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度資訊 > 印度尼西亞為什麼那麼多蛇

印度尼西亞為什麼那麼多蛇

發布時間:2022-08-20 18:40:31

① 蛇的種類眾多,在其中有沒有專吃草的蛇類

食草蛇是生活在印度尼西亞的倫貝島上,又叫白圈蛇。這種專好食草的蛇長約1 m,背部有十多個白圈形花紋。當地農民將它捉入雜草較多的農田中,不出數日,蛇就能將田中的雜草吃得精光,而決不侵害農作物。

食草蛇,又名白圈蛇,生活在印度尼西亞的倫貝島上,專好食草,長約1 m,背部有十多個白圈形花紋。當地農民將它捉入雜草較多的農田中,不出數日,蛇就能將田中的雜草吃得精光,而決不侵害農作物。有趣的是,這種食草蛇從不傷及人和禽畜,頗受人們歡迎。

2009年,以Carmen R. Hoffman為首的科考團隊於多哥北部的東奈羅地區(Del nélo)採集到了一種行動遲緩,其貌不揚的蛇。當首次發現到這種蛇時,Carmen觀察到此蛇竟然在一塊沙地里啃食雨後剛冒出的嫩草!而在Carmen與Iscydar於2011年發表的文獻中,通過解剖,在11條這種蛇的胃裡都發現了數量不等的,主要為草本類植物的食物遺骸。這種蛇,就是Savannah grass eater(Celius gramensis)。
食草蛇

1、食草蛇依據標本

多哥,薩瓦納區,11雄29雌4幼,共44號標本。

2、食草蛇形態描述

C. grammensis是一種體型嬌小的蛇,體長一般在400-500mm左右,Carmen採集到的最長的樣本是一條體長約為1325px(21英寸)的成年雌性。這種蛇的形態不同於非洲大陸的任何一種蛇,它的蛇頭扁平,吻部略微前翹,頭背呈灰色至淺褐色,枕鱗寬大扁平,常常夾雜黑色斑點或斑紋,頭背前端顏色向後端由淺向深柔和過渡,下頜與上前唇呈乳白色,下頜的乳白成色向上略微延伸;頸背成色與頭部有明顯交界,除脊中線外呈灰黑色,雌蛇脊中線於頸背處呈不鮮艷的淺黃色至褐黃色,向後慢慢向灰色過渡,上唇鱗5至6枚;個別成年雄性個體頸背向後的體背基本為全灰黑色,脊背有灰黃色,相間的不規則斑紋一直延伸至尾部,而背鱗的第3行(包括第三行以下)呈邊緣明顯泛灰中間灰黑的成色,而該蛇的幼體也是這種成色;多數成年雄性個體,成年雌性個體在頸背後的體背基本呈現較為純的褐黃色;C. grammensis中段鱗16-21行。

3、食草蛇地理分布

Celius gramensis首次發現於距離多哥薩瓦納區(Région des Savanes)首府達帕翁(Dapaong)42英里的東奈羅(Del nélo)地區,該地區是典型的熱帶稀樹草原氣候,旱雨季節分明,生物資源較為豐厚。而後又在周邊地區記錄到43條個體,由於東奈羅靠近多哥和貝南的國界,而貝南境內氣候條件類似,故推測未來在貝南境內也會發現此蛇。

4、食草蛇分類討論

Celius gramensis的發現成立了全新的一屬,Celius屬,其從形態學上來看與非洲已知的任何一種蛇沒有直接的關聯。2013年的相關研究隨後也證明了這一點,分子種系發生學研究(Mark, 2013)發現這種蛇和新大陸的食螺蛇屬(Dipsas)存在著最近的親緣關系,但這顯然非常不科學~新大陸的蛇怎麼跑到了舊大陸去?這依然還是一個謎。

5、食草蛇生物學資料

對C. grammensis的了解並不多[1] 。解剖證據發現此蛇的主要食物為低矮的草本類植物,也取食一些昆蟲。隨後的研究中(2013)Carmen的團隊觀察到此蛇主要取食一般草本植物的嫩苗,但由於當地的熱帶稀疏草原氣候造成的旱雨季,研究人員推測C. grammensis在嫩幼植物絕對稀少的旱季食譜側重於昆蟲來進行補充,與此同時,研究人員也發現了在極端高溫情況下此蛇夏眠的行為。此蛇的前牙發達,形似割刀,用於割斷草葉的纖維,取食普通草葉時先將成簇草葉進行吞咽,吞咽到一定量後用大前牙進行切割,沒有割斷的草葉有時會被慢慢吐出;研究人員還觀察到了C. grammensis取食大型塊狀多肉類植物的行為,取食大型塊狀多肉植物時其將葉肉成塊直接咬入口中。此蛇為夜行,白天藏匿於在河灘石堆等陰暗處,對於這種弱小的蛇來說,夜行可能是為了躲避天敵的襲擊,受到驚嚇時,C. grammensis會豎起尾巴來回顫動。對於C. grammensis的繁殖行為我們幾乎不得而知

