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度資訊 > 印度主要出口化工品有哪些

印度主要出口化工品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2-08-21 06:07:14

㈠ 印度主要向我國出口什麼優勢產品

礦產品、紡織品及原料和化工產品是印度對中國出口的主要產品

㈡ 印度尼西亞出口什麼最多

礦產品和動物油脂是印尼的主要出口商品,另外,機電產品和紡織品及原料分別出口147.2億美元和132.2億美元,增長2.7%和5.4%,佔印尼出口總額的8.2%和7.3%。

鋼鐵是前10大出口類別中增長最快的,從2019年到2020年增長了46.8%,排名第二的是寶石和貴金屬,增長了24.2%,印度尼西亞動植物脂肪、油和蠟的出貨量增長了17.5%,位居第三;由於同比下降-25%,印度尼西亞前10大出口類別中跌幅最大的是礦物燃料,包括石油。

印度尼西亞的注意事項和重點須知:

雨季為12月份到5月份,印尼的雨來的快下得快,飄來一陣烏雲,就會瓢潑大雨,尤其在外的人們,雨衣雨傘必備,一不小心就成「落湯雞」,部分區域持續下雨一兩天,雨後很涼,注意保暖。旱季為7月份到9月份,乾旱少雨,太陽照射充足,溫感上升強烈,建議穿長袖防曬,中午盡量少外出。


印尼人祈禱是每天必修課,國人也不要駐足圍觀,更不要去阻止他們祈禱,也不要私下指指點點、議論紛紛,他們祈禱會默讀古蘭經,你更不要大聲喧嘩,去打擾他們,否則後果很嚴重,有可能就會是國際問題,尊重他人信仰就是尊重自己。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印度尼西亞

㈢ 中國與印尼之間主要貿易是什麼

印度的主要出口商品是礦產品、化工產品和貴金屬及製品,出口額分別為526.5億美元、446.9億美元和401.4億美元,佔印度出口總額的16.2%、13.8%和12.4%。

印度的主要進口商品是機電產品和貴金屬及製品,合計進口3378.9億美元,佔印度進口總額的66.0%。

印度前三大出口貿易夥伴為美國、阿聯酋和中國,2018年印度對三國出口額分別為514.2億美元、287.3億美元和165.3億美元,其中對美國出口增長11.6%,對阿聯酋出口下降4.5%,對中國出口增長30.2%。

(3)印度主要出口化工品有哪些擴展閱讀

1、機電產品占據印尼自中國進口總額的半壁江山,佔印尼自中國進口總額的43.2%。賤金屬及製品、化工產品、紡織品及原料及塑料橡膠分居第二至第五大類進口商品,上述四類商品合計佔印尼自中國進口總額的36.3%。

2、中國出口印尼的化工產品、紡織品及原料及塑料橡膠商品的主要競爭對手是日本、美國、韓國和泰國等。

3、運輸設備等也為印度自中國進口的主要大類商品。

4、中國與印尼貿易的現狀對外貿易在中國、印尼的國民經濟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中國、印尼的經濟增長主要是由出口、投資和個人消費推動的,其中出口起著重要推動作用。

㈣ 中國出口印度的主要商品是什麼

2019年1-9月中印雙邊貿易統計

據印度商業信息署與印度商務部統計,2019年1-9月,印度與中國雙邊貨物進出口額為653.2億美元,下降3.9%。其中,印度對中國出口126.0億美元,增長7.3%,佔印度出口總額的5.2%,增加0.4個百分點;印度自中國進口527.2億美元,下降6.3%,佔印度進口總額的14.3%,下降0.4個百分點。印方貿易逆差401.2億美元,下降9.9%,中國是印度第一大逆差來源國。截止到9月,中國是印度排名第三位的出口目的地和第一大進口來源地。

礦產品為印度對華出口的第一大類產品,2019年1-9月出口額為36.5億美元,增長2.0%,佔印度對中國出口總額的28.9%。化工產品為印度對中國出口的第二大類商品,出口額28.5億美元,增長11.4%,佔印度對華出口總額的22.6%。機電產品是印度對中國出口的第三大類商品,出口額11.5億美元,增長14.8%,佔印度對華出口總額的9.2%。

印度自中國進口的主要商品前三位分別為機電產品、化工產品和賤金屬及製品。其中,機電產品進口額為260.6億美元,下降9.1%,佔印度自中國進口總額的49.4%。化工產品進口額為104.8億美元,增長3.9%,佔印度自中國進口總額的19.9%。賤金屬及製品進口額為40.8億美元,增長2.8%,佔印度自中國進口總額的7.7%。

