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國和印度之間在綜合國力上有什麼差距
目前印度的綜合國力還難與中國相比。
消費領域
行動電話
印度:2003年底擁有2800萬行動電話用戶,其中2003年全年新增1800萬。
中國:2003年底擁有2.7億行動電話用戶,其中2003年全年新增6000萬。
個人電腦
印度:2003年印度人只買了230萬台。
中國:2003年中國人買了1300萬台。
網際網路用戶
印度:1600萬。
中國:7800萬。
寬頻用戶
中國:1700萬。
印度:查不出來,估計是還沒有產業化。印度這個所謂的世界IT第二大國的信息化,看來也是完全沒有民眾基礎的空中樓閣——10億沒有被互聯網網羅的人民和25萬IT員工。
工農業領域
鋼鐵(反映工業基礎最重要的指標)
印度:2003年的鋼鐵產量不足2800萬噸(甚至比中國改革開放之前的1978年還要少)。
中國:2003年生產了大約2.25億噸的鋼鐵,並且另外進口了3500噸來滿足國內的基礎設施建設需要。
乙烯(石油化工的基礎原料,衡量一個國家化學工業發展水平的主要標志)
印度:約60萬噸/年,不僅在世界、也名落亞洲排行榜的孫山之外。
中國:約500萬噸/年,世界第5位,亞洲第3位。
水泥(另一項反映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指標)
中國:世界上55%的水泥由中國生產,2003年產量為7.6億噸。
印度:無可奉告。只有兩個相關數據:印度只有不到10%的路面被水泥或柏油硬化了,只有不到3%的房子是鋼筋混凝土結構。
借用化學概念,兩種原子在一定條件下生成化學性質完全不同的化合物分子。印度這個國家主要還是處於水和泥分開的原始狀態,他們之間還沒有反應條件。
石油(命脈資源豐富程度和工業發達程度指標)
印度:2003年生產了大約3600萬噸石油,並且即將面臨資源枯竭危機。
中國:2003年生產了大約1.6億噸石油,同年進口了大約1億噸。
汽車
印度:號稱100萬輛,估計是把人力、畜力之外的三個輪子以上的車全都算上了。
中國:420萬輛,2004年預計仍然保持30%以上的增速。
高速公路
中國:中國的高速公路(最少4車道,限速100公里/小時或120公里/小時)在2003年末達到了2.7萬公里,並且以每年近5000公里的速度在增加。
印度:2003年才開始對它的第一條高速公路進行規劃設計。
鐵路
印度:6萬多公里,世界第二位。但印度全國的鐵路體系並不統一,有寬軌和窄軌之分。同時,印度幾乎沒有對它的鐵路系統作過全面改造,現代化程度很低,很多地方還靠舉燈搖旗來指揮。
中國:不要忘記中國超過70%的國土是高原和山地,其中的成昆鐵路、青藏鐵路等均可以作為鐵路建設博物館,更有「磁懸浮」這種高精尖。
糧食
印度:是世界耕地面積排名第一的國家,耕地面積約1.6億公頃,比中國多得多。2003年生產2.5億噸糧食,人均糧食只有480斤/年。
中國:不管天氣如何,通常每年生產至少4億噸糧食,人均糧食達到650斤/年。
經濟成分
中國:農業佔GDP15%,工業佔52%,製造業佔35%,服務業佔33%(2001年數據)。
印度:農業佔GDP24%,工業佔27%,製造業佔16%,服務業佔48%(2001年數據)。
中國2003年工業增長16.8%,印度增長8%。
以上數據均來自世界銀行,如果說中國是工業化中期的國家,要注意增長的質量和代價,印度的首要任務則是不顧一切惡補工業化。
科技實力
說到科技,我們可以比較一下兩國的超級計算機,因為印度號稱世界第二大IT大國,因此這應該算是其強項。
中國國產的超級計算機名列世界第14位,而印度現在使用的最快的只排第105位,而且還是IBM生產的,印度的國產貨排第258位。中國聯想公司今年生產了一台超超級計算機,世界排名第4。
國際貿易
中國:2003年總額達到8400億美元(出口大於進口)。
印度:2003年總額為1540億美元(出口740億,進口800億,出口小於進口)。
這是中國貨(當然還只是廉價品,所以被戲稱為一億條中國褲子換一架美國飛機)橫掃世界,而中國人想見到印度貨不親自到西天(天竺)「取經」是取不來的原因。
社會發展領域
中國有13億人,印度的人口也已突破10億,並有望在40年內超過中國成為世界第一人口大國。上世紀80年代,兩國的人均實際收入不相上下。但到了2000年,根據世界銀行的數字,中國按購買力平價計算的人均國民收入是3920美元,比印度高70%。中國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在90年代以年均9%的速度增長,而印度只有4.1%。這種差別導致了一個國家的人均收入在10年內增長140%,而另一個國家只增長50%。
請看下面來自美國中情局2003年的資料:
