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度資訊 > 古印度說的龍指什麼

古印度說的龍指什麼

發布時間:2022-08-17 15:08:10

① 神話傳說中的龍是怎麼定義的

龍的起源自古以來說法眾多,莫衷一是,諸說中又不外乎歸於兩大類,即有與無的問題,而這兩大陣營中,又各分兩種說法,持無論者,或謂圖騰崇拜(即無其實物,而是古人取各生物諸部分添加而形成),或謂憑空捏造(不僅龍無有,古代與龍有關的黃帝等人等事亦皆是虛構,龍只是一個幻想);而持有論者,有謂他物誤認(如蛇、馬、飛碟等),有謂確有其物(即有其實體不虛之生物),如此虛虛實實爭論不休,成為千古一大謎團。中國人自詡為龍的傳人,而佛教中又確認龍為實有其物,故我一直以來很是關注這方面的有關論述,然一因自揣淺陋,未敢輕發言論,二來自己近年來一直忙於著書,實無暇於其他。近見上海何新先生《龍:神話與真相》專著,仔細拜讀之後,深感有必要一陳自己淺見,因何先生是古文化考證大家(此書系何新古經新解之第四卷,封底介紹說「何新是名震中外的著名學者。其在政治、經濟、國際關系方面的研究早已素為人知。他在中華古典文化方面的研究,更為獨樹一幟」),此書中對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龍作了詳盡的考證,圖文並茂,又兼此書已是公開出版(至今已是第三個版本),相信必會對學術界造成一定影響。他所持的「龍的生物原型是上古存在於中國古陸的鱷類或鯨類動物」這一觀點,雖說未能得到全體認同,但可以說是正面設定答案的一本專著,如著名人類學、古生物學家賈蘭坡先生評論曰:「書寫得很好,考證詳實。這是目前解釋『龍』最好的一本書」。何先生自己也說有許多人反對他的結論,但我對他的認真態度是傾向於同情的,因他的考證某些方面是有道理,不能一概反對掉,但我認為他的書中也有許多缺點,如他錯將中國文化中一些探索性說法當作了證據(我認為中國古人亦未認知真龍,亦處在不斷探索中),導致他將「龍子」當作了真龍。又兼他對佛法認識不深,不知龍並非是中國獨有,以此有了以偏概全之嫌,如他以訓詁學考證龍,我認為這只是一種方法,絕不可當作依據,我少時亦專心於訓詁學,這對於考證中國古文化很是有用,但卻不能通用於世界,中國文字與印度文字不同,但卻都有著龍文化,龍是世界的,不能用一種文化來為世界文化作出定論。基於此,我抽出時間來依照佛法主要談一下對龍的認識,說明何先生的考證只見中國漢地衍變之龍,而尤未明真龍之相狀也,最終並給出佛法中龍的起源及真相。本文擬以四篇來闡述龍的來源及種種傳說,第一篇主要說明中國文化中的龍多為探索性報告,非必定已掌握真龍之相,以此說明何先生的結論還為時尚早;第二篇接續探討佛教文化對中國文化中的龍所造成的影響,使人確知中國文化中的龍並不完整;第三篇排除龍是其他生物的可能性,兼介紹印度、西藏等地所說龍的記載種種;第四篇論證龍是存在的,並依據佛經中的記載說明龍的起源及有關方面,希望能為讀者正確、全面的了解龍帶來幫助。 首先應該指出的是,龍的傳說並不只存在於中國,雖然中國自稱是炎黃子孫、龍的傳人,但這只表示中國對龍是一種積極的崇拜而已,而世界上許多國家亦有龍的傳說,如佛教起源地印度就有很多龍的說法,古印度有崇拜龍蛇的那伽族(龍族),因此龍是世界性文化,並不能單獨以某個地域文化來武斷定論。好在何先生似乎亦認知到這一點,因此他只是稱「中國龍的生物原型是鱷類或鯨類動物」,並未說龍就是鱷類或鯨類,這似乎是可以諒解的。因為中國文化談龍是有些籠統的,鳥、魚、蟲中皆可有龍,說鱷、鯨為龍,也沒什麼不可以,我亦認為古人曾將鱷類歸於龍屬,但非真龍。但既然龍是一種生物,中國、印度乃至世界各地均有之,那麼,說中國的龍是鱷類,這裡面又包不包括世界范圍中所屬的龍呢?如包括,則不合乎他的命題,如不包括,則又說明他的結論還不是絕對的。何先生是文化大家,如果他不是犯了以偏概全的錯誤,我想他的成就會更大,他總欲以一個事物解釋一切,如說龍是鱷類或鯨類,接著又將古代所說的玄武(龜蛇同體之神)、雷神、鬼、狐狸精亦釋為鱷類(即他所謂的龍),釋為雷神尤有些道理,但鬼與鱷真是風馬牛不相及,依他說法,鬼亦是鱷,鱷為龍,則鬼當為龍了,那麼在地獄中受苦的不是人的亡魂,而是龍(鱷),這真是天大的笑話!他以鱷釋一切,大有佛家「一即一切」之風骨,但他不知一即一切是從法性上說的,現象上還是有差別的,這如同西方基督教信仰者將一切歸之於上帝,謂上帝創造了一切,這不僅從宗教上解釋不通,即便是世間法上亦說不過去。與何先生說法相類似的是西藏的本教,本教是西藏原始宗教,類似於我國道教,本教最重要的經典是《十萬龍經》,傳說是本教始祖所講,全稱為《花、白、黑十萬龍經》,於該經中,即認為世界起源於龍,即「龍母」,是它化成了世界,本教還說其始祖是龍女之夫。

