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關於吉普賽的傳說。
吉普賽人(Gypsies) 亦作Gipsy,吉普賽語稱羅姆人(Rom)。 深色皮膚的高加索人,原住印度北部,現遍布世界各地,尤以歐洲為主。大多數吉普賽人講吉普賽語(Romany),一種與印度北部現代印歐語密切相關的語言;也講各居住國的主要語言。一般認為,吉普賽人經屢次遷徙,離開印度,11世紀到波斯,14世紀初到東南歐,15世紀到西歐。20世紀下半葉,吉普賽人的蹤跡已遍布北美和南美,並到達澳大利亞。吉普賽人自稱羅姆人(「男人」之意),稱非吉普賽人為加傑人(「外人」之意)。 傳說他們會神秘而又古老的讀心術 對於吉普賽人的身世人們還知之甚少。大約在500年前,吉 普賽人移居到了歐洲。他們居住在大篷車之中,靠賣藝或給人占 卜等維持生計。由於他們是流動的,所以往往不受人們的歡迎。 吉普賽(gypsy)這個詞的本義是「從埃及來的人」,然而,這 是一個天大的誤會。吉普賽人——嚴格的說,應該稱為羅姆人 (Roma)——有他們自己的語言,即羅姆語。語言學家注意到, 羅姆語和印度西北部的語言有相似之處。羅姆語在語言學上屬於 印歐語系。根據語言學的證據,人們推測出吉普賽人大概起源於 印度北部,在公元11世紀左右踏上了遷徙的旅途。其間,他們的 語言受到了希臘語、波斯語等語言的影響。 全世界一共有大約1200萬吉普賽人,其中1000萬左右分布在 歐洲。吉普賽人有獨特的傳統,他們不與外族通婚(結婚年齡在 12~13歲)。在各個國家有不同的吉普賽人「部落」。盡管吉普 賽人的人口不少,但是他們居住的比較分散,如同歷史上猶太人 的遭遇一樣,他們受到了很多苦難。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希特勒 把50萬吉普賽人送進了集中營加以殺害。1979年,聯合國正式承 認羅姆人(即吉普賽人)為一個民族。冷戰結束之後,中歐和東 歐的吉普賽人又受到了嚴重的排擠,他們的身份得不到承認,生 存受到威脅。 吉普賽人靠賣藝為生(攝於20世紀30年代),圖片來自微軟Encarta網路全書。 吉普賽人得不到承認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們的身份問題。 人類學家和語言學家在吉普賽人是否是一個單一的民族這個問題 上爭執不休,而且有愈演愈烈之勢。確定吉普賽人是一個單一的 民族,而不是由多民族混合而成的,將有助於保障他們的合法權 利。近來,澳大利亞Edith Cowan大學的科學家進行了一項研究, 他們選取來自14個不同的吉普賽「部落」的275個人作為研究對 象。這些人相互沒有血緣關系。研究者檢查了他們的Y染色體和 線粒體DNA(線粒體只能遺傳自母親,因此可以有效的判斷人群 祖先的相關性)。它們含有被稱為「單倍組」(haplogroups) 的突變類型。結果,科學家發現來自所有14個地區的樣本Y染色 體都含有單倍組VI-68,其數量占所有樣本的44.8%。對於線粒體 DNA有類似的發現:26.5%的男性都攜帶有單倍組M。這些人在單 倍組上表現出的差異性非常小。 線粒體幫助科學家追蹤吉普賽人的身世 這一結論說明,盡管吉普賽人有不同的部落,他們仍然是一 個單一的民族。而且,單倍組VI-68和單倍組M都是亞洲人特有的, 這就支持了語言學上的證據。科學家把這一研究成果發表在了 2001年12月的《美國人類遺傳學》雜志上。 Edith Cowan大學的研究者表示將繼續研究吉普賽民族的單 一性,這將促使一些國家正視吉普賽人是一個單一的民族這一事 實。同時,由於吉普賽民族非常單一(不與外族通婚),科學家 研究這種「封閉」民族的基因可以確定某些疾病的發病機理—— 吉普賽人不是不祥的象徵,而是非常珍貴的樣本。
