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度資訊 > 印度庫存量是多少

印度庫存量是多少

發布時間:2022-08-13 18:32:47

㈠ 印度多地供電短缺,電廠存煤告急,與俄烏沖突有多大的關系

與俄烏沖突有很大的關系。

雖然印度的煤炭公司不斷增產,但由於受眾龐大,仍然供不應求。為了應對這種情況,印度政府對中國電力供應短缺的地區進行了調整,也開始尋求更多的進口。自俄烏沖突以來,煤炭和石油價格不斷上漲,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印度的煤炭進口。此外,歐洲對能源的需求更大,這導致能源價格上漲的風險。事實上,印度缺電還會加重民生疾苦,對已經生活在底層的平民造成更多傷害。

㈡ 疫情後,諸多國家的產業鏈的政策調整主要為

我國服務貿易進出口情況看,旅行、運輸、建築等傳統的依託空間、物理方式提供服務的行業受到較大沖擊;以線上化服務為主的電信、計算機和信息服務,金融保險服務受影響相對有限。2018年,我國服務貿易出口主要為其他商業服務,電信、計算機和信息服務,運輸服務,旅行服務,四類服務合計佔比超過70%;旅行服務占我國服務貿易進口的一半以上;運輸服務,其他商業服務,知識產權使用費,電信、計算機和信息服務進口佔比分別為20.63%、9.01%、6.78%、4.53%;金融保險服務、建築服務進出口佔比均相對較小。疫情對服務貿易的影響主要來自各國出台的防控、管控措施對人員、交通跨境活動構成的階段性限制,後續將視各國疫情控制情況逐步恢復。
(二)疫情對全球重點產業鏈和我國相關進出口行業的影響分析
1. 疫情影響石油、天然氣等能源的國際需求,油價下行有利於產業鏈下游降成本
(1)在疫情蔓延以及沙特、俄羅斯石油價格戰共同影響下,國際油價下行,產業鏈下游企業成本下降
近期,石油市場供需雙向利空,國際油價大幅下行。上游供給端,俄羅斯拒絕歐佩克再度深化減產建議,沙特宣布石油增產降價,全球石油供給預期大幅增加;下游需求端,在世界經濟增長緩慢石油需求本就低迷的基礎上,加之新冠肺炎疫情加深世界經濟下行預期,石油需求持續承壓。3月9日國際油價暴跌,16日跌至每桶30美元以下。中游運輸環節,原油運費隨著油價大跌連續上漲,截至13日,中東—寧波運價指數三日內大漲90點。同時,作為重要大宗商品,石油價格影響全球金融市場,全球股市震盪,多國股市觸發熔斷機制。
從對我國企業影響看,石油是是經濟發展的重要能源之一,進口成本下降,有利於降低企業成本,有利於經濟恢復。一是利好煉化企業,受益於我國成品油「40美元下地板價」的定價機制,產品價格跌幅小於原料價格跌幅;二是利好交通運輸物流企業,原油價格下跌使燃料價格下降,給受疫情沖擊較大的交通運輸物流業帶來直接利好;三是利好油氣運輸企業,油氣運輸船東企業將從業務量增加和燃料成本降低中雙向受益。另外,作為目前全球最大的油氣進口國,我國未來一段時間預計將加大原油進口、提升油氣儲備。
(2)疫情影響天然氣消費,油價下跌考驗天然氣經濟性
從已有影響看,疫情前全球天然氣市場已出現供給過剩,疫情的出現則進一步加劇了天然氣消費弱勢。天然氣消費與石油價格高度相關,競爭領域為交通燃料、工業燃料等,低油價將使天然氣的經濟性遭遇考驗。
從未來影響看,新冠疫情同樣主要影響天然氣市場需求端,如果全球疫情在二季度得到有效控制,則對全球經濟短期產生一定負面影響,需求有所下降;如果疫情持續發展甚至跨年傳播,則在全球經濟衰退甚至經濟危機背景下,天然氣需求將大幅下降。一是企業停工停產將導致工業銷氣量大幅下降;二是限制人員聚集將導致餐飲、酒店、洗浴商業用戶用氣量下降;三是公交車、計程車停運、減運以及物流企業延期開工將導致車用氣需求大幅下降。
