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度資訊 > 佛教傳入中國是印度的什麼時期

佛教傳入中國是印度的什麼時期

發布時間:2022-08-20 04:21:16

① 印度佛教傳入中國開始於哪個朝代

印度佛教傳入中國開始於東漢初年這個朝代,普遍認為佛教是在西漢末年,東漢初年時由印度從西域傳入中國的。漢代與印度交往中,印度佛教傳入具有歷史性意義。
根據記載,公元前2年,西漢時期的景盧出使大月氏,大月氏王令使伊存口授《浮屠經權》。伊存是大月氏使者,景盧受其口授《浮屠經》。這一佛教初傳事件被史稱「伊存授經」。

② 佛教傳入中國大約在什麼時間

一般認為佛教是在西漢末,新莽時和東漢前期時由印度經西域傳入的。

根據記載,漢哀帝元壽元年(前2年)博士弟子景盧出使大月氏,其王使人口授《浮屠經》。

到了東漢永平十年(67年),漢明帝夢見金人,於是派人去西域,迎來迦葉摩騰與竺法蘭兩位高僧,並且帶來了許多佛像和佛經,用白馬馱回首都洛陽,皇帝命人修建房屋供其居住,翻譯《四十二章經》。也就是現在的白馬寺。

因此,在中國佛教史上,多以漢明帝永平十年作為佛教傳入之年。白馬寺成為中國第一座佛寺。

延伸:

至10世紀中葉後形成藏語系佛教,後又輾轉傳到四川、青海、甘肅、蒙古和俄國布利雅特蒙古族居住的地區。

在4—5世紀時獲得廣泛傳播。10—14世紀,越南佛教進入興盛時期。泰國和緬甸佛教對越南佛教也產生影響。

7世紀新羅王朝統一朝鮮半島後,由中.國傳入的華嚴宗、法相宗、律宗、禪宗都很盛行,以後禪宗尤為興盛。14世紀末刊行了《高麗藏》。14世紀李氏王朝雖然一度採取排佛崇儒的政策,但朝鮮佛教仍然有所發展,17世紀中葉以後開始衰落,至近代又有所復興。

7世紀初,聖德太子在《十七條憲法》中要求全體臣民「皈依三寶」。

從中.國隋唐時期開始,日.本向中國派出了大批留學僧,中.國佛教的主要宗派相繼傳入日本。12世紀以後,日.本佛教形成很多民族化的宗派。

③ 佛教傳入中國大約在什麼時間

佛教起源於公歷紀元前後,公元前67年左右(漢明帝時期)傳入中國。
佛教傳入中國漢地年代,學術界尚無定論。古代漢文史籍中,有秦始皇時沙門室利防等18人到中國的記載。據《善見律毗婆沙》記述,在阿育王時代,佛教第三次結集後,曾派大德摩訶勒棄多至臾那世界(原註:漢地);派末世摩至雪山邊國。西藏多羅那他《印度佛教史》稱達摩阿育王時,高僧善見至大支那弘法。南璺(wen四聲)佛教史書則稱派末世摩至支那。以上這些布教活動因無譯述遺跡傳世,無法證實。
佛教的傳入和發展大約在兩漢之際(約在公元紀元前後)。據文獻記載,佛像可能於此同時傳入。但在中國西部的新疆以及甘肅河西走廊地區(古代稱之為西域),佛教和佛教藝術的傳入則更要早一些。印度的佛教藝術,經過中國的藝術家和民間工匠的吸收、融合和再創造,形成了更具中國特點的佛教藝術,從而更容易在中國社會流傳和發展。形形式式的佛像,主要是作為佛教徒供奉和禮拜的對象,因此佛像藝術的發展和流行,基本上是伴隨著中國佛教的興衰而興衰,兩者之間的密切關系是顯而易見的。
中國佛教史開始於公歷紀元前後,佛教開始由古印度傳入中國,經長期傳播發展,而形成具有中國民族特色的中國佛教。由於傳入的時間、途徑、地區和民族文化、社會歷史背景的不同,中國佛教形成三大系,即漢地佛教(漢語系)、藏傳佛教(藏語系)和雲南地區上座部佛教(巴利語系)。佛教西漢末年東漢初年傳入我國。

