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國和印度軍事對比
中國 總兵力230萬 陸160萬 海46萬 空25.5萬 【人口為129988萬,陸地面積約960萬,海域面積473萬
國內生產總值246619億¥,稅收收入49449億¥】
【中國陸軍機動作戰部隊有18個集團軍,武警部隊總員額現為66萬人。】
中國台灣
台灣空軍:
幻影2000-5型戰斗機:該機從法國引進了60架,是幻影戰斗機的較新型號。戰鬥力較強。動力設備:一台 SNECMA M53-P2,渦扇發動機,最大推力 21,400 磅;制空性能:最大馬赫數 2.2,實用升限 55,000 英尺,作戰半徑 600 英里;自重:最大起飛重量 37,500 磅;武備:兩門 30mm 機炮,可掛載空空導彈、攻地導彈,先進指導/慣性制導。
F-16MLU輕型主力戰斗機:該機從美國引進了約150架。動力設備:一台 PW F100-PW-200渦扇發動機,最大推力 24,000 磅;制空性能:最大馬赫數 2.1,實用升限 55,000 英尺,作戰半徑 650 英里;自重:最大起飛重量 37,500 磅;武備:一門 20mm M-61A1 機炮,可掛空空導彈,有限攻地能力,先進指導/慣性制導。
IDF經國號戰斗機:台灣空軍裝備的IDF經國號戰斗機該機由台灣航空工業發展中心自行研製,1983開始設計,1986年第一架原型機首次試飛。動力設備:兩台 Garrett TFE1042-70渦扇發動機,最大推力18,920 磅。該機最大馬赫數約1.7,升限16750米,爬升率250米/秒,實用升限 55,000 英尺,作戰半徑 550 英里。據信得到了美國的幫助。IDF的武器有內裝的一門M61A「火神」20毫米六管炮。左右機翼兩個掛架可掛空空導彈和反艦導彈。可掛載的其他武器有LAU-3A,70毫米*19火箭巢、CBU-20子母彈、激光制導炸彈、AGM-65空地導彈。
F5E戰斗機:過時的美國產品,與我國殲-7早期型相當,某些性能低於殲-7。動力設備:兩台 GE J85-GE-21A渦輪發動機,最大推力 10,000 磅;制空性能:最大馬赫數 1.64,實用升限 52,000 英尺,作戰半徑 500 英里;自重:最大起飛重量 24,600 磅;武備:兩門 20mm 機炮,可掛空空導彈,有限攻地能力,先進指導/慣性制導。
F104G型戰斗機:已經面臨淘汰的機型。動力設備:一台 GE-J79渦輪發動機,最大推力 15,800 磅;制空性能:最大馬赫數 2.0,實用升限 58,000 英尺,作戰半徑 500 英里;自重:最大起飛重量 28,800 磅;武備:一門 20mm M-61 機炮,可掛空空導彈,不能掛載攻地導彈,慣性制導。
台灣海軍:
台灣「康定」級護衛艦:購自法國,原為法國「拉斐特」級護衛艦,隱身設計,具有一定的隱身能力。
台灣海軍「淮陽」號護衛艦:原美國海軍諾克斯級護衛艦「巴貝」號,現在為台灣海軍服役的「淮陽」號。「淮陽」號是台灣租借美國諾克斯級護衛艦第二批3艘中的1艘,於1995年8月在台灣蘇澳中正基地服役。在此之前,「巴貝」號已退役封存,後啟封測試,經過半年的改裝工程,交付台灣。對比2幅照片可以看出,原機庫頂部巨大的圓球形電子設備天線罩已拆除。
