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度資訊 > 印度糧食為什麼會進口

印度糧食為什麼會進口

發布時間:2022-08-23 21:59:43

1. 為什麼印度的糧食能由大量進口到自給自足

七八十年代印度通過改革經濟高速發展,而且採取重視農業的措施,解決了糧食問題。而且印度本身的自然條件,光熱充足,雨季降水豐富,也是比較利於農業 生產的

2. 印度大量進口糧食的原因

考點: 印度的農業及分布 專題: 分析: 印度主要的氣候類型是熱帶季風氣候,印度主要的糧食作物有水稻和小麥;由於受季風的影響,降水量不穩定,印度易發生水旱災害. 印度大量進口糧食的主要原因是印度屬於熱帶季風氣候,西南季風不穩定,多發展水旱災害,所以印度的糧食生產也不穩定.故選:A. 點評: 本題考查印度的農業與氣候的關系,理解解答即可.

3. 印度以前為什麼大量進口糧食﹖

因為他們不適合種植啊 , 地勢的原因, 常年有災, 所以會大量進糧食,

4. 印度以前為什麼糧食要大量進口,做卷子的時候說是因為風暴潮多。但是現在印度也多風暴潮啊!!

應該最主要的是因為生產水平和進出口政策的不同。 印度農業基本屬於傳統農業,所以對氣候和雨水等自然條件的依賴性很大,抗禦自然災害的能力較差,經常遭受季風的危害而造成水旱災害。據統計, 1951—1983年的32年間,因旱澇災害而造成農業減產的就有13次之多。二是以傳統的生產工具和手工勞動為主,現代投入較少。85%的耕地依靠人畜力耕作,70%的耕地無灌溉設施,靠雨水灌溉。在農業投入物總值中,現代投入僅佔9.66%(1955/56年度),70年代中期上升到61.98%。農業先進技術大都局限於小麥和水稻,而對豆類和油料作物沒有重大影響,造成這些作物產量低下,每年需進口大量食油才能滿足國內需要。這—切反映在印度的農業生產率和農民收入都較低。全國2/3的勞動力從事農業生產,但每個農業勞動力創造的價值為非農業勞動力1/3。例如,1988/89年度,每個農業工人每年的實際收入是420.5盧比,而非農業工人為783.8盧比,高出83.6%。這還表現在印度農作物的單產水平較低。一些作物的單產水平低於東南亞許多國家。例如根據糧農組織的資料,每公頃稻穀和小麥的產量,印度分別為2817公斤和2420公斤,我國則分別是5869公斤和3318公斤。 印度農產品的對外貿易狀況,大體經歷了三個階段。1957年以前,農產品貿易是順差,但規模不大,而且具有「飢餓出口」性質;從1957年起,隨著糧食進口量的不斷增加,農產品進口逐漸大於出口,成了—個農產品的凈進口國;進入70年代以後,特別是1975年實現糧食基本自給以後,農產品進出口逐漸平衡並略有出超。 40餘年來,印度農產品的對外貿易格局發生了—些變化,在60年代中期以前,印度的出口農產品主要是—些傳統產品,如茶葉、咖啡、香料和煙草,1965年這些傳統出口品占農產品出口總值的52.4%。在60年代中期以後,印度政府—方面增加傳統出口產品的技術投入,力圖保持其市場份額不致下降;另—方面利用本國廉價勞動力和多種農業氣候條件的優勢,發展其他農產品以及園藝、畜牧、漁業和蠶業產品,並逐步增加了大米、水果、蔬菜、肉類和海產品的出口量,從而改變了出口農產品的品種結構。 印度政府1994年「關於農產品出口競爭力」的調查表明,具有高度出口競爭力的產品有大米、香料、蔥、荔枝和肉類等,具有中等出口競爭力的產品有小麥、芒果、馬鈴薯、番茄罐頭等,沒有競爭力的產品有玉米、高粱和蘋果等。此外,印度的棉花和煙草在世界市場上也具有比較優勢。目前印度大米出口值佔世界貿易的4.5%。 在70年代中期以前,進口農產品主要是小麥、大米、原棉和食油。1965年進口糧食占進口農產品總值的66%。在70年代中期以後,除個別年份外,基本上沒有凈進口糧食。原棉在1976年以前是大宗進口產品,1965年進口原棉占進口農產品總值的12%,但從1977年開始轉為大量出口,1990年出口原棉占出口農產品總值的15.7%。食用油在70年代中期以前只有少量進口。1965年進口食用油占進口農產品總值2.32%,在70年代中期以後進口量逐年增多,1985年進口食用油占進口農產品總值的43%,1988年佔27.2%。這反映出糧食生產增長,而油料的供求關系趨緊。 40餘年來,農產品進出口的地區結構也發生了變化。在70年代後期以前,印度的農產品出口主要面向發達國家。前蘇聯和東歐國家。例如,1970—1977年期間,在印度農產品出口總額中,發達國家的份額大致保持在50%左右,前蘇聯、東歐佔22.5%。在70年代後期以後,隨著品種結構的變化,逐步增加了對發展中國家的出口。進入80年代,亞太地區市場保持了上升勢頭,印度大米出口到西亞,肉類出口到東亞和中東,魚和海產品出口到日本,水果、蔬菜和香料出口到西亞。在印度農產品出口額中,亞大地區的份額從1990/91年度的30.8%上升到1993年的39%。 從1991年起,印度政府實施了新的經濟計劃,這個計劃的重點是最大限度地增加農產品的出口。到1996年,農產品出口預計增加1倍多,達到50億—60億美元。

5. 糧食產量僅中國一半,為何印度狂出口,中國狂進口

明明產量僅為中國的一半,卻始終加大馬力出口糧食,特別是大米,每年出口大米1000多萬噸,那麼這是為什麼呢?為什麼這么說呢?可耕地面積這么多,怎麼糧食產量上不去,連中國的一半都不到呢?