中國對印度出口主要商品統計

㈤ 據說印度出口想打開中國市場,印度主要出口什麼

軟體。全世界的很多軟體都是印度人編寫的。

㈥ 世界各國主要出口貨物有哪些

日本橫濱港, 出口主要是工業製成品。 日本神戶港,輸出貨物主要是機械、紡織品、日用品等。日本千葉港輸出貨物以汽車為主、鋼鐵、船舶等。日本名古屋港,輸出貨物大部為運輸機械、鋼鐵、陶瓷製品、橡膠和化工產品等
新加坡港出口主要是石油及煤炭、糧食、日用品、建材和機械設備。
印度孟買港, 出口主要是棉花、棉織品、小麥、花生、黃麻、皮革、錳礦石、石油製品、蔗糖和香料等
巴基斯坦卡拉奇港出口主要是, 是稻米、羊毛、鉻礦砂、皮革等。
葉門亞丁港, 出口主要是是石油、鹽、咖啡、棉花、紙張、魚蝦等。
美國洛杉磯港,出口主要是棉花、石油產品、飛機、橡膠、其他工業品;輸入鋼鐵、木材、咖啡和其它原料。美國舊金山港出口主要是工業品、石油製品、糧食、奶製品、水泥、蔬菜和水果罐頭
加拿大溫哥華港出口主要是小麥,煤、礦石、木材、紙漿、麵粉、魚品等;
美國休斯敦港出口主要是石油和小麥。
巴西里約熱內盧港出口主要是咖啡、蔗糖、皮革、鐵、錳礦石等。
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港出口主要是 阿牛肉、穀物、羊毛、皮革、亞麻籽等;輸入機械、鋼鐵、燃料和工業品等。
法國馬賽港出口主要是糧食、油料、咖啡、棉花和化肥等
羅馬尼亞康斯坦薩港出口主要是石油產品、糧食、木材及機械產品等;
荷蘭鹿特丹港出口主要是鋼鐵、化工、玻璃和紡織等製成品為主。
德國漢堡港出口主要是機器、電子產品、燃料等。
英國倫敦港出口機械產品、鋼材、化工產品等。
英國利物浦港出口主要是工業品、鋼鐵、化學製品、機械和汽車等。
荷蘭阿姆斯特丹港主要過境大宗貨物有礦石、煤、谷類、木材、石油等。
俄羅斯聖彼得堡港出口主要是機械、儀表、電站設備、機床等。
瑞典哥德堡港出口主要是紙漿與紙、木材、汽車、鋼材等;
葡萄牙里斯本港出口主要是葡萄酒、軟木、松脂、沙丁魚罐頭等
莫三比克馬普托港出口主要是煤、鐵、石棉、蔗糖、棉花、劍麻、椰子等;
埃及亞歷山大港出口主要是棉花、紡織品、蔬菜、水果等。
埃及塞得港出口主要是棉花、稻米、鹽、冷凍食品。
南非開普敦港出口主要是 水果、食品罐頭、皮革、羊毛、紡織品等。
賴比瑞亞蒙羅維亞港出口主要是橡膠、鐵礦石、金、鑽石、棕油、林產品等
澳大利亞悉尼港出口主要是煤炭、羊毛和小麥。
紐西蘭奧克蘭港出口主要是 奶產品、肉產品、羊毛等。

㈦ 出口額想要達到1萬億美元,印度能出口什麼

出口額想要達到1萬億美元,印度能出口的東西挺多的。出口一些化妝品以及一些瓜果蔬菜等等。比如印度是一個消費性國家,可以促進國外的朋友多來印度來消費,並且拉動印度的經濟增長。

然後,印度又新增了對石油需求,其需求量都超過了中國,同時印度的經濟檢測中心公布的數據顯示印度的失業率已經升至了7.2%達到了近幾年的最高水平,以及印印度的總理莫迪,他的他的改革政策的確使人感到失望,而且對於本國經濟已經變得疲憊和脆弱了。

㈧ 印度,阿三主要出口x什麼呀

2007/2008年,印進出口總額2798億美元,進口1688億美元,出口1110億美元。出口商品主要包括:初級產品占出口總額11.1%,其中農業及相關產業產品佔9.3%,鐵礦石及其他礦產佔4.1%。加工商品占出口總額67.4%,其中紡織品佔11.1%,珠寶13%,機械產品23.5%,化工產品10.4%,皮革產品2.3%,石油及副產品17.9%。
中國是印度第二大貿易夥伴

㈨ 關於印度.

