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印度公然侵略卻心安理得,印度到底是如何徹底吃掉錫金的
其實印度就是坐收漁翁之利,在多年以前印度和錫金同為英國的殖民地。當英國撤出印度和錫金的時候,印度剛剛獨立,所以開始了他的侵略擴張之路。在這個時候錫金成為了印度的控制國,成為了印度的一個保護國。錫金要求獨立,但就是因為這件事情他被印度所侵略吞並。
1968年,錫金發生了反印示威,要求獨立,但不久被印度派兵,接管了錫金政府的一切權力。1974年,錫金舉行大選,在印度的操控下,國民大會通過決議,規定錫金成為印度的一個「聯系邦」。1975年,印度軍隊解散了錫金國王的宮廷衛隊,軟禁錫金國王,印度徹底吞並錫金。
是因為當時美蘇兩個超級大國爭霸,印度作為南亞大國,成了香餑餑。美蘇兩國為了拉攏印度,自然不會管錫金這個小國的死活。而我國正值特殊時期,更是鞭長莫及。於是,最後就便宜了印度。
2. 印度為什麼要吞並錫金中國最後為什麼也承認了
英國從這片兒撤走以後,印度就當了本地的大王,開始強行「保護」錫金。和錫金簽了個《和平條約》(1950年),這個條約主要規定了印度的義務和權利,比方說印度政府負責錫金的防務和領土完整,印度有在錫金境內駐軍的權利,錫金政府未經印度政府事先同意不得輸入任何武器和軍用物資,錫金的對外關系由印度政府辦理和調節,錫金政府不得同任何外國交往。
這是騎在脖子上拉屎還讓人說香啊!
喪權辱國就是這啊!
然而錫金只能忍,不然呢? 錫金南口與印度相接,北靠高山,與中國人煙斷絕,事事依賴印度。您倒是不想寄人籬下,實際上呢?
大概到了中國文革時代的末期,印度忽然想明白了,它對錫金說,要不你自願加入印度吧?
錫金國王不願意,印度就很生氣,印度說你要不願意那我只好把國王軍解散了。它還真把國王軍解散了,於是錫金的親印派主持大局,表示錫金決意自願加入印度。
錫金國內當然有反對者,而且反對者舉辦的運動很強力。結果就是死路一條,鎮壓這種事,打死有組織的反抗,幹掉幾千人,關上幾萬人,讓他們知道後果,也就沒人敢鬧了。
印度的鎮壓就是這么辦的,往錫金各地派了警察,碰見不聽話的就往死里揍,你能有什麼辦法?這事兒國際上都抗議過,沒什麼用。中國那時忙著搞文革,制裁是制裁不了的,發過幾篇譴責,也就沒了下文。之所以到這個世紀初還不承認印度對錫金的主權,有人認為是以此要挾印度承認中國的西藏主權。但這就久遠了,個人認為其實主要原因還是此前中印之間的關系不佳,後來又剛好可以作為交換條件,便在國家列表中默默拿掉了錫金。
時間久了,錫金也忘了自己的出身,融為了印度的一部分。不過,相信很多年長一些的朋友,都應該在課本中背誦過和我國接壤的國家,其中有一句就是說:尼泊爾、錫金和不丹。
3. 就是一個南亞小國的錫金,印度為何要全力吞並它
4. 遲遲沒能拿下斯里蘭卡的印度,為什麼卻能一口吃了錫金
印度離斯里蘭卡最近的距離只有30里,可以說是近在咫尺,而且斯里蘭卡位於印度洋的中央,是海上貿易的必經之路,位置十分重要。印度被稱為蘭亞惡霸,四處搞事情,還一口生吞了錫金,為何卻遲遲沒能拿下近在咫尺的小鄰居斯里蘭卡呢?
對於這個問題,如果印度是一個活人的話,他肯定會這么說:這是一段悲傷的故事,都是淚啊……
但如果成為一個獨立的國家,那麻煩就大了,印度不但要面對無法染指斯里蘭卡的結果,而且泰米爾人如果建國成功,那麼印度境內的泰米爾人也有可能效仿,那印度也可能陷入內亂。
5. 錫金王國為什麼會被印度吞並國王做了什麼措施
在上世紀七十年代之前,在我們的眾多鄰國中,還有一個錫金王國的存在。曾經的錫金王國,地處喜馬拉雅山脈東段南坡,是一個面積只有7000多平方公里的山地小國。在中原王朝眼裡,古時候的錫金,很長時間被稱作為“哲夢雄”,而且還處於吐蕃的勢力管控范圍之內。
自感難以保全的錫金國王佩登東杜南嘉,希望能夠得到美國的聲援和支持,為此他還特意婚娶了一位美國名媛為王妃。但他不知道的是,在南亞政治格局上,美國的屁股是坐在印度這邊的,因此即使是娶了美國女人,錫金王國也難以避免亡國的命運。
1975年,在印度的一手操控下,錫金被印度強行吞並。國王佩登東杜南嘉只好流亡美國,建立流亡政府,但最終只能客死異鄉。如今名義上的錫金國王,是第13代國王旺秋丹增郎加,他從不願意承認錫金王國的滅亡,可是木已成舟,沒有一個國家再在意他們的存在了。
6. 錫金只是南亞你一個小國,為何印度想盡辦一切法要吞並它
這就與印度一直以來的“理想”有關了,印度是南亞地區最大的一個國家,自從印度在二戰後得到了獨立後,就一直想著印度的復興,希望自己能夠成為印度洋的“老大”。所以錫金就是印度擴展勢力的一部分,也是印度為了加強管理東北地區。
