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度資訊 > 印度幸福指數是多少名

印度幸福指數是多少名

發布時間:2022-08-15 11:05:30

㈠ 幸福感指數的測量

一、明確幸福指數的確切含義
在考察民眾的幸福指數時,最經濟、最有效的方法,便是讓人們對自己的主觀幸福狀況做出直接的評價。這種思路和作法,對考察個體幸福體驗可能有一定的意義,但對於揭示隱含在幸福感之中的具有普遍意義的社會心理現象則是沒有多大幫助的,因為,幸福體驗的個體特徵決定了不同個體的幸福感具有不同的含義,幸福體驗的文化差異特徵則決定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群體的幸福感含義也不盡相同。在歧義叢生的幸福概念下考察幸福指數,也就失去了對幸福感進行描述和比較研究的基礎,因而也就失去了研究的可操作性和現實價值。國外早期的幸福指數研究者,從一開始就對這一「陷阱」保持了足夠的警惕。他們寧可將幸福感界定為滿意感,以確保幸福指數研究的可操作性。於是,總體生活滿意感和具體生活領域滿意感(例如,經濟狀況、工作狀況、家庭生活、社會交往、休閑活動、居住環境等)成為考察幸福感的主要指標。這種研究思路明顯受到了上世紀中期風頭正勁的認知心理學的影響,對幸福感的考察被置於個體對自身生活需求滿足程度的認知評價基礎之上。這一研究取向基本主宰了半個多世紀的幸福指數研究。另外一些研究者試圖從情感體驗來把握幸福感,幸福感被等同於快樂感。由於情感因素較多地與心理健康聯系在一起,因而這一研究取向也被賦予了較多的心理健康色彩。還有一些研究者則將視野投向了個體潛能的發揮與價值實現,他們將個體的自我實現程度作為衡量人們幸福感的核心內容,自主、環境駕御、個人成長、生活目的、自我接受等與個人價值密切相關的要素成為幸福感的重要成分。在他們看來,價值感是幸福感的核心。總起來看,不同的研究取向從特定的側面揭示了幸福感的部分特徵,但也都存在著各自的缺憾,這一點已經被國外的一些研究者所意識到,因此出現對不同研究取向加以整合的努力,但迄今仍沒有取得令人滿意的結果。
我們認為,幸福指數研究首先應當超越「幸福」這個概念,從研究淵源和研究目的出發,可以將幸福指數視為反映民眾主觀生活質量的核心指標。在主觀生活質量的層面上,我們對以往的幸福感研究加以整合,提出了體驗論幸福感的觀點。根據這一觀點,幸福感是由人們所具備的客觀條件以及人們的需求價值等因素共同作用而產生的個體對自身存在與發展狀況的一種積極的心理體驗。體驗論幸福感的含義可以從形式和內容兩個方面來加以理解。從形式方面講,幸福感是一種心理體驗。這種體驗並不是某種轉瞬即逝的情緒狀態,而是基於主體自覺或不自覺的自我反省而獲得的某種切實的、比較穩定的正向心理感受。從內容來講,幸福感是人們所體驗到的一種積極的存在狀態。這種體驗到的存在狀態,不僅受到個體所處社會發展程度的影響,而且具有鮮明的文化特徵。幸福感是一種個體的心理體驗,但幸福指數反映的則是一種社會事實,或者說社會現象,它體現的是一般民眾或特定的社會群體在特定時期主觀生活質量的變化程度。按照這樣一種研究思路,我們採取邏輯分析與因素分析相結合的方法,通過訪談與問卷調查編制了適合當前我國民眾幸福體驗的測量工具及評價指標體系,這個評價體系包含知足充裕體驗、心理健康體驗、成長發展體驗、社會信心體驗、目標價值體驗、自我接受體驗、人際適應體驗、身體健康體驗、心態平衡體驗、家庭氛圍體驗等維度。每個維度可以根據一定的准則賦值,在此基礎上加和匯總可以得到反映特定時段民眾幸福感水平的分數。如果我們以某一年對民眾幸福體驗抽樣調查的所得的平均分數作為基點值,將其它年份抽樣調查的平均分數與之相比,就可以得到體現民眾主觀生活質量變化程度的幸福指數。
二、幸福指數在政策上的內涵與意義
幸福體驗能否成為一種切實的政策目標,關鍵在於政策可以在多大程度上影響民眾的幸福體驗。在以往的幸福感研究中,研究者們曾經提出了一種幸福感的人格決定理論。按照這種理論,人們的幸福感比較穩定地受到人格特質的影響。例如,一些實證研究表明,外向和神經質這兩種人格特質對幸福感影響極大,外向性格與積極情感呈顯著正相關,而神經質則與消極情感相關顯著。如果這種解釋成立,那麼民眾的幸福感則很大程度上由個體的人格決定,政策干預所能發揮的作用也就微乎其微。但另外一些研究者對發展程度不同的國家或地區進行比較研究時卻發現,國家或地區的富裕程度與民眾的幸福感水平之間存在著較強的正相關,相關系數大致在0.60-0.70之間。盡管這一研究結果並不能推斷人們的收入和所擁有的財富決定著他們的幸福感水平,但是它至少可以啟發我們:一個國家能夠為民眾提供的生存與發展條件與該國民眾的幸福體驗息息相關。而民眾所具有的生存和發展條件恰恰是政策可以關注並能夠發揮作用的。在我們這樣一個由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國家裡,黨除了工人階級和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沒有自己的特殊利益。黨在任何時候都把群眾利益放在第一位。這就決定了我們的政策選擇必然是人民利益至上,在各項政策制定的過程中,必然把為民眾謀幸福、為民眾提供盡可能優越的生存與發展條件作為社會發展所遵循的價值標准。當前,黨中央提出的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以及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目標都集中體現了政策制定中所堅持的這種價值取向。
