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度資訊 > 印度范什麼

印度范什麼

發布時間:2022-08-19 10:27:52

㈠ 印度人主要信仰什麼宗教

印度教。全印有約83%的人口信仰印度教。印度教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6世紀雅利安人創立的婆羅門教,公元8世紀左右,商羯羅吸收了一些佛教和耆那教的教義,發展成為印度教。

(1)印度范什麼擴展閱讀

主神論是印度教的主要特徵之一。表面上印度教號稱有3300萬個神靈,但多數印度教徒只崇拜一個天神。

印度教有三大主神:梵天、毗濕奴和濕婆。

梵天是第一位的主神,是創造萬物的始祖;

毗濕奴是第二位的主神,是宇宙的維持者,能創造和降服魔鬼,被奉為保護神;

濕婆是第三位的主神,是世界的破壞者,以男性生殖器為象徵,並不斷變化著不同的形象,也被奉為毀滅之神。

在三個主神中,又往往把毗濕奴或濕婆立為一個主神,其他神都在其下,並都是這兩個神之一的化身,所以是具有特殊性的一神教。

參考資料網路——印度教



㈡ 局內人結束,最後那個音樂是什麼,有點印度范

開頭和結束的歌曲都是選自1998年印度電影《發自內心》的插曲《Chaiyya Chaiyya》,這自歌曲還被選入音樂劇《孟買之夢》

㈢ 印度信仰什麼宗教

1,印度教

印度教信眾超過人口的82%,也就是說多達8億以上的人口信奉該教。印度教由大約形成於公元前10世紀的婆羅門教發展而來。印度教是多神教。據說,印度教的神有3.33億之多 。印度教經典繁多,教義十分繁雜,它既有崇尚神明的理論,也有一些無神論的思想。

2,伊斯蘭教

伊斯蘭教在印度的地位僅次於印度教,信奉者約有1 .2億左右,公元8世紀前後由阿拉伯傳入印度。15——18世紀莫卧兒帝國時期,伊斯蘭教在印度得到迅速發展,並被定為國教,作為統治階級的思想工具,伊斯蘭教統治印度長達幾個世紀。

3,基督教

基督教信徒超過2000萬,是除了印度教和伊斯蘭教以外信眾最多的宗教。教徒主要分布在南部諸邦,其中以喀拉拉邦為最,其次分布在印度東北部和一些大城市。相傳,基督教於公元1世紀時就已傳到印度。

4,錫克教

錫克教是在伊斯蘭教影響下經過改革的一個印度教教派。它原是印度教一個反對種姓的支派,是對婆羅門統治和教義的一種反叛,後來又在反對穆斯林的統治中形成了軍事力量。它的產生受到印度教和伊斯蘭教兩方面的影響,可以說是兩大文化融合的產物。

5,佛教

佛教是其誕生在喜馬拉雅山南麓的達毗羅衛王國(今屬尼泊爾),由始祖釋迦牟尼於公元前6世紀創立的。佛教在印度曾獲很大發展,一度近乎普及整個次大陸。

6,耆那教

耆那教創立時間與佛教相仿,也是公元前6——前5世紀前後。它是當時反對婆羅門教的主要思潮之一,後分裂為天衣派(裸體)和白衣派,中世紀時得到廣泛傳播,一直保存至現代。耆那(Jain)本身的意思是勝利者,是該教傳說中的人物筏陀摩那的稱號。

(3)印度范什麼擴展閱讀:

國家環境

印度是世界宗教發祥地之一。直到現代,絕大部分印度人仍然篤信宗教。宗教與印度社會、政治經濟和文化有著密切的關系,它深入到印度絕大多數人生活的各個方面。

在印度,不管是城鎮,還是鄉村,是工廠,還是學校,從幾歲、十幾歲的兒童,到幾十歲的老翁,他們同你交談之間,一定會問「你信什麼教?」當你回答不信任何宗教時,許多人甚至青年學生都會感到驚奇,和不可思議。

在印度,可以說處處有神廟,村村有神池。在一些地區,街上的行人路過一座神廟,便會停下來,轉身跨進廟門,舉手擊幾下吊著的小銅鍾,然後在一個容器里放一些錢,接著雙手合十,閉上眼睛,祈禱片刻。之後再繼續趕路。