【國名】 印度共和國(The Republic of India)。

【面積】 約298萬平方公里(不包括中印邊境印占區和克什米爾印度實際控制區等),印度政府自稱328.78萬平方公里。面積居世界第七位。

【人口】 11.12億(2006年),居世界第二位。有十個大民族和幾十個小民族,其中印度斯坦族46.3%,泰盧固族8.6%,孟加拉族7.7%,馬拉地族7.6%,泰米爾族7.4%,古吉拉特族4.6%,坎拿達族3.9%,馬拉雅拉姆族3.9%,奧里雅族3.8%,旁遮普族2.3%。官方語言為英語和印地語。約有80.5%的居民信奉印度教,其他宗教有伊斯蘭教(13.4%)、基督教(2.3%)、錫克教(1.9%)、佛教(0.8%)和耆那教(0.4%)等。

【首都】 新德里(New Delhi),人口1385.1萬(2001年)。

【國家元首】 總統普拉蒂巴•帕蒂爾(Pratibha Patil)。2007年7月25日就任。

【重要節日】 共和國日(Republic Day):1月26日。1950年1月26日,印度議會通過了印度共和國憲法,印度成為共和國。獨立日(Independence Day):8月15日。1947年8月15日,印度人民擺脫英國殖民統治,取得獨立。灑紅節(Holi):每年公歷3月、4月間,印度教四大節日之一。該節日正處於印度春季收獲季節的作物即將開鐮收割,冬去春來之際,因此也被稱為春節。燈節(Divali):在公歷10月、11月間,是印度教徒最大的節日,全國慶祝3天。

簡 況 南亞次大陸最大國家。東北部同中國、尼泊爾、不丹接壤,孟加拉國夾在東北部國土之間,東部與緬甸為鄰,東南部與斯里蘭卡隔海相望,西北部與巴基斯坦交界。東臨孟加拉灣,西瀕阿拉伯海,海岸線長5560公里。大體屬熱帶季風氣候,一年分為涼季(10月至翌年3月)、暑季(4月至6月)和雨季(7月至9月)三季。降雨量忽多忽少,分配不均。與中國時差-2.5小時。

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公元前2500年至1500年之間創造了印度河文明。公元前1500年左右,原居住在中亞的雅利安人中的一支進入南亞次大陸,征服當地土著,建立了一些奴隸制小國,確立了種姓制度,婆羅門教興起。公元前4世紀崛起的孔雀王朝統一印度,公元前3世紀阿育王統治時期疆域廣闊,政權強大,佛教興盛並開始向外傳播。公元前2世紀滅亡,小國分立。公元4世紀笈多王朝建立,後形成中央集權大國,統治200多年。中世紀小國林立,印度教興起。1398年突厥化的蒙古族人由中亞侵入印度。1526年建立莫卧兒帝國,成為當時世界強國之一。1600年英國侵入,建立東印度公司。1757年印度淪為英殖民地,1849年全境被英佔領。1857年爆發反英大起義,次年英國政府直接統治印度。1947年6月,英國通過「蒙巴頓方案」,將印度分為印度和巴基斯坦兩個自治領。同年8月15日,印巴分治,印度獨立。1950年1月26日,印度共和國成立,為英聯邦成員國。

政 治 印度獨立後長期由國大黨統治,反對黨曾在1977年至1979年、1989年至1991年兩次短暫執政。1996年後印度政局不穩,到1999年先後舉行3次大選,產生了5屆政府。1999年至2004年,印度人民黨為首的24黨全國民主聯盟上台執政,瓦傑帕伊任總理。

2004年4月20日至5月10日,印舉行第14屆人民院選舉。國大黨領導的團結進步聯盟獲得的議席居首位,國大黨獲得組閣的優先權。5月15日,國大黨主席索尼婭•甘地被選為國大黨議會黨團領袖。19日,曼莫漢•辛格被推選為總理。22日,新政府正式成立,團結進步聯盟政府根據《最低共同綱領》,對內強調維護社會弱勢群體的權益;推行人性化的經濟改革;強調社會和諧與地區平衡發展;提高對教育和衛生的投入。對外強調外交獨立性;突出周邊外交,優先發展與鄰國關系;重視大國外交,注意發展同大國關系。