② 關於印度尼西亞

「印尼」是個「千島國」, 百性崇拜敬養蛇;

伊斯蘭教為國教, 信仰忌諱特別多;

民族種類很復雜, 大小共有一百個;

探親訪友有講究, 未曾進屋鞋先脫;

相識先要送名片, 不然必會受冷落。

在生活細節上有如下特點:

印度尼西亞人有進寺(清真寺)脫鞋之俗,現在由於他們一般的家庭居室都鋪有地毯,所以他們都有脫鞋入屋的習慣。印度尼西亞的商人特別注重互送名片,初次相識,客人就應把自己的名片送給主人,如果你不送名片,那將會受到他的長時間冷遇。印度尼西亞的伊班族人特別喜好浴,一般在每日早晨的五六點鍾就要洗澡沖涼,到了傍晚,還得再沖沖洗洗。印尼人不願意談論當地政治、社會主義和國外對他援助等問題。他們慣於遵守時間,有準時赴約的良好習慣。他們有崇拜蛇和敬蛇的習俗,視蛇為「德性」、「善長」、「智慧」與「本領」的象徵,有的地方還設蛇舍,內設香案,供人祭祀。印度尼西亞西伊里安島上的達尼人(非伊斯蘭教),有以塗抹豬油表示親昵的習慣。他們在吃豬肉時,常將手上的油脂塗抹在自己和他人的身上,以此表示友善。印度尼西亞的巴布亞人(非伊期蘭教)很好客。當客人來訪時,他們就在廣場上邊奔跑,邊哼著單調的歌曲,邊大聲嚷嚷。來回跑幾次,以此來歡迎賓客的到來。然後,他們還會拿出最喜愛的菜餚「烤豬肉」來款待客人。印度尼西亞爪哇男人,平時習慣身裹沙籠。外出或參加慶典時,總要在腰間掛著一把精緻漂亮的「格里斯」(即短劍)。因為,他們相信格里斯可辟邪驅穢。印度尼西亞巴厘島上的女搬運物品不習慣肩挑手提,而是把各種物品疊放成塔狀,用一個托盤頂在頭上。印度尼西亞人偏愛茉莉花,並把茉莉花視為純潔和友誼的象徵。

禮節禮儀
印度尼西亞人在社交場合與客人見面時,一般慣以握手為禮。與熟人、朋友相遇時,傳統禮節是用右手按住胸口互相問好。

一般禮儀
印尼社會以尊重個人為基礎。這一點在日常事務中必須記住。
進入鋪有地毯的房間或神聖的場所――尤其是清真寺,必須脫鞋。
商務談判往往是冗長、拖拉,而且困難重重。

稱謂與問候
第一次介紹見面時,宜點頭握手。

約會與准時
遵守時間雖很重要但並不受到十分注意。事先約會是受人歡迎的。

款待與饋贈
客人不僅應用右手取食,而且不能用左手觸碰食物。

應邀赴宴時送鮮花是合乎禮貌的。
印尼人一般不要求客人隨帶禮物,但表示感謝的恭維話和便柬總是受歡迎的。
主人若有饋贈,應親切有禮地接受,因為推卻不受是不禮貌的。

交談
不要談論有關當地的政治、社會主義以及外援等話題。

信仰忌諱
印度尼西亞人大多信奉伊斯蘭教,還有一些人信奉基督教和天主教。

印度尼西亞人忌諱用左手傳遞東西或食物。他們把左手視為骯臟、下賤之手,認為使用左手是極不禮貌的。他們忌諱有人摸他們孩子的頭部,認為這是缺乏教養和污辱人的舉止。印度尼西亞巴杜伊人衣著色彩除了他們只崇尚的白色、藍色和黑色之外,禁忌穿戴其他色彩的衣服,甚至連談論都不允許。爪哇島上的人最忌諱有人吹口哨,認為這是一種下流舉止,並會招來幽靈。印尼人對烏龜特別忌諱,認為烏龜是一種令人厭惡的低級動物,它給人以「醜陋」、「春葯」、「性」、「污辱」等極壞的印象。他們忌諱老鼠,認為老鼠是一種害人的動物,給人以「骯臟」、「瘟疫」和「災難」的印象。伊斯蘭教徒禁食豬肉和使用豬製品,大多數人不飲酒。印尼人一般都不喜歡吃帶骨刺的菜餚。