前邊若再遇到一座神廟,又會重復一番。白天,在大街十字路口的廟內或路邊的廟中,總有不少信徒赤腳盤腿席地而坐,全神貫注地聽祭司向他們講述各種神話故事。

由於印度是個宗教盛行的國家,宗教在人們生活中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印度人看來,宗教至關重要,認為沒有宗教就沒有生活,這種思想體現在人們生活的各個方面。

因此,人們信仰宗教,按宗教教義行事。絕大多數人從早到晚,從生到死,一舉一動,無不與宗教聯系起來。

㈣ 印度的三大宗教是什麼

印度的三大宗教是印度教、伊斯蘭教、基督教。

一、印度教

印度有82%的居民信奉印度教。印度教於公元8世紀形成,它的前身是婆羅門教。它綜合了多種信仰,沒有單一的信條,但所有印度教教徒都信奉多神教的主神論。

印度教還是一種哲學和生活方式。它宣傳因果報應和人生輪回。印度教還主張非暴力,不殺生。印度教有種姓制度。根據這一制度,人被分為四個等級,且生來就決定。四個種姓是婆羅門、剎帝利、吠舍和首陀羅。

二、伊斯蘭教

印度有12%的居民信奉伊斯蘭教。公元8世紀,伊斯蘭教傳入印度。15-18世紀莫卧兒帝國統治期間,伊斯蘭教被定為印度國教,迅速發展,統治印度長達幾個世紀。

印度穆斯林以遜尼派為主。伊斯蘭教對印度宗教、社會、風俗和文化藝術都產生了巨大影響。印度穆斯林中的大部分分布於印控查謨和克什米爾、阿薩姆、西孟加拉、喀拉拉和比哈爾等邦。

三、基督教

印度有2.3%的居民信奉基督教。基督教據說在公元1世紀就已經傳入印度。1931年印度基督教徒多達數百萬。現在,喀拉拉邦的基督教徒最多。

基督教在印度有幾個分支,如敘利亞教會、倫敦教會、丘奇教會、婦女教會以及兄弟教會等。基督教對印度社會和文化產生了不小的影響。

(4)印度范什麼擴展閱讀:

印度的教派沖突:

印度近現代的教派沖突經常發生,而且屢屢釀成流血事件。其中伊斯蘭教和印度教的沖突最為突出。這裡面較典型的是阿約提亞的寺廟沖突。阿約提亞是印度北方邦的一座古城。

1528年,信奉伊斯蘭教的莫卧爾帝國皇帝巴卑爾下令在這一城內建了一座清真寺,而印度教教徒則認為阿約提亞是印度教毗濕奴神化身之一的羅摩王子生長的王宮所在地,並反對將清真寺建在羅摩廟上。

兩教信徒由此發生了較大的沖突。沖突持續了幾百年,一直延續到21世紀。如1855年,印度教信徒和穆斯林的阿約提亞寺廟之爭導致了75人死亡。1992年,同一寺廟之爭又導致三干多人喪生。2002年,兩教在此問題上的沖突造成七百多人死亡。

印度其他地區的印度教和伊斯蘭教的教派沖突也不時發生。古代印度在近現代演變成不同的政治實體,這與此地區的宗教對立及民族矛盾有著直接的關系。在英國殖民時期,南亞次大陸上形成的主要政治實體是相對統一的。

而在這個政治實體的統治區域,民眾的主要信仰是印度教和伊斯蘭教。在這兩大宗教影響下,形成了不同的政治與經濟的利益群體。

不同的利益群體有不同的政治要求,這種要求在遇到該地區內外各種因素的綜合作用下,就出現了後來的政治實體分化。這是政治矛盾、民族矛盾與宗教派別矛盾融合在一起產生的結果。

㈤ 印度人信奉什麼教

大多為佛教和伊斯蘭教

㈥ 甘地有什麼經歷

甘地出身於印度一個古老的中產階級家族。甘地家族因為深受嚴格反對暴力的和平主義教派的影響,厭恨殺生,連蟲蟻也不殺。甘地幼年時以印度神話中兩位聖賢為模範,一位代表誠信,一位象徵犧牲。在印度這個等級森嚴、種姓界限分明的社會,甘地的優越出身使他得以有機會到英國接受高等教育,通過了法律考試。這種教育使甘地認清了印度社會中存在的不平等和印度作為英國殖民地的屈辱現實。他下決心一定要改變這種狀況。於是,還在國外時,他就開始從事反對種族歧視的斗爭。大學畢業後,他返回印度。不久有公司請他到南非辦一件訴訟案,沒想到在去南非的途中發生了一件極令他感到屈辱的事,並因此改變了他一生。

