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印度經濟實力不行,為什麼感覺印度航天技術很發達
印度航天技術在世界上只能排第五,排在它前面的依次是美、俄、歐、中。所以在世界上擁有航天技術的國家中,印度的水平屬於中上游。但印度人一直為他們的航天技術而自豪,這主要是因為下面三項成就:
1.火箭技術
火箭最關鍵的技術是大推力火箭發動機。中國火箭發動機的推力是印度的5到10倍。中國可以向深空提供25噸的補給。中國正在建造長征九號火箭,它將在未來10年內把發射能力提高到100噸以上。印度最多能發射4噸。由於印度沒有大推力火箭,所有的計劃仍在想像中。
2.一箭多星技術
印度一次發射104顆衛星。中國強調具有一次發射200顆衛星的能力。
3.衛星網路
中國擁有世界第二大衛星網路北斗系統。中國的衛星數量超過俄羅斯,也超過歐洲和日本的總和,接近200顆。印度目前在軌衛星20顆左右。
4.載人航天技術
印度沒有載人航天技術,而中國已經有空間站天和核心艙完成在軌測試驗證,以及空間站貨物運輸系統天舟二號的第一次應用性飛行。
5.深空技術
中國實現了無人登月和實現從月球「回」地任務。印度的航天技術算不上很發達,只是在印度這個國家整體的層面來看,它的航天科技比較突兀亮眼而已。印度盡管嘴上不說,但印度的航天科技還是把中國作為了「假想敵」和追趕對象的。
2. 印度整體不那麼發達,為什麼感覺航天技術很發達
印度一直在努力成為第四個實現登月的國家,在2019年的「月船2號」失敗以後,印度又在2020年1月1日宣布啟動「月船3號」計劃。「月球3號」計劃預計將在2021年實施,以便印度成為繼美國、俄羅斯與我國之後,第四個登陸月球的國家。事實上,印度的經濟還很不發達,人均GDP在2000美元左右,整體工業實力也不強,但印度的航天技術能夠排在世界前5名。主要原因有三點:第一,印度經濟不發達,但經濟總量很大;第二,印度一直有一個世界強國夢想;第三,印度在建國以後,學習蘇聯模式,對軍工業與航空航天等重點領域投入很大。
1.印度經濟不發達,但經濟總量很大。以2018年為例,印度人均GDP只有不到2000美元,GDP總量卻有2.73萬億美元,並連續5年取得了7%以上的高速增長。航天計劃動輒就是幾百億美元的投入,能夠支撐得起的國家並不多。嚴格地講,航天技術與科學技術水平有關,更與經濟總體實力有關。盡管印度經濟不發達,但總體經濟實力不弱,有錢投資到航天領域。
4.印度航天領域發展現狀。觀察室為何認為印度航天技術發展能夠排在世界前五名?主要原因在於,印度在航天領域確實卻得了一系列成就。例如,印度建立了一個區域衛星導航系統IRNSS,共計有7顆衛星組成,能夠在印度本土及周邊1500千米范圍內進行導航與定位。此外,印度達萬航空中心在2017年4月實現了「一箭104星」,雖然有101顆衛星都是納米衛星,但這種向太空撒大豆的行為也具備一定的技術含量。
3. 印度航天技術有多牛
在科學界中,全球范圍內能夠實現載人飛船的技術可以說能夠體現出一個國家的綜合實力,然而越來越多的國家期待和要求加入這強大的工程之中,但是限於自己的科學技術(航空航天技術)的缺乏性,所以想要加入一個航天大國的夢一直是大問題。而印度就是一直想加入該行列的人,印度的航天技術有多牛?
有個問題就是,印度空間研究組織一直在壓縮預算,與全球的同行相比較,印度的成本實在是太低了,對於未來的火星任務來說,預算僅只有7800萬美元,低於典型好萊塢電影的製作和營銷成本,可想而知印度在這方面的資本復出可能是不足的,還是令人擔憂成功性,如果ISRO的預算預測成立,它的第一次人類太空飛行將消耗大約相當於NASA在單一太空天文台上花費的七分之一,即96億美元的詹姆斯·韋伯空間望遠鏡成本,我們是不敢想的,低到嚇人,我們也期待印度如何去實現
4. 印度為什麼總是幫別人送衛星上宇宙
近年來,印度一直在大力發展自己的航空航天技術,並努力使自己成為一個主要的航空大國。在各國的幫助下,印度取得了一些成就,但都是微不足道的成就。
對印度來說,得到太空強國美國的支持是非常好的。對美國來說,最好有這樣一個「有錢的愚蠢國家」來幫助他們發射小型衛星。兩國在航空和航天領域一直處於相互利用的狀態。然而,至於其他國家,印度仍然需要在航空和航天領域投入一些資金和能源,不能完全依賴其他國家。
5. 印度航天怎麼這 么牛,一箭十星了
一箭十星確實很厲害,也可以說不是那麼厲害。
這么說吧,十幾年前中國用長征2號D發射的銥星,雖然是一箭雙星,但是技術水平和印度的一箭十星相比,高了一代。
印度的一箭十星其中的8顆星,是以每兩秒一顆的速度依次釋放的,剩下兩顆星之間的時間差是45秒。可以肯定,在釋放衛星的過程中火箭處於無動力滑行狀態,因為這么短的間隔是不可能進行機動飛行的。況且一向喜歡自吹自擂的印度人也沒有對這種使用價值更高的技術進行吹噓。
而長征2號D發射銥星的時候,是先放下A號星,然後由上面級攜帶B號星,進行至少兩次變軌,然後將B號星放入與A星完全相同的軌道上的不同位置。