將幸福指數作為一種政策目標,具有重大的實踐意義。首先,幸福指數是衡量一個社會進步發展的重要指標。衡量一個社會的進步與發展,最為根本的標準是這個社會是否能夠很好地滿足民眾的生存需求、是否能夠為民眾提供廣闊的自由發展空間、是否堅持了社會發展目標上的以人為本。從這個標准來看,以往將GDP這類反映經濟發展的指標作為衡量社會進步發展的核心指標的做法顯然是不充分的,在某種程度上可能會導致社會政策選擇上的舍本求末,這也正是人們試圖對這一指標加以修正或補充的原因。反映民眾主觀生活質量的幸福指數,是一種高度人性化的指標,恰恰可以彌補GDP指標的不足,用以衡量社會的全面進步與發展。其次,幸福指數是監測一個社會良性運轉的重要指標。一個運轉良好的社會,一定要在經濟社會發展與民眾生活質量的提升之間取得某種平衡,這一點在20世紀中期就已經引起了西方早發現代化國家的關注。按照生活質量始作俑者的理解,生活質量本質上就是一種主觀體驗。作為現代化的後發國家,我們應當很好地吸取發達國家在這方面的經驗教訓,在走向現代化的同時,實現社會的全面進步和良性發展。再次,幸福指數是社會政策調整的重要依據。在我國,政策制定者所追求的是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除此之外沒有任何自己的私利,因此檢驗我們各項政策的標准只能是人民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人民群眾的切身感受是我們制定和調整各項政策的依據。尤其是當前我國社會仍然處在經濟轉軌和社會轉型期,我們應當密切關注各項重大政策對民眾整體幸福感的影響、關注城鄉居民幸福感的差異和走勢、關注社會不同利益群體幸福感的狀況,充分考慮發展的速度、改革的力度和民眾幸福度的協調與統一。
當前,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已經成為黨中央的一項重要政策選擇。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目標為我們展現的是一幅幸福美好的社會圖景:全體人民各盡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諧相處。「各盡其能」可以理解為民眾潛能的充分發揮,「各得其所」可以理解為民眾基本生存需要的充分滿足。如果按照我國的文化傳統,將「和諧相處」也理解為民眾的一種基本需求,這就意味著在我們所要構建的和諧社會中,民眾的基本生存需要可以得到很好的滿足,民眾可以通過自身潛能的充分發揮而使個人得到全面的發展。依據體驗論幸福感的觀點,幸福感體現的是民眾對自身所具備的生存與發展條件的一種積極的體驗。從這個角度講,幸福指數的內在含義與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目標又有著高度的一致性。
三、要避免對幸福指數的理解誤區
從當前部分人對幸福指數的理解來看,將幸福指數作為一種政策目標,還可能或多或少地存在著一些認識上的誤區,應當注意加以避免。
首先,應當避免將幸福指數與GDP視為非此即彼的關系。幸福指數並不一概排斥GDP。盡管幸福指數的倡導者們在提出幸福指數這個指標時是以GDP指標為靶子的,但認為幸福指數可以完全取代GDP的想法卻是十分幼稚的。GDP,特別是人均GDP,盡管存在著諸多缺憾,但仍然被認為是體現國民經濟增長狀況的重要指標,而且還往往被作為體現民眾客觀生活質量的重要指標。沒有財富的積累和民眾可支配收入的提高為基礎,也就談不上民眾的幸福感。國外有研究者發現,在過去的40多年裡,美國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呈加速增長的趨勢,但美國民眾的幸福感卻幾乎沒有明顯的變化。有人藉此便斷言,收入和財富對幸福感沒有影響。這種看法是有失偏頗的,從某種意義上我們也可以做這樣理解:在民眾的需求和慾望呈上升趨勢的態勢下,正是由於國家的財富在不斷增長,才使得民眾的幸福感維持在一定的水平。西方的一些研究還表明,個人收入與幸福感之間的關系是一種倒U型的關系,這是以西方社會較強的綜合國力以及居民較高的收入和消費水平為前提的。在我們這樣一個人均收入並不太高的國度,個人收入與幸福感之間的關系呈現出與此不同的特點,我們通過對國內某省城市居民的抽樣調查研究發現,居民的人均收入與幸福感之間呈現一種正向的關系,即城市居民幸福感隨著人均收入的增長而提高。因此,至少在我們這樣一個發展中國家,提出用幸福指數來取代GDP還為時過早。大力發展經濟、不斷積累社會財富,不斷提高民眾的收入和消費水平,是社會各項事業發展的前提,是社會現代化的基礎,也是提升民眾主觀生活質量的必要條件。從另一方面來看,作為後發現代化國家,我們應當善於吸取西方發達國家在現代化過程中以及包括我國在內的發展中國家在以往發展中的教訓,重視GDP又不唯GDP,將GDP和幸福指數等指標互為補充,作為考察社會進步發展的依據。這樣做,無疑會更有益於社會的良性發展並更有助於實現我們的終極目標。
