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有關茶葉的外貿政策
【茶葉的外貿政策】
1.中國是茶樹栽培及茶葉加工的發源地,不僅擁有豐富的茶葉資源,而且是生產、消費及進出口貿易的大國。是茶葉的生產與貿易大國, 茶葉種植面積2008年達到166. 67萬hm2, 居世界第一。中國茶葉自然資源豐富,茶文化歷史悠久,名優茶的品牌多種多樣。
2.但出口茶類品種及出口市場也較為單一。名優茶品種多樣、品質高,但缺少國際化品牌,在國際市場上品牌競爭力很弱,沒有品牌就沒有競爭力。但如果茶葉企業能抓住現代化和國際化的機遇,積極適時的進行相應的改革,樹立國際品牌,提高技術能力,宣傳中國茶文化,一定能在國際茶葉市場上佔有一席之地。
3.相關產業的產品在國際上具有競爭優勢,有利於主導產業建立國際競爭優勢。茶保健作用的推廣。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開始更多的關注自身的健康問題,茶葉的消費需求也逐漸向保健方向發展。
4.現代醫學證明飲茶有助提神益智、保護牙齒、滋補營養、減肥健身、解毒利尿、降膽固醇等功效。中國茶葉種類之多為世界之冠,具有不同的品味和功效,飲用者可以自行選擇適合自身健康的茶類飲用。
❷ 為什麼中國的茶葉不做農殘檢驗
為什麼中國的茶葉不做農殘檢驗?
~~~~~~~~~~~~~~~~~~~~~~
因為農葯超標!!人家不要!
我國茶葉農殘指標不達標 生產大國成出口小國
生產大國,出口小國 中國茶葉兩門檻待突破
作為第一大茶葉生產國,一直以來,歐洲地區銷售的茶葉基本被印度、斯里蘭卡壟斷,中國的茶葉一直被拒之門外。除了歷史性原因以外,主要是因為農葯殘留等指標達不到歐盟標准。國內某些茶企為了拓展銷路,紛紛著手從種植開始將標准向歐盟標准看齊。另外,中國茶企的對外營銷模式也亟須創新。專家表示,要真正出口到歐洲並占據一定的份額,中國茶葉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農殘成為「綠色壁壘」
在廣東省國際文化交流中心聯合廣州市質量協會舉辦的「中國茶韻」系列活動上,協會引導茶企做SG S通標檢測,有茶葉專家對南都記者表示,國外進口茶葉,從來不像國內公司收茶那樣,憑的是「吃、聞、查、看」,而是直接要「茶葉農產品(000061)的農葯檢測報告」和「重金屬含量檢測報告」,還必須是全球具有同步檢測能力的30多家檢測機構出具的報告。在中國,除了幾家國際檢測機構外,唯一受到世界認同的茶葉農殘檢測機構,就只有中國農科院茶葉研究所。
雖然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一大茶葉生產國,但中國茶葉產品的零售單價經常只有印度、肯亞、斯里蘭卡等國家產品的一半。除了農殘為主要內容的「綠色壁壘」以外,還有其他多方面的原因,比如在生物育種方面落後於日本、肯亞,茶葉產品多元化方面落後於斯里蘭卡;茶葉功能研究方面落後於美國、日本,而現在國內企業對此的認知度還不高。
對外營銷手段亦需加強
除了質量標准外,我國茶葉的營銷手段也較落後。在國外,中國茶的宣傳一直過於低調,而除了傳統的廣告等宣傳形式外,也可引入新的營銷方式如鬥茶。
❸ 茶葉農殘檢測項目
茶葉之路是繼絲綢之路後又一條世界性陸路貿易古道,隨茶葉貿易興起而開通,曾經在東西方貿易中扮演至關重要的角色。世界茶葉80%產在亞洲。中國、印度、斯里蘭卡、肯亞和印度尼西亞五大產茶國的茶葉產量佔世界茶葉總產量80%。2002年至2013年,我國茶葉出口從23萬噸增長到32.58萬噸,出口量穩居世界第二位,出口規模持續增長;出口金額從3.4億美元增至12.47億美元。
而茶葉農殘檢測項目一般包括茶葉質量檢測、茶葉農殘檢測等,綠茶類、紅茶類、青茶(烏龍茶)類、白茶類、黃茶類、黑茶類、花草茶、其他等。
不過,就算茶葉農殘是符合檢測標準的,也建議你不要喝,畢竟都會喝到一定的農葯進肚子,多不健康的。喝就喝不打農葯的茶葉,建議到待客九品預定茶葉,茶樹下放養跑山雞,蟲害較少,嚴格控制質量。不過待客九品每年的茶產量較少,都是需要提前預定的!