③ 世界上最長的蛇究竟有多長,傳聞數十米長的蛇真的存在嗎

世界上最長的蛇是在印尼發現的,總長14.86米。這條蛇是目前為止世界紀錄里最長的蛇,沒有比它更長的了,所以傳聞中數十米長的蛇是不存在的。

世界上最長的蛇
在印度尼西亞曾經捕獲過一條重447公斤的巨蟒,它的長度一共14.86米,這條巨蟒是世界上最長最大的蟒蛇,它的名字叫“桂花”,和它龐大的體型一點都不相像,這條蟒蛇的嘴巴特別大,可以成功的吞下一個人,也是世界紀錄的保持者,目前還沒有任何一條蛇可以與它匹敵,印尼的許多科學家對這條巨蛇進行了研究,後面確定了這條蛇的品種,是體型向來偏大的網紋蟒。

網紋蟒是一種無毒的大型蛇類,性格非常兇猛,而且纏繞的力量在蛇類中守屈一指,身體也非常靈活,遇到網紋蟒的時候,還是跑為上策。也許是因為基因突變,或者是其他的原因,這條蛇是動物學家們見到的有史以來最長最大的蛇,它不僅是體型大,也不小,據說出動了很多壯年男子才將這條蛇成功的制服。

④ 萬蛇之王是哪種蛇

眼鏡王蛇號稱萬蛇之王。眼鏡王蛇是世界上最長的毒蛇,它們不像大多數毒蛇一樣以老鼠,鳥類等動物為食,它們是不折不扣的食蛇者,它們主要食物來源是捕食其它蛇類,甚至還能吃同類。所以稱為萬蛇之王。

棲息環境及分布

眼鏡王蛇,多棲息於沿海低地到海拔1800米的山區,多見於森林邊緣近水處,林區村落附近也時有發現。主要棲息於熱帶雨林中,以別的蛇類為食。

眼鏡王蛇廣泛生活在平原、丘陵和山區,常出現在近水的地方或隱匿於石縫或洞穴中,白天活動。

眼鏡王蛇也會生活在沙漠,被稱為「沙漠之金」。

眼鏡王蛇主要分布在南亞,東亞和東南亞,在中國南部,印度,孟加拉國,泰國,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菲律賓等國家。

在印度西部的西高止山是世界上眼鏡王蛇分布密度最高的地區,西高止山地區充足的降水和濕熱的氣候為眼鏡王蛇提供良好的生長場所,也為眼鏡王蛇提供了充足的食物。

⑤ 印度尼西亞熱帶叢林中的一種食肉性巨蟒,無毒,已瀕臨滅絕,國家一級野生保護動

你說的這個是科莫多巨蜥。

科莫多巨蜥(學名Varanus komodoensis),又名科莫多龍,是已知現今存在種類中最大的蜥蜴。科莫多巨蜥兇猛,成體吃同類的幼體,有時吃其他的成體。能迅速運動,偶爾攻擊人類;但主要以腐肉為食,每天出洞到幾千米以外的地方覓食。
科莫多巨蜥已瀕臨滅絕,野外僅存不到3000隻,印度尼西亞已在科莫多島上建立國家公園,以使科莫多巨蜥的家族壯大。
無亞種分化。

