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國軍人在中印邊境怎樣禦寒
中國軍人在中國和印度的邊境自然條件比較惡劣,比較寒冷。部隊的服裝都是特製的,防寒的服裝。
⑵ 中印接壤,為什麼中國的氣溫比印度低
中國的氣溫比印度低是因為氣候和地形因素等因素決定的。
印度主要是熱帶季風氣候,而中國有熱帶季風氣候和亞熱帶季風氣候等五種氣候。印度北部有山脈和高原來阻擋冷空氣的進入,從而印度冬季的溫度有所回升,而中國東部地形平坦,無法阻擋西北來的冷空氣。
在大家的印象中是印度比中國的溫度高,事實上,印度雖然溫度高,但是不是很熱,但是中國有些地區的確很熱的。比如中國的繁華是市區,高樓大廈讓空氣得不到流通,加上人流量比較大,眾多空調外機暴露,導致熱島效應較為嚴重,溫度也會持續上升。
(2)印度在邊界怎麼過冬擴展閱讀:
印度的氣候特徵
印度全境炎熱,大部分屬於熱帶季風氣候,而印度西部的塔爾沙漠則是熱帶沙漠氣候。夏天時有較明顯的季風,冬天則較無明顯的季風。
印度氣候分為雨季(6~10月)與旱季(3~5月)以及涼季(11~次年2月),冬天時受喜馬拉雅山脈屏障影響,較無寒流或冷高壓南下影響印度。
⑶ 印軍使用了什麼方式,竟能把15噸物質一天內運上高原
眾所周知,印度共有三千三百三十三億天神,這只是印度神話一個宇宙的平均數,印度神話有無數個平行宇宙,羅摩的一個細胞都是三千個宇宙,這才區區15噸物資,還不跟玩兒似的。開個玩笑而已,下面認真回答。 印度在邊境問題上出爾反爾,不斷給我國演雙簧,但是增兵的現實問題就擺在那兒,20萬人的後勤壓力太大,但是不是很多人說的,印軍在拉達克部署了20萬大軍,准確的說法應該是:印軍在整個中印邊境的東、中、西段,部署了20多萬人。以印度的後勤保障能力,要為這20萬人在嚴寒的季節提供過冬的15萬噸物資,顯然是困難重重。
其次就是印度媒體一直在不遺餘力宣傳的印軍的空運能力,現在的印軍所需要的各種物資,包括作戰裝備,營地建設,建築器械,油料,食品等都急等空運,印軍的C-17大型軍用運輸機要將後勤物資空運到斯利那加和列城一帶,然後再把後勤物資用CH-47中型運輸直升機和安-32雙發中短程運輸機空運,送到拉達克的前沿哨所。至於印軍每天能夠空運多少物資,又有多少能運到前沿,就再沒有消息了。印軍還是有一定的運輸能力,但是能不能把15萬噸的物資在很短的時間就運送到位,那就只有印度的大神知道了。
⑷ 印度和中國對士兵經位於北緯30度附近為什麼需要穿棉衣過冬
海拔4000米高原,海拔每上升100米氣溫降低0.6度,4000你就是24度,所以平原20度時,哪裡已經零下四五度了,下雪
⑸ 印度和巴基斯坦邊界生活條件
如何看待中印邊界問題 雖然中印戰略對話只是個開始,還談不上具體進展。但分析人士認為,這次成功的對話雖未涉及雙方間一些具體問題,但至少表明了雙方鞏固雙邊關系、謀求進入全面發展階段的意願。 拋開其他因素,單看中印邊界問題,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要解決中印邊界問題的確任重而道遠。 中國和印度之間大約有12萬平方公里有爭議的地段,東段就是著名的麥克馬洪線地區,大約9萬平方公里。麥克馬洪線是上個世紀初期,英國印度殖民當局和西藏地方政府簽署的一條臨時分界線(不是國界線),以後的歷屆中國政府均未承認過。 在1949年以前,無論是英印當局還是獨立初期的印度政府都未敢越過中國印度傳統分界線。只是到了20世紀50年代初,印度政府利用新中國忙於抗美援朝和經濟建設,西藏尚未民主改革,才悄悄地蠶食了這些地區。 