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印度推銷LCA光輝戰機要價8500萬美元堪比F35,地球上有人會買嗎
不會有人買,因為LCA光輝戰機的性能低下,同時電子系統與飛機不兼容,而且價格貴,結構設計不穩定,並且是各個國家的裝備拼湊出來的飛機。
B. 俄羅斯為印度打造雙座蘇-35戰機,它的性能怎麼樣
蘇-35除了用三翼面 設計帶來絕佳的氣動力性能外,真正的重點在航電設備,提升自動化、計算機化、人性化、指管通情(C3I)能力等,與同時期西方開發中的新世代戰機的航電設計理念相同。大幅提升航電性能的結果是重量增加,必須有其他改良才能避免機動性、加速性、航程的下降。因此除了以前翼提升操控性外,還裝備更大推力的發動機。
C. 印度米格-29k艦載機和中國的殲-15艦載機哪個更先進
印度米格-29k艦載機和中國的殲-15艦載機都是目前世界上主力艦載戰斗機型號,但是米格29K只能算得上是中型艦載戰斗機,而殲15是典型的重型艦載戰斗機。重型戰斗機相比於輕型戰斗機,在機動性、航程、武器掛載量等方面有著突出的優勢,這是很難被全面逆轉的,即便有些中輕型戰斗機在某些方面更勝一籌。
不難看出殲-15在遠距離空戰中將具備對米格-29K先敵發現,先敵開火的優勢,反艦,對地打擊方面都優於米格-29K戰機。
D. 印度和俄羅斯共同開發T50第四代戰斗機 到時候印度會不會掌握第四代戰斗機技術他會不會對我們形成威脅
印度和俄羅斯開發要分開看:
對印度有利的地方
1. 絕對會幫助印度軍工發展. 從長遠來看,印度依然處於模仿和拿來主義階段,由於某些政治上的原因,這里不多說,浪費時間,這國家有機會接觸各種多樣化的軍事產品。這點對他們的發展確實是有利的。
2. 印度無論從規模,地域,人口(未來勞力),地理位置,甚至和我們的糾紛來看,必然會成為我們未來一個潛在對手。也一定會有威脅。這自古就沒變過。他的各項數據其實比起我們都不會差太多, 甚至在海軍和空軍的數據上是超過我們一大塊的(相信如果您是真的軍迷,這些都應該知道)。
3. 印度投入很多,雖然有各種各樣問題,但是我們也經歷過某些階段。雖然印度總體在進展上要稍微緩慢一些。但是他工業一直也持續進步。並且他的勞力在外來結構比我們合理。這中投入上的敗筆也是發展中要經歷的一個步驟
4. 技術上, 印度有俄國幫忙,會彌補他本身的一些技術瓶頸。印度其實差的是工業工藝, 並不是高端設計人才。他的幾款導彈設計 比如烈火,其實從技術設計來看,比較成功。
---------------------------------------------
劣勢:
1.印度的軍事投入,和我國有很大不同。我國制定長久計劃,制定白皮書定向發展。 印度也想這么做,但是,問題在於印度的派別太多。軍部,文職都是一樣,各種亂七八糟的團體利益很多。這妨礙了他們對遠大目標的制定。
2.工藝和工業的技術不成體系。 他的生產技術不成熟,這相比大家都知道。我們國家的優勢就在這里。 但是我們如果真的比較設計開發能力的話,其實,並不能比印度好太多。 這相信如果有軍工經驗的各位也知道咱研究所咋乾的。領導比搞科研的還急,急著糊弄糊弄。 我們也有很多能力不足。當然,這是按著大國的身份來看的。所以我們之間是矮子里挑高個,不能高枕無憂。
3. 有些報道說,印度已經開始服役4代戰機了。我不知道這說的是哪一個標準的。也沒見他打過仗,但是他敢這么說,我站且猜測他的作戰半徑和攻擊方式來看,一定對他軍隊當然是一個大的發展。這也是一個國家沒有自身開發水平時的最好選擇。 如果光從戰機上來看,確實不錯,但是他不能隱形。但是我們這里要考慮,就考慮大一點假設發生戰爭,這種不能隱形的飛機會如何:
