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印度,巴基斯坦,尼泊爾,阿富汗的人種一樣嗎
基本一致,但是印度以雅利安人為主,其他三國以蒙古人種為主
Ⅱ 阿富汗與印度的歷史關系
阿富汗的歷史可上溯到古波斯帝國,公元前6世紀居魯士大帝遠征時並入波斯。亞歷山大遠征後又並入其帝國。亞歷山大死後帝國三分,阿富汗地區又轉屬於東部的塞琉古王國。約前250年,位於阿母河與興都庫什山間(包括阿富汗北部)的巴克特里亞總督狄奧多德據地脫離塞琉古而獨立,建立了希臘化的巴克特里亞王國(中國史籍稱大夏、吐火羅等),前二世紀上半葉最強盛,曾擴地至印度河,後因內亂轉衰。
前二世紀上半葉,原駐於河西走廊的大月氏被匈奴所敗,遂西遷至阿母河領域,約前140-130年左右征服大夏,將希臘王朝逐向南方。東漢時大月氏分休密、雙靡、貴霜、都密、肸頓五部。一世紀時,貴霜統一諸部,擴張為強大的貴霜王國,其盛是西起鹹海、東至蔥嶺,橫跨中亞和印度半島西北部,倡大乘佛教。三世紀後漸衰,分裂為若干小國。五世紀上半葉被從北方襲來的懨噠所滅。
懨噠系游牧民族,原居於金山(阿爾泰山),臣屬於柔然,羅馬人稱之為「白匈奴」。五世紀初西遷,以後相繼征服伊犁河域、河中地區、吐火羅、印度西北部,還擊敗了薩珊波斯,殺其王,成為一令人生畏的強國,其統治中心就在今阿富汗境內,信奉襖教。567年左右,薩珊波斯與西突厥聯合擊滅懨噠,以阿母河為界瓜分其領土。吐火羅被劃歸屬波斯,但不久(約568年)又被西突厥奪取。
627年,西突厥統葉護可汗派其長子在吐火羅建立了突厥人的王朝。唐軍滅西突厥後,吐火羅的突厥王朝向唐稱臣,唐置月氏都督府於此。另在今阿富汗境內及其附近還有若干臣屬於吐火羅的小國:護密、護時犍(唐置沙州都督府)、罽賓(修鮮州都督府)、帆延(烏鳳都督府)、訶達羅支(條支都督府)、骨咄(高附都督府)。另外,唐還於662-674年間封流亡來唐的波斯末王之子卑路斯為波斯王,置波斯都督府於波斯東部與阿富汗境內。八世紀初,阿拉伯人的勢力進入,控制了吐火羅。自751年怛羅斯之戰後,蔥嶺以西之西域諸國盡皆歸於阿拉伯人,此後中亞地區逐漸伊斯蘭化,直至今日。
821年,阿拉伯阿拔斯朝(黑衣大食)呼羅珊總督塔希爾建立了塔希爾王朝,領有中亞、河中、阿富汗地區,名義上承認哈里發主權,但形如獨立。867年錫斯坦省軍隊統帥亞庫布(綽號薩法爾)起兵建立薩法爾王朝,873年滅塔希爾王朝,領有伊朗大部、河中、阿富汗、印度西部,中心在呼羅珊,曾一度遠征巴格達。不久,河中地區又興起了地方將領建立的薩曼王朝,900年滅薩法爾王朝。962年,呼羅珊總督阿爾普特勤又據伽色尼城獨立,稱雄一方,建立伽色尼王朝,佔領阿富汗,十世紀末滅薩曼王朝,相繼得到中亞與伊朗各一部分、印度河領域北部,十一世紀受到塞爾柱突厥人打擊而衰落,失去伊朗、中亞領地。十二世紀中葉,赫拉特與伽色尼之間的廓爾山區興起了廓爾王朝,很快就據有阿富汗全境,後又滅伽色尼王朝,占伊朗、印度各一部,1215年左右廓爾王朝被興起於河中的花剌子模蘇丹國所滅。
1220年花剌子模被蒙古滅亡,以後阿富汗相繼為蒙古汗國、伊兒汗國以及附屬於蒙古人的一些小政權統治,帖木爾興起後又歸其統治。帖木爾死後阿富汗又成為帖木爾後裔與中亞的土庫曼黑羊王朝等國爭奪的戰場,十六世紀後又轉入波斯手中。
1747年,阿富汗阿布達里酋長艾哈邁德乘波斯衰落之際獨立,建立了阿富汗王國,使得統一的阿富汗國家正式形成。歷經阿布達里德王朝(1747-1826)、巴拉克宰(1826-1973)兩個王朝。其間分別於1839-1842、1879-1880、1919年三次擊敗英國的入侵。
Ⅲ 印度是世界上最窮的國家嗎
印度當然不是世界上最窮的國家。
歐美對待印度當然好,他們把它視為世界第二大民主國家(第一是美國)。
印度曾經是英國完全殖民地,印度的獨立是靠聖雄甘地率領印度人民採取非暴力不合作運動取得的,那時候根本沒有印度政府,只有英國殖民政府,沒有什麼勾結的問題。
Ⅳ 阿富汗玉好還是印度玉好
都是低端的玉石。阿富汗玉是大理石,印度玉是石英石。
兩者都可以很好看。
下帖中有人說阿富汗玉「粗糙」,那倒不見得,有的阿富汗玉也是很細膩的,很好看,但關鍵缺點就是硬度不夠,極易劃傷,甚至有人指甲比較硬的也能掐傷。而且它不但軟,耐擊打上也不行,容易碎。總之,在石類中,它給人一種又松又軟的感覺,類似滑石,當然比起滑石來還是要硬些的。
印度玉的硬度很高,這一點上高過和田玉,但它的儲量實在太豐富了,實在難以躍升高檔品。但它的脆度較大,不耐擊打,易生裂,這一點上比和田玉相差較遠。它還有個特點,就是要麼是透度很高(高的,比如說玉髓類),高到幾乎透明,若是不透明的話,那就很難透光,比如說一些白色的石英岩,看上去白白的,但對著太陽一照卻是黑乎乎的,這一點和和田玉就有很大分別,和田玉即便不透明(一般也都不大透明),對著太陽一照,整塊玉都是亮的(除了墨玉)。
若在這兩者中硬選一個,那還是硬度高的印度玉吧,起碼相對不易弄傷,持久。
Ⅳ 世界歷史上的印度和阿富汗交界嗎
阿富汗與南亞的關系,可以伊斯蘭化作為分水嶺,之前是雙向的相互影響,之後是單向的影響更多。在阿拉伯人征服阿富汗,將阿富汗伊斯蘭化以前,既有阿富汗人征服印度的歷史,也有印度向阿富汗輸出文明的歷史。阿富汗一度佛教興盛,巴米揚大佛就是這期間
Ⅵ 印度與阿富汗關系
印度是一個國家,阿富汗也是一個國家,兩個地方只是國與國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