印度的嬰兒死亡率:59.59‰。
中國的嬰兒死亡率:25.26‰。
印度的人均預期壽命:63.26。
中國的人均預期壽命:72.22。
在中國很少存在家庭歧視。女性有平等的權利。中國的少數民族經常比漢族人享有更多的優惠權利。在印度呢?有種姓制度,有付不起嫁妝被燒死的新娘,卻從未聽說「妻管炎」。
現在的國際媒體上充斥著太多這樣的論調:印度的未來比中國好,印度比中國更有潛力……但是,印度怎麼樣、中國怎麼樣大家可從前面的數字看出來。
2. 印度現狀是幾年前的中國
最近大家都挺關心印度的,可是總有空口無憑或是片面的遺憾。前些日子與人討論中印實力,找到些資料,給大家分享一下其中一篇。望諸君看後頂帖~資料比較老了,願諸君幫忙更新啊~~鐵血沒法寫網址,本來數據都有出處的,全部來自非中國的網站,以國際組織或歐美主流媒體網站為主,有興趣的可以自己去搜搜看~~~
中印比較之爭由來已久。以下收集的這些資料都有出處。並非捏造。事實和無偏見的數據最能說明問題。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首先看兩國的人口:
印度在2003年達到10億5千萬
中國在2003年為12億9千萬。
國土面積對比
印度:329萬平方公里,期中陸地面積297萬
中國:960萬平方公里,期中陸地面積932.6萬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領土面積應該是資源擁有量的一個很好指標。而且中國的領土地形復雜。礦產比較齊全。當然我不否認中國的人均資源也很豐富。但比印度還是強很多。
行動電話
印度:印度2003年底擁有2800萬行動電話用戶,其中2003全年新增1800萬。
中國:中國2003年底擁有2億7000萬行動電話用戶,其中2003全年新增6000萬。
固定電話:
印度:2003年底印度才有42百萬用戶。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中國:中國的固定電話用戶和手機用戶數量相近。大約260百萬用戶。
網路用戶
印度:1600萬。
中國:7800萬。
寬頻用戶
中國:1700萬。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印度:我相信少的可以忽略不計。
鋼鐵(一項反映基礎建設的重要指標)
印度:印度2003全年的鋼鐵消費量2800萬噸(印度2003全年產量產量3600萬噸,而且印度是一個鋼鐵的凈出口國,這一產量甚至比中國改革開放之前的1978年還要少)
中國:中國2003年生產了大約2億2500萬噸的鋼鐵並且另外進口了3500噸來滿足國內的基礎設施建設。
中國消費的鋼材是比日本和美國加起來還多
水泥(另一項反映基礎建設的重要指標)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中國:世界上55%的水泥被中國用於建設。
印度:不用我多說大家也知道。無論如何要比55%小很多吧。因為它在和日本、美國、歐洲。。。。其他100多個國家才用了45%的水泥。
高速公路(基礎建設指標)
中國:中國的高速公路(最少4車道,限速100或120)達到了30, 000公里,並且以每年4, 600 KM的速度增加。
印度:印度2003年才開始他的第一個高速公路計劃。
最新的一條新聞,印度准備在2020年建成15,766公里的高速公路。精確到個位數。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
石油(自然資源指標)
印度:印度2003年生產了大約3600萬噸石油,印度領土才中國的1/3左右。資源比中國少了很多,不得不即將面臨比中國更嚴重的資源危機。
中國:中國2003年生產了大約1億6000萬噸石油,同年進口了大約1億噸。
識字率
印度:大約有30%的印度男人不能讀報紙,50%女人不能讀報!這就意味著:40%的印度人不能讀報。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中國:少於16%的中國人不能讀報(其中大多數是在過去錯過了教育機會的老人)
耕地面積:印度主要是平原,氣候濕潤。擁有比中國多得多的耕地。
中國:52萬5千8百平方公里
印度:59萬平方公里
糧食產量:
印度:雖然印度的耕地比中國多。但印度2003年生產2億2000萬噸糧食(歸功於好的天氣)。就這個水平,但國際上印度農業的綠色革命名聲卻很響亮。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中國:不管天氣如何,通常每年生產4.5噸糧食(中國的農業生物技術還是一流的)。最高記錄是5億噸。即使這么高的產量,世界上叫的最響的還是中國的可能的糧食危機。我們這么多的糧食還不夠吃。我難以理解印度的那點糧食卻養活那麼多人。就我所知,印度還很自豪他們是糧食凈出口國呢。可能他們都是素食主義者吧。
