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牛黃怎樣形成啊,牛是都有牛黃嗎,怎樣讓牛有牛黃
牛黃為牛科動物牛BostaurusdomesticusGmelin乾燥的膽結石。宰牛時,如發現有牛黃,即濾去膽汁,將牛黃取出,除去外部薄膜,陰干。英文名calculus bovis。
【性狀】本品多呈卵形、類球形、三角形或四方形,大小不一,直徑0.6~3(4.5)cm,少數呈管狀或碎片。表面黃紅色至棕黃色,有的表面掛有一層黑色光亮的薄膜,習稱「烏金衣」,有的粗糙,具疣狀突起,有的具龜裂紋。體輕,質酥脆,易分層剝落,斷面金黃色,可見細密的同心層紋,有的夾有白心。氣清香,味苦而後甘,有清涼感,嚼之易碎,不粘牙。
【鑒別】(1)取本品少量,加清水調和,塗於指甲上,能將指甲染成黃色,習稱「掛甲」。
(2)取本品少許,用水合氯醛試液裝片,不加熱,置顯微鏡下觀察:不規則團塊由多數黃棕色或棕紅色小顆粒集成,遇水合氯醛液,色素迅速溶解,並顯鮮明金黃色,久置後變綠色。
(3)取本品粉末10mg,加氯仿20ml,超聲處理30分鍾,濾過,濾液蒸干,殘渣加乙醇1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膽酸、去氧膽酸對照品,加乙醇製成每1ml各含2mg的混合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B)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2μl,分別點於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異辛烷-醋酸乙酯-冰醋酸(15:7:5)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乾,噴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熱至斑點顯色清晰,置紫外光燈(365nm)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兩個熒光斑點。
【檢查】水分照水分測定法(附錄ⅨH第一法)測定,不得過9.0%。
【含量測定】膽酸取本品細粉約0.2g,精密稱定,置具塞錐形瓶中,精密加入甲醇50ml,密塞,稱定重量,超聲處理30分鍾,再稱定重量,用甲醇補足減失的重量,搖勻,濾過,精密量取續濾液25ml,蒸干,殘渣加20%氫氧化鈉溶液10ml,加熱迴流2小時,冷卻,加稀鹽酸19ml調節pH至酸性,用醋酸乙酯提取4次(25ml、25ml、20ml、20ml),每次醋酸乙酯液均通過同一鋪有少量無水硫酸鈉的脫脂棉濾過,合並提取液,蒸干,殘渣加甲醇溶解並轉移至10ml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搖勻,作為供試品溶液。另精密稱取在105℃乾燥至恆重的膽酸對照品,加甲醇製成每1ml含0.48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B)試驗,精密吸取供試品溶液2μl、對照品溶液1μl與3μl,分別交叉點於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異辛烷-醋酸丁酯-冰醋酸-甲酸(8:4:2:1)為展開劑,展至14~17cm,取出,晾乾,噴以3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熱至斑點顯色清晰,取出,在薄層板上覆蓋同樣大小的玻璃板,周圍用膠布固定,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B薄層掃描法)進行掃描,波長:λ<[S]>=380nm,λ<[R]>=650nm,測量供試品吸收度積分值與對照品吸收度積分值,計算,即得。