從對中國企業影響看,疫情對經濟的影響疊加石油降價對天然氣的替代效應,下游工業、發電、化工和商業用戶天然氣消費增速將出現下降。在疫情未爆發前,中石油等多家研究機構預測2020年天然氣表觀消費量增速將會進一步放緩至7.6%,疊加疫情和油價影響,預計2020年我國天然氣表觀消費量增速或將降至6%左右。天然氣生產、進口和城市燃氣企業都將受到影響。
2. 鋼鐵行業內外部需求受疫情沖擊較大,有色、鐵礦石呈現小幅波動
(1)疫情蔓延沖擊部分國家鋼鐵供需
根據世界鋼協數據,2019年日本粗鋼產量位居世界第3(99.3百萬噸)、韓國位居第6(71.4百萬噸),東南亞地區為全球鋼產量新興市場。截止目前,歐洲、韓國、日本、印度、東南亞等國家因疫情對鋼鐵行業造成的影響較小,但若疫情沒有得到較好控制,恐對未來生產產生影響。分區域來看:歐盟是鋼材凈進口國,近年鋼錠、板材、長材的凈進口呈上升趨勢,區域內產品競爭力下降,一旦下游需求減少,當地鋼企產品很難與外來鋼材競爭,很難通過替代進口緩解內部需求下降的壓力;日本鋼企出口佔比較高,國內鋼材需求減少將推動供給的小幅收縮,疫情對日本國內經濟及消費帶來更大壓力;韓國鋼企產品競爭力強,近年來國內鋼材出口佔比持續攀升,部分產品進口持續下降,韓國國內需求的下降將驅動鋼企加大出口、替代進口;印度及東南亞區域整體受疫情影響較小。
截至3月9日,全國35個主要市場樣本倉庫鋼材總庫存量為2536.98萬噸,周增幅為6.54%。對比歷史數據,本輪庫存增長周期並未結束,預計庫存拐點不會迅速出現。如果境外疫情擴散超出預期,全球經濟增長將受到很大拖累。我國鋼材出口壓力將主要表現在鋼材的間接出口方面,諸如船舶、集裝箱、汽車、家電等耗鋼較多的機電產品出口將遭遇沖擊。2019年我國機電產品出口佔全部出口總值的58.4%。機電產品出口受限對我國鋼材的總量消費構成較大壓力。
而對於我國鋼材的直接出口,減弱的空間則不是很大。原因在於受到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影響,近年來我國鋼材出口已有較大幅度減少。據海關統計,2019年全國出口鋼材6429.3萬噸,同比下降7.3%。即便遭遇疫情沖擊,對鋼材供求總量平衡影響有限。但需要注意的是,從出口地區來看,2019年中國的前兩大貿易夥伴分別是歐盟和東盟,對其出口額比上年分別增長8%和14.1%;作為第四大貿易夥伴的日本,對其進出口額也增長0.4%。目前疫情擴散點主要在上述地區,未來鋼材出口的壓力猶在。此外,下游需求減少,鋼材庫存增加將造成鋼材價格下跌。現階段鋼鐵行業經營風險或將持續走高,鋼貿、中小鋼企經營狀況需要引起關注。
(2)有色金屬價格預期已部分兌現,國內庫存拐點尚未到來
自疫情爆發以來,受市場避險情緒影響以及對節後需求恢復的擔憂,國際國內市場有色金屬價格迅速下跌。以銅為例,春節期間倫銅自6200美元/噸跌至5500美元/噸,節後由於我國疫情防控有力,市場預期回暖,銅價小幅修復,但2月中旬海外疫情逐漸爆發,3月價格戰引發原油暴跌,對全球衰退的擔憂使得銅價迎來新一輪下挫。中長期看,各有色金屬市場供需和價格變化的主邏輯仍將回歸基本面和宏觀大背景。綜合判斷,全年來看,銅價在疫情期間向下調整後受供給端約束支撐將維持上行態勢,黃金價格短期震盪上行後料難以維持上漲趨勢。鋁、鉛、鋅行業供給存在一定過剩,疫情沖擊下預計價格重心下移趨勢或將更加明顯。