② 龍的含義是什麼

龍是中國等東亞區域古代神話傳說中的神異動物,為鱗蟲之長。常用來象徵祥瑞,是漢族等東亞民族最具代表性的傳統文化之一,龍的傳說等龍文化非常豐富。

龍的形象最基本的特點是「九似」,具體是哪九種動物尚有爭議。傳說多為其能顯能隱,能細能巨,能短能長。春分登天,秋分潛淵,呼風喚雨,而這些已經是晚期發展而來的龍的形象,相比最初的龍而言更加復雜。

(2)古印度說的龍指什麼擴展閱讀:

中國龍文化具有鮮明特色:

1、悠久性。中國龍崇拜歷史在世界上最為久遠。據考古發掘資料,最早的龍形象是在 1994 年發掘的遼寧阜新查海遺址中發現的,這一遺址中有一條距今七八千年的興隆窪文化石塊堆塑龍。在新石器遺址中,還發現了眾多的龍形象。至於玉龍和龍紋就更多。

2、延續性。龍文化在中國歷久不衰,歷朝歷代延續不斷,可以說是延續時間最長、生命力最強的文化現象之一。

3、多樣性。中國龍文化豐富多樣。龍的形象變化多樣,中國各朝代的龍形象均有所不同。各地與龍有關的民俗活動也各不相同,龍的神話傳說豐富多彩,祭龍儀式紛繁復雜。

4、普遍性。中國大多數民族都崇拜龍,有龍抬頭節習俗,帶有「龍」字的地名、物名、人名遍布全國各地。

5、整合性。自秦漢之後,龍神崇拜與帝王崇拜結合在一起,龍獲得了更為顯赫的地位,這使各地區、各民族本來不同的龍文化得到整合。中國龍文化經過整合,具有更強的生命力和傳播力。

