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印度挨著中國哪個城市
印度挨著中國日喀則市。
日喀則,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西南邊陲,青藏高原西南部,西銜阿里地區、北靠那曲市、東鄰拉薩市與山南市,外與尼泊爾、不丹、印度等國接壤;南北地勢較高,其間為藏南高原和雅魯藏布江流域。面積18.2萬平方公里。轄1個市轄區和17個縣。
2019年12月9日,經自治區人民政府研究,批准日喀則市謝通門縣、江孜縣、薩迦縣、薩嘎縣、拉孜縣、南木林縣退出貧困縣(區)。
土地資源
日喀則土地面積為1760萬公頃,耕地面積7.95萬公頃,常年播種面積7.5萬公頃左右,主要集中在雅魯藏布江、年楚河、朋曲河沿岸的河谷地帶。尚待開墾的荒地有3.3萬公頃。草場除湖泊沿岸水草茂盛的地帶外,大多為高山草甸型牧場。
草場總面積1275.81萬公頃,可利用面積1093.16萬公頃,草場較為零星,多為高山草甸型牧場,宜林宜草草甸有1261.18萬公頃。
⑵ 與印度相鄰的西藏秘境,有著怎樣迷人的景色
億萬年的地殼運動催生了高山,而積雪則賦予了高山耀眼的光彩。作為中國西南部的一座山脈,卓木拉里雪山在一片開放的自然環境中展現出非凡的風格。看著山頂上的白雪,人們似乎能夠體驗到魔力和呼喚。
旅行不僅是在移動,也不只是在群山和水域中旅行。有些人出發去欣賞美麗的風景,有些人踏上了痴迷的旅程,更多的人從旅途中獲得了精神上的收獲。在卓穆拉里雪山腳下,這種收獲變得更加純凈和震驚。
⑶ 白朗縣的介紹
白朗縣,位於西藏自治區南部,隸屬於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市。地理位置位於北緯28°17′-29°18′和東經88°53′-89°25′。總面積2489平方千米。2013年,白朗縣總人口4萬人。白朗縣城北距日喀則市49公里,南距江孜45公里,日江公路橫穿縣城。白朗縣北距日喀則市49公里,轄11個鄉(鎮)、114個行政村,平均海拔4200米,縣城駐地海拔3890米。12013年,白朗縣生產總值達3.56億元,一、二、三產比例為40.8:1.4:7.8,人均GDP為8129.36元,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34億元。
⑷ 西藏這三個特殊的縣,雖地處高海拔,但它的美完全沒受到一點影響
去過西藏的人幾乎都會感嘆風景的優美,加上心靈上受到的震撼,是那些沒去過西藏的小夥伴無法體會到的。西藏自治區位於青藏高原西南部,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素有「世界屋脊」之稱。由於西藏的地形、地貌和大氣環流的影響,西藏有著獨特而復雜的氣候。然而正是在這樣的西藏,卻有這樣三個特殊的存在,他們深藏在藏東南和喜馬拉雅山南坡高山峽谷地區,受印度洋暖流的強烈影響,形成雨水豐富、植被豐富的環境,便有了一個個「藏地江南」說法。
墨脫
在大多數人眼中,西藏給人的印象是高寒、乾旱、廣袤、蒼涼,但位於西藏東南部的林芝地區絕對是個例外。林芝平均海拔3100米左右,是西藏海拔最低的地方,最低處墨脫縣巴昔卡村的海拔僅220米左右,成為最特別的存在。墨脫縣域內地勢北高南低,海拔在200~7700米左右,同時具有熱帶、亞熱帶、高山溫帶、高山寒帶等立體氣候。