從現狀來看,有色金屬主要的礦產地,如南美、東南亞和澳大利亞,尚未出現嚴重的疫情,礦山生產較平穩。日本、韓國、歐洲和美國冶煉與加工產能相對密集,目前雖然部分國家疫情嚴重,但正常的生產活動並未受到明顯干擾,供給相對平穩。但海外疫情的蔓延也有不確定性,部分區域性的交通限制將干擾行業貿易鏈。在有色金屬的全球產業鏈中,中國扮演重要的消費者角色,各品種佔全球金屬消費量的40%-60%左右。
我國礦產資源相對貧乏,但冶煉產能體量巨大,大部分金屬資源處於凈進口狀態。銅、鎳供需匹配情況相似,均屬於國內礦產資源貧乏,冶煉產能較大,但仍不能滿足消費需求,礦石、中間品和冶煉成品均呈現凈進口;鋁、鋅、錫礦山資源相對豐富,但仍不能自給自足,需進口原礦來滿足冶煉需要,冶煉產能體量較大,基本能夠滿足國內需求,因而冶煉成品進口需求少;鉛的礦產、冶煉產能與消費相對配套,國內供需偏向閉環。受疫情影響,有色金屬的季節性累庫時間延長,目前庫存峰值並未出現。以往年的累庫周期推斷,庫存可能在3月中下旬見頂。
(3)礦山供應和鋼廠補庫的時間差或影響鐵礦石價格
春節後開市以來,國內鋼鐵產量下降、鋼材價格明顯回落,但鐵礦石指數價格持續處於高位且波動較大。節後至今鐵礦石期貨主力合約價格迎來兩次上漲,漲幅約12%。此輪鐵礦石期貨上漲主要驅動因素是市場情緒,隨著疫情得到控制,市場復工的預期樂觀,導致鐵礦石價格在節後低開後迎來一輪上漲並觸及高點684元/噸,隨後受到國際疫情蔓延、原油價格大跌的影響,市場恐慌情緒又導致鐵礦石價格出現一輪低開。而近日市場傳出淡水河谷有停工的可能性,又引得價格出現上漲。
從長遠看,供應方面,一季度澳大利亞受熱帶氣旋影響,主要港口發運量下降,預計3月份仍有出現熱帶氣旋的可能,利多鐵礦石價格,但中長期來看,礦山發貨量將逐漸恢復正常,甚至可能出現增加。需求方面,節後港口鐵礦石庫存增加205萬噸,和往年節後同期相比,今年增量明顯下降。節後總庫存12557萬噸,庫存絕對量處於偏低水平。隨著交通運輸改善,預計長流程鋼廠高爐開工率將逐步提高,對鐵礦石的需求將增加,鋼廠可能會進行補庫。3月份礦山發貨正常和鋼廠補庫,可能會出現時間差,發貨正常先於鋼廠補庫,供大於求,利空鐵礦石,鋼廠補庫先於發貨正常,供不應求,利多鐵礦石。不過,疫情在全球多個國家蔓延,如果不能得到迅速有效控制,市場恐慌心理可能造成大宗商品價格下跌。鐵礦石作為鋼鐵產品的主要原料,對鋼鐵企業有著重要作用。據有關數據顯示,我國鐵礦石原料成本在鋼鐵總成本中的比重約在40%左右,而且由於我國的鐵礦多為貧礦,不宜開采,所以有70%的鐵礦石需求依賴於國外進口。進口鐵礦石的價格變動直接關繫到我國鋼鐵企業經營狀況。
3. 機械設備行業短期內受影響較大,中長期向好態勢不變
機械製造業是我國國民經濟中的重要行業,作為國民經濟主導性和基礎性行業之一,機械製造業增加值在國民經濟中佔有較大比重。在機械製造行業中,進出口佔比比較大的有儀器、儀錶行業及工程機械行業。目前,新冠疫情正在世界蔓延,我國機械製造企業采購的歐洲主要原材料及零部件包括車底盤、發動機等,一般提前半年下單備貨,短期供貨基本不受影響。但如果全球疫情影響持續時間長達數月,將導致德國等歐洲國家主要廠商陸續停工,則可能導致供應鏈受影響。
全球疫情仍在延續,全面恢復到正常的生產經營狀態還需要一定時間,加之前期停工停產已造成的損失,預計一季度機械工業主要經濟指標將出現較大程度的回落。面對部分中小企業短期經營困難,有關部門集中發布了多項扶持政策,預計2020年機械工業經濟運行將呈現前低後高、逐步回升的走勢,如疫情能早日結束,龍頭企業的經營指標仍將保持小幅增長

