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印度有什麼著名的城市
一、孟買是印度西部濱海城市,印度第一大港口,棉紡織業中心,馬哈拉施特拉邦首府,孟買大區是印度整個國家人口第二密集的地區,2016年的人口統計顯示,該地區人口大約2130萬。孟買也是印度最富裕的城市,這里的百萬富翁和千萬富翁冠絕印度所有城市,重要的貿易中心和港口城市。孟買港是一個天然深水良港,承擔印度超過一半的客運量,貨物吞吐量相當大。孟買是印度的商業和娛樂業之都,擁有重要的金融機構--諸如印度儲備銀行、孟買證券交易所、印度國家證券交易所和許多印度公司的總部。該市是印度印地語影視業(稱為寶萊塢)的大本營。
八、蘇拉特是印度西部古吉拉特邦港口城市。在孟買北250公里,西距坎貝灣23公里,塔普蒂河口右岸。歷史悠久,物產資源豐富。2007年是蘇拉特鑽石加工業有史以來最好的一年,印度加工鑽石出口產值達120多億美元。每年,全世界每11顆鑽石中至少有9顆來自蘇拉特。
九、齋浦爾是拉賈斯坦邦(Rajasthan)首府,印度北部的一座古城,在新德里西南250公里處,人口62萬,面積11117.8平方公里,為印度北方重鎮,也是珠寶貿易中心。
1727年始建,市街按棋盤方格式設計,高大、古老粉紅色的建築表現出印度建築藝術的優美,有「印度粉紅色之城」之稱。毛織品著名。有煉銅、機械、電器、絲紡織、棉紡織等工業。並以精製寶石和黃銅器著名。文教中心。
十、海德拉巴,特倫甘地邦的首府,位於印度中部。以其富饒的歷史和建築、清真教寺、廟宇而著名。它擁有豐富的藝術、手工藝和舞蹈的文化遺傳。
② 當年英國人如何征服印度
中英鴉片戰爭前240年,按西元紀法是1600年,這一年的12月31日,英皇伊麗莎白一世授予一個公司皇家特許狀,給予它在印度貿易的特權而組成,這個公司便是「倫敦商人在東印度貿易公司」,簡稱為東印度公司。
(1600年,圖為設在倫敦的英國東印度公司總部大樓)
八年之後,東印度公司在印度的第一個貿易點建成,位置在印度西部的港口城市蘇拉特(往南250公里便是孟買)。再過兩年,又在孟加拉灣建立了第一所工廠。
1612年,東印度公司打敗了在印度的競爭對手葡萄牙人,這勝利贏得了當時印度皇帝的注意。當時的印度,依舊是穆斯林王朝統治,而因為此時的皇帝自稱祖先是蒙古成吉思汗的後裔,所以印度史上一般稱其為「莫卧爾帝國」(莫卧兒即蒙古的印度讀音)。
莫卧兒皇帝及其後妃(即泰姬陵的主角)
1615年,
英皇詹姆斯一世派使者拜訪了莫卧兒皇帝,成功地獲得了皇帝授予東印度公司獨一無二的定居和建立工廠的權利。作為交換,公司願意向皇帝提供歐洲市場上的貨物和珍品。這次旅程非常成功,賈汗吉爾向詹姆斯一世回信道:
「我向所有我統治的王國和海港下令,接受任何英國商人作為我的朋友。他們可以在任何他們願意的地方居住,享受無限制的自由。不論他們到達哪個海港,葡萄牙或其他人不準打擾他們。我的總督和長官會給予他們自由。為了加固我們之間的熱情和友情,我希望陛下下令您的商人,用他們的船運來各種珍品,??願我們的友誼永恆。」
英王詹姆士一世
1698年,東印度公司買下位於孟加拉灣恆河口岸的加爾各答。加爾各答在莫卧兒帝國眼裡只是一個小村莊,
