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國玉米進口關稅多少
看是什麼玉米,再確定海關編碼,一般玉米需要配額
計量單位 千克
進口優惠稅率 1%
出口稅率 0%
增值稅率 10%
暫定稅率 /
進口普通稅率 180%
出口退稅稅率 0%
沒有配額關稅是180%配了是1%
❷ 中印兩國的耕地和糧產量各是多少
我國和印度是亞洲比鄰的兩個人口最多的國家,土地資源和糧食市場均為兩國國計民生中最重要的問題。同為發展中國家,面對土地有限和人口增長的雙重壓力,在發展中有許多共同的困難。對兩國有關農業及糧食市場進行相互比較和研究,對發現問題,相互借鑒,會有一定幫助或啟發。
一、耕地和人口
印度位於南亞次大陸,國土面積328.7萬平方公里,人口近10.5億。人口密度為319人/平方公里,相當於我國(134人/平方公里)的2.38倍。但印度國土可利用率遠高於我國,印度耕地約1.2億公頃,占國土面積的45%,而我國耕地僅占國土的13.54%。按國家統計局的數字,我國耕地面積1996年為1.30039億公頃,2001年已降至1.27億公頃,而且其中常用耕地為1.05826億公頃,臨時性耕地為0.21256億公頃。由於兩國均為國土遼闊,人口眾多的國家,土地和耕地資源統計困難,要做到十分精確有相當的難度。所以,模糊一些看,我國國土面積雖然遠大於印度,但可利用的耕地面積,基本與印度相同。那麼由於我國人口多於印度,人均擁有的耕地面積就明顯小於印度。我國人均耕地為0.1公頃,印度為0.15公頃。中印兩國均為農業大國,農村人口眾多。據國家統計局資料,我國鄉村人口為7.6851億,占人口總數的59.47%。中國農村統計年鑒中,我國2003年農村在冊人口為9.3751億,占人口總數的72.55%。在改革開放過程中,大量農村人口進城上學、務工,或開辦鄉鎮企業,脫離了農業生產,這部分人生活狀況已基本城鎮化了。國家統計局的鄉村人口數據,就是考慮到這一基本事實,在鄉村人口數中,減去了長期脫離農業生產的這部分人,因此,鄉村實際人口數遠低於在冊人口。即使如此,我國農村人口也高於印度。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的2002年的數據,印度農村人口為5.5328億,占人口總量的52.7%。按國家統計局的較低數據,我國農村人口比印度多2.1523億。農村人口多於印度,而耕地面積基本持平,可見,我國農業生產所面臨的窘境要甚於印度。
印度穀物種植面積基本穩定,少的年份有0.9億多公頃,多的時候也不過1億多公頃,幾十年來變化不大。而我國近幾十年來穀物種植面積有減少趨勢。可以稍感欣慰的是我國貧困人口遠少於印度,印度貧困人口為3.2億,而我國僅為3000多萬。但據我國專家介紹,我國有很大數量的人口處於貧困邊緣,在農產品生產可以增收時,他們就處於貧困線之上,當市場情況不利於農產品生產增收時,這部分人就可能掉到貧困線之下。加上這部分處於邊緣的人口,我國的數字就高達7000萬人以上。
我國GDP遠高於印度,2003年為1.4082萬億美元,同期印度只有0.558萬億美元,我國是印度的2.5倍。人均GDP我國為1089.9美元,印度為531.6美元,印度只相當於我國的1/2。
二、糧食產量
中印兩國糧食產量十分懸殊,據國家統計局及其引用的聯合國糧農組織的數據,即使是2003年我國糧食產量比較低時也相當於印度的近兩倍。我國為4.307億噸,印度為2.49億噸。當然,我國人口也多於印度,產量多一些是應當的。但不能忽視的是,我國是在耕地面積與印度基本相同的條件下生產了如此高數量的糧食。因此,我們可以認為我國農業的生產技術高於印度,同時要清醒地看到,印度產量低,說明其生產力發展還有巨大潛力;我國產量高,繼續在有限耕地上再提高產量難度就相對較大。