我們09國慶看看到了各種自我研製的裝甲,不知道您注意了沒有,仿蘇的痕跡很多。但是您千萬別只看外形仿蘇。什麼叫蘇式?冷戰時期,美蘇2大科技強國的區別在於什麼? 美國善於空中力量,而蘇聯善於地面火力網防空。我們很多裝甲對於印度這種不會隱形的飛機,其實並不會太懼怕。我們有很多種方式去定他的位。
同時不知道您注意沒有,有一組車子是電子雷達的,這也是訊息戰的立體發展的表現。因此,印度這款飛機,如果打仗時候,一下開過來200架硬碰硬,咱一定也會損失巨大,畢竟人口基數在那裡。但是,不至於成為他壓制我們的手段,僅僅是他一個砝碼。如果戰斗,不會因為這個武器就被動。
另外,由於是鄰國,而這種無法隱形的飛機的速度(和導彈比較)局限了他的價值。 他的價值不應該體現在我們的邊境,而是體現在針對巴基斯坦和印度洋上甚至航母與以及南亞整體的戰略上。當然,也有另外一個可能,也就是這其實是他軍工發展路上的一個小階段。(如果他有更大的目標和雄心的話)。
所以這款飛機,如果從純技術發展上來說,可能是我們的威脅,但是從實際戰略上看,不是主要威脅。
E. 印度空軍的戰斗機
蘇-30MKI戰斗機
2001年4月28日,俄羅斯和印度在伊爾庫茨克簽署了俄向印度轉讓成批生產蘇-30MKI殲擊機許可證的合同,這是兩國迄今為止簽訂的一項金額最大的軍事技術合同,價值33億美元。除了向俄羅斯直接購買32架蘇-30MKI戰斗機外,印度還得到俄方授權,在今後17年內生產140架蘇-30MKI殲擊機。蘇-30MKI成了印度空軍裝備的最新型戰斗機。
蘇-30MKI是俄羅斯蘇霍伊實驗設計局研製的先進全天候空中優勢重型戰斗機,主要任務是國土防空、護航、海上巡邏等。該機採用翼身融合體技術,有很好的氣動性能;全金屬半硬殼式機身,機頭略向下垂,大量採用鋁合金和鈦合金,傳統3梁式機翼;具有機動性和敏捷性好、續航時間長等特點,可以進行超視距作戰。該機裝有著名的AL-31F渦輪風扇可操縱推力矢量發動機,具有高度機動性。最大起飛重量達30噸,最大平飛馬赫數能達到2.35。
蘇-30MKI主要機載設備有N-101相干脈沖多普勒雷達,具有邊跟蹤邊掃描和下視/下射能力,可同時攻擊兩個目標,有很強的抗干擾能力。綜合火控系統將雷達、紅外搜索/跟蹤感測器、激光測距儀與頭盔顯示器協同起來,並顯示在廣角平視顯示器上。戰機雙翼下有12個武器掛點,可以掛載4~6枚R-27中程空空導彈、R-73近距紅外空空導彈等。
「幻影」2000戰斗機
從法國進口的49架「幻影」2000戰斗機是印度空軍的新型主力戰機之一。
「幻影」2000戰斗機是法國達索公司研製的超音速戰斗機,主要任務是截擊和制空,亦可執行對地攻擊任務。「幻影」2000採用與「幻影」III相同的無尾三角翼氣動布局,但應用了電傳操縱、放寬靜穩定度、復合材料等先進技術以及大推力的渦扇發動機和更先進的電子設備,所以作戰能力大幅度提高,屬第3代超音速戰斗機。
「幻影」2000戰斗機裝備有9個外掛架(機身下5個,兩機翼下各兩個),執行截擊任務時可帶兩枚R530中距和兩枚R550近距空對空導彈,用於對地攻擊時可載各種炸彈。另外,印度還和法國簽訂了價值3.78億歐元的合同,以購買10架法國的「幻影」2000H型戰斗機。2000年10月9日,印度空軍參謀長蒂普尼斯稱,空軍計劃使用「幻影」2000型戰斗機來實施核武器的投放。
「美洲虎」攻擊機
印度空軍還裝備有116架英法聯合研製的「美洲虎」攻擊機,主要用於近距空中支援,有多種改型。
