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度資訊 > 印度人口2018是多少

印度人口2018是多少

發布時間:2022-08-16 23:02:49

⑴ 世界人口最多的

1、最新2018世界人口排名出爐,中國依舊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2018年中國人口數量為14.05億,佔全世界人口的18.82%。

2、印度緊隨其後,2018年印度人口數量為13.04億,已經大幅逼近中國,相信不久之後印度就將超越中國成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

3、排名第三的是美國,2018年美國人口數量為3.22億。

⑵ 印度13.53億人口,為什麼不控制

2018年印度人口達到13.53億,僅比我國人口少4千萬,在2000年的時候,印度的人口只有10.57億,同年我國的人口為12.63億,比印度多出兩億多人。也就是說印度只用了20年的時間,便增長了接近3億人口,按照印度的這個增長速度,再過五六年的時間,印度將成為世界頭號人口大國。熟悉地理的朋友都知道,印度的國土面積為298萬平方千米,還不到我國領土面積的三分之一。那麼超過13億人集中在不到300萬平方千米的國土上,印度國內為什麼沒有人滿為患呢?

第三個原因是印度撫養子女的成本較低,印度的經濟相對落後,消費水平也比較低。印度一個家庭撫養三五個子女十分正常,反觀一些發達國家地區,父母培養子女的成本非常高,即使在高補貼的情況下,仍然很少有人願意撫養多個子女。當然從長遠的角度來看,印度人口增長肯定會有一個峰值,否則按照印度的人口增長速度,遲早有一天印度會人滿為患出現糧食危機。

⑶ 世界上最多人口的國家

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是中國。截至2017年末,中國大陸總人口:13億9008萬人,(包括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現役軍人,不包括香港、澳門和台灣以及海外華僑人數),比2016年增加737萬人,2017年全年出生人口1723萬人,死亡人口986萬人。

歷史上,中國人口一直保持世界人口較大比例。1850年中國人口約4.5億,佔世界人口的38%。1850年至1950年中國人口增長快。1949年年末,中國大陸人口為6.12億,佔世界人口比例為25%。1950年起,由於生產發展、人均壽命提高,世界各國人口迅速增長。到1990年末,中國人口已達12.3421億人,但佔世界人口比例一直保持在29%左右。

(3)印度人口2018是多少擴展閱讀:

世界上約有200個國家和地區,其中人口1億以上者有13個國家,它們是中國、印度、美國、印度尼西亞、巴西、巴基斯坦、俄羅斯、奈及利亞、孟加拉國、日本、墨西哥、菲律賓、衣索比亞。這13國人口總數共有43.5億多,約佔世界總人口的63.11%。

人口數量上億國家:

中國:1,405,372,834(2017年)

印度:1,304,200,000(2017年)

美國:322,760,000(2017年)

印度尼西亞:257,740,000(2017年)

巴西:205,290,000(2017年)

巴基斯坦:1.89(2016年)

奈及利亞:1.822(2016年)

孟加拉國:1.6(2016年)

俄羅斯:1.441(2016年)

日本:1.27(2016年)

墨西哥:1.27(2016年)

菲律賓:1.007(2016年)

衣索比亞:1.024(2016年)

⑷ 印度會成為世界第一大國嗎

以人口基數來講,印度的人口早已突破十億,從領土面積來講,印度位列世界第七,可以說印度已經具備了成為超級大國的標准。
截至2018年底,中國人口數量約為13.95億。據據OurWorldInData數據顯示,2018年印度人口為13.54億。換言之,目前中國人口大約比印度多4100萬人。在80、90的一代記憶中最深刻的數字是應該是12.95億,而這個數據來自2000年的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也就是說中國在十八年的時間里人口增加約1億,平均一年增加人口約555萬。
再看印度,在2017年的時候,印度人口約為13.3億,到2018年已經接近13.5億了,也就是說其人口在一年時間里就增長了近2000萬,而且印度政府對人口數量增長持開放態度。
實際上,聯合國早在2017年就發布《世界人口前景展望:2017年修訂版》的報告。報告顯示,在2024年時,中國和印度的人口都將達到14.4億,之後,中國的人口數量將相對保持穩定,而印度人口數量則將繼續上升,並在2050年達到16.6億。

⑸ 印度和中國哪個人口多

印度人口多,2022年3月4日,印度總人口超過了中國,成全球第一,達14億1千6百萬左右,而中國第七次人口普查顯示,總人口為14億1千2百萬,比印度少將近400萬。而我們國家的人口拐點恐怕最近一兩年就會出現,正式進入負增長時代。

人口負增長帶來的效應也會隨之而來,首先隨著城鎮化的發展,無人村會越來越多,像鶴崗那樣的小縣城也將逐漸增多。另外年輕人越來越少,老人越來越多,國家的養老負擔將使得經濟增長很難保證高速狀態!

