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印度為什麼中印邊境附近撤離近一萬名士兵
那是洞朗危機時候,印度為了顯示自己決心上來的
可是中國的推手功夫,讓印度發現打不起了,就這么僵持著,這1萬人的吃喝拉撒成本太高(看一下衛星圖就清楚了,印度那邊也是地形支離破碎,缺乏有效的運輸補給手段,1萬人根本無法維持)
所以現在只能撤回去了
㈡ 加勒萬河谷沖突事件印度傷亡人數是多少
加勒萬河谷沖突事件印度傷亡人數是二十人。
印度軍方表示,該沖突造成20名印度軍人死亡。2020年6月17日,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同印度外長蘇傑生通電話。雙方同意公正處理加勒萬河谷沖突引發的嚴重事態。
2021年2月19日據央視軍事報道:2020年6月,外軍公然違背與我方達成的共識,悍然越線挑釁。在前出交涉和激烈斗爭中,團長祁發寶身先士卒,身負重傷。
營長陳紅軍、戰士陳祥榕突入重圍營救,奮力反擊,英勇犧牲;戰士肖思遠,突圍後義無反顧返回營救戰友,戰斗至生命最後一刻;戰士王焯冉,在渡河前出支援途中,拼力救助被沖散的戰友脫險,自己卻淹沒在冰河之中。
(2)印度失去士兵多少人擴展閱讀:
2020年6月17日,中國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在同印度外長蘇傑生通電話時,再次向印方闡明中方嚴正立場,要求印方對此開展徹底調查加勒萬河谷沖突事件,嚴懲肇事責任人,嚴格管束一線部隊,立即停止一切挑釁性舉動,確保此類事件不得再發生。
並盡快召開第二次軍長級會晤,解決現地相關事宜。雙方同意公正處理加勒萬河谷沖突引發的嚴重事態,共同遵守雙方軍長級會晤達成的共識,盡快使現地局勢降溫,並根據兩國迄今達成的協議,維護邊境地區的和平與安寧。
㈢ 中印戰爭時印度損失到底多大
在整個自衛反擊作戰中,中國軍隊殲滅印軍3個旅(第7旅,第62旅、炮兵第4旅),基本殲滅印軍3個旅(第112旅、第48旅、第65旅),另殲滅印軍第5旅、第67旅、第114旅、第129旅各一部,斃傷印軍第62旅旅長霍希爾.辛格准將以下4885人,俘印軍第7旅旅長季.普.達爾維准將以下3968人(其中校官26名、尉官29名)。
傷亡中國邊防部隊陣亡722人(其中軍官82名、士兵640名),負傷697人(其中軍官173名、士兵524名)。繳獲飛機5架、坦克9輛、汽車437輛、88mm加農炮13門、88mm榴彈炮36門、75mm山炮12門、106.7mm迫擊炮27門、106mm無後座力炮6門、81mm迫擊炮142門、51mm迫擊炮144門、輕重機槍631挺、長短槍5,772支、火箭筒112具、槍榴彈發射器(擲彈筒)32具、槍彈4120591發、炮彈79720發、手榴彈16921枚、地雷14848枚,電台(報話機)520部,炮兵觀測儀等其他器材735部(具)。
㈣ 1.一戰各國死亡人數(一一列舉)
具體如下:
協約國士兵的陣亡: 5,497,600
比利時: 13,700
英國: 908,000
澳大利亞:60,000
法國:1,240,000
法國殖民地:114,000
希臘:5,000
義大利:650,000
中國:3000
日本:300
同盟國士兵的陣亡:3,382,500
奧匈帝國:1,200,000
保加利亞:87500
德意志帝國:1,770,000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一戰
㈤ 中印戰陣,中國傷亡多少人
中國邊防部隊陣亡722人(其中軍官82名、士兵640名),負傷1,697人(其中軍官173名、士兵1,524名)消耗:炮彈22,976發、槍彈701,342發、手榴彈7,080枚、爆破筒64節、炸葯2,050k9,噴火油料677L,損壞122mm榴彈炮1門、機槍18挺、長短槍81支、40mm火箭筒2具、電台(步話機)5部、汽車12台