從外形上看,「美洲虎」頗有特點———它在機翼上部裝備有導彈掛架,迎面一看,彷彿在肩膀上扛了兩枚導彈。該機最大飛行馬赫數為1.5,最大作戰半徑1300千米,機上裝有兩門30毫米航炮,可外掛各種空對地武器,最大載彈量約 4.5噸。
在1991年的海灣戰爭中,法國空軍的「美洲虎」戰機曾參戰實施對地攻擊,結果被地面火力擊傷多架。
LCA戰斗機
2001年1月4日,由印度自行研製的輕型作戰飛機(LCA)首次試飛成功。印度軍方高度評價這一成功,稱之為「一個歷史性的里程碑,值得印度自豪」。LCA因此成為印度空軍的「未來之星」。
LCA飛機整個研發過程歷時近18年,可謂路途坎坷。據印度媒體稱,LCA整體技術十分先進,號稱是「世界上最輕的多功能戰斗機」。這種輕型超音速戰斗機集速度、機動性、加速性、可靠性於一體,符合現代空戰的嚴格要求,能實施全天候制空、對海、對地攻擊作戰任務。
從公布的照片看,LCA飛機頗似「幻影」2000的濃縮版。在未來,LCA飛機將與蘇-30MKI重型戰斗機構成輕、重搭配。LCA的機載雷達很有特點,它是一部多功能雷達。它具有探測、追蹤、地形迴避和制導武器發射等功能,在計算機系統的處理下,掃描和追蹤可同時進行。多普勒脈沖使其具有俯視射擊效果和地形繪制能力。LCA共有7個裝備外掛點,在武器的配置上力求作到最大的適應性,即可發射各種導彈、炸彈和火箭。根據任務需要,LCA可發射空對空導彈、空對地導彈、空對艦導彈。
米格—21戰斗機
20世紀50年代初期,前蘇聯米高揚設計局研製出米格-21「魚窩」戰斗機,此後曾不斷改進,出口到全世界37個國家。印空軍擁有4種型號125架米格-21戰斗機。
作為一種性能優異的單發輕型超音速戰斗機,米格-21重量輕,機動性好,爬升快,跨音速和超音速操縱性好。從外形上看,米格-21小巧靈活,戰機的最大飛行馬赫數能達到2.1,作戰半徑270千米。武器裝備有:一門23毫米雙管機炮,備彈200發,翼下4個掛架可帶4枚K-13A紅外空對空導彈或「先進環礁」雷達制導空對空導彈,也可帶火箭彈或常規炸彈。載彈量一噸。
也許是由於服役時間太長的緣故,印度空軍的米格-21戰斗機事故率較高。為解決這一問題,印度空軍出資數億美元,從1999年開始與俄羅斯合作,對其進行技術改造,希望米格-21能繼續承擔主力戰斗機的重任。
米格—29戰斗機
作為當今世界優秀的第3代戰斗機之一,米格-29在國際軍火市場上一直頗為暢銷,曾出口10餘個國家。在印度空軍中,米格-29戰斗機也是當仁不讓的「頂樑柱」。
米格-29戰斗機是前蘇聯米高揚設計局研製的雙發高機動性超音速戰斗機,可執行截擊、護航、對地攻擊和偵察等多種任務。俄羅斯出具的技術任務書上說明,米格-29的近距作戰和超視距作戰性能均優於美國的F-16和F/A-18。
米格-29戰斗機採用全後掠下單翼,雙垂尾正常式布局,帶有較寬的機翼前緣邊條,液壓助力機械式操縱系統,全金屬半硬殼式機身,復合材料結構佔全機重量的7%,作戰半徑574千米,最大平飛馬赫數能達到2.3。米格-29戰斗機的特點是強調飛機的高亞音速機動性、加速性和爬升性能,但不具隱形能力,是典型的第3代戰斗機。
米格-29戰斗機裝備有大功率脈沖多普勒雷達,具有下視/下射能力和超視距攻擊,機翼下有8個外掛點,可攜帶先進的中距和近距空空導彈,如R-60紅外空空導彈,也可攜帶R-73A或R-73E紅外空空導彈以及各種炸彈和火箭等。機上裝有「警笛」3全向雷達告警系統,還有獨具特色的頭盔瞄準具(可用於導彈離軸發射)等。
印度「導彈之父」、總統卡拉姆曾多次在公開場合直截了當地指出:「弱小並不令人尊重,因此,印度(在軍事上)必須強大。」隨著經濟實力的增強,印度「以軍強國」的願望越來越強烈,三軍不斷購買先進武器裝備,修改作戰理論。作為未來戰場上的主力,針對宿敵巴基斯坦空軍的「先發制人」戰略,印度空軍認為,國土防空作戰理論已經過時,
