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有誰知道怎麼防治毛毛蟲嗎
1、人工防治:人工剪除網幕。利用幼蟲4齡前結網危害的習性及時人工剪除網幕並徹底消滅網幕內的幼蟲;利用老熟幼蟲下樹化蛹的習性,在樹幹上綁草把誘集下樹化蛹的幼蟲,並集中銷毀,滅殺幼蟲。
2、天敵防治:利用天敵防治。卵期天敵:草蛉、瓢蟲;幼蟲期天敵:蜘蛛、草蛉、螳螂;1—3齡幼蟲:蜘蛛;蜘蛛引起的致死率約為30%—90%。蛹期:寄生蠅。
3、物理防治:利用黑光燈誘殺成蟲。誘蟲燈應設在上一年發生比較嚴重,四周空曠的地塊,可獲得較理想的防治效果。在距設燈中心點50-100 m的范圍內進行噴葯毒殺燈誘成蟲。
4、生物防治:在幼蟲期和化蛹初期釋放周氏嚙小蜂;在3齡前幼蟲期噴灑BT,其效果對成蟲毒力強;在高齡幼蟲期利用苦參鹼等進行噴煙或噴霧防治;核型多角體病毒:對人、畜安全,不殺傷天敵,防治效果高達90%。
5、仿生制劑防治:在低齡幼蟲期,可利用仿生制劑進行噴霧防治,可選擇使用的葯劑主要有:25%滅幼脲Ⅲ號、20%除蟲脲和20%殺鈴脲等。
6、化學防治:當進入高齡幼蟲期時,可選用低毒、低殘留的化學葯劑進行噴煙或噴霧進行防治,可選用的葯劑有菊殺乳油、高效氯氫菊酯乳油、溴氰菊酯乳油等。
7、性信息素引誘:利用其性信息素,在輕度發生區成蟲期誘殺雄性成蟲。春季世代誘捕器設置高度以樹冠下層枝條(2.0-2.5 m)處為宜,在夏季世代以樹冠中上層(5-6m)處設置最好。每100 m設一個誘捕器,誘集半徑為50 m。在使用期間誘捕器內放置的敵敵畏棉球每3-5天換一次,以保證薰殺效果。誘芯可以使用二代,第一代用後,將誘芯用膠片封好,低溫保存,第二代可以繼續使用。
『貳』 螃蟹得了線毛蟲病,不吃食怎麼辦
纖毛蟲病:主要是放養密度過大,蟹池淤泥和有機質過多,水質惡化,使累枝蟲,針管蟲,鍾形蟲繁殖侵襲所致。河蟹體表,步足長有許多棕色或黃色絨毛,使河蟹行動遲緩,食慾下降最後無力蛻殼而死亡。
防治方法:清除淤泥,加註新水,保持良好水質;用 硝酸亞汞0.2毫克/升,或者0.3毫克/升硫酸鋅 全池潑灑。
『叄』 毛毛蟲會生病嗎
對毛毛蟲來說.他不會生病。.只要頑強的活下去就不算生病..沒有生病的想法..只有活下去/.
如果有一個毛毛蟲生病了。.那就意味者死亡..到最痛的時候才表現出來.