墨脫到處鬱郁蔥蔥,莽莽林海,高山湖泊,飛流急湍,一直被譽為隱秘的蓮花聖地,因為它四面環山,形狀恰似一朵蓮花。這里不光有中國最美十大峽谷—雅魯藏布大峽谷,也是世界最深、最長、海拔最高的大峽谷,峽谷內有著極為豐富的動植物資源,堪稱世界之最。由於高峰和峽谷咫尺為鄰,幾千米的強烈地形反差,構成了堪稱世界第一的壯麗景觀。還有中國最美十大名山之首—南迦巴瓦,海拔7780米左右,峰體終年積雪,雲霧繚繞,每年10月至次年4月是觀景的最佳時機。還有中國最美六大瀑布之首—藏布巴東瀑布群,嘎隆拉雪山海拔達4200米左右,山頂處常年被冰雪覆蓋,因此也形成了獨特的冰川景觀,遠看銀裝素裹,近看晶瑩剔透,展現出一種渾然天成、冰清玉潔的獨特風貌。雪山之上的嘎隆拉天池由三個獨立的湖組成,中間的湖還有兩個小島,猶如鑲嵌在這冰雪世界中的明珠一般,神秘而高雅。還有舉世罕見的—藤網橋早在清代,康藏邊地史學家劉贊廷就在《西南野人山歸流記》中記載:「白瑪崗界,其地氣候溫和,森林彌漫數千里,花木遍山,藤蘿為橋,誠為化外之桃園。」藤網橋,由懸索、溜索發展而來,呈管狀懸空於雅魯藏布江上空,是貫通墨脫縣南北的重要紐帶。人行走其上時,橋左右大幅度晃動,頗為刺激。這里就是墨脫,號稱是西藏最後一個通公路的縣城,極高的森林覆蓋率與復雜的地質環境,還有惡劣的氣候,使其成為了中國「最後的秘境」。
亞東
整個亞東溝是夾在兩座山的山谷里,溝裡面有一條水流相當湍急的河,河兩岸的風景有點象四川沿路風景的味道。在秋季里的景緻頗有幾分九寨溝的風韻。「不到亞東溝,不知高原美」,久居西藏的人都這么說,「到了亞東溝,方知亞東美」。
站在高處放眼欣賞亞東城,猶如一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在巍峨壯麗的喜馬拉雅群山之中。悠悠流淌的年楚河灌溉了良田萬傾,成就了日喀則這個「西藏糧倉」,特別是到了夏秋季節,一望無垠的青稞與油菜花,讓人不禁難以想像這里便是世界之巔的西藏。只是知道的人並不多,這片土地的富饒和肥沃是因為有著亞東溝的存在。印度洋的暖濕氣流從亞東溝進入藏南,並一直延伸到江孜縣境,暖濕氣流加上年楚河一帶高山上的冰川融水灌溉,將這一帶的河谷變成了豐饒的「米糧倉」。
錯那
錯那縣是西藏自治區的邊境縣之一,也是門巴族的聚居地。這里群山環繞,綠樹掩映,平均海拔只有2300多米,是雪域高原的「天然氧吧」。境內的布勒溝為高原罕見的亞熱帶濕潤氣候區,氣候溫暖、雨量充沛,終年雲霧繚繞,氣候宜人,風景特色鮮明。勒布溝地勢低,森林覆蓋率達75%,空氣含氧量高,負氧離子濃度達2000-3000個/立方厘米,是西藏地區名副其實的「天然富氧倉」。勒布溝處於原生態的自然環境,無污染源,空氣清潔、透明度高,空氣質量常年保持優質水平。
踏入勒布溝必須穿過漫無邊際的皚皚雪山,走過狹窄危險的盤山路,歷經艱險,方能一睹芳容。在短短幾十公里的路途中,從高寒的世界屋脊,陡降到亞熱帶的濕潤地區,從荒涼走向鬱郁蔥蔥,從高原走進原始森林,讓你領略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獨特風景。進入勒布溝,極目遠望,天空白雲繚繞,翩遷起舞,山頂白雪皚皚,銀光閃爍,懸崖峭壁林立其中。一條條銀白色的瀑布從天而降,流花濺玉讓人感受到了大自然極深處的靈動。若是你在五、六月份來到勒布溝,你會看到杜鵑花的海洋。
⑸ 抗英歷史見證地!西藏的英雄城,石頭山上建有一座千年古堡
又一次來到了西藏,這是2020年第三次進藏了,依舊去了日喀則地區。
其實冬天的西藏並沒有你想像中的那樣寒冷,因為海拔高,陽光燦爛,白天穿一件衛衣就夠了,很適合旅行的溫度。
在西藏拉薩去日喀則的路上,有一個縣城叫做江孜。每次路過都會看幾眼那個形似布達拉宮的城堡,建在一座山上。這次,終於有時間近距離的欣賞它。
江孜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喜馬拉雅山和岡底斯山之間的一條通道,也是南亞通往西藏的必經之地。
江孜是後藏日喀則地區的富庶之地,被稱為的「西藏糧倉」。也是全國農業百強縣之一,是康馬、亞東、崗巴等邊境縣的主要糧食供給基地。它的富饒,離不開年楚河的滋養。
