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度資訊 > 印度動員多少人參軍

印度動員多少人參軍

發布時間:2022-08-21 03:20:29

㈠ 140萬軍隊形同虛設,為何軍隊龐大的印度奈何不了巴基斯坦

如果單從軍隊的人員來看,印度跟巴基斯坦絕對不是一個量級的。

印度有140萬軍隊,有雄厚的財力購買美俄法的先進武器,武裝力量總規模全球第四。反觀巴基斯坦,50萬軍隊基本就是印度的三分之一。武器裝備上, 巴基斯坦跟印度比,簡直就是土豪和叫花子的區別。

俄制戰機戰鬥力超強,性價比高。但經印度斯坦航空維修過,經常摔下來,戰機墜毀率世界第一,不僅費錢,還導致好多飛行員妻子成了寡婦。

此外,印度軍隊組織指揮、管理水平、後勤補給差,凡此種種,都是戰鬥力的減分項。印度其實不是敗給了巴基斯坦,而是敗給了自己。

㈡ 國家綜合實力排名

一、美國,經濟第一,軍事第一,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何況人家還沒瘦。
二、中國,經濟第二,軍事第三,綜合第二,關鍵是在調整的發展。
三、英國,五大流氓之一。
四、法國,五大流氓之一。
五、德國,強大的製造能力,軍事差了點,沒核彈按理是不能排在這個位置的。
六、俄羅斯,軍事第二,經濟第十,如果不是核彈在手,估計都分裂了。
七、日本,其實從這里就沒必要排了,經濟第三的日本都是美國的小弟,加拿大更象美國的一個省了。澳大利亞過度依賴中國市場,巴西開完奧運等著賣國有資產。。。。。。。。。。

㈢ 兩次世界大戰時間地域參戰國家數捲入戰爭人口數動員的總兵力數傷亡總人數

第一次世界大戰
(First World War) 1914~1918年,帝國主義國家兩大集團—同盟國與協約國之間為重新瓜分世界第一次世界大戰史畫界、爭奪勢力范圍而進行的首次世界規模的戰爭。
1914年6月,奧匈帝國皇位繼承人斐迪南被塞爾維亞族青年用手槍打死。7月28日,奧匈帝國以此事為借口向塞爾維亞宣戰,決定乘機吞並塞爾維亞。隨後許多國家也相繼捲入戰爭。薩拉熱窩事件成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線。
主要參戰國
協約國:塞爾維亞王國、俄羅斯帝國、法國、比利時、大英帝國與其殖民地、日本、黑山、義大利王國
同盟國:德意志帝國、奧匈帝國、奧斯曼帝國、保加利亞
交戰雙方總的經濟軍事力量對比,協約國占優勢。1914年,僅英、法、俄三國(含殖民地)總人口即達7.045億,動員陸軍兵力達977.7萬人;德奧兩國(含德國殖民地)總人口只有1.3億,動員陸軍兵力634萬人。但德國軍事工業發達,戰爭准備比較充分,戰爭前期掌握戰略主動權。
各主要交戰國的戰略方針都是根據各自的侵略目的制定的,其共同點是:片面強調戰略進攻,輕視防禦;企圖依靠一兩次總決戰決定勝負;立足於依靠戰前物資儲備打短期戰爭。德國為避免東西兩線同時作戰,按照著名的施利芬計劃(或稱施利芬-小毛奇計劃),准備在6~8周內首先征服法國,爾後揮師東進,幾個月內打敗俄國,結束戰爭。鑒於法國亟欲奪回阿爾薩斯-洛林地區,德國對法作戰的設想是:以部署在德法邊境的次要兵力鉗制和吸引法軍主力,同時以強大的主攻集團突然通過中立國比利時,向法國腹地實施深遠迂迴,從背後打擊法軍主力。在東歐戰場,則以少量兵力鉗制俄軍。在海上,集中艦隊主力對付英國海軍,同時鉗制俄國海軍於波羅的海。奧匈的計劃受制於德國,准備以主力進攻俄國,同時對塞爾維亞作戰。法國的計劃是以主力集結於法國東北地區,視情況打進阿爾薩斯-洛林地區或反擊德軍入侵。俄國的計劃受制於法國,准備對德國的東普魯士和奧匈的加利西亞同時發動攻勢。英國把陸上作戰的重擔推給法俄,只派出為數不多的遠征軍配合法軍行動,主要發揮自己的海軍優勢同德國作戰。
戰場遍及歐、亞、非三洲和大西洋、地中海、太平洋等海域。歐洲特別是法國是主戰場。海上以北海為主戰場。戰線主要分為東線(俄國對德奧作戰),西線(英法對德作戰)和南線(又稱巴爾干戰線,塞爾維亞對奧匈帝國作戰)。 其中西線最慘烈,著名的戰役有馬恩河戰役、凡爾登戰役和索姆河戰役。
大戰使各國人民 遭受空前災難 ,交戰 雙方動員兵力共7340 余萬人 ,直接參戰部隊 2900 多萬人 ,死於戰場的約1000多萬人 ,受傷的約2000 萬人 ,受戰禍波及的人口在13億以上,約占當時世界總人口的75%,戰爭造成的經濟損失達2700億美元。
第二次世界大戰:
起因:
歐洲戰區:波蘭戰役、
亞洲戰區:盧溝橋事變、
非洲戰區:衣索比亞抗義戰爭

