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度資訊 > 印度在中國邊境想干什麼

印度在中國邊境想干什麼

發布時間:2022-08-19 19:34:04

❶ 印度在中印邊境屯兵十萬意欲何為!

印度在中印邊境屯兵沒有什麼奇怪的,你可以把他理解成為被我國逼急了。 他在邊境屯兵原因有三。 1是中印之戰結束後,在雙方有爭議的地區(這個地區的確是有爭議的,不是我國說的是我們的,也不是印度的,是一直沒有佔領的,後來雙方都想對他有主權),發生了戰爭。戰爭結束後,我方全面佔領了有爭議地區,把有爭議地區雙成了三段,後來雖然退還了他們一段,但你從地圖上可以看出,我們占的全是高地,印方占的是低地。這樣我方對他們有一個巨大的戰略優勢,基本上我方在那地區投一萬兵力,印方起碼要投四萬多兵才可以防守得住。不但如此,這些地區離印度經濟中心距離近,對於我國來說,是西藏經濟不發達地區,再加上我們有戰略高度。如再次發生戰爭的話,對印方極不利。 2是印度一直想成為一個大國,得到國際認可,但他在中國邊上。對於地緣政治學來說,他不戰勝中國,永遠也出不了頭,問題就在於,他不但沒戰勝中國,軍事、政治、經濟的差距在擴大。他對我國的感覺就是一頭老虎在他身邊,他感覺十分不安。 3是,近年來,我國修了青藏鐵路,又花大力氣改善西藏的公路建設,雖然我們沒加大邊境兵力,但增加了兵力投放能力,這對於印度來說,中國一但出兵就迅速到達,和在邊境增兵是一個意思。 所以,印度邊境增兵不用奇怪,因為我們相當於先增了兵,印度只是一個正常的反映吧了

❷ 印度侵入與中國沒有爭議的邊界是想干什麼

印度人就是想在最一段時間美國拉著一幫小弟圍堵中國鬧得凶的時候,也落井下石趁機撈點好處,結果,感覺是美國人騙了,美國人做了個局,把印度人套進來了,結果美國人那邊雷聲大雨點小,惹了馬上就撤走了,而印度這邊卻騎虎難下了。

印度的國際環境特別好,美國,俄羅斯都在拚命拉攏印度,其實中國也在做著同樣的事情。而中國就沒有那麼好的環境了,美國及其盟國對待中國的態度大家都知道的,俄羅斯確實站在中國一邊,那也是中俄可以抱團取暖共同分擔美國壓力。

印度人的自信估計還有後勤的因素吧,大家都知道62年中印打過一次中煙戰爭,那次結果印度是很慘的,但是中國大勝後卻不得不退兵了,原因就是中國後勤補給很難的,物資別說翻越山峰送到藏南,甚至物資從雲南,四川上西藏就不好走了,沒有公路也沒有鐵路,只能用牲口托運,走一趟幾個月還十分凶險,而到了山腳下要翻山到藏南甚至牲口都沒法走,只能用人力背著過去。當時解放軍進入藏南的是一個邊防師一萬多人,物資供應十分困難,最郁悶的是有半年時間大學封山後,靠人背都不行,徹底封死了。而印度就好多了,藏南是緩坡,下面一馬平川了。運輸起來相當簡單,而且印度當時全民動員幾百萬軍隊在哪裡。這個情況下不撤退是不行的。
但是,現在雖然藏南附近交通還是很差,每年還有很長時間大雪封山,但是我們進藏有多條公路一條鐵路,上百個機場。所以印度最近也是著急,中國人基建能力是全球絕對第一的,那以後就更不好說了。