無非是多生產一點大米和黃麻而已,然在英國手中,卻成了東印度公司的貿易總部。
來自印度全國的的糧食和工業原料,從這里源源不斷地運回英國,從中獲得了豐厚利潤。
加爾各答
而隨著資產累積越來越大,東印度公司在印度的其他據點也發展起來,譬如馬德拉斯(印度東南沿海,原為一個普通漁村,發展成為英國獲取南印度棉紡織品和手工藝品的基地),譬如孟買(印度西海岸的海港,原為葡萄牙殖民地。1661年被作為葡萄牙公主的嫁妝轉贈給英國)
東印度公司的生意越做越大,資本雄厚的他們在加爾各答修築了一個巨大的堡壘,建立軍隊,訓練印度人幫助他們打仗。這一切,終於引發了英國與印度的戰爭。
1757年,一場戰爭終於在孟加拉王公與東印度公司之間發生。
孟加拉這邊其實有法國人的支持,而東印度公司則買通了不少孟加拉將軍。戰爭發生之際,孟加拉有七萬大軍,法國人送來53尊大炮和40名炮手,東印度公司這邊只有900個英國兵和2000名印度人。
可是戰斗一打響,突然一場傾盆大雨,孟加拉軍和法軍的槍炮火葯受潮,失去效力,而英軍的槍炮火葯都預先蓋上了防水布,保持完好。於是,當雨停之後,戰爭便成了英軍利用火器對孟加拉人的密集射擊,而孟加拉的部分將領乘機叛變,轉到英國這一邊。
這一戰,英國人以22人死亡、53人受傷的代價,擊潰了孟加拉的7萬大軍(實際上打死打傷500餘人)。
此時,距離中英鴉片戰爭爆發,尚有83年。大清國正是乾隆皇帝在位,他對大陸南邊發生的這些事,幾乎是一無所知,而且也根本不想知道。
③ 印度大城市有哪些
1、艾哈邁達巴德
艾哈邁達巴德,是印度第6大城市。是印度重要商埠,當地以精美的穆斯林建築、印度教寺院及陵墓而出名。該城市的GDP為520億美元,和我國的邯鄲差不多。
④ 蘇拉特是哪個國家的城市
蘇拉特,印度西海岸城市印度古吉拉特邦蘇拉特縣縣府所在地,古吉拉特邦的重要港口城市和第二大城,也是印度第九大城,大都會區
⑤ 各位大俠,急求印度孟買介紹!
◆ 孟買介紹
孟買是馬哈拉施特拉邦首府,面積 603 平方公里,人口 1.256 千萬( 1991 年人口普查),目前約有 1400 萬。今天的孟買高樓林立,街道寬闊,維多利亞式的樓宇和新式的摩天大廈交相輝映。南部是全市的精華所在,高入雲天的宏偉建築和繁華似錦的商店、飯店、酒店大都集中於此,其中有歐式古典建築,有融合亞歐風格的東西合璧建築,也有華麗壯觀的印度式房屋。孟買領區在擴大中印經貿往來中環境最好、潛力最大。孟買領區在擴大中印經貿往來中地位和作用獨特,發展我國與孟買領區經貿往來,對於落實中央對印度工作方針,改善中印關系,發展雙邊經濟貿易,具有戰略意義。
孟買原英文名為 BOMBAY ,馬邦政府於 1995 年改名為 MUMBAI 。
從海上來到孟買,首先看見海濱上聳立著一座氣勢宏偉壯觀的拱門建築,它面對著浩瀚的印度洋,背後則是幅員遼闊的印度原野。這座建築就是蜚聲全球、象徵印度國門的 「 印度之門 」 。人們一邁入印度之門,就標志著已經踏上了印度的國土。
早在 300 年前,孟買還是一個高里族漁民居住的海島小村莊,它距離大陸 16 公里 ,不被人們所關注。 1534 年,葡萄牙人佔領這里。 1664 年葡萄牙公主凱瑟琳嫁給英王查理二世,孟買作為嫁妝轉讓給英國,自此成為英國統治印度的重要據點之一。 1869 年,蘇伊士運河通航,孟買成為來自西方遠洋貨輪的第一個停靠站,它地位日漸重要,曾為英國海外最主要的貿易中心之一。