【憲法】 憲法於1950年1月26日生效。規定印度為聯邦制國家,是主權的、社會主義的、世俗的民主共和國,採取英國式的議會民主制。公民不分種族、性別、出身、宗教信仰和出生地點,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經 濟 獨立後經濟有較大發展。農業由嚴重缺糧到基本自給,工業形成較為完整的體系,自給能力較強。上世紀90年代以來,服務業發展迅速,佔GDP比重逐年上升。印已成為全球軟體、金融等服務業重要出口國。

印於1991年7月開始實行全面經濟改革,放鬆對工業、外貿和金融部門的管制。1992年至1996年實現經濟年均增長6.2%。「九五」計劃(1997年至2002年)期間經濟年均增長5.5%。1999年起實行第二階段經濟改革。2001年,出台「十五」計劃(2002年至2007年),深化第二階段經濟改革,加速國有企業私有化,實行包括農產品在內的部分生活必需品銷售自由化,改善投資環境,精簡政府機構,削減財政赤字。

「十五」計劃期間,GDP分別增長3.8%、8.5%、7.5%、9.4%、9.6%,年均增長7.8%,高於「九五」計劃的5.5%,是世界上發展最快的國家之一。2007/2008財年預計增長9.0%。國民收入、財政收支狀況和基礎設施建設均有改善。但農業增長緩慢,通膨壓力加大。主要經濟數據如下:

國內生產總值:46.93602萬億盧比(2007/2008財年),約合1.16萬億美元。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1021美元(2007/2008財年)。

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9.0%(2007/2008財年)。

貨幣名稱:印度盧比(Rupee)。

匯率(2008年11月):1美元=49.01盧比。

通貨膨脹率:8%(2008年11月)。

失業率:8.3%(2004/2005財年)。

(資料來源:印度政府2008年11月月度經濟報告)

【資源】 資源豐富,有礦藏近100種。雲母產量世界第一,煤和重晶石產量居世界第三。截至2000年,主要資源可采儲量估計為:煤2533.01億噸,鐵礦石134.6億噸,鋁土24.62億噸,鉻鐵礦9700萬噸,錳礦石1.67億噸,鋅970萬噸,銅529.7萬噸,鉛238.1萬噸,石灰石756.79億噸,磷酸鹽1.42億噸,黃金68噸,石油7.56億噸,天然氣10750億立方米。此外,還有石膏、鑽石及鈦、釷、鈾等。森林67.83萬平方公里,覆蓋率為20.64%。

【工業】 主要工業包括紡織、食品加工、化工、制葯、鋼鐵、水泥、采礦、石油和機械等。汽車、電子產品製造、航空和空間等新興工業近年來發展迅速。「十五」計劃期間,工業分別增長5.7%、7.0%、8.4%、8.2%、11.6%。2008年4月至11月,工業同比增長4.1%。近年來主要工業產品產量如下(單位:萬噸):

(資料來源:印度政府2007/2008年度經濟概覽、印度政府2008年11月月度經濟報告)

【農業】 擁有世界十分之一的可耕地,面積約1.6億公頃,人均0.17公頃,是世界上最大的糧食生產國之一。農村人口占總人口72%。由於投資乏力、化肥使用不合理等因素,近年來農業發展緩慢。「十五」期間,農業增長率分別為-7.2%、10.0%、0.0%、5.9%、3.8%,年均增長率2.5%。2008/2009財年第二季度增長率為2.7%。近年來主要農副產品產量如下(單位:百萬噸):

【服務業】 1993年至2006年,印服務業實現較快發展,增幅在5.7%至10.5%之間,2005年成為世界第六大服務業出口國。2007/2008財年,服務業增長10.8%,佔GDP比重升至55.6%。其中,交通通訊業和建築業發展尤其迅速,「十五」期間年均增長分別達15.3%和12.9%,2006/2007財年增幅為16.6%和12%。金融服務業「十五」期間分別增長8.0%、5.6%、8.7%、11.4%和13.9%,年均增長9.5%。

【旅遊業】 旅遊業是印度政府重點發展產業,也是重要就業部門,提供兩千多萬個崗位。入境旅遊人數近年來逐年遞增,旅遊收入不斷增加。2005/2006財年,外國遊客405.3萬人次,增長12.5%,創匯59.31億美元。2006/2007財年,外國遊客463萬人次,增長13%,創匯96.96億美元。主要旅遊點有阿格拉、德里、齋浦爾、昌迪加爾、那爛陀、邁索爾、果阿、海德拉巴、特里凡特琅等。

