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印度文明中的Maya是什麼含義
如果你確定你談論的是南亞的印度文明的話,那Maya的意思是幻覺,或者說不是絕對真實的,是神或精神自我投射而產生的外部世界,解脫的要領就是懂得人們迷戀的外部世界其實是不真實的。
注意,英文中的Indian Maya常常是指美洲印第安人的瑪雅文明。
2. 嗡瑪呢貝美吽 是什麼意思
六字真言,佛教的一個咒語。ong ma ni bei mei hong 。
佛教向斯里蘭卡傳播,約在公元前3世紀的孔雀王朝時期。阿育王曾派他的兒子摩哂陀去斯里蘭卡傳授上座部佛教。公元前1世紀,斯里蘭卡出現了兩個佛教派別:大寺派和無畏山寺派。3世紀上半葉大乘佛教傳入斯里蘭卡,在無畏山寺派中又分出了南寺派。
5世紀初,覺音用巴利語對南傳三藏進行了整理和注釋,確立了上座部教義的完整體系。大寺派被認為是南傳佛教的正統派。緬甸、柬埔寨、寮國等國的佛教都承受斯里蘭卡大寺派的法統。12世紀以後,由於外族和殖民主義者的侵入,斯里蘭卡佛教曾兩度受到破壞,後再由緬甸和泰國重新傳入。
傳播:
佛教原來只流行於中印度恆河流域一帶。孔雀王朝時期,阿育王奉佛教為國教,廣建佛塔,刻敕令和教諭於摩崖和石柱,從此遍傳南亞次大陸的很多地區。同時又派傳教師到周圍國家傳教,東至緬甸,南至斯里蘭卡,西到敘利亞、埃及等地,使佛教逐漸成為世界性宗教。
佛教向亞洲各地傳播,大致可分為兩條路線:南向最先傳入斯里蘭卡,又由斯里蘭卡傳入緬甸、泰國、柬埔寨、寮國等國。北傳經帕米爾高原傳入中國,再由中國傳入朝鮮、日本、越南等國。
3. 練印度瑜伽時練的咒:嗡索呀那瑪哈,是什麼咒是什麼意思
拜日式時的唱頌, Om,Surya Namaha!Surya是「太陽」的意思,Namaha代表「致敬」。向太陽致敬的意思
4. 印度 verma什麼種姓
Verma不屬於四大種姓中的任何一個。
下面,將從家族姓氏、服裝飾品、膚色相貌、職業工作、教育程度、行為習性、神態舉止方面,介紹一些初步判斷印度人種姓高低的依據。但要說明的是,這些依據僅作參考,不是絕對的判斷標准,只有參考價值大小之分;例如,印度人很多姓氏已融入了各個種姓階層。
一、家族姓氏
(一)各種姓常用家族姓氏
印度人的姓名一般是名在前,姓在後;如:桑賈伊·甘地(Sanjay Gandhi),「桑賈伊」是名,「甘地」是家族姓氏。
婆羅門常用姓氏:夏爾瑪(Sharma)、提維迪(Trivedi)、威亞斯(Vyas)、潘迪特(Pandit)等;
剎帝利常用姓氏:塔卡爾(Thakker)、拉吉普特(Rajput)、辛格(Singh)、塔闊爾(Thakor)、沃爾瑪(Verma)等;
吠舍常用姓氏:古普塔(Gupta)、默迪(Modi)、色斯(Seth)、甘地(Gandhi)、沙(Shah)、嘎加爾(Ghaggar)、高爾(Goal)等;
首陀羅常用姓氏:安貝達爾(Ambedkar)、蘇蘭基(Solanki)、恰馬爾(Chamar)、納伊(Nayi)、洛哈(Lohar)等。
(二)其它判斷原則
1、字母少的姓氏,傾向於是高種姓;因為,低種姓人一般要跟主人姓,換主人時也要換姓或加字母,姓氏容易變長。
2、以Raj開頭的姓氏一般屬於高種姓人群,如:拉吉普特(Rajput)。
3、辛格(Singh)、喬杜里(Choudary)等典型高種姓姓氏延綿很多世紀,能姓辛格、喬杜里的人一般屬於高種姓人群。
