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為什麼12萬英軍在新加坡干不過山下奉文,直接投降了
第一,軍心渙散,那12萬人裡面,缺乏戰鬥力的印度軍隊就佔了一大半,日本人有效策反了大批印度人,導致軍無鬥志
而且之前的馬來之戰中,美國人更是被嚇破膽了
唯一有戰鬥力的就是澳大利亞部隊,但數量也不多
面對的是久經征戰又訓練有素的日軍,自然無心苦戰
第二,後援斷絕,Z字艦隊被消滅了,大家都知道,援軍不會有了,新加坡孤城一座,沒法守
加上日本人切斷了水源,更是沒法玩了
第三,擔心日本人的屠殺
『貳』 新加坡軍隊的戰鬥力如何
新加坡獨立後,英軍突然決定從新加坡撤出駐扎的所有部隊。新加坡高層認為自己一直處於周邊伊斯蘭國家的包圍中,再加上和馬來西亞扯不清的糾葛、國家的安全形勢並不是太好,新加坡和馬來西亞及印尼曾一度處於戰爭邊緣。因此以李光耀為核心的第一代領導人非常注重發展國防。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新加坡在周邊馬來西亞、印尼的虎視眈眈下,在國防上的投入是相當巨大的。新加坡國防預算過去若干年來一直占國民生產總值的5%-6%,占政府年度預算的34%左右。
新加坡三軍總人數只有7.25萬人,卻可以迅速動員戰備軍人30萬。其中陸軍5萬,已經實現全面機械化、高度機動性,擁有M1坦克、BIONIX陸戰車,是亞洲最有條件落實「決戰境外」的軍種;海軍9千人,自製世界一流堅韌級登陸艦、購入拉法耶艦與潛艇,實力傲視東南亞;空軍1.35萬人,擁有F-16C/D、空中加油機和E-2C鷹眼預警機。這樣的軍隊規模對一個400萬人口的城市國家來說是相當龐大的。新加坡國土面積狹小,沒有戰略縱深,因此必須能夠「御敵於國門之外」。為此,李光耀提出了著名的「毒蝦」理論,即新加坡應成為「能產生劇毒的小蝦」,既能與「魚群」共存,又不會被「大魚」吞掉。這實際上是強調新加坡武裝力量要保持有效的威懾能力,使大國不敢對新加坡輕舉妄動。這是新加坡「全面防禦」國防政策的重要支柱。
新加坡軍隊2
具體來講,新加坡軍事安全戰略有三項原則:一是「毒蝦」原則。新加坡軍事安全戰略講究威懾,一是讓對手懾於其軍隊的戰鬥力,二是讓對手懾於其全民的抵抗力。新加坡有一支在東南亞地區現代化水平最高、有較強的空中打擊能力和地面突擊能力的精銳部隊;除正規軍外,新加坡還有25萬預備役部隊,只要6個小時就能基本完成動員。與此同時,新加坡的經濟、社會、民事、心理等諸多方面的應變能力也非常強。二是「魚群」原則。新加坡國小人少,軍隊沒有實戰經驗,單靠自身力量難以確保國家安全。所以,新加坡十分注重聯防自保,尋求集體安全,靠集體的力量遏制潛在的敵人。總理吳作棟把新加坡比作一條小魚,小魚要活著就要和其他魚在一起,置身於魚群之中,靠結群來自保。新加坡的安全體系有3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維持和加強與馬來西亞、英國、澳大利亞、紐西蘭的5國聯防。第二個層次是推動東盟國家在政治和經濟上的合作,並創造條件把東盟合作的領域擴大到地區安全方面。第三個層次是支持聯合國在維護國際安全方面充分發揮作用。
新加坡軍隊3
三是「大魚」原則。新加坡講遏制,靠的是雙管齊下,既要加入「魚群」,又要拉住大魚。這條大魚,就是美國。
新加坡認為,「美國是一條友善的大魚,能阻止其他大魚到本地區鬧事」。所以,新加坡一向支持美國在本地區保持軍事存在,並把美國的軍事力量引入新加坡。如果有人想吃掉新加坡這條小魚,除了要考慮五國聯防和東盟這兩個魚群外,還要特別考慮一下美國這條大魚答不答應。如此,新加坡就能藉助其他國家的力量達到保衛自身安全的目的。
