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世界上有多少豹子
豹子是動物中相當成功的獵手。它堅守著自己的領地。是,近年來由於非法偷獵的結果,豹子的數量正在逐漸減少。
從沙漠到雨林,從平原到高原,豹子不論走到哪裡都能生存。它沒有什麼奢求,只需獵物和水。今天,豹子仍然分布在從非洲到東方的廣闊區域內。在亞洲,豹子被人類逼得節節敗退。在印度和斯里蘭卡的原始森林裡,生活著相當數量的豹子。它們的適應能力很強,整個印度次大陸遍布它們的足跡。在印度的地方。這個國家公園是印度次大陸上僅存的幾個沒有遭到破壞的野生環境之一。
100萬年的進化過程,造就了這種幾乎完美的食肉動物。
豹子喜歡夜間活動。在月光下,豹子肚皮下那一條白色的輪廓線顯得格外清晰,就是這條線,經常使它的進攻計劃受挫。在陽光下,豹子身上的斑點和玫瑰花形圖案形成了一層華麗的偽裝層。陽光透過森林,灑在它金色的皮毛上。如果此時它站立不動。既使在幾米之外,也難以發現它的存在。豹子全身只有兩處沒有保護色:一處是尾巴下面,另一處是耳朵後面,這些白色斑紋使小豹子夜間森林中行走時能夠跟上它的父母。
豹子有一種相當奇特的習慣,它總是把獵物拖上一棵樹,把它懸掛在樹枝上。由此,那棵樹就成了豹子的食品貯藏室。豹子可以在它想進食的任何時候,回來享受它的獵物。高懸在樹上的食物可以有效地防止其它食肉動物和食腐動物的偷竊。獅子和獵豹只是偶然爬到樹枝上,為的是更好地觀察周圍的情況。而只有豹子是唯一把樹作為家的大型貓科動物。豹子最常吃的獵物是羚羊和鳥。
一隻雌豹重約50多公斤,雄豹比它重十幾公斤。但是它們力大無比,豹子可以把一隻比自身體重一倍的獵物爬到樹上去。除了人之外,成年的豹子所向無敵。
豹子約有24個品種。各種豹子的差別不大,只是輪廓線和皮毛的顏色稍有差別。每一隻豹子的斑點都有它自己的獨特的圖案。
豹子每隔20米就離開巡視的原路到樹林中去施放些氣味。這樣孤獨的動物竟然也如此強烈地需要與自己的同伴保持聯系,真是令人驚異。氣味標志著領地界限,警告其它的同伴認清它的活動領域,當然,其中也有求偶和交配的成份。
豹子有兩種進攻方式。有時它們伏在樹上等待獵物。這種方式有兩點益處,獵物很少注意到來自上方的危險;居高臨下,豹子的氣味隨風飄散,不易被對方發現。但也有不利之處,首先是豹子能否成功,關鍵在於獵物是否站在樹下或從樹下通過。其次是樹上有不少吵鬧的灰猴,它們發出的尖叫聲破壞了豹子的捕獵計劃。斑點鹿會對猴子的報警迅速的作出反應,並以它們獨特的方式向鄰近的動物報警。
另外一種是偷襲。在獵物數目較多的情況下,豹子就以偷襲的方式進行捕食。豹子的偷襲本領非常出色。每當看到獵物以後,豹子就一點一點向前靠近,幾乎一點聲響也沒有,因為豹子的爪子上有柔軟的肉墊和尖利的爪甲。在到達有利的地形之後,再猛撲上去。然後找一塊安靜的、不受干擾的地方把獵物隱藏起來,從容地享用自己的戰利品。
豹子的皮毛是一層天然的保護色,當它埋伏在樹林中,身上的斑點和樹蔭、樹葉混為一體。沒有兩只豹子的花斑是相同的。由於豹子奔跑時缺乏速度和耐力,因此,它總是願意呆在密林深處狩獵。利用樹葉作偽裝,豹子就能夠完全融化在背景中而不被獵物發現。豹子的捕獵對象大都是在黎明和黃昏時出來活動。只有偶然的機會,豹才會在白天捉到獵物。
豹子很會調整自己,一躺下就是很長的時間,這並不是說豹子只在飢餓時才出來捕獵。即使它們剛剛飽餐一頓,隨意獵殺一番也是常有的事。但是更多時候,在它不飢不渴的情況下,豹子總是用一種只有貓科動物才具有的悠閑方式來消磨時光。像所有的食肉動物一樣,豹子從不輕易地消耗體力。
B. 印度豹子數量4年增長逾60%,它們的生活作息是怎樣的
印度環境部長普拉卡什·賈瓦德卡爾21日宣布,2014年至2018年,印度豹子數量將增加60%以上。賈瓦德卡爾在發布2018年印度豹狀況報告時說,截至2018年,印度共有12852隻豹子,比2014年估計的7910隻增加了60%以上。報告顯示,中央邦、卡納塔克邦和馬哈拉施特拉邦擁有前三大豹群,分別為3421隻、1783隻和1690隻。豹子生活在山林、丘陵灌木、沙漠草原等環境中,從平原到高山,海拔3600米。