參戰方
同盟國:美國、蘇聯、英國、中國、法國、以及其他
軸心國:德國、日本、義大利、以及其他

指揮官:羅斯福、斯大林、丘吉爾、蔣中正、戴高樂、希特勒、東條英機、墨索里尼

傷亡
同盟國
士兵死亡:14,000,000
平民死亡:36,000,000
合計死亡:50,000,000

軸心國
士兵死亡:8,000,000
平民死亡:4,000,000
合計死亡:12,000,000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世界形勢發生了巨大變化,但是戰爭的根源並沒有消除。帝國主義國家之間原有的矛盾不但沒有得到解決,反而加深了它們的矛盾,並且出現了戰勝國與戰敗國之間的矛盾、戰勝國之間因分贓不均引起的矛盾等新的矛盾。當這些國家的經濟和軍事力量恢復之後,他們之間的斗爭便尖銳起來,帝國主義爭奪世界霸權的斗爭逐漸發展到軍事斗爭上。
其中德、意、日法西斯國家的崛起,成為發動侵略擴張戰爭的策源地。
1929年至1933年,資本主義世界爆發了空前的經濟危機,德、意、日統治集團企圖用戰爭擺脫經濟危機和政治危機,先後在世界各地挑起局部的侵略戰爭,並最終發動世界大戰。
1931年,日本對中國不宣而戰,侵佔中國東北;1935年,義大利侵略衣索比亞;1936年,德、意對西班牙進行武裝干涉;1937年7 月,日本製造盧溝橋事件,開始發動全面侵華戰爭,中國軍民奮起抵抗,抗日戰爭爆發。1938年和1939年,德國吞並奧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
1937年11月,德、意、日互相勾結,形成" 柏林——羅馬——東京軸心".之後,又締結了三國同盟條約,結成軍事同盟。從此,德、意、日加快了在全球發動更大規模戰爭的步伐。面對法西斯瘋狂的侵略擴張,英、法採取了姑息縱容的" 綏靖政策" ,美國則採取了" 坐山觀虎鬥" 的政策,企圖把德、意、日的侵略矛頭引向蘇聯,這就大大助長了法西斯勢力擴大侵略戰爭的氣焰。
1939年9 月1 日,德國進攻波蘭,同年9 月3 日,英、法對德宣戰,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1940年四五月間,德國侵佔丹麥、挪威、荷蘭、比利時和盧森堡,進而攻入法國本土,迫使法國投降。1941年3 月,德軍進駐保加利亞;4月佔領南斯拉夫和希臘。義大利乘機奪取英、法在地中海和北非的殖民地。1941年6 月22日德國撕毀,《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突然進攻蘇聯,義大利、芬蘭、匈牙利、羅馬尼亞也同時對蘇開戰。1941年12月日軍偷襲美國珍珠港,發動了太平洋戰爭。日軍迅速佔領了菲律賓、泰國、馬來亞、新加坡、緬甸、荷屬東印度(今印度尼西亞)和太平洋上的許多島嶼。這樣,戰爭進一步擴大。
1941年10月,蘇、美、英三國舉行莫斯科會議,確立了在反法西斯戰爭中的合作關系。1942年1 月,中、美、英、加、加、澳、印等26國代表簽署了《聯合國家宣言》,國際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建立,開始了全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戰爭。從1941年冬開始,蘇德戰場出現轉機,蘇聯軍民在莫斯科保衛戰中擊敗德軍。1942年11月,蘇軍在斯大林格勒反攻,全殲被圍德軍,扭轉了戰局。英、美軍隊在北非登陸,將德、意軍隊逐出北非,並在西西里島登陸。1943年9 月3 日,義大利投降。1944年6 月,英、美軍隊在法國諾曼底登陸,開辟了第二戰場。蘇軍在把德軍逐出國境後,配合東歐各國的解放戰爭,許多國家先後得到解放。1945年初,蘇軍和英、美軍隊分路攻入德國本土。5 月2 日,蘇軍攻克柏林,8 日,德國無條件投降。隨後,美、英軍隊集中力量在太平洋向日軍發動全面進攻。8 月8 日,蘇聯對日宣戰。中國人民對日展開總反攻。8 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9 月2 日簽署投降書。至此,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
日期:1937年7月7日或1939年9月1日 - 1945年9月2日
地點:歐洲、亞洲太平洋、北非、東南亞、中東、地中海
結果:同盟國勝利。美國與蘇聯兩個超級大國出現,造成了冷戰。