印度人口指數

在2018年期間,預計2019年印度人口將增加17,034,447人,到2019年初達到1,370,048,541人。自然增長預計為正數,因為出生人數將超過死亡人數17,589,183人,如果外部移民保持上一年的水平,人口將減少554,736人。

這意味著離開印度永久定居在另一個國家(移民)的人數將優先於移民到該國的人數(他們不是本地居民),以便在那裡定居為永久居民(移民) 。

性別比例:1.07,男性:701,287,397名,女性:656,937,543,印度人口2018年,印度人口預期壽命,印度平均壽命(男女)為66.8歲。


⑹ 298萬平方公里的印度,人口近14億,印度為何不控制人口

根據2018年印度人口普查結果顯示,印度總人口數已經達到了13.53億,它不僅是全球第2個人口超過10億的國家,根據印度每年超過2000萬的人口增長速度推算,印度很快就將超越中國,成為世界人口第一大國。當然,鑒於印度混亂的管理和低下的行政效率,再加上印度官員們的一貫不靠譜,我們甚至有理由懷疑,印度人口早已超過了中國,成為事實上的人口第一大國。

近些年來,印度綜合國力、經濟與往日相比有了較大發展,但是,印度高速增長的人口,給這個發展中國家帶來巨大的糧食、水資源、環境、住房、就業等壓力,更幾乎將印度經濟增長的紅利消耗殆盡,尤其是印度每年的糧食產量,甚至都趕不上新增人口的幅度。既然印度人口快速增長已經給印度的經濟、社會進步帶來了如此多難題,那麼,印度政府為什麼不控制人口增長呢?

印度婦女

最後,印度避孕知識、措施普及不利,計劃生育工具也面臨著供不應求的局面。據印度學者調查統計發現,印度1.68億對合法夫妻中,竟然只有44%的夫妻會採取行之有效的避孕措施。至於不採取避孕措施的人,主要集中在文化程度低下,交通和通訊不便,沒有足夠的計劃生育工具的農村。

最神奇的是,近些年來,印度社會還普遍形成這樣一種認知:迅速增長的人口並非負擔,而是優勢,因為,目前印度是全世界人口最為年輕的國家之一,比之老齡化的西方社會,印度社會顯然更年輕,也更有活力,印度將其視為人口紅利,並因此沾沾自喜。所以,印度對於自身人口的迅速增長,不但沒有那麼擔憂,反而視之為印度的優勢。這些問題讓印度高速增長的人口,猶如一批失去控制的野馬,加劇沖擊著印度經濟、社會進步的發展。

⑺ 印度有多少人口

2018年印度人口總人數約為:13.53億人,相當於17.74%的的世界總人口。

⑻ 印度有多少人口

印度人口有13.24億。

印度的人口為13.26億人(2016年),是世界上僅次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第二人口大國,人口數世界排名第二。其中男性人口6.237億,女性人口5.865億。

根據普查結果,過去十年,印度人口增長率為1.764%,較2001年人口普查時的2.115%出現明顯下降。普查結果還顯示,印度擁有自獨立以來的最低兒童性別比例,即男女比例為1000:914。

B.s.古哈於1935年,將印度的種族劃分為五個主要類型:尼格羅人(the Negroids)、原始澳大利亞人(the Proto-Austroloids)、地中海人(the Mediterraneans)、迪納拉人(the Alpoinarics)以及印度土著人。

印度的民族及人口佔比:

1、印度斯坦族(HINDUSTANI)

該族佔印度總人口的46.3%,主要分布在印度北方邦、中央邦、哈利亞納邦、比哈爾邦和拉賈斯坦邦等地。多數人信奉印度教,部分人信奉伊斯蘭教、佛教、基督教和耆那教等。大部分操印地語,少數人說烏爾都語。主要以務農為業。

2、泰盧固族(TELUGU)

該族佔印度總人口的8.6%,又稱安得拉族。主要分布在安得拉邦。大多信仰印度教,其次是伊斯蘭教和基督教。安得拉人嗜吃辣椒,喜歡喝茶。

3、孟加拉族(BENGALI)

該族佔印度總人口的7.7%,主要分布在西孟加拉邦、比哈爾邦和奧里薩邦等,操孟加拉語,大多數人信印度教。主要從事農業。

4、馬拉地族(MARATI)

該族佔印度總人口的7.6%,主要分布在馬哈拉施特拉邦。主要信奉印度教和佛教。馬拉地人喜歡摔跤,還善於打板球、曲棍球和羽毛球。

5、古吉拉特族(GUJARATHI)

該族佔印度總人口的4.6%,主要分布在古吉拉特邦。操古吉拉特語,多數人信仰印度教,少數人信伊斯蘭教和耆那教。主要從事農業,手工業也較發達。

6、加拿達族(KANNADA)

佔印人口3.87%,說加拿達語,分布在卡納塔卡邦。

7、馬拉亞拉姆族(MALAYALAM)

佔印人口3.59%,說馬拉亞拉姆語,分布在喀拉拉邦。

8、旁遮普族(PUNJABI)

該族佔印度總人口的2.3%,主要分布在印度旁遮普邦,大部分人操旁遮普語,少數操印地語和烏爾都語。信奉錫克教和印度教。多數人從事農業,少數人從事畜牧業和手工業。旁遮普人能歌善舞。

9、阿薩姆族(ASSAMESE)

