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度資訊 > 印度有哪些軍事力量

印度有哪些軍事力量

發布時間:2022-01-30 21:44:09

1. 印度軍事實力到底有多強

從兵力現狀來說,印度絕不亞於中國和巴基斯坦。分兵種來看的話,其海軍力量特別突出。印度一直懷有成為印度洋霸主的雄心,在印度洋上的實力僅次於美國,

2. 印度軍事實力到底有多強

先把問題說清楚。
印度的軍事裝備實力很強。
但印度的軍事工業很差。
印度的軍事裝備實力其實毋庸置疑,確實不弱。做為新興大國,一直都被傳統大國(美俄、西歐)做為拉攏對象用來對抗中國。這幾個國家對印度的軍售一直都是敞開大門的。
加上經濟發展態勢不錯,有錢,所以滿世界的買買買。從成品(俄羅斯坦克,美國運輸機,以色列預警機、法國、俄羅斯戰斗機等)到設計方案(阿瓊主戰坦克就是招投標的形式),甚至輕武器比如半自動步槍、子彈等。什麼好買什麼。
但那些賣給它武器的國家都不是什麼省油的燈,所以在軍購方面也經常吃虧。尤其被俄羅斯坑的最厲害,比如俄羅斯賣給它的AK-47其實是中國產的56,一個航母從原先的十幾億變成最後的三十幾億,就連俄羅斯尚未完成研發的T50(第四代戰斗機)它都敢買。這就相當於一個人對它說「嘿哥們我要研製一個非常厲害的武器,雖然還沒搞完,但我決定賣給你了,你掏錢吧先」。
所以,印度的軍事裝備實力不容小覷。美國的運輸機C17,俄羅斯的戰斗機SU30MKI,這些東西對於中國來說依然是先進的。
但印度的軍事工業其差無比,和它自己標榜的大國地位嚴重不符。在外人看來甚至有點「搞笑」的意思。比如LCA輕型攻擊機,光研發就搞了三十多年(中國在這期間好幾代飛機都出來了),最後做出來後空軍都不願意買。
但這種現狀,結合印度的國情來看卻又是正常的。印度的種姓制度根深蒂固,這就導致大批的老百姓由於種姓的原因,不能接受先進的教育。貴族們又不願意下車間擰螺絲釘,工業人口嚴重不足。自主研發能力跟不上,就連維護都做不好。尤其經過印度斯坦航空公司維修的戰斗機,墜毀率異常的高。搞的印度國內網路上都流傳出「斯坦航空公司和中國有勾結,是共/諜」這種陰謀論了。
PS1:實際上印度政治非常腐敗,在軍購上嘗嘗內外勾結,印度打算購買的法國陣風戰斗機,比實際市價高的多的多。
PS2:中印其實有過聯合軍演,印度的武器裝備由於是著名的「萬國造」,到了中國,演習開始的時候印度的兵哥哥們居然得現找和自己配槍配套的子彈。這要真打起仗來,是要出大問題的。因為各國的武器裝備都是按照自己的國情為出發點進行研製的,大部分裝備互相之間並不兼容。維護起來非常麻煩。

3. 在世界200多個國家中,印度的軍事力量排在什麼位置

美國曾發布一個報告《世界最強大軍隊排行榜》,其中包含200多個國家的軍隊信息,根據這份報告可以得知,印度的軍事力量排在世界第四。

印度作為四大古國之一,有強大的歷史淵源,有悠久的宗教文明,後期衰弱甚至被殖民,但是印度人民骨子裡也有不屈不撓的意志力和韌勁,相信不久之後,軍力和經濟發展起來的印度也會慢慢繁榮昌盛起來。

4. 印度軍事力量怎麼樣

印度是為數不多的擁有核武器的國家之一,軍事力量實力派世界第四!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間的緊張局勢非常嚴重,戰爭即將爆發。早在8月17日,印度國防部長曼莫漢•辛格就公開威脅要改變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政策。這一聲明立即在全世界引起了轟動。

我們知道印度也是一個人口大國,所以他們的戰爭動員能力非常強。一旦發生戰爭,印度估計至少能動員800萬軍隊,其中包括退伍軍人、民兵、預備役人員等。而且。印度的航母技術也正在逐步成熟。所以,印度並不像我們想像的那麼脆弱,有時我們需要正確對待印度軍事能力。

5. 印度的軍事實力

1.戰略目標:稱霸南亞,遏制中國,控制印度洋,爭當世界軍事大國。俄羅斯在軍事上大力收縮,美國也減少了在印度洋的軍事存在,南亞地區出現了相對的力量真空,對此,印利用與美、俄、日等國的戰略夥伴關系,加快核軍備和軍隊現代化建設,加快爭當軍事強國和世界「一流」大國的步伐。

2.戰略方針:

(1)在戰爭威脅判斷上,突出核威懾條件下的高技術局部戰爭(低強度戰爭)的威脅,戰爭准備從打一場全面戰爭轉向打多場邊境局部戰爭;

(2)以進行「有限戰爭」作為主要作戰手段,即通過給對手以必要的懲罰,實現相對有限的戰爭目的;

(3)以巴、中兩國為主要對手。擁有對巴進行一場全面戰爭的能力,迫使其撤出所佔領土;將中國視為潛在威脅,對中國不放棄「既得利益」,相機進行新的擴張和蠶食;

(4)通過外交、軍事和經濟手段,特別是核威懾,謀取和維護對南亞諸國的威懾與控制;