孟買最初是由大小七個島嶼組成,市區最初建在 65 平方公里的孟買島上,隨著城市擴展及墾荒規劃的實施,於 19 世紀將鄰近的 7 個玄武岩小島由堤道、防洪堤聯成一體。其後,市域北展到撒爾塞特島與南亞次大陸相連接,成為伸入阿拉伯海中的半島 —— 大孟買。今日的孟買已躋身世界十大城市之列,為印度第一大海港。
孟買是印度的第一大城市,西海岸最有活力及最具國際性的大城市,號稱印度 「 西大門 」 ,是外來文化與傳統的南亞文化最初結合地,它以古老而新穎的風韻展現在世人面前。除本國民族外,孟買還有大約 60 多個國家的僑民,人們通過貿易和文化交流等活動把世界各地的語言和風俗帶進了這里,使孟買不僅包容了整個印度的文化風貌,而且超出了印度的范圍,所以人們給孟買冠以 「 小印度 」 的稱號。早在 20 世紀初期,孟買就存在有 62 種語言和方言且不斷增多,現在,孟買 3/4 的小學使用馬拉地語,其餘則分別使用其它 9 種主要語言,如英語、印地語、古吉拉地語、坎那達語、康卡尼語等,居民使用的方言和土語更是多不勝數。至今,世界上還沒有哪一個城市能像孟買一樣有如此眾多的宗教,民族和復雜的文化,因此,人們稱孟買是 「 人類學的博物館 」 。孟買半數居民信奉印度教,其他則包括了全世界幾乎所有的宗教。在孟買市內,印度教廟、伊斯蘭教清真寺、基督教大禮堂,還有佛廟隨處可見,比比皆是。孟買還是拜火教的聖地,雖然拜火教分布於全世界,但教徒極少,全世界不過 10 萬教徒,而其中孟買就有 6 萬。多少年來,生活在這座海濱城市的不同宗教的信徒們,一直堅持保留著自己的宗教特色,他們盡管朝夕相處,耳濡目染,孟買始終沒有成為一個 「 熔爐 」 ,將他們 「 熔 」 為一體。
孟買是印度全國工商、金融中心,素有印度「商業首都」和「金融首都」之稱,印度人常稱其地位相當於上海在中國的重要程度。孟買是印度儲備銀行(央行)、進出口銀行總部所在地,集中了全國 50 %的現金流量,全國 70 %的股票交易在孟買股票交易所進行;是西部鐵路、航空樞紐,瀕臨阿拉伯海,是天然良港,全印 60 %的集裝箱進出口通過孟買港,印度百強企業中的 52 家以及全國最有影響的商會聚集於此。 2002 年 1 月份,印商會在孟買成功地為朱總理舉辦了有 400 名企業家參加的工商午餐會。目前,孟買工廠總數佔全國的 15 %,紡織業佔全國的 40 %,外貿佔全國的 50 %。機械工程、汽車、化工、石油製品、造船、制葯、膠卷工業發達。在孟買的特隆貝,有印度原子能研究中心和核電站。孟買也是印度西部的鐵路、航空樞紐,國家郵政總局設在孟買。
印度電影聞名於世,而印度的許多電影都是在孟買拍攝的,故孟買有 「 印度的好萊塢 」 之稱。印度絕大多數電影製作廠都設在孟買,如拉傑格普爾製作廠、迦爾製片廠、菲勒密斯坦製片廠、摩合布薄製片廠等,一些電影單位和報刊雜志也設在這里。在市區西郊 40 公里 處,有一座被稱為 「 寶萊塢 」 ( Bollywood )的電影城,規模僅次於美國的好萊塢,但它建於 1947 年,佔地 615 公頃 ,是個電影拍攝基地,每年拍攝電影、電視千餘部。令孟買人自豪的是被稱為 「 印度電影之父 」 的狄拉吉 · 戈溫特 · 巴爾吉( 1870—1994 )誕生在孟買,他用電影技術生動地表現了印度神話和歷史傳奇故事,他拍攝的影片深受各階層觀眾的歡迎。走在孟買的街頭,到處都是掛有五光十色的電影海報的大小電影院,據說,孟買普通市民一年要看 50 場以上的電影。
