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度資訊 > 在印度種姓制度中哪些階級被壓迫

在印度種姓制度中哪些階級被壓迫

發布時間:2022-08-21 05:01:50

⑴ 請問印度的種姓制度,是否分為四大階層

印度人口眾多,百分之八十二為印度教徒,其中分為不同等級的社會集團。種姓制度主要存在於印度教中,對伊斯蘭教和錫克教都有不同程度的影響。

印度的種姓制度將人分為四個不同等級:婆羅門、剎帝利、吠舍和首陀羅。婆羅門即僧侶,為第一種姓,地位最高,從事文化教育和祭祀;剎帝利即武士、王公、貴族等,為第二種姓,從事行政管理和打仗;吠舍即商人,為第三種姓,從事商業貿易;首陀羅即農民,為第四種姓,地位最低,從事農業和各種體力及手工業勞動等。後來隨著生產的發展,各種姓又派生出許多等級。除四大種姓外,還有一種被排除在種姓外的人,即「不可接觸者」或「賤民」。他們的社會地位最低,最受歧視,絕大部分為農村貧雇農和城市清潔工、苦力等。

種姓制度已經有三千多年的歷史,早在原始社會的末期就開始萌芽。後來在階級分化和奴隸制度形成過程中,原始的社會分工形成等級化和固定化,逐漸形成嚴格的種姓制度。

種姓是世襲的。幾千年來,種姓制度對人們的日常生活和風俗習慣方面影響很深,種族歧視至今仍未消除,尤其廣大農村情況還比較嚴重。

獨立後,印度政府採取了很多措施來消除種姓歧視。首先是制定了有關法律規定。1948年國會通過了廢除種姓制度的議案。後來憲法和各邦法律也都做出相應規定,保護低級種姓利益。政府還在教育、就業、福利等方面對低級種姓者提供大量幫助。

隨著社會的進步,印度的種姓制度也在發生變化。如種姓制度中的內部通婚制受到沖擊,如高種姓的女子現在也同低種姓的男子通婚了。人們對職業的看法也有所改變,衡量職業高低不再以宗教思想為基礎,而以金錢、權力為基礎。在城市裡,各種姓人們之間加強了來往與交流。

⑵ 古代印度種姓制度分為哪四個等級對各個等級有哪些規定

雅利安人在向奴隸制國家過渡的過程中,逐漸形成森嚴的等級制度,即種姓制度。「種姓」一詞在印度的梵文中稱「瓦爾那」,意為顏色、品質。社會全體成員分為婆羅門、剎帝利、吠舍和首陀羅四個等級。等級不同,權利、義務也不同。

第一等級是婆羅門,是祭司貴族,掌握神權,地位最高。

第二等級是剎帝利,是軍事貴族,包括國王、武士和官吏,掌握政權與軍權。以上兩個高級等級佔有大量生產資料,靠剝削為生,構成統治階級。

第三等級是吠舍,包括農業、手工業者和商人,必須向國家繳納賦稅。

第四等級是首陀羅,是指失去土地的自由民和被征服的居民,實際上處於奴隸的地位。

第三、四等級構成被統治階級。各個等級職業世襲,互不通婚,界線森嚴,貴賤分明,甚至不能共食、共住。久而久之,下層等級愈演愈繁,出現賤民,即所謂不可接觸者,他們最受鄙視。首陀羅和賤民被壓在印度社會最底層,受到統治階級的折磨、壓制和剝削。

⑶ 印度種姓制度的實質是什麼

種姓制度實質是階級壓迫制度!~~
種姓之間界限森嚴,互相不能通婚、交往,不能共食、並坐。
高種姓與低種姓人發生沖突,低種姓人如果用身體某部位對較高種姓人造成傷害,必須斬斷對人造成傷害的身體部位。地位低微的低種姓辱罵高種姓,輕者課以重罰,重者處以酷刑。高級種姓的人如果殺死了一個首陀羅,僅用牲畜抵償。高低種姓之間不能同食起居,禁止種姓之間通婚,高級種姓的人與低級種姓的人特別是與賤民通婚,有可能被處以死刑。

它對印度的社會影響非常之深遠,在印度歷史上無論統一還是戰亂,整個都遵守這這樣的種姓制度,而對國家的概念並無清晰的認識。以至於古代印度很多時候都是鬆散式的類似於聯邦的政治結構。

汗,初三什麼作業本啊==

⑷ 印度種族等級制度

(婆羅門)

首先,讓大家了解一下不同種姓的差別。婆羅門地位最尊崇,因為在遠古時代雅利安人尊崇神權,婆羅門僧侶具有天然的神聖性,也是少數掌握文化話語權的群體,因此被認定為第一種姓,神聖不可侵犯。即便到了現在,重要的宗教儀式依舊由他們主持,婆羅門階層在印度的教育,文化界勢力很大。

其次是剎帝利,不管是實行軍事民主制的原始社會末期還是到了中世紀封建時代,國家的武力階層和行政官僚都是高高在上的。剎帝利階層的人是天生的軍人和公職人員,君主。他們直接管理世俗社會,因此位居第二種姓。

