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度資訊 > 印度為什麼沒有造船

印度為什麼沒有造船

發布時間:2022-08-16 19:51:30

A. 亞洲海軍三強為什麼沒有印度,有航母也比不過韓國嗎

近年來,有關亞洲國家、地區的海軍實力排名的話題異常火熱,但比較統一的看法是中國和日本占前二,而韓國和印度在努力的爭取第三名。而這第三名爭奪戰站韓國的較多一些,筆者也認為韓國的海軍實力是要比現在的印度要強一些的,即使印度有一艘航空母艦。當然,這個排名僅僅算亞洲的國家和地區,把美國第七艦隊、俄羅斯太平洋艦隊刨除在外的。

001A型航空母艦

首先,進行整個海軍實力的對比,就要綜合考慮,從艦艇、配套設施、武器火力、戰斗素質以及自主生產能力等等都要包括在內。中國排名第一自不用多說,而日本排名第二也有不少人在質疑,筆者認為永遠不要小瞧日本,即使現在的中國海軍也不能說完勝日本,在某些技術領域甚至不如日本(要說正面干仗中國自然是穩勝利,畢竟量級擺在這)。就說和印度比吧,印度海軍引以為傲的無外乎就是維克拉瑪蒂亞號航空母艦,和一艘國產核潛艇以及一艘租借的阿庫拉級核潛艇,航母暫不說,印度的殲敵者國產核潛艇有多差只有他們自己知道,而且核潛艇更重要的意義是戰略威懾,但一個國家的海軍僅僅只有戰略威懾是不夠的,印度就是這樣。

而日本海上自衛隊,盡管由於限制這不讓造那不讓造,但並不是說日本造不出來。那幾首所謂的驅逐艦,其實就是輕型航母,2艘出雲級直升機驅逐艦、2艘日向級直升機驅逐艦、2艘愛宕級驅逐艦,這都是遠超印度的現役艦艇的,再加上裝備的現代化、國產化,還有人員素質、技術儲備等方面,都高印度不止一個級別。

出雲級直升機驅逐艦

然後再說印度和韓國,這里就要重點說一下航空母艦的作用了。在海洋世界,航空母艦自然是非常重要的,是世界上最龐大、最復雜、威力最強的武器之一,說是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象徵一點也不為過。美國的海軍為什麼能冠絕全球,橫行世界,以航空母艦為核心的航空母艦戰斗群當居首功。但是,就目前來說,除了美國的航母,其他國家航母都是象徵性大於實用性,包括現在的中國(遼寧艦相當於訓練艦,已初步具備作戰能力但還需磨合)。單獨一航母並不是決定性的裝備,不健全的防空和反潛體系,航母就是個大號的海上棺材。

英國原本能動的全部退役,伊麗莎白沒裝彈射器,威爾士親王連飛機都沒有。法國和俄羅斯的航母都處於老化半殘狀態,巴西的可以忽略不計。泰國、西班牙、義大利的小玩具根本不值得計算,作戰能力不如日韓兩棲艦,其艦載機連最差的三代機都打不過。相比較而言,印度的維克拉瑪蒂亞號航空母艦是要好很多,但也僅此而已,因為印度海軍其他現役艦艇以及本國造船能力實在是太差了(和中日韓相比),戰斗人員素養也非常不高。

世宗大王號驅逐艦

印度的國產航空母艦是比中國001A航母早動工2年的,可現在,我們的001A都開始船塢注水,准備海上測試了,而三哥的國產航空母艦還沒有搞定。雖然韓國沒有航空母艦,也沒有核動力攻擊潛艇,可韓國是世界數一數二的造船大國,雖然在一些子系統上採用的國外裝備,但最起碼能夠保證能製造出來,而且不會耽誤服役時間。韓國海軍驅逐艦的主力是3艘萬噸級的宙斯盾驅逐艦KDX-3型,而印度海軍最新的P15A型加爾各答級驅逐艦也只有3艘服役,但戰力顯然不如KDX-3,還有3艘早已經落伍的P15型德里級驅逐艦和5艘老式拉吉普特級,也不如韓國的6艘KDX-2和3艘KDX-1。

值得注意的是,在加爾各答級驅逐艦的建造上,印度同樣是繼承了德里級驅逐艦上面的毛病,該船在90年代設計,直到2014年才正式交付,再想到印度航母的建造歷史,印度造船的拖延病已是絕症(這和國力、軍費開支、發展規劃、工業基礎等有關)。