印度孟買景點介紹
象島
是孟買最主要的參觀旅遊點。位於印度門東北11公里處。島上有4座在岩石上鑿出的印度教廟宇,概建於公元450-750年間,當時該島以「城堡城市」著稱。16世紀葡萄牙人在島上登陸地點附近發現一尊獨石圓雕的大象,因此就用葡語大象為該島命名。
象島古稱(Charapuri),即「有許多洞窟的地方,約公元6至8世紀,德乾地區的遮盧枷人和拉什特拉庫塔人在這里的沙石丘陵中先後開鑿了7座石窟,其中最有名的是保存尚好的第一窟濕婆神廟。所謂象島石窟,通常特指這座岩鑿濕婆石窟神廟。洞內有許多大型石刻,刻畫了有關濕婆神的種種傳說,包括關濕婆神同帕爾瓦蒂女神的婚禮,以及濕婆神戰勝蘭卡魔王的故事。
開放時間:除周一外,每天對遊客開放。
進島遊船時間:第一班船9:00開船,最後一班船14:30開船;返程第一班船12:30開船,最後一班船18:00開船。
印度門
位於孟買城阿拉伯海濱,孟買西郊40公里處。1911年為紀念英國王
喬治五世在此登陸而建。為古吉特拉式建築,頂部有4座高聳的塔樓。
印度門是游覽孟買的必到之地,此門是孟買的象徵。其建築設計融合了
印度和波斯文化的特色,與法國凱旋門極為相似。現在已成為印度的標
志性建築,也是政府迎接各國貴賓的重要場地。
海濱大道
環繞貝克灣的海濱大道一向是最讓人嚮往的地方。印度稱孟買是「印度城市中的皇後」,而聞名遐邇的海濱大道就是「皇後的項鏈」。建於1920年,面對著阿拉伯海,形似一彎新月,鑲嵌在美麗的海灘之上。大道兩旁是截然不同的風景:一邊是錯落有致的高達二三十層的樓群,組成了人造的懸崖峭壁;另一邊則是茫茫的阿拉伯海,波光粼粼。這一帶是繁華的商業區,商店餐廳鱗次櫛比,小推小販隨處可見。
海濱大道是一個消閑的絕好去處,那數公里長的海灣大堤吸引著無窮無盡的人流。每日今傍晚時分,人們紛紛擁向這里,在輕松乘涼的同時,還可享受一番孟買海灣獨有的風情。
阿旃陀石窟
位於馬哈拉施特拉邦,德干高原西北部阿旃陀的丘陵地帶。曾是佛門弟子在雨季修身養性、研讀經書的地方。直到1819年,被英國狩獵者無意間發現,阿旃陀石窟的風采再度蜚聲於世界。
阿旃陀石窟的建築形式可分為兩種:一種是支提洞,意為佛殿,是藏放舍利的塔廟;另一種為毗可羅洞,即僧房,是僧人居住、講學、集會、修道的場所。佛殿頂部呈拱形,平面是馬蹄形,殿中排列著數十根石柱,把殿分為內殿和中殿,內殿後部設有佛台。僧房是正方形,洞的正面有石柱,前方有走廊,中間為集會的場所,三面圍以僧人的住房。這里共有29窟,9、10、19、26、29號窟為佛殿,其餘均為僧房。
阿旃陀石窟中有大量的雕刻、壁畫。雕刻分為雕像和浮雕兩類。壁畫主題是宣揚佛教。除此以外,壁畫中所描繪的是一個活生生的世界。畫面還涉及廣泛的社會生活,這種種描繪戲劇性的時代生活場景,無不以明快、生動的筆觸表現得淋漓盡致,從而也成為印度繪畫史上最完美的典範。