本品按乾燥品計算,含膽酸(C24H40O5)不得少於4.0%。膽紅素對照品溶液的制備取膽紅素對照品約10mg,精密稱定,置100ml棕色量瓶中,加氯仿溶解並稀釋至刻度,搖勻,精密量取5ml,置50ml棕色量瓶中,加乙醇至刻度,搖勻,即得(每1ml中含膽紅素0.01mg)。標准曲線的制備精密量取對照品溶液1.0ml、2.0ml、3.0ml、4.0ml、5.0ml,置具塞試管中,分別加乙醇至9ml,各精密加重氮化溶液(甲液:取對氨基苯磺酸0.1g,加鹽酸1.5ml與水適量使成100ml;乙液:取亞硝酸鈉0.5g,加水使溶解成100ml,置冰箱內保存。用時取甲液10ml與乙液0.3ml,混勻)1ml,搖勻,於15~20℃暗處放置1小時,以相應的試劑為空白,照分光光度法(附錄ⅤB),在533nm的波長處測定吸收度,以吸收度為縱坐標,濃度為橫坐標,繪制標准曲線。
測定法取本品細粉約10mg,精密稱定,置錐形瓶中,加氯仿和乙醇(7:3)的混合溶液60ml、鹽酸1滴,搖勻,置水浴上加熱迴流約30分鍾,放冷,移至100ml棕色量瓶中。容器用少量混合溶液洗滌,並入量瓶中,加上述混合溶液至刻度,搖勻。精密量取上清液10ml,置50ml棕色量瓶中,加乙醇至刻度,搖勻。精密量取3ml,置具塞試管中,照標准曲線的制備項下的方法,自「加乙醇至9ml」起,依法測定吸收度,從標准曲線上讀出供試品溶液中膽紅素的重量(mg),計算,即得。
本品按乾燥品計算,含膽紅素(C33H36N4O6)不得少於35.0%。
【性味與歸經】甘,涼。歸心、肝經。
【功能與主治】清心,豁痰,開竅,涼肝,息風,解毒。用於熱病神昏,中風痰迷,驚癇抽搐,癲癇發狂,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癰腫疔瘡。
【臨床應用】
1. 用於溫熱病及小兒驚風之壯熱神昏,驚厥抽搐等症。牛黃清心、涼肝,有患風止痙、定驚安神之效。常與硃砂、全蠍、鉤藤等配伍,如牛黃散。
2. 用於溫熱病熱入心包,中風,驚風,瘋痛等痰熱豪蔽心竅所致之神昏、口噤、痰鳴等症。本品既能清心熱,又能化痰、開竅醒神。單用本品為未,淡竹瀝化服即效,如《外台秘要》治嬰兒口噤方,或與麝香、梔子、黃連等配伍,共秦清熱化痰、開竅醒神之功,如安宮牛黃丸。
3. 用於咽喉腫痛,潰爛及癰疽療毒等熱毒壅滯郁結之證。本品清熱解毒力強。治療咽喉腫痛,口舌生瘡,常與黃芩、雄黃、大黃等同用,如牛黃解毒丸;若咽喉腫痛、潰爛,可與珍珠為末吹喉,如珠黃散;用治癰疽、療毒、乳岩、瘰癧等,又與麝香、乳香、沒葯等合用,以清熱解毒、活血散結,如犀黃丸。
【用法與用量】0.15~0.35g,多入丸散用。外用適量,研末敷患處。
【貯藏】遮光,密閉,置陰涼乾燥處,防潮,防壓。
宜忌 孕婦慎服。
人工牛黃
1、快速培植牛黃和膽汁引流裝置及方法
2、牛口服牛黃素形成天然牛黃的方法
3、培養天然牛黃的生產工藝
4、培植牛黃的口服葯物成黃靈及其製作方法
5、人工培養牛黃與取膽汁新方法
6、人工培植牛黃
7、人工培植豚黃的方法
8、人造牛黃的製造方法
9、新牛黃的製造方法
10、一種培養牛黃的生產工藝
11、一種人工培育牛黃的方
12、一種用於化妝品的從人胚胎腦中提取磷脂的方法
【葯用部位】乾燥的膽結石。
【歷史沿革】牛黃始載於《神農本草經》,列為上品。《本草經集注》:「今人多就膽中得之。一子大如雞子黃,相重疊。葯中之貴,莫復過此。」《名醫別錄》:「療小兒諸癇熱,口不開;大人狂癲。有墮胎」。《本草綱目》:「痘瘡紫色,發狂譫語者可用。」
【生態環境】全國各地均有分布。
【生物學特性】牛性情溫順,生長較快。食植物性飼料,是四胃反芻動物,對粗飼料消化能力強。通常在休息時反芻。成年牛每天大概有10~15個反芻周期,每天反芻時間平均為7~8小時。喜吃青綠多汁飼料、新鮮飼料,有警示性,自由採食時互相搶食。牛2~3歲性成熟,母牛發情周期20天左右,發情持續1~3天。妊娠期285天,每胎產1犢。
【養 殖】牛舍要通風乾燥,糞便及時清除,合理使役,牛體要勤刷拭。
【動物形態】體長1.5~2米,體重一般在250千克左右。體格強壯結實,頭大,額廣,鼻闊,口大。上唇上部有2個大鼻孔,其間皮膚硬而光滑,無毛,稱為鼻鏡。眼、耳都很大。頭上有角1對,左右分開,角之長短、大小隨品種而異,彎曲,無分枝,中空,內有骨質角髓。四肢勻稱。4趾,均有蹄甲,其後方2趾不著地,稱懸蹄。尾端具叢毛。毛色大部為黃色,無雜毛摻混。