在人們的觀念中,豹子經常傷害牲畜,甚至會吃掉人。它們是真正有害的動物。人們經常以殺人為名殺死豹子。直到上世紀70年代,它們仍然被認為是有害動物,不能列入保護動物名單。上世紀80年代末,報紙上曾有報道說,村民為了殺人殺了惡豹。因此,豹的數量急劇減少。其實,豹子一般不會主動攻擊人。當他們遇到人時,他們大多會面對面。幾分鍾後,只要人們不動、不跑、不叫,豹子就會自動躲開,進入密林。只有當豹子太多,食物短缺時,它們才能靠近村莊,傷害牲畜。當豹子數量急劇減少時,給農業帶來更大危害的野豬等動物數量就會增加,因此豹子是維持自然界生態平衡的重要因素之一。
C. 為什麼在非洲生活的豹會叫印度豹,花豹叫美洲豹
一、正名
1. 首先,非洲不可能有美洲豹,除非是在某個國家的動物園里,因為美洲豹是美洲獨有的,美洲豹也叫美洲虎,是另一種動物,英文Jaguar。和常見的豹很像,但尾巴尖上一小部分有環狀花紋(像虎尾),身上的圓形花紋中有黑點。
2. 其次,貓科 -> 豹屬的動物分五種:1.虎、2.獅子、3.美洲豹、4.雪豹、5.豹.
Leopard准確應翻譯為豹、花豹、金錢豹,分布於亞洲和非洲。非洲豹和印度花豹都屬於豹,沒有啥區別,豹和美洲豹是同屬於豹屬的不同種,但獵豹屬於獵豹屬,與豹的血緣關系就相去甚遠了。
3. 再次,在非洲和印度都有獵豹,兩者在外形上稍有不同,但都屬於貓科->獵豹亞科->獵豹屬->獵豹種,
4. cheetah譯作印度豹,而印度豹這個詞應該是專指在印度的獵豹亞種,由於發現並主要生活於印度,故名。印度豹與非洲的獵豹無關,不要被動物世界誤導了
5. 區分三者最簡單的辦法是斑紋,獵豹是點狀斑,花豹是圈狀斑,美洲豹是圈中帶點的斑。
二、動物學類別
3. 中文學名:花豹
拉丁學名:Panthera pars
英文名稱:Leopard
別 稱:豹子,金錢豹
命名者及年代:Linnaeus, 1758
動物學分類:
【界】動物界
【門】脊索動物門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綱】哺乳綱
【亞綱】真獸亞綱
【目】食肉目
【亞目】裂腳亞目
【科】貓科
【亞科】豹亞科
【屬】豹屬
【種】花豹
【亞種】9亞種
三、物種簡介
1. 印度豹(學名:Acinonyx jubatus),中文別名:獵豹(僅指生活在亞洲的獵豹亞種)體長:1-1.5米,體重:35-72公斤,是貓科動物的一種,也是獵豹屬下唯一的物種,現在主要分布在非洲與西亞。同其它貓科動物不同,依靠速度來捕獵,而非偷襲或群體攻擊。是陸上奔跑最快的動物,全速賓士的獵豹,時速可以超過110公里,相當於百米世界冠軍的三倍快。獵豹不僅是陸地上速度最快的動物,也是貓科動物成員中歷史最久,最獨特和特異化的品種。主要分布於西亞、非洲。
印度豹長腿、細腰、嘴在臉部並不突出,小而精緻,兩眼平行向前,捕獵時可聚焦獵物。印度豹看起來更像是身材大些的貓,並不攻擊人類,它們不像美洲豹一樣能用牙齒咬穿獵物的脖子。它們雖然進化成一種快速高效的獵手,然而和其他像獅子這一類更強大的貓科動物相比,它們是相對比較弱小的食肉動物。
印度豹在貓科中,屬於獵豹亞科,有單獨的亞科、屬、種。不像歸類上花豹和美洲豹等之間有密切關系,它們與印度豹僅同為貓科。而花豹,虎,獅,美洲豹等歸類為豹亞科,豹屬。
它們喜歡較高的地方,如行至小山丘頂或樹上可以觀看獵物。它們不適合生活於樹木或灌木叢較多的地方,否則它們無法使用獨特的賓士獵捕。在20世紀的後幾十年裡,除了伊朗和巴基斯坦還生活著少數印度豹以外,亞洲大陸的其他地區已經沒有了印度豹的蹤跡。生活在非洲的印度豹數量也在不斷減少。在非洲西南岸的納米比亞現在生活著世界上最多野生印度豹。不幸的是,牧場主也把印度豹視為害獸,印度豹已從80年代的6000多隻下降到現在的3000多隻。
2. 美洲豹(學名:Panthera onca)又叫美洲虎(又稱美洲虎)美洲豹,貓科中的全能冠軍。但它既不是虎也不是豹。外型像豹,但比豹大得多,為美洲最大的貓科動物,體重90—190千克,咬力可達900磅。現存第三大的貓科動物。是生活在美洲的一種大型貓科動物。它身上的花紋比較像豹,但整個身體的形狀又更接近於虎。在貓科動物中,美洲豹的體型僅次於獅、虎。
美洲豹一般居住於熱帶雨林,可以捕食鱷魚等動物,身手十分矯健,美洲豹集合了貓科動物的所有優點,貓科中名副其實的全能冠軍,具有虎、獅的力量,又有豹、貓的靈敏,特別是其咬合力和犬齒在貓科中最強,使獵物斃命的效率最高,喜歡直接洞穿獵物的頭蓋骨是其一大特點。野外壽命約18年。,人工飼養達20多年。