『貳』 吉卜賽人的起源是什麼
吉卜賽人(也有寫作吉普賽人)也叫茨岡人,是一個過著游盪生活的民族。他們原住印度西北部,10世紀前後開始外移,之後遍布世界各洲。「吉普賽」一詞源於歐洲人對羅姆人起源的誤解,當時歐洲人誤以為羅姆人來自埃及,於是稱之為「埃及人」,「吉普賽」(Gypsy)正是「埃及」(Egypt)的音變。
大約在500年前,吉普賽人移居到了歐洲。他們居住在大篷車之中,靠賣藝或給人占卜等維持生計,流動的吉普賽人往往不受人們的歡迎。
有人認為,古普賽人的故鄉在埃及,英語「吉普賽」便是「來自埃及」的意思。這主要源於兩個民間傳說。一個是在公元一世紀,羅馬帝國的統治者為了徹底消滅基督教,決定把耶穌釘死在十字架上,命令一位埃及鐵匠打造鐵釘。鐵匠拒不從命,羅馬統治者惱羞成怒,下令把他驅逐出境。於是,一大批信仰基督教、同情耶穌的人和這位鐵匠一起離開埃及,到異鄉流浪。他們就是吉普賽人的祖先。另外據法國人記載:1427午冬天一些吉普賽人來到巴黎,他們自稱祖籍在埃及,原來信仰基督教,後來因為阿拉伯人人侵,被迫改信伊斯蘭教。這種行為引起了當時歐洲有權勢的基督教徒的不滿,認為這是背棄上帝。後經歐洲統治者協商,決定除非有教皇批准,吉普賽人不得在國內擁有土地,並勒令他們到羅馬朝巍教皇,祈求寬恕。後來教皇又要求他們必績在歐洲流浪7年,途中不得在床上休息,以表示對上帝的虔誠和懺悔。從此,本已失去家園的吉普賽人再次離開了他們的立足之地,過上了居無定所的流浪生活。
但是,更多的人相信,吉普賽人來自印度。德國學者魯迪格、格雷爾曼和英同學者布賴恩通過比較發現,吉普賽方言中的許多詞彙和印度梵文及印地語非常相近,吉普賽人的祖先很可能居住在印度。後來學者們進一步研究了占普賽人的社會制度、文化習俗和牛活方式,發現它與早先居住在印度的多姆人很相似。比如他們都以賣藝為生,沒有固定的職業,大多數人能歌善舞,精通占卜術,並有製造金屬器皿的技能。還有,他們使用的風箱簡直一模一樣,都是皮革做成的兩個口袋,川腳踏鼓風。由此斷定,吉普賽人應該是多姆人的後代。但他們為何遠走他鄉、浪跡天涯就不得而知了。
『叄』 吉普賽人的起源
吉普賽人,是對羅姆人的一種訛稱,而大多數羅姆人則認為「吉普賽人」有歧視意義,所以並不使用,實際他們更樂意稱呼自己為羅姆,因為其含義是「人」。吉普賽人原住印度北部,經屢次遷徙,離開印度,11世紀到波斯,14世紀初到東南歐,15世紀到西歐。20世紀下半葉,吉普賽人的蹤跡已遍布北美和南美,並到達澳大利亞。
吉普賽人以神秘的形象著稱,歷史上多從事占卜、歌舞等職業。但吉普賽人也因為流浪與貧窮的生活所演化出的特殊生活方式與求生方法而長期遭受歧視和迫害。吉普賽人犯罪率的確較高,至今有許多人對他們仍保有極其反面的印象,認為他們是乞丐、扒手、小偷或者人販子。
吉普賽人與猶太人的經歷很像,都是流浪民族,不過猶太人在二戰後結束了流浪民族的身份,建立了以色列國家,為什麼吉普賽人仍然在世界各地流浪沒有建國?