其次,應當避免簡單地將幸福指數作為幹部政績考核的標准。如前所述,幸福指數用一組指標來綜合反映民眾的主觀生活質量,從總體上看它所體現的是民眾一般的心理體驗,因而必然會受到長期的和短期的、宏觀的和微觀的、主體自身的和外部環境的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幸福指數的這一特點決定了它主要是用於對特定社會的進步發展以及良性運行狀況進行衡量與評價。在這一點上,也體現了滿意感與幸福感的差別。由於滿意感可以針對具體的人和事,因而設定一組科學的滿意感指標體系,按照一定的原則抽取評價主體的有代表性樣本來對個體評價對象進行評價是可行的,在一定意義上滿意感指數也可以作為幹部政績考核的重要依據。值得一提的是,在用於衡量社會進步發展的指標時,幸福指數的主要功能在於診斷,而不是用於排序;主要為了診斷政策選擇和社會運行是否存在問題,而不是為了對不同社會、不同國家、不同地區的發展進步程度進行比較。因此,在我們追蹤幸福指數的變化時,主要是看我們的發展是否偏離了我們的終極目標,而不能像我們關注GDP那樣,看一個國家或地區的幸福指數增長了多少個百分點、以及在與其他國家或地區的比較中位次發生了什麼樣的變化。當然,必要的比較也是需要的,例如我們可以採用幸福指數對城鄉居民的主觀生活質量進行比較,可以採用幸福指數對不同群體的主觀生活質量進行比較,也可以採用幸福指數對不同地區居民的主觀生活質量進行比較,等等。這種比較的目的在於對我們原來的發展思路與政策選擇進行評估和檢討,為現行政策的調整和未來政策的制定提供必要的依據。
再次,應當避免將幸福最大化作為一種政策選擇。將幸福指數作為政策目標,並不意味著要將幸福最大化作為一種政策選擇。近代功利主義所提出的「最大多數人的最大幸福」原則,只不過是一個抽象的倫理學命題,如果試圖將它作為一種經濟學或政治學意義上的具體政策追求,則註定會演變為一種當代的烏托邦,這一宿命已經為福利經濟學家們的努力所證實。當然,我們並不否定在個體的層面上實現幸福最大化的可能性。有人提出要構建幸福學這樣一門新的學科,其目的就是要幫助人們找到實現幸福最大化的途徑。毫無疑問,這一努力是立足於個體的,其現實價值主要在於指導人們的人生實踐。將幸福指數作為政策目標,不是為了追求通過調整社會政策和促進社會進步來實現全社會幸福總量的增長,而是力求通過幸福指數來考察民眾主觀生活質量的狀況和變化趨勢,進而調整政策取向,推動社會的全面進步和良性運轉。根據體驗論幸福感的觀點,由於人們的需求水平會由低層次向高層次提升、人們需求的種類會不斷豐富,因而幸福指數所反映的主觀生活質量的構成要素也會出現變化。在幸福感基本結構保持穩定的前提下,一些要素可能會逐漸排除,而一些新的要素也可能會被納入,即便是保留下來的一些要素,其對於主觀生活質量的影響權重也會發生一定的變化,因而幸福感基本結構的穩定性是相對的。從某種意義上講,正是幸福感評價指標的相對穩定性,決定了我們不可能將幸福最大化作為一種政策選擇。
四、理解幸福關系
1、提高幸福指數:初次分配與再分配的矛盾。
從後現代經濟學的觀點看,幸福首先是價值,而不是效用。美國國民幸福指數編制者卡尼曼在價值論上主張「回到邊沁」,即從馬歇爾的效用,回到邊沁的價值,來重新理解幸福問題。抓住了問題的總根子。
效用只是一種中間價值,是實現價值的中間手段。手段與目的的背離,是工業化的典型特徵。福利經濟學把福祉建立在總效用最大化上,從根子上就偏離了價值核心。在工業社會,幸福與效用的矛盾還不明顯;但對於信息社會,這就造成了根本誤導,有錢不等於快樂,GDP不等於幸福,就是幸福與效用矛盾的突出表現。
福利經濟學缺乏以價值為核心的獨立的微觀基礎,而借用新古典的效用作為微觀基礎,就造成了一個思維誤區,似乎幸福問題只能在再分配領域解決,而不能在微觀領域,在初次分配中解決。黃有光就是這種思路的代表。
實際上,再分配確實是提高幸福指數的有效手段,但只有從微觀機理上徹底說明幸福,才能把宏觀經濟建立在微觀基礎之上,把國民幸
2、不同收入階段效用與幸福關系不同的矛盾
接下來就產生了第二個問題。效用與幸福關系的歷史相對性問題。現有指標設計容易陷入一種誤區,用反映效用的指數,抽象地與同一種幸福尺度進行比較。
事實上,國外大量統計測算表明,不同收入階段,效用與幸福的關系不同。在解決生存需求的溫飽階段(衣食階段)和解決發展問題的小康階段(住行階段),效用與幸福的正相關關系比較明顯。而在解決自我實現需求的大同階段(國外研究中,進入門檻設在3000美元——8000美元之間不等),當物質需求為主轉向文化需求為主後,效用與幸福的相關性明顯減弱。
如果不充分考慮這個特點,國民幸福指數在反映發達地區和不發達地區幸福水平時,就會造成混亂。建議把全國分成三類收入地區,有針對性地進行評價。對於率先實現現代化的地區,弱化有形、物質指標的權重,突出文化內容;對於貧困地區,仍要以「有錢」定「快樂」。這是基於幸福相對性的設計思路。
3、快樂與幸福的關系
從後現代經濟學角度看,幸福指數設計上可能出現的第二個重大誤區,就是把個人快樂與社會幸福對立起來,至少是忽視個人快樂的微觀測度。
後現代經濟學理解的個人快樂,並不是從心理現象角度立論,而是從微觀現象角度立論。社會幸福不光是個人快樂的總量累加(這一點不同於卡尼曼的觀點),而是通過個人快樂這種微觀機制,在制度作用下達到社會幸福這種宏觀效果。這是以人為本的必然要求。
在現代性條件下一說個人快樂,一是把它不正當地與物質慾望滿足聯系在一起。這是不正確的。個人快樂在信息社會條件下,可以超越物質慾望,而與感性的文化需求聯系在一起。二是把它與眼前利益聯系在一起,同根本利益對立起來。
做一個簡單的推論就可以看出,以人為本,當它從現代性指向後現代性時,從解決工業化條件下的溫飽和小康到解決信息社會條件下人的精神追求時,恰恰就是要以感性的人為本,從具體個人的現實需求出發,彌合由人的異化造成的種種社會矛盾。