還有的依靠的根據估計就是印度神油喝多了,自嗨的太厲害了。感覺這都不是軍事,經濟力量對比的問題了,是精神有問題的程度了。
畢竟62年其實印度是很多方面強於中國,GDP和中國差不多,人均GDP遠高於中國,工業基礎也比中國強,武器生產也很強(有亞洲最大兵工廠),基礎設施方面因為英國人建設要遠遠高於中國(鐵路5.4萬公里亞洲第一,中國1萬多點),國際環境比中國好的多(當時基本上沒有國家支持中國,而美國,蘇聯兩大陣營和幾乎大部分第三世界國家都支持印度)。
今天呢,中國GDP是印度的5倍,人均GDP也差不多5倍,工業總產值中國佔世界的24%(第二名美國佔19%,印度不到1%),中國目前是直接上三個完全軍事工業體系國家之一(美國,中國,俄羅斯三國),基礎設置建設方面中國目前第一(鐵路里程12.1萬公里世界第二,高鐵里程世界第一,印度經過55年發展鐵路里程從5.4升到了6.1萬公里,高速公路里程目前中國世界第一,印度目前完全達標中國高速標準的高速公路還沒有,全封閉的公路好像有有120公里,你沒看錯,印度很多告訴公路是不封閉的,任何車都可以上去跑,包括驢車,牛車,隨時可以見到神牛在高速公路上晃悠)。國際環境方面目前印度還是比中國好點,但是比62年中國環境有了很大提高的。
所以這次印度自嗨,不是神油用多了,就是恆河水喝多了。
目前我們第一步外交部抗議有了,第二部國防部抗議有了,第三步一些軍演在某些地區也有了,巴鐵也配合搞了威懾了都。下一步如果升級那可能涉及到一些政治對抗,經濟制裁,強制驅離等步驟了。就看印度能頂到哪一步退卻了。一般認為戰爭爆發不大可能,中印兩國的體量擺在這里了,真打起來,那不是戰死幾百萬人能打出勝負的,四五千萬人命填進去也填不滿這個坑。所以,最後估計還是以印度推出,大家坐下來了和談結尾,別看印度人現在鬧得歡騰,自己又幾斤幾兩他們清楚著呢。

❸ 印度向中印邊境增兵五萬有何目的 中國對此該作何反應

印度在印度自己的國土上調動軍隊,哪怕是調動到你的邊境,只要人家沒有越境,那就是人家的主權,人家的自由,不管他有什麼目的。
我認為中國應該先弱弱的抗議幾句,和印度打打嘴仗,然後把印度增兵對面的解放軍後撤個幾十公里。
如果印度就此罷休,撤軍走了,那麼是印度吃虧,至少他調動軍隊更大,花費更多。
如果印度賴著不走,同樣是印度吃虧,因為兵力多,他後勤補給更困難。
如果印度得意忘形,越界過來,那就最好了,小打兩仗,讓印度勝上兩場,一方面刺激印度的慾望,一方面樹立國人敵愾之心,然後就一舉反攻,乘機玩個大的,把所有的被佔領土連本帶利都拿過來。

❹ 最近,印度跑到中國領土上搞事情是怎麼回事

不是印度軍隊越境在中國領土搞事情。
是中國在中印邊境靠近印度的地方修公路。
這條公路一旦修建起來,對印度非常不利。
印度不幹了,派人損毀了部分路段。
中國趁機拿印度軍隊越境做文章,除了恢復了公路建設,還修了個軍事基地。
簡單來講就是中國玩兒了個「欲要取之,必先給之」的把戲。
意思就是中國老早就打算在中印邊境修建軍事基地了。
所以想找個由頭。
所以採取了先修路的手段,誘使印度先出手。
印度出手後中國馬上跳出來說你犯規,你居然軍事入侵我,為了自保,我要修基地。
然後就修了個基地。
這招不光在政治軍事領域可以用,生活中也可以用。
所以說生活中你要討厭誰,也可以採取這種「捧」的手段,到時候那位自己會作死的。

❺ 印度為什麼又在邊境地區找事,有何目的

前幾年印度要求中國答應許多它的意願,但跟中國的談判始終陷入僵局。所以它就來挑釁,意思就是跟中國說「不要忘了撕破臉的的可能性」。畢竟國與國之間的博弈歸根結底是利益博弈,博弈手段不僅僅是外交手段,還有軍事手段。

❻ 昨天看報紙印度往中國邊境增兵,他們想於什麼,想打嗎!中國能打的過他們嗎,美國會邦他們嗎!

本人自己寫的,應該算全面合理結合實際的(寫著玩意兒沒累死我):

1.眾所周知,印度和我國在西藏雅魯藏布江下游地區有一塊爭議領土按照法律上講它是我國領土,但是印度當局根據英國侵略者留下的麥克馬洪防線位為依據,強行佔領了該塊領土,並與我國在1962年發生戰爭,我國軍隊戰勝了印度軍隊後因為後勤給養供不上而退回西藏,所以印度當局憑借地理優勢,非法佔據我國領土至今。