4、Gautam Brahmins是婆羅門里的一個分支,能姓高坦(Gautam)的人一般屬於高種姓人群。
5、姓賈因(JAIN)的人要看其宗教信仰,如信印度教屬於吠舍階層;如信耆那教,可算是最高種姓。
6、錫克族男人名字多數加有辛格(Singh,意為獅子),女人名字多數加有考爾(Kaur,意為公主)。但是,叫辛格的男子不一定是錫克人。
印度種姓瓦爾那(梵語稱Varva/英語稱卡斯特caste)制度總體上分為四大種姓:婆羅門(Brahmin/Brahmana),祭司貴族;剎帝利(kshatriya)。
雅利安人軍事貴族包括國王以下的各級官吏,掌握國家除神權之外的一切權力。
吠舍(Vaishya),是古代印度社會中的普通勞動者,也就是雅利安人的中下階層,包括農民、手工業者和商人。
首陀羅(Sudra),是指那些失去土地的自由民和被征服的達羅毗荼人。此外,還包括一種不入流的賤民階層(或稱不可接觸者,untouchable)。各個種姓內部又由賈提(Jati,社會地位、經濟狀況等)分許多亞種姓,當前印度社會中的亞種姓共約4000餘種。
種姓制度一般是針對印度教徒,因此還存在一些非種姓人群。印度人認為,婆羅門和剎帝利屬於高種姓,吠舍和首陀羅屬於低種姓,賤民根本就不入流。因政治因素,某些低種姓的人社會地位會有所提高,如屬於吠舍的甘地家族、賤民總統納拉亞南等。
印度種姓制度會受到民族、宗教、地域、經濟狀況及種姓政治運動的影響。例如,某些低等亞種姓人數眾多,勢力龐大,在經濟情況改善後要求更改種姓或改變宗教信仰以便提升地位,後來又因政府對低種姓人群的優惠照顧政策要求回歸低種姓群體。
5. 瑪哈維拉簡介
瑪哈維拉 約公元前599~前527
瑪哈維拉(意思是「偉大的英雄」)這個稱號,耆那教徒通常用來指創立其宗教的主要人物——筏馱摩那。
筏馱摩那於公元前599年出生在印度東北部,與喬達摩·釋加牟尼同生在一個地區,但是比後者早三十多年。事實上他倆的生平的確有驚人的相似之處。筏馱摩那是一個酋長的次子,與喬達摩一樣是在十分奢侈豪華的環境中長大成人的。他30歲時,拋棄了萬貫家產、妻室兒女(他有一個妻子和一個女幾)和舒適的環境,毅然去尋求精神真理和精神成果。
筏馱摩那當上了地位很低、磨難很深的巴濕伐那陀派修道士。他進行12年沉思反省,在所有這個期間忍受著極度的苦行和貧困。他經常禁食,分文皆無,甚至連一個喝水和乞討用的小杯和小碟也丟棄了。」雖然他起初還保留一件外衣,但是過一階段也把它丟掉了,一絲不掛地到處行走。他情願讓昆蟲在他裸露的身上爬行,甚至當它們咬他時也不把它們抹去。即使在巡迴聖人比在西方更普遍的印度,筏馱摩也因其儀表和舉止而常常遭受奚落、污辱和毆打,他毫無反抗地忍受著所有這一切的打擊。
筏馱摩42歲時認為自己終於獲得了精神啟蒙,在余後的三十年中,他一直在宣講自己所獲得的精神洞察力。他於公元前527年去世,當時已有很多弟子。
從某些方面來看,筏馱摩·瑪哈維拉的學說與佛教和印度教的學說非常相似。耆那教徒認為當一個人的肉體死去時,他的靈魂並不一同死去,而是重新賜給某個其它生物(不一定是人)。這種死後靈魂轉生的學說是耆那教的思想基礎之一。耆那教徒也相信羯磨①—— 一種認為一個人的行為在道德上所產生的結果會影響其未來命運的學說。從一個人的靈魂里解除堆積起來的罪過的重負,從而使靈魂得到純潔,是耆那教的一個主要目標。瑪哈維拉教導說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通過解除肉體的快樂來實現,特別是耆那教徒應該實行嚴厲的苦行。值得注意的是把自己餓死卻被認為是值得贊揚的舉動。
