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怎麼和面
包餃子面 500克麵粉加50~60%的溫水,放2%的精鹽,充分揉和,醒面30分鍾開始操作。面中放鹽不僅會增加麵筋,出鍋的餃子也不粘皮。
擀麵條面 500克麵粉加35~40%的溫水,放2%的精鹽及少量食用鹼,醒面30分鍾後操作。這樣不僅會增加筋力,而且口感光滑,不易斷條。
蒸饅頭面 500克麵粉加50%左右的溫水,放酵母1%,可加少量白糖,充分揉和後置暖處充分醒發,這樣蒸出來的饅頭柔軟芳香。
烙餅面 500克麵粉加50~60%的溫水,醒面20分鍾後揉做,效果極佳。
② 怎麼和面
倒水要一點一點地往面上撒,記住是一點一點地撒,而不是憑自己的主觀判斷嘩嘩地往裡倒,那樣的話往往就倒多了,就會出現你說的粘手的現象.
在往面上少許撒水的同時,手要不停的翻著面以使水撒得均勻,在你感覺水快要可以了的時候之前就停止撒水,然後繼續揉,直到將剩餘的所有的乾麵粉(應該剩的不多了)全部揉進去,再繼續揉直到感覺面揉勻了為止.
以上是敝人經驗之談,你要照著操作幾次就掌握了.祝你成功!
先將面盆洗干凈,然後放在小火上烤,使面中水分蒸發,之後在面盆稍微有些燙手時開始和面,這樣就不會粘盆。和面是拉麵製作的基礎,是關鍵。首先應注意的是水的溫度,一般要求冬天用溫水,其它季節則用涼水。因為面團的溫度易受自然氣溫的影響,通過和面時用水溫度的不同,使和好的面團溫度始終保持在30℃,因為此時麵粉中的蛋白質吸水性最高,可以達到150%,此時麵筋的生成率也最高,質量最好,即延伸性和彈性最好,最適宜抻拉。若溫度低於30℃,則蛋白質的吸水性和質量會隨溫度的下降而下降。超過30℃,同樣也會降低麵筋的生成,當溫度達到60℃時,則會引起蛋白質的變性,而失去其性能。就是要使面團保持在最適宜的抻拉范圍
③ 怎麼和面才有勁道
和面的步驟
用料:麵粉、水、鹽(各適量)
1、先倒入盆中適量的麵粉(這里是兩個人的量)。
④ 怎麼和面
將一斤麵粉裝在盆或搓面板上,一斤面兌三分之一小碗(普通飯碗)左右的冷水,用手或筷子(最好是手)攪拌均勻,攪拌均勻後反復搓面(像搓衣一樣,就是傳說中的和面了),直至搓成均勻面團,之後餃子面條神馬的都可以
⑤ 跪求印度飛餅用什麼和面。比例多少
廚師捏緊面餅一端按順時針方向轉動,手裡的面餅越轉越大,越轉越薄,幾近透明。接著就是放餡料,稍做切割,裝盤。咬下一口,「喀嚓」一聲,再一口就吃到了牛肉的嫩香。好一個外脆內韌啊。 至於中國人所謂的「印度飛餅」,在印度稱之為「加巴地」,似乎更應稱作是一件絕妙的手工藝品。印度人做加巴地時,先利索地和面,捏成一個小圓團,再擀幾下,便放入小平鍋中加熱。在小平鍋旁邊還有一個簡易的小爐子,燃著藍色的火苗,可是上面卻沒有鍋。當平鍋中的餅快熟,有點脹起來的時候,廚師會利索地用手把它拎起來,一下子扔到旁邊那個爐子的火中去。說也怪,那張餅被火一烘,膨脹起來,好像懸在火焰上一樣,很奇妙。很快地,廚師把它取出,放入盤中,嗬,香噴噴的,前後不過三分鍾。食客們難以抵住剛出爐的「加巴地」的誘惑,沒有誰能悟出「加巴地」里怎麼會有那麼多熱氣,能將薄如蟬翼的餅撐得如蒙古包般飽滿。用筷子一戳,呼的一聲,熱氣向外蒸騰,好不有趣。原來吹彈欲破的「加巴地」竟然還分為兩層,外層淺黃鬆脆,內層綿軟白皙,略帶甜味,嚼起來層次豐富,一軟一脆,口感對比強烈,嚼過之後,齒頰留芳。如果用「加巴地」包著羊肉或雞肉一起吃,回味更是雋永綿長,印度飛餅里可加碎牛肉、蛋片、洋蔥,配有咖哩醬。可選加蛋或不加蛋的,根據各人喜好選擇不同的咖喱(或白糖)蘸著吃,讓人愛不釋口。還可以用最傳統的吃法——用手抓來吃。印度飛餅的點綴小食吃印度飛餅還要配印度拉茶,喝起來可是比泡沫奶茶還要香濃可口。印度拉茶既是一門藝術,也是一門科學。利用兩個杯子把茶「拉「來」拉「去,拉得高高的以製造出泡沫。之所以要」拉「茶,乃因為他們相信有助於完美地混合煉乳於茶中,從而帶出奶茶濃郁的茶香與淡約的茶味
印度飛餅
傳統的印度做法:
用料:低筋麵粉、蛋黃、沙糖、鹽、水、煉奶、牛油
做法:
1。將水和煉奶攪勻,放入沙糖、鹽拌至融化。
2。放入麵粉蛋黃拌勻成面團。
3。用打面機打面團至有一點起筋(快打),再慢打至柔滑即可!
