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印度的傳統節日有哪些
印度的傳統節日:
1,元旦 公歷1月1日,這是世界性節日,因而印度也不例外。新年伊始,各家各戶都要喜慶一番。只是印度人在形式上似乎又加上了一點本國特色,那就是在相互拜年時,要在親朋好友的額頭正中點上紅點,以示吉祥。
2,國慶節 公歷1月26日。1929年,印度歷史最悠久的政黨國大黨在其年會上通過決定,規定1930年1月26日為獨立節。此後,這一節日每年都過。
3,甘地紀念日 公歷1月30日。1948年1月30日,印度獨立運動的偉大領袖、當代印度國父甘地遇刺身亡。此後,這一天便成了人們參拜甘地陵墓、紀念他偉大人格的日子。
4,薩拉斯瓦蒂節 一般在公歷1月到2月間,是印度教節日。在此期間,印度教徒要紀念知識女神薩拉斯瓦蒂。
5,開齋節 公歷2月前後,是穆斯林節日。這和世界上其他國家的穆斯林開齋節沒什麼兩樣,開齋節前,穆斯林要封齋一月,白天不得進食,到了開齋節,穆斯林們到清真寺禮拜,爾後宰牲擺宴,歡欣慶祝。
6,豐收節 也叫「龐格爾節」,在公歷3月中左右,盛行於南印度。節日期間,家家戶戶要打掃清除,人們要穿戴一新,燒做甜牛奶米粥敬奉太陽神,爾後全家分食。出嫁的女兒要回娘家團聚。人們還要舉行敬牛儀式,給牛洗澡,染牛角,好食以待牛,牽牛遊行或舉辦賽牛會等。
7, 復活節 公歷3月2重日至4月25日間,是基督教節日。基督教徒要到教堂做禮拜,慶祝耶穌復活。
8,除十節 公歷5、6月間,是印度教節日。該節源於古代對河川女神的祭祀。印度教徒認為,節日期間到恆河等聖河沐浴,可消除身、口、意三方面的十種罪惡。
9,獨立節 公歷8月15日。紀念1947年8月15日印度擺脫英國的殖民統治,正式宣布國家獨立。
10,燈節 公歷11、12月間,是印度教節日,也是印度最隆重的節日。
㈡ 印度的節日有哪些
重要節日:
1、共和國日(Republic Day):1月26日。
2、獨立日(Independence Day):8月15日。
3、灑紅節(Holi):每年公歷3月、4月間,印度教四大節日之一,該節日正處於印度春季收獲季節的作物即將開鐮收割,冬去春來之際,因此也被稱為春節。
4、燈節(Divali):在公歷10月、11月間,是印度教徒最大的節日,全國慶祝3天。
簡況
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公元前2500年至1500年之間創造了印度河文明。
公元前1500年左右,原居住在中亞的雅利安人中的一支進入南亞次大陸,征服當地土著,創立了婆羅門教。公元前4世紀崛起的孔雀王朝統一印度,公元前3世紀阿育王統治時期達到鼎盛,把佛教定為國教。
公元4世紀笈多王朝建立,形成中央集權大國,統治200多年。中世紀小國林立,印度教興起。
1398年,突厥化的蒙古族人由中亞侵入印度。
1526年建立莫卧兒帝國,成為當時世界強國之一。
1600年英國開始入侵印度。
1757年印度淪為英殖民地,1849年全境被英佔領。
1947年6月,英國通過「蒙巴頓方案」,將印度分為印度和巴基斯坦兩個自治領。同年8月15日,印度獨立。
1950年1月26日,印度憲法正式生效,印度成立共和國,同時仍為英聯邦成員。
以上內容參考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印度國家概況