【交通運輸】 鐵路為最大國營部門,擁有世界最大鐵路網之一。公路運輸發展較快,承擔全國70%貨運量和85%客運量,是世界最大公路網之一。海運能力居世界第18位。

鐵路:總長6.33萬公里(2006/2007財年),其中電氣化鐵路1.78萬公里,占鐵路總長的28%。年度客運量62.19億人次,貨運量為4834億噸公里。

公路:總長334萬公里(2006年初),其中國家級公路6.6萬公里,占總長2%,承擔運輸總量的40%,邦級公路13萬公里。機動車輛8589.6萬輛(2006/2007財年),其中客車93.4萬輛,貨車478.2萬輛。公路運輸收入中央為4999.1億盧比,各邦為2168.91盧比。

水運:主要港口12個,包括孟買、加爾各答、欽奈(原名馬德拉斯)、科欽、果阿等,承擔3/4貨運量。孟買為最大港口,1/5海運和1/2集裝箱運輸經此港。中小港口200個。內陸可航行河道總長1.4萬公里,但實際使用不足30%。有83家海運公司,其中19家承擔遠洋運輸業務,49家承擔近海運輸業務,其餘兩兼。2006/2007財年,港口貨運總量6.5億噸。

空運:經營定期航班的航空公司共14家,包括印度國際航空公司、印度航空公司等,有飛機334架。專營非定期航班的空運企業65家,飛機201架。航線通達各大洲主要城市。國際機場5個,分別位於德里、孟買、加爾各答、欽奈和特里凡特琅。國內機場92個。「十五」期間,航運業發展迅速。2004年至2007年,旅客數量翻一番。2003/2004財年至2006/2007財年,貨運量增加45%。

【財政金融】 中央和地方財政分立,預算有聯邦和邦兩級。每年4月1日至次年3月31日為一個財政年度。多年來推行赤字預算以刺激經濟發展,中央和邦級債務累積佔GDP的80%。「十五」期間,中央財政收入年均增加16.2%,其中稅收收入年均增加20.7%。2006/2007財年,中央財政赤字14257.3億盧比(約合340億美元),佔GDP的3.4%。2007/2008財年,中央財政赤字預計為15094.8億盧比(約合360億美元),約佔GDP的3.2%。通貨膨脹率控制在5%以下。

截至2007年3月底,外債為1696.29億美元,其中長期外債1433.90億美元,短期外債262.39億美元。截至2008年2月8日,外匯儲備約2908億美元。

(資料來源:印度政府2007/2008年度經濟概覽)

【對外貿易】 近年來,進口激增,出口增長緩慢,貿易赤字擴大,成為國際收支失衡的主要原因。近幾年外貿情況如下:

(單位:億美元)

主要出口商品為:製成品68.6%,主要包括紡織品、珠寶、機械產品、化工產品、皮革、手工藝品等;初級產品15.1%,主要包括農產品和礦產品;石油類產品15%,主要包括成品油、原油和石油產品等。主要進口商品為:石油產品30.8%,電子產品8.6%,金銀7.9%,機械7.5%,化工產品5.2%。美國是第一大貿易夥伴。中國居第二位。其他主要貿易夥伴包括德國、阿聯酋、沙特、新加坡、英國、瑞士、法國、伊朗、日本、香港等。

(資料來源:印度政府2007/2008年度經濟概覽、印度政府2008年11月月度經濟報告)

【外國資本】 1991年起積極引進外資。1991年8月至2007年3月,吸收外國直接投資累計23204.1億盧比(約合546.28億美元)。2007年4月至11月,外資4509.8億盧比(約合111.4億美元),同比增加36%。模里西斯是第一大投資來源國。2000年4月至2007年11月,對印累計投資最多的國家分別是:模里西斯(44.24%)、美國(9.37%)、英國(7.98%)、荷蘭(5.84%),吸引外資較多的行業包括金融服務、計算機軟硬體、通訊、建築、汽車、房地產、能源和化工等。2008/2009財年頭7個月,印吸引外商直接投資187億美元,對印投資最多的國家分別是模里西斯(44%)、新加坡(8%)、美國(8%)、英國(7%)、荷蘭(5%)和日本(3%)。

【外國援助】 印度是世界上主要的受援國之一。2006/2007財年,外援總額1941.90億盧比(45.045億美元),其中貸款1689.06億盧比(39.18億美元),贈款252.84億盧比(5.865億美元)。