公司為他買了到南非聯邦行政首府普列多利亞去的頭等車票。火車抵達第一站彼得瑪利茲堡時,有個歐洲白人走向車廂包房。這白人一見到有色人,盡管其衣著是英國式的,仍怒沖沖召來車長,責問為何叫他與「臭苦力」同房。甘地不肯去行李車廂,就被驅逐下車。甘地說,這是他「生平從未受過的侮辱,我的積極非暴力行動就從這天開始。」

不久甘地就四齣闡釋非暴力主義思想。他告誡南非的印人,要清除使印度教徒與回教徒分裂的古老仇恨。他向愚昧無知的人群諄諄教誨兩條誡命:一是要清潔,二是做人要絕對誠實。同時,甘地開始譴責南非政府的種種歧視法規,如限制印度人旅行、禁止罷工、只承認基督教式的婚姻為合法等等。直到5萬印度人參加這個真理力量運動後,南非政府終於頒布了一項歷史性的革新法案。1915年,甘地回到了印度。

當時的印度,不是一個國家,而是由無數的公侯王國及土邦組成。五花八門的宗教與迷信,龐雜的教派、儀式與種性等級制度,他們周期性的盲信狂熱發作時,就互相屠戮。最為驚人的是那些稱為「不可觸摸」的賤民,為數約5000萬,社會視之如麻風病人。他們不得居住在村中,或從公用井中取水,也不得進特權階級的廟宇,他們走近時必須大喊「不潔!不潔!」叫人避開。

甘地創辦了一個靜修院,鎮靜地宣布:歡迎賤民!他稱他們為「神的子女」。

他這樣蔑視禁忌,連他最忠誠的信徒也嚇壞了,他柔順的妻子在驚駭之餘警告他說,這樣「玷污」靜修院一定不會成功。此後多年,甘地都受到正統的印度教徒的攻擊,成群的少年卧地攔阻他乘的車輛。他的車子被擲石襲擊時,他會下車直走入暴怒的人群中,有時太憤懣了,就大聲喊道:「殺了我吧!怎麼不敢殺我?」

追隨他的人尊稱他為「甘地師」。他發起運動,叫印度人抵制英國貨。後來,抵制行為挑起的激情高漲到不可收拾,一群憤慨的示威者在查里·查拉村與警察沖突,砍殺了22名警察。主張非暴力的甘地驚得目瞪口呆,遂下令撤銷運動。甘地的名聲傳遍世界。理想主義者與改宗皈依的人成群而至,尊他為神的化身。真納是印度回教同盟領袖,長久以來一直要求分割印度,使回教徒有一個分立的祖國,即巴基斯坦。甘地激烈反對分治,斷言會流血。真納於1946年8月15日在孟加拉宣布「直接行動日」,結果加爾各答爆發了空前的暴動,該城的印度教和回教徒發了狂,互相襲擊、強奸、砍頭。兩個月後,77歲的老人甘地動身到另一個血染的城市努卡里去,那裡的回教徒騷鬧如狂。他帶著一名秘書和譯員,赤著腳宣講愛的福音,想要平息恐怖騷動。他這樣走了4個月,暴亂仍像野火一般蔓延到了別的省份。

1947年8月15日,印度獨立了。印度教徒與錫克教徒從新建立的巴基斯坦國撤出東行時,與從東旁遮普西行的巴基斯坦回教徒沖突,在大屠殺事件中,死人實以百萬計。甘地大受打擊,宣布若不停止浴血攻擊,他便絕食到底。印度教、錫克教與回教領袖都來到聖雄床邊,誓言停止屠殺。可是在9月間,德里城又起了暴力沖突,甘地於是再絕食。

正統印度教聽到聖雄號召他們去愛那些「可憎惡」的回教徒,大為憤慨。不久,在甘地主持的黃昏祈禱會中,就有顆炸彈爆炸了。1948年,甘地在赴一個祈禱大會途中喪生,刺客不是回教徒,卻是一個狂熱的印度教徒。他痛恨甘地親近回教,並且有基督教作風,同時責怪他導致印度分裂。甘地在近距離被射中胸部與腹部,死前大喊道:「啊,真神!」