㈥ 1962年中印死多少人
A 1962年中印戰爭
一、中方戰績
在整個自衛反擊作戰中,中國軍隊殲滅印軍3個旅(第7旅,第62旅、炮兵第4旅),基本殲滅印軍3個旅(第112旅、第48旅、第65旅),另殲滅印軍第5旅、第67旅、第114旅、第129旅各一部。
1、擊斃:印軍第62旅旅長霍希爾.辛格准將以下4,885人。
2、俘虜:印軍第7旅旅長季.普.達爾維准將以下3,968人(其中校官26名、尉官29名)。
3、繳獲:
飛機5架、坦克9輛、汽車437輛、88mm加農炮13門、88mm榴彈炮36門、75mm山炮12門、106.7mm迫擊炮27門、106mm無後座力炮6門、81mm迫擊炮142門、51mm迫擊炮144門、輕重機槍631挺、長短槍5,772支、火箭筒112具、槍榴彈發射器(擲彈筒)32具、槍彈4,120,591發、炮彈79,720發、手榴彈16,921枚、地雷14848枚,電台(報話機)520部,炮兵觀測儀等其他器材735部(具)。
二、中方損失
1、中國邊防部隊陣亡722人(其中軍官82名、士兵640名),負傷697人(其中軍官173名、士兵524名)。
2、消耗:
炮彈22,976發、槍彈701,342發、手榴彈7,080枚、爆破筒64節、炸葯2,050kg,噴火油料677L,損壞122mm榴彈炮1門、機槍18挺、長短槍81支、40mm火箭筒2具、電台(步話機)5部、汽車12台。
三、戰爭背景
中印邊境戰爭是1962年6月至11月間發生在中國藏南和印度之間的邊境戰爭。在中國被普遍稱為中印邊界自衛反擊戰。
中印邊界全長約1710公里,習慣上分為東、中、西三段:
1、東段長約650公里,從中國、印度、緬甸三國交界處至中國、印度、不丹三國交界之處的底宛格里;
2、中段,長約400公里,從西藏普蘭縣的中國、印度、尼泊爾三國交界處至札達縣的6795高地;
3、西段長約650公里,從札達縣的6795高地至新疆的喀喇昆侖山口。
整個邊界從來沒有正式劃定過,但根據雙方歷史行政管轄所及,形成了一條傳統習慣邊界線,東段是沿喜馬拉雅山脈南麓,中段是沿喜馬拉雅山脈,西段是沿喀喇昆侖山脈。
中印邊境戰爭的爆發不是偶然的,它有著深刻的歷史根源和復雜的背景。
英國種下中印邊界糾紛的禍根:西藏、新疆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國與印度在歷史上有著長期的交往和傳統友誼,過去中印兩國的地圖均按照傳統習慣線標劃邊界,兩國人民亦遵守這條傳統習慣線。只是在英國統治了印度以後,英屬印度當局以印度為基地,把侵略擴張的矛頭指向中國的西南和西北邊疆地區,這才逐步使中印邊界發生了分歧。英印政府利用中印邊界從未正式劃定的狀況,對中國西藏和新疆進行侵略擴張活動,從而埋下了爭執的種子。
㈦ 印控克什米爾爆發沖突多少人喪生
當地時間2018年4月1日,印控克什米爾,印度控制的克什米爾爆發今年以來最激烈戰斗,已經造成19人喪生。當局嚴陣以待,准備應對位在喜馬拉雅群山間的這個難以掌控地區出現更多暴力沖突。
對於印控克什米爾發生今年以來最嚴重沖突,巴基斯坦指責印度對抗議者進行「野蠻鎮壓」。巴基斯坦周日指責印度對克什米爾地區的示威者實施「野蠻鎮壓」,並稱印度安全部隊「故意和系統地」針對示威群眾。
據了解,印度和巴基斯坦分別掌控克什米爾的一部分,雙方都聲稱對當地擁有完整主權。印控克什米爾以穆斯林人口為主,當地許多平民支持已經為獨立,或是跟巴基斯坦合並而奮斗數十年的組裝組織。這個過程已造成數以萬計的人喪命,大部分是平民。
㈧ 連成吉思汗都打不下的印度為何被王玄策幹掉了
仔細翻看歷史,我們會發現一個問題,印度一直處在西藏高原一隅很安全,中國古代強大的朝代似乎都沒有大規模進攻印度,這是為何?