人民生活 據印度國家計劃委員會2007年3月公布的統計結果,全國有2.4億貧困人口(城市居民月收入低於6.78美元,農村居民低於6.32美元)。人口出生率23.5‰(2006年),死亡率7.5‰。新生嬰兒死亡率57‰。人均壽命為63.2歲(2001年至2005年)。醫院和診所共3.2156萬家(2006年1月),各類郊區、基礎和社區衛生中心17.1567萬家(2006年3月),醫生66.0801萬人(2005年),護士148. 127萬人(2005年)。截至2007年底,有電話(包括行動電話)2.7288億部,普及率23.9%,其中城鎮60.04%,農村7.9%。

(資料來源:印度政府2007/2008年度經濟概覽)

軍 事 印軍前身為英國殖民主義者的僱傭軍。1947年印巴分治後始建分立的三軍。1978年創建獨立的海岸警衛隊。總統是名義上的武裝力量統帥,內閣為最高軍事決策機構。國防部負責部隊的指揮、管理和協調。各軍種司令部負責擬定、實施作戰計劃,指揮作戰行動。現陸軍參謀長迪帕克•卡普爾上將(Deepak Kapoor),空軍參謀長法里•霍米•梅傑上將(Fali Homi Major),海軍參謀長阿瓊•普拉卡什上將(Arun Prakash)。實行募兵制。陸、海、空三軍總兵力為127萬,居世界第四位。其中陸軍103.5萬,海軍7萬,空軍17萬。另有50多萬預備役軍人和100多萬准軍事部隊。

2007/2008財年,國防預算為9600億盧比(約合240億美元),約佔GDP的2%,同比增長10%。

文化教育 【教育】 實行12年一貫制中小學教育。高等教育共8年,包括3年學士課程、2年碩士課程和3年博士課程。還包括各類職業技術教育、成人教育等非正規教育。2004/2005財年,有小學767520所,初中274731所,高中152049所,高等院校及研究機構19403所(2005/2006財年),其中綜合性大學350所,著名的包括德里大學、尼赫魯大學、加爾各答大學等。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球教育監督報告》,1990年至2004年,印人口識字率從49.4%提高至61%,但15歲以上文盲人口仍有2.7億,居世界之首。2004/2005財年,印6歲至14歲兒童入學率為93.54%,其中男童96.91%,女童89.87%。

(資料來源:印度政府2007/2008年度經濟概覽)

【新聞出版】 印報刊大多屬私人和財團所有。截至1993年底,共有96種文字的報刊33612種,總發行量6761.1萬份。印地文和英文報刊分別占總數的37%和16%。最大的三家日報依次為《印度時報》、《馬拉雅拉娛樂報》和《古吉拉特新聞》。主要印地文報紙有《旁遮普之獅報》、《今天日報》、《印度斯坦報》等。主要英文報紙有《印度斯坦時報》、《政治家報》、《印度教徒報》、《印度快報》等。

主要新聞機構和通訊社有:(1)新聞發布署:相當於政府中央通訊社,擁有1100多名國內和180多名國外特派記者,電傳網覆蓋全國各地,向8000餘家新聞單位供稿。設有8個地區總分社和27個分社。(2)印度報業托拉斯:印最大通訊社,半官方性質。成立於1947年8月,後兼並印聯合通訊社和路透社印度支社,於1949年元旦開業。現設136個國內分社和11個海外分社,員工1000多名,海外記者30多名。英文日發稿量超過10萬字。在北京派駐記者。(3)印度聯合新聞社:印第二大通訊社,系報業同仁的合股企業。1959年登記成立。現有分社100多個。目前向四個海灣國家及新加坡、模里西斯提供新聞服務,在迪拜、華盛頓和新加坡設有分社,向22個國家派駐記者。(4)印度斯坦新聞社:私營,主要編發印地文、馬拉地文、古吉拉特文和尼泊爾文的新聞。

全印廣播電台隸屬政府新聞廣播部,廣播網覆蓋全國人口99.1%。對內使用24種語言和146種方言播音。對外使用27種語言廣播。

全印電視台於1959年9月試播,1976年脫離全印廣播電台成為獨立機構,隸屬新聞廣播部,是世界最大的電視網路之一。截至2005年3月,全國共有56家電視台,23個衛星頻道。電視網覆蓋全國陸地面積的77.5%和人口的89.6%。