(5)控制從阿拉伯海到南中國海之間的海域,堅持不允許外國干涉南亞和印度洋事務的政策,特別是中國同印度鄰國發展軍事關系;

(6)加速與東盟建立經濟上的戰略聯盟和「軍事合作」關系。

3.作戰思想:當前印軍認為,戰爭的基本目的是消滅敵人的武裝力量,主張在進攻和防禦時都具有進攻意識,並立足於打核威懾條件下的高技術局部戰爭。其基本內容是:

(1)強調攻勢作戰,先發制人,必要時越境作戰,力求把戰火引向敵方領土;

(2)在進攻和防禦中實施全縱深立體作戰;

(3)注重機動作戰,力求掌握戰場主動權;

(4)強調諸軍兵種聯合作戰,突出空軍的作用,重視陸空軍協同聯合作戰;

(5)強調在主要方向上集中絕對優勢兵力,達成速戰速決的效果;

(6)重視發揮電子戰的作用,實施電子欺騙,壓制電子干擾,隱蔽作戰意圖,電子殺傷與火力殺傷相結合;

(7)強調實行高效的作戰指揮。

領導人物

總統兼武裝力量最高統帥納拉亞南(1997年7月25日上任)。總理阿塔爾·比哈爾·瓦傑帕伊(1999年10月上任)。國防部長賈斯旺特·辛格(兼外交部長,2001年3日上任)。陸軍參謀長S.帕德馬納班上將(2000年9月30日上任)。海軍參謀長蘇西爾·庫馬爾上將(1998年12月30日上任)。空軍參謀長A·Y·提普尼斯上將(1998年12月28日上任)。

6. 印度軍事力量與研究

(美)斯蒂芬·科恩 布魯克林研究所高級研究員/楊曉波 編譯

印度經濟的迅速發展為其軍事現代化提供了強有力的後盾。冷戰結束後,隨著印度重新融入國際社會,從國外獲得先進軍事技術的渠道也大大拓寬,特別是印度近期與美國的接近,更激發了印度軍方對獲取最先進技術的渴望。然而,在一片樂觀表象的背後,仍是不容迴避的冷酷現實:雖然苦心經營三十年後,印度已成為全球最大的先進常規武器系統進口國之一,但印度的軍事和戰略地位卻並未得到顯著提升。國際戰略學者普遍認為,印度軍方和文官政府的關系還未理順,政府過於關注如何確保對武裝力量的控制,而忽略了如何建立並部署一支高效的軍事力量。軍隊和文官政府間關系的不暢,導致了印度軍隊的現代化和改革進程長期缺乏有效的政策指導,目標和措施也不統一,而且武器采購和研發過程中腐敗現象叢生。

戰略上自我剋制的後果

自二戰結束、印巴分治以來,六十餘年過去了,印度在與這個面積只及其1/5的鄰國的對抗中,始終未能改善所處的戰略態勢;印度國內的許多反叛亂行動平均持續時間也長達二十年,這兩倍於世界平均水平。自1998年核試驗以來,與巴基斯坦的導彈差距不斷拉大的各種報道,也使得印度核威懾的質量遭到了質疑。印度軍隊歷史上唯一值得誇耀的行動是1971年的第三次印巴戰爭,印度軍方在此次戰爭中成功肢解了東巴基斯坦,成立了今天的孟加拉國,而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則是這個國家長期以來在提升軍事能力上的低效與無能。

由於印度憑借甘地的非暴力思想立國,關鍵的政治人物大都奉行戰略上自我剋制的信條,反對將武力作為政治工具,極力貶低軍隊的作用。這使得國家領導層對國防事務始終缺乏一貫的政治指引,導致印度的軍事現代化雜亂無章,充滿了隨意性,而這恐怕更是印度軍事現代化一直步履蹣跚的主要原因。

盡管印度自獨立以來,經常處於沖突和戰爭之中,但印度政府長期以來卻一直堅持著反軍方的傳統。這導致在印度國內出現了一個很有趣的現象:印度各軍種領導人並不太受國家政治領導人的重視,反而是軍事科技及研究部門更受關注,這也許是因為開發更先進的技術對於印度更具有長期意義。尼赫魯曾邀請英國物理學家布萊科特對國家科學與防務的關系進行評估,布萊科特在最後遞交的報告中建議,印度的國防開支最好不要超過GDP的2%,推行有限的軍事現代化;他還建議由國家出資並控制軍事技術研發機構。

上世紀五十年代,印度的國防開支不斷削減。在三大軍種中,印度海軍受到政府更多的關注,並通過談判獲得了印度的第一艘航空母艦;印度空軍則獲得了二戰末期剩餘的「堪培拉」式運輸機;而規模最大的印度陸軍當時正在剛果執行維持和平任務,需要補充的裝備最多,卻幾乎被邊緣化了。當時在采購一批老式軍用吉普的過程中便暴出了印度的第一次國防采購丑聞,進而引發了軍方和文官政府之間的首次信任危機,陸軍領導人甚至以辭職相威脅抗議文官政府對軍方事務的政治干涉。到了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由於尼赫魯政府在中印邊境地區推行「前進政策」,最終導致准備不足的印度軍隊在1962年的中印戰爭中丟盡了臉面。

