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宗主國指什麼國家殖民地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區
宗主權是指國家對其屬國的內政及外交擁有若干項的權力,對屬國享有宗主權的國家即是宗主國,宗主國通常在一定程度上擁有屬國的外交權,但屬國仍保有獨立的自治權力。較有權的一方為宗主。英文里的宗主權「Suzerainty」原是用來形容奧斯曼帝國及其周圍屬地的關系。與主權不同的是,宗主關系裡的附庸通常有一定程度的自治權,也可指封建君主對進貢諸侯的關系。
今天的殖民地主要是一些大西洋島國,其中法國的遺留殖民地最多
現存的殖民地和海外領地
英國
內部自治的海外領地:安圭拉、百慕大、開曼群島
無自治權的海外領地:英屬印度洋領地、英屬維爾京群島、直布羅陀、蒙 特 塞拉特、皮特凱恩群島、聖赫勒拿、特克斯和凱科斯群島
殖民地:福克蘭群島、南喬治亞島和南桑威奇群島
海外領地:塞普勒斯英屬基地區
已歸還的殖民地:香港
法國
海外省:馬提尼克、瓜德羅普、法屬蓋亞那、留尼汪
海外地方行政區:聖皮埃爾和密克隆群島、瓦利斯和富圖納群島
海外行政實體:馬約特
海外國土:法屬波利尼西亞
特殊地位的地方實體:新喀里多尼亞
海外領地:法屬南方和南極領地
荷蘭
內部自治領地:阿魯巴、荷屬安的列斯
已歸還的殖民地:台灣
丹麥
自治地區:法羅群島
內部自治地區:格陵蘭
挪威
南極領地:布韋島
西班牙
海外省:加那利群島
海外領土:休達、梅利利亞
葡萄牙
海外省:馬德拉群島、亞速爾群島
已歸還的殖民地:澳門
美國
自由聯邦:波多黎各、北馬里亞納群島
無建制自治領地:關島
殖民:美屬薩摩亞、美屬維爾京群島
澳大利亞
海外領地:聖誕島、諾福克島、麥誇里島、赫德島、科科斯群島
紐西蘭
完全的內部自治領地:庫克群島
內部自治領地:紐埃島、托克勞群島
聯合國非殖民化委員會公布的「非自治領土」名單
非洲
西撒哈拉
歐洲
直布羅陀(英)
大西洋地區
安圭拉(英)
百慕大
英屬維爾京群島
福克蘭群島(包括南喬治亞島)(英)
開曼群島(英)
特克斯和凱科斯群島(英)
蒙特塞拉特(英)
聖赫勒拿(包括戈夫島、特里斯坦-達庫尼亞島、阿森松島)(英)
太平洋地區
美屬薩摩亞
關島(美)
新喀里多尼亞(法)
皮特凱恩群島(英)
托克勞群島(紐西蘭)
② 印軍迎來最強盟友,究竟是哪國
最近,中印雙方由於邊境問題而沖突不斷,印度強硬的態度和無禮的要求激起了國際和國內很多負面的評價。同時,我們也在思考,這是否和復雜詭譎的國際形勢有關?是否與大國競爭的拉幫結派有關?而在印度背後又存在哪些強大的力量支撐?
③ 佛教起源於古印度哪裡
佛教起源於古印度的迦毗羅衛國,在今天的尼泊爾境內,也就是釋迦牟尼的祖國,但他的佛教成就地是在古印度中部的摩羯陀國。
迦毗羅衛城 (Kapilavastu),又譯劫比羅伐窣堵、迦毗羅蟠窣都、迦毗羅婆蘇都、迦毗羅、迦毗梨等,意思是妙德城或黃頭居處,位置大約在大雪山南麓,尼泊爾與印度的交界處,為古代釋迦族的國都,也是釋迦牟尼的故鄉。
位於現今尼泊爾西南境,與印度交界的地方,拉普濟河東岸,羅泊提河的北部。當初的「釋迦部落」,以「迦毗羅」小城為主,再加附近「提婆陀訶」,「車頭」,「舍彌村」,「庫馬突沙」,「石主」,「彌婁離」,「散楁拉」等約10個村落組成。面積約320平方里。(相當於我國雲南、西藏邊境山區的一個鄉的面積),王城周圍十公里。[2] 由於國內血統純正,具尚武精神,頗受鄰國尊敬,奉拘薩羅為宗主國。
④ 世界上有哪些國家曾經做過殖民地宗主國都是誰
現在的朝鮮和韓國二戰前由日本控制。
伊拉克被英國控制過。
越南曾經被法國控制。
埃及曾經被英國控制。
印度曾經被英國控制過。
澳大利亞曾經被英國控制。
......很多,很多。
⑤ 印度、巴基斯坦、斯里蘭卡、孟加拉國原本是屬於一個國家嗎
印度、巴基斯坦、斯里蘭卡、孟加拉國原本是屬於一個國家。