維多利亞火車站
位於孟買市中心的維多利亞火車站。它是一座典型的哥特式建築,建成於1887年,至今仍在使用中。
維爾斯王子博物館
在威靈登環回區(Wellingdon Circle)北面,建於1905年,以威爾斯王子(即後來的喬治五世)得名,是印度最大的博物館之一。該館為英國建築師設計,具有16世紀穆斯林建築風格,主體結構為三層穹頂式建築,主體部分以玄武石為建材,宏偉壯觀。博物館坐落在花園之中,環境優美。
館內收藏著印度各個時期的古典藝術品和雕刻,展館分為,考古文物、藝術品及繪畫、外國文物等幾大部分,其中將我國及日本的珍貴文物單獨陳列在一個展廳內,據說在印度尚屬首例。
開放時間:10:00-18:00,星期一休息。
門票:2盧比,星期二免費。
孟買是印度最大的商業城市,是英國殖民時期在一座漁村的基礎上填海建立起來的。這里高樓林立,是印度最洋化的城市。 孟買是印度全國工商、金融中心,素有印度「商業首都」和「金融首都」之稱,印度人常稱其地位相當於上海在中國的重要程度。孟買也是印度西部的鐵路、航空樞紐,國家郵政總局的所在地。
文字介紹
孟買原為一個小漁村,由7個島嶼組成。英國人通過
走進古村落觸摸活化石 把古老的長城留給子孫 走進地下鐵賞獨特風景 聚焦國內知名企業 填海把七個島嶼連接成了一個半島,並修建城堡和商港。今天的孟買高樓林立,街道寬闊,維多利亞式的樓宇和新式的摩天大廈交相輝映。南部是全市的精華所在,高入雲天的宏偉建築和繁華似錦的商店、飯店、酒店大都集中於此,其中有歐式古典建築,有融合亞歐風格的東西合璧建築,也有華麗壯觀的印度式房屋。
孟買是印度全國工商、金融中心,素有印度「商業首都」和「金融首都」之稱,印度人常稱其地位相當於上海在中國的重要程度。孟買也是印度西部的鐵路、航空樞紐,國家郵政總局的所在地。
在孟買聚集了各式各樣的人種,國際色彩濃厚,堪稱為民族的大熔爐。除了本國民族成份外,還有大約六十多個國家的僑民。在語言上,3/4的小學使用馬拉地語,其餘則分別使用其他9種主要語言,而在成年人中,各種方言土語更是數不勝數。孟買有半數的居民奉印度教,其他則包括了全世界幾乎所有的宗教。在市內可以看到印度教廟、基督教大教堂、伊斯蘭教清真寺,還有佛教寺廟等。因而孟買素有「小印度「之稱。
孟買的亮點要數可拉巴地區。入夜後的可拉巴,一片燈紅酒綠,暗巷中陳舊的古董小鋪,堆滿了18世紀皇家望族沒落後流散的珍奇異寶;18世紀末頹廢派的沙龍餐廳內部飾以嵌鏡的大理石;老裁縫店仍為顧客設計縫制馬褲、領帶、領結。這些街頭小店對於傍晚漫步其間的遊人來說,彷彿時空錯置的奇景。
⑥ 東印度公司是如何發展起來的
1661年,葡萄牙國王將印度的孟買作為公主的陪嫁贈予女婿英王查理二世。查理二世便把孟買轉讓給東印度公司。公司遂將蘇拉特的商館遷至孟買。1698年,公司得到印度的特許,在胡格利河口建立加爾各答城,公司董事會就設在加爾各答,英王命名為威廉堡。這樣,東印度公司便在印度形成了馬德拉斯、孟買和加爾各答三個管轄區,這三個轄區成了公司進一步侵略印度的根據地。到18世紀中期,公司在印度就建立了150多處商站和15家大代理站。
1708年,經英國政府的特許,東印度公司獲得宣戰和媾和的特權,集商人和政府於一身。