PFG―3級護衛艦:該級艦長 138.1米,寬 13.7米,吃水 4.5米;滿載排水量&127;4100噸;動力裝置採用 2台 LM―2500燃氣輪機,總功率5.23萬馬力,&127;最大航速 29節,續航力達 4500海里/20節。艦上武備包括:2座四聯裝「雄風」― E型艦艦導彈發射裝置、l座「標准」型艦空導彈 MK-13-4發射裝置(配MR-SMl「標准」導彈&127;40枚)、2座三聯裝 MK-32型魚雷發射裝置(配 6枚 MK-46型反潛魚雷)、l門「奧托?梅萊拉」76毫米炮、2門 40毫米炮、l門「密集陣」6&127;管20毫米近程防禦系統。鑒於美國不允許 SH―60B型反潛直升機出口,因而該級艦可能改用S-70B反潛直升機。&127;該機將採用聲納浮標和吊放聲納。該級艦的探測系統尤其聲納瞄(SQS-56艦殼聲納和SQR-18A拖曳線列陣聲納)性能突出,具有減少折射和混響效果的能力.Ⅱ型在 I型基礎上作了較大改進,艦長加長了 5.2米,滿載排水量由 4100噸增至4300噸。Ⅱ型艦採用 MK-41垂直發射裝置(32管)來發射「天弓」或「標准」SM―2艦空導彈;取消了 1型艦上的 2門&127;40毫米炮,增加了 l門「密集陣」近防武器系統,使艦上的防空能力有所增強。另外,Ⅱ型艦將採用先進的相控陣雷達。PFG-2級 Ⅱ型艦首艦計劃於 1999年建成服役,第二艘艦計劃於 2000年建成服役。該型艦擬建10艘。
目前,中國台灣海軍有 PFG-2級護衛艦多艘。該級艦又分為Ⅰ型和Ⅱ型。Ⅰ型的原型是美國的「佩里」級,但有諸多改進:一是增加了艦的排水量,達到4100噸;二是更換了上層建築及部分武器裝備。
該級艦首制艦於 1990年 1月開工興建,1992年下水,1993年 3&127;月服役。PFG―2級 I型艦武器配置較強,包括艦艦導彈、艦空導彈、反潛武器、火炮等;此外還搭載 2架反潛直升機。它是以防空為主,同時兼顧反潛和反艦的護衛艦。艦上的探測系統、電子戰系統具有較先進的水平。
該級艦採用全燃主動力系統,單軸、單槳。在艏部聲納導流罩的後面設置兩個輔助推進系統,從而提高了艦進出港能力;此外在主推進系統受損時,可用輔助推進系統工作,所以全艦具有良好的操縱性和可靠性。
台灣「成功」號護衛艦
台灣「海島」級護衛艦:該級艦是美國製造,較陳舊,滿載排水量1250噸,艦速18節,主要用於近海巡邏.
S-2E/G/T:動力設備:兩台 Garrett TPE331-15AW 渦輪發動機,3,100 馬力;飛行性能:最大飛行時速 270 英里,作戰半徑 650 英里;重量:最大起飛重量 29,150 磅;武器配置:魚雷,受控/無控 彈葯。
S-70C直升機:動力設備:兩台 GE CT7-2D-1,3,446 馬力;飛行性能:最大飛行時速 170 英里,作戰半徑 340 英里;重量:最大起飛重量 21,828 磅;武器配置:三枚 Mk46 魚雷 。
台灣陸軍:
導彈:
BGM71「陶」式反坦克導彈:控制方式為線控,自重:51磅,長度:3.8米,射程:2.3 英里彈速:1,000 米/秒,破甲厚度: 508 毫米
KUN WU反坦克導彈:台灣第一代反坦克導彈,數據不詳。
APILAS單兵反坦克導彈:該導彈為攜帶型單兵反坦克導彈,其制方式為慣性制導,口徑112毫米,自重:20磅,長度為4.2米,射程約1,100米,彈速1,280米/秒,破甲厚度為720毫米。
