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度資訊 > 印度現在戰爭能力如何

印度現在戰爭能力如何

發布時間:2022-08-24 19:44:38

㈠ 美國公布全球最新軍力排行榜,印度仍排名第四,憑什麼

印度軍隊之所以能夠排名第四,其購買的很多先進的武器裝備占據了非常高的比重。而且印度軍隊確實有很多實戰經驗。特別是局部的現代戰爭的經驗,雖然印度的戰績不怎麼樣,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印度確實擁有這樣的經驗。畢竟我們還是要在戰略上輕視敵人,戰術上重視敵人么。但是我個人認為,印度軍隊的作戰實力絕對達不到第四名的位置。能否進前十都是個問題。因為印度軍隊的後勤保障,組織度就是非常嚴重的問題。而且單個武器先進,整體武器先進程度有待商榷。

再說說印度軍隊的後勤,咱們就先不說印度士兵手中的輕武器五花八門。先說說之前很火的一個事情,就是印度軍隊的士兵吃了很長時間,才發現軍需官給自己吃的是飼料。縱觀世界上所有國家,都在相近一切辦法提高士兵的伙食標准。力求美味,營養。但是印度軍隊由於內部的腐敗問題。居然將士兵的口糧換成了飼料。這可是和平時期啊,軍費不是那麼緊張。萬一發生了戰爭,那麼是否能夠吃上正常飼料恐怕都是問題了。

㈡ 印度的軍事實力是否只是紙老虎

印度的軍工實力遠遠落後於中國,據印度專家所說落後於中國10年,但印度是一隻沉睡的大象,潛力很大,有很多報道猜測幾十年後,中印是並駕齊驅的超級大國,印度不同於中國,西方並不對印度進行武器禁運,因此可以大夠軍火,確實在某些軍購武器當中要比中國先進,包括運用航母的經驗,西方也有用印度來牽制中國的意圖,所以印度的武器裝備國產率雖底,但是武器裝備還是很先進的,當然購買的武器裝備會限制於政治因素,典型的有英阿馬島之戰,但也不會像你所說的彈葯都打完了,現在的印度已經不是幾十年前中印邊境沖突中的印度了,在各種媒體的軍事實力排名上印度基本上都能排進前10,可見實力不可小覷

㈢ 印度山地步兵師作戰實力如何

有一句話說的好,永遠不要小看別人高估自己,在對比各方實力的時候,料敵從寬原則才是最合適的原則。印度軍隊是南亞大陸上最強大的軍事力量,但有很多軍迷卻看不起這支武裝,各種印度軍隊的段子層出不窮,似乎印軍就是個肥皂泡一戳就破。與之相反,也有部分人認為印度的軍力已經非常強大,強大到了我們不能睡安穩覺的程度了。其實,這兩種態度都太過極端。就以印度引以為傲的山地部隊實力為例,通過對印度山地師的戰力進行剖析,可以部分地感受到印度軍隊的整體情況。

總體而言,印度山地部隊人數不少,訓練和經驗也還可以,但配不上裝備精良這個稱號,因為相關的高級別武器還配置不夠。和巴基斯坦這樣的國家比起來,印度在重型武器方面都還有優勢,但那也僅僅是和巴基斯坦比起來。平心而論,在印度擁有一流的坦克、步兵戰車、運輸載具、支援火炮以及空軍之前,印度山地部隊乃至印度陸軍,都不能算一流軍力。畢竟現代戰爭不是比誰大,而是比誰精。