在十九世紀的時候,錫金是印度和英國共同的土地,所以說沒有什麼國家會“欺負”它的,但是在英國退出了錫金後,錫金就只能選擇印度了。作為錫金鄰國的東巴基斯坦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的宣布了獨立,這就對錫金有了更大的威脅,所以錫金在1975年的時候宣布成為印度的一部分。
7. 當年印度為何非要吞並錫金王國呢
從世界歷史來看,近代叢林時代基本上在二戰後結束,任何國家都不能隨意滅國,吞並國家領土。即便是美國、蘇聯這兩個世界最強大國家,在戰後,都沒有吞並一個國家,美國更是發動幾十次戰爭,都沒有吞並一寸土地。但是唯一例外的就是印度,印度在1975年冒天下之大不韙,吞並了錫金王國,引發世界憤怒。為此,其實直到現在,很多人都不明白,當年印度為何非要吞並錫金王國呢?其實根本原因只有一條。
而錫金王國的位置,那是西里古里走廊核心,占據這里,可以擴大西里古里走廊縱深,使得這里更加穩固。可以看到,印度這么干最大的原因,那就是為了鞏固西里古里走廊,保障東北部的安全。所以不惜激怒世界,也要吞並錫金王國,可憐錫金王國實力太弱,毫無反抗之力,最終被滅,消失在世界上。
8. 四張精確地圖揭示,印度為什麼要吞並錫金
錫金處於不丹和尼泊爾之間,面積0.7萬平方公里,人口60萬左右(2011年)。錫金古稱哲孟雄,7世紀時是吐蕃(西藏)的一部分,9世紀時成為獨立的部落,文化上和西藏基本一樣,信仰藏傳佛教。17世紀建立錫金王國,臣服於西藏,是中國的藩屬國。
印度成為英國殖民地以後,錫金也遭到英國侵略,1887年被英國強占。1947年,印度獲得獨立的同時,錫金、尼泊爾、不丹也成為獨立國家。但是印度憑借其強大的軍事實力,一直在試圖控制錫金,錫金先是在50年代淪為印度的「保護國」,到1975年,印度徹底吞並錫金。
那麼,印度為什麼要吞並錫金?
從地圖上看一下錫金的戰略位置就清楚了:
印度很怕在某些時候,咽喉地帶西里古里走廊被人切斷。在「三哥」看來,佔領錫金並派重兵把守乃堆拉山口,可以緩解這一劣勢。
印巴分治後,印度本土與印度東北部只有一條狹窄的西里古里走廊相連。這條走廊最狹窄的地方只有20公里,而且是位於叢山峻嶺之間,道路交通十分艱難。
印度東北部各邦與印度文化和宗教信仰截然不同,而印度也非常歧視他們。所以印度東北諸邦歷來有大量的地方武裝,分離傾向明顯,令印度十分頭疼。
印度為了加強對東北部的控制,也為了防範中國,鑒於錫金戰略位置十分重要,於是,印度逐步吞並了錫金。
橘黃色區域是中國藏南地區。
二戰後,吞並主權國家一般會受到國際社會的嚴厲斥責,尤其是歐美「道德婊」。但是在這件事上,歐美蘇聯都沉默了。因為印度與西方和蘇聯都很友好,有大量的共同利益,美蘇默認了印度吞並主權國家的惡劣行徑。
當然印度之所以有恃無恐,除了國際環境有利,就是它的軍事實力在南亞是無敵的存在。印度雖然多數人並不尚武,但是他們有幾個民族和地區是尚武的,比如錫克教徒,旁遮普邦等。印度在南亞比較好戰,加上英國殖民帶來的優越性,印度欺負小國還是不遺餘力的。相比之下,錫金太過弱小。
9. 錫金只是南亞一個小國,為何印度想盡辦一切法要吞並它
印度一直以來都是被認為是有大國潛力的國家,這在西方國家當中是一個普遍認知,但是這個普遍認知是要打雙引號的。而印度也是頗有信心想要一同南亞,吞並錫金對於印度的南亞統治計劃來說是一個必須要走的步驟,也是解除自身威脅的一個必要步驟。
錫金的地理位置相當的重要,印度在未吞並錫金之前是分為兩塊的,中間有一個中間有一個西里古里走廊,要是有人從中截斷走廊,那麼印度東北部就與印度本土分離出去了,極難給予支援。東北部的印度就會成為敵人的囊中之物,任由宰割。而印度佔領錫金之後,西里古里走廊則會向北擴張,增加印度的防守面積,並能對目標施以威脅,這個目標咱們就不多談,都知道是哪個。
別無他法的民族主義組織,只能走上街頭,搶奪當時在駐的印度軍警武器,但是這樣未經訓練的民眾肯定不是印度軍隊的對手。印度也發現中國騰不出手來支援錫金,悍然進攻錫金國王王宮,囚禁國王。之後,印度利用公投,將錫金合並為印度的一個邦。這樣印度終於拿到了在軍事以及地緣上來說都極為重要的錫金。
10. 錫金就是南亞一個不起眼的小國,印度卻要不惜一切代價吞並它,這是為何
印度不惜一切代價想要吞並的不只是區區一個錫金,其更遠大的目標是稱霸整個南亞,做印度洋的霸主。這對印度很重要,印度是個很驕傲的民族,他們也是有些極其燦爛悠久的文化歷史,在很久以前,他們也曾走在人類的前列,也曾創下極其偉大的文明。
這樣一來印度就相當於加固了自己的國防,也擴大了自己的勢力,使得巴基斯坦不再敢輕易同自己交戰。印度這樣也在為自己下一步動作作鋪墊,偌大一個印度洋,印度想要全面地完美地管理是很不容易的,這非得要進一步擴大自己得領域才可以很好的掌握制海權。於是整個南亞便成了印度的垂涎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