控制方式為慣性制導,口徑為84 毫米,自重14.8磅,長度3.2米,射程960米,彈速928米/秒,破甲厚度450毫米。
「霍克」短程對地導彈由美製「霍克」防空導彈改制而成。該彈制導方式為簡單慣性制導,重量10,710 磅,長度39.8 英尺,射程約90 英里,動力裝置為兩級固體火箭發動機,戰斗部裝有300磅常規高爆炸葯。
台灣中山科學院自行研製的對地導彈。其制導方式為簡單慣性制導,重量為3,080 磅,長度19.6米,射程約70 英里,動力裝置為液體燃料火箭發動機,戰斗部裝有常規高爆裝葯。
主戰坦克:
M-60-a3型主戰坦克:動力設備:Continental AVDS-1790-2C 柴油機,750 馬力;最大速度:48 千米時速;自重:60 噸;武備:一門 105mm 線膛炮,一挺 12.7mm 機槍,一挺 7.62mm 機槍 。
CM12:動力設備:Continental AVDS-1790 柴油機,700 馬力;最大速度:51 千米時速;自重:54 噸;武備:一門 105mm 線膛炮,兩挺 7.62mm機槍 。
M41-D:動力設備:Detroit 8V-71T 柴油機,405 馬力;最大速度:72 千米時速;自重:25 噸;武備:一門 76mm 線膛炮,一挺 12.7mm 機槍,一挺 7.62mm 機槍 。
M48H:美製M48的台灣改進型,俗稱「虎」式坦克。戰斗全重48.8噸,乘員42人,火炮為一門105毫米加農炮,彈葯54發,最大有效射程1850米,直射距離1400米,並列機槍口徑7.62毫米,槍彈6850發,最大時速48.3千米, 最大行程483千米。
113裝甲輸送車:美製鋁裝甲輕型車輛。戰斗全重10.26噸,乘員2人, 載員11人,制式武器為12.7毫米高平兩用機槍。最大時速64千米, 最大行程321千米。
印度 陸軍兵力98萬 主戰坦克3414輛 空軍兵力14萬 作戰飛機772架 海軍兵力5.5萬(含海軍航空兵和海軍陸戰隊) 艦艇151艘,其中航空母艦1艘、潛艇19艘 海軍航空兵:5000人 海軍陸戰隊:約1200人。【面積約298萬,人口:近11億,耕地面積約1. 6億公頃,人均0. 17公頃,雲母的產量和儲量為世界之首,森林5300萬公頃,覆蓋率為16%。總兵力為127萬,居世界第四位。其中陸軍103. 5萬,擁有中程導彈,已具備核能力。海軍7萬,空軍17萬,另有50多萬預備役軍人和100多萬准軍事部隊。2005/2006財年國防預算約合200.63億美元,佔GDP總量2.27%,比上財年增加7.2%。
印度陸軍:兵力為98萬人,編有5個軍區、11個軍部、35個師(3個裝甲師、4個平原步兵整編師、18個步兵師、9個山地師和1個炮兵師)及15個獨立旅(7個裝甲旅、5個步兵旅、2個山地旅和1個空降/突擊旅)、1個「普里特維」地地導彈團、4個防空旅和3個工兵旅。上述部隊包括59個坦克團、355個步兵營、190個炮兵團(營)、2個地空導彈大隊、15個地空導彈團。陸軍航空兵編有14個直升機中隊(其中6個反坦克中隊、8個觀察機中隊)。
主戰坦克:3414輛,其中T-55型約700輛、T-72型約1500輛、「常勝者」1200輛、「阿瓊」式約14輛。
步兵戰斗車:БМП-1型350輛,БМП-2型1000輛。
裝甲輸送車:OT-62/64型157輛。