耆那教一個很重要的方面就是特別強調不害②即非暴力學說。耆那教徒著重指出不害不僅包括對人而且包括對動物的非暴力行為。他們食素就是這種信念所帶來的一個結果。但是在對不害原則的貫徹執行上,虔誠的耆那教徒遠遠地超出了這一范圍:毫不誇張地說,一位虔誠的耆那教徒不殺死一個蒼蠅,也不在黑暗處吃東西,因為這樣會無意中把一個昆蟲吞下去,造成它的死亡。事實上,一個十分虔誠而富裕的耆那教徒走路時要雇一個人在他前面掃路,這樣他就不會無意中把一個昆蟲或蠕蟲踩死。
根據這樣的信條當然就會推出耆那教徒無論如何也不會去耕田。事實上耆那教徒真的不去務農,就此而論,許多其它從事體力勞動的職業也受到該宗教的禁忌。耆那教十分典型地說明,宗教學說會多麼強烈地影響一個全體社會的整個生活方式。耆那教徒雖然生息在一個以農業為主體的國家裡,但是許多世紀以來他們中的大多數是從事貿易和財務工作。耆那教徒的宗教態度還使他們對勤勞進行獎賞,因此無怪乎耆那教徒是一個興隆的團體,他們當中在印度從事腦力勞動和文藝事業的人按其數目來說佔有很高的比例。
最初耆那教沒有世襲制度。但是由於不斷地與印度教相互影響,耆那教內部也發展了一種世襲制——雖然遠不如印度教那樣偏激。同樣雖然瑪哈維拉從未親自談過神,但是通過與印度教的接觸,還是表現了對神的某種崇拜。由於瑪哈維拉沒有著作,因此耆那教可能就不可避免地從印度教中吸收了某些成份,但是耆那教對印度教產生了巨大的影響。耆那教在道德上反對用動物作祭品,反對吃肉食,這似乎對印度教的習慣也有顯著的影響。而且耆那教的非暴力學說還不斷地影響著印度的思想,甚至直到近代還是如此。例如,甘地就強烈地受到耆那教哲學家世利瑪維·拉伽強德拉(1867—1900)學說的影響,把他看作是自己的一代宗師,即一位精神導師。
耆那教從來都不是一個人數非常眾多的團體,今天在整個印度也只有二百六十萬個教徒。這聽起來並未佔世界人口的很大一部分,但是如果把2500多年間耆那教徒加起來計算,其數目是相當大的。在評價瑪哈維拉的影響時,耆那教對其教徒一生所產生巨大的、連續性的影響,甚至也許會比大多數別的宗教對其教徒的影響還要大。
註:
①羯磨;梵文Karma的音譯,意譯為「業」或「辦事」。佛教名詞。指僧團按照戒律的規定,處理僧侶個人或僧團事物的各種活動。如受戒羯磨、懺悔羯磨等。在律藏里有專門的「比丘羯磨」、「比丘尼羯磨」,並有各種「羯磨」、「羯磨法」,以作為僧團活動的准則。《四分律行事鈔》卷上一:「《明了論疏》翻為業也。所作是業,亦翻為所作。《百論》雲事也。若約義求,翻為辦事,謂施造遂法,必有成濟之功焉。」
②不害:梵文Ahimsā意譯。佛教名詞。有部大善地法之一,法相宗善法之一。謂以慈悲為懷,不害眾生。《大乘廣五蘊論》「雲何不害?謂害對治,以悲為性。謂由悲故,不害群生。是無瞋分,不損惱為業。」
6. 印度瑪瑙的鑒賞
瑪瑙的歷史十分遙遠,它是人類最早利用的寶石材料之一。主要產於火山岩裂隙及空洞中,也產於沉積岩層中,是二氧化硅的膠體凝聚物,與水晶,碧玉等一樣,也是一種石英礦,其化學成份是二氧化硅。在礦物學中,它屬於玉髓類,一般為半透明到不透明,硬度6.5至7度,比重2.55至2.91,折光率1.535至1.539。在地質歷史的各個地層中,無論是火成岩還是沉積岩都能形成瑪瑙。所以,瑪瑙很多,成色差異也很大。