最近似乎印度不老實,老往邊境線增兵。為啥?首先,它可以借機向中國和巴基斯坦示威,起到對中國的威懾作用,好增加對中國談判關於邊境問題的籌碼,為自己贏得更有利的談判條件;其次,因為他深知印度與中國的軍事力量差距,如果打持久戰的話,他絕對打不起,所以他往邊境增兵,預防在以後有可能的戰爭中爭取打閃電戰,取得戰役勝利;最後,他也可以轉移印度軍方鷹派的不滿,是當局贏得選民支持,所以對華強硬絕對是西方國家贏得選票的最好辦法。

但仔細分析,我們可以發現,要是真的開打,贏家絕對是中國。中國的地理位置處以西藏高原,我空軍的飛機場要比印軍高出許多,所以我國有對空優勢;還有,印度的軍事裝備70%以上依賴進口,自主研發能力差,而我國早已有一套完整的軍工體系,武器裝備大部分能自主研發;還有,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單兵素質要比印度高出很多(忘沒忘去年的孟買事件?印度的特種部隊司令都讓恐怖分子打死了,說明印軍的士兵作戰能力不夠,這種情況在中國出現過么?);最重要的一點是,我國的綜合國力要遠高於印度(GDP是印度的三倍以上,國民人均水平是印度的五倍,等等)能支持長遠的作戰,印度想要打敗中國,無異於蚍蜉撼大樹。雖然交通不利於我軍,但在中國先進裝備和士兵作戰能力下,已不是問題,印度想打閃電戰的話,贏的幾率相當小。綜上,中國穩贏。

2.至於美國,出兵幫助印度基本不可能。印美沒有類似美日之間的安保條約,直接出兵法律上說不過去,況且直接出兵並不符合以利益為重的美國的利益(勞神傷財獲得不了什麼還不能贏),印度只不過是美國限制中國崛起的一枚棋子;更重要的是,美國清楚中國為了自身利益能做出什麼,中國是美國最大的市場,雙方經濟貿易量是印度的好幾十倍,並且公國是美國的最大債權國——美國總統奧巴馬不可能也不敢冒這個險去因為干涉中國核心利益而使自己的國家破產。

但我們要看清楚,美國仍需要印度來限制中國的發展,所以美國不可能直接出兵,但他會為印度暗地裡提供軍火裝備和軍事情報來幫助印度取得戰爭優勢——這是山姆大叔的慣用手法:不在明面上捅破,但我在暗地裡幫,你也不好說啥。例如兩伊戰爭等,難道例子還不少么?

❼ 印度入侵我國邊界。想干什麼。

步步為營,得寸進尺,慢慢地就變印度的,南海就是先例,這種情況唯有打服才能解決問題,那地方沒有居民區很容易丟掉。

❽ 印度此次挑釁中國,有哪些目的

「從自身利益來講,中國在南亞的行動並沒有錯誤,但我們必須意識到此舉難以避免的負面後果,並有所准備,防範可能出現的美日印三強遏華同盟。畢竟,對於冷酷無情的現實政治邏輯來說,單方面的啜泣,從來都毫無意義。」
中印對峙事件發生後,中國媒體猛烈抨擊印度的決策者。個人認為這是對的,因為我們的國土主權的確面臨著印度人的挑釁,我們必須對外擺明我們的態度。但是,從現實政治的角度看,我們不能不全面審視印度的決策動機。因為,媒體單純將印度人視為瘋子和狂人,僅僅是一種宣傳手段,絕非現實主義者看待問題的方式。
任何時候我們都應該意識到:印度政府絕不可能無緣無故地為了一片足球場大的荒地,而陷入與中國的盲目對抗,畢竟,今天的印度領袖或許殘酷無情,但卻絕不是一個盲目的蠢材。
實際上,對峙事件發生的很久之前,國內就應該意識到莫迪政府一定會有所挑釁,只要稍有俾斯麥式的外交視野,便能夠預見到今天的情況——本人此前不斷提出警示(文尾羅列文章)。
近年來,中國在海外拓展中取得了令人矚目的偉大成就,然而需要清醒的是,與所有大規模跨國合作項目一樣,我們的拓展不可避免地附帶了一些地緣效應,並引發了外國的猜忌。其中最明顯的,就是南亞地區。
2013年之後,中國大舉加強了對巴基斯坦的援助(印巴邊境沖突多年不斷),並且在印巴爭議地區喀什米爾修建鐵路,以及在瓜達爾港設立可供軍用的港口。這些不可避免地與印度的安全利益產生一些沖突。
中巴走廊的建設,在加強經濟的聯系的同時,實際上也意味著兩國軍事互助更加便捷,這強化了巴基斯坦的戰略地位和實力,考慮到印巴邊境至今猶在持續交火,印度不可能對這一舉措漠然視之;