㈣ 印度現在有沒有和中國開戰的意思中國和印度哪國的軍事實力更強

首先:中印在未來20年內不可能開戰。無論是印度還是中國都正處於經濟高速發展的階段。沒有任何國家會願意放棄本國的黃金發展期而去投入一場戰爭。

然後:雖然中印不會開戰,但是並不妨礙我們僅從個人知識范圍內評價一下中印的實力。
地理環境:但是到中印邊境上形勢就復雜的多了。喜馬拉雅山山脈印度一側多為緩坡,且受海洋季風影響氣候相對更加舒適。而我國一側則要陡峭的多且因喜馬拉雅山的阻擋無法享受來自印度洋的海洋季風而導致我國一側更加寒冷。地形上我國一側陡峭的山壁,惡劣的氣候為我國駐軍增添了許多不利因素。
結論:印度的地理環境更加適合人員集結和武器裝備投送。

高科技裝備:這方面我國比印度落後許多。印度在西方遏制中國戰略中獲益良多,其不僅和西方保持良好軍火采購關系,還與俄羅斯有廣泛的軍事合作。大量采購的世界兩大陣營的先進武器集於印度一家。而我國卻並不具備印度如此好的軍火采購環境。但是經歷了更多磨難的中國卻具備了更加完善的自主生產、研發體系。雖然性能上無法全面挑戰國際先進行列,但是軍事工業卻葉門類齊全,產能巨大。如果僅僅是與印度做一次小規模、短時間的交鋒。印度人手裡的先進武器或許可以占上些許便宜,但如果真是大規模戰爭。那麼僅靠外購來的武器是無法在大量戰損後維持部隊戰鬥力的。而且一旦爆發一場中等規模的戰爭,即使不考慮戰損,那些依靠外購得來的彈葯也是無以為續的。
結論:以印度的軍工生產能力是打不起一場象樣的戰爭的。

人員:中國和印度同是人口大國,也都是多民族組成的國家。我國軍隊素有艱苦奮斗、不怕犧牲的傳統。而印度也有多個數百年間僅以當兵打仗為生計的民族其族人驍勇善戰,且在今天仍舊以僱傭軍的形式參與著世界上大大小小的各種戰爭和武裝沖突。如果說我國有著龐大的戰爭動員能力,那麼從幾次印巴戰爭中看,印度的戰爭動員能力也同樣驚人。印度軍隊中不僅有貧民還有以戰爭為生的少數民族(但所佔比例很低)。而我國士兵也多來自農村,不過近年來軍隊已經開始重視基層高知識,高技術人才的招募和培養。
結論:中印這種人口大國同樣具備龐大的戰爭動員能力。兵員結構也差距不大。中國的愛國精神和印度的民族主義和兩國的悠久的歷史文化傳統也都為各自提供了凝聚力。所以中印兵員素質差距無幾。

經濟:雖然中印同屬金磚四國。但是中印經濟發展速度還是有非常大的差距的。而現代戰爭已經與燒錢無異。印度高科技武器全部依賴外購。這外購價格是武器輸出國加過利潤的。當戰爭開始龐大的戰損消耗出現,印度的國庫是否能夠把這場戰爭維持結束將是問題的一個關鍵因素。而我國雖然也有軍事采購,但我國主要是進口軍事技術。至於武器裝備基本可以滿足於100%的國產率。如果軍隊出現大量消耗,我國自己的軍事工業體系將有能力在不依賴任何外購的情況下為軍隊提供裝備補充甚至更新。而我國還同時持有大量美圓和美國國債。一旦中印開戰,中國大量拋售美圓和美國國債引發美圓暴跌。那麼經濟完全以美圓結算和依賴美圓采購武器的印度經濟體系將蒙受巨大損失。
結論:無論是戰爭的經濟承受能力,還是更直接的經濟戰能力。印度都不具備任何與中國相提並論的能力。