分品種看,2003年我國稻穀產量為1.6066億噸,印度為1.3351億噸。我國小麥產量為0.8648億噸,印度為0.6932億噸。我國玉米產量為1.1583億噸,印度為0.147億噸。我國大豆產量為0.1539億噸,印度為0.068億噸。兩國稻穀和小麥的差距並不大,考慮到中國人口較多,生產量略多一些是正常的。差距比較大的是玉米產量,我國相當於印度的10倍;其次是大豆產量,我國是印度的2.26倍。
按人均佔有的糧食產量,我國高於印度。上世紀80年代後,我國糧食產量人均佔有量上升較快,1980年我國人均佔有糧食產量為326.7公斤,而印度同期只有216.2公斤。1990年我國人均糧食產量升至393.1公斤,比1980年增加了66.4公斤,增幅為20.32%。同期印度也有所增長,人均為235.7公斤,比1980年增加了19.5公斤,增幅為9.02%。2003年我國人均糧食產量為334.3公斤,比90年代有所減少。同期印度為237.7公斤,也略有減少。總體看,我國人均糧食產量比印度多100公斤左右。我國上世紀90年代末的1996-1999年曾連續4年人均糧食產量超過400公斤,而印度從未達到過300公斤。
分析上述數字,中印兩國糧食供應量的巨大差異給人以深刻印象。一般認為,糧食的消費基本是一個常量,有一定剛性,過快增加或過快減少都是不現實的。如果說中印兩國因人的特殊性使消費有一定差距,還可以理解,但差距達100公斤是難以理解的。那麼是否印度人除糧食外還有其他大量的食物供給辦法呢。答案是否定的。除糧食外的主要食物應包括肉類、禽蛋、水產品、水果、牛奶及蔬菜等。根據國家統計局的資料,我國2003年肉類、禽蛋、水產品、水果產量均大大超過印度,只有牛奶產量印度是我國的兩倍多。有資料顯示,印度是養牛大國,2003年印度牛存欄數高達2.261億頭,奶牛佔有相當大比例,所以牛奶產量高,但牛肉產量僅為150萬噸左右。我國牛肉產量達到630.4萬噸。由於我國豬肉產量是世界第一,家禽養殖數量也十分巨大,而豬和家禽所用飼料以糧食為主。所以我國飼養業消耗了大量糧食。而印度以養牛業為主,牛的飼料用糧食較少,所以印度糧食消費量比中國少得多。
三、糧食進出口貿易情況
就2003年的情況看,中國大米出口量為234.4萬噸,同期印度出口了280萬噸。中國出口小麥181.33萬噸,印度出口了500萬噸。中國出口玉米1639萬噸,印度幾乎沒有出口。中國進口大豆2047萬噸,印度沒有進口。中國糧食凈出口為7.73萬噸,而印度凈出口780萬噸。進入2004年中國由於糧食市場價格原因,出口進一步減少,進口進一步擴大,糧食凈進口量達到1930萬噸。而印度盡管大米庫存減少了10%,仍將出口250萬噸;小麥庫存有690萬噸降至550萬噸,仍將保持100萬噸出口量。預計2004年度印度糧食凈出口為350萬噸。
四、幾點結論
1.就農業和糧食生產發展潛力來講,中印兩國各有所長。印度糧食生產的單位面積產量目前較低,提高的潛力很大。由於庫存和財政壓力,印度目前並不急於提高糧食總產水平,而是在保證國內消費的情況下,爭取擴大出口。對此,國家提供一些優惠政策給予鼓勵。印度畜牧業發展受到糧食供給的制約,偏重於消耗糧食少的產業。而我國由於糧食供應充足,繼續發展畜牧業,繼續擴大糧食轉化的規模,仍有很大潛力和市場。
2.印度在相對較低的糧食供給能力和較低的糧食庫存水平下,仍能大規模出口糧食,值得思考和研究。印度對糧食安全的理解和做法均有其獨特性。
3.就貧困人口問題來看,印度雖然多於我國,但我國農村人口比印度多2.16億人,說明我國工業化進程面臨的困難並不比印度小。而且由於我國可利用耕地較少,人均耕地較少,嚴格控制人口增長的國策決不應有絲毫動搖。