經濟成份
中國:農業佔GDP15%,工業佔52%,製造業佔35%,服務業佔33%(2001年數據)
印度:農業佔GDP24%,工業佔27%,製造業佔16%,服務業佔48%(2001年數據)
以上數據均來自世界銀行,經過簡單的計算我們可以斷定:中國的工業規模至少是印度的四倍。由此可見印度的工業水平是多麼可憐。
中國2003年工業增長16.8%,印度增長8% 。中國一年工業的增長量就是印度工業總產出的3/4。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印度2003年第三季度GDP10.4%的高增長主要來源於去年印度遇到難得的風調雨順。農業增長16.9%。這種農業的增長是不可能持續的
;
軟體產業
中國的軟體產業的整體規模和印度大致相當,不同的是中國的公司依靠國內市場,而印度和周圍的大國相比基本上沒有IT市場。中國公司的規模要小點。但中國擁有自己的軟體品牌和市場,比如:金山,瑞星(反病毒), 江民 (反病毒), 紅旗(Linux操作系統), WPS ( 辦公軟體), 用友(企業軟體), 金碟(企業軟體).
個人電腦
印度:2003年印度人只買了230萬台PC。很難想像這點PC銷售量的國家居然號稱世界第二的IT強國。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中國:2003年中國人買了1300萬台。超過小日本,僅次於美國。我們從來不說自己IT世界第二。
國際貿易
中國:2003年總額達到8400億美元(出口大於進口)
印度:2003年總額為1540億美元(出口740億,進口800億,出口小於進口)
科技實力
說到科技,我們可以比較一下兩國的超級計算機,因為印度總是說它是世界第二大IT大國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中國國產的超級計算機名列世界第14位,而印度現在使用的最快的只排第105位,而且還是IBM生產的,印度的國產貨排第258位。聯想2004年生產了一台更加強悍的超級計算機(為上海生產),世界排名第3或第4。
因為巨大的市場和近年來科技的進步,中國開始著手建立國際或國內的技術標准。我們知道比起簡單生產和製造,自己的技術標准可以更多更容易地創造價值。
也許我們的路還不平坦,我們在扎扎實實地進步。我也在此提醒我們中國人:對自己國家的進步要支持!簡單的生產和製造是有極限的,但技術市場是無限的。技術的進步才是國家真正的進步。
2003年W i p r o和
I n f o s y s(這是兩家印度最著名的IT企業)的收入之和(W i p r o大約13.1億美元,I n f o s y s大約10.6億美元)才23.7億美元。但中國的華為,一家就大約3.2億美元。中興,也有大約19億美元。
腐敗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即便印度宣稱它是一個民主國家,但他的腐敗比中國更為嚴重。
中國政府近年來對腐敗的處理非常認真。
另一項研究報告也說明印度的腐敗要比中國嚴重
你相信民主政治在印度起到什麼作用了嗎? 這點值得那些相信民主萬能的人思考。
以下這幾篇文章都是同一外國遊客同在2000年訪問中國和印度之後寫的(聽起來像個商人)
他在文章上同樣描述了印度所謂的民主政治: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印度自認為是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國家。對於他的size我們毫不懷疑:10人口是夠大的!但是我不認為一個讓少數人享有優先權的國家能稱得上所謂的民主。」
生活質量
請看下面來自美國中情局的資料
印度的嬰兒死亡率:59.59/1000 其中女嬰58.93/1000,男嬰60.23/1000 2003年)
中國的嬰兒死亡率:25.26/1000 其中女嬰25.65/1000,男嬰24.91/1000 2003年)
印度的人均預期壽命:63.26 其中男性62.92,女性64.37 (2003年)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中國的人均預期壽命:72.22 其中男性70.33,女性74.28 (2003年)
體育運動
2000年悉尼奧運會中國代表團長長的獎牌榜
讓我們來祝賀為印度贏得唯一一枚悉尼奧運會獎牌的運動員
艾滋病
