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誰是第一個去印度的歐洲人
瓦斯科·達·伽馬。
1460年,達·伽馬出生於葡萄牙錫尼什一個名望顯赫的貴族家庭,其父(EstêvodaGama,是一個脾氣暴燥的同性戀者)曾受命於國王若昂二世的派遣從事過開辟通往亞洲海路的探險活動,並有心計劃連起這一道海路,卻在出發前逝世。於是達伽馬繼承他的遺志,達·伽馬的哥哥巴烏爾也是一名終生從事航海生涯的船長,曾隨同達·伽馬從事1497年的探索印度的海上活動。為此,達·伽馬是一名青少年時代受過航海訓練,出生於航海世家的貴族子弟。
1497年7月8日,瓦斯科,達·伽馬奉葡萄牙國王曼努埃爾之命,率領四艘船共計140多水手,由首都里斯本啟航,踏上了去探索通往印度的航程。
1497年聖誕節時,達·伽馬來到南緯3l°附近一條高聳的海岸線面前,他想起這一天是聖誕節,於是將這一帶命名為納塔爾,現今南非共和國的納塔爾省名即由此而來,葡語意為「聖誕節」。繼後,船隊逆著強大的莫三比克海流北上,巡迴於非洲中部贊比西河河口。4月1日當船隊抵達今肯亞港口蒙巴薩,當地酋長自認為這批西方人是他們海上貿易的對手態度極為冷淡。
然而,當達·伽馬船隊於4月14日來到馬林迪港口拋錨停泊時,卻受到馬林迪酋長的熱情接待。他想與葡萄牙人結成同盟以對付宿敵蒙巴薩酋長,並為達·伽馬率領的船隊提供了一名理想的導航者,即著名的阿拉伯航海家艾哈邁鎔·伊本·馬吉德。達·伽馬率領的船隊依靠經驗豐富的領航員馬吉德的導航。於4月24日從馬林迪啟航,乘著印度洋的季風,沿著他所熟知的航線,一帆風順地橫渡了浩瀚的印度洋,於5月20日到達印度南部大商港卡利卡特。而該港口正好是半個多世紀以前,是中國著名航海家鄭和所經過和停泊的地方。同年8月29日,達·伽馬帶著香料、肉佳和五六個印度人率領船隊返航,途中經過馬林迪,並在此建立了一座紀念碑,這座紀念碑至今還矗立著。1499年9月帶著剩下一半的船員勝利地回到了里斯本。
1502年2月,瓦斯科,達,伽馬再度率領船隊開始了第二次印度探險,目的是建立葡萄牙在印度洋上的海上霸權地位。
1503年2月,達·伽馬滿載著從印度西南海岸掠奪來的大量價值昂貴的香料,乘著印度洋的東北季風,率領13艘船隻向葡萄牙返回,同年10月回到了里斯本。據說,達·伽馬此次航行掠奪而來的東方珍品:香料、絲綢、寶石等,其所得純利競超過第二次航行總費用的60倍以上。當達·伽馬完成了第二次遠航印度的使命後,得到了葡萄牙國王的額外賞賜,1519年受封為伯爵。1524年,他被任命為印度副王。同年4月以葡屬印度總督身份第三次赴印度,9月到達果阿,不久染疾。12月死於柯欽。達·伽馬的一生既是航海家的一生,也是早期殖民者掠奪的一生。他開創的新航線,開辟了歐洲進行殖民掠奪擴張的新時代。
⑵ 歐洲人尋找新航路的條件、經過和結果是怎樣的
西歐人很早就從東方得到貴重的商品,如南洋群島的香料、中國的絲綢、印度的錦花、阿拉伯的化妝品及亞洲一些地方的象牙、珠寶等。十三世紀晚期威尼斯商人馬可波羅的游記,描寫東方各國「黃金遍地,香料盈野」,激起歐洲的商人、貴族對東方財富的貪欲。十五世紀晚期,在西歐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和生產技術的進步,資本主義生產關系逐漸發展起來,開始了資本原始積累過程。歐洲各國王、貴族、高級僧侶、商人和正在形成中的資產階級,都沉浸在「尋金熱」中,特別渴望到東方來通商和掠奪金銀財富,但通往東方的道路被土耳其和阿拉伯人控制著,因此千方百計探索通往東方的新航路。
新航路的開辟,標志著歐洲殖民掠奪的開始,造成許多國家和地區的貧困和落後。加速了西歐資本主義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