加爾各答級驅逐艦

在護衛艦等千噸級以上的艦艇方面,印度海軍在質量上的確占優,但數量落後了。3艘國產的什瓦利克級護衛艦、6艘塔爾瓦級護衛艦,國產的P28型護衛艦建造緩慢,剛剛才服役2艘。韓國有6艘FFX-1仁川級護衛艦和7艘老式的蔚山級護衛艦,噸位上是不如印度,韓國第一艘FFX-2型大邱級護衛艦已下水,帶有垂發裝置和區域艦空導彈,在質量方面將彌補仁川級缺乏區域防空能力的缺點。

潛艇方面,除了兩艘核潛艇也再無優勢。印度目前擁有9艘基洛級潛艇和4艘209型潛艇,自行建造的第一艘P75型?魚級潛艇還未服役。而韓國一共有9艘德制209型張保皋級常規潛艇,9艘德制214型常規潛艇,另有更大的KSS-3型待建,完全碾壓印度。

總的來說,印度應該說擁有比韓國海軍更為雄心勃勃的海軍造艦計劃,但奈何薄弱的造船工業和混亂的工期管理。相反韓國的軍艦完全實現了100%自行建造,雖然他們在燃氣輪機、雷達、武器系統等方面全部求助於外援(有好爹),但良好的整合能力,讓他們的造艦速度相當快。再結合印度軍隊人員戰斗素質方面,醜事不斷,什麼自家潛艇發射導彈擊沉自家艦船、印度海軍軍官換妻、印度海軍艦艇到韓國訪問性騷擾韓國妹子等等。可見,印度海軍人員素質可見一斑。

印度閱兵

如果只是說規模和噸位的話,印度肯定排的進前三,但要從質量和戰鬥力來說,他們自己都沒有信心吧,畢竟什麼都靠買,買來了也不好好練,停留在紙上談兵的層次,戰鬥力能有多強?

B. 印度即將進入無航母時代了嗎

雖然印度一直號稱有三艘航母,但是印度實際在役的航母只有一艘從俄羅斯進口的維克拉瑪蒂亞號航母。在今年的4月份,維克拉瑪蒂亞號航母發生了火災事故,事故發生之後維克拉瑪蒂亞號航母受到了重創,需要拉回俄羅斯造船廠進行修復。這已經不是維克拉瑪蒂亞號航母第1次出現問題,從維克拉瑪蒂亞號航母改裝完成至今該航母就一直問題頻發。

實際上俄羅斯負責改造維克拉瑪蒂亞號航母的造船廠,並沒有建造航母的經驗,所以維克拉瑪蒂亞號航母從建造完成至今一直問題不斷。而這次維克拉瑪蒂亞號航母出現故障,印度再一次找到俄羅斯,准備將航母拉到俄羅斯進行維修。俄羅斯連自己的航母都修不好,更不要說幫助印度修航母了,假如印度把航母拉到俄羅斯進行維修,十年八年也不一定能修好。因此在未來幾年的時間裡面,印度肯定要進入無航母的狀態了。

C. 有人說印度的首艘航母堪稱世界極品,為何會這么說

因為它難產了多年,自從2005年開始宣布建造,完工時間遙遙無期,轉眼十五年就要過去了,結果它依舊處於「正在建造」階段

連建造用的鋼材也是印度研發了三年才產出的,而且國產航母因為印度焊接技術不到家,出現頻頻入水現象,航母居然出現進水現象,可見印度的建造水準。甚至還出現了航母甲板都焊接完畢,才發現發動機沒有安裝上去,實在是讓人震驚。印度國產航母在2013年被拉出來下水了一次,但離航母建造結束還遠遠不到。