反過來說,如果幸福指數設計的指導思想,還僅僅停留在工業化時代「人人忍受痛苦,社會才能幸福」的結論里,這樣的國民幸福指數和目標狀態,在全球化。 美國的經濟學家P.薩繆爾森提出了一個幸福方程式:效用/慾望=幸福指數。
慾望是一種缺乏的感覺與求得滿足的願望,它分為五種層次,從下至上:第一個層次是人的基本生理需要,第二個層次是安全需要,第三個層次是歸屬和愛的需要,第四個層次是尊重的需要,第五個層次是自我實現的需要。效用是從消費物品中所得到的滿足程度,是對慾望的滿足。
判斷一個人的幸福與否,可以從答案中得到,以得數1為分界嶺。比1小就證明不幸福,等於1或者比1大就證明是幸福的。
如果我們的慾望指數高,而在目前生活方式中得到的效用低,那得出來的幸福指數就是零點幾了,那就說明我們的生活狀態不好,讓我們感覺不幸福,而不幸福的嚴重程度是根據數字來衡量的,數字越小就代表越不幸福,如果效用比慾望高,得出的得數就比1大,那就證明是個幸福的人。同理,幸福的指數也是根據得數來判斷,數字越大就證明越幸福。
效用也是一種感覺,它的大小與有無完全是一種主觀感受。因人,因時,因地而不同。慾望是求得滿足的願望,它是由一個人的觀念來決定的,每個人的慾望因觀念的不同所期望的層次不同,所以在同處一種環境中,幸福與不幸福就因人而異。所以,這個方程式得出來的結果也是因人而異的,也就是說,幸福是一種主觀感受,不是客觀的分析。
如果想評判自己幸福不幸福,也可以用上述慾望的五個層次來劃分。這五個層次,你想達到幾層,而你現在又達到了幾層,如果你想的卻還有幾層沒有達到,那你就是個不幸福的人了。如果你達到的已經超過或者等同你目前得到的,那你就是個幸福的人。 A類指標:涉及認知范疇的生活滿意程度,包括生存狀況滿意度(如就業、收入、社會保障等),生活質量滿意度(如居住狀況、醫療狀況、教育狀況等)。
B類指標:涉及情感范疇的心態和情緒愉悅程度,包括精神緊張程度、心態等。
C類指標:指人際以及個體與社會的和諧。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經合組織)2011年5月24日在巴黎發布一項名為「幸福指數」的在線測試工具,普通民眾可以根據個人關注度對物質條件和生活質量等11個因素的重要性進行排序,然後得出的指數可以用來衡量民眾對生活的滿意度,並在經合組織34個成員國之間進行比較。
「幸福指數」涉及的11個因素為:收入、就業、住房、教育、環境、衛生、健康、社區生活、機構管理、安全、工作與家庭關系以及對生活條件的整體滿意度。經合組織秘書長安赫爾·古里亞在介紹這一指數時說,這個測算工具可謂一項「創舉」,專家花了10年時間研究才取得這一成果,但指標還需進一步完善。物價也影響著幸福指數。
古里亞說,在國內生產總值(GDP)之外創立一套衡量生活滿意度的指標並不是經合組織首創,很多國家也在致力於這項工作。不過,經合組織公布的「幸福指數」匯總了34個成員國的數據,國際程度最高;而且它的特點在於,每個人可以根據對生活不同內容的不同側重得出個體生活滿意度的數據,而個體的選擇匯聚起來則可以體現一個社會、一個國家整體生活質量。
據介紹,讓政府在GDP指標之外同時參考幸福指數來制定公共政策是這個工具的終極目的。古里亞說,希望通過這一指標來試探各國反響,各國政府也可從中了解到民眾需求,使其公共政策更為有的放矢。
但也有專家表示,「量化幸福」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何況在擁有不同國情的各個國家之間比較。
經合組織專家表示,這個工具還將進一步完善。隨著時間的推移,可能會有更多指標納入考慮范圍,而且比較對象也可能擴大到經合組織夥伴國——— 巴西、中國、印度、印度尼西亞、俄羅斯和南非。 擺在你面前的有5個杯子,你第一感覺會拿起哪個杯子?
A.一杯純凈的白開水
B.濃濃的美式熱咖啡
C.剛擠出來的鮮牛奶
D.剛泡的老人烏龍茶
E.熱騰騰的珍珠奶茶
解析
選A:屬於「想喝忘情水忘記一切型」,幸福指數為20%:這類型的人非常的獨立、聰明,他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
選B:屬於「歡喜冤家捶心肝型」,幸福指數為40%:這類型的人非常的自我,可是他和對方彼此卻很相愛,常常會拌嘴鬥嘴,不過心底彼此的分量還是很重的。
選C:屬於「煞到對方很甘願型」,幸福指數為55%:這類型的人很單純也很善良,他只要喜歡上對方就會覺得自己超幸福。
選D:屬於「你濃我濃分不開型」,幸福指數為80%:這類型的人,幸福的定義就是跟自己最愛的小孩在一起,這種感覺很窩心,他目前的心境是非常成熟的,不管是工作還是日常生活,他都能很平靜的享受。
選E:屬於「只羨鴛鴦不羨仙型」,幸福指數為99%:這類型的人和另一半在一起已經不需要用言語溝通,兩人的默契不是外人所能了解的,常常只要對方一個眼神就能了解。 達特茅斯學院布蘭奇·弗勞爾教授與英國沃里克大學安德魯·奧斯瓦爾德博士研究指出,額外的金錢確實能買到一點幸福。他們將非常幸福確定為3.0,比較幸福確定為2.0,不太幸福確定為1.0。每增加1美元,只能多獲得0.00000409個單位的幸福。
根據這一指數,與喪偶或離異相比,持久的婚姻價值每年10萬美元。「分手」對幸福的危害最大,緊隨其後的就是配偶去世。平均來看,二婚或者此後的婚姻都不如第一次婚姻幸福。父母離異的16歲青少年在成年之後會覺得不太幸福。

