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建國已經70多年的印度,為啥發展緩慢呢
可能是印度在獨立之後選擇的發展方向錯誤,從而導致印度的發展很慢,這估計是最大的原因
Ⅱ 印度建國以來和中國比,到現在為什麼差呃
靖緊迫感偃薔正巧奔
Ⅲ 二戰結束之後,印度的發展是怎樣漸漸落後於中國的
印度在二戰之後並沒有獲得一個非常好的發展,其實主要是三個原因造成的。當然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為當時印度的一些封建制度並沒有完全廢除,這些陳舊的封建制度,也會對印度百姓造成一定的約束,當印度人民的思想被束縛住的時候,自然而然沒有辦法提高進步的速度。
第3個原因就是印度重男輕女的風氣非常嚴重。要知道在印度生活女人的地位是非常低的,可以說簡直就是沒有任何地位可言,在印度百姓心中女人僅僅就是男人的一種附屬品。當然在中國的封建社會也存在著這種現象,但是隨著中國人民的思想正在不斷進步,重男輕女的這種現象也在逐漸減少,但是硬度不一樣硬度還沒有意識到這種現象會為國家帶來的非常多的問題,在一個不平等的社會下進行生存,很難取得進步。
Ⅳ 印度建國後,為何發生了如此多的戰爭
印度戰爭非常的多,印度在建國後,覺得周邊的小國家很好欺負,非常的想要擴張出去,所以就導致了很多的戰爭。先反觀一下最近發生印度和巴基斯坦的戰爭。
印度和巴基斯坦的戰爭,其中的原因是兩個國家剛建國的時候就爆發了第一次印巴之戰。結果就是戰爭雙方共有約1500名士兵陣亡。巴基斯坦獲得了克什米爾約2/5的地盤。印度獲得了3/5的地盤。之後在1965年的時候又開始第二次印巴戰爭,這一次在聯合國的調停下,印度和巴基斯坦於1965年9月23日同時宣布:接受聯合國的調停,全線停火。
第二,南亞地區板塊封閉,地理位置隔絕,外部勢力很難到達,加上印度的鄰國都比較弱,讓它成為了這個地區的扛把子,所以入侵或吞並在技術上非常容易。加上各國利益的得失不同,所以對印度的行為都採取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這也間接地壯大了印度的野心。
Ⅳ 二戰結束之後,印度的發展是如何漸漸落後於中國的
印度一開始也是學蘇聯,但學的不徹底,外面是計劃,裡面還是自治,這樣一來,中國建國初很多工程順利實施,印度的大工程很多都爛尾了,因為沒有集中優勢辦大事。這樣一來,印度的工業化進程就變慢了,而且它的改革開放比中國還晚。本來起步就晚,社會根本問題又沒有得到解決,自然印度就不如中國了。
中國和印度都是鄰國,都是人口大國。人口規模本身就是實力,但中國人口規模和印度不一樣。印度共和國,簡稱“印度”,位於南亞,是南亞次大陸最大的國家。東北與孟加拉國、尼泊爾、不丹和中國接壤,東鄰緬甸,東南與斯里蘭卡隔海相望,西北與巴基斯坦接壤。東臨孟加拉灣,西臨阿拉伯海,海岸線長達5560公里。也是由100多個民族組成的統一的多民族國家,以印度斯坦族為主體民族,約佔中國總人口的46.3%。古印度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印度河文明誕生於公元前2500年(主要位於今天的巴基斯坦)。大約1500年前,來自中亞的雅利安人進入南亞次大陸,征服了當地的古印度人,建立了一些小的奴隸制國家,建立了種姓制度。吠陀宗教開始發展成婆羅門教。
總結:印度一開始也是學蘇聯,但學的不徹底,外面是計劃,裡面還是自治,這樣一來,中國建國初很多工程順利實施,印度的大工程很多都爛尾了,因為沒有集中優勢辦大事。這樣一來,印度的工業化進程就變慢了,而且它的改革開放比中國還晚。本來起步就晚,社會根本問題又沒有得到解決,自然印度就不如中國了。
Ⅵ 二戰結束之後,印度的發展是如何漸漸落後於中國的呢
印度跟我們國家有很多相似之處,比如地域都是在亞洲,並且還都是人口大國,建國時間相差無幾等等。而不同的是,印度在建國時期實力遠遠大於中國,那為何不能超越中國成為亞洲強國呢?這其中不得不從印度本國的國情角度出發來分析。