1751年東印度公司與其在印度的主要競爭對手法國交戰。公司職員羅伯特•克萊武率兵攻打法國殖民軍盤踞在印度德干高原上的海德拉巴和東南沿海的卡爾那蒂克兩個軍區,將法軍擊敗。1757年6月,公司發動普拉西戰役,佔領了富庶的孟加拉。1763年,英法簽訂《巴黎和約》,法國放棄了它在印度的全部殖民地。
⑦ 印度的蘇拉特是什麼氣候類型
熱帶季風氣候
蘇拉特(Surat)是印度西部古吉拉特邦港口城市。在孟買北250公里,西距坎貝灣23公里,塔普蒂河口右岸。歷史悠久,物產資源豐富
⑧ 印度有哪些城市
1、孟買孟買,印度西部濱海城市,馬哈拉施特拉邦首府,面積603平方公里,人口2104萬,孟買是重要的貿易中心和港口城市。根據聯合國2014年發布的《世界城市化前景報告》,孟買人口達到2100萬,是印度人口第二多的城市(僅次於人口2500萬的印度首都新德里) 。2、德里印度首都德里分為舊德里和新德里兩部分,根據聯合國2014年發布的《世界城市化前景報告》,德里人口達到2500萬,位居世界第二,超過人口2100萬的孟買成為印度人口最多的城市。 德里是印度的首都所在地,城區又可分歷史悠久的舊城區及新規劃的新城區。3、班加羅爾班加羅爾是印度南部城市,卡納塔克邦的首府,印度第五大城市,人口約850萬人。印度在1947年獨立以後,班加羅爾發展成重工業的中心。高科技公司在班加羅爾的成功建立使其成為印度信息科技的中心,被譽為「亞洲的矽谷」。班加羅爾是印度科技研究的樞紐,其中的印度科學學院是印度歷史最為悠久的大學和研究所。4、加爾各答加爾各答(英語:Kolkata / 舊名:Calcutta)是印度西孟加拉邦首府。它位於印度東部恆河三角洲地區, 胡格利河(恆河一條支流)的東岸。屬印度第三大城市(僅次於孟買和德里)。5、海得拉巴海得拉巴是印度第六大城市,安得拉邦的首府,位於印度中部。以其富饒的歷史和建築、清真教寺、廟宇而著名。它擁有豐富的藝術、手工藝和舞蹈的文化遺傳。6、巴特那巴特那是印度的宗教聖地,位於比哈爾邦東部恆河南岸。城市已有2500年的歷史,曾為公元前3世紀孔雀王朝阿育王的首府,佛經里記載,稱為「華氏城」。比哈爾曾經是一個經濟和宗教方面都很繁榮的邦,被稱為聖人之邦。有著名的宗教聖地——加雅、哈爾曼地爾寺、天花女神廟等。(8)印度蘇拉特紡織如何擴展閱讀:印度的文化1、語言印度的語系主要有印歐語系、漢藏語系、南亞語系、德拉維達語系,語言復雜。印度的官方語言是印地語,30%人口使用;英語已經在1965年終止了它唯一官方語言(與印地語相同的)的地位,但依舊保留了它「第二附加官方語言」的地位,亦是全國性的通用語言,主要在政治和商業交往場合使用。另外還有其他21種少數民族的預定官方語言。印度有大約2000種語言,其中55種有自己的文字和文學。有各自文學寶庫的19種完善語言被定為印度的官方語言。2、宗教印度的每個宗教在次大陸都有它的信徒。整個印度次大陸遍布無數美麗的廟宇、雄偉的教堂、宏大的清真寺、香火旺盛的佛教寺廟、猶太教堂和拜火教寺院。印度西部商業特大都市孟買可以說是印度宗教、民族、語言多樣性的一個縮影。市內除了以上各教的廟、堂外,還有著名的亞美尼亞教堂、神道教廟和大同教廟等。