世界上瑪瑙著名產地有:印度、巴西、美國、埃及、澳大利亞、墨西哥等國。墨西哥、美國和納米比亞還產有花邊狀紋帶的瑪瑙,稱為「花邊瑪瑙」。美國黃石公園、懷俄明州及蒙大拿州還產有「風景瑪瑙」。我國瑪瑙產地分布也很廣泛,幾乎各省都有,著名產地有:雲南、黑龍江、遼寧、河北、新疆、寧夏、內蒙古等。
瑪瑙的靈性作用
[編輯本段]
1. 瑪瑙是佛教七寶之一,自古以來一直被當為辟邪物、護身符使用,象徵友善的愛心和希望,有助於消除壓力、疲勞、濁氣等負性能量。
2. 將適量的瑪瑙放置於枕頭下,有助於安穩睡眠,並帶來夜夜好夢。
3. 瑪瑙可以為一些的水晶飾品來消磁充電,如戒指、墜子、耳環、手鏈等,但請用紙或布包住,以免被刮傷。
4. 在西方魔法里,教人將自己的願望寫在一張紙上,折疊包妥,靜心冥想過後,再放入瑪瑙聚寶盆內,至少要放一天一夜,讓能量在其中激盪強化,取出後,將之火化燒掉,藉助火的力量,將你的願望傳入自然界,多能心想事成。
5. 讀書的小朋友多接觸帶水瑪瑙,可以感染水的特性,聰明、靈活、乖巧、學習力強、適應力佳。
6. 戴著帶水瑪瑙,可以強化親和力,能夠靈活應變,八面玲瓏,有助事業成長,財源旺盛。
7. 夫妻房中擺設帶水瑪瑙,有助於夫妻感情和睦,增進閨房之樂。
8. 瑪瑙可改善內分泌,加強血液循環,讓氣色變好,消除性方面的障礙,避免性無能與不孕產生,偏橘色的紅瑪瑙則可對直腸,胃腸都有效用,可活化內臟,預防便秘,幫助排出毒素,對肝病、風濕、神經痛、靜脈曲張等都有舒緩的功用,對於女性,長期佩帶瑪瑙可以是皮膚潤滑,心情開朗,血液循環增強,使嘴唇紅潤,眼珠明亮有神。
7. 印度孟買有什麼旅遊景點
印度門:正對孟買灣,是印度的門面和標志性建築,高四十六米,外形酷似法國的凱旋門,是為紀念喬治五世和皇後瑪麗的訪印之行而建,現如今成為孟買的門面,用於接待重要的賓客,也成為了印度重要旅遊景點之一。
阿旃陀石窟群:坐落在孟買東北部馬哈拉施特拉邦奧蘭加巴德縣阿旃陀村的瓦古爾納河谷懸崖峭壁上,離崖底70多米,整個石窟群長500多米,29個洞窟呈鐮刀形展開在崖壁上,石窟有百年歷史,是辛勞智慧的古印度人民智慧和汗水的結晶。石窟包羅萬象,景色優美,氣勢壯觀,洞壁上刻有精美的壁畫、修道院、壁畫記錄了佛教藝術、歷史和幾個印度的王室生活,壁畫栩栩如生。阿旃陀石窟群集繪畫、雕刻佛教和歷史為一體,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是重要的世界文化遺產。
象島:位於孟買灣的東北部的一座小島上,首先被葡萄牙人發現然後用葡萄牙語為其命名,象島聽其名像是個動物園,其實象島最大的看點是四座雕刻在岩石上的印度教廟宇和七座石窟,諸多石窟中,幾經風雨,保存較好的是一座濕婆神廟,濕婆神廟中有各種濕婆雕刻像,像比較出名的有《濕婆三面像》、《舞蹈的濕婆》和《半女之主》等。
威爾斯王子博物館:是印度最大的博物館之一。館內的藏品都是十分珍貴的各個時期的藝術品和文物等等。其中還有一些名貴的雕刻和大型的藏品。我國的一些歷史文物在這邊也有收藏。另外博物館本身也是一個藝術品,穆斯林建築的風格,裝修大方優雅不失貴氣。
8. 印度人食用的東西是叫瑪咔嗎
馬卡就是一種喊氨基酸的保健品。
9. 這首歌叫什麼名字 好像印度的
維塔斯的 《永恆之吻》俄羅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