用彈道導彈的技術來類比的話,印度的一箭十星,相當於多彈頭技術,而中國的銥星發射,相當於分導式多彈頭技術。兩者根本就不是一代的。
6. 武器裝備基本靠買的印度,為何在航天領域如此牛氣
作為鄰國和世界人口大國之一的印度,我們常常能想起的就是他的雜技閱兵,爬滿火車皮的旅客,三番五次就大修的航空母艦,以及經常墜落的飛機等等,似乎印度總是在國際媒體上鬧種種笑話。但是笑話歸笑話,真正的印度在一些領域上的能力還是非常強大的,比如印度航天工程。雖然印度民間貧富差距懸殊,並且他的武器裝備大多靠買,但是印度的在航天領域可以說非常牛氣。這與印度不斷推進的航天技術發展,以及對人才的培養和吸引有關。印度官方非常重視航天業的發展。通過幾十年的積累以及研究,印度正在航天領域奮起直追,進步明顯。目前印度也在航天領域大下功夫,很有可能會成為世界上第四個具有獨立能力載人航天的國家。印度的發展迅猛,除了國家在航天領域的重視以外,其對航天領域人才的重視也為重要因素。有調查顯示印度已經成為歐洲最大航天航空學院的海外生源地。之所以對人才有如此大的吸引力,還要在於印度給人才所配備的優良待遇。雖然印度的人均GDP不高,但是其給航天人才發放的工資已經遠遠超過了其人均GDP。
所以印度的航天實力是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都不能小覷的。我們要清楚的看到他與國際上的差距仍然存在並正在逐步縮小。
7. 印度多次一箭將29顆衛星送入太空,印度為什麼如此痴迷於一箭多星技術
這標志著印度航空工業的進步,全球掌握一箭多星技術的國家無非就是中美俄、印度、日本以及歐空局,所以,這是一種強大能力的標志,對於這種標志,印度作為亞洲國家,一心想著要爭第一,這不,一箭發射29顆衛星,不僅創下了他們自己國家的記錄,也創下了亞洲記錄,打破了我國一箭20星的發射記錄。
不僅是印度喜歡一箭多星,任何一個國家只要有商業發射的需要都會優先選擇一箭多星發射方式,這可以將利益最大化,充分利用到火箭的運載能力的剩餘餘量,另外一個就是商業發射的衛星通常為微、小衛星,質量在1000kg之下,也只能選擇一箭多星的方式,否則太浪費了。
8. 印度的整體科技並不是很強,為何航天技術會那麼領先
印度一直在努力成為第四個實現登月的國家,在2019年的「月船2號」失敗以後,印度又在2020年1月1日宣布啟動「月船3號」計劃。「月球3號」計劃預計將在2021年實施,以便印度成為繼美國、俄羅斯與我國之後,第四個登陸月球的國家。
印度航天領域發展現狀。觀察室為何認為印度航天技術發展能夠排在世界前五名?主要原因在於,印度在航天領域確實卻得了一系列成就。例如,印度建立了一個區域衛星導航系統IRNSS,共計有7顆衛星組成,能夠在印度本土及周邊1500千米范圍內進行導航與定位。此外,印度達萬航空中心在2017年4月實現了「一箭104星」,雖然有101顆衛星都是納米衛星,但這種向太空撒大豆的行為也具備一定的技術含量。
9. 印度是個窮國,為什麼感覺航天技術發達
因為印度和俄羅斯聯手了。
在開發高推力火箭發動機方面,俄羅斯具有強大的能力,包括美國開發的運載火箭模型,以及從俄羅斯購買的發動機。印度在太空技術上的長期發展與俄羅斯的合作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美國不希望看到這種合作。美國在美蘇之間的太空霸權時代取得了勝利,其中包括月球和太空梭的發展,這使美國在太空探索方面超過了蘇聯/俄羅斯。印度現在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太空大國之一,高推力火箭發動機的發展是最大的法寶。從GSL-MK3運載火箭的發展來看,與俄羅斯的合作是最便捷的方式。近年來,印度在許多高科技領域都取得了進展,其中包括戰斗機的開發。目前,印度還計劃在未來發展隱形戰斗機。印度還具有發展核潛艇和航空母艦的能力,並在太空探索領域取得了突破。推力火箭發動機和地外天文探測器的發展使印度充滿信心。
10. 一次發射104顆衛星,印度火箭真的很牛嗎
情人節剛過,鄰國印度的航天界弄出了一個大新聞:他們用該國自行設計製造的極軌衛星運載火箭(英文簡稱PSLV),一次將104顆衛星發射進了太空之中,打破俄羅斯在2014年6月創造的一箭37星世界紀錄,是迄今人類單次發射衛星數量最多的一次。
(Dove 衛星)
一箭多星的真正挑戰,是將軌道參數相差較多的衛星發射到各自的預定軌道上。這需要在火箭上配備能夠多次開機、變軌,並能夠在太空中工作較長時間的上面級。在這方面的技術上,除了美國、俄羅斯這兩個老牌航天強國遙遙領先外,中國、歐洲也已經熟練掌握。在長征七號發射時,其搭載的遠征一號甲火箭上面級在軌飛行48小時,發動機啟動9次,將7名不同用途的「太空乘客」准確的送入了各自的軌道。而目前印度自行設計製造的火箭上面級,僅具有從地球同步轉移軌道向地球同步軌道發射飛行器的單一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