英國殖民印度近100年後,巴基斯坦、孟加拉國兩國相繼脫離出來,斯里蘭卡、尼泊爾、不丹也相繼獨立,但印度想繼承英國殖民時宗主國地位,但巴基斯坦、孟加拉國、斯里蘭卡卻有其獨立性。
而孟加拉國最早則是巴基斯坦一部分,最早叫作東巴基斯坦,由於被印度穿插隔開,後來東巴基斯坦也獨立出來。其時從歷史上看,孟加拉族是南亞次大陸最古老民族,最早居民是亞澳人,所以他們與印度人還不完全相同。
尼泊爾也是印度的一個鄰國,是佛教釋迦牟尼的誕生地,而且古代曾向中國朝貢,從來沒有與印度合為一體。1814年,英國殖民尼泊爾,把大量領土割讓給英屬印度,不過其國家形勢依舊保存。
(5)印度宗主國是哪裡擴展閱讀:
歷史背景
英國雖然在二戰中取得勝利,然而其國力在戰爭中嚴重受損,失去了其大國的地位。加之非殖民化運動的興起,英國最大的殖民地英屬印度的解體已經不可避免。
然而在當時的印度,多數派印度教徒和少數派伊斯蘭教徒之間的對立日益激化,強烈主張印度教徒和伊斯蘭教徒的分離。
甘地強烈反對這些分離思想,提倡實現統一印度。印度國民大會黨也出於政教分離和世俗主義的立場而對因宗教的分離表示謹慎,印度共產黨和印度民族主義者雖然也有各自的反應,但都未能阻止分裂的大勢。
⑥ 印度曾經真的是唐朝的宗主國嗎
首先,我們要清楚「宗主國」是什麼意思,宗主國是指對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統治,可以在其附屬國進行政權統治,這么說大家對於問題的答案應該是顯而易見了,唐朝是中國歷史上一個非常強大的國家,雖然後面經歷了「安史之亂」導致國家衰弱,但這也僅限於唐朝內部,和印度是沒有任何關系的,所以印度不可能是唐朝的宗主國。
玄奘西天取經,不僅是個人信仰也是傳播兩國文化,為唐朝和印度建立一種良好的外交關系,後來唐朝就和印度開始文化交流,印度學習了中國的種植和瓷器,中國學習了印度的佛教文化。
⑦ 印度的宗主國是哪國西班牙的殖民地主要在哪洲
英國,美洲,東西印度群島
⑧ 印度尼西亞是屬於中國的宗屬國嗎
印度尼西亞不是中國的藩屬國。在明代,中國的藩屬國是到了印度尼西亞這個地方的,但僅限於爪哇島、蘇門答臘島、加里曼丹島等幾個靠近馬六甲海峽的島嶼上的國家,其中明朝設置的舊港宣慰司(屬於明朝國土一部分,在外國人眼裡比西藏還要屬於中國)就在蘇門答臘島上(是不是有一種蘇門答臘島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的感覺?),其行政中心在今巨港,但不過只堅持了33年而已。(注意,雖然這些島嶼是屬於今印度尼西亞的,這些國家也已經佔了當時印度尼西亞今領土范圍內在當時存在的國家的大部分,但是這些國家都不能代表印度尼西亞,印尼和這些國家不存在法理上的關系)
但是到清朝,中國最南端的附屬國則只到馬來半島的和蘇祿,印尼的部分則沒有到達。究其原因,是因為印尼的大多數國家此時已經被西方殖民者逐步佔領,不會再向中國臣服。然後荷蘭逐步驅逐其他國家的殖民地,最終控制了今印尼全境,並建立了荷屬東印度殖民總督區。荷屬東印度是印尼法理上的前身,是荷蘭的殖民地,與中國沒有臣屬關系。
⑨ 宗主國的印度宗屬
位於阿拉伯海上,喀拉拉邦西南方的拉克沙群島是印度最小的聯合屬地。蒂普蘇丹於1787年,統治雅敏迪維群島(Amindivi)《包含雅敏尼(Amini)、喀德馬(Kadmat)、契珥單(Kiltan)、察他喇(Chetlat)及比差(Bitra)》。在第三次英禰戰爭(Third Anglo-Mysore(邁索爾)War)後治權轉移至英屬印度的南卡納達區。其他的島嶼成了肯諾(Cannanore)的阿剌克家族(Arakkal)的進貢國。之後英國因阿剌克的欠款接管了這些地區、依附在馬卓斯(Madras Presidency)下的瑪拉巴(Malabar)區。印度1956年的國家重組法中,將這些島嶼從印度本島行政單位中劃出,結合所有小島成立新的領域聯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