牽引火炮:4175門(估計有600門庫存)。其中75毫米1115門,105毫米約1350門,122毫米約550門,130毫米750門,155毫米410門。
自行火炮:105毫米80門,130毫米100門。
多管火箭炮:122毫米150門。
迫擊炮:120毫米500門,160毫米700門。
無座力炮:57毫米500門,106毫米1000門。
高炮:約2400門。
地地導彈:普里維特若干。
地空導彈:薩姆-6型180枚、薩姆-7型620枚、薩姆-8B型50枚、薩姆-9型400枚、薩姆-3型45枚、薩姆-16型500枚。
直升機:199架。
反坦克導彈:「米蘭」式等若干具。
空軍印度空軍兵力為14萬人。裝備作戰飛機772架、直升機170架(含武裝直升機32架)。
編有17個攻擊戰斗機中隊,第一線戰機有650架以上,不過當中有老舊MIG-21多達300架,真正主力是法制的Mirage-2000N有40 架,60架俄羅斯制的MiG-29,和80架MiG-23,雖然也有90架美州虎戰機但保養不良,數量雖多但戰力遠遜於歐洲各國
海軍:兵力為5.5萬人(含海軍航空兵和海軍陸戰隊)。編有東部、西部、南部和遠東4個地區司令部和東、西2支艦隊。另編有潛艇司令部(駐維沙卡帕特南)和海軍航空兵司令部(駐果阿)。
裝備各型艦艇151艘,其中航空母艦1艘、潛艇19艘、驅逐艦6艘、護衛艦18艘、巡邏與海岸艦艇49艘、掃雷艇20艘、兩棲登陸艦艇10艘、各種支援艦船28艘。
海軍航空兵:5000人,裝備67架作戰飛機、83架武裝直升機。
海軍陸戰隊:編有1個團(含3個大隊),約1200人。
② 請問目前印度海軍的裝備情況
印度海軍
5.3萬人(含海軍航空兵、海軍陸戰隊)。
編有東部、西部、南部和遠東3個地區司令部,東、西2支艦隊(分別駐維沙卡帕指南和孟買)。另編有潛艇司令部(駐維沙卡帕特南)和海軍航空兵司令部(駐果阿)。裝備各種艦艇135艘,其中,航空母艦1艘、潛艇16艘、驅逐艦8艘、護衛艦12艘、巡邏與海岸艦艇38艘、掃雷艇17艘、導彈快艇6艘、兩棲登陸艦艇9艘、各種支援艦船26艘。
海軍航空兵
5000餘人(含艦載海軍航空兵2000人),裝備37架作戰飛機、72架武裝直升機、空空導彈和空地導彈若干枚。編有2個攻擊機中隊、6個反潛直升機中隊、3個海上偵察機中隊、1個通信機中隊、1個搜索與救援直升機中隊和2個訓練機中隊。
海軍陸戰隊
編有1個團(包括3個大隊),約1000人。
③ 在多個排名中,印度軍事實力排名全球第四,是否名副其實
印度的軍事實力排在全球第四位,是西方智庫根據印度的綜合國力,分析研究後得出來的結論。軍事實力排名的參考意義要大於實際意義,並不是說世界排名第四的國家,就一定能夠打敗排名第五的國家。由於印度軍隊經常會鬧出來一定的笑話,所以很多人對印度都比較的輕視,其實印度的軍事實力一直都不弱,在花費大量資金購買新型裝備後,印度軍隊的現代化水平已經相當高。
綜合來看,印度陸海空軍以及導彈部隊的水平,在世界上都能夠排在前十位。而印度的綜合國力也比較強,印度的人口數量巨大,戰爭潛力非常強,GDP數量排名世界前列。同時印度的軟體科技水平也比較高,從上個世紀開始,印度就很重視自身的軟體技術發展,印度矽谷是世界上著名的軟體生產基地。從這些條件來看,印度的軍事實力排在第四位,絕不是西方智庫故意吹捧印度,印度自身也的確具備排在第四位的實力。
④ 若干年後,印度會成為軍事強國嗎
若干年後,印度會成為軍事強國嗎?
