韓國更發達",他被氣得不行,但是也找不到合理的理由反駁我.
9,在地下商場買東西,到處可以聽到"我們不賣中國產""我們賣的絕對不是中國產的便宜貨""你是中國人?我們大韓民國的東西比中國的好多了"
10,搬新家後鄰居"教"我垃圾要整理得漂亮點才能被收走,如果不夠漂亮,收垃圾的人不肯拿走的,我到小區管理處去咨詢是否有這事情,他們表示沒有這回事情.
11,韓國有一個男子組合里有一個泰國的小男生,在做一個韓國節目的時候,問:"你有想過娶一個外國人嗎?",然後問這個泰國人,他回答:"我本身就是外國人,對我來說除了泰國人以外的都是外國人",於是全場啞然.
12,中間很多小事情,說幾小時都說不完,就最近發生的一件事情才讓人搞笑呢.上星期婆婆突然跑來說了句:"這幾年我們對你不好,不要怪我們哦,我們以為你們是共產黨所以過得很苦,不知道你們也有有錢人的,不過我們國家絕大多數人都認為中國人生活得很貧困的,這不能怪我們的對吧."
還想知道些什麼可以隨時問我.
❷ 為什麼韓國到處搶其他國家的文化去申遺
我覺得韓國是一個沒有文化底蘊的國家,他們爭搶著其他國家的文化無非就是為了增強本國的文化基礎,我個人覺得這是強盜行為。
❸ 此國拿象棋去申遺6次被拒,質問:為何拒絕
中華文明源遠流長,老祖宗們給我們國人留下了無數文化遺珍,至今影響這國人的衣食住行。不過,近兩年,世界上有些國家竟然厚顏無恥聲稱我國古人留下的智慧財產是自己的,著實是令人貽笑大方。
從這幾年我國的文化遺產頻頻讓韓國和印度拿去申遺的境況來看,我們對自己國家的歷史文化瑰寶確實沒有別國那麼上心。畢竟我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國家,很容易被韓國這種沒什麼歷史底蘊的國家盯上,佔到便宜。
所以,我國百姓應該加強文化保護意識和歷史自豪感,堅決捍衛屬於我國的歷史文化財產,只有當全體國民重視起來了,這些妄圖侵佔中國文化的行為,才會徹底絕跡。
❹ 聽說日本和韓國,還有印度要把太極申遺,這是怎麼一回事,印度知道太極含義嗎
歷史上中國作為世界大國曾向周邊鄰國傳播了許多文化,像是中秋賞月、中醫文化的,印度人了解太極也不足為奇,韓國甚至把中醫拿去申遺。這當然讓我們中國人不滿,可是我們也得承認,中醫在韓國的到了比我們更多的重視和保護,太極也一樣。他們也許認為他們更有資格吧!
❺ 韓國人為什麼每次申遺都能成功
韓國申遺主要的理由是文化在地方發展,就是說這個文化在地方的意義很大且保持文化本身的底蘊並不斷發展傳承。比如韓國每年都有專門節日進行拔河,而且很是鄭重,所以拔河就被申走了。反觀中國人對這些文化是真正的在乎和想保護嗎,既不發展也不傳承重視的話,自然比不過人家。
❻ 為什麼韓國喜歡申遺
早幾年的時候,中韓友誼非常好,大陸內地有很多韓企,兩國文化交流非常頻繁。可是近幾年來,國人對韓國的好感度急速下降,一方面是兩國的立場不同,韓國在薩德爾事件中的立場嚴重損害了中國的利益;另一方面就是韓國做事不地道,總喜歡拿中國的東西去申遺,這就造成了國人的極度不滿。而韓國為什麼這么熱衷於申遺呢?原因大概有以下兩點:
韓國的這種申遺方式遭到了中國和其他國家的強烈譴責,但仍是不知悔改。我們在譴責韓國的同時也應該加強申遺意識,早點將屬於我們的文化遺產保護起來。
❼ 為什麼韓國能夠把端午節申遺成功。韓國的申遺成功意味著什麼是中國默認了,還是中國不承認這個申遺組織
原因:因為端午說不重視其實也是很重視的,說到端午就想起了屈原、粽子和龍舟,能夠成為世界遺產,說明端午對世界文化都是有很深的影響的,正是基於這個因素,端午被韓國申請成功。
意義:端午不會因為被韓國人申請了世界遺產而變得陌生,中國所擁有的那些文化傳統,如果我們不能發揚光大,如果不能和現代社會有機地結合起來,申請了世界遺產也不會有大的意義。
中國既沒有默認,也沒有不承認這個申遺組織。就比如:湖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主任江清和激動地告訴記者:按文化部安排,端午節由湖北牽頭申報世界非遺,成功了!