㈡ 2019世界各國幸福指數排名多少

㈢ 居民幸福指數的國家排名。

中國人幸福指數全球排31位

過去,評價中國社會發展的時候,大家更多的是關注GDP等硬數據,而對幸福指數等軟指標則很少關注。在一些人的意念中,好像錢越多越幸福。實際上呢?日前,英國「新經濟基金」聯合該國「地球之友」搞了個《幸福星球指數》報告,對全球178個國家及地區做了次「幸福」大排名。排名榜里,中國人民的幸福程度排在第31位,在亞洲國家裡僅僅排在越南(第12位)的後面,比日本(第95位)、韓國(第102位)和新加坡(第131位)人民要幸福得多。本月25日,浙江公布了國民快樂指數調查結果:浙江人平均快樂指數是6.68,相比美國平均快樂指數7.2還有一定差距;以機關幹部、教師、醫生的快樂指數為最高,達到美國人快樂指數平均水平。

㈣ 2019年世界幸福指數排名是怎樣的

2019年世界幸福指數排名是芬蘭,丹麥、挪威、冰島、荷蘭。

1、芬蘭

哪怕這個國家三分之一的人都有「社交恐懼症」,卻絲毫不影響它被評為世界上幸福指數最高的國家,且芬蘭兩年蟬聯最幸福國家榜首。

2、丹麥

丹麥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王國之一,以擁有眾多的歷史古堡和童話般的美麗城市而聞名遐邇。丹麥已經連續四年被評為世界上最幸福的國家。

5、荷蘭

荷蘭是世界上最寬容、最開放的國家之一。梵高曾經說過:「沒有不好的色彩,只有不會的搭配」,色彩搭配在荷蘭運用的恰到好處。

㈤ 世界幸福指數排名

最近一位英國研究員研究了大量的統計數據後對世界各國幸福指數進行了排名,排行第一的是丹麥,當選理由是該國富有,風景如畫,面積小,教育水平高和社會福利政策。排名最後的是辛巴威和非洲的蒲隆地。然而令人驚奇的是亞洲國家的排名沒有Adrian White期待的高。

第一名:丹麥
人口:550萬
人均壽命:77.8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34,600

有著高生活水平,不容忽視的財富,大范圍的公共和社會福利,很顯然為什麼丹麥會排名全球第一了。這里有最高水平的教育,公立學校有口皆碑,私立學校也讓人負擔得起。丹麥人口稀少,讓國民有強烈的身份象徵。另外丹麥風光秀麗,適合居住,唯一遺憾的是氣候惡劣了點。

第二名:瑞士
人口:750萬
人均壽命:80.5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32,300

處於歐洲中部同樣風光秀麗的瑞士排名在第二位,低犯罪率,完善的基礎設施和豐富的戶外活動——從阿爾卑斯山的滑雪到日內瓦湖泛舟。作為世界紅十字的發源地,世界衛生組織和歐盟的一部分,不難理解為什麼瑞士在健康保險花費方面如此大的開銷,人均$3,445,這些開銷來源包括私人財產和公共資產。另外這個國家非常和平,多年的中立讓瑞士在周邊國家的沖突中收到庇護。

第三名:奧地利
人口:820萬
人均壽命:79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32,700

這是另一個阿爾卑斯山脈溫床下幸福的國家,同樣有引以為傲的風景和不俗的文化氛圍。和其他世界幸福國家一樣,它有著良好的社會福利系統,這從人均年齡便可知曉一二。奧地利國家旅遊局官員Oskar Hinteregger說到,嚴格的環境法規定每個人要上稅。他認為國家有著非常放鬆的環境,高效的公共交通系統和干凈的城市環境。另外奧地利財富佔世界的6%。

第四名:冰島
人口:30萬
人均壽命:80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35,600

冰島可不僅僅是炎熱的春天和比約克,這個小國家廣泛的社會福利系統是國民幸福指數高的原因。冰島政府提供多種服務,包括住房補貼等。冰島貧富均衡,國民教育程度高,失業率僅為2.1%。

第五名:巴哈馬群島
人口:30萬3千8百
人均壽命:65.6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20,200

巴哈馬人知道如何享受生活,國家旅遊局高官Kendenique Campbell-Moss說到:「也許這是上天賜予我們的,恬美的海風,美麗的貝殼,還有熱愛生活的人民。」雖然貧窮人口佔到9.3%算是比較高的概率了,不過宜人的氣候和閑適的生活方式使得人民總是笑臉迎人。Campbell-Moss也承認非洲和歐洲文化的融合,強烈的價值觀和基督教信仰也是這個加勒比海岸國家得以幸福和諧的原因之一。