不得不說,印度是一個非常神奇的國家,在印度,牛,猴子等等是他們的神,這一點還是讓很多外國人有些看不懂,原因可能就在於印度這個國家,宗教多,人們的信仰也眾多,當然,印度的內部矛盾也比較突出,特別是種姓等級制度,極大影響著社會的和諧發展,不過,印度這個國家的軍事實力放在全球范圍內來看,還是非常靠前的。
當然,總體上來看,印度的軍事實力之所以能夠排到世界前4名,其主要原因還是在於他們能夠從全球范圍內采購各種先進武器裝備,某種程度上講,印度當前的軍事實力完全是靠錢買來的,因為,印度的軍工實力還是比較薄弱的,其手中的武器70%以上都是靠進口,自己生產的一艘航母已經十幾年過去了依然沒能服役,而他們自己生產的阿瓊坦克也被軍方各種詬病,就連他們歷經30多年研發出的光輝戰斗機,也被軍方拒絕接收。
這就說明,印度軍工的整體實力還不足以支撐一個軍事強國的需求,如果印度未來依然想要維持住軍事強國地位的話,那麼,他們還是需要從世界范圍內采購各型先進武器裝備。
⑤ 當今世界各國海軍軍事實力排名
第一非美國莫屬!
美國海軍由海軍和海軍陸戰隊兩個獨立的軍種組成。海軍可分為艦艇部隊、艦隊航空兵、海上勤務部隊和岸基部隊4個兵種,一般按照行政管理和作戰指揮兩個系統進行編組和行動。目前,海軍編有兩洋艦隊,即大西洋艦隊和太平洋艦隊,11個航母戰斗群,11個艦載機聯隊;主要裝備有84艘潛艇、143艘大型水面作戰艦艇(含航空母艦11艘、導彈巡洋艦22艘、導彈驅逐艦62艘、導彈護衛艦49艘)、2900架飛機(作戰飛機1728架)、1500架直升飛機(含武裝直升飛機487架)。
第二:俄羅斯海軍。
俄羅斯海軍擁有太平洋艦隊、北方艦隊、波羅的海艦隊、黑海艦隊和裏海獨立區艦隊。按實力排列,它們是北方艦隊、太平洋艦隊、波羅的海艦隊和黑海艦隊。每個艦隊都有6個兵種:潛艇、海軍航空兵、水面艦艇、海軍特種作戰任務兵、海岸導彈炮兵、海軍陸戰隊。俄羅斯海軍只有一艘航母,而且還問題多多。
第三:法國海軍。
航母:「戴高樂」號核動力航母1艘。 法國海軍
直升機航母:「聖女貞德」級1艘。
導彈驅逐艦:「卡薩爾」級2艘、「絮弗倫」級2艘。
護衛艦:29艘,其中「費羅雷亞爾」級6艘、「喬治•萊格」級7艘、「圖爾維爾」級2艘、「德斯蒂安納•多爾韋」級10艘、「拉法耶特」級4艘。
潛艇:11艘,其中戰略彈道導彈核潛艇4艘(「可畏」級2艘、「凱旋」級2艘),戰術潛艇7艘(「紅寶石」級6艘、「阿戈斯塔」級1艘)。
巡邏艦艇:40艘。 法國海軍2
掃雷艦:21艘。
支援艦船:30艘。
海軍航空兵 3500人。裝備作戰飛機:52架,武裝直升機32架。
海軍陸戰隊 2000人。編有4個突擊群、14個海軍基地防衛隊。
第四:英國皇家海軍。
即將服役的2艘伊麗莎白女王級航空母艦將接替退役的三艘無敵級航空母艦成為皇家海軍未來的骨幹力量。兩艘建造中的航母價值約三十九億英鎊,排水量達65,000噸,將於2014年及2016年完成,在25年後形成戰鬥力。她們將搭載F-35C型戰斗機,取代退役的鷂式攻擊機。1999年服役的21,700噸級可搭載30架直升機和800名士兵的海洋號兩棲攻擊艦和於2003和2004年間服役的2艘21,500噸海洋之子級兩棲船塢登陸艦相繼加入皇家海軍,並隨後服役了4艘16,190噸海灣級輔助登陸艦,大大提升了皇家海軍的兩棲作戰能力。
典型的護航艦隊多由驅逐艦及護衛艦組成。目前舊式的8艘42型驅逐艦正逐步被新型的45型驅逐艦取代,皇家海軍已訂造了六6艘45型驅逐艦。皇家海軍還擁有4艘22型護衛艦和13艘23型護衛艦,並正在研製取代以上護衛艦的更新型的6000噸級26型護衛艦。