並提出一種全新的作戰理論,即「戰略性威懾防空」。
「戰略性威懾防空」就是指印度空軍利用信息技術和空間技術的優勢,在承受住敵對國最初的攻擊後,用現代化技術和高性能的遠程飛機,通過空中加油,延長空中作戰時間,對入侵之敵進行大縱深和遠距離的反擊作戰,以求「後發制人」。
印度空軍認為,巴基斯坦空軍已制定了「先發制人」的空戰理論,謀求將印空軍戰機摧毀於「巢穴」,縮小其空軍兵力的劣勢。因此,印度空軍必須要承受住巴基斯坦空軍的第一波「先發制人」的打擊,然後對巴基斯坦進行毀滅性的反擊,從而獲取戰爭的勝利。在2005年10月份巴基斯坦空軍舉行的歷史上最大規模的「高分2005」演習中,巴基斯坦空軍就重點演練了「先發制人」的打擊戰略。所以,印度空軍官員稱,「戰略性威懾防空」的目的就是要利用強大的災難性的遠程戰略反擊能力給對手以震懾,讓其不敢輕舉妄動,以不戰而屈人之兵。
印度空軍的「戰略性威懾防空」理論指出,印度空軍能否「後發制人」,關鍵是能否在巴空軍「先發制人」的打擊中生存下來。因此,印度空軍必須構築完善的預警系統,盡早發現巴空軍襲擊徵兆,以進行有效防護。印度空軍已經與以色列簽署合同,購買4架「費爾康」預警機,並自行研製3架預警機,使印度空軍在2012年以前的預警機數達到7架,實現全天24小時的偵察監視和指揮作戰,並打造印度空軍的空中指揮中心。另外,為防止巴空軍的攻擊,印度還加緊打造可用於防空的導彈防禦系統,自行研製「天空」防空導彈。
同時,「戰略性威懾防空」還強調,反擊作戰應把戰場引向敵領空,以減少空戰的附帶損傷。為此,印度空軍決定購買空中加油機。據悉,印度已與烏茲別克簽署協議,購買6架伊爾-78空中加油機,並選派飛行員和技術人員赴烏學習伊爾-78空中加油機的駕駛、空中加油及維護與保養技術。印度空軍已裝備4架空中加油機。印度空軍官員稱,經空中加油後,印度蘇-30MKI戰機的續航能力將提高3倍以上,其他飛機也可在空中加油機的幫助下攻擊7000公里范圍內的任何目標。
而且,為增強「戰略性威懾防空」的效應,印度空軍計劃從俄租賃或購買圖-22戰略轟炸機,並在未來15年內,將現有39個戰斗中隊擴編為55個,裝備190架可執行核打擊任務的蘇-30MKI戰斗機。軍事專家稱,一旦印度空軍裝備圖-22戰略轟炸機,印度空軍的戰略反擊能力將會得到大幅提升。
此外,印度空軍的「戰略性威懾防空」理論還認為,取得空間優勢和信息優勢是印度空軍實施「戰略性威懾防空」的重要條件。因此,在該理論的指導下,印度空軍新戰略計劃《空軍2020年遠景規劃》就強調,印度應利用其在信息技術和空間技術領域的核心競爭優勢,加快天基預警、偵察、通信力量建設,奪取制空天權,全面提升空軍的縱深戰略打擊能力。
為此,印度不斷加大太空投入,分別參與俄羅斯和歐洲的全球導航定位系統,研製各式衛星和太空武器。印度空軍計劃,最遲在2007年以前擁有一套以衛星為基礎的軍事偵察和監視系統。
F. 印度米格-29k艦載機和中國的殲-15艦載機哪個更先進
米格29k脫胎於前蘇聯的米格29中型多用途戰斗機,而殲15是根據T-10K也就是蘇33的原型機研製的多用途重型艦載戰斗機。而蘇33又是蘇27家族的成員,可以說印度的米格29k與中國的殲15是同源不同種了。要說起米格29k與殲15孰優孰劣,但從整體性能來看,殲15無疑是更占優勢的一方。
G. 介紹下印度的雷電飛機,聽說比中國的殲10還好
首先我來糾正你一個錯誤.印度沒有雷電戰機,而是巴基斯坦的.在巴國的型號叫JF-17,是巴國的主力空軍.也就是大名遠揚的中國FC-1梟龍戰機出口型.