4.印度上世紀60年代前還是一個糧食極度短缺的國家,有飢荒之國之稱。經過近半個世紀的努力發展,農業取得較大成功,由糧食短缺變為世界主要糧食出口國之一。對於這樣一個人口大國、農業大國來說,的確是了不起的成就。我國也走過了類似的經歷。我國在改革開放過程中取得的經濟快速發展也是以農業為基礎的。沒有農業的穩定發展,國民經濟整體快速持續發展是不可能的。當然,我國在發展中主要應瞄準世界發達國家有益的經驗,在發展中盡量起點高一些,這是毫無疑問的。但是對印度這樣與我國有許多共同之處、可比之處的國家發展情況加強研究與借鑒,是很有意義的。本文所作研究和比較其實還只是初步的,許多問題有待於進行更深入的探討。(
❸ 中國進口玉米多少錢一噸
中國進口玉米多少錢一噸這個根據進口的不同國家和地區,價格也會有很大的差別,而且跟玉米的品種質量也有聯系。
如果品質特別好的玉米,那麼價格在每噸3600元到5000元左右,但如果品格比較差一點的話,3000以下就可以買到。
❹ 玉米價格多少錢一斤2016,,12--28
現在的國內玉米價格是8角6分,進口到岸價格是6角多一點。
❺ 目前從美國進口一噸優質玉米到中國港口的價格為多少
從美國進口一噸優質玉米到中國港口,可按以下方法計算:進口貨物成本核算參考: 進口貨物總成本應為:下述六項總和。
一、人民幣貨價成本=外匯貨價X當天外匯兌人民幣換率;
二、運費+保險費(根據不同國家、地區運輸方式收取);
三、關稅、增值稅(根據海關及國家稅務稅率規定收取);
四、辦理進口批文及中文標簽等費用(並非所有商品);
五、港口及進口手續費用;
1、港口碼頭費:約RMB200—600元左右;
2、檢驗檢疫費:約RMB150—400元左右(或約為貨值的0.5%-0.3%);
3、報關費: 約RMB300—600元左右;
4、單證錄入費:約RMB90—180元左右;
5、海關驗貨費:約RMB200—450元左右(若不發生則無須交納)。
後市展望:
目前正處於新、陳玉米過渡時期,9月中下旬,華北產區新玉米將由南向北批量上市,再加上,目前仍約有2500萬噸已成交拍賣糧尚未出庫。而玉米工業需求增長緩慢,非洲豬瘟疫情仍在持續蔓延,玉米飼用需求受限,玉米供需無缺口,預計9月底至10月份,隨著新玉米集中上上市,預計玉米價格季節性回調概率較大。
我國玉米產量基本上用於國內的消費。從玉米消費結構上看,仍然以飼料消費為主,飼料消費結構由過去結構單一轉變為產品結構多元化。配合飼料中,禽、豬、水產、反芻料都佔有較大比重。除飼料消費以外,工業用玉米又是一個重要的消費渠道。
以上內容參考:中國海關總署-海關總署公告2019年第63號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玉米期貨
❻ 目前從美國進口一噸優質玉米到中國港口的價格為多少
從美國進口一噸優質玉米到中國港口,可按以下方法計算:進口貨物成本核算參考: 進口貨物總成本應為:下述六項總和。
一、人民幣貨價成本=外匯貨價X當天外匯兌人民幣換率;
二、運費+保險費(根據不同國家、地區運輸方式收取);
三、關稅、增值稅(根據海關及國家稅務稅率規定收取);
四、辦理進口批文及中文標簽等費用(並非所有商品);
五、港口及進口手續費用;
1、港口碼頭費:約RMB200—600元左右;
2、檢驗檢疫費:約RMB150—400元左右(或約為貨值的0.5%-0.3%);
3、報關費: 約RMB300—600元左右;
4、單證錄入費:約RMB90—180元左右;
5、海關驗貨費:約RMB200—450元左右(若不發生則無須交納)。
望採納!
