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古印度文明為什麼會消失
古印度文明會消失是因為當時強大的古印度王朝——孔雀王朝的覆滅,導致印度區域一帶不斷被外族和外國所入侵。而這些國家入侵後,卻都積極地把自己國家的文化和思想輸入了進來,而古印度文明則不斷的受到排擠。
同時,伴隨著中亞地區阿富汗境內的突厥人的興起,就在1001-1026年間,該王朝就曾經先後17次侵入北印度。雖然,他們最終並沒有在印度建立起其有效統治,但他們所信仰的伊斯蘭教在印度區域的影響力卻在不斷擴大,從而使古印度文明在最終遭受到了徹底的、毀滅性的打擊之後,走向了滅亡。
古印度文明的起源
印度河流域的文明產生時間約為公元前3100年,由達羅毗荼人(或叫哈拉巴人)組建城邦,發展社會生產。
而恆河文化昌盛於公元前1800~前600年間,為印度著名的吠陀時代。吠陀時代分前期和後期,前期即梨俱吠陀時期,約在公元前1800~前1000年;後期約在公元前1000~前600年。
前期經典很少提到家庭,社會仍具部落性質;後期部落社會分解為4個瓦爾納的社會。4個瓦爾納中首陀羅為最低層,吠舍為中層,剎帝利和婆羅門為上層。
『貳』 有個疑問,四大文明古國的印度是如何中斷的
印度文明的發源地在印度河流域,在今天的巴基斯坦。印度文明亡於公元前1500年,是被雅利安人滅亡的。如今的印度已經和古印度文明沒有關系了。種姓制度是雅利安人發明的,用於統治印度人。印度文明由於沒有文字記載,所以沒有傳承。
『叄』 古印度文明在什麼時候中斷
您好。
公元前3世紀中葉,古代南亞地區在印度河流域產生了自己燦爛的城市文明,即史家所說的哈拉帕文明.這一文明在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各個領域都發展到很高的水平,足以與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兩河文明和尼羅河文明相媲美.
『肆』 青銅時代的印度河文明什麼時候衰亡的為什麼說「這個文明一度繁榮,後來因不明原因衰亡」
那是因為你沒有弄清楚古代印度和古印度,古印度指的是公元前2300至前1750的印度河文明哈拉巴文化,他們的確是亡於青銅時代。而你所說的孔雀王朝則是雅利安人文化,他們在公元前2000年出現在印度並不斷向南發展,接著公元前6世紀左右出現了比較強大的十六個王國,並在公元前4世紀左右才有了孔雀王朝。現在的印度人都是雅利安人後裔(賤民除外),尤其婆羅門階層幾乎都是純正的雅利安血統,他們跟古印度沒關系,就像今天的埃及人其實是阿拉伯人一樣。
『伍』 印度文明是怎麼消失的
1、外敵入侵。很多民族不斷的想古印度進攻,並且還將其特有的文化、思想都帶進了古印度,對原有的古印度文明產生了巨大的沖擊。
2、中亞帝地區突厥人的崛起,他們把伊斯蘭教輸入了古印度,把古印度的佛教文化和社會體系徹底攪亂,文明上漸漸被外來植入的文化和制度所替代。
3、社會上等級森嚴的種姓制度也隨著不斷的戰爭而分崩離析,社會矛盾逐漸被激化。
古印度文明
以其異常豐富、玄奧和神奇深深地吸引著世人,對亞洲諸國包括中國產生過深遠的影響。 古印度文明細分兩部分來看:
一是印度河流域產生的文明。
另一就是恆河流域產生的文明。所說的古印度文明消失指的是印度河流域的文明消失,而恆河流域的文明則未消亡。
『陸』 古印度文明是怎麼毀滅的是雅利安人入侵還是被泥漿淹沒
1,最古老的印度文明是公元前3000的哈拉帕文化。公元前2000由西北方進入印度的雅利安人摧毀了他,帶來的新文化體系,這一文化(有時以其聖典的名字稱為吠陀文化)是古典印度文化的起源。梨俱吠陀描述這一時期雅利安人的主要活動是祭祀、遷徙和對土著居民(達羅毗荼人)進行征服。種姓制度在這時大概已經出現。
2,公元前6世紀,波斯人與希臘人先後入侵
3,孔雀王朝建立
4,從前2世紀初開始,大夏希臘人、塞人和安息人先後侵入印度
5,大月氏人成為最成功的侵入者,他們在北印度建立了強大的貴霜帝國
6,笈多王朝