FC-1和J10都是中國製造的輕型多用途戰斗機.FC-1中國一航集團和巴國共國設計的戰機.J10是國內的自用型.所以當然還是咱們自己的好了.
雷電飛機雖由兩國共同研製,但中方的核心技術提供方.參數如下.新一代的單座,多任務輕型戰斗機。
●適應於21世紀的作戰環境。
●是21世紀即將退役飛機的換代機種。
主要特點
●高性能低成本。
●先進的氣動外型及高機動性。
●大推力、低油耗的渦扇發動機。
●先進航電和武器綜合系統。
●全天候、超視距作戰能力。
●精確武器投放、較強的空對地攻擊能力。
外形尺寸
●全機長度14.0米
●全機高度5.1米
●翼展(含翼尖導彈中心線)9.0米
重量
●起飛重量(2×翼尖導彈) 9100公斤
●最大起飛重量12700公斤
●最大外掛重量3800公斤
性能
●最大馬赫數 ≥1.6
●實用升限16500米
●起飛滑跑距離500米
●著陸滑跑距離700米
●轉場航程3000公里
來源:中航一集團網站.詳情:
千龍網訊 梟龍/FC—1飛機,是中巴雙方共同投資、中國航空工業第一集團公司所屬的成都飛機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成都飛機設計研究所、中國航空技術進出口公司等單位研製,按照市場經濟規律運作,巴基斯坦空軍參與開發的全天候、單發、單座、多用途輕型戰斗機。首飛後,中方正式命名為梟龍/FC-1,巴方命名為:「Thunder/JF-17」。
梟龍飛機具有突出的機動能力,較大的航程、留空時間和作戰半徑,優良的短距起降特性和較強的武器裝載能力,是突出中低空和高亞音速機動作戰能力,有較好的截擊和對地攻擊能力的全天候、單發、單座、新一代輕型戰斗機。該機採用中等展弦比邊條翼正常布局,全機共有7個外掛點,可懸掛多種空空、空地武器,並可外掛3個副油箱,外掛能力大於3600公斤。該機採用了先進的氣動外形和大推力、低油耗的渦扇發動機以及先進的數字式電傳飛控系統、綜合化航空電子和武器系統,具有發射中距彈、實現多目標超視距攻擊的能力,具有多種先進的精確導航、戰場態勢感知、目標探測與識別、作戰攻擊以及電子戰等功能。
由於採用了當代先進的設計和製造技術,梟龍飛機達到第三代戰斗機的綜合作戰效能,能與當今先進戰斗機抗衡,同時具有輕小型、低成本的特點,完全適應現代戰爭要求和軍用飛機的市場需求。
梟龍/FC—1是為適應現代戰爭要求和軍用飛機市場需求,採用大量現代先進技術而全新研製的先進戰斗機。可用於逐步替換目前在役的MIG-21、F-5、MIRAGE-Ⅲ、F-7、A-5和F—6等系列飛機,滿足發展中國家更新中低檔戰斗機的需求、飛機採用了現代設計理念,具有:
先進的氣動布局
飛機採用中等展弦比邊條翼正常式氣動布局,兩側「肋下」進氣道,使飛機在大迎角下能保持良好的進氣性。機頭可容納大口徑雷達天線。機翼、平尾、垂尾前緣後掠角皆為42°,機翼復合彎扭,75°大後掠角邊條延伸至機身尾部,全翼展前緣機動襟翼和後緣襟翼;差動直軸全動平尾,單垂尾,雙腹鰭,機身採用超音速面積律修形、梁式與半硬殼式的混合機體結構。機體結構使用壽命4000飛行小時。先進的氣動布局使飛機具有較好的升力特性、較大的升阻比和良好的大迎角特性。
高性能的發動機系統
裝用一台RD-93推力大、油耗低的高推重比渦輪風扇發動機,發動機全加力推力830O公斤,作戰推力5O4O公斤,有效提高了飛機的爬升率、機動性和續航時間。
優良的短距起降特性、較大的航程和作戰半徑