㈣ 2017年世界綜合國力排名是怎樣的

國力:
1美國 GDP第1 人口3.5億可動員軍隊超過4000萬
2中國 GDP第2 人口13億可動員參軍超過5000萬
3俄羅斯 GDP第12 人口1.4億可動員參軍超過2000萬
4日本 GDP第3 人口1.2億可動員參軍超過1000萬
5法國 GDP第6 人口6.6千萬可動員參軍超過650萬
6英國 GDP第5 人口6千萬可動員參軍超過500萬
7印度 GDP第7 人口12億可動員參軍超過1000萬
8德國 GDP第4 人口8.2千萬可動員參軍超過400萬
9巴西 GDP第8 人口2.2億可動員參軍超過500萬
10巴基斯坦 GDP第42 人口2億可動員參軍超過500萬
11韓國 GDP第11 人口5千萬可動員參軍超過500萬
12土耳其 GDP第17 人口8千萬可動員參軍超過400萬
13以色列 GDP第32 人口0.9千萬可動員參軍超過150萬
14伊朗 GDP第26 人口8.1千萬可動員參軍超過350萬
15義大利 GDP第9 人口6.6千萬可動員參軍超過320萬

㈤ 印度最大規模募兵的原因目的是什麼

印度政府日前宣布將開展其建國後最大規模之一的募兵計劃。此次募兵員額為54953人,以便為印度中央後備警察部隊(CRPF)、邊境安防部隊和所謂「印藏邊境警察部隊」等武裝力量補充足夠的兵員。

此次募兵針對對象為18-23歲的印度公民,學歷要求為完成印度10年級的課程(即國內初中畢業)。應征者需要參加考試、體檢,以及體能測試。印度招兵部門提供的月薪為21700-69100印度盧比(約合人民幣2133.18元-6793.95元)。

據5月15日報道,現有約9萬兵力的印度「印藏邊境警察部隊」將再擴編9000人。

報道援引《印度時報》報道,為應對印中邊境地區復雜的防務情況,印度政府已拍板「印藏邊境警察部隊」的擴容計劃,包括新增9個營的兵力、一個前方指揮總部、12個巡邏營地和47個邊防哨所。

㈥ 世界國家綜合國力 排行

世界上綜合實力最強的國家還是美國嗎?根據最新增長預測,美國的增長預計將從2013年1.9%上升到2014年的2.8%。繼2013年下半年庫存需求增長超過預期後,2014年的增長回升將由最終國內需求帶動,最近達成的預算協議將使財政方面的拖累得到緩解,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支持作用。中國想超過美國仍然任重道遠。以下是全球綜合國力排名前十的國家(不僅僅是經濟實力GDP排名):

NO.1:美國
美國擁有現今整體實力最強大的軍隊,同時其軍費也名列世界第一,約佔全世界總軍費開支的43%;陸地面積915.9萬,整體上相當富饒,另有諸多海外領地,戰略空間龐大;人口3.15億,大學普及率77%,每萬人中有科學家工程師41人,人口質量相當高;人均GDP49922美元,總量156847.5億美元(2012年)國際匯率,世界第一;在美國工業中,製造業佔了全國生產總額的四分之三,就工業基本金屬鋼鐵來說,美國產量佔世界五分之一,戰爭潛力巨大;至於美國的政治制度的相對優越性是不用解釋的。