印度國產航母頻頻出現各種意外,拖延到現在仍然看不到完工日期,前景堪憂

D. 匯報一下中國和印度的軍力.

領導你好!
現在開始向您匯報一下有關中國和印度的軍力情況:
中國和印度的國力比較是多大差距,經濟上從匯率GDP比較印度大約是中國的40%,即中國GDP為15000億美元,印度大約為6000億美元。PPP比較印度是中國的50%強。中國超過60000億美元,印度超過30000億美元。但我從另外角度觀察,印度的農業佔GDP的28%,中國佔12%。而印度糧食產量大約是中國的40%到45%,印度糧食產量2億噸左右,中國最高超過5億噸,去年為4.7億噸以上。另外在經濟作物和畜牧生產上中國遠遠超過印度,中國每年生產超過3億噸蔬菜,5000萬噸水果,5000萬噸水產品,另外各種肉類、糖、禽蛋、棉花等等中國都遠遠超過印度。印度基本上不生產蔬菜,印度教徒吃素,肉類生產非常少。印度的農業產值從好的方面估計也不會超過中國農業產值的30%,差的估計大約也就20%到25%。中國實際上GDP應該超過印度至少4倍。工業生產中國佔GDP的56%,印度佔30%左右。但實際上中國的工業超過印度大約6到8倍。中國在1978年其主要工業、農業和交通運輸、能源產業都遠遠超過2000年印度的產量。
在軍事上,首先看軍事技術。印度的導彈技術大約相當中國上世紀70年代到80年代水平,差距在20年以上。印度的烈火導彈的水平達不到中國巨浪1的水平。當時中國已經擁有洲際導彈和核潛艇,而印度到現在還不具備獨立發展這兩項技術的能力。印度發展的藍天防空導彈其彈體來源於前蘇聯的薩姆6,三叉戟低空導彈存在嚴重技術問題,性能還不如中國80年代發展的紅7。中國在當時高空防空已經發展了TMD的「反擊」。

航空技術是印度與中國差距最小的軍事技術領域。因為中國主要精力投入導彈方面,相對航空技術投入少,獨立能力比較導彈和航天技術差一些。但是來自國外的技術封鎖使中國的航空工業獲得了非常寶貴的獨立開發能力。印度航空工業一直依靠外國的技術援助,依靠外國產品生產許可證生產先進戰斗機,因此雖然在一段時期內印度裝備戰斗機比中國先進,但是印度一直沒有獲得完整的航空技術能力。在開放以後得到國外先進技術的支持以後,最近10幾年中國航空技術突飛猛進已經遠遠將印度拋在身後。這是綜合國力和綜合技術能力和工業能力的差距。中國出口技術給巴基斯坦的FC-1在近兩年不斷採用新技術升級使得其技術完全超過印度的LCA輕型戰斗機,在氣動設計、發動機、機載武器等方面優於LCA成為一型高性能中檔戰斗機。

在海軍裝備方面,印度根本沒有一個強大的造船工業,因此印度強大的海軍只能是沙灘上的大廈。印度的國產軍艦必須依靠外國提供全部技術,包括設計、船體材料和建造工藝、動力、武器、雷達以及總體等等。一旦失去外國技術援助印度立即一籌莫展。如核潛艇是印度一直夢寐以求的裝備,但外國由於防止核擴散條約的限制無法提供印度技術援助,幾十年印度只好乾等這毫無辦法。雖然印度已經特許生產過先進潛艇如德國209級和俄羅斯「K」級。但是現在印度還是要依靠外國來援助才能製造潛艇。中國核潛艇在1971年就下水了。現在中國海軍艦艇的技術水平已經基本達到歐洲的水平,超過俄羅斯。現在影響到中國軍工技術水平的主要是基礎工業水平。

在陸軍技術方面就更不用提了,印度到現在還不能生產155毫米重炮,自己搞的坦克陸軍不想要。進口重炮還要進口炮彈。總之在低技術的陸軍武器裝備上印度仍然沒有自主生產能力。

總體上看,印度的軍事技術主要依賴進口。只是在個別的方面如計算機方面可以自己生產,當然IC還要進口。

印度的軍事能力,依靠進口裝備和技術,印度保持了與中國相當的軍事技術裝備。因為中國龐大的軍隊不可能迅速全部換裝新裝備,同時也沒有這個需要。但是印度的軍事力量的發展極度不平衡。中國軍費使用上大致裝備采購、人員開支、訓練和裝備維護各佔三分之一。而西方發達國家在人員和訓練、裝備維護的開支比例更大一些。而印度的軍費開支主要是人頭費和裝備采購費,而訓練和裝備維護費佔比例不和理。海軍航母艦隊基本上是駐港艦隊,空軍飛機事故率居高不下,陸軍坦克等裝備的完好率極低都是這種情況的體現。印度的裝備體系非常混亂,表現出缺乏軍事管理能力。印度陸軍光步槍的子彈就有7.7毫米、北約7.62X51毫米、俄制7.62X54毫米、7.62X39毫米、5.56毫米等多種體制,而且在部隊裝備5.56毫米步槍以後,居然沒有安排子彈生產。只好到國際市場上采購了幾千萬發子彈。
哈哈!具體就上面這些了。請領導審閱。