第六名:芬蘭
人口:520萬
人均壽命:78.5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30,900

冬季這個國家陰暗寒冷,並且有著歐洲最高的稅率,但這絲毫沒有影響芬蘭的幸福水平。良好的醫療福利(幾乎不用國民自己開銷)使得人均年齡較高。另外國家的義務教育是最好的,受教育率達到了100%,少有貧窮,非常富有。芬蘭旅遊局官員Jaakko Lehtonen說:「我們國家通過高利息稅率防止過度富有,芬蘭人認為高薪就是比你的鄰居高2個百分點,這已經足夠讓你感到滿足了。」

第七名:瑞士
人口:900萬
人均壽命:80.50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29,800

高稅率和乾燥的冬天,然而社會高度平等,和歐洲最好的福利系統和工作生活高度平衡又讓瑞士成為最幸福的國家之一。父母雙方均享有權利,撫養一個子女可以得到許多補貼和減免。瑞士有著透明的政治體系,宣揚人權平等和自由。瑞士旅遊局的Susanna Wallgren說:「即使是平民以可以查閱第一部長的官方信函,其實他們也經常行駛這一權利。」

第八名:不丹
人口:230萬
人均壽命:55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1,400

不丹的當選讓人吃驚,人均壽命不高,受教育率不高,僅47%,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也很低,這個國土面積非常小的亞洲國家竟然排名世界第八,理由是國民均有著非常高的身份。另外,不丹風景秀麗,很多由於政府限制而尚未開發,同時對旅遊,開發和移民也同樣嚴格。出人意料,不丹人活的非常開心。

第九名:汶萊
人口:38萬
人均壽命:75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23,600

這里有豐富的石油,財富和穩定的政治,政府可謂功不可沒。該家族的統治已經在這個東南亞國家延續了600年,提供免費的醫療保險和教育權利。即使是大學教育也由政府出資,另外還有糧食和房屋補助。這些都是無形的財富。

第十名:加拿大
人口:3千3百萬
人均壽命:80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34,000

加拿大也許偶爾被它南邊的國家掩蓋,但強大的國家獨立性和廣闊的自然風光使得這個人口稀少的國家成為最幸福的國家之一。加上強大的經濟實力,國內生產總值大概$1.1萬億人均也排名全世界最高,另外良好的社會福利和低犯罪率也是當選原因之一。

第十一名:愛爾蘭
人口:400萬
人均壽命:77.7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41,000

雖然曾經非常貧窮,但是如今愛爾蘭正經歷空前的經濟發展,特別是過去的20年內。歐盟信賴的成員和敢作的態度提供了本地生活水平,並吸引已經移民的人回歸。良好的教育系統,開發的經濟環境和寬松的生活都是愛爾蘭人們幸福的來源。

第十二名:盧森堡公國
人口:47萬4千5百
人均壽命:79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55,600

盧森堡證實了錢可以買到幸福。這個國家有著全世界最高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和最高教育率——100%。盧森堡的人們善於從周圍發現幸福,2005年被美世咨詢評為最安全城市狀態的國家。