④ 佛教傳入中國的時間為

印度佛教傳入中.國的年代,依史料記載,一般認為為漢明帝時期,「漢明感夢,初傳其道」的說法最為有名,證據更充分,三國以來即被流傳。
東漢永平七年(公元⑥4年),漢明帝劉庄(漢光武帝劉秀之.子)夜宿南宮,夢一個身高六丈,頭頂放光的金人自西方而來,在殿庭飛繞。次日晨,漢明帝將此夢告訴給大臣們,博士傅毅啟奏說「西方有神,稱為佛,就像您夢到的那永平求法樣」。漢明帝聽罷大喜,派大臣蔡音、秦景等十餘人出使西域,拜求佛.經、佛法。
東漢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修建了中.國第一座佛.寺白馬寺,白馬寺位於洛陽市東12公里,北依邙山,南近洛水,是中.國佛教的發源地,是印度佛教傳入中.國後興建的第一座官.辦寺.院,有中.國佛教的「祖庭」和「釋源」之稱,距今已有1900多年的歷.史。
梁代慧皎《高僧傳》記載此事雲:「漢明帝夢一金人於殿廷,以占所夢,傅毅以佛對。帝遣郎中蔡愔、博士弟.子秦景等往天竺。愔等於彼遇見摩騰、竺法蘭二梵僧,乃要還漢地,譯《四十二章經》,二僧住處,今雒陽門白馬寺也。」因此在佛教史上,多以漢明帝永平十年(六七),迦葉摩騰與竺法蘭以白馬馱經像來華,是為佛教傳入之年。明帝為紀.念白馬馱經,將二僧所住的鴻臚寺改名為「白馬寺」,成為中.國第一座佛.寺。爾後,凡僧尼所住之處即稱為「寺」。白馬寺被後世佛弟.子尊為「祖源」和「釋源」,而二僧所合譯的《四十二章經》,也成為中.國第一部漢譯佛.經。
繼迦葉摩騰與竺法蘭之後,陸續有梵僧來華,他們主要經由絲路前來。然梵僧弘化有顯著事跡者,始於東漢末年以洛陽為中心的譯經工作。據《開元釋教錄》載,從桓帝到獻帝(一八.九-二二○)的四十年中,譯有經典一八七部三七九卷,這說明中.國佛教開始了較大規模的發展。而譯經高僧中以安世高和支婁迦讖最具代.表性。
安世高,原為安息太子,東漢桓帝建和元年(一四七)東來洛陽,二十餘年間,致力譯經,共譯出《安般守意經》、《陰持入經》、《四諦經》、《八正道經》等三十餘部,多為小乘禪數「阿毗曇」之學,是中.國早期傳譯小乘思想的第一人。其次第禪觀的修行及傳譯的平易精簡,對佛教的傳播貢獻卓著,是中.國早期佛.學流布的奠基者。
支婁迦讖(簡稱支讖),大月氏人,桓帝末年游化至洛陽,於靈帝時譯出經典十四部二十七卷,皆為大乘之學,以《道行般若經》、《首楞嚴三昧經》和《般舟三昧經》最為重要。《道行般若經》乃中.國般若系經典最早的譯本,其後魏晉玄學興起,般若思想能相應盛行,此經居啟蒙之大功;《首楞嚴三昧經》和《般舟三昧經》是介紹大乘禪觀的著作。其中,《般舟三昧經》又為阿彌陀佛信.仰傳入漢地的開始。支讖的譯典,為後世大乘佛教發展奠定了扎實的基礎。
綜觀中.國佛教初期的弘譯可分為二系:一為安世高小乘禪數阿毗曇系,二為支婁迦讖大乘方等般若系。這是由於時當印度大小乘兼暢之世,所以漢末二大譯師實代.表印度佛教的兩大系統,也可以說中.國一開始所接受的佛教便是兼具大小乘,這是中.國佛教初傳的特色。
印度佛教最初傳入中.國,因文化背景全然不同,故被視為與當時流行的黃老神仙方術同類,僅通行於少數的王公貴.族之間,如楚王英「誦黃老之微言,尚浮圖之仁祠」、桓帝「宮中立黃老浮圖之祠」。爾後,在社.會政.治上,宦官外戚斗.爭為患,天災時起,黃巾起.義,軍閥混戰而民.不.聊.生;在學術上,兩漢儒家困於「經.學考據」、「讖緯合流」而抑鬱難抒。因此平民、士子在長期生活悲苦、心靈困頓之時,佛教的無常及因果觀,紓解了他們的情緒,而方等般若的精深更啟迪了他們的思想。所以,到了漢末三國時代,佛教逐漸由上層遍及民間,由少數人逐漸擴展到多數人,弘化地區也由洛陽、長安往南方開展。

