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過早去工業化,製造業不發達的印度,靠什麼支撐龐大的基建投入
摘要: 之前幾期節目我們分析了印度經濟增長所面臨的國內挑戰,這期節目, 咱們從全球角度分析印度經濟增長所面臨的挑戰。 全球趨勢給發展帶來的挑戰雖然不一定是印度獨有的,但卻直接影響到印度的經濟目標。包括去工業化、信息技術和服務業帶動的增長頂峰,出口增長的下降,世界經濟增長停滯等等,這些全球趨勢都極大地加劇了印度的問題。
從 歷史 上看,製造業為各國從農業經濟為主的結構轉型提供了平台。無論是東亞經濟體,還是發達的西方經濟體,他們的發展軌跡都涉及以製造業為基礎的工業化。
這些國家都曾經將發展重點放在製造業上,從生產簡單產品做起,逐步升級技術到生產更先進的產品。勞動生產率越高,勞動收入越高,這種產業與收入的關系推動各經濟體吸收大量技術含量較低的工人,隨著他們勞動技能的提高,產業也在隨之升級。 所有發達經濟體的發展軌跡都表明,製造業在產值和就業中所佔的比例呈上升趨勢,在國家達到中等收入水平時達到頂峰,然後下降。
但近年來,這一趨勢明顯減弱,隨著國家在經歷整個工業化周期之前成為服務業佔主導的服務型經濟體。 發展經濟學家羅德里克將這種流產的工業化軌跡描述為"過早的去工業化"。 在貿易自由化浪潮和生產鏈全球化的推動下,製造業多年來一直在出現某些結構性的變化,傳統製造業主導的經濟快速增長這一路徑的有效性受到質疑。
目前,包括中國在內的新興經濟體的去工業化進程似乎要早得多;印度也未能倖免這些長期全球趨勢的影響。 這種趨勢加劇了印度製造業在國民經濟中所佔份額的降低,這也是印度國內政策造成的必然結果,比如對國內某些小企業主導的落後產業的保護、廣泛的工業許可證制度和限制用工人數的勞工條例,此外基礎設施和技術工人的短缺對製造業不斷減少也推波助瀾。
在印度,製造業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長期停滯在16%左右。 在2008-2009年全球經濟衰退之後,2014年這一比例下降到不到13%,下降速度很快。目前,印度製造業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已經倒退到了上世紀60年代的水平。
然而,製造業創造的就業份額在2002年就達到了13%的峰值,下降幅度比產值比重下降幅度還要大。更糟糕的是, 印度開始去工業化的時候,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只有2000美元,而當年西方經濟體製造業開始下降時的收入水平是9000美元至11000美元。
一份由亞洲開發銀行出版的工作報告顯示,當就業達到峰值的時候,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下降的速度會遠遠快於製造業占總產值的比重達達到峰值後下降的速度。 研究表明,在他們發展的任何階段,不僅是製造業就業比重達到峰值的時間點更早,而且各國對工業的投入也在減少。這可能會抑制印度和非洲等國製造業帶動的快速增長和創造就業機會的前景。
製造業所帶來的就業減少,這一趨勢的主要驅動力之一是通過機械化實現了重復性的自動化生產,包括機器人的使用。 機械化設備價格的不斷下降,以及招募和留住熟練勞動力的困難,使得用自動化取代人工的趨勢變得越來越嚴重,這種趨勢現在也被帶到了印度。據估計,印度主要 汽車 製造商已經用自動化實現了近30%的生產活動。
自動化取代人工的趨勢突顯,讓政策需要將注意力從印度傳統的產業政策上轉移,傳統產業政策主要圍繞財政和其他資本激勵措施展開,而這些政策往往是以忽視勞動力成本為代價。 在這方面,工會在2016-17年度預算中宣布了一個預算項目,用於補貼僱主向雇員養老金計劃繳納的8.33%的繳款,這顯然對解決印度巨大的就業壓力會有幫助。
