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度資訊 > 印度人怎麼看待婆羅門

印度人怎麼看待婆羅門

發布時間:2022-08-19 02:30:49

Ⅰ 印度地位最高的種姓是婆羅門,他們在當地能享受哪些「特殊」待遇呢

我們國家有很多的鄰國,但是給大家留下記憶最深刻的還是印度這個國家。我相信大家一定知道很多不少印度的光輝事跡,這個事情讓我們大跌眼界。最著名的還是他們的種姓制度,作為地位最高的婆羅門,他們享受的待遇就不一般。

印度在大家看來是全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之一,他們的種姓制度一直被現在思想所拋棄。雖然印度早早就出台了政策取消這種種姓制度,但是這種觀念已經流傳了幾千年之久,很難在短時間內發生變化。這種制度就是每個階層的人會被來自上層階層的人欺負,相反被欺負的人會對低自己一層的人大會肆大罵。

其實印度人也看出了這種制度的弊端,但是從根本上改變是需要時間的,通過本文你見識到婆羅門有多尊貴了。以上說法,僅代表個人觀點。

Ⅱ 婆羅門在印度的地位是什麼

婆羅門在印度的地位是最崇高的。

在印度這個地方,不同的人在社會上的身份地位是相差很大的,因為當地的種姓制度所以讓這里的階級分明,其中婆羅門人可以說在印度人的眼中是非常神聖的。

印度有著5種等級劃分,從上到下分別是:婆羅門、剎帝利、吠舍、首陀羅和達利特。每個種姓之間管理的十分嚴格,比如禁止低種姓和高種姓通婚,保證優良的貴族血統。

在印度,婆羅門他們掌管著極大的政治權利,從小就是養尊處優,享受著最上等的待遇。

行為特權

婆羅門由於職責和地位的特殊可享有許多特權。可以免交各種捐稅,因為人們認為,婆羅門已經以自己的虔誠行為償清了這種債務,不得被處以死刑或任何類型的肉刑,因為婆羅門是神聖不可侵犯的。

向婆羅門贈送禮物的人則得到保證,將在今生和來世獲得一定的報答。最受歡迎的禮物是土地,它可以「解除贈送者的一切罪孽」。因此婆羅門佔有大量地產,包括整座的村莊。

婆羅門教對緬甸文化影響較大。首先婆羅門教是緬甸人最早信奉的宗教,婆羅門教神被作為佛教的保護神而引入佛教的范疇,帝釋天作為緬甸仍然信仰的37位傳統神的第一位大神而備受崇拜。

其次,婆羅門教的宗教儀式被廣泛吸收和應用在緬甸封建王朝的各種儀式中,緬甸歷代封建王朝宮廷中都聘用婆羅門祭司,用婆羅門教禮儀主持宮廷大典和國家大典。

Ⅲ 「婆羅門」種姓在印度有多牛

印度種姓制度分為四個等級,包括婆羅門、剎帝利、吠舍和首陀羅,但是在首陀羅之下,還有戰俘後代組成的達利特,也被稱為「不可接觸」的賤民。外國人來到印度,盡管不屬於種姓制度,但是也會被帶入到種姓制度當中,而判斷所處等級的最簡單管道是膚色,所以膚色越白,等級越高。

所以一切神靈和觀念的主宰論(柏拉圖說的理念也是)。佛法認為都是邊見。不究竟。注意不究竟不等於不對。瞎子摸象,各秉一端而已。故而有人說佛法是無神論,這個說法也不究竟,是無主宰論。

Ⅳ 印度不同種姓階級差太明顯,高種姓之首「婆羅門」到底多厲害

印度不同種姓階級差太明顯,高種姓之首「婆羅門」到底多厲害?

一些小夥伴聽到印度的種姓都會比較迷惑吧!提起婆羅門很多人第一反應是神聖是宗教有關的東西,而種姓中排名最靠前的究竟有多厲害?下面就跟隨我來看看吧!