㈢ 印度有多大

印度共和國(The Republic of India)位於南亞次大陸,面積約300萬平方公里,人口約10.27億(截至2001年3月31日)。首都新德里,人口約1100萬。

印度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有印度斯坦族(佔全部人口的46.3%)、泰盧固族(佔8.6%)、孟加拉族(佔7.7%)、馬拉地族(佔7.6%)、泰米爾族(佔7.4%)等10多個較大的民族,另有幾十個較小的民族。

印度各民族都有不同的語言,其中印度憲法承認的民族語言有15種,全國性的官方語言為印地語和英語2種。印度憲法曾規定允許保留英語為官方語言至1965年1月26日,其後取消英語的官方語言地位,僅保留印地語為官方語言,但印南方及其它非印地語地區強烈抵制,印度議會下院不得不通過官方語言修正法案,允許英語繼續作為官方語言之一。

印度社會是個多宗教的社會,世界上各大宗教在印度都有其信徒。按二十世紀七十年代的統計數字,主要宗教信徒人口佔比分別為:印度教徒82.7%,穆斯林11.2%,錫克教徒1.89%,佛教徒0.7%,耆那教徒0.47%,波斯襖教徒0.4%。

種姓制度是印度社會的一種封建等級制度,與印度教教義緊密相聯。四大種姓分別為:婆羅門、剎帝利、吠舍、首陀羅。在四大種姓之外,還有被稱為「不可接觸者」或稱「賤民」的人。根據印度憲法規定,種姓制度名義上已經通過法律廢除,但截至目前,實際上仍在印度的政治、經濟、社會各方面起著作用。

印度從1991年開始實行經濟改革,近年經濟增速較快,國內生產總值(GDP)年增長率達4-6%。2000-01財政年度,印度全國GDP總量為4598億美元,人均GDP約450美元。另據統計,2001-02財政年度印度糧食總產量達2.09億噸,不僅自給有餘,而且庫存也在不斷增加。

印度的三大產業在國民經濟中均佔有重要地位,三大產業占國民經濟的比例(以1999-2000財政年度為例)分別為:第一產業佔29%,第二產業佔24%,第三產業佔47%。印度的六大基礎工業產業為石油、石化、煤炭、電力、水泥和鋼鐵。

2001-02財政年度,印度進出口總額為946.52億美元,其中出口439.98億美元,同比下降0.08%;進口506.54億美元,同比增長1.08%。貿易赤字66.55億美元,比上財年的60.78億美元略有增加。在印度的進口用匯中,石油進口約佔1/3左右,印度石油消費需求的67%需要依靠進口。

中印經貿近年平穩發展。1991年雙邊貿易額僅為2.56億美元,到2000年已增至29.14億美元;2001年,中印雙邊貿易額進一步增至35.96億美元,同比增長23.4%。預計2002年雙邊貿易額可以超過40億美元。中印兩國人口眾多,市場巨大,在某些領域互補性較大,擴大雙邊經貿存在一定潛力,有待雙方進一步挖掘。

㈣ 印度電廠燃煤的庫存平均僅剩4天,印度該如何解決缺煤現狀

根據印度媒體的報道,目前印度發電廠燃煤的庫存僅剩四天。一旦動力煤被使用殆盡的話,那麼也就意味著印度整個地區都沒有辦法保證穩定的電力供應,說說話想要解決卻沒到狀況是非常難的,主要就是因為目前全球各個地區都限制到了這樣一個僵局。今天就跟大家來探討一下,為什麼印度這么缺煤,以及這樣的情況如何解決。

第三,這樣的情況應該如何解決?