在這種情況下,建築業現在可能是印度僅次於農業的第二大僱主,它將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它僱傭的勞動力所佔的比重從2004-2005年的5.6%上升到2009-2010年的11.3%,而同期製造業的份額則從12.2%下降到11.4%。此外,盡管整個經濟體的就業彈性從0.44下降到0.01,建築業的就業彈性系數,也就是經濟產值的單位變動所對應的就業變化,卻從0.78增長到1.54。
不過,這一增長的背後是對基礎設施建設的大量投資。與製造業不同的是,建築業,尤其是建築勞動力市場,通過大量的非正規分包商網路,主要處於一種非正規的運作方式。這有助於僱主規避許多法律法規的義務,這種半地下狀態的操作,除了逃稅,還擺脫束縛,提高了建築企業的競爭力。
由於印度長期以來的基礎設施短缺,印度學者們認為,建築業在未來很可能會持續增長,從而成為今後創造就業機會的重要來源。 不過, 一個過早去工業化,製造業不發達的印度,靠什麼來支撐龐大的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呢? 對此,人們不禁要打個大大的問號。
『貳』 印度曾經做了什麼印度耗資百億修建大橋,聲稱超中國20年,是真是假
印度與我國同為四大古國,而且同為世界人口大國,因此印度人特別喜歡把他們和中國相比較,在任何方面都以超越中國為豪。特別是近些年來隨著中國經濟的不斷發展,印度更是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他們急需證明自己,因此印度處處都喜歡針對中國,想要超越中國。印度傳出了一件「令人振奮」的消息,甚至有不少印度人表示這項工程至少超越了中國20年。那麼,印度到底幹了啥?投資百億修建大橋,聲稱超中國20年。
經過技術人員的推算,在美克萊大橋原有的橋身之上重新建立結構恆載是不會是大橋斷裂的,而在經過反復的推演和計算之後,印度決定採用這個方案。而在經過四個月的艱苦修建之後,印度終於完成了對美卡萊大橋的修繕,甚至比預期工程提前了一個星期完成。對於這樣一座宏偉的工程,印度表示非常滿意,他們還聲稱將自己的大橋和中國的橋梁做了對比,發現這座大橋已經比中國的橋梁建造領先的至少20年!而至於大橋真正的水平如何,也許還得接受時間的考驗。
『叄』 印度將在未來五年內投資1.4萬億美元做基建,基建目的是什麼
首先我們要知道基建所表示的就是基本建設,主要指的就是國民經濟各部門為了發展生產全面進行的一個鞏固資產的擴大再生產。也就是國民經濟各部門為增加固定資產進行的建築購置和安裝工作的總成,就比如說公路鐵路橋梁和各類工業以及民用建築等等這些方面。
所以對於印度在未來五年的規劃,做基建最主要的目的就是為了能夠提高自己國家的經濟收益。其實對於印度來說,本身他們就是一個比較落後的國家,但是同樣也被稱之為戰斗民族,所以能夠做好這些基建設施,那麼對於今後他們國家的發展也會帶來很多的好處。
『肆』 印度有多少人口和面積是多少
印度國土面積約是298萬平方公里,人口是13.24億人。
印度是南亞地區最大的國家,面積為298萬平方公里,居世界第7位,東北部同孟加拉國、尼泊爾、不丹和中國接壤,東部與緬甸為鄰,東南與斯里蘭卡隔海相望,西北與巴基斯坦交界。東臨孟加拉灣,西瀕阿拉伯海,海岸線長5560公里。
印度是世界上僅次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第二人口大國,人口數世界排名第二。其中男性人口6.237億,女性人口5.865億。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官網2021年2月更新顯示印度人口13.24億人。
工業
在英國殖民者統治期間,印度工業以紡織和采礦為主。獨立以後,鋼鐵、機械、電力、化學等工業都有所發展,工業已形成完整體系。印度的紡織、食品、精密儀器、汽車、軟體製造、航空和空間等工業發展迅速。
『伍』 印度人口高達13億,為何當地少有高樓
印度是南亞次大陸最大的國家,也是世界人口第二大國。印度總面積298萬平方公里,總人口13.24億人。作為人口大國,也是經濟增長速度最快的發展中國家之一,印度為何高樓那麼少?