【採收加工】全年均可收集。宰牛時注意檢查膽囊、膽管及肝管,如有結石,立即去處,除盡附著的薄膜,用燈心草或棉花等包上,外用毛邊紙或紗布包好,置陰涼處,至半干時用線紮好,以防裂開,陰干。
【葯材性狀】本品多呈卵形、類球形、三角形或四方形,大小不一,直徑0.6~3(4.5)cm,少數呈管狀或碎片。表面黃紅色至棕黃色,有的表面掛有一層黑色光亮的薄膜,習稱「烏金衣」,有的粗糙,具疣狀突起,有的具龜裂紋。體輕,質酥脆,易分層剝落,斷面金黃色,可見細密的同心層紋,有的夾有白心。氣清香,味苦而後甘,有清涼感,嚼之易碎,不粘牙。
【主要產地】主產於華北、東北、西北地區。河南、湖北、四川、雲南、貴州、江蘇、浙江等地亦產。
【功能主治】具有清心,豁痰,開竅,涼肝,息風,解毒的功效。用於熱病神昏,中風痰迷,驚癇抽搐,癲癇發狂,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癰腫疔瘡等。
【貯藏方法】可用深棕色玻璃瓶貯存,或用塑料袋包裝的鐵盒內。牛黃不宜冷存,以免變黑失效。一旦發霉,可用酒擦洗。
牛 黃
本品為常用中葯,"神農本草經"列為上品。今市售品主要有天然牛黃與人造牛黃兩類。本品為常用中葯,"神農本草經"列為上品。今市售品主要有天然牛黃與人造牛黃兩類。
[原動物]
牛 別名:家牛、黃牛、丑。
Bos taurus domesticus Gmelin--脊椎動物門Vertebrata,哺乳綱Mammalia,偶蹄目Artiodactyla,牛科Bovidae
牛為人類所習養的大型家獸之一。體格壯大結實,各部發育均稱。頭大額廣、鼻闊口大。上唇上部有2個大鼻孔,其間皮膚光滑,稱為鼻鏡。眼極大。頭上有角1對,左右分開,角之長短、大小隨品種而異。全身被短毛,絕大部分為黃色,無任何雜毛摻混。四肢健壯,蹄趾堅硬。雌性有乳頭2對。
一般健康的牛,皮膚柔軟富有彈性。若皮膚乾燥、缺乏彈性,則為營養不良或病牛之症。牛的性格較為溫馴,生長很快,尤以出生後1~2歲之間,發育最盛,至4~5歲即已完全長足。體重一般在250公斤左右。其主要食物為各種草類。
牛根據其應用目的不同,分乳用、役用、肉用或役肉兼用等品種。全身無廢物,經濟價值極大。小牛尚可製造痘苗,在醫學上也極重要。
我國最優良的品種為秦川牛。體格高大而壯實。角短,向外方稍彎。頸粗。四肢均稱,骨骼堅實。尾長短適中,尾毛細,帚大。全身赤褐色,毛色光澤細致,較美觀。
分布於全國各地。
[採制]
1. 天然牛黃:全年皆產,宰牛時注意檢查膽囊、膽管及肝管中有無硬塊,如有硬塊,應立即剖開取出,去凈除附著的肉膜等物,將牛黃用通草絲、燈心草或棉花等包好,放在煅過的牡蠣或松花粉等吸水強的物品上,置陰涼處乾燥。乾燥時切忌風吹日曬,以免裂開,影響質量。
2. 人造牛黃:由牛膽汁或豬膽汁提取,經人工製造而成。
[炮製]
研成細粉即成。
[葯材及產銷]
本品為病牛膽囊中的結石(少數為膽管、肝管中的結石)。
[名稱]
1.天然牛黃Calculus Bovis(Bezoar) 別名:丑寶。
2.人造牛黃Calculus Bovis artificaialis (Bezoar artificialis)
[產地及銷售習慣]
1. 天然牛黃:全國各地屠宰場均有生產,主產於北京,河北天津,新疆烏魯木齊、伊犁,昌都地區,青海,西藏,內蒙古包頭、呼和浩特,河南洛陽、信陽,廣西百色、宜山,甘肅岷縣、卓尼,陝西西安、寶雞,上海,江蘇南京等地,以西北、西南、東北等地產量較大,銷全國各地。此外其他各地屠宰場也有收集牛黃習慣。
2. 人造牛黃:主產於天津及北京,銷全國各地。
[化學成份]
含有膽酸、膽固醇、麥角固醇、脂肪酸、卵磷脂、膽紅素、維生素丁、鈣、鐵、銅等。又自澳洲產牛黃中提出三種類胡蘿卜素物質及丙氨酸(Alanine),甘氨酸(Glycine),牛磺酸(Taurine),天門冬氨酸(Aspartic acid),精氨酸(Arginine),亮氨酸(Leucine)及蛋氨酸(Methioine)等氨基酸類物質。
[葯材鑒別]
性狀鑒別
1.