對外關系 印為不結盟運動創始國之一,歷屆政府均強調不結盟是其外交政策的基礎。印努力與所有國家發展關系,力爭在地區和國際事務中發揮重要作用。冷戰結束後,印政府調整了過去長期奉行的傾向蘇聯的大國政策,推行全方位務實外交,營造有利於自身發展的持久和平穩定的地區環境。

印主張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及聯合國宗旨和原則的基礎上建立公正合理、考慮到所有國家利益並能為所有人接受的國際政治新秩序,要求進一步加強南南合作和南北對話,呼籲各國共同創造一個有利於第三世界發展的公正合理的國際經濟新秩序。建議擴大安理會,實現決策民主化,提高工作效率。積極參加聯合國維和行動。1992年聯大期間正式向大會提出成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要求。2005年,印度與日本、巴西和德國組成「四國集團」,提出安理會改革框架決議草案,要求擴大安理會,同時增加常任理事國與非常任理事國,並堅決要求擁有安理會否決權。

在人權問題上,主張推進人權應考慮各國的具體情況,認為最根本的人權是生存的權利;對發展中國家來說,發展問題優於民主和人權,反對將人權問題政治化,反對利用人權干涉他國內政,從而損害別國的主權和統一。

重視全球環境保護問題,認為解決這一問題應與發展中國家的發展要求相聯系,環保的主要責任應由發達國家承擔,建議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聯合從事研究和開發來解決環境問題。

2008年以來,印政府繼續推行全方位大國外交戰略,高度重視印中關系,優先發展與美關系,鞏固印俄傳統關系,推進與歐、日等主要發達國家的關系。與巴基斯坦關系因孟買恐怖襲擊事件而趨於緊張。繼續推行東向政策,推進與東盟及亞太地區國家的關系。重視能源安全,逐步拓展同海灣、中亞等能源供應國的交往與合作。強調外交為經貿服務,注重發展經貿科技合作,吸收外國資金和技術。

【同中國的關系】 見「中國印度雙邊關系」。

【同美國的關系】 2005年7月,印美宣布建立全球夥伴關系。2006年3月,美總統布希訪印。雙方就印度核設施分離計劃達成協議,制定兩國貿易三年內翻番的目標,宣布成立科技委員會,探討民用航天合作。12月,美國會通過印美民用核能合作法案。

2008年2月,美防長蓋茨訪印。3月,美助理國務卿鮑徹訪印,印外長慕克吉訪美。9月,印總理辛格訪美,與布希總統舉行會談。雙方發表聯合聲明,同意開展民用核能合作。美在印增設駐海德拉巴總領館,印在美新增駐亞特蘭大和西雅圖兩個總領館。核供應國集團取消對印度的核出口限制後,美眾議院批准《印美核協議》。11月,印總理辛格赴華盛頓出席20國集團金融峰會。12月,美國國務卿賴斯訪印,就孟買恐怖襲擊事件了解情況。

【同俄羅斯的關系】 印俄雙邊關系密切。2000年,兩國宣布建立戰略夥伴關系,並建立年度峰會機制。

2008年2月,俄總理祖布科夫訪印,出席在印舉辦俄羅斯年開幕式。雙方簽署關於執法和檔案合作的2份諒解備忘錄。9月,印外長慕克吉在出席第63屆聯大期間會見俄外長拉夫羅夫。12月,俄總統梅德韋傑夫訪印,分別會見印總統、副總統、外長及議會反對派領導人,與印總理辛格舉行會談,並出席印「俄羅斯年」閉幕式。雙方發表聯合聲明,並簽署了能源、經貿、金融、海關、旅遊、航天等領域的10個合作協議。

【同日本的關系】 印日關系發展勢頭良好。2000年,印日建立全球夥伴關系。2004年起,印成為日最大海外開發援助對象。2006年12月,印總理辛格訪日,雙方宣布建立戰略性全球夥伴關系,並將2007年定為「印日友好年」和「印日旅遊交流年」。

2008年7月,印總理辛格赴北海道出席G8會議。8月,日本外相高村正彥訪印。10月辛格總理訪日,與日本首相麻生太郎舉行會談,雙方同意在能源安全、氣候變化、聯合國改革等問題上加強合作,發表了《印日安全合作聯合宣言》和《印日全球戰略夥伴關系進展聯合宣言》。