❼ 國際糧價小麥,玉米大約多少錢一噸。
看中華糧網,每天公布糧價。2月7日公布的美國3月紅冬小麥交貨價為每噸1543元,到岸價2245元
玉米1276元每噸,到岸價1936元
❽ 中國進口玉米多少錢一噸
近幾年中國進口的主要是美國玉米,中國進口美國玉米主要分完稅價格和免稅價格,一般每年中國都會有一定的進口配額,例如2011年的進口配額是720萬噸,需要進口的企業可以申請進口額。關於價格方面,涉及到的因素比較多,有CBOT收盤價,運費,匯率,關稅,基差等等,如果你對這方面感興趣的話,可以到中國玉米網上看看,那個網站上有進口成本計算器,只要你輸入相應的數據就可以得出計算值, http://www.yumi.com.cn/index/2011/gongsi/,因為這個數據不是固定的,同時也表現的是一種趨勢,所以具有參考的價值。
❾ 中國進口美國的玉米多少錢一噸
美國玉米。進到中國來。每噸大約是1800~2000塊錢左右。
海關總署公布的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外貿進出口總值31.54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3.4%。從貿易夥伴位次來看,美國降為中國的第三大貿易合作夥伴。中國出口至美國3.73萬億元,下降10.7%;進口8453億元,同比減少17.1%。,中國出口至美國的產品包括機電產品和勞動密集型產品等。而中國從美國進口的產品包括農產品(如大豆、豬肉)、礦產品、纖維素漿(紙漿)、紙張、機電產品、運輸設備、化工產品、光學、鍾表等產品。
拓展資料
1、貿易壁壘(Trade Barriers/Barrier to trade) 又稱貿易障礙。對國外商品勞務交換所設置的人為限制,主要是指一國對外國商品勞務進口所實行的各種限制措施。
2、一般分非關稅壁壘和關稅壁壘兩類。就廣義而言,凡使正常貿易受到阻礙,市場競爭機製作用受到干擾的各種人為措施,均屬貿易壁壘的范疇。如進口稅或起同等作用的其他關稅;商品流通的各種數量限制;在生產者之間、購買者之間或使用者之間實行的各種歧視措施或做法(特別是關於價格或交易條件和運費方面);國家給予的各種補貼或強加的各種特殊負擔;以及為劃分市場范圍或謀取額外利潤而實行的各種限制性做法等等。
3、關稅及貿易總協定所推行的關稅自由化、商品貿易自由化與勞務貿易壁壘,盡管在關稅方面取得較大進展,在其他方面卻收效甚微。某種形式的貿易壁壘削弱了,其他形式的貿易壁壘卻加強了,各種新的貿易壁壘反而層出不窮。
4、隨著WTO等國際間貿易組織成員的不斷增加以及各地區組織的建立,如北美自由貿易區等,對這兩類組織的非成員國關稅壁壘還在起著作用。但值得注意的是,國際上非關稅壁壘的作用正在上升,或有上升的趨勢。一些發達國家利用其自身的技術優勢對來自其它國家產品的認證要求,極大地阻礙了欠發達和發展中國家製成品的出口;而只能出些資源性的初級產品。加劇了南北間的經濟及貿易發展差距。
❿ 今年玉米的價格能在多少左右
一斤2元左右 看具體行情 但應該不會再高了 去年才多錢啊 你不要抱太大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