天然牛黃:完整者多呈卵形、不規則的球形、三角形或方形等,少數呈管狀或顆粒狀,直徑1~3厘米。表面黃色至棕色,有的表面粗糙或具裂紋,略有光澤。質細膩而輕松,易破碎;斷面黃色至棕黃色,有排列整齊的環狀層紋,重重相疊。取牛黃粉末少許溶於水中,塗在指甲上,經久不褪(通稱"掛甲")。氣清香,味先微苦而後微甜,入口後有清涼感,嚼之不粘牙,可慢慢溶化。
以個整齊、色澤鮮艷、棕黃色、質細膩、氣味清香者為佳。
2.人造牛黃:多數呈粉末狀,也有製成不規則球形或方形的。淺棕黃色或金黃色。質輕松。水溶液亦能使指甲染成黃色。氣微清香而略腥,味微甜而苦,入口後無清涼感。
以乾燥、色黃者為佳。
化學試驗:取牛黃約50毫克,分別加入下列試劑約3毫升:
1. 加冰醋酸呈綠色,冷後沿管壁小心加入等量的濃硫酸,則兩液層接觸面現紅色環。
2. 加濃硫酸現綠色。
3. 加硝酸現紅色。
4. 加氨水現黃棕色。
以上二種葯材的檢索表:
1.呈卵形、不規則的球形、三角形或方形;斷面有排列整齊的環狀層紋,重重相疊;氣清香,...無腥氣,入口有清涼感………………天然牛黃
1.多數為粉末,少數呈不規則的球形或方形;斷面層紋不顯著;氣微清香,略有腥氣,入口無...清涼感………………………………人造牛黃
[效用]
[性味] 苦平,有小毒。
[功用] 清心開竅,定驚,解毒。
[主治] 內服治高熱神志昏糊、譫語、癲狂、小兒驚風、抽搐等症;外用治咽喉腫痛、口瘡、癰疽疔毒等症。
[用量] 0.3g~0.7g。
[禁忌] 無熱邪者不宜。
[附註]
牛黃為最常用的貴重葯材,每年消耗量很大,雖然我國產牛黃的地區很廣,但以前對牛黃的生產重視不夠,每年都需要有大量進口,故在商品上分為國產牛黃與進口牛黃兩類。國產牛黃由於產區不同,其形狀與氣味雖稍有異,但均可同等入葯。在商品上將產於華北地區的稱為"京牛黃",產於東北地區的稱為"東牛黃",產於西北地區的稱為"西牛黃"。進口牛黃分為"金山牛黃"和"印度牛黃"兩種:金山牛黃主產於阿根廷、烏拉圭、巴拉圭、智利、玻利維亞及加拿大等地;印度牛黃主產於印度。依牛黃的生長部位不同,其名稱也不相同,如生長於膽囊中的稱為"膽黃",生長於膽管中的稱為"管黃",生長於肝管中的稱為"肝黃",市場上常見的大多數為膽黃。解放後人民政府非常重視葯材的生產和發展,牛黃的產量逐年增長,進口數量大大減少,1956年天津制葯廠人工合成牛黃成功。目前市場上主要為分天然牛黃與人造牛黃兩類。為了提高天然牛黃的產量,各地屠宰場還須要重視並加強牛黃的生產,宰牛前應對牛進行詳細檢查,發現病牛,應作記號,宰後仔細注意膽囊、膽管及肝管中有無硬塊,如果發現有牛黃,不論大小,均應立即取出,以增加牛黃的產量,進一步保證市場的供應。
真偽鑒別
牛黃為貴重葯材,一些不法分子用植物的粉末加蛋清、蛋黃和牛膽汁等製成,或用其他動物的膽結石等偽充,以假亂真,牟取暴利,危害人民的生命安全。鑒別真偽牛黃,可採用以下幾種方法(www.konjia.com)。
一、目試:真品(正品)天然牛黃有蛋黃及管黃兩種。蛋黃多呈卵形、不規則球形、類方圓形或類三角圓形,表面金黃色或棕黃色,細膩而稍帶光澤,有的外表面有一層黑色光亮的薄膜,習稱「烏金衣」。斷面黃色或棕黃色,可見明顯排列整齊的層紋,層層重疊,氣清香。管黃呈管狀,表面不平或有橫曲紋,或為破碎的小片,表面紅棕色或棕褐色,有裂紋及小突起,斷面有較少的的層紋,有的中空,色較深,質堅實。人工牛黃多呈粉狀,也有不規則球狀者,淺棕黃色至金黃色。
二、手試:以手摸、擦、捏進行鑒別,一般經驗是三個「三分」。即:①牛黃上手輕三分。牛黃質地疏鬆,比一般同體積的物品要輕些。不管是泥團或常見的偽晶,一般比牛黃重,故有牛黃上手輕三分的提法。②遇水磨擦黃三分。傳統鑒別牛黃,用少許牛黃加水磨在指甲上,顯黃色,習稱「掛甲」或「透甲」,一般來說只要有些水分的牛黃顆粒在白紙或砂玻板上擦幾擦,同樣出現淡黃色的痕跡,這種顏色不一定很深,但能較長時間地保留不變。③用手捏牛黃碎三分。牛黃硬度在1~2°左右,很容易給捏碎,如捏不碎者,—般應視為偽品。
三、口試:將牛黃少許放在舌尖,有一股涼氣擴散到舌心至舌根,味微苦而甘甜,沒有其他腥膻雜味,嚼之似泥而沒有渣雜,唾液可染成淡黃色。偽品多味苦而難於嚼碎,有時有滑膩感。