3. 花豹(學名:Panthera pars)是大型肉食性動物,體形似虎,但明顯較小;頭小尾長,四肢短健;毛被黃色,滿布黑色環斑;頭部的斑點小而密,背部的斑點密而較大,斑點呈圓形或橢圓形的梅花狀圖案,又頗似古代的銅錢,所以又有「金錢豹」之稱。前足5趾,後足4趾,爪灰白色,能伸縮。
生活於森林、灌叢、濕地、荒漠等環境,其巢穴多築於濃密樹叢、灌叢或岩洞中。營獨居生活,常夜間活動,白天在樹上或岩洞休息。在食物豐富的地方,活動范圍較固定;食物缺乏時,則游盪數十公里覓食。守衛自己較固定的領域,雄性的領域比雌性者大。捕食各種有蹄類動物,也捕食猴、兔、鼠類、鳥類和魚類,秋季也採食甜味的漿果。食物缺乏時,也於夜晚潛入村屯盜食家禽家畜。
分布非常廣泛,跨越亞洲、非洲的許多地區,從喜馬拉雅山脈到撒哈拉大沙漠都有存在。
D. 侄子問我為什麼秦朝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國老虎、獅子、獵豹非常多,如何回答比較通俗易懂
當時人少,森林多,這種野生動物的活動區域大,食物廣泛,自然多
實際上直到60年代,國內很多地方還要狼,老虎和豹子
也就是日後隨著城市化,森林沒有了,這些動物也沒有了
E. 同樣是豹子,為什麼印度豹子傷人我國豹子卻怕人
印度的豹更為常見。我們都知道,印度是世界上流浪狗最多的國家,全球約有3億只流浪狗,印度壟斷了3千萬只。孟買的街道上到處都有流浪狗,它們成群向人們乞討食物,到了晚上,這些流浪狗就會成為豹子的食物,豹子經常趁黑夜進入城市邊緣捕捉流浪狗。在印度,豹子捕食家禽的事情很常見。豹子受傷的事件也頻繁。中央局又發生了豹子受傷事件,一隻豹子逃離保護區後進入居民區咬了5人,從這里來看,我們不知道為什麼印度的豹子經常傷人,我們中國的豹子幾乎沒有傷人的現象。
與猛獸搏鬥歷來是人們熱烈討論的話題。在我國也有武松塔號的傳說,但在現實生活中,人類和猛獸的實力差距太大。別說高拉夫能戰勝金豹,光是美成體可能就夠我們喝一壺了。美國科羅拉多州一名壯漢在山區跑步時襲擊了一隻亞成年美洲獅,最終美洲獅被勒死,但該成年男子也重傷住院。如果沒有現代醫療,我相信這場斗爭的結局是同歸於盡。
F. 印度豹有什麼特徵
印度豹屬於獵豹的亞種,奔跑時速可達每小時60英里。印度豹在大貓中體形較小,它健壯的身體、壯闊的胸瞠、纖細的腰部,使它看上去仍然具有獵豹一樣完美的外形。它擁有看來較小的頭腦,短嘴,也有對高視力的眼睛,寬鼻,小巧的圓耳。印度豹的黃色毛皮上的黑色斑點是實心圓,而花豹的斑點則是如花朵狀的空心圓,美洲豹則是空心圓內還有個小圓點。印度豹也有少數發生毛皮突變,有著更大、更密集的斑點,被稱為「帝王印度豹」。
G. 印度豹子數量4年增長逾60%,保護動物的目的是什麼
2014年至2018年,印度全國豹子數量增長60%以上的新聞引起了網友熱議。在我們生存的地球上除了人類之外,動物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動物的生存環境遭到了很大的壓縮。很多的動物瀕臨滅絕,也有一些動物已經在這個星球上永遠的消失了。這確實是讓我們感到非常遺憾的。畢竟人類和動物對於地球生態環境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沒有了動物,地球的生態環境就會遭到破壞,人類也必將會滅絕。
我們之所以保護動物,首先是為了維護自然生態圈。地球上的人類、動物、植物和各種微生物等共同形成了一個完整的生態圈,其中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都會破壞地球的生態;其次,為了地區上生物的多樣性。正是由於地球上有各種各樣的動物、各種各樣的植物和其他生物,人類的生存環境才這樣豐富多彩,人們也才能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沒有了動物,也就少了樂趣;最後,遵從自然規律。無論是誰都需要遵從自然規律,我們對動物的保護就是遵從自然規律的一個表現,否則,就會受到大自然的懲罰。
不論人類社會如何發展,人類必須遵守自然規律。而動物就是自然規律中非常必要的一環。保護動物也是遵守自然規律的一部分。如果我們不保護動物,那麼終將會受到大自然的懲罰。
你覺得保護動物有意義嗎?