甘地深受群眾尊敬,理想也崇高,但卻不是聖人。他脾氣急躁,難與人相處,又不肯與許多目標相同的人合作,常常獨斷專行。甘地對待家人的態度亦不親切。他的道德標准太高,令4個兒子都疏遠了他。他37歲時就立誓不近女色,並命令兩個大兒子也照辦。長子哈利萊想成親時,甘地不贊成。後來哈利萊改信回教,並開始縱酒,最後患結核病而死。甘地沒有讓兒子受高等教育,也不讓妻子受初等教育。甘地立了不近女色的誓言後,妻子不得已過了42年的寂寞日子。甘地說:「她之所以痛苦,是因為她自私。」

不過甘地的怪癖無損於他的人道精神,也無損於他超人的勇氣。他發動了三個群眾大運動:反對殖民地統治,反對種族主義,反對宗教偏執。大科學家愛因斯坦說:「我們下代的子孫恐怕很難相信,世界上真有過這樣一個人。」

㈦ 印度的四大種姓是怎樣產生的

由於雅利安入侵。

雅利安自己的社會形成了三個群體,第一個是戰士集團,稱為Rajayana,後來名稱改成了剎帝利,第二個是祭司集團,被稱為婆羅門,這兩個集團為爭奪雅利安的政治權利進行了斗爭,結果是我們熟悉的,婆羅門成為最後的勝利者。雅利安人的第三個集團是農業和手工業生產者,他們就是吠舍,許多印度的土著居民也被納入了雅利安社會體系,成為首陀羅,首陀羅的最初來源不僅包括被征服的土著居民,還包括雅利安人和當地土著生的混血後代。吠舍往往是農場主、商人、手工業主、地主,而首陀羅則是在農場工作的農民或者在手工作坊進行勞作。

在雅利安征服後,雅利安人逐漸建立了許多社會和宗教制度和規則,使得這種階層的區分被永久固定下來。種姓制度由此產生,種姓制度的最大特徵就是其頑固性和凝滯性,各個種姓之間不會轉化。不僅永久固定了社會各個階層的地位,還固定了他們的職業,限制了各個種姓間的社會交往和婚配。

由於征服者雅利安人的淺色皮膚和當地人的深色皮膚對比鮮明,所以膚色是和種姓制度緊密聯系的因素。種姓其實被稱為瓦爾那(Varna),這個詞就是指膚色。隨著歲月演化,雅利安人的膚色也在變化,即使是今天的高等種姓的皮膚也往往比我們東亞的黃種人的皮膚都黑許多。在西方,有一個侮辱印度人的詞彙,把印度人叫做「打磨過的黑人」,因為他們的膚色雖深,但是仍舊保留了白種人薄唇窄鼻等特徵,彷彿把黑人的厚嘴唇和寬鼻樑打磨精細了。

(7)印度范什麼擴展閱讀:

雅利安人【梵文:âryâ】是世界三大古游牧民族(亞非語系游牧民族、阿爾泰語系游牧民族和印歐語系游牧民族)中的其中的一支分支之一,高加索以及中亞的古代部落,使用印歐語系的語言,歷史上原是俄羅斯烏拉爾山脈南部草原上的一個古老民族,古代雅利安人遷移至中亞的阿姆河和錫爾河之間的平原上定居下來。這些人被稱為雅利安-旁遮普人,大約在公元前14世紀,雅利安-旁遮普人中的一支南下進入南亞次大陸西北部,稱為雅利安-旁遮普人-印度人,這就是印度古代文獻中所稱的雅利安人;另一支雅利安-旁遮普人則進入伊朗高原地區,稱雅利安-旁遮普人-伊朗人。

在伊朗高原地區,他們和古代的雅利安-旁遮普人融為一體,形成了後來的波斯人、米提亞人、斯基泰人等等。在南亞次大陸,他們往南部驅逐德拉維達人,創造了吠陀文化和建立了種姓制度,把雅利安-旁遮普語族的語言帶到了印度。