四、水試:牛黃不溶於水,置水中先浮而後沉,不脹、不溶、不變色,煮到水沸仍保持塊狀;將縫衣針潤水粘上牛黃粉,垂直沉下水中,可見杯內從上至下有一條線,然後再慢慢擴散。人工牛黃煮沸後水呈黃色而混濁,靜置片刻即沉澱,水變回原色。
五、火試:取一根小針燒紅,刺入牛黃中,牛黃破裂而呈層狀,質細密酥脆,內心有白點,並伴有清香氣味者為真品。
六、醋試:取一乾燥潔凈試管,放入牛黃粉末(成塊稍加壓碎),加入2ml醋酸,加熱至沸,溶液即現淡綠色至深綠色。品質好的牛黃液體呈深綠色而清澈;質次的呈綠色至稍黑而混濁;人工牛黃呈淡綠色或青綠色。偽晶牛黃多為黃色或茶紅色。
以上鑒別牛黃真偽方法,有時採用一二種就可以,如果把握不大,可逐個進行加以區別。
2. 印度安宮牛黃丸價格
印度,撇13了吧,中國的,同仁堂幾百一丸,近千
3. 佛門的舍利子是什麼意思阿彌陀佛
所謂舍利子為個人修行成就之結晶,原來舍利子稱為舍利,後來才稱為舍利子。舍利原是印度語譯為(設立羅)....等各種不一之名稱,其意義為「遺留物」或「靈骨」。舍利子不完全經由火化而得。
舍利子的形成和做善事沒有關系,主要是和生活習慣有關系,但是你做善事會長壽,這很重要.長期使用某一種食物,其中的某些元素在體內出現沉積,火化的時候受熱就形成了各種各樣的結晶。
舍利子印度話叫做馱都,也叫設利羅,譯成中文叫靈骨、身骨、遺身。是一個人往生,經過火葬後所留下的結晶體。不過舍利子跟一般死人的骨頭是完全不同的。它的形狀千變萬化,有圓形、橢圓形,有成蓮花形,有的成佛或菩薩狀;它的顏色有白、黑、綠、紅的,也有各種顏色;舍利子有的像珍珠、有的像瑪瑙、水晶;有的透明,有的光明照人,就像鑽石一般。
白色的舍利子是骨骼的,黑色舍利子是屬於頭發的,紅色的舍利子是肌肉的,也有綠色或五色班斕的舍利子。
經上說,舍利子是一個人透過戒、定、慧的修持、加上自己的大願力,所得來的,它十分稀有、寶貴。像佛陀涅盤後,所燒出的舍利就有一石六斗之多,在當時有八個國王爭分佛陀舍利,每人各得一分舍利,他們將佛的舍利帶回自己的國家,且興建寶塔,以讓百姓瞻仰、禮拜。另外,修行有成就的高僧及在家信徒,往生後也都能得到舍利。如中國的六祖惠能,近代的弘一、印光、太虛、章嘉等大師們,他們都留下相當數量的舍利。
舍利的種類,一般分有全身舍利、碎身舍利。全身舍利是不需經過火葬,而全身不會腐爛,這種就叫做全身舍利,也叫肉身菩薩;碎身舍利,則是火葬後的遺骨。但也有一些舍利不是由人體變成的,如從天上、地下跑出來,或由油燈里生出,或由花朵生出的,還有一種是誠心供奉禮拜求得,舍利之中再生出舍利子的。而在《浴佛功德經》將舍利分為:一、生身舍利,又稱身骨舍利,是佛的遺骨;二、是法身舍利,又稱法頌舍利,是指佛所遺的教法、戒律。
舍利子的各種現象都表明不可能是結石,結石主要成分是鈣質或金屬鹽沉積,形態和水垢相似,也很易碎,這些東西在高溫下都會變成粉末狀的的氧化物。結石病人數以千萬,但只有修行者才會有舍利子。大德的舌頭,心等沒有骨質的軟組織也可火化不壞形成舍利子.連念佛鸚鵡的舌頭也能成舍利。何況體內結石數量及其小,否則會危及生命,但是有時候出現舍利子的數量極其驚人,而且色彩和形態各異。
有的舍利子硬度極高,用鐵錘敲打都錘砧俱陷,而絲毫無損。並不是常年吃齋和尚才會有,僅僅皈依一年往生的在家居士,焚化後遺骨上也出現了舍利子。
當然,也有一部分所謂的「舍利」確實是沒有完全燒化的骨質和牙齒,但結石是不可能經受焚化後成為「舍利」的。有些人用科學的名義把舍利子解釋成結石,其實這種欺騙公眾的做法,這些所謂的科學其實是「偽科學」。
有的舍利子硬度極高,用鐵錘敲打都錘砧俱陷,而絲毫無損。有的舍利還會長大、生小舍利,等等等等,這些豈是現代科學所能臆測的2002年二、三月間,安奉於陝西省扶風縣法門寺的佛指舍利赴台灣巡禮,引起極大轟動。為確保佛指舍利在運送、巡禮期間的萬無一失,兩岸有關方面制定、採取了極其周密的安全保衛措施--在為壇城(放置佛指舍利的鎏金銅塔,重63公斤、高134厘米)安裝了重達270公斤的防彈、防火、防震玻璃罩的同時,兩岸佛教界400多人,乘兩架專機隨機護送;到台後,從機場到供奉佛指的台大體育館,沿途10萬信眾恭迎,可謂萬人空巷;安置佛指的舍利亭內裝有紅外線感應器和攝像頭,可隨時監控現場情況;與此同時,由大陸24名武僧、台灣120名金剛組成的護法團,與其他有關人員配合,組成4道屏障,24小時護衛。這一切,足見佛指舍利的珍貴和重要!