⑤ 佛教是重什麼時期傳入中國的

佛教傳入中國的具體時間和年代,現在很難考定。最初傳入時,不過在少數人中奉行,未必為上層官府和史官之流所注意。公元前二年,大月支國原居我國甘肅的一個強盛的少數民族西遷中亞後建立的國家國王的使者伊存到了當時中國的首都長安即今西安,他口授佛經給一個名叫景盧的博士弟子。這是中國史書上關於佛教傳入中國的最早的記錄。我們可以推斷,由於在此一百二十年前漢武帝開辟西域交通的結果,當時由印度傳布到中亞細亞的佛教很可能早已通過行旅往來而向東方漸進。也有傳說:在與印度阿育王約公元前272-226在位同時的秦始皇公元前246-210在位時代,已有印度的沙門室利房等十八人來到我國咸陽。阿育王時舉行第三次結集約在公元前250年,會後派大德赴各國傳教,前來中國很有可能。另外,也有認為宋玉《高唐賦》和《史記·始皇本紀》中的「羨門」即沙門的,但因無譯述學說傳世,無從確考。

⑥ 佛教傳入中國是哪個朝代

普遍說法,漢地佛教起於公元67年, 東漢明帝派遣中郎將蔡愔等十八人去西域求經,正式由官方傳入中國。

根據佛教史的記載,在周朝時代,佛法已經被漢人所知,也陸陸續續有一些梵僧來到中國傳法。
而真正意義的,大幅度的傳入經典,而且是正規的受朝廷接待的,是在東漢,由竺法蘭,迦葉摩騰二位尊者引入,通過辯論和交流,受漢朝重視,官方將驛站更改為佛寺,賜名白馬寺,此為佛教傳入的開始。

(6)佛教傳入中國是印度的什麼時期擴展閱讀:

佛教傳入

印度佛教傳入中國漢地年代,學術界已有定論。據《善見律毗婆沙》記述,在阿育王時代,佛教第三次結集後,曾派大德摩訶勒棄多至臾那世界(原註:漢地);派末世摩至雪山邊國。西藏多羅那他《印度佛教史》稱達摩阿育王時,高僧善見至大支那弘法。南璺(wen四聲)佛教史書則稱派末世摩至支那。以上這些布教活動因無譯述遺跡傳世,無法證實。

佛教的傳入和發展大約在漢明帝時期(約在公元紀67年左右),佛教傳入中國被稱為浮屠教。據文獻記載,佛像可能於此同時傳入。但在中國西部的新疆以及甘肅河西走廊地區(古代稱之為西域),佛教和佛教藝術的傳入則更要早一些。

印度的佛教藝術,經過中國的藝術家和民間工匠的吸收、融合和再創造,形成了更具中國特點的佛教藝術,從而更容易在中國社會流傳和發展。形形式式的佛像,主要是作為佛教徒供奉和禮拜的對象,因此佛像藝術的發展和流行,基本上是伴隨著中國佛教的興衰而興衰,兩者之間的密切關系是顯而易見的。

中國佛教史開始於公歷紀元前後,佛教開始由古印度傳入中國,經長期傳播發展,而形成具有中國民族特色的中國佛教。由於傳入的時間、途徑、地區和民族文化、社會歷史背景的不同,中國佛教形成三大系,即漢地佛教(漢語系)、藏傳佛教(藏語系)和雲南地區上座部佛教(巴利語系)。佛教西漢末年東漢初年傳入我國。

大乘佛教

公元前565年,釋迦牟尼在古印度誕生,35歲開悟後創立了佛教。目的是引導眾生了知宇宙人生的真相、苦樂的真諦,以及離苦得樂的方法,給人類以和平、幸福和智慧。

漢哀帝時,佛教傳到了氣候風土、民族、信仰迥然不同的中國。佛教在中國的南北朝時期得以弘揚,至唐代達到鼎盛。佛教在印度於公元十三世紀初消亡,被商羯羅趕出了印度,在中國卻作為「大乘佛法」而得以發展和創新。