H. 老虎、豹子下山,被捕食的為何都是狗
因為老虎和豹子喜歡捕食有蹄類動物,事實上東北虎下山之後,最主要的不是對象還是牛羊等動物,但是因為牛羊被看管的比較牢,而相對狗就比較自由,當老虎豹子來了之後,狗依靠強大的嗅覺,第一時間發現老虎豹子,就會對其吠叫,老虎豹子也會對它進行攻擊
I. 都是貓科動物,怎麼獵豹會比家貓大那麼多的呢
為什麼貓科動物中的大多數體型都比較大,而貓咪的體型小呢?比如以捕食羚羊為主的獵豹,便與平日里捉鼠吃魚的貓咪一點也不像,它們不都是貓科動物嗎?沒錯,貓和獵豹的確都是貓科動物,但也有“大貓”和“小貓”之分。
我們一般可以通過貓科動物所屬的亞科來大體感知其體型大小,比如:豹亞科的貓科動物,往往都擁有較大的體型;而那些爪子伸縮自如的貓亞科動物,其體型則通常都會偏小一些。而獵豹又與其他貓科動物存在明顯的不同點,它們不僅爪子不能伸縮,還會發出吼聲,這些方面表現得反而跟犬科有較大相似度。
夜行能力強、且鋒利的爪子收縮自如、以及習慣以伏擊的方式攻擊目標物體,大概是所有貓都擁有的相同點。由於貓的種類繁多,所以生活中的很多人,都會簡單地將其區分為家貓和野貓。而對寵物貓有所涉獵的人應該都知道,即便是家貓這個群體中的貓就有很多品種,比如:加菲、英短、無毛貓等。
以目前的化石研究結果來看,貓科動物現存的兩個亞科,其共同祖先應該都是從“始貓”演化而來的假貓。距今大約三千萬年左右時間的漸新世,則是第一種貓科動物在地球上活動的大概時間,而現在跟大家生活接觸更緊密的家貓,則大約是在千年之前才逐漸繁衍開來。
簡單來說,目前地球上已知現存的這36種貓科動物,它們都擁有距今大約一千八百萬年、且始於亞洲的共同祖先。其中“豹屬”和 “貓屬”分別是其中最古老和最年輕的種群,而美洲虎、獅子和老虎之間的關系又最為密切。而獅、虎和豹這些被大家視為陸地上最兇猛的動物,它們其實都跟大家在家裡飼養的家貓是同族兄弟。
J. 印度豹的種群現狀
在以前,擁有印度豹的毛皮被視為地位象徵。而現今,則將復育印度豹列為重要的生態保育計劃,包括動物園在內。因印度豹的侵略性較其他大型貓科動物來得小,甚至有時幼豹還被當成寵物販售。這是個非法的交易行為,因國際會議上已禁止個人飼養野生動物,或瀕臨絕種的動物。
在以前,農人常會認為印度豹會獵食他們的牲畜而將它們獵殺。而在現代的許多戰役後,已試圖讓農人們去保護印度豹。
由於幼印度豹的基因因素,以及食肉動物的獵捕,如獅子與鬣狗,它們的死亡率相當高。且生物學家也證明現今印度豹的近親交配是相當嚴重的,且此現象已至少持續了1萬年,兩只相隔幾千里遠的印度豹,它們的基因可說是毫無變化,這在動物界是非常不利於生存的。
印度豹在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的保護現狀表中是屬於易危的 (在非洲的狀況是易危,而在亞洲已在極危)。記錄於美國生態學學會——CITES(瀕臨絕種野生動植物國際貿易公約,Convention on International Trade in Endangered Species)附錄一的歸類為瀕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