核潛艇部隊目前正進行更新,並有四艘全新設計的機敏級攻擊核潛艇正於建造中。新型的潛 第一艘Astute class 核潛艇。艇比上一代的特拉法加級攻擊核潛艇更巨型,下潛時重量可達7800噸。2006年12月,當局表示有意以新型潛艇取代現役的前衛級戰略導彈核潛艇,並將於2024年完成更新,英國將繼續維持一支具有發射潛射核導彈能力的核潛艇部隊。
第五:日本海上自衛隊。
目前兵力約44000人左右,擁有各式艦艇152艘。日本是美國圍堵中國的前線,海上自衛隊裝備多由美國支持。但日本仍處於戰敗國地位,不能擁有進攻性的武器,海上自衛隊的軍艦多是用於防空與防潛。
第六:印度海軍。
總兵力5.3萬人(含海軍航空兵、海軍陸戰隊)。編有東部、西部、南部和遠東3個地區司令部,東、西2支艦隊(分別駐維沙卡帕指南和孟買)。另編有潛艇司令部(駐維沙卡帕特南)和海軍航空兵司令部(駐果阿)。裝備各種艦艇140餘艘,其中,其中有1艘航空母艦,19艘潛艇,19艘護衛艦,5艘驅逐艦以及戰斗支援艦20艘,以及導彈艇、巡邏艇、掃雷艇、登陸艇等其他作戰艦只。
海軍航空兵
5000餘人(含艦載海軍航空兵2000人),裝備37架作戰飛機、72架武裝直升機、空空導彈和空地導彈若干枚。編有2個攻擊機中隊、6個反潛直升機中隊、3個海上偵察機中隊、1個通信機中隊、1個搜索與救援直升機中隊和2個訓練機中隊。
海軍陸戰隊
編有1個團(包括3個大隊),約1000人。
第六至第十二不分先後。
中國、義大利、西班牙、德國、荷蘭、中國台灣。
⑥ 印度的戰斗機有哪些,數量是多少
印度空軍目前擁有272架蘇-30MKI戰機,66架米格-29UPG戰機、51架幻影2000-5戰機, 125米格-21Bison型戰機,139架美洲豹攻擊機,超過100架米格-27戰斗轟炸機。
總數量約789架。LCA戰機雖已有20架定單,但還未形成全面戰力。另外海軍還擁有大約20架米格-29K艦載機和11架海鷂艦載機。
⑦ 印度空軍都有哪些先進的裝備
陣風戰斗機,可以使用戰術核武器,蘇30,俄羅斯自己也有裝備,還有預警機,大型運輸機等
⑧ 世界各國的兵力有多少 武器有多少
國家 軍隊總數(萬) 人口總數(萬) 軍費開支(億)
中國230,13億,350
法國 24.2 6140 531
英國 21.2 6020 592
德國 27 8250 370
俄羅斯 120 14100 347
日本 24 12770 437
美國 142.12 30000 5287
義大利 25 5788.8 299
西班牙 19.75 4271.7
波蘭 14.5 3815.7
烏克蘭 24.5 4710
埃及 45 7600
南非 7.94 4690
以色列 17.5 625.9
敘利亞 38 1839.2
沙烏地阿拉伯 12.6 2267 290
印度 129.8 103000 239
巴基斯坦 62.3 14900
土爾其 60.97 6731
伊朗 63.8 6970
朝鮮 108.2 2246
韓國 68.3 4838.7
越南 50.2 8400
巴西 31.3 18160
阿根廷 7.3 3626
美國武裝力量
兵力 現役部隊總人數136.58萬人
陸軍
47.17萬人。編有3個集團軍司令部、4個軍部(1個為空降軍)、10個作戰師(2個裝甲師、4個機械化師、2個輕步兵師、1個空中突擊師、1個空降師)、5個航空旅、3個裝甲騎兵團、6個炮兵旅、9個「愛國者」和2個「復仇者」防空導彈營、1個獨立步兵營和1支空降特種部隊。另有2個一體。化師司令部,編有6個加強陸軍國民警衛隊旅,作平時的一體化作戰訓練之用。