NO.2:俄羅斯
俄羅斯繼承了蘇聯的主體部分,是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軍事大國,擁有著強大的軍事實力和強大的核武器庫。
俄在普京執政後,俄對聯邦主體的控制力日益加強,憑借世界最大的領土(1707.54萬平方公里,佔地球陸地面積的11.4%)與豐富的資源持續的恢復發展經濟,人均GDP已達14247美元(2012年)國際匯率,GDP總計2.02196萬億美元(2012年)國際匯率。
俄工業、科技基礎雄厚,部門全,航空航天、核工業具有世界先進水平,俄的武器銷售份額佔了全球軍售的24%(美國佔世界的30%)。但俄工業結構不合理,重工業發達,輕工業發展緩慢,民用工業落後狀況尚未根本改變。
俄羅斯是教育大國,自然科學和基礎研究方面,高等教育的水平居世界領先地位,航空航天、軍事工業等工程技術領域亦屬世界一流;每千人(15歲以上)中高等教育以上158人,不完全高等教育31人,中等職業教育271人,普通中等教育302人。但俄是世界上人口減少速度最快的國家之一,1991年蘇聯解體以來,俄人口形勢持續惡化,從1993年的1.486億減少到2012年的1.431億人),有民族193個,其中俄羅斯族佔77%。
從一定程度上講俄國的人口問題是相對容易解決的,雄厚的基礎工業、較高素質的人口與再度執政的強勢領導人足以支撐俄羅斯位列第二!

NO.3:中國
中國乃文明古帝國的唯一倖存者,世界第一人口大國,擁有著有完整的基礎工業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國土面積世界第三(實際控制土地面積不如美國)。
但中國在外族征服後,民族性被扭曲,漢文化被閹割,劣幣淘汰良幣,至今未能匡復好華夏道統。中國是世界上僅存的三個社會主義國家之一,在特定的時期具有一定的辦事能力,主義的僵化從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國家的發展。中國的經濟整體上仍然處於世界產業鏈的中下游,買辦集團阻礙了自主研發與產業升級,人均GDP仍然低於世界平均值,東西部發展失衡。中國整體上人口質量不佳,缺乏優生保護法,計生使得優秀的個體不能很好的為種群的進步作貢獻,老齡化日趨嚴重,人口上後繼乏力。軍事水準有待驗證。中國奠定的工業基礎使得中國還是有相當大的發展與戰爭潛力的。

NO.4:日本
日本有巨大的經濟總量(5.984萬億美元,2012,世界第三),先進的軍事技術(沒有核武器,但軍事科研水平先進),較高素質的人口(學習並傳承了唐朝的部分民風,大學普及率64%,每萬人中有科學家工程師50人),科技發達(以前用機器人逐步代替產業工人,最近又研製出了殺人機器人,等到其成熟量產,缺乏創造性的人口到成累贅了)。
日本最大的問題是生存空間不足,國土縱深小,能源與市場嚴重依賴海外。

N0.5:英國
英國有較強的經濟實力(GDP總計:2.674 萬億美元,第5名),先進的科技(世界上第一個工業化國家),強韌的軍事實力(軍事工業健全而發達,有島國的防禦優勢),遠大的國際影響力(在語言、文化、政治上對其前殖民地保留了巨大的影響力)。
不得不承認英格蘭人是近現代最具優勢的民族(源於日耳曼人),英國乃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等國家之母國,二戰以來與美國保持著特殊關系,協助美國主宰世界並從中獲益!
英國本土狹小,持續發展力受限,有待與歐盟或諸兄弟之國整合。

NO.6:法國
法國政治體制上相對集權,經濟發達(GDP總計:2.86萬億美元,人均:46,016美元),為老牌資本主義國家;農業基礎穩健,工業先進,科技水平高,教育較好;軍事工業全面,軍事科研水平高,有獨立的作戰指揮能力和作戰系統,具有在遠距離地域投擲兵力的力量,擁有核武器。
法國擁有55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中西歐領土第一大國,在超級大國——美國的陰影下,有待與歐盟整合並與之爭奪利益。

N0.7:德國
德國是世界第四大經濟體(GDP總計:3.667萬億美元,人均:44,460 美元)、世界第一大商品出口國和第二大商品進口國;德國同時在科學技術的多個領域中處於世界領先地位,農業基礎好,交通發達,教育極好。奧地利乃德國的純正的兄弟之國,有待合並,縱然近來幾無可能。
德國以建設一支能保證其和平、自由和獨立的軍隊為目標,但其軍事科研水平和軍事裝備先進。國民軍事訓練好。
德國在兩次世界大戰中喪師失地,僅保留有35.7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人口為中西歐最多。其地緣政治相對復雜,有待在歐盟進行整合。