科摩多巨蜥是已知存在的體型最大的蜥蜴,平均體長2至3米。

重量:雄性:50—80千克:雌性20—45千克,最高紀錄的圈養個體為108千克。
雄性體型較大,但在外型上和雌性幾乎沒有區別。幼崽皮膚顏色是綠色、黃色和黑色。成年的巨蜥全身呈黑褐色。
它們皮膚粗糙,身上長滿了隆起的疙瘩,無鱗片,粗厚的硬皮可讓它們在獵蛇時防止被蛇咬傷,有長長的舌頭,堅硬的爪子。科莫多巨蜥的尾巴十分有力,粗壯的大尾末端的尾鞭可掃倒敵人,尖爪則可以輕易地將獵物撕成碎片。頭上有和耳朵的圓形的開口,頭骨是靈活而尖銳,牙齒為鋸齒狀。它們敏銳的舌頭能夠像蛇一樣起到收集到氣味顆粒的作用,可以察覺1000米范圍內食物的氣息。它撲食動物時,兇猛異常.奔跑的速度極快,下顎前部有巨大的毒腺管,而且口腔滋生大量細菌、病菌,會讓被其咬傷的獵物血壓降低進而流血不止然後感染而死。

分布范圍:科莫多巨蜥多集結於印尼小巽他群島(科莫多島、林卡島、莫堂島、弗洛雷斯島)
保護級別: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易危(VU)。

⑥ 雙頭蛇的學名為「盲蛇」,這種蛇主要分布在哪裡

雙頭蛇的學名為“盲蛇”,這種蛇主要分布在哪裡?

一、為什麼會有雙頭蛇?

其實雙頭蛇它並不是一種正常形態的蛇,它是由於變異所產生的一種蛇的種類,這種蛇一般非常罕見,雙頭蛇一般都是異卵雙胎,他在成長發育的過程當中,由於環境的影響導致胎體變異,成為了畸形胎,所以在孵出來之後就變成了雙頭蛇,導致雙頭蛇,這種物種變異的主要的原因就是化學葯劑化肥或者農葯等一些物品對環境產生了污染,引發啦蛇種的基因突變,所以說雙頭蛇它是一種非正常的蛇類。雙頭蛇其實相對還是比較常見的,主要原因還是因為蛇的基因非常的不穩定,所以這種變異現象就會經常發生,但是他的說明租金卻非常的短,只能存活一到兩周。

⑦ 世界上最多的蛇

印度尼西亞捕獲一條長14.85米,重447公斤的巨蟒 。到目前為止,這條蟒蛇是世界上最大的蟒蛇. 這條大蛇是在印尼西部蘇門答臘島的一個原始森林中被發現的,當地人將它捕獲後賣給了公園,公園的管理人員將這條大蛇取名為「桂花 」。雖然名字聽起來比較溫柔,但據說「桂花」的大口一旦張開非常嚇人,可以很輕松地吞下整整一個人。 印尼當地媒體報道說,印尼的國家科學研究所、農業研究所等學術機構都對這條蛇進行了檢驗,確認了其身長、體重以及品種。很多動物學家都表示,從來沒有見過這么大、這么長的蛇。 據說,要制服這么大的蛇,至少需要8到10個壯年男子。此前,吉尼斯世界記錄中所記載和公認的世界最長蛇是一條身上花紋呈網狀的大蟒,身長10米,已於1912年在印尼被射殺。 研究所的動物學家還透露說,此次發現的這條世界上最長的蛇是東南亞的「土著蛇」,在印尼、菲律賓等國家都比較常見,但一般都沒有這么長。 亞馬遜森蚺 亞馬遜森蚺也是當今世界上最大的蛇,最長可達十公尺,重達二百二十五公斤以上,粗如成年男子的軀干;但一般森蚺長度在五公尺半以下。 森蚺生性喜水,通常棲息在泥岸或者淺水中,捕食水鳥、龜、水豚、貘等,有時甚至吞吃長達兩公尺半的凱門鱷。森蚺會把凱門鱷緊緊纏繞,直到它窒息死亡,然後整條吞下去,以後幾個星期,不用進食。 盡管成年森蚺是極可怕的獵食動物,但是幼蚺出生時,長不過七百六十公釐。幼蚺是胎生的,有時一胎達七十條左右。許多幼蚺被凱門鱷吃掉。倖存的長大後,就反過來吞食凱門鱷~! 他們被認為是世界最重的蛇。喜歡生活在沼澤、淺溪和靜止的河川中,是秦水性最大的巨蛇。森蚺大部份在夜間活動,但也常在大白天看到它在曬太陽.大家看過狂蟒之災2嗎,最後一群蛇~~~ 太寒了, 現實中也有啊! 綠水蟒 生活在南美洲熱帶地區的綠水蟒同樣是世界上最大的蛇,成年的綠水蟒可以長到10米以上,雖然它的長度也許比網紋蟒要短,但是其超粗的體型以及驚人的重量讓它成為了世界上最大的蛇.這種蛇的眼睛長在它的頭頂上,是為了其在水下移動時便於觀察.成年的綠水蟒可以很容易的纏住並吃掉一條一米多長的凱門鱷,也曾有吃掉美洲虎的記錄.綠水蟒是卵胎生的蛇類,生下的幼蛇每條就有60厘米長.巨大的體形,驚人的力氣,恐怖的攻擊性,讓綠水蟒雄踞在亞馬遜從林的食物鏈頂端傲視一切.曾經看過一部電影,裡面描述綠水蟒的攻擊:如果你被anaconda纏住,你將聽到你自己骨頭折斷的聲音...