這是一個有著一千多年 歷史 的古老城市,中國 歷史 文化名城。土地肥沃,人傑地靈。千百年來,勤勞勇敢的江孜人民在這里留下了許多藝術瑰寶。
來到江孜,不能錯過的,是江孜抗英遺址,也叫江孜宗山古堡,這是1904年西藏人民英勇抗擊入侵英軍的地方。
歷時兩個多月的江孜保衛戰,是西藏近代史上抗擊外國侵略者規模最大、最為慘烈悲壯的戰斗。
廣場上,江孜宗山英雄紀念碑靜靜的佇立,向人們講述著那個悲壯的故事。所以江孜,也被稱為「英雄城」。
紀念碑廣場上,一個藏族老爺爺坐在那曬太陽,戴著一頂皮帽子,很有范,跑上去求了個合影。
感嘆著如今人們的生活來之不易,是用多少人的生命換來的。
1904年,江孜人民在宗山上築起炮台,用土炮、土槍、「古朵」、刀劍、梭標和弓箭與入侵的英軍展開了英勇的血戰,因武器懸殊太大,最後全軍覆沒。
原來游覽宗山古堡是需要50元門票,但是「冬遊西藏」政策,免票進入,感覺又賺到了,基本沒有別的遊客,包場的奢侈感。
沿著台階一路往上,可以俯瞰江孜縣城。
站在那裡,耳邊彷彿響起當時江孜軍民不惜一切保衛家園、與敵人廝殺的聲音。八個月的戰爭,在當時是多麼的難熬啊!
再往上,有一個舊江孜宗政府。「宗」,在過去的西藏是行政單位,相當於縣。
驚喜的是,裡面發現一個江孜 歷史 文化陳列館。在這里,你可以了解江孜的過去和現在。
江孜地處西藏南部,日喀則市東部、年楚河上游,原稱「傑卡爾孜」,意為「至高無上的王宮」。
曾是西藏 歷史 上的第三大城市,據說如今是西藏唯一一個有計程車的縣城。
一幕幕 歷史 被揭開,形象地展示了當時戰爭的壯烈場景。
現在江孜抗英遺址,尚有保存較完整的「抗稅廳」、「舊政府議事廳」、「抗英炮台遺址」等,是你了解江孜的絕佳地。
再往上,有一個法王殿,建於公元1390年,已經有600多年的 歷史 ,這是著名的白居寺的前身。
法王殿裡面有很多精美的壁畫,在壁畫牆體上,還有1904年英軍進攻江孜宗山時的彈痕。
在江孜宗山古堡,還有大地牢、小地牢,刑場等,那黝黑的地牢,讓人不寒而慄,曾經是關押犯人的地方,就不拍給你們看了。
繼續往上,視線越來越寬廣。
有一些雕塑,生動的展示著當地軍民,當時是如何用石塊對抗英軍的槍炮,真心不易啊!
雖然4000多米的海拔,爬山有些氣喘吁吁,但這里真的非常值得來。最後,到達烈士們跳崖的地方,有一個小小的黑色紀念碑佇立。一聲嘆息。
在這里,可以看到後山的白居寺,紅色的圍牆十分搶眼。
當地的朋友說江孜的藏紅花和蜂蜜特別好,午餐後,和朋友去了江孜的帕拉庄園藏紅花培育基地。
在這里,我第一次看到了藏紅花的乾花,很美的顏色。每一朵花只取三根花絲,都是人工採摘,增加了當地很多藏族同胞的就業率。
那天還給粉絲們直播了一次,跟我一起看看江孜的這些特產,是怎樣培育種植的。
帕拉庄園藏紅花培育基地的負責人鄭安平先生,熱情的向我們介紹了為什麼要在西藏種植藏紅花。這里種植了200畝藏紅花,每年產量20至30公斤。
這是藏紅花的包裝,非常的氣派精緻。
雪域藏蜜銷量也不錯。鄭安平先生介紹說,都是全自動生產線,無任何添加,唯一的程序就是過濾雜質。
珠峰電商,農旅融合,這些好產品都會在網路上銷售。真心希望雪域高原這些綠色 健康 的農產品,能被更多人知道。
西藏糧倉江孜縣,這里除了宗山古堡,還有白居寺,帕拉庄園等,等你慢慢去發現。
歷時10年才竣工的白居寺,是一座塔寺結合的典型的藏傳佛教寺院建築,也非常值得一去。
白居寺裡面的白居塔,是迄今西藏境內保存完好,最為雄偉華美的建築珍品。
而帕拉庄園,是西藏大貴族帕拉家族的主庄園,也是西藏唯一保存完整的舊西藏三大領主貴族庄園。
這個庄園的故事很長,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詳細去了解。
驚喜的看到,在帕拉庄園附近,有一個江孜縣農村電子商務服務站。
這是個很懷舊的小賣部,由原來的萬村千鄉項目升級改造成農村電商服務站,可以購買一些旅途補給品,以及江孜的一些特產。感嘆著現在的西藏,也在與時俱進啊!