如今,婆羅門人佔印度總人口的5%左右。傳統上,男性婆羅門人執行祭司服務,但他們也可能從事與較低種姓相關的工作。事實上,20世紀婆羅門家庭的職業調查發現,只有不到10%的成年男性婆羅門人真正擔任牧師或吠陀教師。

盡管如此,婆羅門種姓與祭司職責之間的傳統聯系依然強大。婆羅門研究宗教文本,如吠陀經和普拉納斯,並教導其他種姓的成員關於聖書。他們還舉行寺廟儀式,主持婚禮和其他重要場合。

Ⅳ 婆羅門種姓在印度是什麼樣的地位

婆羅門在印度是第一種姓,是種姓制當中最頂層的,換句話說,就是印度社會位於食物鏈最頂層的這樣一群人。印度雖然號稱自己已經廢除了種姓制度,但是它是不是廢除了,我們都心知肚明的,不需要聽他狡辯。種姓制度明面上一共有四層,但是其實還有第五層,第五層屬於“賤民”,在印度是最為卑微的存在,甚至都不算是印度的人民。其他四個種姓分別是婆羅門、剎帝利、吠舍和首陀羅。

而且,婆羅門犯罪是不用受刑的,因為婆羅門是神聖而且不可侵犯的。不僅不用受刑,印度人還認為,送給婆羅門東西,就可以保證他們自己可以得到福報,送土地的效果是最明顯的。所以,在印度,每個婆羅門基本上都會擁有大片的土地。

Ⅵ 印度「婆羅門」有多牛,他們擁有哪些「特權」

早在1947年,印度獨立時,印度在法律上就已經廢除了種姓制度。然而幾十年過去了,種姓制度在印度社會中依然存在。我們今天就來說說,幾千年來,印度種姓最高的“婆羅門”到底有多牛?你永遠不敢想像他們擁有的“特權”。

印度人宗教信仰比較濃郁,思想是這樣,好像也沒有什麼辦法 ,在中國長大的小編實在不明白,為什麼印度賤民生來就甘於平凡,一輩子被人瞧不起還覺得瞧不起的那個人是對的,是因為自己投胎投錯了。如果生在印度“婆羅門”那就可以橫著走了,想想好像也不錯。

Ⅶ 印度種族之首的「婆羅門」,究竟有多厲害

記得紀伯倫說過這樣一句話,「大殿的角石,並不高於那最低的基石」,簡單來說就是兩個字,平等。

而我們從書中讀過了太多的不平等,就是在那個封建迷信的舊社會中,這也是為什麼人們要推翻舊社會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然而,即便是在當今這個社會中,有些國家還是存在著強烈的「分貴賤,有尊卑」的種族制度,那就是印度,在印度一共有五大種族,其中最高級的種族就是「婆羅門」,這個種族的人們擁有很多特權,在印度,最高級的種族跟最低級的種族之間到底有多大差距呢?

小結:

記得之前看過一段感觸頗深的話,裡面有這么一句,「斧頭劈開的天地之間,到處都是不願做奴隸的人。這就是這個民族不可褻瀆的東西。」

自古時候起,就有人高喊這「王侯將相寧有種乎」,試圖推翻階級分明的大山,雖然失敗,卻受到了後代人的敬仰。到今天,雖然不能完全說,人人平等,畢竟大家在貧富方面還是有不小差距,物質上很難做到平等,但在內心,沒有人會覺得低人一等。

看看我們的生活,再看看印度人的環境,突然感嘆,生在中國活在中國是一件何其榮幸的事情啊!