㈢ 印度主要節日 主要節日有哪些
印度的節日算得上是名目繁多,有的是宗教性的,有的是紀念名人的,有的是慶祝國家的重大事件。由於印度是多宗教的國家,每個教一年都要過幾個節,所以顯得節日特別多。
印度的節日分兩大類,第一類叫「政府節假」,這是全國各政府機關都放假的節日;第二類叫「局部節假」,指的政府機關人員中不同宗教信仰的人在不同地區分別享受的節假。
「政府節假」有15個:1月26日,共和日,即國慶。
3月29日,霍利節,即灑紅節,印度教節日。
4月1日,耶穌受難節。
4月25日,大雄誕辰節,耆那教節日。
5月26日,佛陀誕辰節,佛教節日。
7月12日,開齋節,伊斯蘭教節日。
8月15日,獨立日。
8月31日,克里希那誕辰節,印度教節日。
9月18日,古爾邦節,伊斯蘭教節日。
10月2日,聖雄甘地誕辰。
10月14日,十勝節,印度教節日。
10月17日,穆乎蘭節,紀念穆罕默德的孫子。
11月4日,燈節,印度教節日。
11月20日,納那克祖師誕辰節,錫克教節日。
12月25日,聖誕節,基督教節日。
從上面這些節日可以看出,印度節日絕大部分是宗教性的,這對於一個多宗教的國家來說,不足為奇。
「局部節假」,也有24個之多。它們是不同宗教或同宗教在不同地區過的節,比如2月11日是濕婆節,4月21日是羅摩誕辰節,9月10日是禮拜濕婆的兒子象頭神迦內希的節,10月21日是紀念《羅摩衍那》的作者蟻垤的節……至於伊斯蘭教、佛教、耆那教、襖教等等的節日還有很多。下面介紹兩個歷史比較久遠、影響也較為重大的節日。
㈣ 印度有什麼節日
印度由於宗教多,民族多,加上地方大,所以節日多達上千個。全國性較大的節日有(印度節日多充滿宗教色彩,所以日期多以印歷計算,有別於公歷,故無法確定其公歷日期,以下月份均以公;歷計算):
元旦 1月1日
印度共和日 (Republic Day) 1月26日,即國慶日,各邦首都均有慶祝盛會及巡行,而以首都新德里的巡行最壯觀。
甘地逝世紀念日 1月30日, 是日在首都的甘地陵(Raj Ghat)有誦經、祈福活動。
濕婆神節 (Shivratri 或Mahashivratri)也叫濕婆神之夜節,在印度教寺廟慶祝,時間在公歷2-3月(印度12月黑半月第四天)舉行。節日期間,不分男女老幼、高低貴賤都要齋戒。
灑紅節(Holi) 灑紅節就是潑水節,是印度紀念黑天的節日,源於古時的豐收祭儀,在每年2-3月(印度歷為12月望日)舉行。節日期間,成群結隊的印度教徒,載歌載舞,在篝火旁邊盡情跳躍,慶祝春天來臨,並互相潑水,向路人撒紅粉或紅水。
拉瑪節 (Ramanavami)每年公歷3-4月,印度較徒慶祝毗濕奴(Vishnu)的化身拉瑪(Rama)的生辰。
馬哈維那節 (Mahavir Jayanti)耆那教徒慶祝其祖師馬哈維那(大雄)壽辰之日(3-4月)。過節時,數以萬計的較徒聚集在當地耆那聖人的大石像前舉行祭典和參拜活動。
復活節(Good Friday)4月,紀念耶穌被釘在十字架後第三日的復活。
佛誕節 (Buddha Purnima)紀念佛祖釋迦牟尼誕生,公歷在5-6月。每年的此日,各國的佛寺及僧眾都要舉行誦經法會,並根據「佛生時,龍噴香雨浴佛身」的傳說,用香水灑洗佛身。同時,崇佛之家還要以花獻佛,祭拜佛祖,施捨僧人。
獨立節 (Independence Day) 8月15日,是印度全國性節日。1947年8月15日,印度過擺脫了殖民主義統治,獲得了獨立。獨立節這一天,印度總理要在德里的紅堡上升起三色國旗,發表講話,總統要向全國人民致辭祝賀獨立節。