印度政府從1962年中印戰爭中得到的最慘痛的教訓,就是不能再對軍隊屢屢被削減的情況聽之任之了。印度政府啟動了龐大的軍備擴張計劃,准備將其陸軍規模擴大兩倍,並提升空軍的戰鬥力。而隨著印度防務重心的北移,印度海軍則不再像以往那樣受重視了。不過,這場戰爭留下的另一教訓卻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即政府應當減少對軍事事務的政治干預。印度軍方、特別是印度陸軍要求在作戰行動及人事制度上享有更大的自主權,這在1965年和1971年爆發的兩次印巴戰爭中體現得最為明顯。但這卻觸動了印度文官政府的敏感神經,政治領導層仍普遍對軍方坐大,甚至發動政變,充滿戒心。
此後印度文官政府與軍方的關系略有改善,在八十年代拉吉夫·甘地執政期間甚至還一度達到了比較融洽的程度。當時針對巴基斯坦的重整軍備及大力發展核能力,印度啟動了雄心勃勃的軍事現代化計劃。時任陸軍司令桑搭吉還在1985年牽頭成立了一個研究核問題的軍種間秘密委員會,並在1986年組織了一次名為「布拉斯塔克斯行動」的大規模軍事演習,盡管此次演習的目的至今秘而不宣,但軍事分析家們普遍認為,其目的是對巴基斯坦的核設施發動先發制人的核打擊,以防巴基斯坦擁有核武器。然而,印度政府很快又退縮了,軍方建立統一核武庫的努力再次白費了。

這樣的行事方式對印度政府而言實在不是什麼新鮮事。在1971年的印巴戰爭中,印度不僅沒有把在東巴取勝的優勢進一步擴大到西巴,反而和巴基斯坦簽署了一個模稜兩可、沒有任何強制措施的協議。印度早在1974年就進行了第一次核試驗,卻要等到二十四年後的1998年才進行第二次核試驗,這樣的決策同樣令人迷惑不解。

其實,這些謎一般的決策,都是根植於戰略上自我剋制的一貫傳統。印度領導人並不是簡單地將使用武力作為有用的政治工具。因此,印度的國防政策也充斥著這樣的矛盾心理,進而也影響了印度的軍事現代化及改革努力。誠然,在局勢復雜多變的南亞地區,印度在軍事上的自我剋制無疑是明智之舉,有助於說服其他大國接受印度的崛起,但這對軍隊的發展規劃卻相當不利。由於軍隊與政府存在隔閡,各軍種間、各軍種與其他相關政府部門之間,也都存在分歧,加之軍方又難以求得至關重要的政策上的支持,這些因素使得印度在戰略上的自我剋制無異於從政治上放棄了對軍隊現代化的指引。此外,不管印度的戰略克制多麼明智,其夙敵巴基斯坦根本不會信以為真,仍會將印度當成一個咄咄逼人的龐然大物嚴加防範,而這又會對印度的安全產生現實影響。

軍隊和文官政府各行其是,互不協調

表面上看,印度的軍事現代化計劃雄心勃勃,三軍的裝備采購清單動輒上千億美元;印度最主要的國防研發機構——國防研究與發展組織,也不斷宣稱取得了所謂突破性進展(實際上大都名不副實)。然而,只要細究其落實的過程,就能發現問題所在。簡單地說,每當軍方提議獲得某些武器系統時,印度政治領導層及文官政府,特別是財政部,往往是只批准部分項目,而否決軍方的其他要求,這樣的做法不可避免地造成了一系列機制失調的問題。

首先,印度各軍種本身就是各取所需,所提出的計劃基本上缺乏協調。比如,一段時間以法制武器為主,一段時間又倒向俄制武器,再過一段時間又以英、美製武器為藍本。2002年初,印度因印度議會大廈遭襲擊而發動了「帕拉克拉姆作戰行動」,但由於動員機制落後,印度陸軍花了兩周時間才完成集結,不僅延誤了最佳攻擊時間,而且使巴基斯坦有了充分的時間進行戰爭准備。結果導致兩軍在邊境地區陳兵百萬,大戰一觸即發,由於擔心可能引發一場核戰爭,印度最後被迫取消了作戰計劃,印度陸軍為此在國內遭受了嚴厲的批評。「帕拉克拉姆作戰行動」使印度陸軍深切地感受到了落後過時的作戰理論,以及雜亂無章的軍事現代化所帶來的切膚之痛,這也成為觸動印度陸軍乃至全軍思想觀念的一個轉折點。戰後,帕德馬納班上將責成陸軍訓練司令部在吸收和借鑒美軍作戰理論的基礎上,擬制具有印度特色的陸軍新作戰理論。這樣,印度軍方的「冷啟動」作戰理論得以誕生,並成為軍方現代化的目標和方向。