採用前三點式起落架,整體結構油箱,機內燃油227O公斤。可外掛三個副油箱。
先進的彈射救生系統和良好的座艙視野
微爆索穿蓋彈射救生系統,由艙蓋微爆索破裂系統和「零-零」彈射救生座椅組成。大大地提高了在低空不利姿態下的救生生存率。座艙既能配裝國產最先進的TY5B火箭彈彈射椅,也能配裝英國馬丁·貝克公司的MK-16K彈射椅,為用戶提供了多種選擇。
整體圓弧風檔,水泡式座艙蓋,正前方下視角大於13°,水平視界達330°。為飛行員提供了良好的視野。
先進的飛行控制和航電與武器綜合化系統
採用低成本、先進的縱向全許可權四餘度數字式加兩余度模擬式備份電傳操縱系統、橫向機械操縱加有限許可權兩余度數字式控制增穩系統。使飛機具有較高的性價比、良好的飛行品質和多種自動駕駛功能,適應性好,可擴展性強。
以兩台武器任務管理計算機和MIL-STD-1553B航電匯流排及MIL-STD-1760C武器匯流排為中心的航電與武器綜合化系統具有目標搜索、探測與跟蹤,外掛管理,武器發射和投放計算,導航計算,通信與敵我識別,數據鏈通信,導彈逼近告警,綜合電子戰,任務計劃和參數記錄等功能、現代化的座艙布局。座艙內裝有寬視角平顯和三個彩色多功能液晶顯示器,雙手握桿操縱系統,具有良好的人機界面。座艙照明亮度滿足夜間飛行的要求。
多功能脈沖多普勒火控雷達具有速度搜索、邊跟蹤邊掃描、邊搜索邊測距、單目標跟蹤、多目標跟蹤和空戰格鬥等空-空模式,並具有真波束地圖測繪和擴展、波束銳化、空地測距、面目標探測和跟蹤等空-地模式。
強大的武器配置,精確武器投放對地攻擊能力。
裝有一門23毫米機炮。全機包括翼尖彈在內共有7個外掛點,可懸掛多種空-空、空-地武器,總外掛能力為3600公斤。可根據飛機執行不同任務外掛近距格鬥導彈、超視距中程導彈、反艦導彈、反輻射導彈;250公斤、500公斤、1000公斤常規炸彈和激光制導炸彈;各種口徑火箭彈;電子戰吊艙;激光吊艙和紅外夜視吊艙等。
優越的作戰性能,全天候、超視距作戰能力。
飛機具有突出的中低空、高亞音速機動作戰能力,較好的截擊和對地攻擊以及超視距作戰能力。以空-空作戰為主,兼有較強的空-地作戰能力。擁有較大的航程、留空時間和作戰半徑。能全天候執行制空作戰、防空攔截、戰斗護航、戰場遮斷、近距支援、對海支援和對地精確打擊等任務。也可發展為偵察、干擾、教練等特種飛機。
這里還有圖片http://army.news.tom.com/1019/1021/2004/12/3-63900.html
梟龍/FC—1,也叫超七
1、殲七飛機是第二代戰斗機(如美國F4鬼怪式戰斗機)
超七飛機是接近第三代的戰斗機(如美國F-16戰斗機)
2、殲七和超七飛機都是單發、單座的輕型戰斗機,但是,
——超七飛機突出中低空高亞音速機動作戰能力
殲七飛機是高空高速殲擊機
——超七飛機裝有先進的航電系統,能發射中距攔射彈,實現超視距作戰
殲七飛機只能進行近距格鬥
——超七飛機換裝了大功率的渦扇發動機,加大了作戰半徑
殲七飛機安裝一台渦輪噴氣式發動機,耗油率高航程短
——超七飛機具有七個外掛點,外掛能力提高到3.8噸
殲七飛機只有1~1.5噸的外掛能力
——超七飛機採用了整體圓弧風檔和水泡式座艙蓋,前下視界為14度,加大
了飛行員的視野,便於對地攻擊
超七飛機解決了殲七飛機近視眼、腿短、和載重輕等問題。