十勝節 (Dussehra) 是印度教最盛大的節日,又叫凱旋節。儀式共舉行10天,慶祝拉瑪戰勝邪魔。時間在9-10月。
燈節 (Diwali) 燈節是印度教徒四大節日之一,在公歷10-11月舉行。燈節這一天,全國各地的印度教神廟顯得格外熱鬧,人山人海。婦女們虔誠地手捧擺滿祭品的盤子,緩步朝廟堂走去。祭祀儀式開始時,人們雙手合十,閉合雙眼,對著神靈,默默祈禱。祈禱儀式結束之後,祭司在教徒的前額上點白灰、硃砂等,然後給教徒一點神賜的聖水和祭物。慶祝燈節會使人的身心得到凈化,逢凶化吉,同時表示光明戰勝黑暗,善良戰勝邪惡。
㈤ 印度主要節日
印度主要節日有:共和國日、獨立日、灑紅節燈節、元旦。
1、共和國日(Republic Day),每年1月26日。1950年1月26日,印度議會通過了印度共和國憲法,印度建立共和國。
2、獨立日(Independence Day),每年8月15日。1947年8月15日,印度人民擺脫英國殖民統治,取得獨立。
3、灑紅節(Holi),每年公歷3、4月間,印度教四大節日之一。該節日正處於印度冬去春來、春季收獲季節,因此也被稱為春節。
4、燈節(Diwali),在公歷10月、11月間,是印度教徒最大的節日,全國慶祝3天。
5、元旦(New Year),印度從每年10月31日起為新年共5天,第四天為元旦。新年第一天,誰也不許對人生氣,更不準發脾氣。有些地區的人們以禁食一天一夜來迎接新的一年,由元旦凌晨開始直到午夜為止。由於這種怪異的習俗,印度的元旦被人稱為「痛哭元旦」、「禁食元旦」。
6、普什卡駱駝節:普什卡博覽會或普什卡嘉美拉是一年一度的為期五天的駱駝和畜牧展,在印度拉賈斯坦邦普什卡鎮舉行。它是世界上最大的駱駝交易會之一,除了買賣牲畜之外,它已成為重要的旅遊景點,其亮點已成為諸如「matka pod」,「最長的胡須」和「新娘比賽」等競賽。
㈥ 印度4月份有什麼節日
印度4月份有豐收節、拉瑪節、馬哈維那節。
1、豐收節
豐收節分北印度和南印度,印度北方農業產區人民每年4月間舉行的傳統節日。南印度豐收節也稱「龐格爾節」,節日期間家家戶戶要打掃清除,人們要穿戴一新,燒做甜牛奶米粥敬奉太陽神,爾後全家分食。出嫁的女兒要回娘家團聚。人們還要舉行敬牛儀式,給牛洗澡,染牛角,好食以待牛,牽牛遊行或舉辦牛賽會等。
2、拉瑪節
每年公歷3-4月,印度教徒慶祝毗濕奴(Vishnu)的化身拉瑪(Rama)的生辰。
3、馬哈維那節
耆那教徒慶祝其祖師馬哈維那(大雄)壽辰之日(3-4月)。過節時,數以萬計的較徒聚集在當地耆那聖人的大石像前舉行祭典和參拜活動。
㈦ 遊客須知:印度節日11月份有哪些
作為「宗教博物館」的印度,是一個節日很多的國家,而細究眾多 傳統節日 的根源,都與宗教離不開關系,這些宗教色彩濃厚的節日,也反映出獨特的當地文化。那麼就讓我們來了解, 印度節日 11月份都有哪些,如果屆時有機會去印度的話,人們也可以親身體驗一把。
排燈節
印度的排燈節每年在氣候宜人的10月至11月間慶祝,這是印度教的重要節日,也是印度最隆重的傳統節日。在印度,排燈節的慶祝活動長達半個月之久。在此期間,各公園、廟宇、商業中心,廣場布置得像御苑仙境一般,文藝節目也豐富多彩,引人入勝。