E. 不吹不黑,如何評價印度造船實力

印度共有27家造船廠,其中中央企業6家,邦企業2家,私人企業19家。科欽造船廠和印度斯坦造船廠是印度最大的兩家造船廠。前者有2個船塢,可建造最大噸位為11萬噸的船舶,並已實際建造過2艘9.5萬噸位的油輪。同時,該船廠每年可培訓140名工程師。近些年,憑借自身高速發展,該船廠已經成功打入國際市場。後者共有1個船塢、1個裝配碼頭,可以建造最大8萬噸的船舶,但印度工業基礎薄弱,很多設備依賴國外,尤其是軍工方面。

2013年11月16日,印度購自俄羅斯的二手航母維克拉瑪蒂亞號(Vikramaditya )完成改裝升級工作正式加入印度海軍服役,成為印度海軍第二艘現役航母。維克拉瑪蒂亞號(Vikramaditya )航母標准排水量38000噸,其前身是前蘇聯基輔級戈爾什科夫號。 印度航母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印巴戰爭中發揮重要作用。

12月11日,印度海軍宣布將建造6艘攻擊核潛艇,以增強水下作戰能力,這個項目是印度海軍雄心勃勃現代化計劃的一部分。不過從印度海軍以往的經驗來看,它的主戰裝備項目無一不受制於薄弱的工業、糟糕的管理,不斷延期,這次攻擊核潛艇估計很難例外,實際上不論整體作戰能力還是艦艇工業水平,印度海軍與中國海軍相比,都有很大的差距。

印度海軍與中國海軍一樣,目前作戰能力建設、武器裝備發展都以航空母艦為核心,由於印度次大陸的地理環境,印度海軍一直想擁有二支航母編隊,以便能夠在東、西海岸同時保持航母存在,目前印度海軍擁有2艘航母,剛剛從俄羅斯引進的二手航母-維克拉瑪蒂亞號和維拉特號,後者因為年久失修已經決定在2016年退役,印度從2005年開始建造國產航母維克蘭特號,但是由於技術力量、工業基礎薄弱,工期一拖再拖,現在看來完工時間不會早於2018年。

F. 艦艇建造完成才會下水,為何印度的航母未建完就已經下水3次

造成這個問題的原因由以下兩個,首先第一個就是印度造船工業的落後,其次就是印度眼高手低,盲目的想追求大國地位,最後就是印度為了給其他急需的艦艇騰出一個船塢的位置。

最後要說的就是印度總是眼高手低,想要盲目的追求大國的地位,說成白話就是印度總想搞個大新聞,展示以下自己的大國地位,但是實際上印度的大國之名和其弱小的國力根本無法匹配到一起,這也就造成了印度海軍多次將沒有造完的維克特號航空母艦迫不及待地下水的原因了。

G. 印度首艘國產航母已經建造了十幾年,為何還沒有出海

印度首艘國產航母維克蘭特號,從建造起到現在,已歷時十餘年但仍未服役,造成現在這種情況的原因有,頻繁變更的設計圖紙;不適合建造的船塢以及造船廠;特種鋼材的缺乏;建造標準的有無;組織統籌的無奈;國家工業實力低下等等。

維克蘭特號原名為藍天衛士號,在計劃階段時由印度交由法國進行設計,在此期間印度政府不斷變更要求,導致圖紙成型一再拖延。建造標準的頻繁變更,充分的說明了印度政府對航母作戰需求的不清楚,以及對未來戰爭中航母的變化趨勢判斷不清晰。

建造航母更是一個國家工業實力的體現。印度現在正處於工業國家的初始階段,他們只能解決有無問題,但無法保證質量。但恰巧的是建造航母需要極為精細的高質量工業產品,印度現在的工業實力並沒有達到要求,所以也造成了現如今這個局面。