再次是吠舍和首陀羅,他們是商人,手工業勞動者和農民。比如,印度總理莫迪,家裡以前是賣油郎,標準的吠舍階層。他們是國家重要的稅收來源,也是古代社會中的良民,構成了社會的中下層。與吠舍不同的是,首陀羅在古代大多是沒有人身自由的半奴身份,不屬於自由民。今天在印度看到的小商販,司機,大商人基本都是吠舍和首陀羅。
(吠舍)

當然,最可憐的是達利特。在印度教社會中,達利特屬於最底層的人,即便到了現在,達利特也被人看不起。人們認為欺負達利特是理所應當的,他們很難去做良民能從事的職業,大多數從事屠宰,喪葬,排污工作。

對於大多數印度人來說,想知道另一個人屬於什麼種姓,只要知道對方的姓名就可以了。印度人的名字都和他們的職業,祖先,居住地息息相關,具有特殊含義。

有些人的姓氏意思是「國王」,「勇猛」,「戰士」或者「宰相」,那麼他一定是剎帝利。有些人的姓氏是「富有四海」,「儲蓄」,「財富」,那麼他一定是吠舍階層。而姓氏的含義中包含了學問,神袛,宗教相關的詞彙,那麼他一定是婆羅門。

沒有人會傻到改變姓氏,因為你根本不可能冒充高種姓。只要外人詢問你的家庭條件,你兄弟姐妹結婚,就讀的情況一下子就知道真偽了。假冒高種姓即便被打死都不奇怪。
(達利特)

大多數印度人就是通過姓氏判斷種姓的,甚至有些印度人也會詢問外國人的姓氏。

除此之外,印度的穆斯林,錫克教徒不屬於印度教種姓制度的范疇,但實際上人家也有默認的身份。高等級的穆斯林「阿什拉夫」是古代突厥人,阿富汗人,阿拉伯人和波斯征服者後裔,他們做功可以去清真寺內部,而低等級的人就只能在門外。至於錫克教徒,他們和拉起普特人一樣以武力起家,被默認為是剎帝利種姓。

⑸ 加分問題:古代印度的種姓制度中,哪些等級屬於統治階級,哪些是被統治階級

統治階級:婆羅門,剎帝利
被統治階級:首陀羅,吠舍

⑹ 古印度的種姓制度主要規定什麼

種姓制度以婆羅門為中心,劃分出許多以職業為基礎的內婚制群體,即種姓。
早期婆羅門所著的經典中刻意忽略賤民不提,主張將所有的種姓劃分成四種瓦爾那。這四種瓦爾那同樣以婆羅門為首,藉由職能與權利的劃分規范,構成一嚴謹的階序:
婆羅門(ब्राह्मणः):最高等的瓦爾那,也是整個階序的核心。婆羅門本為祭司,根據《摩奴法典》規定,可從事教授吠陀經、司祭與接受奉獻這三樣工作,但在8世紀以後司祭逐漸不受重視,潔凈便取代前者,成為婆羅門最主要的特徵。此外,婆羅門享有許多特權,如不可處罰、不用交稅、不可殺害、可領回部份充公遺失物等。
剎帝利(क्षत्र):次等的瓦爾那,《梵書》稱其具有與婆羅門共享「管轄一切生物」的權利。剎帝利是戰士和統治者,掌握實際的政治與軍事權力,但被排除在完整的司祭過程之外,因此不具有宗教上的權力。此外,其負有保護婆羅門之責。
吠舍(वैश्य):第三等的瓦爾那。吠舍是農人或牧人,任務是生產食物,並提供各種祭品。《瞿曇》規定吠舍可從事農耕、商業、畜牧與放貸的工作。
首陀羅(शूद्र):最低等的瓦爾那。首陀羅是沒有人身自由的奴僕,負責提供各種服務。
維基網路轉的,具體你可以在維基網路上搜索「種姓制度」。希望你能幫到你。

⑺ 古印度種姓制度的內容、性質、社會背景和歷史意義。請解釋一下,不要貼百度。

內容:印度社會即已分四大等級:「婆羅門」(僧侶)掌握神權,主持祭祀,是人民精神生活的統治者;「剎帝利」(貴族、武士),掌握政治、軍事實權,是古印度國家的世俗統治者。

「吠舍」(農牧民、工商業者),多屬被剝削的小生產者;「首陀羅」(奴隸、雜工、僕役),是沒有任何權利的被壓迫、被剝削者。

性質:種姓制度是印度社會特有的一種專制統治時代等級制度,它是階級壓迫和民族壓迫的產物。

社會背景:由於婆羅門教成了國家的統治支柱,其制定的法典是《摩奴法論》,它是印度法制史上第一部較為正式的法律典籍,全面闡述婆羅門教的教義,詳細規定了種姓制度的具體內容。

歷史意義:種姓制度阻礙了印度的發展和進步,種姓制度在社會中已經根深蒂固,直到今天,印度仍然保存著種姓制度的殘跡,仍然嚴重影響著這個國家的現代化進程。

(7)在印度種姓制度中哪些階級被壓迫擴展閱讀:

21世紀婆羅門和剎帝利貴族階層的影響力雖然大不如前了,但是仍控制著主部門,吠舍階層地位有所改善,但首陀羅和賤民「不可接觸者」的狀況並未有明顯改觀。

底層的人若想染指較高級的職業或職位比登天還難,在同階層尚可談公平,不同階層公平或機會有天壤之別。

印度是一個多元文化並存,等級森嚴的社會,通常按種姓、宗教、階級、地區和性別把人劃分為不同的等級。

種姓制不但壓迫低級種姓,而且歧視婦女,它通過傳統習俗、觀念壓迫低級種姓、印度教以外的宗教群體和廣大婦女,導致他們受教育程度很低。

種姓制度在印度有幾百年的歷史,根據這種制度,更高種姓的人可以享有質量好的學校和工作,低種姓的人大都貧窮,而且不識字。

然而,對印度低種姓階層的絕大多數人來說,改變的步伐還是不快,取得的成功也是有限的。不過,改變的要求從未像現在這樣迫切過。

在印度還存在著廣泛的不平等,尤其是對「賤民」的孩子,學校教室里確實存在種姓歧視的問題。印度教育體制「深陷在階級模式的泥潭中」。

⑻ 印度那些低等姓氏人群,受人歧視,為何他們不反抗

互聯網的發展讓我們了解了世界各地的風俗,其中就比如說印度這個國家,印度是一個貧富差距相當大的國家,印度也有很多有錢人,比如還出了一個亞洲首富,但是他們那也有很多窮人,貧民窟的環境更是臟亂差,印度分為高種姓和低種姓,高種姓的人出身比較高貴,而像低種姓的人家從出生開始就被壓迫,奴隸的思想在他們那裡根深蒂固。

三、思想早就被腐朽化

3000多年的種姓制度思想早就深深的印在了印度人腦海里,高種姓的人一般都是最受尊敬,干輕松的工作拿最高的工資,而低種姓的工作一般都是比較辛苦,工資還比較低,印度無論是財富還有精神文明,都出現了嚴重的分化,是他們從來沒有想過要去反抗,他們只是在幻想,或許自己這輩子受過苦難,下輩子就可以投胎到高種姓家族。

⑼ 為啥印度低種姓被高種姓壓迫,不知道反抗

印度種姓制度是固化社會階級便於統治的一種制度,在這種制度下婆羅門和剎帝利掌管宗教和軍事政治,他們不存在對下層階級的壓迫(什麼叫壓迫?),只是分工不同而已。能稱上被壓迫的的唯有賤民,這些人是古印度人後裔,由於歷史政治宗教因素不可能也不會反抗。(如果當年鬼子贏了,我們的下場就和這群賤民一樣)

⑽ 在印度種姓制度下中最低等的「賤民」,究竟過著怎樣悲慘的生活

有人因為膚色而受到歧視;有的因為種族而受到歧視。印度是一個因為姓氏而產生歧視的國家。在印度一共分為五種人,最下等便是達利特。他們的生活可謂是苦不堪言。他們的生活差不局勢街頭老鼠的生活吧!所有的臟活、累活都是他們的,這樣的生活已經很令人同情了,但是在印度那些高等人眼裡,他們的命連一點價值都沒有。

二、所謂“賤民”就是低三下四,伸手看不見明天的太陽吧

因為種姓制度,那些成活在印度底層的人,從來都是被那些比他們高一等的欺負。世界上所有最累,最臟的活,大概他們都做過了吧!據史料記載,因為達利特這個在種姓制度是身份最低的,所以他們沒有公平而言,他們即使是被人打死了,對於高他們一級的建成來講,就是死不足惜。他們沒有機會享受教育,他們的食物來自上等階層的施捨,他們的盛會根本由不得自己選擇,等待他們只能是寒風刺骨的凄涼。

與在印度種姓制度中哪些階級被壓迫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印度紅蠍咬人怎麼辦 瀏覽:658
在哪裡看中國乒乓球直播 瀏覽:77
印尼貢木是什麼檔次 瀏覽:593
義大利撒丁島綿羊是什麼品種 瀏覽:240
海南菠蘿蜜與越南菠蘿蜜哪個好吃 瀏覽:574
印度有哪些偉大的企業 瀏覽:814
印度國家哪個州最富 瀏覽:715
我是怎麼追到義大利 瀏覽:47
伊朗為什麼幫印度 瀏覽:894
印尼那邊的pt是什麼意思 瀏覽:862
哪裡能夠買到越南一年級書籍 瀏覽:400
中國在伊朗進口的石油有多少 瀏覽:408
江西宜春中國銀行在哪裡 瀏覽:920
伊朗招牌動作叫什麼 瀏覽:995
印度一頭老虎殺了多少人 瀏覽:119
中國銀行充話費怎麼老是在充值中 瀏覽:550
越南證券公司如何申請 瀏覽:116
印度為什麼會被英國人殖民 瀏覽:321
哪個電影網能看伊朗電影 瀏覽:172
29美元換印尼盾是多少 瀏覽: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