印度有大約1000萬HIV感染者,印度政府聲稱只有450萬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據BBC報道,中國有大約100萬
但我們從來聽說的都是中國的AIDS失控。
46%的孟買普通人口攜帶有傳染性性病(HIV最主要的傳播因素)。
國外援助
中國從50年末至60年代初得到蘇聯的援助,此後中國完全靠自己的力量發展。
印度得到蘇聯和西方國家長時間的援助。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可以想像一下,沒有這些援助,印度會變成什麼樣子?:)
中國也幫助了很多其他國家,這就是為什麼大多數非洲國家這么喜歡中國的原因。
外匯儲備及外債
印度:外匯儲備<外債
印度擁有1000億美元的外匯儲備
而在2003年底印度的外債達到了1120億美元。有人形象地說印度是用高利貸借來的錢,再放到家裡擺闊。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中國:4000億美元的外匯儲備
外債只有1600億。外匯儲備>>外債
資料顯示: 中國即使是在改革開放之前也發展得比印度快得多。在共產黨取得政權之前印度要比中國好得多。但是中國的GDP在上世紀70年代趕上了印度。
每年的GDP統計:(因該是基於購買力)
Country...1820....1870....1913....1950....1973...1998
China.....600......530.....552.....439.....839...3,117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India.....533......533.....673.....619.....853...1,746
在過去的20年裡印度經濟年均增長6%,相比之下,中國為9%。與此同時,印度的人口增長率是中國的兩倍(印度1.7%,中國0.8%)。我相信,長此下去,印度在人口數量上趕上中國是很現實的。
在中國完全不存在家庭歧視。女性有平等的權利。中國的少數民族經常有比漢族人享有更多的優惠權利。在印度這可能嗎? 印度的種姓制度就壓抑了大多數的印度人。
很多人說印度擁有非常好的社會制度。這有用嗎?在過去(40年代)印度比中國擁有更好的經濟地位,現在呢?
以上的鏈接來自於不同的地方。我收集這些資料的目的是想給大家展示事實,因為我從雜志和網上看到了太多這樣的論調:印度比中國好…….印度比中國更有潛力…….
廢話.... 廢話…….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讓我們聽聽一些重要的高級別的印度官員的話:我們的導彈可以打到中國的….地方,中國是印度最大的威脅。很多此類針對中國令人厭的煩雜訊充斥著國際社會,他們要麼來自印度要,么是印度人寫的。
我祝願印度人民盡情享受他們的美好生活並且有所進步,但我並不喜歡印度人傲慢,毫無根據地指責其他國家,尤其是中國。
你們印度人聽到過中國政府或者中國的新聞說:印度是我們的敵人,我們比印度強嗎?沒有!我們常聽到的是:印度在IT領域做得比我們好。中國也從來沒說過:我們的導彈可以打到印度,甚至是世界的每一個角落。
中國是一個發展中的大國,現在和將來都有許多問題需要解決。中國的信條是:我們落後(當然不是落後於印度),所以要更努力的去干,時不我待。中國總是找出自己和其他國家的差距,然後迎頭趕上
3. 印度和中國哪個發達比較
印度和中國都是發展中國家,但很明顯中國實力更強大~~~~~~印度被認為是亞洲經濟奇跡的象徵。自1991年開始經濟改革以來,印度國內生產總值一直呈穩步增長態勢,年均增長率達到6%左右。有報告稱,到2020年,印度將是全球經濟增長最快的國家之一。
中國、俄羅斯、巴西和印度的經濟發展前景極好,四國將在2050年位列世界最強經濟體。這篇研究報告是由高盛的全球經濟學家吉姆·奧尼爾主持編寫的。
其中,中國在2041年超過美國從而成為世界最大經濟體,印度在2032年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巴西將於2025年取代義大利的經濟位置,並於2031年超越法國;俄羅斯將於2027年超過英國,2028年超越德國;如果不出意外的話,;BRICS合計的GDP可能在2041年超過西方六大工業國(G7中除去加拿大),這樣,到2050 年,世界經濟格局將會大洗牌,全球新的六大經濟體將變成中國、美國、印度、日本、巴西和俄羅斯。無論從任何方面講,它們都將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經濟實體
4. 印度跟中國不是一個檔次的,阿三不行。
印度在經濟發展程度以及社會穩定程度上面確實跟中國不是一個檔次的,這是毋庸置疑的!