印度維克蘭特號航空母艦的一再延後服役,在世界軍艦史上都極其罕見。希望在有生之年能看到這艘傳奇航母的服役。

H. 真實的印度社會和實力到底怎麼樣

印度的實力增長較快,但和中國相比仍有較大差距:
1、中國和印度的國力比較是多大差距,經濟上從匯率GDP比較印度大約是中國的40%,即中國GDP為15000億美元,印度大約為6000億美元。PPP比較印度是中國的50%強。中國超過60000億美元,印度超過30000億美元。但我從另外角度觀察,印度的農業佔GDP的28%,中國佔12%。而印度糧食產量大約是中國的40%到45%,印度糧食產量2億噸左右,中國最高超過5億噸,去年為4.7億噸以上。另外在經濟作物和畜牧生產上中國遠遠超過印度,中國每年生產超過3億噸蔬菜,5000萬噸水果,5000萬噸水產品,另外各種肉類、糖、禽蛋、棉花等等中國都遠遠超過印度。印度基本上不生產蔬菜,印度教徒吃素,肉類生產非常少。印度的農業產值從好的方面估計也不會超過中國農業產值的30%,差的估計大約也就20%到25%。中國實際上GDP應該超過印度至少4倍。工業生產中國佔GDP的56%,印度佔30%左右。但實際上中國的工業超過印度大約6到8倍。中國在1978年其主要工業、農業和交通運輸、能源產業都遠遠超過2000年印度的產量。
2、在軍事上,首先看軍事技術。印度的導彈技術大約相當中國上世紀70年代到80年代水平,差距在20年以上。印度的烈火導彈的水平達不到中國巨浪1的水平。當時中國已經擁有洲際導彈和核潛艇,而印度到現在還不具備獨立發展這兩項技術的能力。印度發展的藍天防空導彈其彈體來源於前蘇聯的薩姆6,三叉戟低空導彈存在嚴重技術問題,性能還不如中國80年代發展的紅7。中國在當時高空防空已經發展了TMD的「反擊」。
航空技術是印度與中國差距最小的軍事技術領域。因為中國主要精力投入導彈方面,相對航空技術投入少,獨立能力比較導彈和航天技術差一些。但是來自國外的技術封鎖使中國的航空工業獲得了非常寶貴的獨立開發能力。印度航空工業一直依靠外國的技術援助,依靠外國產品生產許可證生產先進戰斗機,因此雖然在一段時期內印度裝備戰斗機比中國先進,但是印度一直沒有獲得完整的航空技術能力。在開放以後得到國外先進技術的支持以後,最近10幾年中國航空技術突飛猛進已經遠遠將印度拋在身後。這是綜合國力和綜合技術能力和工業能力的差距。中國出口技術給巴基斯坦的FC-1在近兩年不斷採用新技術升級使得其技術完全超過印度的LCA輕型戰斗機,在氣動設計、發動機、機載武器等方面優於LCA成為一型高性能中檔戰斗機。
3、在海軍裝備方面,印度根本沒有一個強大的造船工業,因此印度強大的海軍只能是沙灘上的大廈。印度的國產軍艦必須依靠外國提供全部技術,包括設計、船體材料和建造工藝、動力、武器、雷達以及總體等等。一旦失去外國技術援助印度立即一籌莫展。如核潛艇是印度一直夢寐以求的裝備,但外國由於防止核擴散條約的限制無法提供印度技術援助,幾十年印度只好乾等這毫無辦法。雖然印度已經特許生產過先進潛艇如德國209級和俄羅斯「K」級。但是現在印度還是要依靠外國來援助才能製造潛艇。中國核潛艇在1971年就下水了。現在中國海軍艦艇的技術水平已經基本達到歐洲的水平,超過俄羅斯。現在影響到中國軍工技術水平的主要是基礎工業水平。
在陸軍技術方面就更不用提了,印度到現在還不能生產155毫米重炮,自己搞的坦克陸軍不想要。進口重炮還要進口炮彈。總之在低技術的陸軍武器裝備上印度仍然沒有自主生產能力。
4、總體上看,印度的軍事技術主要依賴進口。只是在個別的方面如計算機方面可以自己生產,當然IC還要進口。
印度的軍事能力,依靠進口裝備和技術,印度保持了與中國相當的軍事技術裝備。因為中國龐大的軍隊不可能迅速全部換裝新裝備,同時也沒有這個需要。但是印度的軍事力量的發展極度不平衡。中國軍費使用上大致裝備采購、人員開支、訓練和裝備維護各佔三分之一。而西方發達國家在人員和訓練、裝備維護的開支比例更大一些。而印度的軍費開支主要是人頭費和裝備采購費,而訓練和裝備維護費佔比例不和理。海軍航母艦隊基本上是駐港艦隊,空軍飛機事故率居高不下,陸軍坦克等裝備的完好率極低都是這種情況的體現。印度的裝備體系非常混亂,表現出缺乏軍事管理能力。印度陸軍光步槍的子彈就有7.7毫米、北約7.62X51毫米、俄制7.62X54毫米、7.62X39毫米、5.56毫米等多種體制,而且在部隊裝備5.56毫米步槍以後,居然沒有安排子彈生產。只好到國際市場上采購了幾千萬發子彈。
5、從歷史上看,印度從來是在戰爭發動前突擊在國際軍火市場上采購彈葯和武器零部件來提高裝備的完好率和戰備率。這樣的情況使得印度非常難以應付突發的大規模軍事沖突。下卡吉爾沖突就是例證。印度在這樣一場小規模的邊境沖突中,對手還是穆斯林武裝,幾乎用光了庫存的大口徑炮彈,戰後在國際市場突擊采購。從這種情況來看,印軍雖然裝備比較先進,但後勤和管理非常落後,這在1963年與中國的邊境沖突中已經表現出來了。但現在並沒有顯著改進,這是印軍的軟肋。印軍沒有能力進行一場較大規模的局部戰爭,如朝鮮戰爭規模,甚至如上甘嶺戰役這樣規模的戰役也沒有能力持續進行,上甘嶺美軍消耗炮彈130萬發,志願軍消耗炮彈40萬發,戰役持續40多天。
從以上分析,印度的硬實力比中國有非常大的差距,特別是長期競爭的潛力方面差距更大。局部沖突中雙方的技術差距不明顯。但可以運用的戰術方面的差距和後勤能力仍然存在著顯著差距。