3、超七飛機全面提高了綜合作戰能力,仍保持了較低的價格。可與蘇-27等飛機進行高、低檔搭配使用,在第三世界國家有較廣泛的市場。因此,超七飛機是國內、外在役的Q-5、F-6、F-7系列飛機、MIG21、幻影等型飛機的後繼機,是作為發展中國家在二十一世紀初更新中抵擋飛機的新一代輕型戰斗機。
超七飛機的主要參數
機長14米
機高5.1米
翼展9米
正常起飛重量9.1噸
最大起飛重量12.7噸
機內燃油重量3.8噸
最大M數1.6
使用升限16.5公里
正常起飛滑跑距離不大於450米
正常著陸滑跑距離不大於750米
航程3000公里
H. 印度有多少架第三代戰機,分別是哪些
二樓的你答錯問題了
印度空軍總兵力為14萬人,主要裝備有作戰飛機700餘架,編有由戰斗機、直升機和運輸機組成的40個中隊,號稱名列「世界第四位」。日前,印度空軍公布了其新的戰略方案,表示還要新增加15個戰斗機中隊。
其空軍六大主力戰機:
蘇-30MKI戰斗機
2001年4月28日,俄羅斯和印度在伊爾庫茨克簽署了俄向印度轉讓成批生產蘇-30MKI殲擊機許可證的合同,這是兩國迄今為止簽訂的一項金額最大的軍事技術合同,價值33億美元。除了向俄羅斯直接購買32架蘇-30MKI戰斗機外,印度還得到俄方授權,在今後17年內生產140架蘇-30MKI殲擊機。蘇-30MKI成了印度空軍裝備的最新型戰斗機。
蘇-30MKI是俄羅斯蘇霍伊實驗設計局研製的先進全天候空中優勢重型戰斗機,主要任務是國土防空、護航、海上巡邏等。該機採用翼身融合體技術,有很好的氣動性能;全金屬半硬殼式機身,機頭略向下垂,大量採用鋁合金和鈦合金,傳統3梁式機翼;具有機動性和敏捷性好、續航時間長等特點,可以進行超視距作戰。該機裝有著名的AL-31F渦輪風扇可操縱推力矢量發動機,具有高度機動性。最大起飛重量達30噸,最大平飛馬赫數能達到2.35。
蘇-30MKI主要機載設備有N-101相干脈沖多普勒雷達,具有邊跟蹤邊掃描和下視/下射能力,可同時攻擊兩個目標,有很強的抗干擾能力。綜合火控系統將雷達、紅外搜索/跟蹤感測器、激光測距儀與頭盔顯示器協同起來,並顯示在廣角平視顯示器上。戰機雙翼下有12個武器掛點,可以掛載4~6枚R-27中程空空導彈、R-73近距紅外空空導彈等。
「幻影」2000戰斗機
從法國進口的49架「幻影」2000戰斗機是印度空軍的新型主力戰機之一。
「幻影」2000戰斗機是法國達索公司研製的超音速戰斗機,主要任務是截擊和制空,亦可執行對地攻擊任務。「幻影」2000採用與「幻影」III相同的無尾三角翼氣動布局,但應用了電傳操縱、放寬靜穩定度、復合材料等先進技術以及大推力的渦扇發動機和更先進的電子設備,所以作戰能力大幅度提高,屬第3代超音速戰斗機。
「幻影」2000戰斗機裝備有9個外掛架(機身下5個,兩機翼下各兩個),執行截擊任務時可帶兩枚R530中距和兩枚R550近距空對空導彈,用於對地攻擊時可載各種炸彈。另外,印度還和法國簽訂了價值3.78億歐元的合同,以購買10架法國的「幻影」2000H型戰斗機。2000年10月9日,印度空軍參謀長蒂普尼斯稱,空軍計劃使用「幻影」2000型戰斗機來實施核武器的投放。
「美洲虎」戰斗機
印度空軍還裝備有116架英法聯合研製的「美洲虎」攻擊機,主要用於近距空中支援,有多種改型。
從外形上看,「美洲虎」頗有特點———它在機翼上部裝備有導彈掛架,迎面一看,彷彿在肩膀上扛了兩枚導彈。該機最大飛行馬赫數為1.5,最大作戰半徑1300千米,機上裝有兩門30毫米航炮,可外掛各種空對地武器,最大載彈量約 4.5噸。