③ 印度文化里,龍的形象是怎麼樣的,與中國龍有和區別

其一,中華民族的龍文化源遠流長,據有條有理發掘,最早的龍形象是遼寧阜新查海遺址發現的一條距今七八千年的興隆窪文化石塊堆塑龍,其次是舉世矚目的河南西水坡的蚌殼龍。 第三是黃梅縣白湖鄉張城村焦墩遺址發現的用卵石擺塑的一條巨龍。第四是眾所周知的內蒙古三星他拉玉龍等。這些都充分證明龍崇拜早在六七千年前在中國便十分普遍,同時也證明龍文化是中國的本土文化,而不是外來文化。其二,據目前所見印度龍的最早考古資料,是公元前一世紀的壁畫《龍王及其家族》,和紀元前後的《龍族向菩提樹禮拜》,晚於中國的遼寧查海石塊龍約五千年。其三,在文字記載方面,據目前所知的史料來看,印度有關龍的文字記載,最早是龍樹於公元二世紀左右所寫的《智度論》,這一記載距今僅1800年左右。而中國有關龍的記載較印度早得多,商代的甲骨文中有不少「龍」字以及崇拜龍的一些記載 ,這說明在3500年前中國的龍崇拜已十分普遍。其四,中國龍文化自形成之後,不僅在國內迅速傳播,而且很快傳到國外。印度佛教中的龍當是由中國傳過去的。傳播路線可能有兩條:一條是經中國西南地區傳入。據考古資料,早在新石器時代,黃河流域的石器文化便傳到西藏及其以南地區;在秦漢早期中國西南地區就和印度之間有了頻繁的商品貿易。因此中國的龍崇拜經由這條途徑傳入印度是完全有可能的。龍文化傳播的另一條路線是西域絲綢之路。中原王朝早在三千多年前便與西域有接觸,傳說周代早期已有移民到達蔥嶺以東地方。商滅夏之後,夏部落有一部分人徙往西北地區,到達甘肅等地之後,繼續向西遷徙,進入西域的焉耆國。後來,這些遷入焉耆國的龍氏族部落至晉代時成為該國的統治者,並以"龍"為姓。他們把自己的龍文化帶入西域是肯定無疑的。 其五,從語言學角度來說古印度的梵文中本沒有「龍」的專用詞,「龍」是和「蛇」合用一個詞來表示的。在古印度神話中,雷電是騎白象的大神因陀羅手持雷鑿造成的。中國龍傳入印度之後,龍神很快取代了因陀羅,成為風雨雷電的主宰神。因而,表示「蛇」的詞又來表示「龍」了。 其六,在《大唐西域記》中記載龍的傳說約有20則,其中西域五則,北印度五則,中印度十則,而南印度一則也沒有。從內容來年,龜茲、於闐的龍傳說與中國古代的龍傳說很相似,有乘龍及龍與婦女交合而生龍種的傳達室說,而與佛教毫無關系。而《大唐西域記》中關於蔥嶺以南、鄰近印度的龍神話傳說,其內容則與佛教中的人物有關。這也可說明西域是中國龍文化傳入印度的一條路線。 其七,中國原始的龍,具有較多的蛇形象和屬性,印度龍也一樣,與蛇有密切的關系。在佛教的繪畫雕刻藝術中,龍王的頭部後面一般都有一個展開的有三五個或七個頭狀物的眼鏡蛇冠子。另外,佛經還常有「毒龍形狀如蛇」的說法,也說明印度龍具有蛇的屬性。中國本土的龍具有馬、牛、魚、鹿、蛇等動物特徵;佛教中的龍王也相似,具有象、蛇、馬、魚、蝦等多動物的特性,據上,有理由認為,佛教中的龍是由中國傳入的。佛教中的龍與中國龍也存在不同之處,主要表現在如下幾方面:其一,中國龍與印度龍之間的最大差異是在社會中的地位不同。在中國龍具有至高無上的地位,特別是龍崇拜與政治結合起來之後,龍成為帝王的象徵。而印度龍則是一般的神靈,如佛經中的天龍八部之「龍」,不過是普通的護法神而已,無至高無上的地位。在印度的動物崇拜中,金翅鳥受到最高的崇拜,而龍經常是金翅鳥的獵物。在佛典中,龍的「三患」之一便是金翅鳥。傳說金翅鳥每天以龍為食,一天需要一條大龍王,五百條小龍。這說明龍的地位遠在金翅鳥之下,而中國則相反 ,龍的地位遠在鳳鳥之上。其二,中國古代傳說中的龍,能夠升天入地,溝通天人;能為神仙乘馭,來往於天地之間。如黃帝乘龍升天,顓頊、帝嚳、啟亦乘龍往來。而印度佛教中的龍則沒有這種神性。大神乘騎的是金翅鳥,如古印度人的天神毗濕奴常騎在金翅鳥上飛行。佛教中的文殊菩薩乘的是獅子或坐白蓮台;普賢菩薩乘的是六牙白象或坐青蓮台。 其三,在佛教中的龍王崇拜傳入之前,中國的龍沒有地域性,龍被奉為主宰雨水之神,受到各地各民族的普遍崇拜,龍的形象基本上也相同的,只有顏色的區別,分為青、赤、白、黑、黃五種。印度人雖然封龍為「王」,給龍造「宮」,但印度龍的地方神特性較明顯,龍王的種類繁多,各水域都有龍王、龍宮,說明龍只不過是某一水域的主宰神。其四,在印度,龍王是佛的信徒、供養者或守護神,而中國因受道教和儒教的影響,龍王信仰也發生了種種變化。在道教的影響下,中國的龍王成為玉皇大帝的部下;在儒教的影響下,中國的龍王傳說強調仁、信、義,強調夫婦、弟兄、父女之情,並有善惡之分。此外,中原各地的龍王一般有姓、名和封號,這也是中國特有的。 從以上差異來看,龍文化傳入印度在秦漢之前,因為龍在秦漢開始與帝王崇拜結合在一起。在此之前,龍的主神性是主宰雨水,而印度的龍王也一樣,主宰大海、湖泊和水潭等水域。龍崇拜傳入印度之後,經過再創造,與本地文化相結合,形成了具有印度特色的龍文化。

