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印度為什麼有打夫節這個節日
印度的一些農村至今流傳著一種奇特的節日——打夫節。所謂打夫節,就是妻子打丈夫的節日。這是社會地位十分低下的印度婦女在一年365天中惟一能夠揚眉吐氣的日子,所以又俗稱「出氣節」。
按照傳統習慣,打夫節要進行一整天。這天早上,全村呈現出一派喜慶氣氛,各個家庭都忙碌起來。妻子們個個喜上眉梢,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披上華麗的紗巾,並找出一根保存得很好的「打夫棒」——一根2米長的竹棒,躍躍欲試。丈夫們則集中到一起,奏擊樂器,唱歌跳舞,然後遊行山村。下午,丈夫們都要做好挨打的准備工作,黃布纏頭,全身包襯上厚厚的布片;隨後每人喝下一些杏仁粉和摻有大麻葉的葯酒,以此壯膽。等到村裡鼓聲一響,他們就手持水牛皮盾牌,頭頂盛滿鮮花的柳編盤子,一個個無可奈何地走進村裡,沿主要街道行走。妻子們早已恭候在此,夾道歡迎,丈夫們一走進村口,妻子們就一擁而上,來一個,打一個;進兩個,打一雙,一時間竹棒飛舞,有打折竹棒的,也有打碎水牛皮盾牌的。挨打的丈夫們誰也不準喊叫,不準躲閃,更不準還擊,聽任婦女們的竹棒雨點般落在自己身上,最多隻能用水牛皮盾牌稍稍阻攔一下,否則被認為是懦夫。他們邊挨打邊走,一直走到村中心的廣場為止。但這還不算完,狂歡開始前,妻子們還要找到各自的丈夫,再打上一頓。有時打上了勁,婦女們也不管是誰的丈夫,亂打一氣,也有要別人幫忙打自己丈夫的。當然,誰家的男人平日對他的妻子不好,落到他身上的竹捧也就特別的多。
晚上,傷痕累累的丈夫還得向妻子表示感謝。一夜過後,丈夫又成了家庭的主宰,妻子挨打受罵又成了家常便飯。妻子要想出出怨氣,只有等到來年的「打夫節」了。
❷ 3月22是印度的什麼日子
灑紅節
或者豐收節 也叫「龐格爾節」,
❸ 印度尼西亞過年是什麼時候
印度尼西亞過年是陽歷的1月1日也就是元旦。元旦這一天,家家戶戶,歡聚一堂,舉行宴會或歌舞會,歡慶新的一年的到來。
印度尼西亞華人則和中國人一樣在農歷的一月一日過新年
(3)在印度的日子有哪些擴展閱讀:
與中國的過年不同,在印度尼西亞每個教派的重大節日時間是不一樣:
1、伊斯蘭教的節日是開齋節,每年伊斯蘭教歷9月,全國伊斯蘭教徒都要實行白天齋戒禁食,齋月後第一天便是開齋節(日期在公歷二三月間)。
開齋節前夕,伊斯蘭教徒要進行慈善捐贈活動。節日法定只放假一天,但實際上一般都要放假三天以上,有的單位甚至放假一周以上。外出工作的人都要趕在開齋節前返回老家與親人團聚。開齋節前夕的晚上是個不眠之夜,各清真寺整夜念長經,誦經聲通過高音喇叭傳到四面八方。
開齋節那天,家家戶戶打掃得乾乾凈凈,門前掛著用嫩椰葉製作的裝飾物。人們都身著盛裝,互相拜訪,有的機關團體還搞團拜,氣氛熱烈,一片喜慶景象
2、印度新教的節日是靜居日,這個節日相當於我國的新年,時間在巴厘歷十月初一。
這是個慶祝方式非常獨特的節日。節日前幾天,人們便開始忙碌起來,男人們打掃庭院,製作節日用的形似魔鬼、雄獅、巨龍等的木偶,女人則趕做新衣及節日祭祀用的菜餚糕點。節日前一天是個歡慶日,人們興高采烈,喜氣洋洋,身穿艷麗民族服裝去參加歡慶活動。
節日那天,巴厘島則出現另一番完全不同的景象:街上除值勤警察、警車、救護車、旅遊車輛外,沒有任何其他行人車輛,所有店鋪都大門緊閉,停止營業。入夜後,家家都不點燈,整個巴厘島一片漆黑,沒有一絲亮光,所有娛樂場所都停止活動,沒有一點響聲。