然而,印度各軍種傳統上的各自為政仍有可能使該理論大打折扣。比如,印度陸軍根據「冷啟動」作戰理論,將攻擊直升機、坦克和遠程火炮作為采購重點。但印度空軍卻仍將核威懾作為首要任務,緊隨其後的是奪取空中優勢和國土防空任務,而對陸軍「冷啟動」理論至關重要的近距離火力支援,印度空軍則遲遲不願接受,最終也只是將其列為排在最後的一項使命。印度海軍則想確保印度海上航線的安全,保護印度的能源供應和貿易通道,還想進一步充當印度海上外交的工具,並在馬六甲海峽及非洲之角地區的反海盜行動中發揮作用。至於印度海軍在未來的印巴戰爭中將發揮何種作用,目前也沒有比較明確的說法。印度海軍恐怕對巴基斯坦問題根本就不太在意,而是想謀求更宏大的計劃,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俄羅斯翻新後的航母成了印度海軍最大的一筆采購訂單。
印度三軍對其在印度國家安全中應當發揮的作用也是看法各異,而且迄今也未見政府在政治上採取措施協調各軍種的立場。這樣一來所導致的後果是,「冷啟動」理論未來能否像陸軍想像的那樣發揮作用還很難說;印度的核威懾仍維系於單一的投擲手段——作戰飛機。而與此同時,由於國內左翼反政府武裝的叛亂行動日漸活躍,印度陸軍很大一部分精力也會被國內的反叛亂行動所牽扯。2009年孟買恐怖襲擊事件後,印度政府似乎更想將軍事重心放在對付恐怖威脅上,而軍方則始終把矛頭對准西邊的巴基斯坦和北方的中國。這種對「誰才是真正敵人」的認識上的混亂,也從整體上妨礙了印度軍隊未來發揮更大的作用。

其次,盡管近年來改革高層國防體制、國防生產與采購機制的呼聲和要求不斷,但印度國家安全機構中存在的各行其是,互不協調的問題仍未得到根本改觀。政府和軍方只是在通過追加國防預算就能解決問題的改革領域取得了進展,但涉及調整機構和發展重心的改革卻仍未見起色。例如,相關的評估報告提出了許多改革建議,只要是與新設立指揮機構、職能部門或部隊有關,往往最容易得到落實;而一旦涉及領導層級的調整,則得到落實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最典型的莫過於一直以來要求設立類似三軍總司令職位的呼聲,這樣就能解決印度三軍發展重心互不協調的問題,但是印度政治領導層卻因擔心軍方權力過大而一直拒絕這樣做,他們試圖建立一個聯合參謀部性質的協調性機構,但又不賦予其實權,因而收效甚微。

最後,印度國防部還設有一個代表印度財政部行使權力的財務部門,負責監督所有國防開支,哪怕是已經得到批準的也不放過。既然內閣會議都批准了開支項目,這樣的部門又有何權力壓縮,甚至拒絕軍方的需求?這樣的機構設置當然會引發是否正當、合理以及政策上的一系列問題,而在正常情況下,這應當屬於國防部長的職責范疇。

不合理的裝備采購體制導致腐敗叢生

自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以來,印度武器采購過程中存在的腐敗行為,一直是印度國內的一個政治問題。1989年,因在「博福斯」火炮、HDW潛艇以及其他武器采購項目中存在大量吃回扣的行為,導致拉吉夫·甘地政府在一片指責聲中被迫下台。自此以後,印度高層領導人為防止軍事采購中的弊案引火燒身,只得盡量放慢新裝備的采購步伐。然而,這種治標不治本的辦法不僅不能解決腐敗問題,反而更不利於軍隊的發展。對此,一些印度防務分析人士一針見血地指出,這么多年過去了,軍隊拚命想要實現現代化,卻又將花不完的資金流回了國庫。

根深蒂固的腐敗也蔓延到了軍事研發機構。自上世紀七十年代中期以來,國防研究與發展組織啟動了不少規模龐大且資金充裕的防務項目,用以向印度軍隊提供先進的戰斗機、坦克和導彈。但幾十年過去了,這些項目錢花了不少,卻沒有一樣東西令軍方感到滿意,最後又得回到對外采購的老路上去。在這些項目中,LCA戰斗機和「阿瓊」式坦克的開發基本上算是失敗了,而被視為頗有成效的導彈項目其實也好不到哪裡去。截至2010年,印度軍方手中還沒有一種導彈能夠改變與中國,甚至是巴基斯坦對抗時的戰略態勢。「大地」短程導彈由於射程過近且使用液體推進劑,根本就難以發揮作用;而射程較遠的「烈火」導彈還處於修修補補的試驗階段,離裝備部隊仍遙遙無期;至於其他改型導彈,如「阿什卡」等,其戰略作用也較有限。
國營機構實際上壟斷了印度的軍事科技研發,致使許多充滿活力的私營部門仍難以進入印度國防工業領域。而在美國,大量中、小規模的防務承包商構成了研發與創新的主體,但印度顯然仍未充分認識到這一點。盡管最近印度也通過各種計劃試圖引入一些私營部門參與軍事采購,但印度國防機構對這些私營企業仍充滿了不信任,來自國外的供貨商仍比印度國內的私營小公司更容易贏得印度國防部的合同。

幾十年來,由於秉承自力更生的思想,印度政府一直輕信國防研究與發展組織的種種不實之承諾,為其提供了巨額資金支持,而事實上,印度在軍事科技領域取得的最大成就卻並非國防研究與發展組織的功勞,而應歸功於印度原子能委員會,正是該機構建成了印度的核裝置。然而,印度政府不僅不願公開追究國防研究與發展組織的責任,反而又讓國防研究與發展組織的負責人兼任了印度國防部長的首席科學顧問,這兩個職務(既是供貨方又是訂購方的顧問)本質上顯然存在著利害沖突,可這在印度卻根本就不算什麼問題。