I. 印度人為什麼沒有潛艇

印度為了積累核潛艇技術,特意在1988年,向前蘇聯租借了一艘核潛艇,從此長期保持著租借一艘俄核潛艇的狀態,雖說價錢不便宜,但是印度藉此培養出了本國的核潛艇操作官兵,同時也了解了核潛艇的結構。

後來又借著俄羅斯經濟困難之機,迫便俄同意幫助印實施核潛艇計劃,同時還通過各種渠道與法國等國聯系以獲得相關技術。這樣到2000年左右時,印度終於開始在本國造船廠內,開始建造第一艘核潛艇:「殲敵者」號,2009年7月26日下水,讓印度成為第6個擁有核潛艇的國家。

J. 印度人為什麼不繼續用英國航母

因為英國航母不滿足印度的軍事需求,英國航母的噸位屬於輕型航母,而印度需要中大型航母,並且這個航母技術比較落後。

閱讀全文

與印度為什麼沒有造船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英國有多少人打新冠疫苗 瀏覽:857
為什麼印度人叫印度三哥 瀏覽:94
人民幣五千可以換多少越南幣 瀏覽:873
中國有哪些疾病和災難 瀏覽:453
中國代工的耐克如何 瀏覽:854
義大利的餐館在哪裡用英語怎麼說 瀏覽:240
肯塔里在印尼什麼省 瀏覽:118
印尼買房子需要多少錢 瀏覽:519
在越南出國工作如何 瀏覽:801
越南網站看延喜攻略網址是什麼 瀏覽:307
越南紅雞一斤多少錢 瀏覽:429
義大利進口電腦裁床有什麼牌子 瀏覽:849
20歲以下的中國人有多少人 瀏覽:284
在哪裡有批發便宜的越南泡沫拖鞋 瀏覽:414
佩奇義大利面視頻怎麼做 瀏覽:952
伊朗藏紅花什麼人不能吃 瀏覽:730
藝術鑒賞常識中國畫如何欣賞 瀏覽:206
印度和主要流經哪個平原 瀏覽:207
義大利語和西班牙語哪個簡單 瀏覽:996
韓國伊朗和義大利哪個發達 瀏覽: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