『肆』 農村說的一種蟲叫:拼音(mo la la)就是那蟲啦到身上特別疼,要用風油精摸。 學名叫什麼
沒有照片。我給你說一些常見的有毒毛蟲
多種鱗翅目昆蟲,體上生有毒毛的幼蟲。蝶類中,蛺蝶科有些種類的幼蟲生毒毛。蛾類中,枯葉蛾科、毒蛾科、巨絨蛾科等科中有毒毛蟲。毒毛刺激皮膚,引起疼痛、劇癢、皮炎,有的還導致關節畸形及功能障礙。
刺毛蟲刺蛾的幼蟲。俗稱楊辣子。幼蟲體大多粗短,有紅、黃、綠、黑相間的色彩,體背有大量刺枝毒毛,毒刺枝內有毒液從基部毒腺細胞分泌出來,尖端極易折斷,與人畜皮膚接觸,毒液溢出,皮膚立即出現皰疹,毒刺尖端留在皮上,有刺痛感,持續2~3周後才能恢復。幼蟲以樹葉為食,老熟時在樹桿縫隙或土表淺層內結蛋形硬繭,即「刺毛蛋」。繭里化蛹後化出成蟲蛾子,交配後產卵於樹葉上,不久又化出小刺毛蟲。
桑毛蟲毒蛾科昆蟲桑黃毒蛾的幼蟲。又稱金毛蟲或狗毛蟲。成熟的桑毛蟲,大如二、三齡的家蠶,體上有彩紋,頭黑、體黃、背紅,全身有黑褐色長毛,腹部背面有32個黑色斑塊狀的毒毛瘤,每個毛瘤上滿生微小針狀毒毛,中心為管狀,貯存毒液。一條老熟桑毛蟲可有200多萬根毒毛,人與桑毛蟲接觸,毒毛即散到皮膚上。毒毛亦能被風吹落、飄散,可落在人體上。夏天皮膚多汗,更易將毒毛粘住。毒毛刺入皮膚,毒液外溢,皮膚劇癢、紅腫,搔抓後毒毛刺入皮膚更深,並可被污染指甲播散到身體其他部位。嚴重者,出現皰疹、潰爛。有時毒毛飄落在晾曬的衣被上,穿用時散到全身,出現全身皮炎。
成蛾活動少,白色,尾部有金黃色叢毛,上面沾有羽化過程中從繭內沾來的毒毛。生活史分卵、幼蟲、蛹和成蟲4期。卵扁餅形,集產在桑葉或蘋果等果樹葉下,卵塊呈帶狀,表面粘蓋著雌蛾尾部金黃色的叢毛,叢毛中有時夾有毒毛。幼蟲孵出後以植物葉為食,每齡的新生時期,毒毛生長牢固,將蛻皮時則極易脫落。齡期越老,毒毛越多,毒性越大。化蛹前結繭,毒毛隨皮蛻在繭內,繭絲也粘上毒毛。成蛾不食,僅生存4~17天。每年桑毛蟲在4~5月間少量出現,7~9月最多,10月底後幼蟲結薄繭越冬。每年發生2~4代。黃毒蛾有許多種類,幼蟲也都有毒毛,如茶黃毒娥、柳黃毒娥、烏桕黃毒娥、柿黃毒娥、皎星黃毒娥毛蟲等均能致人皮炎,在不同的年份、不同的地點出現不同種的毛蟲皮炎流行。如1985~1986年在成都發生楓楊樹上(皎星黃毒蛾)的幼蟲毒毛引起的皮炎。
松毛蟲枯葉蛾科昆蟲松蛾的幼蟲。種類繁多,其中以馬尾松毛蟲、雲南松毛蟲危害人類健康最嚴重,可致松毛蟲病。出現在長江以南10餘省區。馬尾松毛蟲的幼蟲大如小指,蟲體略扁,黑褐色並帶灰、赤色花點紋,有長毛;有兩個毒毛區,上生毒毛近萬根。毒毛剛硬針狀,多微小倒棘,中心管內充粘稠毒液。松毛蟲嚙食松針,受驚擾時頭與胸突然折向腹面,毒毛則呈怒張狀豎起,並向前沖撞,與人接觸,毛尖刺進皮膚,毒毛基部折斷。成蟲體大,棕褐色,翅展50~70mm,翅面有深棕色波狀紋,產卵在松針上排列呈串珠狀。第六齡幼蟲結淡棕色繭於樹干葉叢等處。幼蟲化蛹後毒毛蛻落,通過繭皮伸出繭外。松毛蟲猖獗時將整片松林的松針吃去,遠眺如被火燒過一樣。
松毛蟲的毒毛刺入皮膚後毒液外溢,引起皮炎,出現多型的斑丘疹,有癢感。部分病人發展成松毛蟲病,表現骨關節疼痛,晚期僵直畸形,功能障礙;少數病人在四肢等部位軟組織處出現腫塊。病程遷延,疼痛難忍,影響勞動。