造成體制性腐敗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印度的國防體系一直無法擺脫對蘇/俄武器裝備的依賴。印度最初尋求蘇聯武器裝備的原因有目共睹,既然美國選擇了支持巴基斯坦,印度自然會倒向蘇聯。但是,印度做出這種政治決策還另有玄機:印度認為,屬於國營性質的蘇聯國防工業不會存在腐敗現象,而西方公司,特別是美國公司往往唯利是圖,為達目的可以不擇手段。然而,這樣的想法實在是太天真了,實際上蘇/俄供貨商和西方公司一樣也大搞腐敗,只是由於蘇聯實行封閉的體制,腐敗現象在蘇聯國內從未得到真實的報道。盡管俄羅斯自由媒體已對俄羅斯軍火貿易中的問題提出了越來越多的批評,但印度仍在沿襲以往的傳統觀念。不僅如此,為蘇/俄供貨方服務的印度「經紀商」更是把俄羅斯人做生意的各種伎倆進一步「發揚光大」,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印度近來會在引進俄羅斯「戈爾什科夫」號翻新航母的交易中遭受種種磨難,其實深思起來,出現這樣荒唐可笑的事一點也不荒唐。

這樣的思想烙印在印度與西方做軍火生意時也屢見不鮮。印度政界和文官政府機構普遍認為,西方公司都是唯利是圖,因此,新德里寧願以政府對政府的形式做軍火生意,也不願意和西方公司直接打交道,但這樣做往往又會招致軍方用戶的不滿,他們需要和供貨商簽訂較長期限的維護保養協議。也正是由於觀念作祟,印度與美國的政治關系雖然日趨密切,但在軍事技術合作領域仍未有很大的起色。最能說明問題的就是印度與以色列日益密切的軍火供應關系。在印度市場運作最成功的以色列航宇工業公司就是一家國營公司,而且該公司迅速採用了俄羅斯的運作模式:以向印度國防研究與發展組織提供合作研發機會為誘餌,贏得采購合同。而美國公司則不太願意和一家國營公司打交道,更談不上轉讓高端技術了,他們寧願在印度成立一家子公司,以便繼續控制技術。

總之,近三十年來,印度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先進常規武器輸入國之一,但持續不斷的軍備采購卻未能顯著提高印度的戰略地位;印度軍隊迫切希望實現現代化,但軍方在關繫到改善國家安全處境的國家事務中卻沒有充分的發言權。軍方與文官政府間的機制不暢,使得多年來重整軍備的效果大打折扣。目標不明確的軍備采購對於說服其他大國接受印度的溫和崛起當然能起一定的作用,但絕對不能將其作為籌劃軍隊發展的基本准則,否則印度軍事現代化的前景仍不容樂觀