說實話,如果單純上印度解決煤炭短缺的問題,那麼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事情,一方面是因為工業化不是一兩年就可以完成,到另一方面是因為想要開採煤炭。前期是需要投入大量資金和人力物力的,而印度現在的疫情根本就不足以支撐完成這樣的壯舉。而且除了印度,在北半球很多國家都面臨這樣的情況。

㈤ 印度產業現狀

經濟:印度是一個農業大國,主要農產品有稻米、小麥、油料、甘蔗、茶葉、棉花和黃麻等。全國耕地面積約1. 6億公頃,人均0. 17公頃。印度是世界第一大產奶國,也是世界重要的產棉國和產茶國。牛、山羊、綿羊、水牛頭數居世界第一。

印度資源豐富,擁有雲母、煤、鐵、鋁、鉻、錳、鋅、銅、鉛、磷酸鹽、黃金、石油等豐富的礦產資源,其中雲母的產量和儲量為世界之首,鋁土產量和煤產量均居世界第五位。森林5300萬公頃,覆蓋率為16%。工業已形成較為完整的體系,自給能力較強。其工業主要包括製造業、電力、礦業、紡織、食品、精密儀器、汽車製造、軟體製造和航空等行業。

近年來,印度政府實行全面經濟改革,經濟發展速度引人注目。目前,印度在天體物理、空間技術、分子生物、電子技術等高科技領域都已達到較高水平。此外,印度的旅遊業和服務業也比較發達,在國民經濟中佔有相當的比例。印度的主要出口商品有珠寶製品、棉紗及棉織品、化工製品、機械及五金製品、石油製品、皮革、海產品、鐵礦砂及礦產品等。

此外,印度的旅遊業和服務業也比較發達,在國民經濟中佔有相當的比例。印度主要旅遊點有阿格拉、德里、齋浦爾、昌迪加爾、納蘭達、邁索爾、果阿、海德拉巴、特里凡特琅等。鐵路是印度最大的國營部門,亦為主要運輸手段,總長度居亞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近年來,公路運輸發展較快,已承擔了全國80%的客運量和60%的貨運量,全國日平均客運量逾6000萬人次,為世界最大的公路網之一。貨幣名稱:印度盧比(Rupee);1盧比=100派士。

㈥ 印度電廠將面臨缺煤困境,進口真的能解燃煤之急嗎

今年上半年,印度最大的煤炭生產庫存量高達7430萬噸,印度煤炭庫存也創下歷史新高。為了消耗高庫存,印度在6月底首次放寬了煤炭出口限制,但沒想到不到三個月事情就發生了極大的轉變。據最新報道,印度中央電力局最新數據顯示,截至9月印度當地燃煤電廠陷入缺煤困境,印度有135家燃煤電廠的煤炭庫存不足,其中50家電廠庫只有3天的庫存,6家電廠庫已經完全沒有了煤炭。

盡管印度針對這次的危機作出了一系列的措施,但是煤炭庫存仍然還是很緊缺,雖然增加煤炭進口,卻對目前的情況沒有任何幫助,預計印度煤炭在未來兩個月都不會得到任何改善,這也會給印度目前的經濟帶來巨大的影響。近幾年印度的疫情都處於爆發的階段,經濟也一直得不到復甦,很多人也處於失業狀態,這次的缺煤困境也將給他們帶來更大的困難。

㈦ 中印兩國的耕地和糧產量各是多少

我國和印度是亞洲比鄰的兩個人口最多的國家,土地資源和糧食市場均為兩國國計民生中最重要的問題。同為發展中國家,面對土地有限和人口增長的雙重壓力,在發展中有許多共同的困難。對兩國有關農業及糧食市場進行相互比較和研究,對發現問題,相互借鑒,會有一定幫助或啟發。