④ 龍的象徵意義是什麼

龍,象徵著一種精神,是一個民族的圖騰。龍,在中國和天地世間萬事萬物都有有聯系。龍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是權勢、高貴、尊榮的象徵,又是幸運與成功的標志。

龍在中國,是人人皆知的吉祥物。幾千年來,華夏兒女在它身上寄託了無數美好的願望。在古代,龍代表著吉祥、正義、興旺和力量。

龍,對中國人來說,既熟悉又陌生,既親切又神秘。大家對龍的感性認識,主要來自民間傳說和隨處可見的龍的形象。頭似駝、角似鹿、眼似兔、耳似牛、項似蛇、腹似蜃、鱗似鯉。

龍的各部位都有特定的寓意:突起的前額表示聰明智慧;鹿角表示社稷和長壽;牛耳寓意名列魁首;虎眼表現威嚴;魔爪表現勇猛;劍眉象徵英武;獅鼻復象徵寶貴;金魚尾象徵靈活;馬齒象徵勤勞和善良等。

(4)古印度說的龍指什麼擴展閱讀:

龍是神物,非凡人可比,所以人們常常又把那些志向高潔、行為不俗、很有能耐、出息和成就的人稱為"龍"。

當年諸葛亮葛孔明在南陽躬耕隴畝尚未出茅廬時,自比管仲樂毅,號卧龍先生,意思是空有鴻鵠之三志而懷才不遇。

龍之所以具有這種文化象徵意義,是和傳說及神話中龍在天則騰雲駕霧、下海則追波逐浪、在人間則呼風喚雨的無比神通有很大的關系。

但更重要的,是因為龍幾千年來常常成為中國奴隸、封建社會最高統治者的"獨家專利",是皇權的代名詞。

因此,皇帝自比為"真龍天子",身體叫"龍體",穿的衣服叫"龍袍",坐的椅子叫"龍椅",乘的車、船叫"龍輦"、"龍舟"……總之,凡是與他們生活起居相關的事物均冠以"龍"字以示高高在上的特權。

⑤ 是什麼龍最厲害是蛟龍、應龍、虯龍、螭龍 天龍、神龍、地龍、伏龍 夔龍、鼉龍 饕餮龍、鯤鵬、飛龍

⑥ 印度龍的起源是不是中國龍傳過去的

在文字記載方面,據目前所知的史料來看,印度有關龍的文字記載最早是龍樹於公元二世紀左右所寫的《智度論》從一些跡象來看,印度佛教中的龍是由中國傳去的,經過印度人的再創造,與本地文化相結合,成為「龍王」,形成了具有印度特色的龍文化。
古印度本來沒有龍的觀念,梵文中沒有「龍」的專用詞,「龍」是和「象」合用一個詞來表示的。在古印度神話中,雷電是騎白象的大神因陀羅手持雷鑿造成的。中國龍傳入印度之後,龍神很快取代了因陀羅,成為風雨雷電的主宰神。因而,表示「象」的詞又來表示「龍」了。
印度龍在佛教中是一般的神靈,如佛經中的天龍八部之「龍」,不過是普通的護法神而已,無至高無上的地位。中國古代傳說中的龍,能夠升天入地,溝通天人;能為神仙乘馭,來往於天地之間。如黃帝乘龍升天,顓頊、帝嚳、啟亦乘龍往來。而印度佛教中的龍則沒有這種神性。大神乘騎的是金翅鳥,如古印度人的天神毗濕奴常騎在金翅鳥上飛行。佛教中的文殊菩薩乘的是獅子或坐白蓮台普賢菩薩乘的是六牙白象或坐青蓮台.
印度龍在印度文化是某一水域的主宰神,它的地方神特性較明顯,龍王的種類繁多,各水域都有龍王、龍宮。而佛教中的龍王崇拜傳入之前,中國的龍沒有地域性,龍被奉為主宰雨水之神,受到各地各民族的普遍崇拜,龍的形象基本上也相同的,只有顏色的區別,分為青、赤、白、黑、黃五種。