但是我倒是覺得印度也有值得他們驕傲的地方,比如印度的軟體產業、制葯產業;而且雖然這些年阿三的軍事實力增長的很快,但是他們的外交環境卻比咱們好,至少西方大國不會動不動就宣揚印度威脅論,或者動輒圍堵印度。
中國在看待印度的崛起的時候,應該多看人家的長處、優點,取長補短,這對自身強大是很有利的。
5. 盤古開天闢地的故事是從何而來的
作為中國的創世神,盤古可謂家喻戶曉,一句“自從盤古開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道出了中華文明的簡史。然而,這一廣為人知的傳統認知,卻遭到不少學者的質疑,認為盤古是“進口貨”,實際起源於印度。
然而,這里卻有一個問題:既然盤古傳說早已有之,為何三國之前的文獻資料上,卻沒有記載呢?其實很簡單,盤古在商朝被祭祀,但周朝代商之後卻被舍棄,於是盤古就在民間流傳,由此史書文獻不見記載,否則沒辦法解釋一系列的考古發現。
總之,通過考古發現,終於澄清了盤古起源,顯示出中華文明自有悠久淵源。令人遺憾的是,近代以來由於中國落後,以至出現文化上的不自信,出現了眾多文化上的“漢奸”,言必稱西方如何如何,只要西方學者的觀點,一概深信不疑,而對自己的文明卻充滿了質疑,美其名曰“懷疑精神”。
6. 印度為什麼趾高氣揚為什麼在全世界比樺人地位高他們的GDP只有中國的三分之一而已
中印比較之爭最近一段煞是熱鬧,甚至造成了不小的國際影響。例如亞洲發展銀行的首席經濟師伊夫扎爾·阿里就開口預測印度經濟大約到2020年趕上中國。他的理由是:印度經濟在2003年第四季度達到了10.4\%的高增長,成為世界增長最快的經濟體之一,甚至超過了中國同期9.9\%的增長率。而且印度經濟在未來10年將爆炸性增長。至於印度人,則更是有炫耀其成就和將其國民注意力轉移到「中國對手」上的趨勢。
但這樣的比較真的有意義么?下面筆者就將兩國在若干方面的數字做一番對比,目的是希望能夠說明這樣一個道理--中國值得比、應該比、甚至被迫比、盡管現在還沒法比的目標只有一個,那就是——美國。
消費領域
行動電話
印度:2003年底擁有2800萬行動電話用戶,其中2003年全年新增1800萬。
中國:2003年底擁有2.7億行動電話用戶,其中2003年全年新增6000萬。
個人電腦
印度:2003年印度人只買了230萬台PC。
中國:2003年中國人買了1300萬台。
Internet用戶
印度:1600萬。
中國:7800萬。
寬頻用戶
中國:1700萬。
印度:查不出來,估計是還沒有產業化。當年中國的三線建設被形容為鑲嵌式發展,以致圍牆內外可以出現航天時代與原始社會的差別(如西昌衛星城)。而印度這個所謂的世界IT第二大國的信息化,看來也是完全沒有民眾基礎的空中樓閣——10億沒有被互聯網網羅的人民和25萬IT員工。
工業領域
鋼鐵(反映工業基礎最重要的指標)
印度:2003年的鋼鐵產量不足2800萬噸(甚至比中國改革開放之前的1978年還要少)。
中國:2003年生產了大約2.25億噸的鋼鐵並且另外進口了3500噸來滿足國內的基礎設施建設需要。
乙烯(石油化工的基礎原料,衡量一個國家化工業發展水平的主要標志)
印度:約60萬噸/年,不僅在世界、也名落亞洲排行榜的孫山之外。
中國:約500萬噸/年,世界第5位,亞洲第3位。
水泥(另一項反映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指標)
中國:世界上55\%的水泥由中國生產,2003年產量為7.6億噸。
印度:無可奉告。只有兩個相關數據:印度只有不到10\%的路面被水泥或柏油硬化了,只有不到3\%的房子是鋼筋混凝土結構。
借用化學概念,兩種原子在一定條件下生成化學性質完全不同的化合物分子。印度這個國家主要還是處於水和泥分開的原始狀態,他們之間還沒有反應條件。
石油(命脈資源豐富程度和工業發達程度指標)
印度:2003年生產了大約3600萬噸石油,並且即將面臨資源枯竭危機。
中國:2003年生產了大約1.6億噸石油,同年進口了大約1億噸。
汽車
印度:號稱100萬輛,估計是把人力、畜力之外的三個輪子以上的車全都算上了。
中國:420萬輛,2004年預計仍然保持30\%以上的增速。
高速公路
中國:中國的高速公路(最少4車道,限速100公里/小時或120公里/小時)在2003年末達到了2.7萬公里,並且以每年近5000公里的速度在增加。