主要分布在印度的阿薩姆邦,操阿薩姆語。信奉濕婆神。多從事農業、畜牧業。以大米為主食,尤其喜歡喝茶。

10、奧里薩族(ORISSAI)

主要分布在奧里薩邦。奧里薩人主要信奉印度教,奧里薩一向被譽為印度教之鄉,素有印度教聖地之稱。奧里薩人以米飯為主食,衣著簡單樸素。

⑼ 印度的總人口是多少

按照國家統計局發布的信息,截止到2019年年底,中國(指的是中國大陸)的人口總量剛剛突破14億,具體約為140005萬人,比上年末增加467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84843萬人,鄉村常住人口55162萬人,城鎮人口占總人口比重(城鎮化率)為60.60%。


從性別結構看,截止到2019年年底,中國的男性人口總數約為71527萬,佔比約為51.09%;女性人口總數約為68478萬,佔比為48.91%。南生注意到,最近幾年中國新增人口均只有幾百萬,到2019年更是不足500萬,由此可見當前的二孩政策效應正明顯消退。

中印兩國人口差距大幅縮小

按照「人口時鍾」的信息,截止到2020年2月初,印度的人口總量已經超過了13.89億,接近13.9億了。其中,印度的男性人口約為7.1733億(已經超過了中國男性人口),占人口總量的51.6%;女性人口接近6.72億,占人口總量的比例約為48.4%。


南生注意到,2018年,印度人口還只是13.53億,一年多點時間,人口就新增了約3600萬。2018年中國大陸的人口總量約為13.95億,比同期印度的人口(13.53億)多了約4200萬。但現在,兩國人口的差距縮減到1000多萬。

按此推算,那是不是僅需一年,即在2020年印度人口就有可能會超過中國呢?當然了,咱們並未加上港澳台的人口,若加上那印度人口追趕的時間或將再度延遲一兩年,但整體「被趕超的趨勢」未改變。

印度人口質量,仍有待提升


不論是一年或兩年,印度人口終將會超過中國,成為全球人口最多的國家,但是與中國人口相比,印度人口的整體「質量」仍有待提升。首先是印度人口受教育程度偏低,尤其是女性人口受教育程度較低。按照經合組織(OECD)官網上的數據,印度高中女生的畢業率僅為33%,是全球主要國家中最低的。

其次,印度需要解決飢餓問題。數據顯示,近年來印度的糧食產量均不足3億噸,而咱們中國的糧食產量已經連續數十年超過6億噸了——這意味著印度的人均糧食,不到中國人均的一半。


按照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公開的信息,印度境內大約有2.3億人口處於營養不足狀態,佔全球飢餓人口27%,高居世界之首。印度5歲以下兒童有43%體重過輕,而這項數值也高居世界之首。

第三,人口壽命。世衛組織的數據顯示,印度的人均壽命68.3歲,在全球處於較低水平。而咱們中國的人均壽命已超過了77歲,大幅領先印度。這也從側面說明了印度的環境、醫療、衛生等領域大幅落後中國。本文由【南生】整理並撰寫,無授權請勿轉載、抄襲!

⑽ 印度人口 和 中國 人口哪個多

印度人口 和 中國 人口哪個多?在2018年的人口普查中,中國人口多於印度人口。
印度2017年人口為13.38億人,2018年的總人口為:13.53億人;中國2017年總人口:13.90億人,2018年的總人口為:13.95億人。
(10)印度人口2018是多少擴展閱讀:
截至2018年末中國大陸總人口:13億9538萬人(不包括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和台灣省以及海外華僑人數),比2017年末增加530萬人 ,2018年全年出生人口1523萬人;死亡人口993萬人 ;人口自然增長率為3.81‰
印度人口的結構主要以語言、宗教以及種姓來劃分。2011年3月31日公布的人口普查的初步結果是12.1億。至2016年終,印度人口已經達到13.26億,佔世界總人口的18%。印度人口年增長率為1.2%。

閱讀全文

與印度人口2018是多少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為什麼印度人叫印度三哥 瀏覽:94
人民幣五千可以換多少越南幣 瀏覽:873
中國有哪些疾病和災難 瀏覽:453
中國代工的耐克如何 瀏覽:854
義大利的餐館在哪裡用英語怎麼說 瀏覽:240
肯塔里在印尼什麼省 瀏覽:118
印尼買房子需要多少錢 瀏覽:519
在越南出國工作如何 瀏覽:801
越南網站看延喜攻略網址是什麼 瀏覽:307
越南紅雞一斤多少錢 瀏覽:429
義大利進口電腦裁床有什麼牌子 瀏覽:849
20歲以下的中國人有多少人 瀏覽:284
在哪裡有批發便宜的越南泡沫拖鞋 瀏覽:414
佩奇義大利面視頻怎麼做 瀏覽:952
伊朗藏紅花什麼人不能吃 瀏覽:730
藝術鑒賞常識中國畫如何欣賞 瀏覽:206
印度和主要流經哪個平原 瀏覽:207
義大利語和西班牙語哪個簡單 瀏覽:996
韓國伊朗和義大利哪個發達 瀏覽:984
如何通過中國農業銀行atm轉賬 瀏覽: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