參考資料:網路:雅利安

㈧ 異國風情,印度都有哪些女明星是比較出名的

印度同樣也是一個盛產美女的勝地,她們的樣子和亞洲、歐洲等地區有著明顯不同,深邃有神的大眼和魅惑的氣質是印度美女最大的亮點,在娛樂圈裡更是藏龍卧虎,這些女星不僅代表著她們國家的門面,更是“突出氣質”這四個字的最佳代名詞。像是迪皮卡·帕度柯妮、艾西瓦婭·雷、朴雅卡·喬普拉等等都是在印度比較出名的女明星,下面就圍繞她們來做個介紹吧。

一、迪皮卡·帕度柯妮

迪皮卡·帕度柯妮,其代表作有《再生緣》、《寶萊塢雞尾酒》、《印度艷後》等等,她在影視上的造詣非常有成就,不僅有著出色的演技,樣貌和氣場也頗為醉人,因從小就酷愛運動參加過很多棒球比賽,長大後又走上模特路,到如今的身材特別完美,從頭到腳都散發出一種女神范,絕對是印度里著名的女明星之一。

以上就是關於本期話題的全部內容了,不知各位對此還有哪些補充?歡迎在下方評論里留言,和大家一起分享討論吧。

㈨ 印度有什麼風土人情

印度的風土人情有生禮、女性穿紗麗等。

1、生禮

在印度的傳統上十分重男輕女,因為女兒結婚時,父母必須准備一份豐厚的嫁妝。沒有嫁妝,女兒就不能結婚。印地安人慶祝孩子出生和安全成長的方式是到寺廟舉行「普迦儀式」,誦經祈禱,然後與親朋好友共進晚餐。

2、女性穿紗麗

印度婦女傳統服飾是紗麗(Sari),紗麗是指一塊長達15碼以上的布料,穿著時裹在身上。印度婦女擅長扎、圍、綁、裹、纏、披……等技巧,使紗麗在身體上有不同的變化。

拉賈斯坦婦女的紗麗較短,只蓋住頭,但五顏六色,鑲有金銀綉邊。拉賈斯坦女襯衫有點像中國奉賢的無領禮服,下半身是一條長卷邊的長裙。



(9)印度范什麼擴展閱讀:

印度盛行父系大家族制,常由三、四代人組成。印度教徒實行種姓婚姻,大多是為父母安排的。婦女地位低下,寡婦不得再婚。印度教徒通常使用火葬並把骨灰扔進河裡。恆河是印度教的聖河。

人們相信,人生最好的歸宿是把骨灰放進聖河中,在來世可以得到祝福。為此,許多患者和老人都會毫不猶豫地跋涉到恆河岸邊,等待最後一刻。

印度教歷史悠久,與其它民族一起創造了燦爛的印度文化。公元前2000年至前1000年間寫成《吠陀》,成為婆羅門教以及印度教最古老的經典。

㈩ 印度德彪是什麼電影里的人物

范德彪這個人物是《馬大帥》里的經典人物形象。
馬大帥要強於鄉村愛情的,其中最主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彪哥的戲份,雖然趙本山的徒弟喜劇造詣不俗,但是和彪哥比只能算是學生,彪哥碾壓趙本山所有的徒弟。在北方,能和趙本山在喜劇上55開的就是范偉,其他的喜劇演員,像什麼郭德綱,潘長江,沈騰都還沒有達到趙本山和范偉的程度,所以彪哥的扮演者除了范偉,換成誰都不行。

閱讀全文

與印度范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英國的皇家橡樹是什麼 瀏覽:644
英國人是怎麼做生意的 瀏覽:463
義大利圖片驗證碼怎麼輸入 瀏覽:473
印度有哪些葯品是正品 瀏覽:184
印尼開齋節都干什麼 瀏覽:458
拜登為什麼打伊朗 瀏覽:34
英國死亡人員有多少 瀏覽:386
印尼生肖煙多少錢一包 瀏覽:382
10萬伊朗幣多少錢 瀏覽:902
在印度說元氣周期爆棚是什麼意思 瀏覽:205
義大利妹子教你怎麼學習中文 瀏覽:400
越南留學生簽證怎麼辦理 瀏覽:736
達芬奇出生在義大利的哪個小鎮 瀏覽:517
在越南投資有什麼優惠 瀏覽:877
印度人做雞心怎麼做 瀏覽:490
如何做英國的餅 瀏覽:317
越南約會吃什麼 瀏覽:148
印度收視率為什麼那麼高 瀏覽:462
伊朗的波斯人信什麼教 瀏覽:884
印尼怎麼打入中國移動 瀏覽: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