(7)印度申遺和韓國哪個好擴展閱讀:
由韓國申報的江陵端午祭巴黎時間24日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確定為「人類傳說及無形遺產著作」。一度沸沸揚揚的中韓端午節「申遺」之爭以韓國的勝利而告終,對此,今天上午專家在接受記者采訪時稱:無形遺產屬於全人類共享,韓國申報成功並非壞事。
中國民俗學會秘書長、北大教授高丙中說過,韓國的端午祭實際上是由舞蹈、薩滿祭祀、民間藝術展示等內容構成,這與中國人吃粽子、劃龍舟、紀念屈原是兩回事,「惟一的相同點是時間框架,都是在中國的端午節期間舉行。」
這次韓國申遺成功,實際上給我們帶來了很好的啟迪:他們把傳統的文化活動注入了現代的元素,成功地實現了現代轉型,並得到了國際認同,對於中國文化遺產的保護有借鑒意義。
❽ 此國聲稱象棋是他們發明的,申遺被拒6次,後來怎樣了
中國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有著五千多年的歷史文化,老祖宗給我們留下來的傳統瑰寶有很多,到現在都影響著我們的衣食住行,但就在最近兩年,居然有國家恬不知恥的說我們古人留下來的財富是他們的,而作為國人的我們只是笑一笑。
但聯合國的也表示,難道你們不會看字嗎?中國象棋都是漢字,難不成印度幾千年前用的就是漢字?不過從韓國和印度這兩個國家的做法來看,也可以讓我們警惕起來,我國對自己本國文化的確沒有那麼上心,不然也不會讓別國一直鑽空子,不然就會被韓國這種歷史底蘊薄的國家盯上,但我國老百姓也應當團結起來竭盡全力的去保護文化,捍衛我們本國的歷史瑰寶,讓這些人徹底死心。
❾ 象棋是中國文化的體現,為何印度卻要去申遺
因為之前韓國把端午節申遺成功了,所以印度就打起中國象棋的主意。不過在經過六次申遺都被聯合國拒絕後已經成為一個笑話。印度人認為象棋是他們有兩點原因,第一是中國古代沒有出現大象這一動物,第二個原因是波斯象棋起源於印度,只是後來絲綢之路的開發被帶到中國,並發展成為中國象棋發揚光大。而聯合國拒絕的理由則是象棋文字是中文,跟印度無關。
象棋具有明顯的中國特色
我們都知道象棋棋盤上有個楚漢界河,其實就是西漢時期楚國與漢朝斗爭的地方。再說一點,三國時期有個故事叫曹沖稱象,由此可以看出象棋文化早於唐朝。而且中國象棋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反映我國歷史特徵以及我國所經歷的文化。所以印度人要先了解我國歷史才能去探究象棋究竟是不是他們的。
❿ 為什麼韓國能夠把端午節申遺成功韓國的申遺成功意味著什麼
謠言:韓國把端午節申報世界文化遺產
這個似乎是所有關於韓國謠言的開始,事實上,韓國申請的是「江陵端午祭」,指的是江陵地區在端午節舉行的祭祀、歌舞、游戲等無形文化遺產。簡單說端午節是節日,端午祭是活動,是兩種不同的形態,這不行成搶與被搶的關系。打個同樣是兩種不同形態的比方,如果中國把一處佛教寺院申報世界文化遺產,於是印度人說這是竊取印度的文化。這說得通嗎?
前段有則新聞不知關心我國歷史文化的同學們關注了沒,是說中國將端午節申報世界遺產成功,如果韓國真的把端午節搶注了,這次中國怎麼可能會成功呢?
-------------------------------------------
中國傳統節日首次躋身世界非遺名錄,也使湖北向全世界亮出了一張耀眼的文化名片。1日,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主任江清和激動地告訴記者:按文化部安排,端午節由湖北牽頭申報世界非遺,成功了!
就在9月30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批准76個項目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中國申報並獲批的22個項目中包括端午節。江清和說:「湖北、中國的傳統節日成為人類共同的文化遺產,令人高興;作為全球華人的節日,端午節由湖北牽頭申遺並成功,我們非常榮幸。」
2005年,韓國「江陵端午祭」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宣布為「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由於它與中國端午節的歷史文化淵源,曾一度成為討論焦點。對此,著名民俗學家、華中師大劉守華教授指出:「文化遺產是全人類可以共享的,但我們應該更加重視自己的民族文化遺產。端午節成功申報世界非遺,對彰顯荊楚文化、激勵愛國情懷都有重要意義。」
端午節和湖北有著深厚淵源,南朝宗懍《荊楚歲時記》最早完整、生動記錄了端午習俗。秭歸至今年年端午紀念屈原,黃石西塞神舟會保留著古老的端午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