⑨ 印度gurgaon,haryana,是到哪個港口啊是什麼
印度哈里亞納haryana、古爾加翁縣 Gurgaon不是港口。
哈里亞納haryana是印度北部的一個邦,1966年11月1日從旁遮普邦劃分出來。邦首府為昌迪加爾,下設二十一縣。
哈里亞納haryana北部海拔365米,向南傾斜,平原遼闊,南部有沙丘。
屬半乾燥季風氣候類型,寒暑變化劇烈,年降水量大部分在500毫米上下,北多南少。
4—6月有熱風與塵暴。植被稀疏,有矮小多刺的灌叢。農業靠灌渠與管井,農產品以綠豆、小麥、粟、甘蔗、棉花、煙草為主,印度商品糧基地之一。灌溉面積占總耕地面積的36%。
工業有製糖、紡織、農產品加工、造紙、光學儀器、外科器材、玻璃、電器製造和陶器等,絲織、黃銅器皿、毛毯等手工藝品著名。
古爾加翁縣 Gurgaon是哈里亞納haryana二十一縣之一。面積2,766。
(9)印度蘇拉特紡織如何擴展閱讀:
印度主要港口:
孟買港位於印度(全稱:印度共和國THE REPUBLIC OF INDIA)西海岸外的孟買島上(該島已與大陸連結),西瀕阿拉伯(ARAB)海,是印度最大的港口。
蘇拉特(Surat)是印度西部古吉拉特邦港口城市。在孟買北250公里,西距坎貝灣23公里,塔普蒂河口右岸。
印度尼赫魯港全名為加瓦拉爾·尼赫魯港,英文縮寫是JNPT,港口英文全稱是JAWAHARLAL NEHRU PORT,尼赫魯港(JNPT)在印度南部,經緯度為18 ° 57'0"N,73 ° 8'0"E,時差在-5:30左右,泊位池水12.5米。
加爾各答港位於印度東北部恆河三角洲(GANGADELTA)胡格里(HUGLI)河左岸,距河口約123nmile,瀕臨孟加拉(BENGAL)灣的北側,是印度東部的最大港口,因主要出口黃麻,又有「黃麻港」之稱。它是印度第二大港,全印度經濟、交通和文化的中心之一。
⑩ 1994年印度鼠疫帶來了什麼災難
1994年9月下旬,曾經銷聲匿跡多年的鼠疫在印度突然重新流行。在短短半個月內,全印度已經有55人死於這種急性疾病,被發現染上鼠疫的患者數以千計,其他各種渠道報告的死亡人數更多。30萬蘇拉特市民逃向印度的四面八方,這種大規模的逃離,將驚恐與鼠疫一起傳染到印度各地。許多城市都陷入惶惶不安的混亂之中。
突如其來的鼠疫使人們提心吊膽,給印度全國蒙上了一層厚厚的陰影,同時也引起國際社會的極大關注。
鼠疫首先是在印度西部港口城市蘇拉特發現的。9月20日前後,該市一家醫院住進了幾位特殊的病人,起初,醫生們以為病人得的只是一般的熱病。誰知這些病人發著高燒並咳嗽不止,在幾天之內就離開了人世。
病人異常的症狀使醫生們產生了懷疑,取樣化驗後,醫生發現病人的肺部組織遭到了嚴重的破壞,經過反復確診,醫學專家們斷定,這些病人染上了是號稱「黑死病」的致命肺鼠疫。
此後,蘇拉特各大醫院都發現了類似的病例。短短一周之內,該市死於鼠疫的人數很快達到52人,另外還發現了350名嚴重鼠疫感染者。鼠疫大流行的消息不脛而走,隨之而來的便是大規模的出逃,驚恐萬狀的市民們紛紛蒙上衣服和面具,以防病菌通過空氣傳染。他們攜帶著行李,拚命擠上牛車、公共汽車和火車,巴不得早一點離開這座夢魘般的城市。短短3天里,蘇拉特市200萬人口中就有40萬人客走他鄉。