7,中亞嚈噠人(白匈奴)入侵
8,12世紀末穆斯林征服北印度
9,德里蘇丹國(伊斯蘭時期)
10,莫卧兒帝國(伊斯蘭化的蒙古人)
11,殖民地時期(葡萄牙,荷蘭,法國,英國先後侵略,最後成為英國人殖民地)
12,獨立印巴分治
印度就這么個歷史,全告訴你了。
『柒』 古印度什麼時候滅亡的
公元前187年,古印度滅亡。
8世紀初,阿拉伯人來到古印度,帶來了伊斯蘭文化,建立了許多伊斯蘭國家,印度的伊斯蘭教信徒和印度教信徒的糾紛也就是從這時開始了。
1526年,突厥人帖木兒的直系後代巴卑爾從中亞進入印度,建立了莫卧兒帝國。1858年,英國的維多利亞女王被授予印度女皇稱號,成立了英屬印度殖民地,莫卧兒王朝滅亡,英語逐漸成為印度的通用語言。1947年,巴基斯坦和印度分別獨立。
印度一名(In ),在古代是指南亞次大陸印度地區——印地。印度是地區之名而並不是主權國家之名。因為在歷史上,印度不是統一國家,所以沒有固定的國名。在英國人把大印度地區殖民地化以前,這個地區的政治狀態一直是小邦和部族林立,從來沒有被徹底統一而成為同一個國家。
印地,歷史上是人種來源極其復雜的混雜地區,有白種人、黃種人(包括蒙古人、漢藏人)以及褐色人和小黑人。
(7)印度文明是在什麼時候滅絕的擴展閱讀
最早在古印度產生的文明叫做哈拉巴文化,那是古印度的本土文化,在4000多年就已經產生了。不過,大約公元前2300年,這個文明神秘地消失了,至今沒有人知道它消失的原因。在接下來的歷史中,古印度一直被外族人統治,外來文化也逐漸成為古印度的主流。
公元前1500年左右,一支外來的民族——雅利安人來到了古印度。雅利安人原本是俄羅斯烏拉爾山脈南部草原上的一個古老游牧民族,他們不斷向南邊遷移,最後從西北部進入了古印度。
這支外來的民族佔領了古印度的北部,把古印度的土著居民趕到了南邊。這樣,古印度就產生了南北的文差異。
雅利安人成為古印度的統治者後,最早的種姓制度便產生了。當時只有雅利安人和土著居民兩種等級,後來婆羅門教產生,於是發展成為了我們現在看到的四種等級的種姓制度。
在婆羅門教的神話傳說中,有一個叫原人的神靈,他有一千個頭、一千隻眼睛和一千隻腳。他的心中長出了月亮,眼睛裡生出了太陽,他的呼吸中產生了風,他的頭頂上生出了天空,他的腳下長出了大地。這位神靈,後來被稱作「梵(fàn)天」。
梵天用嘴巴創造了婆羅門,用手創造了剎(chà)帝利,用腿創造了吠(fèi)舍,用腳創造了首陀羅。這位神靈還為四種人規定了不同的職業,婆羅門是宗教祭司,剎帝利是國王軍官,吠舍是商人。這三種人都是雅利安人,皮膚比土著居民要白得多,他們認為自己非常高貴。
而土著居民則是最低等的首陀羅,他們是雅利安人的僕人,負責做飯、修建房屋、種莊稼等工作。
『捌』 為什麼說古印度文明被中斷了,是怎麼中斷的
因為戰爭而導致印度半島分裂,古印度文明就此中斷。
古印度孔雀王朝在阿育王時代發展到全盛時期。他經過多年征戰,使王朝版圖擴展到除印度半島最南端以外的整個南亞次大陸,即包括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國。這個龐大的帝國是依靠軍事征服建立起來的。
在阿育王死後不久便陷入分裂。公元前187年,孔雀王朝最後一個國王被推翻。此後,印度半島再也沒有統一過。古印度是人類文明的發源地之一,古印度文明以其異常豐富、玄奧和神奇深深地吸引著世人,對亞洲諸國包括中國產生過深遠的影響。孔雀王朝滅亡以後,西北印度不斷有外族入侵。
先是中亞的巴克特里亞——希臘人在公元前2世紀初入侵南亞次大陸的西北部。接著又有安息人、塞種人、大月氏人的入侵。其中最重要的是貴霜帝國在印度的統治。在丘就卻建國後,國勢日強,侵入印度,滅大夏在印度的殘部。
(8)印度文明是在什麼時候滅絕的擴展閱讀:
古印度文明的起源:
恆河文化昌盛於公元前1800~前600年間,為印度著名的吠陀時代。吠陀時代分前期和後期,前期即梨俱吠陀時期,約在公元前1800~前1000年;後期約在公元前1000~前600年。前期經典很少提到家庭,社會仍具部落性質;後期部落社會分解為4個瓦爾納的社會。