同時,印度基建為何這么落後也大有原因,印度屬於聯邦制國家,地方有高度的自治權,印度土地私有制度對基建發展的制約很大,大量土地掌握在少部分人的手裡,這會使開發難度和開發成本大大增強增大,這些人不願意把土地提供給政府搞基建,而政府又無法強制收回,印度基建如此落後,甚至連孟買這樣的國際化大都市,公共廁所的數量都少之又少。
高樓對土地的要求是很嚴格的,地質、位置和高度都很重要,但在印度,想要獲得這樣的條件顯然是很難的。
日前,印度總理莫迪已經以壓倒性優勢獲得連任,在他任內為印度人民建造一億座廁所的目標依然沒變。印度經濟已經處於高速發展時期,但基建落後依然是個大問題,不是印度人建不起高樓大廈,實在是因為印度這個基建爛到根了。
『陸』 印度宣布在基礎設施方面投入1.35萬億美元,為何發展中國家都是基建狂魔
因為大多數發展中國家都是因為沒有歷經工業革命的熱潮而導致與發達國家脫節,而要想趕上發達國家,那就必須把最基礎的做好,否則經濟發展不穩定,實現不了高速發展的目標。像印度,印度是個很會尋找自身缺點的一個國家,在獲得經濟獨立之後便開始發展人口。
而製造業的基礎就是這些基礎建設,任何一個發展中國家要想去同發達國家較量,就必須穩扎穩打地基建。這個可以參考中國,這么多年來一直沒有停止基建,甚至基建的很多方面讓發達國家望塵莫及,比如中國的懸浮列車、高鐵等。不像那些可以靠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發展經濟的國家,發展中國家必須做好一切准備,為今後的經濟發展打好最牢固的基礎。
『柒』 印度的基建能力如何,該怎樣做一個中肯的評價
不敢說印度的基建能力非常差,起碼比起發達國家來說肯定是不行的,比起中國來說也是不行的。
印度是沒有辦法,在兼顧動工時間的同時也能夠保證質量做到好的。因為當初印度宣稱兩天就能蓋10層樓,並揚言其基建能力已經遠遠超過中國,可是沒過幾天就被打臉了,當時印度所建造成的10層大樓可是對外放出,能夠屹立600年不倒,可是在建成後不久就已經出現了傾斜現象,你說這樣一棟高危大樓誰敢搬進去住,即使你建的再快又有什麼用呢?
而中國這幾年的工業發展速度是有目共睹的,連世界都承認中國工人是基建狂魔。所以可以看出中國的基建能力肯定遠遠超過日本,中國在對建築物的要求中,不僅要求質量也要求時間,並且還想要形成一種自己獨有的特色,所以印度的基建能力你們可以自行評判。
『捌』 印度政府計劃未來投資1.4萬億美元辦基建,這會對印度帶來什麼改變
印度此次在基礎設施建設上增加投入,一方面可以提高居民的生活幸福指數,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加旅遊收入,對印度的經濟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印度是個比較貧窮的國家,這個國家不僅人多,而且基礎設施建設相對比較落後,所以此次印度政府計劃未來投資1.4萬億元辦基建,對於印度來說是非常有利的。基礎建設設施上來了,會給國家帶來非常大的好處,對外可以提高本國的旅遊收入,這對於拉動印度經濟來說也是非常重要的。
基礎設施建設也可以拉動旅遊收入。印度本來是一個風景十分優美的國家,然而因為基礎設施的不完善,很多遊客提到印度就望而卻步,如果基礎設施上來了,旅遊收入會大大增加,不僅增加了印度的知名度,也增加了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