第一、猶太人有強烈的家國意識和深刻的歷史記憶,而吉普賽人則在這方面比較模糊。他們對自己民族的早期歷史長期認識不清,不知自己從何處來,當然也就不知自己將要往何處去。吉普賽人說不清自己起源於哪裡,現在學界公認吉普賽人起源於印度北部,這一觀點還是英、德兩國學者通過詳細考證得出的結論。
吉普賽人以賣藝、算命、賣葯、行乞甚至偷竊為生,他們喜歡住在大篷車里過著居無定所的日子,沒有定居下來並建立國家的強烈願望。這種特有的游徙不定的生活習慣使吉普賽人無法被有效地凝聚起來,而對故土意識的模糊與淡忘,又使吉普賽人缺乏必要的精神向心力,從而也就無法為民族的復興提供內在的原動力。
吉普賽人對歷史比較健忘,他們雖然在歷史上也是屢遭迫害,二戰中希特勒除了屠殺猶太人之外也屠殺吉普賽人,但是他們對迫害的痛苦記憶很快就消失在了樂舞與歌聲之中。吉普賽人是天生的樂天派,他們只求當下過得快活,他們不考慮明天會怎樣,更無暇去整理過去的記憶。這樣一個沒有歷史感的民族,自然只會得過且過,而不會有從靈魂深處重塑自已的願望與追求。
第二、不像猶太人有虔誠而又單一的宗教,吉普賽人沒有嚴肅而純粹的信仰。吉普賽人在信仰問題上持的是玩世不恭的態度。在流浪的過程中,吉普賽人曾信仰過印度教、伊斯蘭教、基督教,但這些都僅是為了生存而採取的權宜之計,他們從來沒有過嚴肅的信仰。一個缺乏牢固而統一信仰的流浪民族,只能是一個肉身雖在而魂魄已散的族群,這樣的民族自然聚集不起為復興而奮斗的堅定意志。
第三,吉普賽人不重視教育。
『肆』 吉普賽人是屬於哪個民族
吉普賽人是北印度起源的民族
吉普賽人(Gypsies),自稱羅姆人(Rom)。深色皮膚的高加索人,原住印度北部,現遍布世界各地,尤以歐洲為主。大多數吉普賽人講吉普賽語(Romany),一種與印度北部現代印歐語密切相關的語言;也講各居住國的主要語言。一般認為,吉普賽人經屢次遷徙,離開印度,11世紀到波斯,14世紀初到東南歐,15世紀到西歐。
『伍』 吉普賽人到底算巴基斯坦人還是印度人可是吉普賽人發源於今天的巴基斯坦,可那時候印吧沒分
我瞎猜,僅供參考。吉普賽人就是一個民族,或者說是一個部落。南亞次大陸的人口流動性特別大。除了東南亞之外,中亞、中東、歐洲等許多民族和勢力都縱橫過這塊大陸。所以民族眾多、部落太雜、風俗習慣差異大、語言文化也繁雜。雖然現在穆斯林歸攏到巴基斯坦、印度教徒歸攏到印度,但是教中有教,很難形成整體民族文化。吉普賽人作為一個部落的可能性很大。
『陸』 吉普塞人是哪個國家的
吉普塞人源自於印度西北的 Romany 游牧民族 , 我們從吉普賽的語言 ( 各種 Roma 方言 ) 與北印度語類似的情形便可得到左證 , 約在一千年前 , 他們開始經由小亞細亞伊朗 , 埃及 , 土耳其 , 遷徙到東歐 , 巴爾干半島 , 匈牙利 , 乃至於西班牙 . 吉普賽是個民族 對於吉普賽人的身世人們還知之甚少。大約在500年前,吉 普賽人移居到了歐洲。他們居住在大篷車之中,靠賣藝或給人占 卜等維持生計。