7. 中印軍事力量對比

印軍前身為英國殖民主義者的僱傭軍。1947年印巴分治後始建分立的三軍。1978年創建獨立的海岸警衛隊。總統是名義上的武裝力量統帥,內閣為最高軍事決策機構。國防部負責部隊的指揮、管理和協調。各軍種司令部負責擬定、實施作戰計劃,指揮作戰行動。現陸軍參謀長迪帕克�6�1卡普爾上將(Deepak Kapoor),空軍參謀長法里�6�1霍米�6�1梅傑上將(Fali Homi Major),海軍參謀長阿瓊�6�1普拉卡什上將(Arun Prakash)。實行募兵制。陸、海、空三軍總兵力為127萬,居世界第四位。其中陸軍103.5萬,海軍7萬,空軍17萬。另有50多萬預備役軍人和100多萬准軍事部隊。
2007/2008財年,印度國防預算高達9600億盧比,約300億美元。一直以來印度把擴充軍事實力當成爭當世界一流大國的重要標志。印度始終致力於稱霸南亞、直接控制印度洋,躋身世界軍事強國行列是印度國家戰略的終極目標。印度當局深信,軍事實力是取得大國地位的必要基礎,外交必須以軍事為後盾,軍事必須以外交為補充,軍事力量不僅是構成綜合國力的重要因素,也是國家外交最可靠的王牌。更為重要的是,這種戰略思想,得到了印度智囊機構、軍界、學術界和新聞界的廣泛支持,印度導彈之父卡拉姆,就曾多次在公開場合直截了當地宣稱:「弱小並不令人尊重,因此,印度在軍事上必須強大」。
為實現「直接控制印度洋,爭當世界一流強國」的國家戰略目標,印度高度重視軍事力量的現代化建設,制定了到2015年成為世界軍事大國的戰略規劃,大力推進海、陸、空三軍轉型。陸軍:向戰略打擊軍種轉變;海軍:向遠洋作戰型軍種轉變;空軍:向航空航天型軍種轉變。 以此建立一支適應未來戰爭需要、與國家戰略目標相適應的「未來軍隊」。為適應軍隊的現代化轉型,軍費支出結構也作了極大調整,被稱為「首要花費項目」的武器采購費用達到了3340億盧比,比上一財年1690億盧比的實際采購費增加了近1倍。
在采購裝備的資金分配上,印度空軍、海軍分別獲得了1478億及756億盧比,而人數居多的陸軍只得到875億盧比,這從一個側面顯示了印度優先發展高技術軍種的決心。印度軍費和采購費用的大幅增長將有助於印軍購入更多的先進裝備。從俄羅斯購買價值15億美元的「戈爾什科夫海軍上將」號航母,從英國購買價值17億美元66架「鷹」式高級教練機,以及從以色列購買3架11億美元的「費爾康」空中預警機。憑借「戈爾什科夫海軍上將」號航母艦載「米格-29K」戰機,印度海軍屆時可在一天內控制數千萬平方公里的印度洋海域。印度國防部目前的重要采辦項目包括:空軍計劃從美國采購126架多用途中程戰斗機、先進無人機和運輸直升機,采購額高達90億美元;陸軍計劃采購155毫米自行火炮、防空系統和網路中心戰裝備;海軍計劃購買先進潛艇、海上監視飛機、一顆人造衛星和3艘航空母艦。
印度財政部長普拉納布·慕克吉宣布,到2010年3月的財政年度,印度軍費預算將增加24%,達1.42萬億盧比,約500億美元。將為印度的123萬軍隊的現代化計劃提供資金。除了軍費預算,慕克吉還批准了為准軍事部門增加1.43億美元。他還說,在本財政年度將為加強所謂的邊境安全增加4.56億美元。印度是新興經濟體當中購買武器最多的國家,自2000年以來,印度進口的軍事裝備價值280億美元。未來幾年,印度計劃進一步簽署價值估計達300億美元的合同。
印度的軍事戰略目標是:以強大軍事實力為後盾,直接控制弱小鄰國,遏制東北部鄰國,排擠其它大國對南亞和印度洋事務的干涉,鞏固其在南亞及印度洋的既得利益,積極爭當世界軍事強國。為實現這一戰略目標,印度制定「適當控制數量,重點加強質量,進一步提高戰鬥力」方針,積極迎接新軍事革命的挑戰,大力加強軍隊現代化建設,全面提高打贏未來戰爭的能力。
印度將與俄羅斯聯合研發代號為PAK-FA的第5代先進戰斗機。俄印聯合研發第5代戰斗機項目金額高達數十億美元,將成為俄印兩國政府在軍事領域內數額最大的一個聯合研發項目。目前印度從俄羅斯引進的最新戰斗機為蘇-30MKI戰斗機。印度空軍主要將領已經證實印度空軍目前已確定了印度第5代戰斗機的技術性能指標。據稱,印度空軍希望用5年的時間研發第5代戰斗機。據悉,第5代戰斗機PAK-FA具備隱身性能,可在不使用加力燃燒室的情況下進行超音速巡航,機上將安裝主動式電子掃描陣列(AESA)機載雷達以及可增強機動性的推力矢量噴管。
進入21世紀,印度陸軍已經向俄羅斯購買了310輛T-90主戰坦克。 印度陸軍高級軍官則表示,陸軍用1781輛主戰坦克替換老舊的T-55和T-72坦克的需求,將通過引進1657輛俄制T-90S和訂購的124輛阿瓊坦克得到滿足。俄印簽署協議引進310輛俄制T-90S坦克,根據雙方又達成協議,印度再進口347輛T-90S坦克,而且印度阿瓦迪重型車輛製造廠已經開始根據俄方許可證生產另外1000輛T-90S坦克。
目前,印度已宣布在未來十年裡要建立一支航母艦隊和核潛艇的計劃。最近,印度還進行了可攜帶核彈頭的導彈試射,其射程可覆蓋中國的主要城市。而在臨近中國的邊境地區,它也正在重新開啟空軍基地。 為鼓勵印度制衡中國,俄羅斯逐步加強與印度軍隊緊密合作。
對於中國,不做太多評價,自己去和閱兵典禮上的中國兵力比較一下就行了