1962年以後,印度政府將它占據的9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中印傳統邊界線中國一側)全部劃為印度領土,並在中國政府的一再抗議下成立了所謂阿魯納恰爾邦。中國政府始終沒有承認。 中印邊界西段主要是中國新疆和西藏交接的阿克塞欽地區,這里自古就是中國領土,大約3萬平方公里,是新疆西藏公路的必經地段,是孔繁森同志犧牲時所經過的地區。印度政府認為這塊已經在中國管轄范圍內的土地屬於印度控制的克什米爾地區,一直不予以承認。在中國和尼泊爾邊界的西北,中印還有大約2000平方公里的爭議地段,這就是中印邊界中段。錫金原來是一個國家,自1950年後,為印度所兼並,中國政府從未正式予以承認。中印邊界因從未由兩國政府都承認的條約,增加了解決的難度和復雜性。 由於中國和印度兩國的教科書以及各種出版物都明確根據自己政府的立場來解釋邊界問題,因此任何一方在邊界問題上做實質性讓步都會在國內引起很大反響。無論是中國還是印度,兩國政府都存在進一步增信釋疑的問題,也都存在如何讓本國國民滿意的問題。由於各自國內的壓力和國際條件的變化,雙方所推出的各種邊界解決方案都沒有得到對方的認可。 目前通過經濟互動促進政治關系的發展,實際上是中印雙方在一定程度上默認了擱置領土爭議,經濟關系先行的策略,這樣做主要是為了避免因為邊界問題的掣肘而影響兩國經濟、貿易、文化、防務乃至政治方面的合作。但即使在其他方面均有了很大的發展,兩國政治家、尤其是在領土問題上持相對固執立場的印度能夠表現出適當的靈活性,那麼中印之間的邊界問題總會找到新的解決辦法的。 目前兩國的副外長和專家正在進行戰略磋商,正在營造良好氣氛,也許雙方已經在一些問題上取得進展,只是還沒有形成實質性突破而已,一些分析家也對目前的中印邊界談判抱審慎樂觀的態度。
⑹ 中印邊境為什麼印度那邊冷
中國那邊也冷,你看那服裝就知道,夏天士兵都穿那麼厚。高寒地帶當然冷了。印度部署火炮,主要針對的就是高原高寒地,而中印,中巴就是這樣的山地。高寒山地是指海拔3500米以上,氣候寒冷,空氣稀薄的山地,中印邊境除東段部分區域外,幾乎都是高原高寒山地環境;因特殊地理,別說「無人機」就是直升機到了海拔3000米以上高原寒山地往往就不那麼靈活,高原山地空氣稀薄,雨,雪、霧雹時有發生,風多風強多變,性能一般的武裝直升機難以持續飛行,就是飛上後勤保障也面臨嚴峻的考驗,所以印度軍方非常重視火炮,目的就是為了搶占更多的火力制高點。
⑺ 為什麼印度在北緯30度附近為熱帶季風氣 候而我國在北緯30附近為亞熱帶季風氣 候(為什麼南亞、東
第一個問題,印度的北部有高山氣候;在30附近有熱帶季風氣候的原因是冬季受北部喜馬拉雅山的阻擋,冬季風影響小,氣溫高。夏季是山地迎風坡,降水多。
第二個問題同上。
⑻ 印度在冬天到來吋會從班公湖撒軍嗎
不一定,目前從邊境的緊張形勢來看應不會輕易撤軍向。
⑼ 印方直接拉最高警戒,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在中國與印度邊境交界地區,印度聲稱印度軍隊已經將中國趕出了邊境地帶重要制高點,並且在印度陸軍隊伍中拉響了最高級別的戰斗警報,邊境部隊進入了臨戰狀態,不過這種高級別的警戒狀態,讓印度最難受的還是政府的財政支出。
從目前印度陸軍的動態來看,明顯加強了在班公湖兩岸地區的軍事行動,任何一點小小的火星都有可能將局勢徹底引燃進入失控狀態,面對撕下偽裝面具露出兇狠獠牙的印度,我們需要提高警惕隨時亮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