第六,因為國際市場需求大。中國的小麥、玉米、大米三大基本口糧並不存在短缺問題,然而其他用途的糧食就很大程度需要進口了。算是大豆,中國大豆年消費量近90%需要依賴進口,而大豆又是重要的食用油製作原料,中國進口糧食另一部分是為了滿足人們對高端良品的追求。有需求自然會有市場,就比如說那香噴噴的泰國香米,又如製作高端麵包所需要的高筋小麥,國內產出的主要是低筋品種,需要依賴進口來彌補短缺。

第七,因為國際利益因素。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大國,中國在加入WTO時承諾每年需從國際市場進口糧食消費量5%的糧食,而且國際上日常會有低價亮的公映。

6. 印度人忍飢挨餓,為何還要向我國大量出口大米

一直以來,農業都是我國非常重視的,俗話說「民以食為天」,而我國又是一個人口十分稠密的國家,正因如此,我國對農業是非常重視的。像袁隆平這樣的水稻專家,在我國可謂是家喻戶曉,受到了廣泛的愛戴和贊譽,可見我國對農業的重視程度。

相比之下,我國就顯得理智多了,雖然我國幅員遼闊,但是由於地形復雜,可用的耕地卻不多,目前我國除了大力發展農業之外,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糧食進口國,主要進口大豆和水稻等等,畢竟要做到「手裡有糧,心裡不慌」。

7. 為何印度大量出口糧食,而我國卻大量進口糧食呢

中國幅員遼闊,還是要大量進口糧食,而印度自己都吃不上飯,人均糧食佔有水平只有中國的一半,卻還要大量的出口糧食。印度出口大米一年超過1000萬噸,占整個國際市場大米出口水平的四分之一,為什麼吃得飽飯的中國,還要大量進口糧食,而吃不飽飯的印度卻要大量出口糧食呢?這是有重大原因的。

印度甚至一度人均佔有糧食低於一年192公斤,這個數字已經很危險了,和可能馬上就要跌破到飢荒的狀態了,所以印度政府頒布了禁止糧食出口。結果這樣一個禁令,僅僅實行了兩三年就被廢掉了,因為印度大量地主游說政府,老百姓買不起國家有沒有錢放開收購,印度地主是不能讓自己的糧食荒廢掉的,又不願意降價賣給印度老百姓,所以糧食禁令短短三年就被廢掉,印度糧食出口量又恢復到了世界四分之一的水平。

8. 為什麼印度耕地面積廣闊還要進口糧食

印度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村人口占總人口的72%。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糧食生產國之一,擁有世界十分之一的可耕地,面積約1.6億公頃。中國耕地總面積為1.282億公頃,人均耕地面積為0.101公頃,居世界第四,印度是世界耕地面積排名第一的國家,耕地面積約1.6億公頃,比中國多得多。
至於進口糧食有以下幾個方面原因;

1;印度氣候沒有中國好,熱帶氣候居多,悶熱而且潮濕,而莊稼的生長需要一個穩定而四季分明的環境。
2;還有就是機械化程度不高,與中國落後地區一樣,還在繼承著原始耕作方式-刀耕火種。
3;轉基因糧食運用不普遍,要知道中國的轉基因糧食是世界領先。
4;還有印度人民普遍沒有天朝人民勤勞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謝謝採納

9. 印尼自是就是一個農業大國,為何還要大量進口糧食

需要進口糧食的是我們中國,印度是出售糧食。

許多人感到困惑,作為一個農業大國,其穀物產量逐年增加,為什麼中國仍然需要從國外進口那麼多穀物?中國的耕地面積每年平均減少40萬公頃,城鎮化和工業化不僅使大量農村人口湧入城市,而且還在改變土地用途。盡管國家下達了三項嚴格控制耕地紅線的命令,但開放房屋佔用耕地建房的情況仍然存在。耕地面積在不斷減少,但人口壓力卻在增加。沒有人想成為食品進口國,但真正的潛在危險擺在面前。

閱讀全文

與印度糧食為什麼會進口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印度怎麼沒有試射導彈 瀏覽:680
英國棋子價值多少 瀏覽:295
舒尼替尼多少錢一盒印度 瀏覽:463
義大利傢具用什麼做 瀏覽:780
脫歐後的英國該怎麼辦 瀏覽:210
越南和防城港邊界是在哪裡 瀏覽:541
義大利有哪些有助睡眠的東西 瀏覽:562
如何實現中國經濟穩定增長 瀏覽:674
為什麼不可以進口印度格列衛 瀏覽:296
中國有什麼人 瀏覽:171
伊朗哈梅內伊是什麼民族 瀏覽:778
黑椒汁義大利面怎麼樣做好吃 瀏覽:416
義大利女排為什麼放水 瀏覽:665
eur33碼的褲子中國是多少碼 瀏覽:899
伊朗藏紅花有多少種 瀏覽:955
越南在中國哪裡有物流 瀏覽:714
英國韓文字怎麼寫 瀏覽:254
在印尼回國哪裡查護照狀態 瀏覽:69
中國胡椒哪裡好 瀏覽:336
伊朗板坯什麼價格 瀏覽: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