印度:2003年才開始對它的第一條高速公路進行規劃設計。
鐵路
印度:6萬多公里,世界第二位。但印度全國的鐵路體系並不統一,有寬軌和窄軌之分。同時,印度幾乎沒有對它的鐵路系統作過全面改造,現代化程度很低,很多地方還靠李玉和時代的舉燈搖旗來指揮。
中國:不要忘記中國超過70\%的國土是高原和山地,其中的成昆鐵路、青藏鐵路等均可以作為鐵路建設博物館,更有「磁懸浮」這種高精尖。
糧食
印度:是世界耕地面積排名第一的國家,耕地面積約1.6億公頃,比中國多得多。2003年生產2.5億噸糧食,人均糧食只有480斤/年。
中國:不管天氣如何,通常每年生產至少4億噸糧食,人均糧食達到650斤/年。
經濟成分
中國:農業佔GDP15\%,工業佔52\%,製造業佔35\%,服務業佔33\%(2001年數據)。
印度:農業佔GDP24\%,工業佔27\%,製造業佔16\%,服務業佔48\%(2001年數據)。
中國2003年工業增長16.8\%,印度增長8\%。
以上數據均來自世界銀行,如果說中國是工業化中期的國家,要注意增長的質量和代價,印度的首要任務則是不顧一切惡補工業化。
科技實力
說到科技,我們可以比較一下兩國的超級計算機,因為印度號稱世界第二大IT大國,因此這應該算是其強項。
中國國產的超級計算機名列世界第14位,而印度現在使用的最快的只排第105位,而且還是IBM生產的,印度的國產貨排第258位。中國聯想公司今年生產了一台超超級計算機,世界排名第4。
國際貿易
中國:2003年總額達到8400億美元(出口大於進口)。
印度:2003年總額為1540億美元(出口740億,進口800億,出口小於進口)。
這是中國貨(當然還只是廉價品,所以被戲稱為一億條中國褲子換一架美國飛機)橫掃世界,而中國人想見到印度貨不親自到西天(天竺)「取經」是取不來的原因。
社會發展領域
中國有13億人,印度的人口也已突破10億,並有望在40年內超過中國成為世界第一人口大國。上世紀80年代,兩國的人均實際收入不相上下。但到了2000年,根據世界銀行的數字,中國按購買力平價計算的人均國民收入是3920美元,比印度高70\%。中國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在90年代以年均9\%的速度增長,而印度只有4.1\%。這種差別導致了一個國家的人均收入在10年內增長140\%,而另一個國家只增長50\%。
請看下面來自CIA(美國中情局)2003年的資料:
印度的嬰兒死亡率:59.59‰。
中國的嬰兒死亡率:25.26‰。
印度的人均預期壽命:63.26。
中國的人均預期壽命:72.22。
在中國很少存在家庭歧視。女性有平等的權利。中國的少數民族經常比漢族人享有更多的優惠權利。在印度呢?有種姓制度,有付不起嫁妝被燒死的新娘,卻從未聽說「妻管炎」。
現在的國際媒體上充斥著太多這樣的論調:印度的未來比中國好,印度比中國更有潛力……但是,印度怎麼樣、中國怎麼樣大家可從前面的數字看出來。
7. 印度成為農業大國是因為
印度用佔世界土地面積的2.4%,養活世界人口17%。的原因是印度擁有世界上不是第一就是第二的耕地面積,約160萬-180萬平方公里。印度地處亞熱帶、熱帶地區,降水量豐富、氣候溫暖,糧食大多一年兩熟、一年三熟。養活印度13億人口沒有問題。
雖然印度耕地面積比中國多,氣候也更好但是糧食產量卻只有中國的一半。今天的印度依然有很大的糧食壓力。如印度現在是小農經濟不利於印度用更為先進的生產設備進行農業生產,還有各種社會經濟因素(如農民的保守觀點,無知,文盲,迷信等)阻礙了印度農業採用現代技術。農業基礎設施不齊全等阻礙了農業的發展。
8. 中國和印度的比較,從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科技,軍事等方面闡述。
政治:我國為單一制國家,由中央對個地方進行直接管轄,全國只有一部憲法(除特區).並且是議會制共和制最高權利機構為全國人大,人大代表由各民族各職業等人民構成,體現了我國的民主.而印度是聯邦制國家由若干成員構成,全國通行有若幹部憲法,不利於中央的管理.他也是議會制共和制,但執政黨由若干黨組織成聯合黨派從而控制議會,這樣使得國家政局不穩定.