交通四通八達的江孜,如果時間充裕,可以停留一天的時間。但是江孜宗山古堡,是最不能錯過的地方,那段 歷史 不該被遺忘!
旅行小貼士:
旅遊 路線:拉薩-羊卓雍錯-卡若拉冰川-江孜宗山古堡-白居寺-帕拉庄園-日喀則
江孜宗山古堡、白居寺冬季免門票
住宿:日喀則白玉蘭酒店
推薦土特產:江孜藏紅花、江孜蜂蜜、江孜青稞餅干
推薦購買地點:江孜縣電商公共服務中心
⑹ 電影《紅河谷》拍攝地的詳細地址,石獅子的地方
電影《紅河谷》拍攝地的詳細地址,石獅子的地方在西藏日喀則江孜縣。
馮小寧導演的電影《紅河谷》曾經演繹了一段漢藏兒女生死相依的愛情故事和並肩抗戰的英雄傳奇。這部影片所講述的故事就發生在當年的江孜古城中。至今,宗山古堡前的英雄紀念碑上還在訴說著這段可歌可泣的歷史。
炮火的硝煙已然遠去,宗山古堡得到修復,現代化的生活方式在給江孜人帶來諸多便利的同時,也給傳統文化帶來了新的挑戰。
江孜有一種地毯長2米寬1米,被稱為「卡墊」。因為江孜卡墊素以色澤鮮艷、毯面柔軟和風格濃烈著稱,江孜鎮也以「家家有織機,處處聞織聲」而聞名,所以這里自古也被人們稱為「卡墊之鄉」。
(6)西藏江孜距印度最近的縣域叫什麼縣擴展閱讀:
江孜地處西藏中南部,地處西藏去往印度、不丹的必經之地,往南即是邊境小城亞東,自古以來為西藏第一重鎮。江孜」藏語意為「勝利頂峰,法王府頂」,在這里,最為著名的三個歷史文化遺跡分別是宗山古堡,白居寺與帕拉庄園。
江孜古堡也叫江孜宗山古堡、江孜宗山、宗山古堡、江孜宗山抗英遺址、宗山抗英遺址等,位於西藏日喀則江孜縣城宗山頂上,海拔4022米~4140米,距離江孜白居寺不遠。
現今是一處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國防教育示範基地,宗山腳下就是江孜城中心的抗英紀念廣場,每年的旅遊旺季,所有的路人都在此處拍照留念之後往西去往日喀則。
⑺ 玉堆鄉和哪個國家交界
玉堆鄉與尼泊爾接壤。尼泊爾為南亞內陸山國,位於喜馬拉雅山南麓,北鄰中國,其餘三面與印度接壤。
江孜縣,隸屬於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市,地處西藏南部, 日喀則市東部、年楚河上游。全縣總面積3771平方公里;轄1個鎮18個鄉,151個村,3個居民委員會;總人口為6.7萬(2006年);境內居民以藏族為主,佔98%,其他民族有漢族、回族等。
江孜,藏語意為「勝利頂峰;法王府頂」。清代為江孜宗,屬前藏噶廈地方政府管轄。1952年,正式成立中共西藏工委江孜分工委。1964年,歸屬日喀則地區。2014年,日喀則撤地設市,江孜縣歸日喀則市管轄。
江孜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也是一個新興的旅遊城鎮。著名景點有:江孜宗山抗英遺址、白居寺等。
2018年5月21日,江孜縣入選全國農村創業創新典型縣。2021年4月,入選由《小康》雜志社聯合多個國家權威部門和專業機構開展的「2021中國最美鄉村百佳縣市」榜單。[1]5月,入選「2021中國最具詩意百佳縣市」榜單。
江孜,藏語意為「勝利頂峰;法王府頂」。
因年楚河流經這里,歷史上人們稱江孜地區為「年」。
清代為江孜宗,屬前藏噶廈地方政府管轄。
1904年,英帝國主義侵略西藏,江孜人民不畏強暴,浴血衛國,譜寫了一曲英勇悲壯的愛國主義贊歌。江孜從此以「英雄城」聞名中外。
1951年,中國人民解放軍第18軍52師154團進駐江孜。
1952年,江孜正式成立中共西藏工委江孜分工委。
1964年,江孜地區撤消,領導機構與日喀則合並,江孜縣歸屬日喀則地區。[3]
2014年6月26日,日喀則撤地設市,江孜縣歸日喀則市管轄。
江孜縣地處西藏南部,日喀則市東部、年楚河上游,處於東經89.6北緯28.92之間。總面積3771平方公里。