8. 印度軍力概述及軍力部署。

印度軍力 印度共和國,領土面積297.47萬平方千米,人口超過10億,1999年國民生產總值為4422億美元,1998年國防預算為99億美元。 印度國防政策的基本目標是保障實現印度「稱霸南亞,控制印度洋,爭當世界『一等強國』」。1998年5月,印度連續進行了5次核試驗,從而成為事實上的核國家。 印度憲法規定,總統為武裝力量最高統帥,總統通過內閣總理對全國武裝部隊實施領導。現行最高國防決策機構為內閣政治事務委員會,國防咨詢機構有國家安全委員會、國防部長委員會、國防生產與供應委員會、國防研究與發展委員會、國防計劃委員會和最高情報委員會等。1998年新設國家安全顧問,由總理首席秘書擔任。國防部長是最高軍事行政長官,直接向內閣總理負責。印度海、陸、空三軍統一作戰指揮權平時直屬內閣總理,通過內閣秘書處協同國防部行使,戰時通常由主要軍種參謀長實施統一指揮。 印度實行募兵制,服役年限:兵17年,軍士21~28年,低級委任軍官(海、空軍准尉)26~33年。 印度軍隊節日:武裝部隊節12月7日,陸軍節1月15日,海軍節12月4日,空軍節10月8日。 印度武裝力量現役部隊總兵力為117.5萬人 陸軍 印度陸軍兵力為98萬人,編有5個軍區、11個軍部、35個師(3個裝甲師、4個平原步兵整編師、18個步兵師、9個山地師和1個炮兵師)及15個獨立旅(7個裝甲旅、5個步兵旅、2個山地旅和1個空降/突擊旅)、1個「普里特維」地地導彈團、4個防空旅和3個工兵旅。上述部隊包括59個坦克團、355個步兵營、190個炮兵團(營)、2個地空導彈大隊、15個地空導彈團。陸軍航空兵編有14個直升機中隊(其中6個反坦克中隊、8個觀察機中隊)。 主戰坦克:3414輛,其中T-55型約700輛、T-72型約1500輛、「常勝者」1200輛、「阿瓊」式約14輛。 步兵戰斗車:БМП-1型350輛,БМП-2型1000輛。 裝甲輸送車:OT-62/64型157輛。 牽引火炮:4175門(估計有600門庫存)。其中75毫米1115門,105毫米約1350門,122毫米約550門,130毫米750門,155毫米410門。 自行火炮:105毫米80門,130毫米100門。 多管火箭炮:122毫米150門。 迫擊炮:120毫米500門,160毫米700門。 無座力炮:57毫米500門,106毫米1000門。 高炮:約2400門。 地地導彈:普里維特若干。 地空導彈:薩姆-6型180枚、薩姆-7型620枚、薩姆-8B型50枚、薩姆-9型400枚、薩姆-3型45枚、薩姆-16型500枚。 直升機:199架。 反坦克導彈:「米蘭」式等若干具。 海軍 印度海軍兵力為5.5萬人(含海軍航空兵和海軍陸戰隊)。編有東部、西部、南部和遠東4個地區司令部和東、西2支艦隊。另編有潛艇司令部(駐維沙卡帕特南)和海軍航空兵司令部(駐果阿)。 裝備各型艦艇151艘,其中航空母艦1艘、潛艇19艘、驅逐艦6艘、護衛艦18艘、巡邏與海岸艦艇49艘、掃雷艇20艘、兩棲登陸艦艇10艘、各種支援艦船28艘。 海軍航空兵:5000人,裝備67架作戰飛機、83架武裝直升機。 海軍陸戰隊:編有1個團(含3個大隊),約1200人。 空軍 印度空軍兵力為14萬人。裝備作戰飛機772架、直升機170架(含武裝直升機32架)。 編有17個攻擊戰斗機中隊(裝備53架米格-23BN、88架「美洲虎」、147架米格-27、79架米格-21MF作戰飛機),20個戰斗機中隊(裝備66架米格-21FL、169架米格-21BIS、26架米格-23MF、64架米格-29、35「幻影」2000H/TH型和8架蘇-30MKI型作戰飛機), 3個攻擊直升機中隊(裝備32架米-24型直升機), 2個偵察機中隊(裝備8架「甚培拉」、6架米格-25和2架米格-25U型偵察機), 12個運輸機中隊(裝備105架安-32、45架DO-228型、28架BAE-748型、25架伊爾-76型運輸機), 11個運輸直升機中隊(裝備73架米-8型、36架米-17型、10架米-26型直升機), 1個要員專機中隊(裝備2架波音-737型、7架BAE-748型、6架米-8型運輸機), 以及6架「美洲虎」型海上攻擊機、4架HS-748型電子戰飛機、6架伊爾-78型加油機、6架電子偵察機、4架海上偵察與測量機、約400架各型教練機和22架教練直升機。 印空軍還編有38個薩姆導彈中隊,裝備薩姆-2、薩姆-3、薩姆-5和薩姆-10型導彈若干枚。 准軍事部隊 兵力約109萬人,其中: 海岸警備隊6000人,隸屬國防部,裝備有52艘各類艦艇和30餘架飛機; 國家安全衛隊7400人,隸屬內閣秘書處; 特別保安部隊3000人; 中央後備警察部隊16.53萬人,隸屬內政部; 邦武裝警察40萬人(包括24個營的印度後備警察); 邊境保安部隊18.5萬人,約有150個營; 阿薩姆步槍隊5.25萬人,隸屬內政部; 特種邊境部隊9000人,隸屬內閣秘書處; 中央工業保安部隊8.86萬人,隸屬內政部; 國防安全警衛隊3.1萬人,隸屬國防部; 鐵路保安部隊7萬人。 後備力量 印度自稱為第1線預備役和第2線防務力量,共有240餘萬人。第1線預備役由印度海陸空三軍退役官兵組成,現有兵力約50萬人。第2線防務力量主要是民間軍事組織,現有實力約190萬人。 駐外兵力 1997~1998年派駐安哥拉151人,其中有5名軍事觀察員;在伊拉克與科威特邊境派駐5名軍事觀察員;在非洲獅子山派駐6名軍事觀察員;在西撒哈拉派駐10名軍事觀察員。