⑦ 誰能跟我說一下佛教中有關龍的描述

佛教中天龍八部之一,Naga。在佛經中,龍王Nāgarāja 名目繁多,如《妙法蓮華經》稱:龍王有八,一為難陀龍王,二為跋難陀龍王,三為娑伽羅龍王,四為和修吉龍王,五為德義迦龍王,六為阿那婆達多龍王,七為摩那斯龍王,八為伏缽羅龍王。
龍和佛教的關系目前在學術界還有爭議,一說中國的「龍王」崇拜是隨佛教從印度傳入的。理由是在中國本土的龍崇拜中,原無"龍王"崇拜。在漢代之前,只有」龍神」,而無「龍王」。隋唐之後,佛教信仰傳入中國,龍王信仰遍及中土。
另一種說法則是印度佛教中的龍是由中國傳去的,經過印度人的再創造,成為「龍王」。隨著佛教的東傳,龍王崇拜又隨之回傳至中國。其理由有七:
其一,中華民族的龍文化源遠流長,據有條有理發掘,最早的龍形象是遼寧阜新查海遺址發現的一條距今七八千年的興隆窪文化石塊堆塑龍,其次是舉世矚目的河南西水坡的蚌殼龍。 第三是黃梅縣白湖鄉張城村焦墩遺址發現的用卵石擺塑的一條巨龍。第四是眾所周知的內蒙古三星他拉玉龍等。這些都充分證明龍崇拜早在六七千年前在中國便十分普遍,同時也證明龍文化是中國的本土文化,而不是外來文化。
其二,據目前所見印度龍的最早考古資料,是公元前一世紀的壁畫《龍王及其家族》,和紀元前後的《龍族向菩提樹禮拜》,晚於中國的遼寧查海石塊龍約五千年。
其三,在文字記載方面,據目前所知的史料來看,印度有關龍的文字記載,最早是龍樹於公元二世紀左右所寫的《智度論》,這一記載距今僅1800年左右。而中國有關龍的記載較印度早得多,商代的甲骨文中有不少「龍」字以及崇拜龍的一些記載 ,這說明在3500年前中國的龍崇拜已十分普遍。
其四,中國龍文化自形成之後,不僅在國內迅速傳播,而且很快傳到國外。印度佛教中的龍當是由中國傳過去的。傳播路線可能有兩條:一條是經中國西南地區傳入。據考古資料,早在新石器時代,黃河流域的石器文化便傳到西藏及其以南地區;在秦漢早期中國西南地區就和印度之間有了頻繁的商品貿易。因此中國的龍崇拜經由這條途徑傳入印度是完全有可能的。龍文化傳播的另一條路線是西域絲綢之路。中原王朝早在三千多年前便與西域有接觸,傳說周代早期已有移民到達蔥嶺以東地方。商滅夏之後,夏部落有一部分人徙往西北地區,到達甘肅等地之後,繼續向西遷徙,進入西域的焉耆國。後來,這些遷入焉耆國的龍氏族部落至晉代時成為該國的統治者,並以"龍"為姓。他們把自己的龍文化帶入西域是肯定無疑的。
其五,從語言學角度來說古印度的梵文中本沒有「龍」的專用詞,「龍」是和「蛇」合用一個詞來表示的。在古印度神話中,雷電是騎白象的大神因陀羅手持雷鑿造成的。中國龍傳入印度之後,龍神很快取代了因陀羅,成為風雨雷電的主宰神。因而,表示「蛇」的詞又來表示「龍」了。
其六,在《大唐西域記》中記載龍的傳說約有20則,其中西域五則,北印度五則,中印度十則,而南印度一則也沒有。從內容來年,龜茲、於闐的龍傳說與中國古代的龍傳說很相似,有乘龍及龍與婦女交合而生龍種的傳達室說,而與佛教毫無關系。而《大唐西域記》中關於蔥嶺以南、鄰近印度的龍神話傳說,其內容則與佛教中的人物有關。這也可說明西域是中國龍文化傳入印度的一條路線。