4。靜止10分鍾,等其柔滑光亮!
5。用手抓一小球,抓至光滑,表面塗上牛油放入盆內!
6。3小時後可以用!
缺點:不能存放、味道單一、底味不足!最多2天!(因為有雞蛋,所以發起)
優點:傳統、煎出來表面脆!成本低!
我的改變的作法:
用料:低筋麵粉 4 KG、牛奶 1。5 L、煉奶 3 TSP、鹽 3 TSP、牛油適量
做法:大致同上
特點:成品香口、耐放、底味足、適合各種餡料、容易飛起!
缺點:成本高、容易上色!
想練習飛餅拿一張大布先練習濕布(至不會重疊)再練習干布!手要保持劃圓形、先
轉右手再轉左手!(以左手為中心例外)
製作漿調制
印度飛餅製作漿調制
用料:低筋麵粉、蛋黃、沙糖、鹽、水、煉奶、牛油
做法:
1。將水和煉奶攪勻,放入沙糖、鹽拌至融化。
2。放入麵粉蛋黃拌勻成面團。
3。用打面機打面團至有一點起筋(快打),再慢打至柔滑即可!
4。靜止10分鍾,等其柔滑光亮!
5。用手抓一小球,抓至光滑,表面塗上牛油放入盆內!
6。3小時後可以用!
缺點:不能存放、味道單一、底味不足!最多2天!(因為有雞蛋,所以發起)
優點:傳統、煎出來表面脆!成本低!
⑥ 怎麼和面
1、洗凈雙手與和面盆。
2、在和面盆中放入二至三小碗水,根據需要可適量增減。
3、在和面盆中放入適量酵母粉,用手攪拌均勻。
4、用瓢挖一大瓢白面,也可添加少許玉米面,一邊倒入面盆中,一邊用另一隻手攪拌成面穗狀。
5、手用力扶面盆邊沿,一隻手用手背發力蹭盆子的邊沿,直到盆邊無粘著的面為止。
6、搓雙手,至雙手無粘著面為止。
7、雙手用壓手腕的力量擠壓面塊,反復倒騰,至面塊柔軟光滑。
8、蓋好和面盆,防止上面的面乾燥。
9、放置向陽的或溫暖的地方三四個小時待用,以後的時間可以做其它的家務。(以上是和面工序,注意三光:盆光、手光、面光,15分鍾可搞定。)
10、整理面板,平整,干凈乾燥,放面撲,也就是案子上的底面。
11、把發好的面連同面盆一起端上面板,把面倒在案子上,用手抓少量乾麵蹭面盆內底至干凈為止,蹭下來的面與大塊面放在一起。
12、把面揉成長條狀,左手把面塊右頭,以手四個指頭並擾的寬度為准,左手左移,剁下一塊,依次左移,不要傷著手。
13、碼好一塊塊面塊,這時已成饅頭的樣子,注意用布蓋好,放置兩三分鍾。
14、在醒饅頭的同時,可做鍋的整理。如在鍋里放入適量的冷水,投篳子或溜布,溜布平整放在篳子上等。
15、把饅頭放入整理好的篳子上,蓋好鍋蓋。
16、上火燒,根據饅頭個的大小,掌握時間25分鍾或30分鍾。
17、關火,等待一小會,可以開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