一、耕地和人口

印度位於南亞次大陸,國土面積328.7萬平方公里,人口近10.5億。人口密度為319人/平方公里,相當於我國(134人/平方公里)的2.38倍。但印度國土可利用率遠高於我國,印度耕地約1.2億公頃,占國土面積的45%,而我國耕地僅占國土的13.54%。按國家統計局的數字,我國耕地面積1996年為1.30039億公頃,2001年已降至1.27億公頃,而且其中常用耕地為1.05826億公頃,臨時性耕地為0.21256億公頃。由於兩國均為國土遼闊,人口眾多的國家,土地和耕地資源統計困難,要做到十分精確有相當的難度。所以,模糊一些看,我國國土面積雖然遠大於印度,但可利用的耕地面積,基本與印度相同。那麼由於我國人口多於印度,人均擁有的耕地面積就明顯小於印度。我國人均耕地為0.1公頃,印度為0.15公頃。中印兩國均為農業大國,農村人口眾多。據國家統計局資料,我國鄉村人口為7.6851億,占人口總數的59.47%。中國農村統計年鑒中,我國2003年農村在冊人口為9.3751億,占人口總數的72.55%。在改革開放過程中,大量農村人口進城上學、務工,或開辦鄉鎮企業,脫離了農業生產,這部分人生活狀況已基本城鎮化了。國家統計局的鄉村人口數據,就是考慮到這一基本事實,在鄉村人口數中,減去了長期脫離農業生產的這部分人,因此,鄉村實際人口數遠低於在冊人口。即使如此,我國農村人口也高於印度。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的2002年的數據,印度農村人口為5.5328億,占人口總量的52.7%。按國家統計局的較低數據,我國農村人口比印度多2.1523億。農村人口多於印度,而耕地面積基本持平,可見,我國農業生產所面臨的窘境要甚於印度。

印度穀物種植面積基本穩定,少的年份有0.9億多公頃,多的時候也不過1億多公頃,幾十年來變化不大。而我國近幾十年來穀物種植面積有減少趨勢。可以稍感欣慰的是我國貧困人口遠少於印度,印度貧困人口為3.2億,而我國僅為3000多萬。但據我國專家介紹,我國有很大數量的人口處於貧困邊緣,在農產品生產可以增收時,他們就處於貧困線之上,當市場情況不利於農產品生產增收時,這部分人就可能掉到貧困線之下。加上這部分處於邊緣的人口,我國的數字就高達7000萬人以上。

我國GDP遠高於印度,2003年為1.4082萬億美元,同期印度只有0.558萬億美元,我國是印度的2.5倍。人均GDP我國為1089.9美元,印度為531.6美元,印度只相當於我國的1/2。

二、糧食產量

中印兩國糧食產量十分懸殊,據國家統計局及其引用的聯合國糧農組織的數據,即使是2003年我國糧食產量比較低時也相當於印度的近兩倍。我國為4.307億噸,印度為2.49億噸。當然,我國人口也多於印度,產量多一些是應當的。但不能忽視的是,我國是在耕地面積與印度基本相同的條件下生產了如此高數量的糧食。因此,我們可以認為我國農業的生產技術高於印度,同時要清醒地看到,印度產量低,說明其生產力發展還有巨大潛力;我國產量高,繼續在有限耕地上再提高產量難度就相對較大。

分品種看,2003年我國稻穀產量為1.6066億噸,印度為1.3351億噸。我國小麥產量為0.8648億噸,印度為0.6932億噸。我國玉米產量為1.1583億噸,印度為0.147億噸。我國大豆產量為0.1539億噸,印度為0.068億噸。兩國稻穀和小麥的差距並不大,考慮到中國人口較多,生產量略多一些是正常的。差距比較大的是玉米產量,我國相當於印度的10倍;其次是大豆產量,我國是印度的2.26倍。