其七,中國原始的龍,具有較多的蛇形象和屬性,印度龍也一樣,與蛇有密切的關系。在佛教的繪畫雕刻藝術中,龍王的頭部後面一般都有一個展開的有三五個或七個頭狀物的眼鏡蛇冠子。另外,佛經還常有「毒龍形狀如蛇」的說法,也說明印度龍具有蛇的屬性。
佛教中的龍與中國龍也存在不同之處,主要表現在如下幾方面:
其一,中國龍與印度龍之間的最大差異是在社會中的地位不同。在中國龍具有至高無上的地位,特別是龍崇拜與政治結合起來之後,龍成為帝王的象徵。而印度龍則是一般的神靈,如佛經中的天龍八部之「龍」,不過是普通的護法神而已,無至高無上的地位。在印度的動物崇拜中,金翅鳥受到最高的崇拜,而龍經常是金翅鳥的獵物。在佛典中,龍的「三患」之一便是金翅鳥。傳說金翅鳥每天以龍為食,一天需要一條大龍王,五百條小龍。這說明龍的地位遠在金翅鳥之下,而中國則相反 ,龍的地位遠在鳳鳥之上。
其二,中國古代傳說中的龍,能夠升天入地,溝通天人;能為神仙乘馭,來往於天地之間。如黃帝乘龍升天,顓頊、帝嚳、啟亦乘龍往來。而印度佛教中的龍則沒有這種神性。大神乘騎的是金翅鳥,如古印度人的天神毗濕奴常騎在金翅鳥上飛行。佛教中的文殊菩薩乘的是獅子或坐白蓮台;普賢菩薩乘的是六牙白象或坐青蓮台。
其三,在佛教中的龍王崇拜傳入之前,中國的龍沒有地域性,龍被奉為主宰雨水之神,受到各地各民族的普遍崇拜,龍的形象基本上也相同的,只有顏色的區別,分為青、赤、白、黑、黃五種。印度人雖然封龍為「王」,給龍造「宮」,但印度龍的地方神特性較明顯,龍王的種類繁多,各水域都有龍王、龍宮,說明龍只不過是某一水域的主宰神。
其四,在印度,龍王是佛的信徒、供養者或守護神,而中國因受道教和儒教的影響,龍王信仰也發生了種種變化。在道教的影響下,中國的龍王成為玉皇大帝的部下;在儒教的影響下,中國的龍王傳說強調仁、信、義,強調夫婦、弟兄、父女之情,並有善惡之分。此外,中原各地的龍王一般有姓、名和封號,這也是中國特有的。
從以上差異來看,龍文化傳入印度在秦漢之前,因為龍在秦漢開始與帝王崇拜結合在一起。在此之前,龍的主神性是主宰雨水,而印度的龍王也一樣,主宰大海、湖泊和水潭等水域。龍崇拜傳入印度之後,經過再創造,與本地文化相結合,形成了具有印度特色的龍文化。
同時印度佛教藝術的傳入,對中國龍形像也有較大的影響。從漢晉到唐宋時期,龍的形像在演變過程中,明顯地受到佛教藝術的影響。如敦煌北魏壁畫上的龍,其動態是在奔騰,卻給人以一種安詳、寧靜的感覺,這種造型顯然來源於同時代佛教中的飛天。印度佛教中的獅子對中國龍形像的演變影響也很大,唐宋時期的龍吸收獅子的形像。頭圓而豐滿,腦後披鬣,鼻子也近似獅鼻。江西江寧南唐要升墓中壁畫上的龍,不但頭部像獅子,就連整個身體也有點近似於獅子。龍吸收獅子形像,主要是為了言其神威,增加它的神通。