南亞次大陸的地理環境得天獨厚,四周皆有天然障礙阻止入侵者。
攻打下來守住很難,印度本來邦國就多比較亂,而且離中華帝國中心太遠,很難管理。
印度在古代被稱為佛教聖地,中原多少會給些面子。
印度被惡劣地形環繞
但是,歷史上真的就有一人,單靠自己的力量,一人一馬,引天川之兵,滅恆河之國。這個人就是唐朝的王玄策。
貞觀十七年,因為塔內薩爾王國(即古代天竺)戒日王多次遣使長安示好,太宗遣派李義表為正使、王玄策為副使,出使天竺,這是王玄策第一次出使印度。
貞觀二十一年,太宗再次派遣使團出使吐蕃和天竺,這次王玄策做了使團正使。副使叫蔣師仁。
當王玄策們翻山越嶺達印度的時候,統一恆河流域的戒日王恰好掛了,權臣阿羅那順成功篡位,驅逐了王室,戒日王朝倒台。王玄策使團剛剛踏入天竺境內,便遭遇阿羅那順不明原因的偷襲式的堵截阻擊。
戎日王朝版圖
當時使團突然遭遇襲擊,主將盡死,王玄策和副使被生擒,只得學著蘇武張騫的事跡,老老實實當敵軍的俘虜。
時間不長,王玄策就趁機溜走了,撇下副使獨自一人返回泥婆羅(即現在的尼珀爾)。當時的泥婆羅跟吐蕃是姻親。吐蕃松贊干布娶了兩位公主,一是來自泥婆羅,一是來自大唐。
因為有連襟的這層關系,王玄策向泥婆羅王借了七千兵,然後向松贊干布再借了一千兩百兵,湊了八千兩百兵,殺回印度。
王玄策率軍攻城
這支聯合部隊以天將雄師之姿大破印度的阻擊軍隊,直逼阿羅那順的都城茶?,在城下猛攻三日即告破,王玄策當即斬首三千,然後繼續追擊逃跑的阿羅那順,最後阿羅那順跟他的士兵在渡河的時候被截擊,溺死萬人,阿羅那順及家屬被生擒。王玄策軍隊大勝。
此戰徹底震撼了當時四分五裂的阿三。諸小國都來歸順,獻上各種奇珍異寶、犬馬牛羊以示臣服。
可惜中國和印度之間橫亘的地理形態,導致王玄策並不能長久的統治印度。王玄策在還兵之後,印度再次失去統一的首領,陷入了混戰,徹底分裂成無數個小國。
前來獻貢的印度小國
雖然王玄策走了,印度也分裂了無數個小國,但眾小國對大唐的至高無上的地位非常認同,多年之間不斷前來朝貢。
中國古代帝國的強大當如是也,古代英雄的壯舉也是可歌可泣。王玄策此等赫赫戰績,在歷史上是絕無僅有的。可是王玄策在歷史上留下征服印度的事跡後,反而沒有其他的記載,原因不得而知,不禁令人唏噓。
㈨ 三名印軍死亡,死亡原因是什麼這對軍隊將產生什麼影響
中國與印度在加勒萬河谷沖突,雙方都有不少的損失。但我認為導致這件事情發生的原因主要在於印方,希望印方不要把中國的剋制當作懦弱,也不要在中國面前驕傲自大。中國本心不想與印度發生沖突,但不是害怕沖突,而且也希望印度不要忘記歷史教訓,要有明智之舉,還要時刻保持清晰的頭腦,如果印度執意要在邊境地區挑起更大的事端,那麼對於印度地區不會有任何的好處,希望印方可以保持自知之明,不要一直挑戰中方的底線。
㈩ 印巴再度邊境交火各有傷亡,對此雙方國家各是什麼態度
印巴軍隊在克什米爾地區沿實際控制線再次發生交火。印軍稱巴基斯坦士兵7人死亡4人受傷;不過巴基斯坦軍方發表聲明稱,巴基斯坦4名士兵死亡,印度3名士兵死亡,另有數人受傷。
巴基斯坦軍方當天發表聲明回應稱,印軍首先「無端」炮擊巴控克什米爾地區,巴軍方對此進行了「有效回應」。當地警方向路透社表示,「無端炮擊」造成巴基斯坦一側5人喪生、10人受傷。巴基斯坦外交部隨後召見了印度駐巴高級別外交官,對印軍跨越控制線「無端炮擊」造成平民喪生的行為進行抗議。巴方敦促印方遵守雙方於2003年達成的停火協議,對此事展開調查,並要求印軍遵守上述協議,維護控制線附近的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