如此興師動眾、牽動人心的佛指舍利究竟為何物?
舍利是指佛祖釋迦牟尼(即《西遊記》中的如來佛)圓寂火化後留下的遺骨和珠狀寶石樣生成物。據傳,2500年前釋迦牟尼涅盤,弟子們在火化他的遺體時從灰燼中得到了一塊頭頂骨、兩塊骨、四顆牙齒、一節中指指骨舍利和84000顆珠狀真身舍利子。佛祖的這些遺留物被信眾視為聖物,爭相供奉。在歷史煙雲的變幻中,絕大多數舍利被散失、湮沒、毀壞。不幸中的萬幸,1987年在法門寺的地宮中發現了許多唐代古物,這顆世界上惟一的佛指舍利即在其中。出土時,佛指舍利用五重寶函包裝著,高40.3毫米,重16.2克,其色略黃,稍有裂紋和斑點。據史料記載,唐時,該舍利「長一寸二分,上齊下折,高下不等,三面俱平,一面稍高,中有隱痕,色白如雨稍青,細密而澤,髓穴方大,上下俱通」。所記與實物吻合,只是顏色因受液體千年浸泡變得微黃了。
在上述幾種舍利中,珠狀舍利子的生成至今是個謎。這種舍利子並非虛無縹緲的傳說之物,因為在現代修行的佛教人士當中,圓寂火化後,也曾有此現象產生,盡管個例罕見。筆者手頭有《今晚報》1994年7月20日摘自《江南晚報》的一則報道:蘇州靈岩山寺82歲的法因法師圓寂火化後,獲五色舍利無數,晶瑩琉璃一塊,且牙齒不壞。尤為奇特的是,火化後其舌根依然完整無損,色呈銅金色,堅硬如鐵,敲擊之,其聲如鍾,清脆悅耳,稀世罕見。
遺體火化,不僅是個燃燒的過程,其實也是個熔煉的過程。上述珠狀舍利子是身體中的哪些成分熔鑄而成的?我們普通人,死後火化時有些人是否也能生成些舍利子?有人分析,佛教界的一些修行之士之所以能夠生成舍利子,與其長期素食和飲山泉水有關。菜蔬和山泉中富含各種礦物質,經幾十年積累,人體各部含量很多,圓寂火化後便「煉制」出了舍利子。此說是否正確,有待進一步研究.
4. 什麼是紅傷葯
由雷式三代歷經百年研製而成的秘方,由當歸尾,藏紅花,三七,元蟲,印度血褐,珍珠,硃砂,象皮,甲珠,豹骨,牛黃,乳香,沒葯,半兩錢,鹿角膠,駱駝筋,方海,羚羊角組成。
5. 印度不是不殺牛嗎,為什麼我在百科中查到印度牛黃
雖然說印度尊牛為神,但是牛也會死啊,而且也會有一些不法分子犯法。現在好像也沒有以前那麼重視了,畢竟是有危害的。希望能幫到你哈~
6. 印度人相信牛尿里有黃金,養了上億頭牛,為什麼還真發現了黃金
在印度,牛就是一種神一樣的存在,受到全體人們的尊崇,印度人認為牛尿里有黃金,後來經過多次的冶煉提純,發現牛尿里真的有黃金,不過是以離子的形式存在的。在印度黃金是倍受看重的,金飾品是女性出嫁的必備嫁妝,黃金深受人們的喜愛,而印度的黃金儲備量也不少,因此在牛的尿裡面發現有黃金的離子也是有可能的。
印度對牛的崇拜推動了對牛的研究,研究結果又推動了印度的神牛文化,這也是印度的一種政治需要。印度對牛的崇拜呈現出痴迷狀態,對牛奶牛尿牛糞都有研究,據科學家的研究發現,一升的吉爾牛尿里有10mg左右的黃金離子,可以通過一些提純手段進行提煉。不過通過牛尿來提純金子的做法還是得不償失的,因為畢竟金的含量很少,而且有的牛尿里的黃金的含量更少,因此在牛尿里找黃金恐怕主要是為了文化的需要。
7. 牛黃 怎樣判斷牛生上有牛黃呢 還有我發現牛早上嘴巴發黃是什麼問題
朋友們大家好,今天咱們來談談這個牛黃是個啥東西,畢竟一克牛黃頂一克黃金了,關鍵還有價無市,因為很多成了收藏愛好者的囊中之物。牛黃是一個常用中葯,像我們平時吃的牛黃解毒片,小兒氨酚黃那敏片,安宮牛黃丸等等都離不開這味葯,所以這些葯近年來一直在漲價還是有這方面原因的。