人們整天閉門不出,不生火,不做飯,不歡樂也不悲傷,只是靜靜地思過,凈化自己的靈魂,以求內心的安寧,並進而將它溶於自然界的寧靜之中,達到真正的「空」和「靜」,以便在新的一年裡一切從零開始,按神的啟示和意志去生活。
3、印尼佛教的節日是衛塞節:是印尼佛教紀念佛教主悟道的日子。每逢這一節日,來自全國各地的佛教徒雲集到中爪哇的婆羅浮屠、門都特等寺院舉行盛大的慶祝活動。
❹ 長期在印度工作的朋友,在印度有哪些奇特的經歷
印度有著最為奇特的民族作風和文化體系,對現代文明的排斥也是堅定不移。在這里,老百姓吃飯用右手抓,如廁用左手洗。在這里,大街上的牛,狗,野豬,猴子和人各佔一片天地。在這里,女人用六米長的彩布把自己包起來,穿成一件件風情萬種的紗麗。
小城巴羅達,位於印度唯一嚴令禁酒的古吉拉特邦,治安算不上最好,但也是個不作死就不會死的城市。這里沒有寬闊的馬路,沒有熙攘的車流,也沒有玻璃擦得鋥亮的大樓。這里的生活,該是每天早上睡到自然起,吃了顏色各異的咖喱,到朋友的家裡探望聊聊天,傍晚坐在自家的院子里,喝杯茶再盪一會兒鞦韆。這里的人,心裡沒有太多執念,任周遭雞飛狗跳塵土漫天,也能在心裡給自己構築一片小桃源。
胸無大志,或是叫做不思進取,這樣的人生觀在國內讓人無法接受,在這里卻顯得那麼自然而然。我走過印度的許多地方,德里有最奢華的酒店,孟買有最繁華的市場,拉賈斯坦整個邦有著最討遊客歡心的別致景象,但我還是喜歡這個地方,或者是因為在這里牛是受到尊重的,因為人們是真誠善意的,又或者是因我生活在巴羅達的兩個月里,這里已成為我的第二個故鄉。
生活在印度,累的是身體,但滿足的是靈魂。探訪各地的寺廟,學習印度的語言,走近當地人的家裡聊聊天。或者練習瑜伽和冥想,讀些從未涉獵的宗教思想,學著**鼓,跳印度舞,每一天的工作之餘,都能過得充實而歡喜。
❺ 印度的新年
印度從每年10月31日起為新年共5天,第四天為元旦。新年第一天,誰也不許對人生氣,更不準發脾氣。印度有的地區,元旦早上,家家戶戶哭聲不斷,人人臉上涕淚橫流,他們以歲月易逝、人生苦短,用哭來迎新年,是對人生的慨嘆。有些地區的人們以禁食一天一夜來迎接新的一年,由元旦凌晨開始直到午夜為止。由於這種怪異的習俗,印度的元旦被人稱為「痛哭元旦」、「禁食元旦」。印度人在過年的前5天,各地都要演出印度史詩《羅摩衍那》,(意為羅摩的遊行 ),扮演史詩中的英雄與紙扎巨人「作戰」,「英雄」引發點著火的箭,紙扎巨人便在觀眾的歡呼聲中著火燒毀,除夕前,家家戶戶門前都張貼上各種精美圖畫。元旦早上,人們提著精製的小燈,拿著紅粉包,出門向老人和親友拜年。見面道喜後,就互相將紅粉塗在對方的額上,表示吉祥如意,抬頭見喜。年青人把紅墨水裝進水槍里,射到親友身上,稱為「灑紅」,表示吉祥如意。印度青年喜歡在過新年時不管熟悉與否,見面徒手格鬥。圍觀者叫好助威風,往往成為姑娘追求的對象。印度中部土著民族勃希勒人,為慶祝新年,在游戲場中豎立一根圓滑粗大的木桿,桿頂有一隻盛著禮品的小袋,姑娘們手持禾竹竿竭力阻撓向桿上爬去的小伙衛子,小夥子們則在桿下圍成一圈,努力防禦姑娘們對爬桿者的攻擊,直到爬竿者奪得小袋取得勝利為止。
屠妖節
印度的新年。
屠妖節又稱萬燈節,一般是在10月或11月間。它象徵「善」或光明戰勝「惡」或黑暗。
最普遍的傳說為慶祝魔王那拉卡蘇拉(Narakasuran)被神主克利斯懲殺。
當時天神與大地女神生下的唯一兒子那拉卡蘇拉被賦予神的力量與武器,但他卻濫用權勢興建城堡,以殘忍的手段欺壓人民,並由於他個人畏懼光明、留戀黑暗,甚至禁止民眾晚上點燈。