㈤ 印度海軍目前的實力有多強

印度海軍的實力在全球算中等水平,因為雖然印度海軍的艦艇噸位很高,但是就科學技術水平的是比較差,現代戰爭不是以量取勝的。

㈥ 印度的軍事實力排在中國前面嗎

1.現代戰爭比拼的是綜合國力。印度的GDP是中國的1/3,而軍費開支是中國的幾倍,長此以往,印度沒准會像蘇聯一樣倒在自己的槍口下。

2.雖然印度和美國、韓國、俄羅斯、日本等國關系良好,但是和美國、韓國、日本加強關系的目的是牽制中國,想方設法讓對方為自己火中取栗,可以說他們是同床異夢。至於俄羅斯就更有意思了,印俄雙方是戰略夥伴關系,但中印也是戰略夥伴關系,如果中印之間出現不愉快,俄羅斯只能保持中立。一旦中印開戰,作為印度宿敵的巴基斯坦一定會在印度後院放火,一個巴基斯坦印度都難以搞定,再加上中國,那就……

3.中印兩國都是有核國家,雙方雖然會相互防範,但雙方不會發生大規模戰爭,最多隻是邊境沖突,這就要看常規力量了,一般認為,中國常規力量強於印度;

4. 雖然目前中印邊界印度佔中國很多領土,但是制高點都在中國手上。一旦開戰,印軍將失去地利;

5.中國青藏鐵路的修建,讓內地與西藏的運輸大大加強,一旦開戰,中國將大量向西藏方向集結兵力、運輸物資,這對我軍作戰十分有利(由於青藏高原的高原效應明顯,在西藏養一個士兵是內地費用的五倍);

6.由於青藏高原的高海拔,中國在西藏部署的戰術武器對於印度來說就是戰略武器,只此一項就能抵消印度工業十年的艱辛努力。(中國在西藏部署的火箭炮、中程導彈能輕易打到距中國邊境500公里的印首都新德里,新疆的su30一個俯沖就能到達新德里)。;

7.由於當年對印反擊戰把印度打疼了,所以印度懷恨在心,就像我們對日本耿耿於懷一樣。印度與中國攀比的心理非常嚴重,但是印度工業水平不高、辦事拖沓世界第一(阿瓊坦克研製了30年,還沒有量產就要淘汰了),我認為這樣一直下去,吃虧的是印度。

㈦ 印度的軍事實力

1.戰略目標:稱霸南亞,遏制中國,控制印度洋,爭當世界軍事大國。俄羅斯在軍事上大力收縮,美國也減少了在印度洋的軍事存在,南亞地區出現了相對的力量真空,對此,印利用與美、俄、日等國的戰略夥伴關系,加快核軍備和軍隊現代化建設,加快爭當軍事強國和世界「一流」大國的步伐。

2.戰略方針:

(1)在戰爭威脅判斷上,突出核威懾條件下的高技術局部戰爭(低強度戰爭)的威脅,戰爭准備從打一場全面戰爭轉向打多場邊境局部戰爭;

(2)以進行「有限戰爭」作為主要作戰手段,即通過給對手以必要的懲罰,實現相對有限的戰爭目的;

(3)以巴、中兩國為主要對手。擁有對巴進行一場全面戰爭的能力,迫使其撤出所佔領土;將中國視為潛在威脅,對中國不放棄「既得利益」,相機進行新的擴張和蠶食;

(4)通過外交、軍事和經濟手段,特別是核威懾,謀取和維護對南亞諸國的威懾與控制;

(5)控制從阿拉伯海到南中國海之間的海域,堅持不允許外國干涉南亞和印度洋事務的政策,特別是中國同印度鄰國發展軍事關系;

(6)加速與東盟建立經濟上的戰略聯盟和「軍事合作」關系。

3.作戰思想:當前印軍認為,戰爭的基本目的是消滅敵人的武裝力量,主張在進攻和防禦時都具有進攻意識,並立足於打核威懾條件下的高技術局部戰爭。其基本內容是:

(1)強調攻勢作戰,先發制人,必要時越境作戰,力求把戰火引向敵方領土;

(2)在進攻和防禦中實施全縱深立體作戰;

(3)注重機動作戰,力求掌握戰場主動權;

(4)強調諸軍兵種聯合作戰,突出空軍的作用,重視陸空軍協同聯合作戰;