㈥ 幸福感指數的指數排名

英國「新經濟基金」組織公布了,哥斯大黎加榮膺世界最幸福、最環保的國家。中國內地排名第20位,中國香港則位列第84位,美國排在114位,幸福指數比伊拉克及伊朗都更低。 前10名國家中有9個來自拉美。其中哥斯大黎加高居榜首,人民對生活滿意度為8.5分(最高10分,即85%的居民滿意),幸福指數則有76.1分,遠遠拋離第2名的多米尼加。越南排名第5位,是前10名內唯一的非拉美國家。
經合組織成員國的狀況比上世紀60年代還惡劣,因為雖然預期壽命和幸福感增加了,但幅度遠不及對自然資源過度開發的增幅。其中美國、中國內地及印度整體評分均遜於20年前。但相對污染度高達9.4分、排第114位的美國,中國內地污染度只有2.1分,故能躋身前20名。香港居民預期壽命達81.9歲,滿意度也有7.2分,污染度卻有5.7分,因此只排在第84位。辛巴威由於預期壽命及滿意度均低於其他發展中或發達國家,故位列榜尾。
什麼是幸福
新經濟基金成員馬克斯說,幸福星球指數有助推動大國觀念轉變,發達國家政府應放棄將幸福感與不考慮環境代價的宏觀經濟數字聯系一起的做法,而應將注意力集中在長久、幸福和有意義的生活和福利上。
幸福標准
報告對全球143個國家和地區進行幸福星球指數的排名,衡量標準是根據各地公民的預期壽命、對生活的滿意度計算,但也考慮各地人均消耗資源量。對環境造成的污染越高,排名越低,故排名較前的幾乎都是中小型國家。
部分排名
排名 國家/地區 幸福指數
1哥斯大黎加76.1
2多米尼加71.8
5越南66.5
20中國內地 57.1
49新加坡48.2
68韓國44.4
75日本43.3
84中國香港41.6
108俄羅斯34.5
114美國30.7
143辛巴威16.6 據英國《每日電訊報》、《華爾街日報》、《日本經濟新聞》2011年5月25日消息,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日前對該組織的34個成員國進行了11個大類的綜合指標調查,分別做出了新的排名。澳大利亞的綜合排名第一,被認為是最適宜生活的地方,民眾幸福感第一;北歐國家的整體排名靠前。
澳大利亞幸福指數最高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的這項調查涉及健康、犯罪、教育、住房、政府管理、居民財產、環境和物價等11個指標。全部指標綜合排名中,澳大利亞、加拿大、瑞典分列前三甲,被認為是最適宜生活的三個國家,國民幸福指數最高。
調查顯示,75%的澳大利亞人對他們的生活感到滿意,這個比例遠遠高於所有34個國家的平均數59%。此外,盡管澳大利亞面臨房價飆升、通貨膨脹、經濟低靡,但83%的民眾對澳大利亞經濟前景看好。
與此同時,北歐國家的整體排名靠前。僅就「對生活感到幸福」這一項指數而言,90%的丹麥民眾對生活感到滿意,86%的芬蘭民眾對生活滿意,挪威、瑞士都排在前五。韓國只有36%,東歐國家更低。
盧森堡民眾最有錢
在居民財富方面,34個國家人均全年可支配收入為1.3725萬英鎊(14.5萬人民幣)。其中,盧森堡人全年可支配收入達1.6758萬英鎊(17.7萬人民幣),排名第一。其次是美國、瑞士、比利時和英國。
瑞士、澳大利亞民眾最健康
在居民健康指標方面,瑞士和澳大利亞最被認為是最健康的國家。而英國兒童肥胖率世界最高,因肥胖引發的死亡事件也日益增多。2000年,英國65歲以下民眾中有88人死於肥胖引發的疾病;而2009年這一數字飆升至190人。
日本人感覺「不幸福」
另外值得關注的是,雖然日本人在可支配收入、工作狀況、受教育程度、健康狀況等方面的得分均超過平均數,但日本民眾普遍自我感覺「不幸福」,僅40%的民眾對生活滿意。
調查發現,日本失業率極低,在15-64歲民眾中,70%的人都有穩定收入來源,而34個國家的平均數只有65%。日本人經常抱怨工作時間太長,他們平均一年工作1714個小時,但34國的平均數卻達1739個小時。日本人平均預期壽命為82.7歲,為34個國家中最高。 聯合國發布了首份《全球幸福指數報告》。根據這份報告,丹麥成為全球最幸福的國家。美國僅排在第11名。中國香港第67名,中國內地則排名第112。評價標准極其復雜,財富並非決定性因素,全球總體比以前幸福。
最不幸福國家集中於受貧窮和戰火洗禮的非洲國家,多哥居未位。看點:較幸福國家傾向較富裕,但收入與幸福並無必然關系;良好精神及身體健康、穩定家庭和婚姻、工作保障等為幸福要素。 中國家庭金融調查與研究中心發布《國民幸福報告2014》,在健康、收入、婚姻、學歷、職業等各個方面對構成幸福的密碼進行解讀,揭示當前中國百姓的幸福現狀。
國民普遍感到幸福,一線城市幸福感不如想像中低;
有錢不一定任性,熬夜換來的錢不能增加幸福感;
結婚真的比較幸福,但男女婚後感受各異;
60後最不幸福,家庭壓力大是關鍵因素;
學歷越高越不幸福,男博士比女博士更不幸福;
國企員工不如想像中幸福,體制內負責人幸福指數較高。

㈦ 印度人民的幸福指數比中國高么他們是包辦婚姻,應該很幸福吧。

一點都不幸福,我看過青年文摘,讀者,視屏新聞,了解了關於印度的各方面,它們國家最大問題是貧富差距實在太大了。印度那邊現在還是有很大一部份是包辦婚姻上次看新聞就是說那邊,有女性不滿包辦婚姻的,就被槍擊了,還有活埋的,感覺太別野蠻了!!還好我們國家不這樣了
你可以看印度紀錄片,了解更多
資料
印度衛生部2010年2月20日公布一份調查結果顯示,近一半印度女性不到法定婚齡18歲時出嫁。

這份調查由印度人口委員會和國際人口研究所聯手實施,以安得拉邦、比哈爾邦等6個邦的5.8萬名婦女為問訪對象,受訪者年齡15歲至29歲。
調查顯示,大部分女性初婚時年齡偏小,大約五分之一女性15歲前結婚,49%的女性18歲前結婚。比哈爾邦早婚情況最為嚴重,77%婦女出嫁時不到18歲。
調查結果表明,父母包辦婚姻現象仍然十分普遍,「大部分受訪者說父母擇婿時不征詢自己意見」。
早婚直接導致早孕。調查顯示,47%的印度婦女第一次懷孕時不滿18歲。

㈧ 全球幸福指數排名前十的國家都有哪些

一個國家的幸福感,是根據人么的收入水平等各方面的問題來衡量的

根據收入水平、生活水平、就業率、居民心理健康和家庭穩定度,聯合國最新發布的全球幸福報告評選了全球十大最幸福的國家。去領略這十個國家的風采,一起去尋找幸福吧。

TOP1:丹麥

澳大利亞是世界上最大的珊瑚礁系統大堡礁的所在地,同時它還擁有純朴的沙灘、海岸和全年都溫暖的天氣,因此它是全球最受歡迎的旅遊目的地之一。接近35萬人申請了澳大利亞的六個「全球最棒工作」。

在經濟學人智庫的全球宜居性研究中,根據犯罪水平、沖突發生率、醫療水平、審查制度水平以及天氣、教育和交通,首都墨爾本也被認為是最求最適宜人類居住的城市。

此文和圖片轉載於網路,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

㈨ 亞洲幸福感排名

2016年3月20日將迎來國際幸福日。聯合國「可持續發展解決方案網路」(SDSN)與哥倫比亞大學地球研究所16日共同發布了《2016年全球幸福指數報告》,丹麥從去年的第3名躍升至首位,成為年度世界最幸福國家,中國在156個國家中排名83位,而世界主要的發達國家美國排在第13位、英國排名第23、法國第32、義大利第50、日本第53。