在阿育王統治期間,印度古代奴隸制君主專制的集權統治達到頂峰。為了擴大他的王國,阿育王征戰了11年,但戰爭的血腥與殘酷使他悔悟了。後來阿育王皈依了佛教,並在佛教和平教義的基礎上建立了新法。阿育王在國內修築道路,擴大灌溉工程,發展國家的經濟,使國家繁榮和興盛起來。
古印度文明最早在印度河流域興起,它是人類最古老的文明之一。古印度人建立了嚴密的社會等級制度,創作了精美的繪畫和雕塑,還有世界上最長的史詩。這塊古老的土地還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佛教的誕生地。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古印度文明
網路-古印度
『玖』 古印度文明是什麼時候衰落的
古印度文明是公元前2世紀中葉衰落的
公元前3世紀中葉,古代南亞地區在印度河流域產生了自己燦爛的城市文明,即史家所說的哈拉帕文明。這一文明在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各個領域都發展到很高的水平,足以與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兩河文明和尼羅河文明相媲美。
古印度文明最早在印度河流域興起,它是人類最古老的文明之一。古印度人建立了嚴密的社會等級制度,創作了精美的繪畫和雕塑,還有世界上最長的史詩。這塊古老的土地還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佛教的誕生地。
古印度是人類文明的發源地之一,古印度文明以其異常豐富、玄奧和神奇深深地吸引著世人,對亞洲諸國包括中國產生過深遠的影響。古代印度在文學、哲學和自然科學等方面對人類文明作出了獨創性的貢獻。最顯著的特徵是其宗教性。
(9)印度文明是在什麼時候滅絕的擴展閱讀:
古印度文明的創建 古印度文明的源頭:哈拉巴文化
古印度是人類文明的發源地之一,在文學、哲學和自然科學等方面對世界文明作出了獨創性的貢獻。在文學方面,創作了不朽的史詩《摩訶婆國多》和《羅摩衍那》;在哲學方面,創立了「因明學」,相當於今天的邏輯學;
在自然科學方面,最傑出的貢獻是發明了16世紀到21世紀世界通用的計數法,創造了包括「0」在內的10個數字元號。所謂阿拉伯數字,實際上起源於印度,然後通過阿拉伯人傳播到西方。公元前6世紀,古印度還產生了佛教,先後傳入中國、朝鮮和日本。
就地理范圍而言,古印度不僅指今天的印度,還包括巴基斯坦、孟加拉、不丹、尼泊爾等在內的整個南亞次大陸。中國在西漢時稱其為「身毒」,東漢時改稱「天竺」,到了唐代,高僧玄奘將其譯為「印度」。
印度的遠古文明直到1922年才被發現。由於它的遺址首先在印度哈拉巴地區發掘出來,所以通常稱古印度文明為「哈拉巴文化」;又由於它主要集中在印度河流域,所以也稱為「印度河文明」。
哈拉巴文化以南部的摩亨佐·達羅和北部的哈拉巴為中心,它是古代印度青銅時代的文化,代表了一種城市文明。從已經發掘的遺址來看,城市的規劃和建築具有相當高的水平。考古學斷定,哈拉巴文化大致出現在公元前3000年到公元前1750年,鼎盛時期約為公元前2300年到公元前2000年。
哈拉巴文化的主要經濟部門是農業,栽種的作物有大麥、小麥等。除田間作物外,椰棗、果品也是人們喜愛的食物。當時,人們已經能夠馴養牛、山羊和各種家禽。哈拉巴文化遺址中出土了大量銅器,這表明古印度人已經掌握了對金銀等金屬的加工技術。從出土的各種美妙絕倫的手工藝品和奢侈品中,可見當時工匠的精巧技藝。
制陶和紡織是哈拉巴文化的兩個重要部門,染缸的發現表明當時已掌握紡織品染色的技術,紡織業與車船製造業等也高度發達。城市的繁榮使哈拉巴的商業盛極一時,不僅國內貿易活躍,國際貿易也特別頻繁。大量古跡遺址的發掘充分證明了它與伊朗、中亞、兩河流域、阿富汗,甚至緬甸和中國都有貿易往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