1965年,新加坡從馬來西亞獨立出來時,擁有的軍人總數不足1000人,海軍只有幾艘巡邏艇,空軍只有一架飛機。但現在,新加坡國防實力雄厚,擁有自製艦艇和先進戰機的海軍、空軍傲視東南亞,加上日益精銳的陸軍,戰鬥力不斷上升。
訓練大多在別國舉行
由於新加坡國土面積小,軍隊很難找到訓練的空間,因此,新加坡的軍事訓練大多在別國進行。目前,新加坡有兩個戰斗機分遣部隊、一個運輸機分遣部隊和一個直升機分遣部隊在美國受訓。此外,法國、汶萊和大洋洲也有新加坡空軍訓練之所。無人駕駛飛機分遣部隊部署在南非,短期集訓則有時會安排在泰國和印尼。
此外,新加坡還非常注重與鄰國進行聯合軍事演習。與新加坡合作進行軍事演習的國家包括泰國、馬來西亞、印尼和澳大利亞,森林作戰訓練在汶萊進行,炮兵訓練則在紐西蘭完成。如此一來,既可解決新加坡軍隊的訓練場地問題,又可比較各國之間的軍力水平。
預警能力在東南亞最強
經過30多年的發展,新加坡不斷在東南亞地區創造著國防奇跡:它的武裝部隊只有5萬人,卻可以迅速動員戰備軍人30萬人;其4.5萬陸軍已經實現全面機械化和高度機動性,是亞洲最有條件落實「決戰境外」的軍種。
空軍擁有4架E—2C「鷹眼」預警機,其空中預警能力在東南亞最強。8架F—16A/B、18架F—16C/D型戰機(今年7月又訂購了20架)、35架F—5E/F,可以掛載「小牛」空對地導彈。空軍總共擁有16個中隊和250架作戰飛機,擁有很強的對地攻擊能力。
新加坡海軍包括6艘600噸位配備「魚叉」反艦導彈的「勝利」級導彈護衛艇、6艘300噸級「海狼」導彈快艇和13艘兩棲登陸艇。此外,新加坡海軍還擁有自行建造的8000噸級「堅韌」級坦克登陸艦,登陸作戰能力驚人。「堅韌」級坦克登陸艦也是新加坡國防工業的驕傲,它在自動化設計、船體設計、火力等方面都堪稱世界一流。在獲得4艘「拉斐特」艦之後,新加坡海軍將會成為東南亞的霸主。
堪稱「東南亞的以色列」
此外,新加坡還非常重視與發達國家進行軍事合作,它同歐盟、美國和俄羅斯一直維持著全方位的合作關系,陸軍裝備了160套從俄羅斯進口的最先進的SA18肩扛式地對空導彈。在改良軍事技術方面,新加坡堪稱「東南亞的以色列」,有能力生產世界上射程最遠的榴彈炮,改裝與提升戰機火力。
為避免周邊國家的「新加坡威脅論」升溫,新加坡政府推行「韜光養晦」的對外軍購政策。預警機、F—16A/B購入以後,新加坡政府把它們先存放在美國,人員訓練則在澳大利亞、美國和紐西蘭進行,最近空軍還選派了飛行員到加拿大接受訓練。
新加坡展現於世人面前的是經濟繁榮,但支撐和保衛繁榮景象的卻是隱身於後、靈敏應變、伺機而動的國民防衛。雖然新加坡沒有明言,但是它的軍事實力和氣魄彷彿在向世界宣示:隨意向它發動進攻者必定付出沉重代價。
純粘貼勿怪,在東南亞應該是軍事實力不錯的,
『叄』 新加坡軍事實力解析 新加坡大約有多少現役軍隊
新加坡軍隊是新加坡1956年從馬來西亞聯邦獨立出來之後,李光耀向以色列發出請求,要求以色列幫忙建立的,因為以色列和新加坡擁有相同的特點,新加坡武裝力量由三個組成部分分別是正規軍人,現役軍人以及戰備軍人,正規軍人是職業軍人,常年在軍隊的,現役軍人是指十六歲到二十多歲不等的,只服兩年役的,贊美軍隊是指從縣一中退伍的,每隔一段時間回軍營進行一定周期的訓練,且能在短時間內動員後備軍,他們的武裝力量最高統帥是新加坡總統,新加坡軍隊分為海陸空三軍。
其總兵力7萬1600多人,大概構成是由,陸軍5萬,編為三個混編師,每個師下轄兩個步兵旅,一個機械化旅,一個偵察營,一個炮兵營,一個高炮營,一個工程兵營,此外還有一個快速反應師,下轄三個步兵旅,一個機械化旅,他們的海軍有九千人,空軍大約1.3萬人,可以使用的人口有129萬其中包括預備役35萬人,這其中有25萬人的預備役部隊可以在六個小時內基本完成動員,