由於他們是流動的,所以往往不受人們的歡迎。 吉普賽(gypsy)這個詞的本義是「從埃及來的人」,然而,這 是一個天大的誤會。吉普賽人——嚴格的說,應該稱為羅姆人 (Roma)——有他們自己的語言,即羅姆語。語言學家注意到, 羅姆語和印度西北部的語言有相似之處。羅姆語在語言學上屬於 印歐語系。根據語言學的證據,人們推測出吉普賽人大概起源於 印度北部,在公元11世紀左右踏上了遷徙的旅途。其間,他們的 語言受到了希臘語、波斯語等語言的影響。 全世界一共有大約1200萬吉普賽人,其中1000萬左右分布在 歐洲。吉普賽人有獨特的傳統,他們不與外族通婚(結婚年齡在 12~13歲)。在各個國家有不同的吉普賽人「部落」。盡管吉普 賽人的人口不少,但是他們居住的比較分散,如同歷史上猶太人 的遭遇一樣,他們受到了很多苦難。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希特勒 把50萬吉普賽人送進了集中營加以殺害。1979年,聯合國正式承 認羅姆人(即吉普賽人)為一個民族。冷戰結束之後,中歐和東 歐的吉普賽人又受到了嚴重的排擠,他們的身份得不到承認,生 存受到威脅。 吉普賽人靠賣藝為生(攝於20世紀30年代),圖片來自微軟Encarta網路全書。 吉普賽人得不到承認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們的身份問題。 人類學家和語言學家在吉普賽人是否是一個單一的民族這個問題 上爭執不休,而且有愈演愈烈之勢。確定吉普賽人是一個單一的 民族,而不是由多民族混合而成的,將有助於保障他們的合法權 利。近來,澳大利亞Edith Cowan大學的科學家進行了一項研究, 他們選取來自14個不同的吉普賽「部落」的275個人作為研究對 象。這些人相互沒有血緣關系。研究者檢查了他們的Y染色體和 線粒體DNA(線粒體只能遺傳自母親,因此可以有效的判斷人群 祖先的相關性)。它們含有被稱為「單倍組」(haplogroups) 的突變類型。結果,科學家發現來自所有14個地區的樣本Y染色 體都含有單倍組VI-68,其數量占所有樣本的44.8%。對於線粒體 DNA有類似的發現:26.5%的男性都攜帶有單倍組M。這些人在單 倍組上表現出的差異性非常小。 線粒體幫助科學家追蹤吉普賽人的身世 這一結論說明,盡管吉普賽人有不同的部落,他們仍然是一 個單一的民族。而且,單倍組VI-68和單倍組M都是亞洲人特有的, 這就支持了語言學上的證據。科學家把這一研究成果發表在了 2001年12月的《美國人類遺傳學》雜志上。 Edith Cowan大學的研究者表示將繼續研究吉普賽民族的單 一性,這將促使一些國家正視吉普賽人是一個單一的民族這一事 實。同時,由於吉普賽民族非常單一(不與外族通婚),科學家 研究這種「封閉」民族的基因可以確定某些疾病的發病機理—— 吉普賽人不是不祥的象徵,而是非常珍貴的樣本。
麻煩採納,謝謝!