元旦在國外並非都是1月1日,由於世界上許多國家和民族使用的歷法,以及宗教信仰、風俗習慣、季節氣候等不同,元旦的日期也就有所不同。例如:居住在寒帶的愛斯基摩人,把當地第一次下大雪的日子作為新年的開始,稱為「雪花元旦」;及西業的凱拉比邦族人,將一年中候鳥飛來的最早時候,作為新年的第一天,稱為「候鳥元旦」;泰國等地的一些民族,以雨季和旱季作為新年和舊年分界,把雨季到來前的4月13日——4月16日,定為新年元旦,印度的新年從10月31日開始,節日共5天,第4天才是元旦;瑞士阿彭策爾地區,以每年的1月13日為元旦;更有趣的是,非洲的烏干達每年有兩個元旦,因為他們的新年是以雨季到來確定的,而每6個月就有一個雨季,所以就出現兩個元旦了。
居住在北美洲北冰洋沿岸的愛斯基摩人,把第一次下大雪的日子作為新年元旦。
熱帶有些國家,把雨季開始的一天作為新年。非洲的烏干達,每年有兩個雨季,所以,他們一年有兩個元旦。
泰國等地的一些民族,以雨季和旱季作為新年與舊年的分界,把雨季到來之前的4月13日至4月16日,定為佛歷的新年。
印度尼西亞的凱拉比特族人,將一年中當最早的候鳥飛來的時候,做為新年的頭一天。
埃及人很早就知道觀察星象了,他們發現天狼星和太陽一起升起時,尼羅河水就上漲,於是他們把這一天作為元旦。
在敘利亞農村把9月里月亮圓的第一天,作為新年的開始。
菲律賓把民族英雄何塞·黎薩爾的就義日——12月30日定為新年元旦。
巴基斯坦的新年在公歷3月中旬;印度的新年從10月31日開始,節日一共五天,第四天才是元旦;瑞士阿彭策爾地區的土著居民,以每年1月13日為新年元旦。
❻ 印度有錢人是過得什麼樣的日子
印度是個窮人很多的國家,一個印度新貴曾經說過,印度只有一億人是人,其他十二億都是畜生,因為在印度只佔一億人口的婆羅門和剎帝利是印度的統治階級,他們才有資格享受人的生活,其他的十二億人就只能生活在貧民窟里。
他們每天下班以後,不是開著自己的愛車到處兜風,就是結伴去知名餐廳喝酒吃大餐,總之,印度有錢人的日子是過得很舒適的。
❼ 印度尼西亞有哪些主要節日
1、元旦(每年1月1日)
和世界各國人民一樣,印尼人也過元旦節。元旦這一天,家家戶戶,歡聚一堂,舉行宴會或歌舞會,歡慶新的一年的到來。
2、「3月11日命令書」紀念日
1966年3月11日,蘇加諾總統迫於軍方和學生的壓力,簽署了把權力移交給蘇哈托的命令書。自此,蘇哈托接管政權,建立「新秩序」,命令書簽署之日被定為紀念日。
3、國際勞動節(每年5月1日)
和世界各國相同,印尼政府也把這天作為慶祝勞動者的節日,全國放假一天。
4、民族節(每年5月20日)
1908年5月20日,在雅加達建立了印尼第一個民族組織「崇知社」(也譯為「至善社」),旨在宣傳教育、以科學救國和進行文化啟蒙運動。崇知社的成立,標志著印尼民族的覺醒。後來印尼政府把「崇知社」成立的日子定為民族節。
5、建國五基誕生日(每年6月1日)
1945年6月1日,印尼總統蘇加諾提出了「潘查希拉」五基原則,作為印尼建國的指導思想,意義重大。後來把這一天定為建國五基誕生日。
6、國慶節(每年8月17日)
又名「獨立日」。1945年8月17日是印尼宣告獨立的日子,每年這一天都要在總統府前廣場上舉行隆重的慶祝儀式,各地也要舉行以升國旗為內容的慶祝活動。
❽ 60000盧比在印度能過什麼日子這收入算高嗎
我以前曾經被外派到印度待了三年,因為跟著項目走,也到過印度十幾個城市,所以比較了解印度當地的物價和生活狀況。
在這種情況下,還看不清自己的地位,不安分守己還試圖和中國掰手腕。所以我打心裡就沒有瞧得起這個國家,在這種狀態下,再過500年他也不可能趕得上中國。
❾ 印度聖誕節放假嗎
印度是佛教國家
聖誕節是基督教節日
不放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