⑧ 電影里的蛇大到誇張,最大的蛇到底有多大

大自然的生存法則不可能出現那麼的巨蛇,不過十幾米的巨蛇還是真實存在的,目前發現最大的蛇,是2006年在印度尼西亞活捉的一條長14.85米、重447公斤的巨蟒。這是近100年來人類所發現的世界上最長的蛇,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蛇。這個數據已經得到吉尼斯認證了的。數據絕對可靠,這條大蛇是在印尼西部蘇門答臘島的一個原始森林中被發現的,發現時它有19米長,後來尾部被人切掉了4米,所變成現在的14.85米了。當地人將它捕獲後賣給了公園,公園的管理人員將這條大蛇取名為「桂花」。但據說「桂花」的大口一旦張開非常嚇人,可以很輕松地吞下整整一個人。當時要制服這么大的蛇,至少有8到10個壯年男子參與。此前所記載和公認的世界上最大的蛇是一條身上花紋呈網狀的大蟒,身長10米。

⑨ 世界上的哪裡最多大蛇

印度尼西亞一家小公園展出了一條非常罕見的蛇,身長14.8 5米,體重447公斤,這是近100年來人類所發現的最長最大的蛇,也是目前世界上所知最長的蛇。
這條大蛇是在印尼西部蘇門答臘島的一個原始森林中被發現的,當地人將它捕獲後賣給了公園,公園的管理人員將這條大蛇取名為「桂花」。雖然名字聽起來比較溫柔,但據說「桂花」的大口一旦張開非常嚇人,可以很輕松地吞下整整一個人。
印尼的國家科學研究所、農業研究所等學術機構都對這條蛇進行了檢驗,確認了其身長、體重以及品種。很多動物學家都表示,從來沒有見過這么大、這么長的蛇。
據說,要制服這么大的蛇,至少需要8到10個壯年男子。此前,吉尼斯世界記錄中所記載和公認的世界最長蛇是一條身上花紋呈網狀的大蟒,身長10米,已於1912年在印尼被射殺。
研究所的動物學家還透露說,此次發現的這條世界上最長的蛇是東南亞的「土著蛇」,在印尼、菲律賓等國家都比較常見,但一般都沒有這么長。

⑩ 蛇的歷史由來與象徵

蛇的歷史由來與象徵

蛇的歷史由來與象徵,蛇是脊索動物門、爬行綱下的一類動物。體細長,分為頭、軀乾和尾三部分,那麼,你知道蛇的歷史由來與象徵有哪些嗎,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

蛇的歷史由來與象徵1

在中國古代,蛇象徵著神、龍、財富和好運,是好運的象徵。此外,還有各種各樣的關於蛇的傳說,從中我們可以看出古人崇拜蛇,甚至視蛇為家庭的守護者。

在古代,中國人非常重視蛇,甚至視蛇為神。在造神的時候,他們會設置人體和蛇尾,比如女媧、伏羲等等。因此,許多老人認為家裡有蛇是一件好事,有些人甚至把蛇當成寵物。

蛇在中國代表什麼

龍是一種世界上不存在的動物,但它的形象非常接近蛇,因為龍本身是從蛇衍生而來的。在古代,人們崇拜蛇,並根據蛇的形象來完善龍。隨著時間的推移,蛇成了龍的代表,許多人會稱蛇為龍。

在古代風水中,蛇被認為是幸運的動物。俗話說,蛇不會進入任何地方的樂土。當我們在陽光下或陰涼處建房時,我們會看到地上有蛇,這意味著這里的風水非常好,非常適合建房。在未來,我們將會富有和幸運。