90年代以後,中國對世界政治和經濟形勢的把握極其精準,開始了對老工業基礎的轉型升級,至21世紀初,基本完成工業化第一方陣。而印度缺乏戰略,無所事事,有限資源投入在「大國地位」的形象工程上。維持龐大軍隊對抗巴基斯坦,發展核武對抗中國,投資海上軍力以問鼎印度洋,都沒有進行基礎性戰略性的准備升級,總想一步到位,空中樓閣越壘越高。印度近年的經濟發展得益於中國經濟的拉動,和印度低端服務業輸出,這些都對工業提升沒有幫助。
雖然印度廢除了種姓制度,但是種姓觀念早已深入印度社會,所以印度的很多政策制定都是基於種姓制度,教育的普及也是如此,低級種姓人群基本沒有享受教育的機會,這導致大量的印度人不識字,缺乏基本的文化直接導致印度錯過了不少機會,就連成為練級勞動力的機會錯失了,因為很多組裝工作還是需要基礎的文化水平。
Ⅶ 印度獨立後的發展是什麼樣的
印度獨立之後,政治、經濟、文化得到了全面發展與繁榮,印度的傳統文化在獨立的印度社會里得到了重視、繼承和發揚。
Ⅷ 印度在二戰結束之後是怎樣一步步落後中國的
印度是在1947年8月獨立,而新中國是在1949年獨立,幾乎是在同一時間獨立的。但印度家底和國際環境遠遠要比中國好得多,印度獨立以後,有著比中國完善的鐵路,公路,航空,電力和農田水利設施。而且得到了世界上所有大國的承認,以至於印度普通民眾現在都認為,當初是印度把常任理事國讓給中國的,印度自建國就沒有雨大國發生沖突。而中國自建國後就被歐美國家制裁和拒絕承認。先後與美國和前蘇聯發生武裝沖突。即便如此,兩個國家經過七十年的發展,中國的國力遠遠高於印度。那印度落後的內在原因在哪。
印度的底蘊不錯,但發展的方向錯了,再努力也沒用,地理緯度和地理資源也限制了印度的發展。民族問題復雜,缺乏強有力的領導階層。使得印度很難發達起來。
Ⅸ 印度建國後,軍隊戰鬥力如何
印度這個國家,成立僅僅幾十年光景,但和周邊鄰國的爭端和戰爭,幾乎就從未間斷過,除了老對頭巴基斯坦,還武力吞並錫金,控制
不丹
。
當年斯里蘭卡內戰時,為了顯示自己南亞帶頭大哥的實力,印度也曾自告奮勇,以十萬之兵對陣反政府武裝猛虎組織。無奈實力不濟,三年時間里,猛虎組織越戰越勇,而印軍卻損失慘重,不得不灰溜溜地撤回國內。
1962年,我國正經歷三年困難時期,印度趁機入侵我方領土,雙方很快展開對攻,結果印軍一擊即潰。連號稱打遍歐亞無敵手的印度傑特聯隊,也被我軍全殲。
(尼泊爾軍隊)
三、利益驅使下的國際放縱。
上世紀70年代,美蘇正處於冷戰時期,都想拉攏這個南亞次大陸的龐然大物。所以當印度吞並錫金後,兩個超級大國的裝聾作啞,使得印度的侵略行徑如願得逞,野心也越來越大。
蘇聯解體後,印度每年向俄羅斯采購大量軍火,大大緩解了俄羅斯的經濟困局。蘇聯自然不會對南亞這些無關自己利益的事情出手。而美國雖然號稱“世界警察”,但一直把印度當成掌控南亞和太平洋地區的前沿陣地,對於印度的亂來,更不會橫加指責,把兩國關系弄僵。
今年以來,印度不斷向尼泊爾,巴基斯坦等發起挑釁,在自知實力不足情況下,印度再次尋求俄美支持,先後向俄羅斯拋出33架戰機、70萬支步槍以及S-400防空導彈訂單。
相對於只想出售武器呼籲印度冷靜的俄羅斯,美國卻是一副看熱鬧不嫌事大的態度,頻頻為印度撐腰打氣,不僅在印太海域集結了三艘航母,以及與之配套的護衛艦和軍機。還積極邀請印度加入G11,使得戰鬥力疲軟的印度頓時底氣十足。
可以說,印度每一次對於鄰國的恣意妄為,和美、俄為首的國際勢力的縱容沉默,有著直接的關系。
再加上印度既不是靠軍事起義推翻政權,也不是通過獨立戰爭建立國家,而是靠不抵抗運動和平建國。沒有經歷過戰爭,自然不會珍惜和平。對周邊小國的欺凌屢屢得手,又讓印度信心十足,更助長了他們發動戰爭的野心。
Ⅹ 印度什麼時候建國的,軍事力量如何
准確的來說,印度是在1950年1月26日宣布成立印度共和國的,首任總統為拉金德拉·普拉薩德。
即使是到了這個時候,英國答應印度的要求並非是因為軍事能力不及,實際上是需要自我療傷和恢復。而這個時候印度的軍事能力也沒有恢復多少,始終還只是小打小鬧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