『柒』 吉普賽人是哪個國家的人
印度
吉普賽人最初住在印度北部,十世紀時開始遷移,以至於流落到世界各地。同是他們這個民族,卻被稱作不同的名字。在西班牙被稱作「季當人」,在法國被稱作「波希米亞人」,在俄羅斯和義大利則被稱作「茨岡人」。
1、吉卜賽人日常習俗:
在他們的日常習俗里,有兩種重要的概念——純凈與不潔,例如,一個女人的裙角不小心掃過一個男人的碗周,那麼這碗食物勢必要倒掉;在他們終年流浪的敞篷車里,永遠備有三桶水,其一為濯洗食物之用,其二為洗臉用,其三為洗腳用。如果有人不小心搞錯,就會受到懲罰。
自有其法庭。當一個人或者一家族有糾葛訴訟,一個審判監獄是不存在的。刑罰可以將一個人賜死,卻不能剝奪一個人的自由。嚴重的被定為「不潔」的罪犯,將會被排逐於部族之外。一個被孤立的吉卜賽人,生存的價值幾乎等於零。
算命占卜是吉卜賽人,尤其是吉卜賽婦女的一項傳統行業。如今,那種傳統的、拿著神秘的水晶球算命的吉卜賽人已非常少見了,大多數算命者是用特殊的吉卜賽算命撲克牌來給人占卜。
吉卜賽算命者大都能玩一手「好牌」:她們將一副紙牌在手中轉來轉去,揮手拍出一沓,反手又甩出一摞,然後叫你從中抽出幾張。
幾世紀以來,吉卜賽人的傳統職業,一直是「弄熊的人」。他們向一些專事偷獵的人購買幼熊,然後拔掉熊的牙齒及銳爪,再加以訓練,做各式表演。但今日,仍操這個舊行業的人所剩不多,大多數人寧可拿「政府庇護」當職業——向社會局領取救濟補助。
2、吉卜賽人語言文化:
吉卜賽人的語文及文化,在歐洲已經超過五百年歷史。盡管如此,在法國的大不列顛省,吉卜賽人仍然被視為化外之民,隨時可能被警察拘留。而相關風俗及耕地的法令,也對他們產生越來越不利的限制。
歐洲人總希望吉卜賽人繼續在營火邊彈著吉他歌舞,同時卻又希望他們定居下來,有正常的職業、定期繳所得稅,把小孩子送進學校受教育等。然而,吉卜賽人卻不這么想。他們要繼續活得像個吉卜賽人——到處流浪。
『捌』 吉普賽人起源於哪個國家
印度 吉普賽人(Gypsies),是對羅姆人(Romani或Roma)的一種訛稱,而大多數羅姆人則認為「吉普賽人」有歧視意義,所以並不使用,實際他們更樂意稱呼自己為羅姆(Rom),因為其含義是「人」。[1] 深色皮膚的高加索人,原住印度北部,現遍布世界各地,尤以歐洲為主。大多數吉普賽人講吉普賽語,一種與印度北部現代印歐語密切相關的語言;也講各居住國的主要語言。一般認為,吉普賽人經屢次遷徙,離開印度,11世紀到波斯,14世紀初到東南歐,15世紀到西歐。20世紀下半葉,吉普賽人的蹤跡已遍布北美和南美,並到達澳大利亞。 羅姆人(吉普賽人)以神秘的形象著稱,歷史上多從事占卜、歌舞等職業。但羅姆人也因為流浪與貧窮的生活所演化出的特殊生活方式與求生方法而長期遭受歧視和迫害。羅姆人犯罪率的確較高,至今有許多人對羅姆人仍保有極其反面的印象,認為羅姆人是乞丐、扒手、小偷或者人販子。[1]
『玖』 全世界都有吉普賽人的生活痕跡,他們來自哪個國家、哪個民族
第2次世界大戰中,被納粹德國屠殺、損失最慘重的民族是哪一個民族?相信許多人毫不猶豫地回答:是猶太人?的確,作為著名的流浪民族,極端仇恨猶太人的希特勒對猶太人進行了大肆屠殺,數百萬猶太人因此失去生命。
但與此同時,許多人可能並不知道,與猶太人同為世界性流浪民族的吉普賽人,也是希特勒屠殺的重點之一,當時,被關在集中營遭遇種族屠殺的吉普賽人高達50多萬人。
伽色尼王朝這部分羅姆人首先到達了波斯,隨後,他們開始兵分數路繼續流亡,有一路經過亞美尼亞到達了俄羅斯和東歐各國。一路從波斯取道如今的土耳其進入了希臘等地,開始在巴爾干半島各地流浪。也有一支流浪到了如今的中東和北歐地區。
在歐洲流浪生活了數百年的時間之後,由於歐洲各國普遍的排斥和迫害,吉普賽人又開始隨著歐洲殖民者向全世界各地的殖民,開始遷徙到了南美洲和北美洲等歐洲的殖民地。這也是為什麼如今的吉普賽人幾乎遍布全世界,成為了最著名的流浪民族之一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