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印度宗教那麼多,究竟什麼教才是國教
印度是一個有很多宗教信仰的國家,有些事情多樣性是好的,但是有的事情多了反而不利於發展,比如說印度的宗教。因為觀念的不同,在一些想法上面任何人的認知也有一定的差別,所以就會導致一些矛盾的發生,甚至問題小到吃什麼肉上面。並沒有明顯的國教定義!
印度的每一個宗教印度大陸都有它的信徒。 整個印度次大陸星羅棋布著許多美麗的寺廟、宏偉的教堂、宏偉的清真寺、焚香的佛教寺廟、猶太教堂和拜火教寺廟。還有著名的亞美尼亞教堂、神道教廟宇和大同宗教廟宇。他們之間都是平等的存在,在信徒的心中都是神聖的不可侵犯的,所以說沒有辦法強制別人的思想和信仰。
B. 印度教的教宗是什麼【詳細】
印度教,婆羅門教綜合了其他宗教重新誕生的一個宗教。佛陀在未出家以前,曾是婆羅門教的遵行者,有深入的學習和領會。然而佛陀並非毫無選擇的全盤接受,而是以批評的態度,透過個人的修證體驗,對於婆羅門教的主張,提出了不少新的看法。例如:印度教說有「我」,佛教則說「無我」;印度教說「梵」為宇宙之體,佛教則說諸法因緣生滅的本體是空;印度教嚴格區分階級制度,佛教則提倡一切眾生平等;後期印度教的派別中出現以苦行或樂行的修持,佛教則主張「中道」為修行原則等。
盡管在學說上彼此各成體系,但兩千五百多年來,佛教與印度教在印度本土相互消融,也豐富了印度的哲學思想。尤其是當古印度中的四姓階級轉信佛教,悟道證果,乃至在印度中期,印度教藉佛教壯大自宗,都顯而易見佛教的出現為印度教的過去提供了深刻的反省,也為印度教的未來指出了寬闊的走向。
印度教形成於8世紀,它是綜合各種宗教,主要是婆羅門教和佛教信仰產生出來的一個新教,得到了當時印度上層人物王孫貴族的支持。印度教繼承婆羅門教的教義,仍信仰梵,並對存在著造業、果報和輪回的觀點,贊成和積極發揮。但並不同於婆羅門教的教義、教規等。首先,婆羅門教原是一個多神教,而印度教是一個具有相當特殊性的神教。印度教也信仰多神,但在多神中應以梵天、毗濕拏、濕婆三神為主神。認為,梵天是主管創造世界之神;毗濕拏是主管維持世界之神;濕婆是主管破壞世界之神。在三個主神中,又往往把毗濕拏或濕婆立為一個主神,其他神都在其下,並都是這兩個神之一的化身,所以是具有特殊性的神教。其次,印度教吸收了佛教禁慾的主張,並把釋迦牟尼吸收為其主神的化身之一。再次,印度教也普遍建立起僧團和寺廟。婆羅門教初無寺廟,公元一世紀左右才開始有點零星廟宇。印度教自建立起,它的祭祀活動在寺廟舉行,有些慶典祭祀還有專門的舞蹈者跳祭神舞,吸引了成千上萬的人,形成了盛大、熱烈的場面。因此,產生的影響也就越來越大。最後,在哲學上,是以一個更完整的客觀唯心主義體系為基礎。提出這一體系的是8世紀吠檀多哲學大師商羯羅。他創立了不二論,即一元論學說,認為除宇宙精神梵以外沒有任何真實的物,梵和個人精神是同一的、「不二」的。為人們指出了如何擺脫虛妄,達到真實的道路。在他看來,物質、個人靈魂、具有人性的神又都是存在的,但從總的真理的意義上來說,這一切都是幻覺,是梵以幻力進行了神秘而不可喻解的作用的結果。他認為,把幻象當成真有,是以人自身的無知無明為條件的。並強調指出:「只有智者可以透過它看到它背後除了唯一實在的梵以外無它物。」在商羯羅的眼裡,人的本我,也即他的不死的靈魂,他的精神,在本性上是與最高實在梵完全相同,人生的目的,就是摒虛幻不實的物質世界,使人的本我與梵合一。至此便可以擺脫痛苦的世世輪回,進入神妙而又銷魂的純粹極樂狀態。鼓吹解脫之道是在心智上進行多方面的修養,逐步做到能區分永恆的東西和無常的東西,控制自己的感官,放棄對於世間物質的執著,熱心嚮往與梵的結合,通過冥想梵我如一的真理獲得堅定的信仰。商羯羅就是以這一客觀唯心論的哲學理論,引導人們崇尚印度教。他還親自組織了一些重要的宗教活動。並在印度建立了四個聖地和仿照佛教僧團成立了「十名教團」印度教組織。這在最終擊敗佛教起了很大作用。
C. 全世界有多少種教
共有一萬多個宗教。 現在存在的主要宗教,按信仰人口有: Christianity: 基督教 (包括天主教、東正教、基督教新教) Islam: 伊斯蘭教 Hinism: 印度教 Chinese traditional religion and Taoism: 中國傳統宗教和道教 Buddhism: 佛教 primal-indigenous: 土著信仰 African Traditional &Diasporic: 非洲傳統宗教 Sikhism: 錫克教 Juche: Juche教 Spiritism: 唯心教 Judaism: 猶太教 Baha'i: 巴哈伊教 Jainism: 耆那教 Shinto: 神道教 Cao Dai: Cao Dai教 Zoroastrianism: 波斯教 Tenrikyo: Tenrikyo教 Neo-Paganism: 新異教 Unitarian-Universalism: 一位論教 Rastafarianism: 拉斯特法里教 Scientology: 知覺教