❹ 如何避免茶葉的農葯殘留
(1)農葯的合理使用 根據農葯性質及病蟲的發生規律,合理使用農葯,以最少的用量獲取最大的防治效果,既能經濟用葯,又可減少對環境的污染。這需要從對症下葯、掌握正確施葯量、提高葯效、降低用量、合理混用農葯、合理調配農葯幾方面入手。
根據歐盟2003—2008年的標准,阿維菌素、殺螟丹(巴丹)樂果、氧樂果、四蟎嗪(阿波羅)、甲氰菊酯、喹硫磷、除蟲脲、噻嗪酮(優樂得)和噠蟎酮(噠蟎靈)等9種農葯的標准非常嚴格,因此在出口茶葉生產基地上應停止使用。樂果和氧樂果由於水溶性較高,在茶葉中的殘留農葯在泡茶時會大部分被浸出,因此應停止使用。乙醯甲胺磷由於在茶樹上會氧化代謝成甲胺磷,歐盟標准為0.01毫克/千克,因此在茶葉生產上應停止使用。
(2)農葯的安全使用 制定農葯在茶葉中的最大殘留允許量、制定安全間隔期、禁用高殘留農葯、制定安全使用標准,提高科學用葯水平。
(3)採用避毒措施 改進栽培制度,加強農業防治、生物防治等措施,實施茶園病蟲害綜合治理,減少農葯的污染。
(4)發展環境友好型農葯 從生產源頭抓起,大力倡導使用生物農葯(包括微生物、植物源、礦物源農葯),在抑制病蟲為害的同時,減少對茶葉及其園區生態環境的污染。
(5)加強農業防治,開展生物防治,配套物理防治,協調化學防治,實施茶園病蟲草害的綜合治理。
❺ 有些人可能擔心茶葉上的農葯殘留
現在吃的東西一般都會存在農葯殘留,很多人看到帶皮的蔬菜水果都會選擇削掉表面的皮,覺得這樣會減少農葯的殘留,其實對於農葯的殘留,也是現在很普遍的事情,茶葉也不例外,為了保證茶葉的產量去除一些害蟲、除草,茶農會在茶葉上噴灑農葯,但是有的就是在國 家規定的標准,有的茶葉就會超標,但也流向了市場,所以這樣就引發了人們的恐慌。大家都知道農葯是很難排除體外的,長期的積累會到身體受到很大的危害,所以為了避免這樣的問題,還是需要有方法的挑選茶葉。
那麼有機茶是不是很安全的茶葉呢?
現在都流行喝有機茶葉,由於大家對身體健康越來越重視,所以對於養生保健都很在意,綠色有機茶也逐漸的引發了人們的關注,綠色有機茶是一種沒有污染、高度潔凈的茶葉,因為不適用化肥,被認作是無公害的茶葉,完全不施用任何人工合成的化肥、農葯、化學食品添加劑等物質,用的都是人畜禽的糞肥,所以更加的好喝,也是獲得貨架有關機構的認證,但是綠色有機茶的價格偏高,現在還很難全面的普及。
那麼買茶葉我們都應該注意什麼問題,才能最大程度的減少這樣的擔心呢?
1、從正規渠道購買茶葉,不要去那種小攤小販購買茶葉,這樣的茶葉很可能是茶葉的農殘超標的,便宜出售,千萬不要貪圖便宜買這樣的茶葉,不但對身體沒有好處,長期飲用還會導致身體的疾病的產生,那就失去了喝茶的意義了。
2、只喝茶,不要嚼茶葉。很多人喝茶都喜歡把茶葉嚼進去,吃掉,覺得這樣會身體比較好,其實現在普遍的茶葉中都會有農葯殘留,但是水溶解度極低,即便是有也是微乎其微的,但是茶葉中的物質還是存在的,所以光喝喝茶就好了,就不要吃進去茶葉了。
3、不要長時間不換水。喝茶一定要勤喝,勤添水,這樣不會讓茶葉里的農葯快速的滲透出來,這樣就可以很好的避免喝到更多的農葯殘留了。
❻ 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國怎麼樣防止劣質茶葉賣出"天價"
找專業人士
❼ 如何去除茶葉殘留農葯
茶葉與蔬菜不同,農葯殘留估計一般不會有,茶葉採摘一般在清明前後,剛好是新葉長出4-5個葉的嫩芽,時間很短,茶葉蟲害也很少見,早年下鄉那裡也產茶,從未見過,許多人泡茶總是先浴茶,主要是傳統手工制茶要揉,多的時候用腳踩踏,現在規模大的都用機制,其實不一定需要了,不放心先沖一道倒掉也好。「洗茶」的方法是將沸水沖注茶葉,將壺中茶與水輕輕搖動數次,立即倒去茶水,它不單能洗滌塵沙,還能除去部分易溶於熱水的農葯殘留物和重金屬物質。