⑧ 龍的簡介

龍是中國等東亞區域古代神話傳說中的神異動物,為鱗蟲之長。常用來象徵祥瑞,是漢族等東亞民族最具代表性的傳統文化之一,龍的傳說等龍文化非常豐富。

龍是中國神話與傳說中出現的一種動物,見於漢字文化圈各地區。有別於龍 (西方)代表了貪婪與破壞就像妖怪和怪物、鬼魂、不死生物、惡魔、邪靈、精靈、哥布林、小仙子的差異。

龍的形象歷來有不同說法,而根據《說文解字》記載,說龍的樣子似披鱗的長蟲,可明可暗,可大可小,亦可長可短,除說明了是條狀披鱗外,其他特徵都是不定數的。

至於《廣雅·釋螭》中則提到龍分為四種:有鱗者稱蛟龍,有翼者稱為應龍,有角者稱虯龍,無角者稱螭龍。還有一種說法是有兩角為龍,獨角為蛟,無角為螭,無腳為蠋。

東漢學者王符就認為,龍具有兔眼、鹿角、牛嘴、駝頭、蜃腹、虎掌、鷹爪、魚鱗、蛇身,九種動物合而為一的形象(也稱作九不像),與現今流行的形象已非常接近。

然而,又有一稱,龍具有「蝦眼」、「鹿角」、「牛鼻」、「狗嘴」、「鯰須」、「獅鬃」、「鷹爪」、「魚鱗」、「蛇身」九種動物所組成。

(8)古印度說的龍指什麼擴展閱讀:

傳說中國的人類始祖伏羲、女媧,皆龍身人首(或蛇身人首)。華夏民族的先祖炎帝、黃帝,傳說中和龍都有密切的關系,相傳炎帝為其母感應「神龍首」而生,死後化為赤龍。因而中國人自稱為「龍的傳人」。

根據商代甲骨文卜辭記載,當時方國中,有稱為龍的,龍可能最早就是這個方國的圖騰,代表該族降生的祖先。

化龍過程其中流傳較廣的有兩則。一種說法是龍原本是地上的蛇,經過很長很長的時間來採集天地靈氣與日月精華,蛻變為蛟。

蛟又經過蛻變最終才成為龍,才具有掌管風雨和飛天的能力,即古代《述異記》中所謂「虺五百年化為蛟,蛟千年化為龍,龍五百年為角龍,又千年為應龍」;

另一種說法是,古時大海里有一座門,叫做龍門。這個龍門很大,大到看不到全貌。有一天,一條鯉魚游到了龍門下被擋住了,鯉魚就想跳過龍門游到其他地方。

經過無數次跳躍,鯉魚終於跳過了龍門,但此時鯉魚卻變成了另一種形象,長長的身體布滿鱗片,頭上有兩個像鹿角的角,又長出了4條腿,還有著鷹爪,上能通天,下能潛海,又有呼風喚雨的能力。這個傳說後來變成的「魚躍龍門」的故事。

閱讀全文

與古印度說的龍指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伊朗一億里亞爾等於多少人民幣 瀏覽:867
阿曼和伊朗哪個厲害 瀏覽:681
怎麼加入中國籍 瀏覽:589
98印尼事件政府做了什麼 瀏覽:956
義大利法西斯為什麼弱 瀏覽:935
印度歌曲背景音樂叫什麼名字 瀏覽:996
義大利面配的醬料怎麼製作 瀏覽:607
印度是什麼級別的 瀏覽:694
義大利民歌桑塔露琪亞是什麼意思 瀏覽:537
英國人為什麼要去巴黎 瀏覽:208
新中國成立以後發行了多少郵票 瀏覽:391
中國球王年薪是多少 瀏覽:347
義大利護膚品的品牌有哪些牌子 瀏覽:177
東興市還有多少越南人 瀏覽:582
義大利lsb板材哪裡生產 瀏覽:255
伊朗和敘利亞之間有什麼戰爭 瀏覽:474
蘋果中國代工廠為什麼搬到印度 瀏覽:296
中國怎麼變成這個樣子 瀏覽:226
去伊朗可以帶多少現金 瀏覽:261
出口英國木頭需要什麼證書 瀏覽: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