牛黃為牛乾燥的膽結石,選擇時一般先是用肉眼觀察,再可能用嘴去嘗一下味道,外形呈卵圓、類球形或不規則的四方體,大小不ー,直徑0.6~4.5cm,表面黃紅色至棕黃色。有的表面掛有一層黑色光亮的薄膜,習稱「烏金衣」,有的粗糙,具疣狀突起,有的具龜裂紋。體輕,質酥脆,易分層剝落,斷面金黃色或棕黃色,可見細密的同心層紋,有的夾有白心。氣清香,味苦而後甘,有清涼感嚼之易碎。不粘牙,水潤掛甲。它是涼性葯物,味甘,有清心,豁痰,開竅,涼肝,解毒的作用。多用於熱病神昏、中風痰迷、驚癇抽搐、癲癇發狂、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癰腫疔瘡等。
牛黃粉末呈黃棕色或紅棕色,為多數黃棕色、紅棕色棕色小顆粒集成的不規則團塊,遇水合氯醛液,色素迅速溶解,並顯鮮明金黃色,久置後變綠色。
人工牛黃
葯材為牛、羊膽汁或膽汁經人工提取製成。本品多呈粉末狀或不規則的球形,表面淺棕色或金黃色。質輕,疏鬆,氣微清香而略腥,味微甜苦,入口後無清涼感。目前市面上流通的大都是這種的,效果不及自然牛黃,不過大可放心用。
培植牛黃
葯材為植入牛黃晶核等方法在黃牛水牛膽中所獲得的人工培育牛黃,為不規則塊片或粉末,棕黃色或黃褐色。質較疏鬆,間有少量灰白色疏鬆狀物和烏黑硬塊狀物。氣微腥,味微苦而後甘,有清涼感。
非正品
管黃
葯材為牛乾燥的膽管結石。本品呈短管狀或破碎成塊片,大小不ー,長約3cm,直徑1~1.5cm,表面棕褐色,不光滑,較粗糙,有隆起的小疙瘩或粗橫紋,亦有顯裂紋。體輕,質酥脆,斷面中心糟朽,黑褐色或中空,外周有層紋,多為褐色。
豬黃
為豬科動物豬的膽囊,膽管及肝管中的乾燥結石。本品呈卵形或球形,大小不ー,直徑1~4cm,表面黃白色,灰黃色紅黃。光滑或稍粗糙,具龜裂紋。體輕,質較鬆脆,斷面同心層紋厚薄不均,並可見紅黃色、黃色及灰白色斑點。有的中心可見草節,氣微腥臭,味微苦,微涼,水濕潤不掛甲。
人黃
為人的膽結石,呈小石塊狀,一般顆粒較小,直徑0.3~1cm,表面黃白色,淺棕色至深褐色,光滑,質硬,斷面同心層紋薄不均,色澤變化大,略具油性。氣微腥,味微苦。
偽製品
偽制牛黃
系用塗料地板黃、它種動物膽結石、樹脂、塑料、蠟、澱粉、黃連素等為原料的仿製品。本品多呈類球形或不規則塊狀,一般分層較明顯,層紋不細密,有人為偽制痕跡,目前市面上此類的牛黃仿製品最多。
還有一些是真假牛黃混合粘合成的,純度不高,所以顏色、紋理細節、味道只要注意到了,你就是行家。
感謝大家的耐心閱讀,歡迎留言評論一起探討中醫葯文化。
8. 牛黃是什麼
牛黃為牛科動物牛Bos taurus domesticus Gmelin 乾燥的膽結石。宰牛時,如發現有牛黃,即濾去膽汁,將牛黃取出,除去外部薄膜,陰干。
【性狀】本品多呈卵形、類球形、三角形或四方形,大小不一,直徑0.6~3(~4.5)cm,少數呈管准確度中碎片。表面黃紅色至棕黃色,有的表面掛有一層黑色光亮的薄膜,習稱「烏金衣」,有的粗糙,具疣狀突起,有的具龜裂紋。體輕,質酥脆,易分層剝落,斷面金黃色,可見細密的同心層紋,有的夾有白心。氣清香,味苦而後甘,有清涼感,嚼之易碎,不粘牙。
【性味與歸經】甘,涼。歸心、肝經。
【功能與主治】清心,豁痰,開竅,涼肝,息風,解毒。用於熱病神昏,中風痰迷,驚癇抽搐,癲癇發狂,咽喉腫痛,口舌生伴隨,癰腫疔瘡。
【用法與用量】0.15~0.35g,多入丸散用;外用適量,研末敷患處。
【貯藏】置陰涼乾燥處,遮光,密閉保存,防潮,防壓。