(5)強調在主要方向上集中絕對優勢兵力,達成速戰速決的效果;

(6)重視發揮電子戰的作用,實施電子欺騙,壓制電子干擾,隱蔽作戰意圖,電子殺傷與火力殺傷相結合;

(7)強調實行高效的作戰指揮。

領導人物

總統兼武裝力量最高統帥納拉亞南(1997年7月25日上任)。總理阿塔爾·比哈爾·瓦傑帕伊(1999年10月上任)。國防部長賈斯旺特·辛格(兼外交部長,2001年3日上任)。陸軍參謀長S.帕德馬納班上將(2000年9月30日上任)。海軍參謀長蘇西爾·庫馬爾上將(1998年12月30日上任)。空軍參謀長A·Y·提普尼斯上將(1998年12月28日上任)。

㈧ 中國和印度軍力對比

在軍事上,首先看軍事技術。印度的導彈技術大約相當中國上世紀70年代到80年代水平,差距在20年以上。印度的烈火導彈的水平達不到中國巨浪1的水平。當時中國已經擁有洲際導彈和核潛艇,而印度到現在還不具備獨立發展這兩項技術的能力。印度發展的藍天防空導彈其彈體來源於前蘇聯的薩姆6,三叉戟低空導彈存在嚴重技術問題,性能還不如中國80年代發展的紅7。中國在當時高空防空已經發展了TMD的「反擊」。

航空技術是印度與中國差距最小的軍事技術領域。因為中國主要精力投入導彈方面,相對航空技術投入少,獨立能力比較導彈和航天技術差一些。但是來自國外的技術封鎖使中國的航空工業獲得了非常寶貴的獨立開發能力。印度航空工業一直依靠外國的技術援助,依靠外國產品生產許可證生產先進戰斗機,因此雖然在一段時期內印度裝備戰斗機比中國先進,但是印度一直沒有獲得完整的航空技術能力。在開放以後得到國外先進技術的支持以後,最近10幾年中國航空技術突飛猛進已經遠遠將印度拋在身後。這是綜合國力和綜合技術能力和工業能力的差距。中國出口技術給巴基斯坦的FC-1在近兩年不斷採用新技術升級使得其技術完全超過印度的LCA輕型戰斗機,在氣動設計、發動機、機載武器等方面優於LCA成為一型高性能中檔戰斗機。

在海軍裝備方面,印度根本沒有一個強大的造船工業,因此印度強大的海軍只能是沙灘上的大廈。印度的國產軍艦必須依靠外國提供全部技術,包括設計、船體材料和建造工藝、動力、武器、雷達以及總體等等。一旦失去外國技術援助印度立即一籌莫展。如核潛艇是印度一直夢寐以求的裝備,但外國由於防止核擴散條約的限制無法提供印度技術援助,幾十年印度只好乾等這毫無辦法。雖然印度已經特許生產過先進潛艇如德國209級和俄羅斯「K」級。但是現在印度還是要依靠外國來援助才能製造潛艇。中國核潛艇在1971年就下水了。現在中國海軍艦艇的技術水平已經基本達到歐洲的水平,超過俄羅斯。現在影響到中國軍工技術水平的主要是基礎工業水平。

在陸軍技術方面就更不用提了,印度到現在還不能生產155毫米重炮,自己搞的坦克陸軍不想要。進口重炮還要進口炮彈。總之在低技術的陸軍武器裝備上印度仍然沒有自主生產能力。