D. 請問印度的國教是什麼
印度的國教是印度教,印度80%的人信仰印度教。
印度教源於古印度韋陀教及婆羅門教,是世界主要宗教之一,主要流行於印度,在南亞的巴基斯坦、孟加拉國,東南亞的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菲律賓、新加坡,北美的美國、加拿大也有很多信徒。也代指印度文化圈內所產生的宗教。它擁有10.5億信徒(1993年統計數),僅次於擁有15億信徒的基督教、11億信徒的伊斯蘭教。所謂「印度教」是產生於印度文化圈上的宗教、哲學、文化和社會習俗的綜合稱謂,它的信仰、哲學、倫理觀點等復雜多樣,甚至相互矛盾。而且有很多思想於中國的本土宗教道教不謀而合。如「梵我一如」、「上梵」「下梵」、「上智」「下智」等等。印度的社會等級、集團和不同的文化階層有著各自相異的信仰和實踐,這種綜合性、多樣性使人們很難對印度教的信仰和特徵作出公認、明確的定義
E. 印度國大多數居民信仰的宗教是什麼
印度教,源於古印度韋陀教及婆羅門教,是世界主要宗教之一。它擁有10.5億信徒(1993年統計數),僅次於擁有15億信徒的基督教和11億信徒的伊斯蘭教。所謂「印度教」是存在於印度本土上的宗教、哲學、文化和社會習俗的綜合稱謂,它的信仰、哲學、倫理觀點等復雜多樣,甚至相互矛盾。印度的社會等級、集團和不同的文化階層有著各自相異的信仰和實踐。這種綜合性、多樣性使人們很難對印度教的信仰和特徵作出公認、明確的定義。
F. 幾種宗教的宗旨是什麼
世界上大型的宗教,有10個。佔全部宗教信徒的90%以上。
在這10大宗教中,最著名的,有4個,佔世界10大宗教信徒的90%以上。
世界4大宗教,按照信徒人數排列如下:
1.基督教(廣義)。公元1世紀,由耶穌創立。提倡「愛人如己」。
2.伊教。公元622年,由默罕默德創立。提倡「5善功」。
3.印度教。公元4世紀,由笈多諸王所創立。提倡「靈魂輪回,修行解脫」。
4.佛教。公元前6世紀,由釋迦牟尼所創立。提倡「普度眾生」。
世界4大宗教中,
有2個屬於:一神教,(基督教,伊教)。
有1個屬於:多神教,(印度教)。印度教產生的比較晚。
有1個屬於:無神教,(佛教)。佛教是產生最早的大型宗教。
G. 印度人最信仰的是伊斯蘭教和婆羅門教啊還是佛教啊
婆羅門教是印度人早期的信仰,後來演化成現在的印度教,除了佛教剛興起的時期以外,一直是佔主體地位的,現在也是如此,佔了全印人口的8成以上
佛教在剛興起時,尤其在阿育王時代比較流行,大約在公元十世紀開始衰退,現在全印度只有1000多萬信徒
伊斯蘭教最早在公元十世紀傳入,在13世紀開始興起,一度信徒眾多,但始終不佔絕對優勢,後現在印度(不包括巴基斯坦跟孟加拉)有大約11%的伊斯蘭教徒
錫克教也是印度的一個著名宗教,是公元16世紀時,一些印度教徒受伊斯蘭教義啟發自創的宗教,融合了兩教的教義,主要是印度境內的旁遮普族信仰(巴基斯坦的旁遮普人信伊斯蘭教),它的信徒也被稱為錫克人,人口大約1000多萬,印度現任總統辛格就是一個錫克人
H. 印度的絕大多數人是信仰什麼教的
信奉印度教。
印度教不是某位教主創立的思想體系,而是在長期社會發展過程中形成的,它是廣泛吸收婆羅門教教義以及民間信仰、風俗習慣、哲學思想等的綜合產物。也代指印度文化圈內所產生的宗教,是世界主要宗教之一。
印度教是印度的國教,在南亞的巴基斯坦、孟加拉國、斯里蘭卡、尼泊爾,東南亞的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新加坡、菲律賓,以及英國、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南非的印度裔人群也有眾多信徒。它擁有10.5億信徒(1993年統計數),僅次於擁有15億信徒的基督教、11億信徒的伊斯蘭教,大於擁有3億信徒的佛教。
(8)印度教如何定義為神教擴展閱讀
印度教形成於2世紀左右,奧義書集大成,六派哲學體系漸成,它是綜合各種宗教,主要是婆羅門教信仰產生出來的一個新教,而在2世紀之前又被稱為是婆羅門教並且得到了當時印度上層人物王孫貴族的支持。
印度教繼承婆羅門教的教義,仍信仰梵,並對存在著造業、果報和輪回的觀點,贊成和積極發揮。但並不同於婆羅門教的教義、教規等。
婆羅門教原是一個多神教,而印度教是一個具有相當特殊性的神教。印度教也信仰多神,但在多神中應以梵天、毗濕奴、濕婆三神為主神。認為,梵天是主管創造世界之神;毗濕奴是主管維持世界之神;濕婆是主管破壞世界之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