天然牛黃的價格為黃金的兩倍。這味古老中葯因市場需求的擴容,如今愈發奇貨可居。當下,含該成分的中葯九成以上用的是價格便宜的人工代用品。眼明手快的代用品生產者和相關的葯企早已從中淘到金。然而,多數消費者並不明就裡。
四種牛黃
天然牛黃
量少,貴過黃金
牛身體中的膽結石就是天然牛黃,其價格貴過黃金。我國每年牛黃需求量約5噸,但自產的天然牛黃還不足1噸。
人工牛黃
量大,葯效較次
從豬膽汁中提取出相關物質可配製成人工牛黃,其價格不到天然牛黃的0.5%。但因葯效問題,人工牛黃不能完全替代天然牛黃。
體內培植
牛黃葯效好,規模生產難
像養珍珠一樣,在牛體內埋植異物,促使結石生長。這種牛黃葯效好,但不易規模化生產,我國最高峰時也只有1000頭牛接受手術。
體外培育牛黃
葯效好,規模生產易
一名醫生發明了利用牛膽汁在牛體外培育牛黃的技術,其葯效不錯且易規模生產,這項技術最終以2850萬元高價轉讓。
參考資料:南方都市報與http://www.cnm21.com/00new/list.asp?id=2328
9. 烏金衣名詞解釋是什麼
烏金衣名詞解釋是牛黃表面掛有的一層黑色光亮薄膜,俗稱為「烏金衣」,是牛黃的主要鑒別特徵之一。
牛黃是牛體內的膽結石,別名丑寶,宰牛時才被意外發現。多呈卵形質輕,金黃至黃褐色,細膩有光澤;表面或有黑亮薄膜,習稱烏金衣;斷面金黃或棕黃,可見多層同心環紋。天然牛黃產量低而珍貴,現在多人工配製。
牛黃的特點有:
一、牛黃是中葯材,牛黃是牛的膽結石,全年均產。在宰牛時注意牛的膽囊、膽管及肝管中有無硬塊,如有即為牛黃。
二、牛黃完整者多呈卵形,質輕,表面金黃至黃褐色,細膩而有光澤。
三、我國戰國時期的醫學家扁鵲最先發現牛黃。
四、天然牛黃很珍貴,國際上的價格要高於黃金,體外培育牛黃能夠很好的替代天然牛黃,葯效等同於天然牛黃。
五、牛黃的別名有很多,犀黃,犀牛黃,心黃,肝黃,各一旺(蒙語名),丑寶,烏金黃,果黃,丑黃等。國產牛黃分布地區較廣,如產於北京天津等華北地區,稱為「京牛黃」。產於東北地區稱「東牛黃」,產於西北地區稱「西牛黃」。進口牛黃分為金山牛黃和印度牛黃。
六、非洲是牛黃產量最多的國家之一,當地人在宰殺牛時如果發現牛的膽囊、膽管或肝管中有硬塊,如有即為牛黃。宰牛者就會將膽汁濾出,將其晾曬並保存起來。
八、我國牛黃市場十分巨大,天然牛黃國內年產量不足1噸,需求量卻在200噸以上,極為稀缺。體外培育牛黃其膽紅素等主要成分與天然牛黃無異,價格僅為天然牛黃的三分之一。
九、15世紀,在歐洲,擁有牛黃是富貴的象徵。英國國王曾用牛黃做過項鏈。
10. 舍利子的化學成分是什麼為何普通人沒有,只有高僧圓寂後才有
在《西遊記》中第六十二回,金光寺上的舍利子被九頭蟲偷走,因此引發了一場故事。其實很多觀眾一直以來對舍利子都有很多疑問,舍利子究竟是什麼?舍利和舍利子是否有差別?舍利子又是否真實存在?
第二個故事有關李敖前妻胡因夢,在她的《生命不可思議》中說到:母親火葬後,留下了許多舍利子。她的母親,在與她父親離婚後禁慾多年,因此小編推測,舍利子或許與清心寡慾,禁慾有關。
古代高僧無一不是有大願力的修行者,他們通過百年如一日的修行,多年禁慾導致體內的元素與常人有差異。只有在火化之後,才會留下舍利子。這也是為什麼在古代典籍記載中,只有得道高僧才有舍利子。
對於舍利子的看法,小編承認它的存在,並且積極探究。但是不建議誇大它的作用,或許現在它的存在顛覆了科學的觀念和認知范疇,但是小編相信,在日後總有一天能夠找到舍利子存在的真正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