經濟:我國去年GDP達30100億美圓位居世界第四(今年位居世界第三),印度達9280億美圓位居世界第十三,並且我國的政體使得我國在經濟發生變故時可以及時進行宏觀調空,反映速度大大高於資本主義國家(今年金融危機就是例子),同樣受人口因素影響的印度人口自然增長率遠高於我國,所以其經濟並不是很樂觀.在此次金融危機時印度拿不出象我國4萬億這么大數字的錢來救市,而且他的政體大大限制了其在救市時的反映速度.
科技:這方面印度得到了世界的認可,他計劃在2015年發射載人航天飛船,2025年實現登月計劃,他的科技產品在世界得以廣泛的認可,但在去年的國家綜合國力派名中印度的科技力只有176,而我國達312,這充分證明了我國科技水平將近是印度的一倍,但其發展速度不容小視.
軍事:印度軍事力170,我國508.雙方均擁有核武器,我國擁有洲際彈道導彈可對世界任何一個地方進行導彈攻擊,印度只擁有遠程導彈,我國擁有二次打擊能力,印度則沒有,印度有3艘航母不過都是常規動力,我國雖無航母但不會怕他,因為他的攻擊能力十分有限.我國軍費開支598.2億美圓,印度242.6億美圓.
預計2025年我國綜合國力排世界第三,印度排第八,雖然在任何方面我國均高於印度,但其發展速度也不容小視,不過印度的人口問題大大的影響了他的發展.
中國自古就是大國,是世界的強國,在未來中國會為世界的多極化產生巨大影響,僅在經濟上說2037年中國就能超越美國!
9. 關於中國和印度的一個比較
中國和印度比較!
中印比較之爭最近一段煞是熱鬧,甚至造成了不小的國際影響。例如亞洲發展銀行的首席經濟師伊夫扎爾·阿里就開口預測印度經濟大約到2020年趕上中國。他的理由是:印度經濟在2003年第四季度達到了10.4\%的高增長,成為世界增長最快的經濟體之一,甚至超過了中國同期9.9\%的增長率。而且印度經濟在未來10年將爆炸性增長。至於印度人,則更是有炫耀其成就和將其國民注意力轉移到「中國對手」上的趨勢。
但這樣的比較真的有意義么?下面筆者就將兩國在若干方面的數字做一番對比,目的是希望能夠說明這樣一個道理--中國值得比、應該比、甚至被迫比、盡管現在還沒法比的目標只有一個,那就是——美國。
消費領域
行動電話
印度:2003年底擁有2800萬行動電話用戶,其中2003年全年新增1800萬。
中國:2003年底擁有2.7億行動電話用戶,其中2003年全年新增6000萬。
個人電腦
印度:2003年印度人只買了230萬台PC。
中國:2003年中國人買了1300萬台。
Internet用戶
印度:1600萬。
中國:7800萬。
寬頻用戶
中國:1700萬。
印度:查不出來,估計是還沒有產業化。當年中國的三線建設被形容為鑲嵌式發展,以致圍牆內外可以出現航天時代與原始社會的差別(如西昌衛星城)。而印度這個所謂的世界IT第二大國的信息化,看來也是完全沒有民眾基礎的空中樓閣——10億沒有被互聯網網羅的人民和25萬IT員工。
工業領域
鋼鐵(反映工業基礎最重要的指標)
印度:2003年的鋼鐵產量不足2800萬噸(甚至比中國改革開放之前的1978年還要少)。
中國:2003年生產了大約2.25億噸的鋼鐵並且另外進口了3500噸來滿足國內的基礎設施建設需要。
乙烯(石油化工的基礎原料,衡量一個國家化工業發展水平的主要標志)
印度:約60萬噸/年,不僅在世界、也名落亞洲排行榜的孫山之外。
中國:約500萬噸/年,世界第5位,亞洲第3位。
水泥(另一項反映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指標)
中國:世界上55\%的水泥由中國生產,2003年產量為7.6億噸。
印度:無可奉告。只有兩個相關數據:印度只有不到10\%的路面被水泥或柏油硬化了,只有不到3\%的房子是鋼筋混凝土結構。
借用化學概念,兩種原子在一定條件下生成化學性質完全不同的化合物分子。印度這個國家主要還是處於水和泥分開的原始狀態,他們之間還沒有反應條件。
石油(命脈資源豐富程度和工業發達程度指標)