江孜縣地勢南北高,中西部低,平均海拔4000米左右。年楚河兩岸為峽谷地帶,最高海拔為7191米。
氣候
江孜縣屬高原溫帶半乾旱季風氣候區。江孜縣干濕季分明,夏季雨水充沛集中,溫暖濕潤,冬季乾冷,日照充足,太陽輻射強烈,日溫差大而年溫差小,無霜期短。年日照時數3189.8小時,年無霜期110天左右,年降水量291.1毫米。自然災害主要有乾旱、山洪、風、霜、冰雹等。[3]
水文
江孜縣境內有年楚河經過,年楚河由日喀則市康馬涅如藏布江和江孜龍馬河匯聚而成,流經康馬等4縣(市)後匯入雅魯藏布江。
自然資源
截至2008年,江孜縣已探明礦產資源主要礦種有:金、硫磺、水晶、瓷土、碳岩、粘土、高齡土、礦泉水、沙金岩、銻礦等礦產分布。[3][4][4]
生物資源有野生動植物有氂牛、青羊、黃羊、雪雞、獐子、紅景天、貝母等生物分布。[3]
風能資源年平均風功率密度僅為12.6W平方米。
土地資源有耕地面積13.4萬畝,草場面積386萬畝。另外水能、太陽能資源極為豐富。[5]
人口民族
截至2006年,江孜縣總人口為6.7萬,境內居民以藏族為主,佔98%,其他民族有漢族、回族等。
⑻ 中國最美縣城
整理了中國最美的十大縣城,一起來看看吧!
一、桐廬縣
在中國最美的十大縣城中桐廬縣地處浙江省,該縣城的美想必不少朋友已經有去體驗過,縣城內不僅自然風光好,有壯觀的瀑布,奇特的地貌,而且還有著很多不錯的人文景觀。
二、婺源縣
婺源縣位於江西省,是當地聞名於全國的旅遊縣城,此縣城的美還上過不少的雜志,尤其是在油菜花盛開的季節,整個縣城就像是人間仙境,隨手一拍都是無可挑剔的壁紙。
三、荔波縣
荔波縣位於貴州省,該縣城的美是一種很難得的原始美,就像是地球上的一塊凈土,身處其中能感受到絕美的自然風光,也能體會到那超凡脫俗的世外桃源之感。
四、江孜縣
江孜縣地處我國西部的西藏,在整個西部地球該縣城的知名度極高,加上悠久的歷史,便成為了我國代表性的歷史文化名城,在此縣能體會到完全不一樣的風景,值得去。
五、布爾津縣
位於新疆的布爾津縣每年都有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慕名前去,地理位置優越,境內有不少瑞士風光,尤其是那久負盛名的高山湖泊和河流,簡直就是巧奪天工,美到讓人想哭。
六、稻城縣
在中國最美的十大縣城中稻城縣位於四川省,雖然它出名沒有當地九寨溝縣久,但憑借一部影視作品聞名後,常年遊客是絡繹不絕,四季四景讓人懷戀。
七、旬陽縣
旬陽縣以獨特的地形而聞名,境內森林覆蓋率很高,空氣環境極好,身處其中能讓那個人徹底的遠離城市的喧囂,身心得到徹底的放鬆。
八、鳳凰縣
鳳凰縣是作家沈從文筆下最美的縣城,所以吸引了不少人前去一探究竟,縣城內的美也確實是無與倫比的,古建築,淳樸的民風,無一處不給人美的感覺。
九、陽朔縣
陽朔縣的山水景觀毫不誇張的說是聞名於全球的,加上常年溫和的氣候,不論哪一個季節去感受它的美都不會覺得不適,如今該縣還成為了我國的旅遊名縣之一。
十、敦煌市
在中國最美的十大縣城中敦煌市是酒泉市代管的一個縣級市,曾經是絲綢之路的必經地,所以歷史人文景觀不少,其中不少被被劃入到了世界文化遺產之中,想感受西部的美去敦煌市一定沒錯。
⑼ 日喀則地區有哪幾個縣
截至2016年,日喀則市下轄1個市轄區(桑珠孜區)、17個縣(江孜縣、白朗縣、拉孜縣、薩迦縣、崗巴縣、定結縣、定日縣、聶拉木縣、康馬縣、亞東縣、仁布縣、南木林縣、謝通門縣、吉隆縣、昂仁縣、薩嘎縣、仲巴縣)。市政府駐地桑珠孜區。
日喀則,西藏自治區下轄地級市,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西南邊陲,青藏高原西南部,西銜阿里地區、北靠那曲市、東鄰拉薩市與山南市,外與尼泊爾、不丹、印度等國接壤;南北地勢較高,其間為藏南高原和雅魯藏布江流域。