在神話西部的傳說中,蛇不是幸運的動物,相反,它象徵著狡猾和邪惡。在《》,蛇,狡猾和邪惡的代表,欺騙雅盪和夏娃吞下禁果,最後他們受到上帝的懲罰。因此,西方人不太喜歡蛇,很少有人看到蛇後會感到高興,因為他們認為蛇是邪惡的,這意味著他們今天可能會遇到不幸的事情,他們在財富等方面會不走運。

蛇的象徵意義是新藝術運動、生死巫蠱、生殖崇拜、情慾誘惑、智慧創富、王權護神、先祖圖騰

一、在古代,人們把蛇分為家蛇和野蛇,有些地方認為家裡有了家蛇是吉兆。在國外,古埃及人認為蛇是君主的保護神。法老用黃金和寶石塑造了眼鏡蛇的形象,並飾進皇冠,作為皇權的徽記。公元前的.歐洲國家使節把兩條蛇的形象雕刻在拐杖上。

二、蛇在古代曾經是一種受到褒揚、膜拜的聖物。中國最大的「神物」——龍,就是蛇的圖騰化產物。最早的龍就是象形一條大蛇,甲骨文金文中所見的「龍」字就是如此。而「黃土作人」的伏羲、女媧在遠古人的信念中,都是「蛇身之神」。

(10)印度尼西亞為什麼那麼多蛇擴展閱讀:

巨蛇之最

印度尼西亞捕獲一條長14.85米的巨蟒,屬東南亞本地物種網紋蟒。到目前為止,這條蟒蛇是世界上最大的蟒蛇。 這條大蛇取名為「桂花」。雖然名字聽起來比較溫柔,但據說「桂花」的大口一旦張開非常嚇人,可以很輕松地吞下整整一個人。

此前,吉尼斯世界記錄中所記載和公認的世界最長蛇是一條身上花紋呈網狀的大蟒,身長10.23米,已於1912年在印尼被射殺。

棲息在南美洲叢林中的水蟒能夠長到9米多,大到足以吞下一個成年人!所以它是一個比較危險的動物。翻開世界記錄,這項世界巨蛇之最的桂冠究竟由誰擎走仍引來一番熱鬧爭論。為亞馬遜森蚺贏來蛇王之稱的是其整個身體的大小以及體重。而與這只蛇王分庭抗鈞的則還有亞洲網紋蟒,最長的達到14.85米,就是印尼捕捉到的那條。

蛇的歷史由來與象徵2

蛇在中國古代被視為豐收或子孫繁衍的象徵物,特別是在西南或南方地區的古代文化中,常見以蛇為母題的文物。

年代最早的是相當於商代晚期古蜀人遺址出土的圓雕石蛇,在四川省成都金沙遺址至少發現過4件,石蛇頭三角形,圓目張口,口唇塗成朱紅色,身軀呈「S」形蟠曲,被認為是用於祭祀或與原始宗教有關的道具。

南方地區的青銅器,也常飾有蛇紋,例如廣西恭城出土的春秋時期的青銅尊上就有生動的雙蛇斗蛙連續圖案。稍遲一些生活在西南的古代民族更常以蛇為豐收或大地的象徵物,例如雲南省晉寧石寨山、江川李家山等地發掘的古代滇人的墓葬中,經常出土以蛇造型的文物。

有以蛇頭作銎的青銅鏟,也有以蛇體作柄的青銅劍,柄首是張口的蛇頭,形態極為生動。至於大量出土的以鳥獸人物為題材的青銅扣飾上,更是多飾有糾纏蟠曲的長蛇。一些表現祭祀、祈年等場景的青銅儲貝器蓋上的立體群雕中,也少不了蛇的身影。

(10)印度尼西亞為什麼那麼多蛇擴展閱讀:

蛇在埃及、印度:神性與永恆的象徵

在古代埃及、印度神話中,蛇並非都像故事中那樣是邪惡的化身,而往往是神性的象徵。

埃及神話中,上埃及的保護神是禿鷲女神奈赫貝特,下埃及的保護神是眼鏡蛇女神瓦德吉特,在埃及法老的王冠或頭巾上經常出現禿鷲和眼鏡蛇標志,象徵著統一上下埃及兩地的王權。在圖坦哈蒙法老黃金面具的前額上,便飾有眼鏡蛇和禿鷲的標志。

在埃及男女諸神的頭飾上,也常見眼鏡蛇標志。蛇是尼羅河洪水退後最早重新出現的動物,賦有巨大的魔力,也被認為是冥府的造物和創世的力量。在埃及的八神創世神話中,四女神都是蛇首人身,四男神則是蛙首人身,他們互相配對代表著原初海洋的繁殖性質。