主戰坦克:M-1Al和M-lA2等型,共約7900輛。
步兵戰車M-2和M-3型,共6710輛。
裝甲輸送車:M-113A2、A3型15200輛。
裝甲偵察車:TPZ-1型110輛。
各類火炮:6074門,其中277毫米多管火箭炮1075門,自行火炮2512門,牽引式火炮1591門。
反坦克導彈:29000餘部,其中「陶」式8686具、「龍」式20000具。
防空導彈:「復仇者」式884部,「愛國者」式485部,FIM-92A「毒刺」導彈若干。
兩棲艦船:51艘。
各種用途飛機:249架
直升機:約5039架,其中武裝直升機1502架。無人駕駛飛機「獵人」式7架。
海軍
37.07萬人。編有太平洋艦隊司令部和大西洋艦隊司令部;5個作戰艦隊,即第2艦隊(大西洋)、第3艦隊(太平洋)、第5艦隊(印度洋、波斯灣、紅海)、第6艦隊(地中海)、第7艦隊(西太平洋)。還設海軍運輸司令部和海軍特種作戰司令部。
潛艇:74艘。其中戰略潛艇18艘,戰術潛艇55艘(核動力導彈攻擊潛艇33艘、核動力攻擊潛艇22艘),其它用途1艘。
航空母艦:12艘,包括8艘「尼米茲」級和1艘「企業」級核動力航母,2艘「小鷹」級和1艘「肯尼迪」級常規動力航母。11個航母艦載機聯隊,每個聯隊一般配備3個F/A-18型戰斗攻擊機中隊、1個F-14中隊、1個S-3B型和EP-3型反潛戰斗機中隊、1個SH-60型反潛直升機中隊、1個EA-6B型電子戰飛機中隊、1個E-2C型空中預警機中隊和1個C-2型支援飛機中隊。
導彈巡洋艦:27艘(均為「提康德羅加」級)。
導彈驅逐艦:52艘(「阿利•伯克」級29艘,「斯普魯恩思」級24艘)
導彈護衛艦:35艘(均為「佩里」級)
掃雷艦:27艘
兩棲艦:41艘。
軍事運輸司令部轄船隻約110艘,可調用商船327艘。
海軍(含陸戰隊)共裝備作戰飛機1456架,武裝直升機543架。
海軍陸戰隊
16.98萬人。編有3個陸戰隊師、3個勤務支援大隊、1個安全保密營、1個安全警衛營。
主戰坦克:M-1A1型403輛
輕裝甲車:734輛
兩棲裝甲車:1321輛。
牽引火炮:927門
反坦克導彈:2300部
反坦克火箭筒:1300具
無座力炮:1650門
迫擊炮:586門
航空兵
3.64萬人。編3個現役飛行聯隊,每一聯隊裝備固定翼機130架,直升機167架。
空軍
35.36萬人。編有空中作戰司令部和空中機動司令部兩大司令部。空中作戰司令部轄4個航空隊、23個飛行聯隊;空中機動司令部轄2個航空隊,13個飛行聯隊。美空軍1999年10月開始進行體制改革,將其現役、後備役和國民警衛隊部隊統一編組成10支「空天遠征隊」,每支約編1~1.5萬人,15個月中有3個月處於戒備狀態,任何時候至少有兩支處於戒備狀態。
遠程轟炸機:208架,其中B-52H型94架、B-2A型21架、B-1B型93架。
偵察機:83架,其中U-2R/S型32架、SR-71型16架(封存),RC-135型21架,E-8C「聯合星」8架。指揮所機:40架,其中E-3B/C型33架、EC-135型3架,E-4B型4架。
戰術飛機:2529架,其中F-15型717架、F-16型1420架、F-22A型6架、F-117型52架、A-10A型225架、OA-10A型109架、EC-18BD型先進測距飛機3架、AC-1301VU型飛機21架、特種作戰飛機EC-130刀型31架、MC-130EHP型66架、氣象偵察機11架。