在1991年的海灣戰爭中,法國空軍的「美洲虎」戰機曾參戰實施對地攻擊,結果被地面火力擊傷多架。
LCA戰斗機
2001年1月4日,由印度自行研製的輕型作戰飛機(LCA)首次試飛成功。印度軍方高度評價這一成功,稱之為「一個歷史性的里程碑,值得印度自豪」。LCA因此成為印度空軍的「未來之星」。
LCA飛機整個研發過程歷時近18年,可謂路途坎坷。據印度媒體稱,LCA整體技術十分先進,號稱是「世界上最輕的多功能戰斗機」。這種輕型超音速戰斗機集速度、機動性、加速性、可靠性於一體,符合現代空戰的嚴格要求,能實施全天候制空、對海、對地攻擊作戰任務。
從公布的照片看,LCA飛機頗似「幻影」2000的濃縮版。在未來,LCA飛機將與蘇-30MKI重型戰斗機構成輕、重搭配。LCA的機載雷達很有特點,它是一部多功能雷達。它具有探測、追蹤、地形迴避和制導武器發射等功能,在計算機系統的處理下,掃描和追蹤可同時進行。多普勒脈沖使其具有俯視射擊效果和地形繪制能力。LCA共有7個裝備外掛點,在武器的配置上力求作到最大的適應性,即可發射各種導彈、炸彈和火箭。根據任務需要,LCA可發射空對空導彈、空對地導彈、空對艦導彈。
米格-21戰斗機
20世紀50年代初期,前蘇聯米高揚設計局研製出米格-21戰斗機,此後曾不斷改進,出口到全世界37個國家。印空軍擁有4種型號125架米格-21戰斗機。
作為一種性能優異的單發輕型超音速戰斗機,米格-21重量輕,機動性好,爬升快,跨音速和超音速操縱性好。從外形上看,米格-21小巧靈活,戰機的最大飛行馬赫數能達到2.1,作戰半徑270千米。武器裝備有:一門23毫米雙管機炮,備彈200發,翼下4個掛架可帶4枚K-13A紅外空對空導彈或「先進環礁」雷達制導空對空導彈,也可帶火箭彈或常規炸彈。載彈量一噸。
也許是由於服役時間太長的緣故,印度空軍的米格-21戰斗機事故率較高。為解決這一問題,印度空軍出資數億美元,從1999年開始與俄羅斯合作,對其進行技術改造,希望米格-21能繼續承擔主力戰斗機的重任。
米格-29戰斗機
作為當今世界優秀的第3代戰斗機之一,米格-29在國際軍火市場上一直頗為暢銷,曾出口10餘個國家。在印度空軍中,米格-29戰斗機也是當仁不讓的「頂樑柱」。
米格-29戰斗機是前蘇聯米高揚設計局研製的雙發高機動性超音速戰斗機,可執行截擊、護航、對地攻擊和偵察等多種任務。俄羅斯出具的技術任務書上說明,米格-29的近距作戰和超視距作戰性能均優於美國的F-16和F/A-18。
米格-29戰斗機採用全後掠下單翼,雙垂尾正常式布局,帶有較寬的機翼前緣邊條,液壓助力機械式操縱系統,全金屬半硬殼式機身,復合材料結構佔全機重量的7%,作戰半徑574千米,最大平飛馬赫數能達到2.3。米格-29戰斗機的特點是強調飛機的高亞音速機動性、加速性和爬升性能,但不具隱形能力,是典型的第3代戰斗機。
米格-29戰斗機裝備有大功率脈沖多普勒雷達,具有下視/下射能力和超視距攻擊,機翼下有8個外掛點,可攜帶先進的中距和近距空空導彈,如R-60紅外空空導彈,也可攜帶R-73A或R-73E紅外空空導彈以及各種炸彈和火箭等。機上裝有「警笛」3全向雷達告警系統,還有獨具特色的頭盔瞄準具(可用於導彈離軸發射)等。
I. 印度有什麼戰機
印度空軍目前裝備的主要戰斗機有:
1、蘇-30MKI(Sukhoi Su-30MKI),大約有250架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