面積18.2萬平方公里。轄1個市轄區和17個縣。日喀則的藏文意思是「土質最好的庄園」。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日喀則市常住人口為798153人。
日喀則市境內定日縣有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瑪峰。桑珠孜宗堡和江孜古堡都是曾經的政教中心。有扎什倫布寺、白居寺、薩迦寺等一批著名寺廟。有亞東口岸、樟木口岸和吉隆口岸。日喀則喜馬南麓六大名溝被稱為西藏小江南或西藏江南:亞東溝,陳塘溝,嘎瑪溝,絨轄溝,樟木溝,吉隆溝。
歷史地理
日喀則史稱「藏」。13世紀中葉,西藏地方正式納入中央政府行政管轄,將日喀則分為6個萬戶。20世紀初,西藏噶廈政府把日喀則提升為「基宗」。
和平解放後,1951年,分別成立日喀則、江孜臨時工委;1960年,分別成立日喀則、江孜專員公署;1964年,合並為日喀則專員公署;1978年,改稱日喀則地區行政公署;2014年6月26日,國務院正式批准日喀則撤地設市,設立地級日喀則市。
日喀則市位於西藏西南部,東西長約800公里,南北寬約220公里,東鄰拉薩市與山南市,西銜阿里地區,南與尼泊爾、不丹、印度三國接壤,北靠那曲市,面積18. 2萬平方公里,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
境內有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瑪峰,世界最高的「懸湖」—長芝冰川湖,有扎什倫布寺、江孜抗英遺址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0處12個點,自治區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67處69個點。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日喀則
以上內容參考:日喀則市人民政府-日喀則概況
⑽ 求西藏亞東縣的歷史資料!!!
亞東縣位於喜馬拉雅山脈中段南麓,東與不丹接壤,西與錫金相鄰,邊境線長290公里,整個亞東縣地面呈北寬南窄,北高南低的崎形階梯地貌,全縣平均海拔3500米,土地總面積4276平方公里,縣轄5鄉2鎮,25個行政村(居),67個自然村。2003年全縣總人口11687人,有藏族、漢族、加族、夏爾巴人,其中藏族佔98%,年內流動人口佔5000餘人次。另外,境內不家部分不丹、尼泊爾、錫金等國僑民居住,亞不縣距日喀則市390公里,距自治區首府拉薩580公里。從總體上來看,亞東縣境內山清水秀,氣候溫和,水源充沛,物產豐富,素有「西藏小江南」之美譽。
亞東(卓木)藏語意為「旋谷、急流的深谷」歷史上曾隸屬於帕里宗,而亞東只是卓木山谷里的一個小村。1904年英軍侵入拉薩後,脅迫西藏地方政府簽訂了《拉薩條約》開亞東等地為商埠1960年6月亞東縣人民政府成立,隸屬於江孜地區。1964年5月江孜地區和日喀則地區合並,亞東劃歸日喀則地區至今。下司馬鎮是亞東縣政府的所在地,今日的亞東是我國與不丹、錫金、印度進行貿易往來和文化交流的道,也是西藏南部的重要邊境縣,在軍事上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在亞東縣境內不僅蘊藏有豐富的自然旅遊資源,而且有博大精深的人文旅遊資源,主要有「一泉兩寺、一湖一山、一草一木」即康布溫泉,東嘎寺、嘎居寺、多慶湖、卓木拉日雪山、帕里草原、下亞東原始森林、亞東溝自然風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