提倡洗茶。
「洗茶」的方法是將沸水沖注茶葉,將壺中茶與水輕輕搖動數次,立即倒去茶水,它不單能洗滌塵沙,還能除去部分易溶於熱水的農葯殘留物和重金屬物質,使原本茶湯中溶解很少的毒性物質得以去除,特別是採用沸水沖飲的方式將大大降低鉛的攝入量。
避免長時間沖泡。
如茶葉中的鉛,在沖泡時幾乎不溶於茶湯,只要在兩個小時內,已沖泡茶葉所含的殘留農葯成分大多泡不出來。因此,喝茶可以注意「不要嚼吃茶葉」和「不要一杯茶從早泡到晚」。
❽ 喝茶時怎麼去除農葯殘留
喝茶時可以短時間「洗茶」,用少量開水浸泡茶葉30秒左右後,把水倒掉,除沖洗灰塵外,一小部分能在短時間內溶於水的農殘會被濾去。
茶葉的種類很多,但不同種類茶葉之間農殘含量並沒有明顯差別,關鍵是茶葉的生產季節,一般來說,當年5月底前採制的春茶農殘很少。
春茶生長期間茶樹一般無病蟲害,不用使用農葯,不會對茶葉造成污染,購買時觀察茶葉的外形﹑色澤、品味和香氣來鑒別春茶的真假。
喝茶的環境應該靜謐、幽雅、潔凈、舒適,讓人有隨遇而安的感覺。
選茶也要因人而異,如北方人喜歡飲香味茶,江浙人喜歡飲清芬的綠茶,閩粵人則喜歡釅郁的烏龍茶、普洱茶等。茶具可以用精美獨特的,也可以用簡單質朴的。
奉茶時應注意:茶不要太滿,以八分滿為宜,有兩位以上的訪客時,用茶盤端出的茶色要均勻,並要左手捧著茶盤底部,如有茶點心,應放在客人的右前方,茶杯應擺在點心右邊。
❾ 茶葉上有大量的農葯殘留嗎買茶時怎麼辨別
1,關於茶葉上有沒有農葯。答案是肯定有。為了除去害蟲、除草等目的,茶農肯定要噴灑農葯,如莠去津、吡蟲啉、噠蟎靈、腐霉利、樂果、菊酯類、咪鮮胺等。我們實驗室就有檢測茶葉中農葯的項目。但是如眾位所知,「有農葯殘留」和「殘留量超標」的性質完全不同。農田裡使用的農葯都會經過毒理學試驗、風險評估等方法,對各種農葯規定一個足夠安全的限量標准。農葯量在限量標准之內的,理論上來講都是足夠安全的。另外,為了打壓中國茶葉出口,國外尤其是歐盟把茶葉的殘留限量規定得沒有道理的低,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強了茶葉的安全性。當然,監管出現問題,農葯殘留超標的不合格茶葉流入市場,那就是另外一個問題了。
2. 關於殘留農葯的風險。茶葉中的農葯殘留水平和茶水中的含量不是一回事。事實上,很多農葯都是脂溶性的,吸附在茶葉的組織上,不易遷移到茶水中。目前在茶葉生產中推廣使用的農葯,多是水溶解度極低的農葯品種。推廣使用的農葯進入茶湯中的含量一般只有1%左右。那麼,按一天13克這個世界上平均最高的茶葉消費量來算,即使這些茶葉有一點農殘超標,真正隨茶湯喝下肚子的也微乎其微。所以,只喝茶水,不嚼茶葉,就進一步大大降低了茶葉農葯殘留的風險性。
3. 關於重金屬殘留。主要是鉛的問題。鉛大多是來自土地中的礦物質。因化肥使土壤酸化,它就游離出來,被茶樹吸收。另外,汽車尾氣中含鉛,隨空氣飄移,落到茶葉上。一些在風景區的產茶區,特別是汽車來往多的,茶葉含鉛量較高。長期引用鉛含量超標的茶有造成對人體的危害的風險。但是,同上文提到的脂溶性農葯一樣,鉛在平時沖泡時,是幾乎不溶於茶湯中的,而且在兩小時內,用普通水沖泡的茶葉,所含的殘留成分大部分都泡不出來。綜上所述,為了盡可能降低茶葉中農葯、重金屬殘留帶來的風險性,建議
(1)從正規渠道購買茶葉;
(2)只喝茶水,不嚼茶葉;
(3)不要長時間不換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