總體上看,印度的軍事技術主要依賴進口。只是在個別的方面如計算機方面可以自己生產,當然IC還要進口。

印度的軍事能力,依靠進口裝備和技術,印度保持了與中國相當的軍事技術裝備。因為中國龐大的軍隊不可能迅速全部換裝新裝備,同時也沒有這個需要。但是印度的軍事力量的發展極度不平衡。中國軍費使用上大致裝備采購、人員開支、訓練和裝備維護各佔三分之一。而西方發達國家在人員和訓練、裝備維護的開支比例更大一些。而印度的軍費開支主要是人頭費和裝備采購費,而訓練和裝備維護費佔比例不和理。海軍航母艦隊基本上是駐港艦隊,空軍飛機事故率居高不下,陸軍坦克等裝備的完好率極低都是這種情況的體現。印度的裝備體系非常混亂,表現出缺乏軍事管理能力。印度陸軍光步槍的子彈就有7.7毫米、北約7.62X51毫米、俄制7.62X54毫米、7.62X39毫米、5.56毫米等多種體制,而且在部隊裝備5.56毫米步槍以後,居然沒有安排子彈生產。只好到國際市場上采購了幾千萬發子彈。

從歷史上看,印度從來是在戰爭發動前突擊在國際軍火市場上采購彈葯和武器零部件來提高裝備的完好率和戰備率。這樣的情況使得印度非常難以應付突發的大規模軍事沖突。下卡吉爾沖突就是例證。印度在這樣一場小規模的邊境沖突中,對手還是穆斯林武裝,幾乎用光了庫存的大口徑炮彈,戰後在國際市場突擊采購。從這種情況來看,印軍雖然裝備比較先進,但後勤和管理非常落後,這在1963年與中國的邊境沖突中已經表現出來了。但現在並沒有顯著改進,這是印軍的軟肋。印軍沒有能力進行一場較大規模的局部戰爭,如朝鮮戰爭規模,甚至如上甘嶺戰役這樣規模的戰役也沒有能力持續進行,上甘嶺美軍消耗炮彈130萬發,志願軍消耗炮彈40萬發,戰役持續40多天。

看起來印度的戰略是在印度設定的條件下,即在印度選定的戰場、時間、戰爭規模等條件下、進行一場預有準備的中低規模的高技術戰爭。如甲午戰爭日本突襲中國、日俄戰爭日本突襲俄羅斯遠東艦隊。採取先發制人的手段,在戰爭一開始就取得決定性勝利,而後依據有利的戰場形勢,通過談判和國際斡旋獲得最大的政治和經濟利益。因此印度必然採取精兵主義,從印美空軍對抗演習看印度空軍的精銳有著不可忽視的戰鬥力。但是這個戰略存在著致命的缺點,就是如果對手不按照印度的設想出牌,印度缺乏應變的准備和能力。在1963年印度與中國的沖突中就發生了這種情況。中國的反應超過了印度的估計,結果印軍遭到慘敗。

從以上分析,印度的硬實力比中國有非常大的差距,特別是長期競爭的潛力方面差距更大。局部沖突中雙方的技術差距不明顯。但可以運用的戰術方面的差距和後勤能力仍然存在著顯著差距。

閱讀全文

與印度現在戰爭能力如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印尼出入境能帶多少東西 瀏覽:565
印尼紅魷魚哪裡不能吃 瀏覽:168
越南怎麼買的葯 瀏覽:498
印尼華人鋼廠有多少 瀏覽:16
卡卡為什麼會有義大利國籍 瀏覽:849
lol義大利全民賽哪裡可以看 瀏覽:268
中國水稻最高產多少斤一畝 瀏覽:791
越南紅木街在哪裡 瀏覽:289
英國留學生吃什麼粥 瀏覽:368
義大利北部火山灰來自哪裡 瀏覽:824
中國性都是哪個城市 瀏覽:926
印度簽證在淘寶上怎麼用 瀏覽:64
伊朗目前有多少將軍 瀏覽:529
伊朗為什麼和美國斷交 瀏覽:196
中國的公交車是哪個品牌 瀏覽:195
為什麼現在找職業越來越南 瀏覽:349
印度怎麼能成為強國 瀏覽:471
義大利比亞喬旗下有哪些品牌 瀏覽:780
中國公民在英國死亡多少人 瀏覽:605
越南低保戶怎麼樣 瀏覽: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