運輸機:約1100架,其中C-5式126架、C-17A型59架、C-14lB型125架、C-130式521架。
加油機:605架。
教練機:1200餘架。
直升機約220架。
戰略力量
由美國戰略司令部管轄,實力計在海、空軍內。主要裝備有432枚潛射彈道導彈,配置於18艘戰略導彈核潛艇中(「俄亥俄」級的6N-734型核潛艇10艘,每艘攜24枚「三叉戟」型D-5導彈;SSBN-726型核潛艇8艘,每艘攜24枚「三叉戟」型C-4導彈)。洲際彈道導彈,共550枚,其中「民兵」型500枚,「和平衛士」50枚;戰略轟炸機208架,其中B-1B型93架(只執行常規作戰任務)、B-52H型94架、B-2A型21架。
海岸警衛隊
3.62萬人。其中文職人員6000人。根據法律,是武裝力量的一個組成部分,平時由運輸部維持和使用,兵力不計人三軍後備役部隊內。預算授權2000財年41億美元,2001財年申請45億美元。主要武器裝備:各類艦船174艘,其中近海巡邏艦41艘(大部分可攜直升機),近岸巡邏艇85艘,內河管理船37艘,破冰船24艘),飛機53架,直升機80架。
特種作戰部隊
2.85萬人(實力計在各軍種)。
陸軍特種作戰部隊1.53萬人,編5個特種作戰大隊(每個含3個營)。1個別動隊步兵團(含3個營),1個特種作戰航空團,1個心理戰大隊(含5個營),1個民事營(含5個連),1個通信營和1個支援營。
海軍特種作戰部隊4000人,編有1個指揮部,1個作戰中心,3個大隊,6支部隊,6個「海豹隊」,2支「海豹」輸送車隊,2個特種舟艇中隊。
空軍特種作戰部隊9300人,編有1個司令部、1個飛行聯隊、14個飛行中隊。
文職人員
70.02萬人。
按僱傭部門計算,陸軍僱傭21.99萬人,海軍(含陸戰隊)僱傭19.95萬人,空軍僱傭16.26萬人,國防部僱傭11.84萬人。
後備役人員
約90萬人,其中精選後備役人員86.52萬人,待編後備役人員約3萬人。精選後備役人員中,陸軍後備隊20.5萬人,海軍後備隊9.03萬人,陸戰隊後備隊3.96萬人,空軍後備隊7.37萬人;陸軍國民警衛隊35萬人,空軍國民警衛隊10.66萬人。
⑨ 印度陸軍的主要裝備
t-90 俄制「德拉古諾夫」7.62毫米狙擊步槍 俄制AK-74型5.45毫米突擊步槍
9毫米勃朗寧手槍 勃朗寧12.7毫米機槍 貝南機槍、MP—5沖鋒槍以及弓弩等
印度特種部隊的武器裝備大多屬於舶來品,他們的原則是,不講究品牌與國家,只要適用就可以。例如,他們在以色列受訓時,適用的是世界有名的9毫米「烏茲」沖鋒槍,回國服役後真正用的是德國9毫米MP-5系列沖鋒槍。在他們適用的圖集步槍中,既有蘇聯的AK-74也有美國的M16,狙擊步槍包括德國的762毫米PSG-1和瑞士的SSG200 0,防身武器是奧地利的「格洛克」17和瑞士的P226。中國八一網&R7hnd-Y1@6Q
2002年底,印度陸軍花費2000萬美元,向以色列軍事工業公司訂購TAR-21式5.56毫米突擊步槍及相關彈葯,後因技術和政治方面的原因,印度軍方提出加裝槍掛榴彈發射器。最終在2006年完成試驗,並交付使用。
LH:}`-n|U#~%c 2007年,印度接收了3070支以色列武器工業(IWI)公司研製的TAR-21式「塔沃爾」(Tavor )5.56毫米突擊步槍,以裝備印度陸軍特種部隊。該槍使用的5.56毫米彈葯,是由新加坡公司提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