9. 印度的軍事力量

兵力為98萬人,編有5個軍區、11個軍部、35個師(3個裝甲師、4個平原步兵整編師、18個步兵師、9個山地師和1個炮兵師)及15個獨立旅(7個裝甲旅、5個步兵旅、2個山地旅和1個空降/突擊旅)、1個"普里特維"地地導彈團、4個防空旅和3個工兵旅.上述部隊包括59個坦克團、355個步兵營、190個炮兵團(營)、2個地空導彈大隊、15個地空導彈團.陸軍航空兵編有14個直升機中隊(其中6個反坦克中隊、8個觀察機中隊).
主戰坦克:3414輛,其中T-55型約700輛、T-72型約1500輛、"常勝者"1200輛、"阿瓊"式約14輛.
步兵戰斗車:БМП-1型350輛,БМП-2型1000輛.
裝甲輸送車:OT-62/64型157輛.
牽引火炮:4175門(估計有600門庫存).其中75毫米1115門,105毫米約1350門,122毫米約550門,130毫米750門,155毫米410門.
自行火炮:105毫米80門,130毫米100門.
多管火箭炮:122毫米150門.
迫擊炮:120毫米500門,160毫米700門.
無座力炮:57毫米500門,106毫米1000門.
高炮:約2400門.
地地導彈:普里維特若干.
地空導彈:薩姆-6型180枚、薩姆-7型620枚、薩姆-8B型50枚、薩姆-9型400枚、薩姆-3型45枚、薩姆-16型500枚.
直升機:199架.
反坦克導彈:"米蘭"式等若干具.
空軍:
印度空軍兵力為14萬人.裝備作戰飛機772架、直升機170架(含武裝直升機32架).
編有17個攻擊戰斗機中隊,第一線戰機有650架以上,不過當中有老舊MIG-21多達300架,真正主力是法制的Mirage-2000N有40架,60架俄羅斯制的MiG-29,和80架MiG-23,雖然也有90架美州虎戰機但保養不良,數量雖多但戰力遠遜於歐洲各國.
海軍:
兵力為5.5萬人(含海軍航空兵和海軍陸戰隊).編有東部、西部、南部和遠東4個地區司令部和東、西2支艦隊.另編有潛艇司令部(駐維沙卡帕特南)和海軍航空兵司令部(駐果阿).
裝備各型艦艇151艘,其中航空母艦1艘、潛艇19艘、驅逐艦6艘、護衛艦18艘、巡邏與海岸艦艇49艘、掃雷艇20艘、兩棲登陸艦艇10艘、各種支援艦船28艘.
海軍航空兵:5000人,裝備67架作戰飛機、83架武裝直升機.
海軍陸戰隊:編有1個團(含3個大隊),約1200人.
核彈頭:70枚.
由於中國和印度都沒有大規模現代化作戰經驗,所以對對方的戰術戰法都不明確.
中國與印度相比,綜合國力中國較強,擁有廣大的戰略縱深(別告訴我你不明白戰略縱深是什麼意思,二戰日本被中國拖了8年的一部分原因就是中國戰略縱深大.蘇聯和納粹德國一樣是因為戰略縱深,空間換取時間而打贏的.)但由於印度與俄,美關系較好,擁有少量的尖端武器(比如蘇-30,中國的殲10A只等於蘇-27),可能會給中國造成一些威脅.雙方由於人口都超過10億,都有在戰時發起1000萬人預備役的條件.
在印度不使用核武器單獨對抗中國的情況下,中國可能會付出20萬人的代價打贏印度.(畢竟印度也不是紙糊的,120萬軍隊規模在世界也是排第4的.)

10. 印度的軍事實力排名第幾

用了不少時間去譯的,從共和國工業之子的帖子再抄錄下來的,內容大概如下: 我們的將來在哪裡? 陸軍, 海軍, 空軍, 核武, 評均結果 美國- 第1, 第1, 第1, 第2, 第1= 1.2 俄國- 第3, 第2, 第2, 第1, 第2= 2.0 法國- 第6 , 第3, 第4, 第4, 第3= 4.0 中國- 第2, 第5 , 第3, 第5, 第6= 4.2 英國- 第7 , 第4 , 第7, 第3, 第4 = 5.0 印度第4 , 第6 , 第5, 第6, 第5 = 5.2 巴基斯坦第5 , 第7 , 第6 , 第7, 第7 = 6.4 (這里不太正確:計少了導彈部隊,航天科技。海軍方面日本應在印度之上,核武應該美國第一,中國第3,英國第5,陸軍應該中國第1,美國第2[包括人員質數和數量]) 然而,巴基斯坦能在這個表上出現,僅僅因為它的一個聲明-------核武力。它確實不屬於在這里。印度比巴基斯坦更強大更是壓倒性的,和所有另一些權力也是這樣。沒有例如法國,中國,英國,和印度區域權力之間的許多變化。任何這四個國家中軍事能力的任何足夠將放他們(法,中,英,印度)第三位。最終,如果歐洲聯盟發展一種歐洲武裝勢力,它僅僅對它的聯合將成第一,第二美國。第三個是印度和中國競賽。中國好像接替這個位置,除非印度戲劇性改進它的策略和使它的將來的議程改革,印度將至少站立第四。美國的軍事現代化在任何其它現權力上將保障美國的一點軍事優越性至少二分。俄國繼續慢慢而行,但是保持最大的核動力。 我的預言: 世界軍力布局 西方------ 美國 歐洲-------歐洲聯盟 東方--------印度和中國 未來軍力排名 1,美國 2,歐洲聯盟 3,中國 4,印度 5,俄國。

閱讀全文

與印度有哪些軍事力量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佛山到印尼國際小包裹多少錢 瀏覽:108
如何發揮中國經濟優勢 瀏覽:994
中國都向哪些國家捐贈了物資 瀏覽:108
中國哪個地方有土葬 瀏覽:301
印度恆水下游出口在哪裡 瀏覽:435
中國市場常見蝦種類是哪些 瀏覽:985
印度人是如何控制蝗蟲 瀏覽:938
中國動漫為什麼 瀏覽:514
共享單車在中國如何興起 瀏覽:353
去越南民工工資多少 瀏覽:759
義大利怎麼轉款到國內 瀏覽:404
伊朗又沒動靜了怎麼回事 瀏覽:72
中國什麼銀行多 瀏覽:1001
中國哪裡的高山美景 瀏覽:365
印度今年正常死亡多少人 瀏覽:909
印度人為什麼咬人 瀏覽:923
中國a股還要多久能恢復 瀏覽:558
中國國產航空發動機為什麼有噪音 瀏覽:662
越南平陽八月溫度多少 瀏覽:647
為什麼反對中國援助印尼 瀏覽: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