人與毒毛接觸後,應立即用膠布或膏葯(烘熱)貼在接觸處,揉平後快速揭起,毒毛便粘在膠布或膏葯上,反復幾次後,絕大部分毒毛被粘去,皮炎症狀減輕。此後用鹼性液體,如氨水、肥皂水等塗在皮膚上以中和毒液。嚴重瘙癢的,可塗止癢劑和口服抗過敏葯。防治松毛蟲病的根本辦法是不接觸毒毛。在蟲災發生的林區和毒毛污染的水塘等地,要注意人體保護。對初、中期中毒者,在中國廣東用中草葯山獨企煎水清洗中毒部位,或內服鮮蘆根煎液。重者加用西葯,如抗菌葯物、保泰松、消炎痛等。要及早就醫,以免轉成慢性,產生較大後遺症。防制毒毛蟲最有效和簡便的方法是在初發階段消滅它們。見到卵塊和幼齡蟲期(此時常集於一處且無毒性)立即消滅。長大的桑毛蟲和松毛蟲避免手捉,使用化學殺蟲劑或生物殺蟲劑(如病毒多角體、白僵菌等)殺滅之。繭期也勿用手取拿,只要掌握結繭的場所,即能消滅,也可根據毒毛蟲結繭和越冬的習性,在越冬期誘集而殺之。
摘自溫廷桓描述
『伍』 這魚是什麼病還能吃嗎
如果沒記錯的話是叫鐵毛蟲病,寄生蟲引起的
『陸』 血毛蟲的症狀,危害及治療
好像沒這個病啊,兔子有毛球症,是因為兔子吃掉自己的毛,吃太多就會團成一個團在胃裡,就會消化不良,嚴重不能排便而死,可以吃兔用化毛膏,預防就是勤梳毛。
還有一種病叫球蟲病,這個一般是小兔從兔場來的時候就帶的,隨環境變化有可能發作,很快死亡。可以先去便檢,有的話用血球立殺一類的球蟲葯醫治和預防。
『柒』 螃蟹釺毛蟲病怎麼知謝謝
螃蟹纖毛蟲在肚皮下有細網狀白色或者黃色的東西,一般用硫酸鋅治療。二力河蟹養殖基地提供。
『捌』 蔭毛蟲病 是什麼病
你說可能是陰虱。陰虱病是由主要寄生於人的陰毛和肛門周圍體毛上的陰虱叮咬其附近皮膚,從而引起瘙癢的一種傳染性寄生蟲病。陰虱是虱子的一種,產卵於人的陰毛根部。成蟲虱體如芝麻大小,它在用其喙器刺入人的皮膚吸取血液時,即把人的皮膚咬傷,又將其有毒唾液注入人體,還邊吸血邊排糞,故引起陰部皮膚瘙癢及炎症反應。陰虱也同其他虱病一樣,還可傳播回歸熱及斑疹傷寒等傳染病。 陰虱病多發生在那些衛生條件差,居住環境擁擠的人們身上。陰虱通常由性接觸傳播,夫妻往往同患陰虱病,因此,陰虱病也屬於性傳播疾病。此外,它也可以通過內褲,床墊或坐式便器間接傳播。近年來還發現有人因穿短褲騎馬而傳染陰虱的。但一般來說,陰虱的宿主是人,而不是動物。 陰虱雖然主要寄生於陰部和肛門周圍體毛,但也偶見寄生於腋毛,眉毛或睫毛。它常貼伏於皮膚表面,也時常憑其螃蟹樣的足爪緊抓陰毛,其卵則可牢固地粘附在陰毛上。皮膚被陰虱叮咬後,可出現高出皮面的紅色丘疹,病人感瘙癢,經搔抓往往繼發濕疹或毛囊炎。少數病人在股內側或軀干處還可見蠶豆大至指頭大的青灰色或淡青色的青斑,不癢,壓之不退色。這是由於陰虱吸血時,使人的皮膚微量出血,加上陰虱唾液中的色素使人的血紅蛋白變為綠色而形成的。這種青斑可在陰虱殺滅後繼續存在數月之久。將撥下的陰毛置於玻片上,如在顯微鏡下見到虱卵,即可確診。 那麼,怎樣預防和治療陰虱病呢?預防陰虱病首先是要杜絕賣淫嫖娼和性亂,還要搞好個人衛生,勤洗澡,勤換衣。如發現陰虱病人除及時治療外,還應追蹤傳染來源,特別是對其性伴侶,應予以檢查治療。對病人使用的衣物、床上用品和污染物應煮沸滅虱或用熨斗熨燙。 對該病的治療,主要是外用葯物。首先應盡可能剃除陰毛並用火將陰毛燒毀,內衣、襯褲要煮沸或熨燙。