印度:2003年生產了大約3600萬噸石油,並且即將面臨資源枯竭危機。
中國:2003年生產了大約1.6億噸石油,同年進口了大約1億噸。
汽車
印度:號稱100萬輛,估計是把人力、畜力之外的三個輪子以上的車全都算上了。
中國:420萬輛,2004年預計仍然保持30\%以上的增速。
高速公路
中國:中國的高速公路(最少4車道,限速100公里/小時或120公里/小時)在2003年末達到了2.7萬公里,並且以每年近5000公里的速度在增加。
印度:2003年才開始對它的第一條高速公路進行規劃設計。
鐵路
印度:6萬多公里,世界第二位。但印度全國的鐵路體系並不統一,有寬軌和窄軌之分。同時,印度幾乎沒有對它的鐵路系統作過全面改造,現代化程度很低,很多地方還靠李玉和時代的舉燈搖旗來指揮。
中國:不要忘記中國超過70\%的國土是高原和山地,其中的成昆鐵路、青藏鐵路等均可以作為鐵路建設博物館,更有「磁懸浮」這種高精尖。
糧食
印度:是世界耕地面積排名第一的國家,耕地面積約1.6億公頃,比中國多得多。2003年生產2.5億噸糧食,人均糧食只有480斤/年。
中國:不管天氣如何,通常每年生產至少4億噸糧食,人均糧食達到650斤/年。
經濟成分
中國:農業佔GDP15\%,工業佔52\%,製造業佔35\%,服務業佔33\%(2001年數據)。
印度:農業佔GDP24\%,工業佔27\%,製造業佔16\%,服務業佔48\%(2001年數據)。
中國2003年工業增長16.8\%,印度增長8\%。
以上數據均來自世界銀行,如果說中國是工業化中期的國家,要注意增長的質量和代價,印度的首要任務則是不顧一切惡補工業化。
科技實力
說到科技,我們可以比較一下兩國的超級計算機,因為印度號稱世界第二大IT大國,因此這應該算是其強項。
中國國產的超級計算機名列世界第14位,而印度現在使用的最快的只排第105位,而且還是IBM生產的,印度的國產貨排第258位。中國聯想公司今年生產了一台超超級計算機,世界排名第4。
國際貿易
中國:2003年總額達到8400億美元(出口大於進口)。
印度:2003年總額為1540億美元(出口740億,進口800億,出口小於進口)。
這是中國貨(當然還只是廉價品,所以被戲稱為一億條中國褲子換一架美國飛機)橫掃世界,而中國人想見到印度貨不親自到西天(天竺)「取經」是取不來的原因。
社會發展領域
中國有13億人,印度的人口也已突破10億,並有望在40年內超過中國成為世界第一人口大國。上世紀80年代,兩國的人均實際收入不相上下。但到了2000年,根據世界銀行的數字,中國按購買力平價計算的人均國民收入是3920美元,比印度高70\%。中國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在90年代以年均9\%的速度增長,而印度只有4.1\%。這種差別導致了一個國家的人均收入在10年內增長140\%,而另一個國家只增長50\%。
請看下面來自CIA(美國中情局)2003年的資料:
印度的嬰兒死亡率:59.59‰。
中國的嬰兒死亡率:25.26‰。
印度的人均預期壽命:63.26。
中國的人均預期壽命:72.22。
在中國很少存在家庭歧視。女性有平等的權利。中國的少數民族經常比漢族人享有更多的優惠權利。在印度呢?有種姓制度,有付不起嫁妝被燒死的新娘,卻從未聽說「妻管炎」。
現在的國際媒體上充斥著太多這樣的論調:印度的未來比中國好,印度比中國更有潛力……但是,印度怎麼樣、中國怎麼樣大家可從前面的數字看出來。
10. 印度掀起國貨運動,購買本國製造的意義是什麼
▲印度總理莫迪。
據媒體報道,當地時間6月17日,印度電信部發布指令,要求其職權范圍內所有實體只購買「印度製造」的產品。
在指令中,印度電信部要求其直接管理下的印度國營BSNL電信公司、NTNL電信運營公司,以及其他直屬或控股公司,在基礎設施和設備升級時應「盡量使用印度國產設備」。
「自立印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