太陽神阿蒙的宇宙之相呈現蛇形,自噬自生,蛇身盤繞宇宙,咬著自己的尾巴,每天從白晝到夜晚不斷吞噬自己,黎明又不斷從自身再生,象徵著宇宙萬物不斷死而復活,更新循環。印度的蛇神通稱那伽(蛇),漢譯佛經誤譯為「龍」,那伽也被列為護佛的「天龍八部」之一。

在古代印度佛教和印度教雕刻中,那伽的形象通常都是人首蛇身,頭上有5個或7個眼鏡蛇頭兜,狀如光環或華蓋。南印度馬哈巴利普拉姆的巨岩浮雕《恆河降凡》(約公元670年)在代表恆河的瀑布中暢泳的男女蛇神形象,就是典型的一例。

無獨有偶,在印度的創世神話中,蛇也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印度教大神毗濕奴在創造宇宙之前,睡在大蛇阿南塔(無邊)身上。大蛇代表創世的原初材料浩淼無垠的狀態,盤繞如床,以身作筏,負載著毗濕奴在原初海洋上漂浮,多頭眼鏡蛇兜帽在大神上方形成華蓋。

大蛇在印度神話中也是永恆的象徵,尤其是當它把尾巴銜在自己的嘴裡時。毗濕奴一覺醒來創造世界,世界毀滅後再次入睡,蘇醒後又重新創造宇宙,宇宙不斷更新循環,大蛇一直是他創世的夥伴。

蛇的歷史由來與象徵3

蛇在地球上的出現,比人要早得多。30多億年以前,地面上開始有了最原始的生物。經過長期的進化,生物種類從簡單到復雜,從低級到高級,從水生到陸生,到了距今大約3.4億年前後,出現了真正的陸生脊椎動物,這就是爬行動物。

隨著時間的推移,這類動物越來越多,種類和數量都達到了最高峰,水裡,地面,都有它們在活動。

蛇文化是中華文化重要的組成部分。洪荒時代,蛇曳尾而行,是人類生存的一大敵患,「無它乎?」「無它」,就是「無蛇」,相當於現代口頭語親友相見問候「你好嗎」。

沒有蛇,沒有傷害,歲月靜好,如此看來,古人用「無它乎?」來相互問候平安,很實在。上古時期,人們信仰蛇神,尊「蛇」為始祖神。

創世傳說中的伏羲女媧皆為人首蛇身的形象。據《山海經·海內經》的記載,上古時期,人們還把五帝之首的黃帝軒轅氏認為是象徵雲氣的四蛇相繞圖騰。

在國外,古埃及人認為蛇是君主的保護神。法老用黃金和寶石塑造了眼鏡蛇的形象,裝飾進皇冠,作為皇權的徽記。公元前的歐洲國家使節把兩條蛇的形象雕刻在拐杖上,蛇又成為國家和權威的象徵。

蛇是古希臘神話中女妖美杜莎的頭發、是瑪雅文化中帶來雨季的「羽蛇神」。在世界多種文化中,蛇因其神秘、靈性的特點,受人崇拜。

閱讀全文

與印度尼西亞為什麼那麼多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印尼貢木是什麼檔次 瀏覽:593
義大利撒丁島綿羊是什麼品種 瀏覽:240
海南菠蘿蜜與越南菠蘿蜜哪個好吃 瀏覽:574
印度有哪些偉大的企業 瀏覽:814
印度國家哪個州最富 瀏覽:715
我是怎麼追到義大利 瀏覽:47
伊朗為什麼幫印度 瀏覽:894
印尼那邊的pt是什麼意思 瀏覽:862
哪裡能夠買到越南一年級書籍 瀏覽:400
中國在伊朗進口的石油有多少 瀏覽:408
江西宜春中國銀行在哪裡 瀏覽:920
伊朗招牌動作叫什麼 瀏覽:995
印度一頭老虎殺了多少人 瀏覽:119
中國銀行充話費怎麼老是在充值中 瀏覽:550
越南證券公司如何申請 瀏覽:116
印度為什麼會被英國人殖民 瀏覽:321
哪個電影網能看伊朗電影 瀏覽:172
29美元換印尼盾是多少 瀏覽:977
如何進入中國知網 瀏覽:112
伊朗寄中國的快遞費是多少 瀏覽: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