我們也曾有過等級之分,我們也曾受過他人的奴役剝削,在這個過程中,也會有一些如果印度低種人一般絕望至極的人,但同時,有更多,用鐮刀,用鋤頭,用筆,用聲音,用目光,用一切可以用的東西,去打破這一切,推開這道門的人。

就像我一直跟身邊人說的,在和平年代,也許中國人的身上充斥著無數個缺點跟不良因素,但是,當災難來臨,你再看看這個民族,這個國家的人民,從骨子裡迸發出來的力量,足以排山倒海逆轉乾坤,正如前面提到的那句話,這就是這個民族不可褻瀆的東西啊。

Ⅷ 印度種姓差距太明顯,高種姓「婆羅門」有多少特權

印度和中國一樣,有著古老悠久的文明,和古中國的中央封建集權社會不同的是,印度則是採取的種姓制度來維護自己的統治,在3000多年前的印度吠陀時期,歐洲的雅利安人跨過中東,並且以少數人的身份征服了這片南亞次大陸。

「雅利安」這三個字,在他們的語言當中就是「高貴」的意思,從此,種姓制度在印度開始了漫長的傳承。

如今印度已經獨立,並且開始了自己的發展之路,他們在科技航天等領域都創造出了巨大的成就,但是種姓制度依然是印度人的一道坎,雖然印度政府在1950年獨立的時候就頒布了律法廢除了種姓,但是這種歧視觀念依然在印度社會根深蒂固,不少政府銀行企業精英都是高種姓,而一些地方中學在政府強勢干預之前,甚至拒絕接受膚色過黑的學生,理由是因為他們的「低種姓」會污染整個學校,由此可見,印度想成為發達富強的道路,依然還有很長一段荊棘需要翻越。

Ⅸ 婆羅門位於印度三大種姓之首,他們有多厲害

【婆羅門】……為印度社會階級制度中之一階級。此一階級之人自認為是梵天的後裔。平素讀誦《四吠陀》,行祭祀,位居四姓(四種階級)之最上位……印度以婆羅門階級最具勢力,故該國又有婆羅門國之別稱。其民眾所奉之宗教,稱之為婆羅門教。

——《中華佛家網路全書》

最後,由於婆羅門會用一輩子的時間來苦修,所以,他們不用交稅。而且就算是犯了大罪,也不能被處死。誰要是傷害了他們的肉體,那就等於是傷害了梵天的嘴,那就死定了!而且,婆羅門是神聖不可侵犯的,古印度人把向他們進獻禮物,視為無上的榮耀。

Ⅹ 婆羅門作為印度三大高種姓之到底有何特別之處

題主的意思應該是,婆羅門作為印度三大高種姓之首,到底有多麼厲害。他的厲害之處表現在很多方面,婆羅門可以享受國家特權。


眾所周知印度的人口是特別大份,但他們國家與其他國家又有不一樣的地方,比如說現在很多國家都特別注重人人平等,但在印度女性的地位十分低下。而且一直到現在,印度還有種姓制度,而種姓制度則代表了不同的身份。印度三大種姓之首就是婆羅門,婆羅門的人可以享受很多高等待遇,就連國家特權也可以享受得到。


可以說印度現在所實行的種姓制度,跟我國古代社會有著很大的相似之處。

閱讀全文

與印度人怎麼看待婆羅門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印度冰塊生意怎麼做 瀏覽:34
怎麼辦理中國著名品牌 瀏覽:733
印尼蝦皮賣什麼好 瀏覽:567
印度紅酒節在哪裡 瀏覽:425
為什麼說義大利是歐洲農村 瀏覽:813
伊朗駐華大使是什麼意思 瀏覽:363
印度民工數量多少 瀏覽:72
中國鹽城地址在哪裡 瀏覽:537
印尼的海軍有多少艦隊 瀏覽:769
英國的皇家橡樹是什麼 瀏覽:644
英國人是怎麼做生意的 瀏覽:463
義大利圖片驗證碼怎麼輸入 瀏覽:473
印度有哪些葯品是正品 瀏覽:184
印尼開齋節都干什麼 瀏覽:458
拜登為什麼打伊朗 瀏覽:34
英國死亡人員有多少 瀏覽:386
印尼生肖煙多少錢一包 瀏覽:382
10萬伊朗幣多少錢 瀏覽:902
在印度說元氣周期爆棚是什麼意思 瀏覽:205
義大利妹子教你怎麼學習中文 瀏覽: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