❾ 中印邊界對峙,印度要達到什麼目的

印度最終的目的就是想要侵佔中國的領土。

❿ 邊境增建哨所,印度想干什麼

這顯然是幾個月前中印邊界西段拉達克對峙事件的後續發酵。 應該說,對於這一幕,中國邊防軍人並不陌生。半個多世紀前,印軍也採取了幾乎一模一樣的策略來應對實控線另一面的武裝力量。哨所和碉堡組成線式防禦,一旦戰爭爆發,這種一字長蛇陣很可能被沖擊得七零八落,但在平時,卻不失為一種「得便宜就占,佔了就吃下去」的好辦法。 關於中印關系,人們似乎總能聽到兩種完全相反的消息或評論。一方面是由於中印關系的迅速發展,經濟貿易合作水平持續提升;而另一方面,則是因為類似拉達克對峙這樣的意外事件不斷發生。中印關系似乎也存在著「政冷經熱」的倒掛現象。 不過,在安全與軍事領域,中印兩國並不總是處於對立狀態。實際上,就在不久前,中印雙方還就兩軍高層交往、部隊聯合演練等方面達成了諸多共識。某種程度上,在安全與軍事領域,中國面對的印度似乎是兩面的,中國既能看到一個咄咄逼人的印度在邊境實控線的另一側對中國的疑慮日漸加深,也能看到一個目光遠大的印度渴望在全球層面和中國共同甚至攜手發揮更大政治作用、做出更大貢獻,對中國愈發自信,也愈發具有超越雙邊和地區事務層面的全球視角。 或許這兩幅面孔都是真實的。必須承認,中印關系越來越具有全球意義,原本在地區和雙邊層面一些難以解決的問題,雖然依然難以解決,但其重要性至少是緊迫性卻呈下降態勢。這種情況下,即使如同拉達克對峙這樣的事件還在不斷發生,雙方政府依然願意想辦法並且能夠找到辦法加以管控。 但管控並不等於解決,所謂管控,無非是雙方為了更大的利益而暫時擱置分歧避免沖突。這一過程中,雙方願意規避對撞的風險,卻不會因此對對方更加信任,所以才會出現印方新建邊防哨所這一與雙方軍事對話氣氛升溫不一致的現象。 在這種情況下,承認現實,就意味著既要承認兩國之間存在巨大的共同利益,並且這種利益之大,足以使其避免爆發直接的大規模武裝沖突;也要看到中印兩國都對自己的未來很有信心,且都對解決現存的雙邊乃至地區問題缺乏足夠的動力,因而出現小規模的摩擦和長期的互不信任是必然的。 中國既不可天真地認為中印有共同利益,甚至共同安全利益,印度就不會在實控線上針對中國搞小動作;當然,中國也無需強橫到認為,只要其他國家在安全上採取對中國的防範措施,就是試圖遏制中國。而對於導致這一切問題的領土爭端,中國最現實的態度恐怕該是「你有來言,我有去語」,換句話說就是:你修你的,我巡我的。

閱讀全文

與印度在中國邊境想干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伊朗駐華大使是什麼意思 瀏覽:363
印度民工數量多少 瀏覽:72
中國鹽城地址在哪裡 瀏覽:537
印尼的海軍有多少艦隊 瀏覽:769
英國的皇家橡樹是什麼 瀏覽:644
英國人是怎麼做生意的 瀏覽:463
義大利圖片驗證碼怎麼輸入 瀏覽:473
印度有哪些葯品是正品 瀏覽:184
印尼開齋節都干什麼 瀏覽:458
拜登為什麼打伊朗 瀏覽:34
英國死亡人員有多少 瀏覽:386
印尼生肖煙多少錢一包 瀏覽:382
10萬伊朗幣多少錢 瀏覽:902
在印度說元氣周期爆棚是什麼意思 瀏覽:205
義大利妹子教你怎麼學習中文 瀏覽:400
越南留學生簽證怎麼辦理 瀏覽:736
達芬奇出生在義大利的哪個小鎮 瀏覽:517
在越南投資有什麼優惠 瀏覽:877
印度人做雞心怎麼做 瀏覽:490
如何做英國的餅 瀏覽: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