N0.8:巴西
巴西有龐大的領土面積(851萬KM2,參網路),豐富的自然資源,經濟增長速度較快(GDP總計:2.493萬億美元,拉美第一,人均:12,788美元,2011),較多的人口(1.92億)。
巴西70年代建成了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主要工業部門有鋼鐵、汽車、造船、石油、水泥、化工、冶金、電力、紡織、建築等。核電、通訊、電子、飛機製造、軍工等已跨入世界先進國家的行列。軍事力量並不是很強大,但發展迅速,這幾年巴西政府加大了軍購。
巴西沿海與內陸開發失衡,工業層次較低,有色種人的比例超過了白種人(混血兒的質量有待驗證)。

N0.9:印度
印度擁有龐大的軍事力量,較大的領土空間(298萬平方公里),巨大的發展潛力(人口12.1億,人均GDP:1485美元,2012)。
印度一直保持著巨額的軍事采購,計劃在未來5年內采購300億美元以上的軍事硬體和軟體,擁有核武器和航空母艦,南亞頭號軍事強國。
印度種姓、宗教矛盾尖銳,社會財富分配極度不平衡,人口的增長難以遏制,工業水準有待提高。

N0.10:義大利
義大利在歐洲具有社會、政治及軍事上的重要影響力,人口6074萬(2011年),GDP總額
計2.198萬億美元(2011年),國土面積301333平方公里.
義大利工業十分發達,生產技術較為先進,且規模龐大,歷來是歐洲乃至世界重要的鋼鐵生產國,四分之三的能源供給和主要工業原料依賴國外進口,而產品的1/3以上供出口。
義大利國土面積狹小,北南經濟發展不平衡,有待在歐盟中整合。

世界各國家和地區綜合國力分析:

發達國家與地區:北美的美國加拿大;歐洲除東歐外的國家;大洋洲的澳大利亞,紐西蘭;亞洲的日本與四小龍,以色列。一共28個,高的人均年GDP有四萬美元,低也有5000美元。

石油資源富國:沙特,科威特,阿曼為典型代表,包括西亞北非拉美的一些小國。伊拉克與利比亞本來也是富的結果被美國搞了,慘。伊朗,委瑞內拉也算。這些國家人均GDP多的有1萬多美元,少的也有3000多美元。

小康型: 東歐國家(包括俄國)加土耳其,拉美國家中較好的墨西哥巴西阿根廷秘魯等,泰國馬來西亞約旦敘利亞,南非以及一些非洲小國。這些國家人均GDP在約在4000以下1000以上。那幾個非洲小國有些讓人吃驚,加彭博茲瓦納,不知道是如何干到1000多甚至3000多的。

窮國:除以上所列,所有其它國家在人均GDP上都是窮國了,一年不到1000美元。具體列一列,絕大多數非洲國家,拉美香蕉國家,所有南亞國家,新馬泰以外東南亞國家,中亞國家,中國朝鮮蒙古。