慶祝排燈節的活動,在女財神拉克希米廟內更是熱鬧異常。這是印度德里的一座宏大的印度教廟,四面八方的印度教徒都來這里朝拜,赤足魚貫進入廟內,廟宇的前院坐落著三座殿,拉克希米·納拉因殿位於中央。信徒們向偶像雙手合十致敬,有的還匍匐膜拜,獻上鮮花和紙幣。廟內的祭司賜給信徒們「聖水」,信徒們接在手中,當即飲下或撒在頭上,以期未來諸事如意,財運亨通。
排燈節之夜,家家戶戶的門口窗前、庭院屋頂,都亮著燈。有五光十色的彩色電燈,有絢麗多姿的花燈,有小小的蠟燭,還有別具特色的小油燈。舉目望去,燈若繁星,一直延伸到天際,構成一幅美麗動人的星海夜圖。入夜,大人小孩都喜氣洋洋地燃放焰火,明珠迸射,把茫茫的夜空照得通明。
那納克誕辰節
那納克誕辰節的時間,在公歷11月的第一個滿月,是錫克教的重要節日,也是印度的法定假日。那納克,錫克教創始人。生於印度旁遮普塔爾萬提村,屬剎帝利種姓。早年曾任莫卧兒王朝地方政府官員,後專門從事傳教活動,創立錫克教。據傳,他一生四次長途游歷,幾乎走遍整個印度,到過斯里蘭卡、麥加、巴格達和中國西藏。直到晚年才定居於旁遮普的卡塔普爾城,1539年9月22日在該城逝世。
錫克教提倡平等、友愛,強調實干,既反對印度教森嚴的種姓制度,也不贊成伊斯蘭教排斥異教的種種做法,也反對宗教的偶像崇拜和歧視婦女。那納克的宗教哲學和宗教改革思想在旁遮普地區有著廣泛的影響。每逢那納克誕辰,旁遮普邦的節日氣氛尤為熱鬧。這一日,錫克教徒會到金廟中念經祈禱並吃甜粥,紀念那納克上師。
㈧ 灑紅節又稱「胡里節」、「色彩節」是印度的傳統節日,印度人是怎麼過的
摘要 在3月21日這天,印度日迎來一年一度的灑紅節,又稱色彩節,人們在這一天走上街頭,將彩色的粉末點在對方額頭,或是直接抓起粉末互相噴灑,還有人調出彩色的水,直接潑向對方。
㈨ 印度節日有多少之佛教重要節日佛誕節
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 佛教 ,在印度的影響很大,印度人一年中有著形形色色的 傳統節日 ,其中不少就與佛教有關。今天我們要說的就是 印度節日 中一個重要的佛教節慶——佛誕節,一起來了解這個節日的由來和習俗。
佛誕節,即佛陀日,又稱浴佛節、龍華會等。相傳釋迦摩尼在中國農歷四月八日誕生,故稱此日為佛誕。紀念佛祖釋迦牟尼誕生,公歷在5—6月。每年的此日,各國的佛寺及僧眾都要舉行誦經法會,並根據「佛生時,龍噴香雨浴佛身」的傳說,用香水灑洗佛身。同時,崇佛之家還要以花獻佛,祭拜佛祖,施捨僧人。而印度在過浴佛節的時候,信眾在河中洗聖浴,並點燈舉行宗教儀式。教徒們希望在水中洗去自己的罪惡,同時獲得好運。
佛誕節的來歷
佛誕節也即浴佛節,是紀念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誕生的佛教儀式節日,是從求福滅罪的一種宗教要求傳衍而來。中國東漢時僅限於寺院舉行,到魏晉南北朝時流傳至民間。浴佛時間在史籍中有不同記載。蒙古族、藏族地區以四月十五日為佛誕日,即佛成道日、佛涅盤日,故在這天舉行浴佛儀式。
漢族地區佛教在北朝時多在四月八日舉行,後不斷變更、發展,北方改在十二月八日(臘八節)舉行,南方則仍為四月八日舉行,相沿至今(俗稱「四月八」)。傣族的潑水節在傣歷六月(夏歷四月)舉行,清晨,男女老幼沐浴更衣,到佛寺賧佛,就帶有浴佛的性質。
在東南亞一些國家,也同樣極其重視這一節日,它們把釋迦牟尼的「誕生」、「成道」和「涅粱」並在一起紀念,稱作吠舍法節,時間在五月的月圓日,這是全國性的傳統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