外用葯物有: ①0.01%二氯苯醚菊脂溶液這是一種高效低毒殺蟲劑,一次外搽使陰毛全部濕潤,3天後洗凈即可。此葯對陰虱卵也有殺滅作用,對人體無害。但應注意防止誤食或誤入眼眼及黏膜。 ②25%-50%的百部酒精浸液,每日外搽2次,連續3天,再用溫米醋塗搽,以破壞陰虱卵與陰毛之間的粘著物,可使陰虱卵易被除去。 ③25%的苯甲酸苄酯乳劑、1%的升汞酒精、1%的六氯苯霜,10%的硫磺軟膏或優力膚霜等也均可殺滅陰虱。 ④10%的硫磺爐甘石洗劑或5%的白降汞軟膏可搽皮損處。 ⑤如有繼發感染,可局部外用抗生素軟膏。 如用上述方法治療後7-10天,又有新的虱卵出現,應重復治療1次。此外,病人往往同時染上其他一種或幾種性傳播疾病,因此還應同時對其做有關方面的檢查。
希望採納
『玖』 松毛蟲性骨關節炎的症狀
1.潛伏期 一般於接觸松毛蟲或其污染物1~3天後發病,個別患者潛伏期較長,最長可達48天。
2.全身症狀 患者全身症狀大多較輕,或沒有全身症狀。可有發熱,多在37.5~38.5℃之間,個別可達39℃。此時可有畏寒、頭痛、頭暈、全身無力及食慾減退等症狀,並於2~3天後漸消退。區域淋巴結腫大,可移動 有壓痛,於起病後10~20天時逐漸消退,局部皮膚一般無潰破。
3.局部症狀 身體暴露部分容易發病,這與直接接觸有關。最常見的發病部位是手、足、腕 踝等處,但也可發生於頭頸、眼、耳郭、胸,脊椎旁、臀部及會陰處,少數患者可蔓延至全身。根據病變的侵襲范圍和表現形式不同,一般分為以下四型:
(1)骨關節型:本型發病率較高,佔55%以上,且危害大,若治療不當,常易殘留功能障礙,甚至導致病廢,其發病部位多為四肢顯露的小關節骨端。以單關節發病較常見,且不對稱,僅30%的患者為多關節發病,或表現為一個關節症狀消退後,另一關節又發病。表現為局部紅 腫、熱 痛和功能障礙,有時疼痛嚴重難忍,可呈持續性刺痛;有時呈陣發性加劇,夜間尤重,影響睡眠。局部呈非凹陷性腫脹,關節遠端肢體腫脹。表麵皮膚潮紅,溫度升高,局部有甚敏感的壓痛點。關節活動時疼痛加重。本型患者常有全身症狀及區域性淋巴結腫大,大關節出現的症狀一般比小關節重。病情常遷延數月或數年,約有1/5的病例有復發傾向。本型在後期可形成關節畸形強直,並伴有關節近側肌肉萎縮,以致嚴重影響功能。
(2)皮炎型:較前者少見,僅佔25%左右,局部表現為灼熱、奇癢、疼痛,多發生於四肢暴露部位,如手、足、指縫等處,少數發生於頭或軀干。局部皮膚溫度升高、潮紅,以不同類型的斑丘疹為主。有的似蕁麻疹,患者指縫間可有水皰。皮疹多呈簇狀或片狀密集分布,不對稱 1/3的病例有局部淋巴結腫大,經治療後,於2~5天內退疹痊癒;少數病例可遷延數月,形成慢性皮炎,一般無全身症狀,且少有復發者。局部可殘留皮膚色素沉著;局部搔抓可使病變擴大,或繼發感染。
(3)腫塊型:發病率最低,約佔5% 常在四肢或腰骶椎兩旁及會陰部形成局部硬結,伴疼痛,無明顯邊界,以單發為多。腫塊逐漸增大,於10~30天達高峰,隨後液化,有波動,局部穿刺可抽出黃綠色黏稠的膠狀液,或呈血性。抽液後局部症狀可緩解,但易復發,穿刺液培養常無細菌生長。此型多伴有較重的全身症狀,病程較長,為1~3個月。
(4)混合型:為上述三種類型的不同形式的合並存在,占總數的5%~15%。視地區不同,感染次數不同,其比例可不一。 骨關節型後期可致關節畸形強直。