蘇拉特市本以鑽石加工和紡織業聞名於世,鼠疫流行之後,該市工廠停產,商店停業,學校和機關等也被迫關閉,街上行人稀少,市內日常生活陷於嚴重癱瘓,幾十噸垃圾堆積街頭無人過問,昔日繁華熱鬧的蘇拉特一下子變成了一座「廢都」。
蘇拉特地區發生鼠疫之後,印度政府立即採取了緊急措施。新德里方面火速向蘇拉特派出醫療隊,並調集上千萬片抗菌素送往蘇拉特市,政府還封鎖了該市通往外地的道路,以防止逃離者把病毒帶往其他地方,印度總理拉奧還命令衛生部門在新德里設立控制中心,24小時跟蹤鼠疫的傳播情況。
經過一周的努力,蘇拉特地區的疫情基本得到控制,但是由於大批蘇拉特居民逃向了印度各地,可怕的鼠疫已經在全國很快蔓延開來了。
在擁有1000萬人口的孟買,在首都新德里以及印度東部的工商業中心加爾各達,很快都發現了鼠疫病人,鼠疫擴展到了印度至少8個邦。在遠離蘇拉特1850公里的新德里,官方宣布已經有3名病人死於鼠疫,而在孟買和加爾各達,已被發現染上鼠疫的也有數十人,新德里市政府不得不下令關閉學校和電影院,並要求各葯店公開價格,保證有關葯品的供應。
20世紀初和四五十年代,在印度也曾發生過大規模鼠疫,當時的死亡人數累計達到上百萬。20世紀六七十年代以來,鼠疫在印度基本上已經絕跡,因此鼠疫此番卷土重來使印度政府有些措手不及。
但是,醫學家們對鼠疫的死灰復燃卻並不感到意外,在印度工作了很長時間的德國病毒學家魏格曼夫人指出:「印度人口過剩和災難性的衛生狀況以及缺醫少葯,成了鼠疫病原體滋生的理想溫床。」專家們認為,印度鼠疫再度橫行也有著一些客觀上的原因,譬如今年全球性的反常高溫就給印度肺鼠疫病菌的繁殖傳播提供了便利條件,另外,鼠疫主要通過老鼠和跳蚤傳染,而印度鼠疫猖獗的很多地區,滅鼠工作又做得不好。
印度政府採取了有力措施積極與鼠疫進行斗爭。新德里等地一度關閉了學校和娛樂場所,孟買等大城市開展了清除垃圾的運動,全國上下掀起了滅鼠高潮,僅在孟買10天內就消滅老鼠7000多隻,全國則以萬計。衛生部撥出2億盧比專款用於購買葯品和殺蟲劑,同時指示有關部門生產消毒葯粉,以殺滅跳蚤和其他鼠疫傳媒。另外還對可疑病人進行隔離檢疫並全力治療鼠疫患者。國際社會也伸出了援助之手,幫助印度控制鼠疫。到10月中旬,印度的鼠疫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鼠疫,這個困擾人類的惡魔,歷史上一度曾經有過控制。據此,有的科學家預言:「人類傳染病總體上朝著消滅的方向發展。」但從印度鼠疫流行來看,這種鼠疫並沒有絕跡,且有東山再起之勢,這不能不引起世界的震驚與關注。印度鼠疫的流行告訴我們,惡魔並沒有徹底被制服,鼠疫也沒有絕跡於世。
經過多年的科學實驗,人類還沒有找到徹底消滅鼠患的方法。但是,科學家們總結了一些基本經驗:鼠患的嚴重程度與當地的環境狀況有關,只有動員和組織群眾,努力搞好環境衛生,才能使老鼠的數目永久減少,對人類的危害也相應減弱。
看來,在與老鼠的斗爭中,我們不能自誇已佔有了重大優勢。人類與老鼠的斗爭還將繼續下去。當然,我們相信,科學一定能夠走在老鼠適應能力的前面,這是不容置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