按人均佔有的糧食產量,我國高於印度。上世紀80年代後,我國糧食產量人均佔有量上升較快,1980年我國人均佔有糧食產量為326.7公斤,而印度同期只有216.2公斤。1990年我國人均糧食產量升至393.1公斤,比1980年增加了66.4公斤,增幅為20.32%。同期印度也有所增長,人均為235.7公斤,比1980年增加了19.5公斤,增幅為9.02%。2003年我國人均糧食產量為334.3公斤,比90年代有所減少。同期印度為237.7公斤,也略有減少。總體看,我國人均糧食產量比印度多100公斤左右。我國上世紀90年代末的1996-1999年曾連續4年人均糧食產量超過400公斤,而印度從未達到過300公斤。

分析上述數字,中印兩國糧食供應量的巨大差異給人以深刻印象。一般認為,糧食的消費基本是一個常量,有一定剛性,過快增加或過快減少都是不現實的。如果說中印兩國因人的特殊性使消費有一定差距,還可以理解,但差距達100公斤是難以理解的。那麼是否印度人除糧食外還有其他大量的食物供給辦法呢。答案是否定的。除糧食外的主要食物應包括肉類、禽蛋、水產品、水果、牛奶及蔬菜等。根據國家統計局的資料,我國2003年肉類、禽蛋、水產品、水果產量均大大超過印度,只有牛奶產量印度是我國的兩倍多。有資料顯示,印度是養牛大國,2003年印度牛存欄數高達2.261億頭,奶牛佔有相當大比例,所以牛奶產量高,但牛肉產量僅為150萬噸左右。我國牛肉產量達到630.4萬噸。由於我國豬肉產量是世界第一,家禽養殖數量也十分巨大,而豬和家禽所用飼料以糧食為主。所以我國飼養業消耗了大量糧食。而印度以養牛業為主,牛的飼料用糧食較少,所以印度糧食消費量比中國少得多。

三、糧食進出口貿易情況

就2003年的情況看,中國大米出口量為234.4萬噸,同期印度出口了280萬噸。中國出口小麥181.33萬噸,印度出口了500萬噸。中國出口玉米1639萬噸,印度幾乎沒有出口。中國進口大豆2047萬噸,印度沒有進口。中國糧食凈出口為7.73萬噸,而印度凈出口780萬噸。進入2004年中國由於糧食市場價格原因,出口進一步減少,進口進一步擴大,糧食凈進口量達到1930萬噸。而印度盡管大米庫存減少了10%,仍將出口250萬噸;小麥庫存有690萬噸降至550萬噸,仍將保持100萬噸出口量。預計2004年度印度糧食凈出口為350萬噸。

四、幾點結論

1.就農業和糧食生產發展潛力來講,中印兩國各有所長。印度糧食生產的單位面積產量目前較低,提高的潛力很大。由於庫存和財政壓力,印度目前並不急於提高糧食總產水平,而是在保證國內消費的情況下,爭取擴大出口。對此,國家提供一些優惠政策給予鼓勵。印度畜牧業發展受到糧食供給的制約,偏重於消耗糧食少的產業。而我國由於糧食供應充足,繼續發展畜牧業,繼續擴大糧食轉化的規模,仍有很大潛力和市場。

2.印度在相對較低的糧食供給能力和較低的糧食庫存水平下,仍能大規模出口糧食,值得思考和研究。印度對糧食安全的理解和做法均有其獨特性。

3.就貧困人口問題來看,印度雖然多於我國,但我國農村人口比印度多2.16億人,說明我國工業化進程面臨的困難並不比印度小。而且由於我國可利用耕地較少,人均耕地較少,嚴格控制人口增長的國策決不應有絲毫動搖。

4.印度上世紀60年代前還是一個糧食極度短缺的國家,有飢荒之國之稱。經過近半個世紀的努力發展,農業取得較大成功,由糧食短缺變為世界主要糧食出口國之一。對於這樣一個人口大國、農業大國來說,的確是了不起的成就。我國也走過了類似的經歷。我國在改革開放過程中取得的經濟快速發展也是以農業為基礎的。沒有農業的穩定發展,國民經濟整體快速持續發展是不可能的。當然,我國在發展中主要應瞄準世界發達國家有益的經驗,在發展中盡量起點高一些,這是毫無疑問的。但是對印度這樣與我國有許多共同之處、可比之處的國家發展情況加強研究與借鑒,是很有意義的。本文所作研究和比較其實還只是初步的,許多問題有待於進行更深入的探討。(