與新加坡國土面積狹小,沒有戰略縱深。不能大量軍隊都駐扎在海外的基地,且基本都是租借別人的基地,他們的戰略,防禦有三層,第一層次是維持加強馬來西亞英國澳大利亞,紐西蘭的五國聯防,要從推動東盟國家經濟合作,第三層支持聯合國國際安全,如大國進入東南亞地區,比如美國,他認為,盡管美國很強大,但是亞洲對於他來說太遠了,它可以有效地節制其他大國,但卻可以維護地區,這就是著名的魚群策略,此外,他們還有新加坡武裝部隊軍事訓練學院,初級院校和三所中級院校以及一所高級院校。
『肆』 新加坡的軍事力量在世界上的位置
根據Global Firepower(全球火力)網2015世界軍力排名:新加坡軍力排名26名。軍事力量屬於世界前列。
新加坡武裝力量;
新加坡的現役部隊總兵力為7.16萬,其中陸軍5萬人,編為3個混合師(各轄2個步兵旅、1個機械化旅、1個偵查營、1個炮兵營、1個高炮營、1個工程兵營)、1個快速反應師(轄3個步兵旅)、1個機械化旅。海軍9000人、空軍1.35萬人。另有可用人數129萬和預備役35萬人。
駐外兵力
駐澳大利亞230人(建有1所飛行訓練學校,配有S-211型飛機27架)。駐汶萊500人(建有1所飛行學校,配有5架UH-IH型直升機)。駐法國200人。駐台灣3個訓練營地。駐泰國1個訓練營地。駐美國250人,租用CH-47D型飛機3架、F-16C/D型飛機24架。參加聯合國東帝汶維持和平部隊24人,駐伊拉克和科威特軍事觀察團觀察員5人。
外國駐軍
在新加坡的外國駐軍中有紐西蘭11人,編有1個支援單位。美國150人。
軍備
新加坡裝備各種艦只35艘,各型飛機210餘架、豹2A4型、百夫長等戰車、重火炮及導彈以及輕兵器等裝備。 新加坡軍隊主要在國外訓練。1971年與英國、澳大利亞、紐西蘭和馬來西亞組成「五國聯防」。重視全民防衛教育。致力於建設第三代「智能」軍隊。
『伍』 二戰日軍中竟然有5萬印度兵,到底怎麼回事
二戰是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損失最為慘重的一場世界大戰。而亞洲戰場,主要是日本在不斷的入侵,在中國戰場無法取得進展後,轉而將目光投向東南亞,甚至南亞。但是,你知道么,二戰幾百萬日軍縱橫亞洲,其中除了韓國人,還有5萬印度兵。這到底怎麼回事?
『陸』 請問新加坡的軍隊主要成員是哪裡人
是新加坡的公民啊。有華人,也有馬來人和印度人。因為新加坡人口主要就是由華人,馬來人和印度人構成的,其中華人佔新加坡人口總數的77.5%。
『柒』 印度人佔新加坡人口多少比例
印度人是新加坡的第三大種族,佔新加坡人口的9.2%。新加坡的印度人是指具有南亞次大陸人種血統並已經取得新加坡國籍的人。他們來自不同的地區,以印度人的後裔為主體,所以行文上統稱「印度人」。13世紀至14世紀的信訶補羅王國就開始受印度文化的影響,特別是在藝術方面受印度文化影響較深。印度人大量移民新加坡是19世紀20年代以後,因為這時的印度及新加坡都淪為了英國的殖民地,英國將大批的印度勞動力輸送到新加坡,使新加坡的印度人逐年增多。隨著新加坡社會的發展進步,印度人受教育的機會增多,印度人開始涉足新加坡的經濟、文化、藝術領域。印度族的文化與宗教思想關系密切,無論文學、藝術還是舞蹈,都具有濃厚的宗教色彩。
『捌』 新加坡三軍戰力如何為何號稱東南亞的「以色列」
新加坡是一個城邦國家,也是世界上除中國外,唯一一個漢族人口佔主體的國家。雖然國土面積不大,可是它的地理位置卻非常特殊,扼守太平洋重要航道馬六甲海峽,讓新加坡成為世界貿易體系裡的重要中轉站,並由此攫取了大量利益,從原本一貧如洗的小漁村,一躍而成為人均GDP高達6.4萬美元的發達國家。
所以說,除非馬印等國的領導人腦子抽了,否則斷不會做出進攻新加坡這種愚蠢的舉動。尤其是馬來西亞,考慮到國內佔比25%且控制了國民經濟命脈的華人,指不定還會上演一次「迎王師」的舉動呢,如果真是那樣的話,馬來西亞可是要賠了夫人又折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