㈦ 二戰時期德國義大利日本美國英國蘇聯這六個國家各有多少人參軍打仗。

蘇軍有800多萬人參戰,德國及其同盟國也有800多萬,41年6月22日,對蘇突襲的巴巴羅薩行動德軍動用550萬軍隊。

㈧ 世界各國現代可動員參軍人數

一般來說,現代國家的極限動員能力是把十分之一的人口送上戰場
如果有儲備或外援會更高

㈨ 當今世界各國的綜合實力排名

中國的綜合戰爭實力亞洲排1位 綜合軍事力量亞洲排1位 陸軍亞洲排1位 (在陸軍方面還沒有一個國家敢和中國叫板) 海軍常規艦隊亞洲排3位(印度、日本。中國) 海軍核力量亞洲排1位 空軍亞洲排1位 核力量亞洲排1位 (唯一建立了3位一體的核打擊力量的亞洲國家) 根據總部設在瑞士日內瓦的國際軍控及裁軍組織2005年度的世界軍事實力排名(每年都排,除了國家軍事實力排名還有十大坦克排名十大戰機什麼的) 中國的綜合戰爭實力排世界3位(美國、俄羅斯、中國) 綜合軍事力量排世界4位(美國、俄羅斯、法國、中國) 常規軍事力量排世界7位(美國、俄羅斯、法國、英國、德國、日本、中國) 核軍事力量排世界5位(美國、俄羅斯、法國、英國、中國) 陸軍軍事力量排世界2位(俄羅斯、中國、美國、) 空軍軍事力量排世界6位(美國、俄羅斯、法國、德國、英國、中國) 海軍軍事力量排世界6位(美國、俄羅斯、英國,日本、法國、中國) *注1 :國家的綜合戰爭實力包括很多方面(軍事力量、國防動員能力、戰爭潛力等等)。綜合戰爭實力及表示一個國家的戰爭能力。 *注2 :陸軍排名並不是只重視技術,數量也是影響排名的重要方面。 (數量是最普遍的優勢——[德]卡爾·菲利普·戈特弗里德·馮·克勞塞維茨《戰爭論》) *注3 :中國是世界上少數能自行設計生產軍用飛機的國家。(殲10 和FC-1的設計和生產使中國成為了真正的空軍強國) *注4 :海軍是中國最薄弱的環節。 據美國國防部消息,以常規武器和核武器能力,全球軍事強國或地區最新排名如下: 第一名:美國 第二名:俄羅斯 第三名: 中國 第四名:印度 第五名:法國 第六名:英國\\日本 第七名:德國 第八名:韓國 第九名:澳大利亞 第十名:西班牙 中國台灣排在加拿大之後,位居第十二位.日本排在法國之後,與英國並列位居第六位。 另據美國軍事專家預言:亞洲中國軍事第一,印度第二,韓國第三。憑日本現在的地形,中國可以佔領或毀滅日本100次;印度可以或毀滅日本50次,甚至連中國的台灣也可以佔領或毀滅日本一次 不可信的報道2、 根據日本軍事論壇消息,排除核武器,只按常規武器計算,2003年全球軍事強國或地區排名如下: 第一名:美國 第二名:日本 第三名:俄羅斯 第四名:印度 第五名:法國 第六名:英國 第七名:德國 第八名:台灣 第九名:澳大利亞 第十名:西班牙 中國大陸排在加拿大之後,位居第十二位。另據日本右翼軍事專家預言:亞洲日本軍事第一,印度第二,台灣第三。就憑日本現在的國力,可以重新佔領中國三次;印度可以佔領中國二次,台灣可以佔領中國大陸一次。 不可信的報道3、 英國《軍事力量指數》雜志,最近評出了世界十大軍事強國,它們分別是:美國、中國、俄羅斯、英國、法國、朝鮮、印度、韓國、日本和沙特。 不可信的報道4、 根據《軍事周刊》以及《參考消息》上說:「全球軍事強國排名有 美國 俄羅斯/蘇聯 英國 法國 日本 印度 以色列 德國 西班牙 巴基斯坦 義大利 根據《中國戰略網》上說世界各國綜合實力排行如下: 美國 日本 英國 法國 德國 俄羅斯 西班牙 義大利 中國 印度 以色列 巴西 澳大利亞 中國目前居世界第九名,日本居世界第二名,是僅次於美國的「副超級大國」,第三名是英國,其實力要比法國,德國略高,但總體英國,法國,德國基本實力相當,少數領域英國較勝法德兩國!俄羅斯因前蘇聯解體實力大減,排在英,法,德之後至於詳情還是到書刊里去買一本最近的《中國戰略網》上面有的! 最不可信的報道: 中國第一

閱讀全文

與印度動員多少人參軍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英國實力為什麼強 瀏覽:245
印度紅蠍咬人怎麼辦 瀏覽:658
在哪裡看中國乒乓球直播 瀏覽:77
印尼貢木是什麼檔次 瀏覽:593
義大利撒丁島綿羊是什麼品種 瀏覽:240
海南菠蘿蜜與越南菠蘿蜜哪個好吃 瀏覽:574
印度有哪些偉大的企業 瀏覽:814
印度國家哪個州最富 瀏覽:715
我是怎麼追到義大利 瀏覽:47
伊朗為什麼幫印度 瀏覽:894
印尼那邊的pt是什麼意思 瀏覽:862
哪裡能夠買到越南一年級書籍 瀏覽:400
中國在伊朗進口的石油有多少 瀏覽:408
江西宜春中國銀行在哪裡 瀏覽:920
伊朗招牌動作叫什麼 瀏覽:995
印度一頭老虎殺了多少人 瀏覽:119
中國銀行充話費怎麼老是在充值中 瀏覽:550
越南證券公司如何申請 瀏覽:116
印度為什麼會被英國人殖民 瀏覽:321
哪個電影網能看伊朗電影 瀏覽: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