亞洲國家排名如下:
中國台灣第35;
菲律賓第82;
印度第118。

㈩ 2009幸福感指數國家排名

英國「新經濟基金」組織2009年度《幸福星球報告》(HPI幸福的資源效率指數!!!!),根據國民預期壽命、國民對生活的滿意度及人口對生態環境的影響這三個主要指標,對全球143個國家和地區進行打分(06年是178個)。這個指數只能說有一定的參考價值而已。
原報告是英文的,以下是從英文原版翻譯的,找了很久才找到原版。
排名 國家 HPI
1哥斯大黎加76.1
2多明尼加71.8
3牙買加70.1
4瓜地馬拉68.4
5越南66.5
6哥倫比亞66.1
7古巴65.7
8薩爾瓦多61.5
9巴西61.0
10宏都拉斯61.0
11尼加拉瓜60.5
12埃及60.3
13沙烏地阿拉伯59.7
14菲律賓59.0
15阿根廷59.0
16印度尼西亞58.9
17不丹58.5
18巴拿馬57.4
19寮國57.3
20中國57.1
21摩洛哥56.8
22斯里蘭卡56.5
23墨西哥55.6
24巴基斯坦55.6
25厄瓜多55.5
26約旦54.6
27貝里斯54.5
28秘魯54.4
29突尼西亞54.3
30特里尼達和多巴哥54.2
31孟加拉國54.1
32摩爾多瓦54.1
33馬來西亞54.0
34塔吉克53.5
35印度53.0
36委內瑞拉52.5
37尼泊爾51.9
38敘利亞51.3
39緬甸51.2
40阿爾及利亞51.2
41泰國50.9
42海地50.8
43荷蘭50.6
44馬爾他50.4
45烏茲別克50.1
46智利49.7
47玻利維亞49.3
48亞美尼亞48.3
49新加坡48.2
50葉門48.1
51德國48.1
52瑞士48.1
53瑞典48.0
54阿爾巴尼亞47.9
55巴拉圭47.8
56巴勒斯坦47.7
57奧地利47.7
58塞爾維亞47.6
59芬蘭47.2
60克羅埃西亞47.2
61吉爾吉斯斯坦47.1
62塞普勒斯46.2
63蓋亞那45.6
64比利時45.4
65波士尼亞赫塞哥維納45.0
66斯洛維尼亞44.5
67以色列44.5
68韓國44.4
69義大利44.0
70羅馬尼亞43.9
71法國43.9
72喬治亞43.6
73斯洛伐克43.5
74英國43.3
75日本43.3
76西班牙43.2
77波蘭42.8
78愛爾蘭42.6
79伊拉克42.6
80柬埔寨42.3
81伊朗42.1
82保加利亞42.0
83土耳其41.7
84香港41.6
85亞塞拜然41.2
86立陶宛40.9
87吉布地40.4
88挪威40.4
89加拿大39.4
90匈牙利38.9
91哈薩克38.5
92捷克38.3
93茅利塔尼亞38.2
94冰島38.1
95烏克蘭38.1
96塞內加爾38.0
97希臘37.6
98葡萄牙37.5
99烏拉圭37.2
100迦納37.1
101拉脫維亞36.7
102澳大利亞36.6
103紐西蘭36.2
104白俄羅斯35.7
105丹麥35.5
106蒙古35.0
107馬拉維34.5
108俄羅斯34.5
109查德34.3
110黎巴嫩33.6
111馬其頓32.7
112剛果共和國32.4
113馬達加斯加31.5
114美國30.7
115奈及利亞30.3
116幾內亞30.3
117烏干達30.2
118南非29.7
119盧安達29.6
120剛果民主共和國29.0
121蘇丹28.5
122盧森堡28.5
123阿拉伯聯合大公國28.2
124衣索比亞28.1
125肯亞27.8
126喀麥隆27.2
127尚比亞27.2
128科威特27.0
129尼日26.9
130安哥拉26.8
131愛沙尼亞26.4
132馬里25.8
133莫三比克24.6
134貝南24.6
135多哥23.3
136獅子山23.1
137中非共和國22.9
138布吉納法索22.4
139蒲隆地21.8
140納米比亞21.1
141波札那20.9
142坦尚尼亞17.8
143辛巴威16.6

閱讀全文

與印度幸福指數是多少名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印度疫情這么嚴重為什麼不戴口罩 瀏覽:449
為什麼印尼和馬來西亞是穆斯林 瀏覽:233
越南貿易展在哪裡 瀏覽:691
義大利哪些大學有語言類本科 瀏覽:344
中國接聽英國電話多少錢 瀏覽:652
英國最貴的酒多少錢一瓶 瀏覽:101
印度紫檀木手鏈多少錢 瀏覽:201
四大糧食中原產於中國的是哪個 瀏覽:914
中國調味品第一鎮是哪個 瀏覽:741
伊朗胖人體重多少斤 瀏覽:385
義大利語黑手黨怎麼說 瀏覽:868
騰沖距離越南多少公里 瀏覽:954
義大利吃烤串長什麼樣 瀏覽:768
英國海運到韓國多久 瀏覽:40
中國愛國酒30年多少錢 瀏覽:602
伊朗男排身高最高的是多少 瀏覽:115
義大利布客氣怎麼說 瀏覽:930
印尼購買什麼區別 瀏覽:14
印度一斤雞肉多少錢 瀏覽:27
伊朗經歷了多少個王朝 瀏覽: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