漢傳佛教體現了中期的大乘佛教的思想,而大乘佛教提倡「發菩提心,行菩薩行」。「無緣大慈、同體大悲」正體現了這種利益一切眾生的菩薩道精神。它強調應報四重恩——父母恩、眾生恩、國家恩、三寶恩。

⑦ 佛教是什麼時候傳入中國的

印度佛教傳入中國的年代,依史料記載為漢明帝時期。

漢明帝劉庄(劉秀之子)夜宿南宮,夢一個身高六丈,頭頂放光的金人自西方而來,在殿庭飛繞。次日晨,漢明帝將此夢告訴給大臣們,博士傅毅啟奏說「西方有神,稱為佛。

東漢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修建了中國第一座佛寺白馬寺,是印度佛教傳入中國後興建的第一座官辦寺院,有中國佛教的「祖庭」和「釋源」之稱,距今已有1900多年的歷史。

(7)佛教傳入中國是印度的什麼時期擴展閱讀

佛教自東漢傳入中國以後,千餘年來一直是中國人民的主要信仰之一,其間經歷代高僧大德的弘揚提倡,許多帝王卿相、飽學之士也都加入這個行列,終於使佛教深入社會各個階層。而佛教的哲理部分則與儒、道等相結合、相融會、相激盪,然後匯入了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的大海里,形成了中華文化的主流之一。

佛教還為中國文化帶來了新的意境、新的文體、新的命意遣詞方法。數千卷由梵文翻譯過來的經典本身就是偉大富麗的文學作品。馬鳴的《佛所行贊》帶來了長篇敘事詩的典範;《法華》、《維摩》、《百喻》諸經鼓舞了晉唐小說的創作。

非我所制,余方為清凈者,不得不行。即依王法而用,不得不依。」結合中國具體國情或結合不同民族之具體情況所建立的佛教,正是此佛戒義。無怪乎,馬克思、恩格斯說佛法是辯證法。

⑧ 佛教是在什麼時期傳入中國

佛教大約是在兩漢之際傳入中國的,而這個時候恰恰也是儒家獨尊後,儒家文化盛行的時間。佛教傳入的時候,他們並沒有急於宣傳佛教,而是選擇翻譯佛經,之後就不斷的有高僧來到中原加入到翻譯佛經的隊伍之中。
早期的佛家傳播主要是以翻譯佛經為主。翻譯佛經的高僧代表,東漢時期的安世高和支讖,三國西晉時期的支謙和康僧會。早期的佛經翻譯也有一些問題,早期的一些高僧有些是憑記憶來背誦佛經的,有些帶來了梵語或者是西域不同地區語言的佛經,但往往肯定有記憶不全的地方,翻譯中存在的問題就是翻譯不全面。

閱讀全文

與佛教傳入中國是印度的什麼時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越南幣一塊錢現在多少錢 瀏覽:95
中國銀行的2021紀念幣怎麼抽 瀏覽:158
印尼現在的氣溫是多少度 瀏覽:617
伊朗人在美國有多少人口 瀏覽:938
寧波到英國坐船多久 瀏覽:76
中國到英國護照多少錢 瀏覽:125
印尼海鮮酒家華僑城店怎麼樣 瀏覽:125
如果南極冰川全部融化中國哪些地方會被淹 瀏覽:765
英國實力為什麼強 瀏覽:245
印度紅蠍咬人怎麼辦 瀏覽:658
在哪裡看中國乒乓球直播 瀏覽:77
印尼貢木是什麼檔次 瀏覽:593
義大利撒丁島綿羊是什麼品種 瀏覽:240
海南菠蘿蜜與越南菠蘿蜜哪個好吃 瀏覽:574
印度有哪些偉大的企業 瀏覽:814
印度國家哪個州最富 瀏覽:715
我是怎麼追到義大利 瀏覽:47
伊朗為什麼幫印度 瀏覽:894
印尼那邊的pt是什麼意思 瀏覽:862
哪裡能夠買到越南一年級書籍 瀏覽: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