㈧ 印度多地已經出現煤炭庫存量告急,煤炭短缺對哪些行業影響最大

根據印度媒體的報道,在夏季由於各種電器的使用,印度將面臨著嚴重的用電損耗,煤炭儲備不足,當地政府預計將在未來暫停部分地區的電力服務。那麼很多朋友就表示,煤炭的庫存量繼續下降,會給我們帶來哪些影響,尤其是很多的重工業在缺少了煤炭之後應該如何轉型。接下來小編就和大家聊一聊煤炭短缺會帶來哪些影響。

煤炭的作為地球的化石能源之一,它總有枯竭的那一天,而目前煤炭存量告急的現象也算是預告了這一天可能並不會太遠。在這種情形下,各國都在積極的。推動能代替煤炭的新能源,相信在未來的某一天,我們可以減少對煤炭的需求,找到可以代替煤炭的產物。

㈨ 印度的軍事實力比巴基斯坦的強大,但是巴基斯坦為什麼敢叫囂印度

從軍事實力上看,兩國都擁有核武器,但是巴基斯坦在我國的幫助下已經初步具備完整的國防體系,然而這就是印度的缺陷。



然而事實證明印度軍工製造和研發能力極為差勁,這其中比較典型的就是「光輝」戰機和維克蘭特號航空母艦。前者被視為印度的驕傲從1983年開始研製到作戰服役驗收,用時近三十年時間被外界戲稱為「史上最難產 戰機」。

㈩ 印度16家電廠因缺煤而停產,印度的煤炭資源現在還有多少

目前印度至少有六個邦面臨停電,而馬哈拉施特拉邦、德里和喀拉拉邦則密切關注。盡管印度政府一再保證不會讓它變成那樣,但事實是約有 22 家發電廠因煤炭短缺而關閉。即使是可用的煤炭也以極高的成本出售。如果情況沒有改善,印度的情況就很嚴重。

喀拉拉邦和馬哈拉施特拉邦就是兩個這樣的州,它們已經出面確認他們一直在以更高的價格購買電力。 “我們的熱發電量約為 14,000 兆瓦,由於短缺,我們不得不以高昂的成本從電力交易所購買電力,每單位高達 20 盧比,”馬哈拉施特拉邦配電有限公司 (MSEDCL) 董事總經理維傑·辛哈爾說。根據 Elara Capital 副總裁 Rupesh Sankhe 的說法,燃料供應協議 (FSA) - 固定煤炭印度在向電力生產商出售時收取的煤炭成本 - 價格為每噸 1,500 盧比,而電子拍賣價格為每噸 2,200 盧比, Sankhe 補充說,進口煤 6000 盧比,根據熱值進行了調整。 向其他買家(包括貿易商)出售煤炭的電子拍賣。

閱讀全文

與印度庫存量是多少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印度疫情這么嚴重為什麼不戴口罩 瀏覽:449
為什麼印尼和馬來西亞是穆斯林 瀏覽:233
越南貿易展在哪裡 瀏覽:691
義大利哪些大學有語言類本科 瀏覽:344
中國接聽英國電話多少錢 瀏覽:652
英國最貴的酒多少錢一瓶 瀏覽:101
印度紫檀木手鏈多少錢 瀏覽:201
四大糧食中原產於中國的是哪個 瀏覽:914
中國調味品第一鎮是哪個 瀏覽:741
伊朗胖人體重多少斤 瀏覽:385
義大利語黑手黨怎麼說 瀏覽:868
騰沖距離越南多少公里 瀏覽:954
義大利吃烤串長什麼樣 瀏覽:768
英國海運到韓國多久 瀏覽:40
中國愛國酒30年多少錢 瀏覽:602
伊朗男排身高最高的是多少 瀏覽:115
義大利布客氣怎麼說 瀏覽:930
印尼購買什麼區別 瀏覽:14
印度一斤雞肉多少錢 瀏覽:28
伊朗經歷了多少個王朝 瀏覽: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