【同歐盟及歐盟國家關系】 2000年,印度與歐盟建立首腦會晤機制。2005年雙方正式確立印歐戰略夥伴關系。歐盟作為整體是印最大貿易夥伴和重要投資來源地。

2008年1月,希臘總理卡拉曼利斯和匈牙利總理久爾恰尼先後訪印。英國首相布萊爾訪印,出席第四屆印英峰會。法國總統薩科齊訪印,作為主賓出席印共和國日慶典。2月,丹麥首相拉斯穆森、英國首相布朗訪印。3月,德國外長施泰因邁爾訪印。9月,印總理辛格訪法,與法國總統、歐盟輪值主席薩科齊舉行會談,出席印歐商業峰會並發表演講。雙方簽署了《印法聯合聲明》、《印歐聯合行動計劃》等文件。12月,英國首相布朗訪印。

【同東盟及東盟國家的關系】 印度同東南亞國家地理位置相近,有悠久的歷史關系。印積極推行「東向政策」,加強同東盟的政治經濟關系,積極參與東亞合作。

2008年1月,緬甸外長吳年溫訪印。印防長安東尼訪問馬來西亞。8月,寮國總統朱馬利•賽雅貢訪印。11月,印度總統帕蒂爾訪問越南、印度尼西亞。

【同南盟及南盟國家的關系】 印度是南盟創始國之一,現為輪值主席國。印於1986年、1995年和2007年三次主辦南盟首腦會議。作為南盟最大國家,印強調加強南亞各國聯系,積極推動在南盟范圍內實現物流、人員、技術、知識、資金和文化的自由流動,最終建立南亞經濟共同體。2008年8月,辛格總理出席在科倫坡舉行的第15屆南盟峰會。

2004年以來,印巴保持和平對話進程,雙邊關系繼續緩和。2008年5月,印外長慕克吉訪巴,雙方決定繼續推進印巴和平進程。6月,巴外長庫雷希訪印,商討兩國第五輪全面對話進程安排。7月,印巴啟動第五輪全面對話進程。9月,印總理辛格在第63屆聯大期間會見巴總統扎爾達里。10月,印總理辛格在北京出席第七屆亞歐首腦會議期間會見巴總理吉拉尼。11月,巴外長庫雷希再次訪印。11月26日,孟買發生連環恐怖襲擊事件後,印指責巴境內的恐怖組織「虔誠軍」製造了此次事件。印巴關系緊張,和平進程中斷。經國際社會斡旋,兩國緊張局勢有所降溫,但尚未根本緩解。

2008年2月,馬爾地夫總統加堯姆訪印。3月,孟加拉國陸軍參謀長莫因訪印。5月,辛格總理訪問不丹。6月,印度外長慕克吉訪問斯里蘭卡。8月,印總理辛格赴科倫坡出席第15屆南盟峰會期間會見斯里蘭卡總統拉賈帕克薩。9月,尼泊爾總理普拉昌達訪印。10月,印度外長慕克吉在第63屆聯大期間會見斯里蘭卡外長波格拉加馬。11月,印外長慕克吉訪問尼泊爾,辛格總理在環孟加拉灣多領域經濟技術合作倡議第二屆峰會期間會見斯里蘭卡總統拉賈帕克薩。12月,馬爾地夫總統納希德訪印。2009年1月,阿富汗總統卡爾扎伊訪印。

閱讀全文

與印度主要出口化工品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印度紅蠍咬人怎麼辦 瀏覽:658
在哪裡看中國乒乓球直播 瀏覽:77
印尼貢木是什麼檔次 瀏覽:593
義大利撒丁島綿羊是什麼品種 瀏覽:240
海南菠蘿蜜與越南菠蘿蜜哪個好吃 瀏覽:574
印度有哪些偉大的企業 瀏覽:814
印度國家哪個州最富 瀏覽:715
我是怎麼追到義大利 瀏覽:47
伊朗為什麼幫印度 瀏覽:894
印尼那邊的pt是什麼意思 瀏覽:862
哪裡能夠買到越南一年級書籍 瀏覽:400
中國在伊朗進口的石油有多少 瀏覽:408
江西宜春中國銀行在哪裡 瀏覽:920
伊朗招牌動作叫什麼 瀏覽:995
印度一頭老虎殺了多少人 瀏覽:119
中國銀行充話費怎麼老是在充值中 瀏覽:550
越南證券公司如何申請 瀏覽:116
印度為什麼會被英國人殖民 瀏覽:321
哪個電影網能看伊朗電影 瀏覽:172
29美元換印尼盾是多少 瀏覽: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